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雍正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做了这件事打压兄弟,先拿自己三哥开刀

  公元1722年的冬天,刚刚登基二十二天的雍正帝突然发布谕旨,点名要惩罚两个人:陈梦雷和杨文言。谕旨中,陈梦雷的罪名是"叛附耿精忠",杨文言的罪名是"乃耿逆伪相",意思是他曾出任过耿精忠的伪职,并为其出谋划策。最后,雍正下令,将陈梦雷父子流放到关外。此时杨文言已死,就将他的学生全部赶出京城。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帝
  陈梦雷、杨文言获罪,都和耿精忠有关。耿精忠曾是"三藩"之一,康熙初年响应吴三桂起兵造反,最后兵败投降,被凌迟处死。
  "三藩之乱"过去了几十年,早已不能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任何威胁。雍正为何还要在登基之初翻开陈年旧帐,在无关急要的历史遗留问题上大做文章呢?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
  其实,雍正在谕旨中故意将陈梦雷、杨文言和耿精忠联系起来,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雍正的真实目的并非陈、杨两人,更不会是死了几十年的耿精忠。他的矛头指向的是自己的三哥——诚亲王允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陈梦雷、杨文言是何许人也
  陈梦雷是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和他同年登科的还有李光地。两人既是同年同乡,又是在翰林院的同事,交情很好。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三藩之乱已起,耿精忠以福建为据点叛清。此时,陈梦雷和李光地恰好都在福建老家。遭逢变乱,李光地到陈梦雷家商议时事。陈梦雷劝李光地不要接受耿精忠的邀请,但李光地却犹豫未决,摇摆不定。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
  陈梦雷想到好友杨文言恰巧在耿精忠的幕府,一定知道许多内幕消息,于是就邀请他来一起叙谈。杨文言告诉陈、李二人,耿精忠成不了大事,日后必败无疑。三人商量后,决定让李光地将耿精忠的军事部署暗中传递给朝廷。朝廷收到了李光地藏在蜡丸中的密折,得知耿精忠以重兵防守仙霞关后,就重新调整兵力配置,避实击虚,由赣州趋汀州,再经汀州直捣闽中腹地,从而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两年后,耿精忠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乞求投降。李光地也因蜡丸传书得到了康熙的赞赏。
  清军进军与耿军布防:右上角为仙霞岭,左下角为赣州府,右下角为汀州府(资料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陈梦雷的运气就没有李光地那么好了。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朝廷鉴于他在战争期间滞留福建,政治立场有问题,便以"职官从逆"的罪名判处陈梦雷死刑。李光地为他求情,说陈梦雷是迫于耿精忠的淫威,情非得已,但却隐瞒了陈梦雷在传递军事情报这件事上的功劳。可见,李光地心机之深。最后,陈梦雷被改判为流放辽东戍边。明明自己有功于朝廷,却无端获罪,陈梦雷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埋怨起李光地来,并和他绝交。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
  杨文言运气稍好一些。耿精忠起事后,曾将杨文言羁押。正因如此,朝廷认为杨文言没有助纣为虐,所以没有处罚他。此外,更重要原因是,杨文言精通天文和历算,是朝廷急需的人才。
  要知道,在古代,教育远不像今天这么普及。读书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非常小,而能够熟读四书五经的人就更少了,像杨文言这样在熟读经史的基础上还能精通天文和历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农业社会的帝制国家,讲究"天人感应"。只有熟悉天文星象,才能"以察时变",只有掌握历算,才能"敬授民时"。因此,杨文言相当于古代的技术官僚。
  陈梦雷、杨文言两人有私通耿精忠的嫌疑,但是康熙并不在意,他是十分爱惜人才的。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
  陈梦雷被赦免之后,康熙亲自撰写对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来勉励他。陈梦雷对此感激莫名,因而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松鹤山房文集》以资纪念。
  对于杨文言的才华,康熙同样十分欣赏。有一次,康熙询问李光地:"杨文言懂不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李光地回答说:"他好像懂一些。"康熙说:"《几何原本》一书翻译得不太通顺,让杨文言用他自己的思路理顺一下,这样就尽善尽美了。"
  清代木刻版《几何原本》书影
  康熙早已不追究二人的"罪责",雍正刚一登基就惩罚两人,显得有些莫名其妙。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陈、杨两人加入了诚亲王允祉的幕府。陈梦雷帮助允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这段史实也出现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
  康熙在位时,非常重视"文治武功"。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就是"文治"的重要体现。允祉为此还得到了康熙的赞许。当时,太子之位虚悬,花落谁家尚未可知。允祉有功于文教,受到康熙的喜爱,当时还只是四阿哥的胤禛心中不可能毫无波澜。此外,允祉亲近文人,很容易赢得士大夫集团的好感和支持,这不能不令胤禛忌惮。据史料记载,胤禛对诚亲王府的人才状况非常关注,他的亲信戴铎在密折中就曾汇报过杨文言加盟诚亲王府的事:
  ……前奴才路过江南时,曾为密访,闻常州府武进县一人名杨道升者,此人颇有才学,兼通天文,此乃从前耿王之人也。被三王爷差人请去,养在府中,其意何为?……奴才受恩之人愈觉代主子畏惧矣。
  《雍正王朝》中的三阿哥允祉
  这里的杨道升就是杨文言,道升是他的字。戴铎向自己的主子胤禛汇报了允祉招揽人才的情况,并据此怀疑他有夺嫡之心,同时还提醒胤禛要留意提防。言辞之间,不无焦虑。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雍正之所以在登基之后马上就处理了陈、杨两人,无疑是在敲打自己的三哥,发泄心中的不满。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帝
  想要了解雍正为什么对自己的三哥有如此怨念,还得追溯到夺嫡时期。只有了解雍正那时候的心态,才能明白他为什么在后来对自己的兄弟如此刻薄。若要探寻雍正在夺嫡时的想法,还需要借助戴铎的密折。这些往来信件都是两人的私密谈话,可信度极高,能够真实反映雍正复杂诡谲的心理活动。
  为了保持叙述的准确性,下文对于雍正皇帝,在他未登基之前称其名字"胤禛",登基之后则称其年号"雍正"。戴铎密折中的玄机
  历史上的戴铎是胤禛的亲信。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中就有戴铎的文学形象。电视剧《雍正王朝》则将戴铎的形象融入邬先生这一个角色中,从而使剧情更加简洁有张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戴铎就是邬先生的原型。
  《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
  戴铎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胤禛的夺嫡密谋。他给胤禛写的密折很有意思,透露了大量信息。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戴铎在密折中写道:
  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处英明之父子,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谮,即可伏祸之根。
  戴铎给胤禛分析了当下的局面。
  《雍正王朝》剧照
  康熙是罕见的英明圣主,各位王爷都有夺嫡的野心。在这种形势下,胤禛的处境非常微妙:如果只是一味地韬光养晦,容易被康熙认为无能;如果积极表现,锋芒毕露,又容易引起康熙的疑心。"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在今天对于下属处理和领导的关系,也有借鉴意义。为此,戴铎建议胤禛要尽力结交康熙的亲近侍从,借他人之口扬自己的名声,这样不容易被康熙怀疑。
  《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戴铎在密折中写道:
  奴才路过武夷山,见一道人,行踪甚怪,与之谈论,言语甚奇。俟奴才另行细细启知。
  胤禛在密折上批示:
  所遇道人,所说之话,你可细细写来,做闲中往来游戏。
  接到胤禛的批示,戴铎又写了一个密折:
  所遇道人,奴才暗暗默祝,将主子问他,以卜主子。他说乃是一个"万"字。奴才闻知,不胜欣悦。其余一切,另容回京见主子时,再为启知也。福建到京甚远,代字甚觉干系,所以奴才进土产微物数种,内有田石图书一匣,匣子是双层夹底,将启放于其内,以便主子拆看。谨启。
  胤禛又批示:
  你如此作事方是,具见谨慎。所遇道人,所说之话,不妨细细写来。你得遇如此等人,你好造化。
  戴铎在武夷山遇见一个"言语甚奇"的道士。他趁机求道士给胤禛卜一卦,得一个"万"字,暗示"万岁"之意。胤禛对这个算命的江湖术士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让戴铎把详细内容写来看看。尽管采取了通信保密的措施(双层夹底的匣子),戴铎还是担心信息泄露,准备将重要事项当面汇报。但胤禛难掩兴奋,让戴铎把道士的话"细细写来",并夸他"好造化"。
  《雍正王朝》中的相士张明德
  历史上,相士张明德给八阿哥允禩相面,夸他"必大贵"。这段史实被电视剧《雍正王朝》改编成"八大王"的情节。剧中邬先生还和胤禛一起调侃八爷为"大王八"。实际上,胤禛和他的八弟一样,对江湖术士的言论非常感兴趣。
  《雍正王朝》剧照
  人之所以会相信算命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太多,难以把握,因此不得不借助这些"预言",聊作安慰。胤禛对武夷山的道士感兴趣这件事,反映了夺嫡之争艰难复杂,局面诡谲难测,最终花落谁家尚不可知。胤禛不自信,心怀忐忑,急于知道结果,自然是情理之中。
  《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戴铎在密折中写道:
  奴才查台湾一处,远处海洋之外,另各一方,沃野千里。台湾道一缺,兼管兵马钱粮。若将奴才调補彼处,替主子屯聚训练,亦可为将来之退计。
  戴铎谋求当台湾的道台,是打算把台湾作为根据地。一旦夺嫡失败,胤禛可以有个退路,并以此来抗衡新皇帝。戴铎为什么会做这种"最坏的打算"呢?原来在这一年,十四阿哥允禵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人们都认为允禵是康熙中意的接班人选。可见,胤禛夺嫡集团内已经开始弥漫不安的气氛了。
  《雍正王朝》中担任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允禵
  戴铎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要知道,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也做好了失败后退守洛阳的打算。然而,胤禛却拒绝了戴铎的建议,认为无此必要。原来,他早已事先安排好了年羹尧来制衡允禵。此事戴铎根本不知道。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神机妙算,把控全局,胤禛时时虚心聆听他的教诲。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整个夺嫡过程都由胤禛自己一人掌控。可见,邬先生这个角色有明显的夸大和抬高的成分。胤禛不仅事先布好了局,而且还有强硬的班底,并非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在军队中毫无人脉,还得临时借助十三爷的旧部。《雍正王朝》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胤禛的权谋水平。
  《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允祥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戴铎在密折中写道:
  近因大学士李光地告假回闽,今又奉特旨,带病进京,关系为立储之事,诏彼密议。奴才闻知惊心,特于彼处相探,彼云:"目下诸王,八王最贤。"等语。奴才密向彼云:"八王柔懦无为,不及我四王爷,聪明天纵,才德双全,且恩威并济,大有作为,大人如肯相为,将来富贵共之。"彼亦首肯。但奴才看,目下诸王各各生心……又闻十四王爷,虚贤下士,颇有所图,即如李光地之门人程万策者,闻十四王爷见彼,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求主子刻刻留心,此要紧之时,诚难容懈怠也。
  戴铎为了胤禛夺嫡可谓煞费苦心。他探听李光地回福建老家养病,又被康熙紧急召见询问立储的事后,就连忙赶在李光地进京之前过府拜访,不遗余力地推荐自己的主子胤禛。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
  不过,李光地并不轻易表态,他只是随声附和。刚开始面对戴铎的试探,李光地只是重复主流的舆论——"八王最贤"。当戴铎拉拢他"共享富贵"时,李光地也"首肯"。而他的学生程万策则成了十四阿哥允禵的座上宾。可见,李光地在夺嫡之争中尽量保持中立,哪方势力都不得罪。这可以看作是李光地明哲保身之举。当然,结合前文所述他在耿精忠叛乱时的表现,不排除李光地做事从来都是首鼠两端。
  《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允禵
  胤禛读过密折后,有些批语。在程万策的名字旁边,他写了一句话:
  我辈岂有把屁当香焚之理!
  雍正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
  程万策作为李光地的学生参加了十四爷的幕府,想必李光地也是知道的。胤禛吐槽程万策,很可能是指桑骂槐,借此对李光地的暧昧态度表示不满,怀疑他在各个王爷间多方下注,搞政治投机。
  通过戴铎的密折,我们可以看出夺嫡形势复杂严峻,波谲云诡,成败难测。整日谨慎筹划,如履薄冰的胤禛难免心态失衡。加之他性格冷峻急躁,刻薄寡恩,故此和兄弟们结下了仇怨。这也为他在登基后戕杀诸王爷埋下了伏笔。雍正对三哥的贬斥和打压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会选择先对他的三哥下手呢?可能是因为允祉知道的秘密太多了。
  诚邸(诚亲王)知世宗(雍正)嗣位之真相,辞色之间,既不竭诚输服,将有发其隐覆之嫌。
  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认为,诚亲王允祉对雍正登基并不服气。雍正担心他会抖露出什么秘密来,因此就先下手为强。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帝
  允祉本人也没有什么可抓的把柄,雍正只好亲自出面抹黑他,先进行人身攻击,再把一些小过错夸大成罪状。
  我们来看一看雍正在谕旨中是怎么说自己的三哥的。
  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所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及年岁渐长,则性情乖张,行事残刻。
  雍正说自己的三哥年幼的时候发育迟缓,智商低,到六岁还不会说话,被康熙所厌弃。实际上,允祉智商很高,连杨文言都夸他对天文历法的测算极其精准。很明显,这是雍正在故意抹黑他。
  《雍正王朝》剧照
  从前二阿哥废黜之后,允祉居然以储君自命,私谓庄亲王曰:"东宫一位,非我即尔。"其狂诞怪妄如此。
  允祉有当太子的想法,这很正常。当时的阿哥中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当雍正继位之后,允祉心中虽不满,却没有觊觎皇位和颠覆皇帝的行动。因此,这并不足以定罪。
  允祉在皇考时,侵帑婪赃,逋欠累累……朕两次共赐银十五万两……朕皆宽宥之。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有四阿哥胤禛追讨欠款的情节。剧中主要讲了太子、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的欠款,没提及三阿哥允祉。历史上,允祉也有欠款。不过雍正用自己的钱替他还了,事后也赦免了他的过错。后来罗织罪状的时候又旧事重提,可见雍正实在是找不到更多的罪名了。
  《雍正王朝》中的八阿哥允禩
  数年以来,允祉进见,朕必赐坐,以朕勤政忧民之心告之,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未尝一点首也,但以闲居散适之乐,娓娓陈述,欲以歆动朕怠逸之心,荒废政事,以遂其私愿。
  雍正回忆,自己每次见允祉,都向他表露自己当皇帝勤政爱民之心。但允祉却丝毫没反应,只是自述自己在家闲居,日子过得十分滋润。这本是极为正常的谈话,但雍正却上纲上线,认为允祉包藏祸心,企图勾引出自己的玩乐之心,促使自己荒废政事!这种思维方式真是奇怪。如果这也能算罪状的话,倒是反证了允祉并没有什么罪状。
  《雍正王朝》中的三阿哥允祉
  此外,"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未尝一点首也",这句话是说允祉对雍正执政以来的成绩没有给予肯定,而雍正本人对此却耿耿于怀,可见他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诚亲王允祉的下场
  陈梦雷被雍正点名后,刑部根据旨意打算给他定罪。但是找了半天,也找不出他有什么罪行。后来,各位大臣开会商议,才揣摩出了皇帝的真实用意,将陈梦雷和诚亲王允祉攀扯在了一起:
  允祉素日包藏祸心,希冀储位,与逆乱邪伪之陈梦雷亲暱密谋……妄造邪术,拜斗祈禳,阴为镇魇。及事迹败露,允祉罪在不赦,我皇上法外施仁,不忍加诛……
  陈梦雷到底还是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雍正王朝》剧照
  诚亲王允祉也没有好下场。雍正将允祉和他的儿子革爵正法,后来又特旨改为拘禁终身。允祉最后在圈禁的寓所中抑郁而死。
  像允祉这样没有太大威胁的王爷都被幽禁而死,八爷、九爷落得"阿其那"和"塞思黑"的名号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相关文章
  危机与突围:汉武帝死后的中枢政局
  史实和虚构之间: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真相与幻相

说三国31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及袁绍袁术兄弟发迹(5)01hr董卓控制洛阳后,袁氏的反应耐人寻味。正当袁氏兄弟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于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董卓则带着皇帝,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洛阳城。刚如果你是共产党员,应该读读这个样子样子王森林样子是什么什么是样子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样子1921的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样子1927的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初建的样子1949的开国大典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样子202127年,李明扬违抗蒋介石密令,冒险救助共产党员王尔琢,结局如何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成长史,这里风诡云谲,危机四伏。身在其中的人往往顺应时局,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一刻是敌人,也许就是下一秒的朋友,角色转换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这彭德怀入疆后,看到群众抬着此人的画像,他说这人模样太难看为了人民的理想和国家的兴盛,许多人在路上不停地努力,有些人能够做到国家领导人一级别的,他们心中往往都是大义,没有个人利益。我们国家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人民,从周武王分封土地时没预料到这样会让周越来越弱吗?一啥是分封土地?这是回答提问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分封土地就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即分封制。根据相关记载夏代就有分封制,史记说孔甲(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一说是第十六任)好方鬼神,事李师师出生时不哭不笑,父亲带到寺庙祈福,住持你不该来这里李师师,因为其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交错复杂的感情关系网,被后世之人关注,在许多野史以及笔记小说里也有着很高的出现率。青泥莲花记中曾记载,李师师出生时没有啼哭,之后也没有笑容,怎读汉化佛教与佛寺,托塔李天王和哪吒都脱始于北方多闻天王托塔李天王李靖,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仙,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西游记中,他是天庭兵马大元帅,统率着十万天兵天将。他的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也都位列仙班,尤其是三子哪吒能使出三头六臂苏械16军入朝,美军如临大敌,认为我军想要打大规模的战争抗美援朝之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新中国崛起之势十分明显,别国望而却步。不过当时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装备能力较为赢弱,除却大量的志愿军出征外,苏联的帮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动用了多少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四亿五千万同胞,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了七八亿中国人民的思想,他们都新中国为何选择定都北京?王稼祥的一席话,让毛主席下定决心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局势越来越明朗化,毛主席不止一次地想起明朝迁都之事。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毛主席已经在考虑建国和定都的问题了。新中国建都何处,直接关系到新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古人的智慧,那些黑科技放在如今也是惊世骇俗敬酒小人儿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机器人在北齐的时候,说起高长恭的名字,或许众人并不一定了解,然而说起他兰陵王的身份,却是尽人皆知,他在空暇时候没事就捣鼓一些小发明。因为他平时爱喝酒
时间的故事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五代十国(907979年)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各国领导人年轻时的照片希拉里靓丽,安倍像个小鲜肉是这些年轻人,塑造和改变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然而在当时,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少年,就像你我一样。不过总体看来,这些领导人的颜值都很高!18岁的唐纳德特朗普。那时他正在纽约军事学校求学寻找苏联母亲55年的黎远康61岁赴俄认亲,与80岁母亲抱头痛哭文南柯解史编辑南柯解史2009年12月2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电视台里,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国男人跪在一个俄罗斯老太太面前,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互相哭诉着自己的思念与委屈,台下1984年叶剑英病危,已做好最坏打算,紧急时刻钟南山力挽狂澜从己亥末年至今,新冠疫情已经伴随着我们三年有余。我们痛恨疫情,它让我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敬畏疫情,疫情初期所有人都拿它束手无策,无数中华儿女为此奔赴前线牺牲自我。所幸庚子鼠董必武逝世47周年他在隐蔽战线培养出四位顶级潜伏者,与一大会址缘分深厚47年前的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董必武生于1886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4月1号,除了是愚人节,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4月1号,人们的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愚人节,愚人节不是中国的节日。但是在这一天,中国却发生了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2001年4月1日,为捍卫祖国领空,飞行员驾驶战机与美军侦察机相撞,杀死父皇你就能上位?孩子,你很傻很天真杀死父皇你就能上位?孩子,你很傻很天真北宋仁宗庆历八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048年,是农历戊子(鼠)年。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这是很平常的一年,但也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何史书中却没有相关记载?关于兵马俑的讨论,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很多人都对兵马俑充满好奇,觉得这样一个惊天大工程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在惊叹的同时,很多人也会产生诸多疑问,比如兵马俑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商纣王想在部落联盟的时代独揽大权,结果触犯众怒往事知多少(五十一)话说,商朝末年,因为纣王的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却依旧不收敛,最终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而对于西边的一个诸侯国周,这意味着自己登上历史舞台中心的机会来临。商朝传到老照片绫罗绸缎锦衣玉食,看晚清时期有钱人的奢华生活晚清时期,社会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贫富差距达到了顶峰,官绅们绫罗绸缎锦衣玉食,吸食鸦片,似乎有着花不完的钱财。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老照片。图为晚清时期老照片四名富家女子,她们个个发型精关羽墓中竟有貂蝉陪葬?除了出土青龙偃月刀之外竟然有别的发现关羽墓中竟然有一个女人陪葬?关羽墓中除了出土青龙偃月刀之外,还出土了一具神秘的女尸,有人说这具女尸的身份是盗墓贼,也有人说是关羽的妻妾,最令人意外的是有人说她是貂蝉?那真相究竟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