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5G应用落地,关键在于规模化

  上个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这份行动计划的发布,实际上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国内 5G 推进的重点任务,将从规模建网(国内 5G 基站数量估计已经突破 100 万了),转向行业应用落地。
  事实上,5G 行业应用落地,已经持续推进了两年多的时间了。从 5G 发放牌照开始,就已经启动。
  但是,总的来看,截至目前的 5G 行业应用落地,不算非常成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很多人认为,5G 的实际应用场景很少,用户需求不高,很难获得成功。也有人认为,5G 技术被刻意扩大,根本无法支撑行业用户的需求,要等 6G。
  这些观点到底对不对呢?今天这篇文章,我将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谈一谈我对 5G 应用落地的看法,以供参考。█5G 落地,关键在于规模化
  从乐观一点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工业制造、港口码头、矿井油田、能源电力、城市治理等领域,都有了一些成功的 5G 落地案例(商业合同超过 1000 个)。这些案例有的是形象工程,但大部分是切切实实的商业项目,给业主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效率提升和成本削减,以及投资回报。
  这些项目,增强了行业对 5G 的信心。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早期的 5G 试点项目,很多都是集中了甲乙双方甚至多方(企业用户、运营商、设备商、政府等)的资源和力量,在行业最有实力、软硬件基础最好的甲方企业,完成的项目。
  换句话说,众志成城,想不成功都难。
  这些项目的成功,只能说明 5G 通过了初步验证,不代表 5G 一定能取得全面成功。只有大部分企业都 5G 落地成功了,实现了"共同富裕",才能说明 5G 是成功的。
  所以,5G 的成功,关键在于如何降低 5G 的技术和资金门槛,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拥有它,在于如何将 5G 应用落地的方方面面标准化,便于行业快速批量复制,形成规模效应。█ 5G 落地,主要问题是什么?
  接下来,小枣君将从企业、运营商、设备商(软件、硬件、方案服务商)、政府等角度,逐一分析目前困扰 5G 应用落地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
  企业是 5G 应用落地的主体,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拥有 5G。
  数字化转型,是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大目标的下面,是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不是为了 5G 而 5G,而是为了数字化转型而 5G。
  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在报名参加这场马拉松之前,企业必须对自己进行完整的"健康评估",充分且清醒地了解自己。评估维度包括:商业模式、组织架构、流程制度、资金储备、工艺水平、供应链条、仓储物流、人才储备等。
  以人才储备为例,客户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数字化部门,有足够多的数字化人才,对已有的系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与 5G 服务提供商进行对等的交流,配合完成项目。否则,很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即使项目完成,也没办法接手运维。
  评估确认自己可以搞 5G 和数字化转型之后,下一件事情,就是耐心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就是顶层设计。换句话说,我们造房子,应该先设计好图纸,打好地基,搭好框架,然后砌砖。
  顶层设计就是图纸。5G 是一项通信技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砖。但是,砖就是砖,它的优先级弱于图纸。
  而且,顶层设计,应该以算力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AI 技术,才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连接力(通信技术)虽然重要,但不是核心。
  我们做数字化转型,应该像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一样,制定长期计划,一步一步地推进。而不是每次一有新技术新概念,就跟风。一场喧嚣运动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有没有 5G 是次要的,有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按照图纸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是企业的成功之道。
  数字化转型之路
  然后是运营商。
  我个人认为,国内大部分省级、地市级运营商,目前不具备支撑数字化转型和 5G 应用落地的业务能力。
  首先,是人的问题。
  国内不同区域的运营商,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员工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运营商员工积极进取,也有的消极懒散,已经丧失了主动刷新知识和认知的能力。
  运营商作为国企身份,工作稳定,所以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但是,运营商对人才能力的挖掘略显不足,很难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浪费了很多人才。
  一些能力不足的运营商员工,去政企客户那边,不仅谈不下合作,还会被客户鄙视。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 5G,更没有搞清楚客户的行业特点,又怎么能够卖 5G 方案和产品?客户随便问几个问题,就语塞词穷,面红耳赤了。
  其次,toC 向 toB 转型,运营商尚处于早期。
  运营商一直以来做得比较多的是 toC 卖卡推套餐,toB 也做过,但主要是躺着赚钱那种,卖专线。换句话说,运营商擅长固定化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5G toB 业务,面向行业领域非常宽泛,包括金融证券、教育医疗、工业制造、物流运输仓储、文化旅游、农林牧渔,等等。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架构。想要做这个行业的生意,就必须深入去研究行业,提供深度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运营商的各省公司,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太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他们更喜欢提供固定化的产品(例如套餐、专线),让客户迁就产品和套餐。他们提供的服务形式,也比较单一。
  toB 业务,等于从躺着赚钱变成跪着赚钱,赚的都是辛苦钱,付出的代价很大。运营商不一定能够完成这样的转型。
  第三,集团和省公司的分工。
  运营商目前的组织架构,适合重资产网络的运营,不太适合 toB 业务的开展。
  5G toB 业务,需要和当地行业客户有非常紧密的客户关系,也需要及时地与客户沟通甚至驻点,所以,省地市层级的运营商单位非常关键,对他们的能力要求很高。
  但前面也说了,省地市运营商同事的业务能力相对薄弱,对 5G 行业应用场景的理解不够,对客户产业的了解不足,对 5G 技术涉及云平台、大数据、AI 部分的研究不深。服务政企客户的时候,集成运营商市场人员需要来自集团的有力支持。
  运营商集团层面,如果不能充分对各地提供方案、案例、文档、技术支撑,各省公司单打独斗,应付不了政企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对待 B 端用户,运营商既要考虑集中优势力量,主攻行业的头部项目和客户,又要具备批量复制的能力,充分赋能基层单位,帮助他们在更多的客户企业完成项目交付。
  集团在给省公司提供支撑的时候,不仅应该从市场和方案维度进行支撑,还应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建设统一强大的计算、管理、运维平台,提升支撑效率。
  总之,省地市各级运营商是 5G 应用落地的关键。运营商从上向下的赋能能够成功,支撑体系能够高效运转,5G 才有可能全面开花。
  接下来,是设备商。
  这里的设备商。指的是 5G 数字化转型软件、硬件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作为技术提供方,设备商在技术方面有优势。他们是乙方,对推送商业落地也有天然的动力(订单合同就是业绩)。
  对于他们来说,最主要的要求是降低方案的技术门槛和价格成本,提高技术成熟度。产品好用,价格便宜,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客户采用。
  此外,我们要防范技术提供方的寡头垄断,避免技术总是聚集在少部分的厂商手里,影响市场公平性。
  开放的行业生态,有利于整体成本的下降。我们应该鼓励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对他们进行扶持,让生态更繁荣,大家都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最后再看看政府层面。
  政府在数字化转型推动中,最重要的职责是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扶持产业起步,推动健康发展。
  目前,政府已经加快完善各个垂直行业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和规范,后续,应该会考虑根据行业标杆数字化的进度,制定具体详细的数字化指南,指导行业企业进行数字化顶层架构设计。
  很多企业一看到政府,就想着政府的资金。其实,花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花钱达到想要的效果,却很难。政府直接掏钱投资的项目,如果直接被运营商和寡头设备商拿走了,不是一件好事情。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宝贵,资金应该尽量扶持中小企业,扶持比较弱的产业环节。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我们国家在数字化转型和 5G 落地方面,过于强调运营商的作用,可以适当考虑给予企业更多的网络选择和自主权。目前,我们没有分配 5G 专网频段,对企业自组网的相关技术也政策模糊。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不要把所有的频段资源都捏在运营商手里。可以放开一点频段,给企业专网使用。LoRa 核心技术是美国的,那我们就鼓励搞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 LoRa 技术,让企业和设备商直接对接,建立"数据不出厂"的企业专网,探索一下这方面的可行性。
  既然云都可以不一定用运营商的,为什么网一定要用运营商的呢?就算网一定用运营商的,出口用就可以了,厂区内部没有必要一定用。█ 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于 5G 应用落地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有些也不成熟,仅供参考,欢迎文末留言讨论。
  5G 这个东西,只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环节、一次尝试,大家没有必要太过纠结它的成功或失败。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目前尚不具备全面获得 5G 成功的基础,不管是软件、硬件还是人才,都有欠缺。试错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大约 5-10 年之后,我们将会迎来 5G+AIoT 行业应用的真正爆发。

2018年网约车行业复盘接连陷入整改,野蛮人频入局网约车战场在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一超多强格局之后,不但没有出现硝烟消减的迹象,反而因为传统车企的先后入局,让整个国内网约车战局又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2018年,国内网约车市场风云变幻消息称货拉拉启动造车项目,已开始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人才IT之家5月12日消息今日,36氪报道称,货拉拉开始启动造车项目,以实现物流链条闭环和车的数智化,目前已开始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方面人才,包括新能源货车整车产品专家等职位。货拉拉回应Lyft网约车预期在成本降低需求反弹后,三季度有望实现盈利5月5日上午消息,据报道,周二,Lyft发布2021一季度财报,亏损大幅低于预期,令华尔街倍感惊讶。同时,该网约车公司表示,由于成本降低使得该公司每乘客收入增加,预期将从今年三季度担心网约车司机被挖走,Uber拒绝公布司机名单北京时间9月4日早间消息,Uber和Lyft对芝加哥市政府官员表示,司机名单应该被视为商业机密,不应该被公布,因为竞争对手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尝试挖走司机。今年,芝加哥拒绝了基于信息滴滴发放15亿元出行消费券,覆盖网约车单车等产品6月2日上午消息,滴滴出行今日宣布面向全国用户送出价值15亿元出行消费券,用户可通过线上活动链接或线下广告二维码,进入出发,告白我的城活动页面领取出行消费券。据滴滴官方介绍,所有用老友交锋互探腹地,滴滴程维美团王兴重燃战火滴滴与美团,两家看似不同领域的企业,正成为各自扩张发展的拦路虎。程维与王兴,两位看似相熟相知的老友,又成为双方实现抱负的绊脚石。距离滴滴美团的打车和外卖大战偃旗息鼓已经过去两年,平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完成超5亿美元融资,软银领投感谢IT之家网友刺客的线索投递!5月29日下午消息,滴滴出行今日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以加大研发测试投入,加深产业合作,推进在国内外特定区域开展自动驾驶载人应滴滴性骚扰事件一经核实,平台都将从严治理IT之家5月11日消息滴滴公众评议会推出第十二期,聚焦司乘文明和谐共处问题,邀请社会各界共同讨论是否支持公示车内性骚扰者。公共交通职场和校园当前被普遍认为是性骚扰的高发区。2015柳青滴滴核心业务已盈利,订单恢复百分之六七十北京时间5月7日上午消息,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国内市场目前已经从疫情中逐步恢复。我可以分享的是,核心业务已经盈利或者小幅盈利。柳滴滴加入多城市消费券计划,首期派发一亿元4月30日消息,滴滴今日发布公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为了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一些城市相继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便是其中之一,希望帮助部分受疫滴滴武汉4月30日重启网约车服务IT之家4月29日消息根据滴滴官方微博的消息,根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的部署,受疫情影响暂停服务近100天的滴滴网约车将于4月30日零时在武汉恢复运营,滴滴顺风车代驾业务也同时开启武汉
设计时速350公里,郑济高铁郑濮段进入全面静态验收阶段IT之家11月16日消息,据中国铁路发布,11月15日,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简称郑济高铁郑濮段)进入全面静态验收阶段,标志着线路距离开通运营更近一步。IT之家了解到,郑济高铁设计福厦高铁最新进展湄洲湾跨海特大桥成功合龙,全长14。7公里IT之家11月13日消息,据中国铁路发布,11月13日上午,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福厦高铁关键控制性节点顺利打通,为工程如期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IT之家获悉广汽埃安新车预热电动概念轿跑AIONLXIT之家11月15日消息,今天,广汽埃安发布了2021广州车展的提前剧透,海报出现了智享旗舰电动概念轿跑和AIONLX科技全面在进化两款新车的轮廓。IT之家了解到,日前埃安(AIO日本政府芯片行业咨询小组成员必须在十年内实现2nm量产IT之家12月31日消息,据ElectronicsWeekly报道,东京电子前首席执行官日本政府芯片行业咨询小组的成员Tetsuro(Terry)Higashi日前表示,日本必须在担心疫情安全,CES2022将提前一天闭幕北京时间1月1日消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举办方周五表示,CES将比原计划提前一天结束。此前,亚马逊谷歌通用汽车等主要公司都出于对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担忧,放弃了现场参展计划丰田2030年导入30款BEV平台车型IT之家12月14日消息,据丰田官方消息,12月14日,社长丰田章男开启了一场关于丰田如何实现碳中和战略的BEVShow,分享了TOYOTAbZ纯电动专属系列以及全方位BEV产品阵科创板国产基带芯片第一股上市翱捷科技市值超450亿元,阿里小米投资1月14日消息,国内基带芯片制造商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翱捷科技)以164。54元每股登陆科创板。翱捷科技开盘价为130元股,随后股价一路下跌,盘中跌超30,截至芯东西10点0分析师预计未来5年内特斯拉营收增长将超过通用与福特总和IT之家2月7日消息,据Electrek报道,华尔街摩根士丹利顶级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Jonas)的说,特斯拉的收入增长应该在未来5年内超过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总和。JonaAMD发布锐龙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全面升级Zen3和RDNA2,图形性能翻倍IT之家1月5日消息,在过去的2021年,AMD凭借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出色的表现,在笔记本市场站稳了脚跟,两年内市场占有率提升了49。转眼间又到了2022年,AMD在新年伊宁德时代在四川签署四方协议加快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增加锂资源供给IT之家2月14日消息,今日,宁德时代宣布,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近日与甘孜州投资集团宜宾三江汇达公司四川省天府矿业公司在成都签订合资协议。IT之家了解到,根据协议,各方宁德时代公司被美国制裁与特斯拉谈崩等均系谣言,已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IT之家2月13日消息,今日中午,宁德时代发布声明称,近期网络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恶意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