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学习障碍性取向困惑双相障碍患者克服困难,走上康复之路

  患者梓轩今年18岁,从小志向特别远大,精神追求特别高,希望成为高尚的人,做出一番能改变世界的大事业。
  可梓轩成长时期遭受过来自家庭、学校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他没有知心好友,父母不能走进其内心世界。他觉得自己一直负重前行,形单影只,只有内心远大的目标支撑着他勉力前行。可是在长期的压抑和自我施压之下,人的精神总有崩掉的一天。
  从高中起,梓轩提高了自我要求,但学习的注意力开始下降,而且更加独来独往。这时,他的精神心理问题显露苗头,第一次高考失败。梓轩向父母反复争取,决定重新复读,第二次高考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但上大学后,因社会阅历有所增加,梓轩发觉其伟大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他内心失落,再加上疫情期间学校长时间停课,他待在家里非常苦闷、迷茫。
  从今年4月开始,他注意力和记忆力再次大幅度下降,并有一次情绪大爆发,与父母发生激烈冲突,拒绝与父母交流,后来被上海一名权威的精神科专家诊断为双相障碍,服药,休学在家。
  梓轩理性而聪慧,他明白双相障碍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并不恐惧,还积极按时服药。其父母也积极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亲子关系。可以说,自从情绪大爆发以后,梓轩在短短数月时间内情绪症状却越来越平稳,这在临床中是比较少见的。
  但梓轩的学习能力一直恢复不了,内心仍然迷茫、失落、因无法实现目标而否定自己,不愿出门社交,跟父母关系有较大隔阂。他和父母都认为,这离真正的心身康复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找到我们进行面诊,排队等待后开始了系统化的心理干预。
  昨天的案例文章我们分享了梓轩前半段的心理干预过程,初步解决了其强烈的孤独感、对家庭感到压抑的心理问题。他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也开始愿意走出家门与人交流,爸爸妈妈非常高兴。
  我们还发现梓轩因过早阅读《毛泽东选集》《资本论》和哲学书籍,他对于"高尚"和"人生意义"有一些错误认知,对社会和身边人的看法较负面,这是导致他刻意回避社交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创伤修复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梓轩的自我反省能力有所加强。
  01
  第三次催眠治疗前,Lucy与梓轩讨论恋爱的话题。梓轩认为自己要追求纯洁的爱情,但身边的同学都说这想法不现实。Lucy也认为柏拉图式的"纯洁爱情"非常少见,在现实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梓轩感到自己的想法遭到了质疑,有点着急,想解释清楚但又说不清,与Lucy产生了争执,结果梓轩"哇"地一声痛哭起来,把Lucy吓了一跳!   按理来说,一个成年的大学生跟别人的意见相左,也不至于难过成这个样子啊!   Lucy敏锐地觉察到,梓轩突然大哭的背后肯定有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所谓的追求"纯洁爱情"反而只是表象。   梓轩情绪平复后,Lucy与他一起探讨情绪失控的原因。梓轩也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而且不是第一次了,但他控制不住。"当我觉得我的看法被别人质疑,我又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强烈的压迫感,很焦虑很难受,有时就忍不住大哭"。   那一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就围绕这个心理行为问题展开,Lucy在梓轩内隐记忆层面找到了3个心理创伤事件。   在梓轩7、8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吵得特别凶。梓轩实在烦得要命:"我说,你们吵了很久了,不要再吵了。但他们反而说我很烦,说他们吵架跟我有什么关系!"   劝架不成反而被爸妈怼了一顿,梓轩好郁闷啊!他马上转身回房,砰一声关上门。"我觉得我根本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想说的话说不清楚,只能干着急!"   第二个创伤事件发生在高一。他那时总思考人生意义和目标,跟同龄人很不一样,当他跟同学交流想法时又表达得不好,所以他觉得同学总不待见自己。   一次,他思考人生命题又走进了死胡同,想不明白,非常郁闷。他找到要好的同学想倾诉,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便找了个模棱两可的开场白:"我今天心情不好",希望同学关心他时,他再引入话题。   结果,这位同学估计也遇到烦心事了,他没好气地说:"谁心情好啊!你心情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   梓轩从没预想过同学居然这么回答,他的心情简直雪上加霜。他整整失落了一天,又开始了灾难化思维,"我丧失了表达能力,无论我怎么说,根本没有人可以理解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个创伤源于他和妈妈的冲突。上高中后梓轩学习压力大,与同学关系不好,经常郁郁寡欢。他虽然不太确定具体原因,但随着觉察能力增强,他隐隐感觉到这与自己的家庭有关。   有一次他考试成绩不理想,负性情绪上来了,他对妈妈抱怨:"我觉得我的问题是你们造成的,你们给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其实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他一直感觉压抑,人际交往差,缺乏成就感和快乐感,这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他很无助、绝望,希望父母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跟他一起面对和解决。   但他的表达方式太简单了,像是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别人,这反而激怒了妈妈:"你自己在学校遇到事情没处理好,又不是我弄的,现在还怨到我头上来了!"   梓轩当时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他没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有所不妥,还觉得自己逻辑性很强,是妈妈说不过自己所以蛮横无理。他当场就哭了起来,这个创伤加深了他不想表达、不懂表达的问题。   处理这个创伤时,Lucy引导他明白与人交流时不能情绪化地表达,要说清楚烦恼和难过的来源,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想法。否则,过于简单的,只表达不满的话语反而容易引起误解,挑起矛盾。   第二天,我与梓轩就这次催眠治疗进行认知层面的干预。梓轩的悟性很高,他说:"我发现,为什么我很难跟人聊到一块去呢,原来是我对很多事物的定义与大部分人不同。本来我们认可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但我们给这个东西贴的标签不同,结果一起讨论,就变得意见不合,有沟通障碍了!"   后来我跟他探讨,原来他说的"纯洁的爱情",指的并不是柏拉图式的关系,而是指两人应该互相体谅、共情,营造温馨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就是不能互相体贴,总是吵架,他非常反感。   我苦笑不得,他的想法是对的,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这不是大家说的"纯洁的爱情"呀!   梓轩反思,这可能是因为他初高中时看了较多高深的书籍,又爱思考,写作时喜欢"意识流的表达",会用一些特定的词语去描述一些事物,有的可能过于简化,有的可能过于夸张,又或者是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特殊定义。   "而且,本来Lucy觉得我有很多心理问题,但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我的表达不准确,才让人产生误解。当然,这个习惯也让我对别人的表达方式产生了误解。"   在这个阶段,我跟他进一步谈论"高尚"的定义。以前他觉得自己是极少数的高尚群体,大部分人都道德低下。现在他明白这里面有很多是误解。   我认为比较符合主流的、关于高尚的概括应该是利他主义,成人达己。在成就和帮助他人的同时发展和完善自己;而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后,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和帮助他人。梓轩对此非常认可,意识到看待社会现象不能非黑即白,不能绝对化。   结束这一次干预后,因为时间暂时无法安排,梓轩和爸妈回了老家一趟,心理干预暂停。梓轩妈妈反馈,期间梓轩去参加了同学聚会,以前他觉得跟同学们聊不来,不愿意参加这类活动。但这一次他不顾风雨地去了,还主动向以往不喜欢的老师敬酒,回来之后表现得很开心,爸妈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快乐。   梓轩从爸爸处得知,自从他生病后,妈妈非常内疚。梓轩主动开导妈妈,让她不必内疚,他自己也有很多不足才导致与妈妈的多次矛盾。   梓轩的妈妈也高兴地向我们反馈,孩子最近出现了一些细微的、积极的变化。   比如以前他总有意无意地说"烦死了",也很少说起找女朋友的话题。但最近他不说"烦死了",还跟爸妈谈论以后要找一个如何如何的女友。有时妈妈拥抱他,他开玩笑地说:"妈,以后我找女朋友了,你可不能这样了。"   而且,梓轩面诊前对自己的容貌比较自卑,还将自己的眉毛剃了。现在他找回了部分自信,跟爸妈说自己还挺帅的!他刷手机的频率减少了,开始主动看有益的课外书。   02
  两周后,梓轩一家再次回来接受心理干预。第四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处理的问题是:梓轩遇到非常不开心的事时,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总困扰在这件事里头,情绪和状态长时间受到影响。   Lucy在深度催眠下精准化找到了两个心理创伤事件。   梓轩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有事,布置同学们自习。但老师前脚刚走,班里马上就闹哄起来了。   梓轩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周围的同学都在说话他很心烦。他忍不住了,大声地对那些同学们说,"你们不要吵了!",但是没有人理会他。   他一下子既无奈又尴尬。一方面认为连班干部都不出面管管,自己为什么还要多管闲事?一方面觉得自己太没能力了,没人愿意听他的。除此之外他还有厌恶、愤怒,"这些人怎么都这样!"   第二个创伤事件与他的爸爸有关。梓轩总认为爸爸对自己说话的态度非常粗暴、直接,有时还强词夺理。他曾经在爸爸情绪较平和时跟爸爸指出过这个问题,但爸爸总是否认。   有一次爸爸让梓轩整理书桌,但发现儿子没有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他就开始骂我了,说我生活不严谨,书桌没几本书,不爱动。我实在忍不住了,跟他说,他说话的态度能不能稍微好一点?他就骂得更厉害了!我觉得,以后我再有什么想法,干脆都别说了,说了之后后果还更严重!"   其实,梓轩在做这次催眠之前就表达过对父亲的不满。他讨厌爸爸的态度,讨厌跟爸爸一样自以为是、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人,一碰见就心烦,觉得无法沟通。他把这类男性定义为"直男"。   但创伤修复之后,梓轩觉察到他讨厌的其实是过去的爸爸,"我爸爸现在已经改变很多了,愿意帮忙做家务,也会经常陪伴我,其实平心而论,我对现在的爸爸挺满意的。如果100分满分,能打85分!"   然而,令我们有些意外的是,他觉得妈妈的改变不太大。"她很唠叨,这次回来接受心理干预离开家的时候,总是叮嘱我跟我爸在一起时不要吵架,我们说了不会的,结果她反而生气了,搞得我也很无语。"   梓轩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妈妈觉得某件事上她的判断是对的,但儿子和丈夫不认可,她就会有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妈妈比爸爸更自以为是,有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不太尊重我。她有情绪了,甚至有点无理取闹的时候,我就会被激怒。"   我发现梓轩的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的能力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我继续跟他探讨为什么妈妈会这样。   他说:"我觉得我妈妈也有心理创伤。妈妈告诉过我,在我没出生前,她就下定决心不能让外婆带来的负面因素影响到我。所以,外婆肯定给妈妈造成比较大的创伤了,导致妈妈有一种执念,认为就该按她的想法来做,不然就是受到了负面影响。我有两个表姐妹,妈妈也很爱教育她们,她们也觉得很烦。"   说实话,我觉得梓轩这番分析很了不起。以前他对爸妈只有负性情绪和负面评价,认为他们哪哪都不好。现在,虽然他们的亲子关系还没完全达到亲密的地步,但梓轩已经学会透过现象了解真相。   他看到爸爸妈妈的一些行为后面有深层次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这种理性认知有助于他更从容地面对家庭冲突,降低了形成心理创伤的风险。   随后我对梓轩的妈妈进行认知干预。她也承认孩子的分析有道理,她确实有一种错误的执念,认为自己的方式就是对的,否则孩子就会遭罪,但她以前缺乏自我觉察。   我引导她一定要提高自我觉察,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是有些条件反射,但慢慢要学会控制。不过,后续发生的事证明,梓轩妈妈这时的自我反省仍然不够。   这一轮干预后,梓轩说他的注意力显著提高了"可能是以前想的事太多了,现在想得少了,注意力就能集中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令梓轩爸妈感到高兴的是,梓轩对自己性取向的困惑消失了,他笃定地认为自己喜欢女性,并不是同性恋。对于这个问题,爸妈彻底地松了一口气。   梓轩说,当时那名男同学向他表白,他没有明确拒绝,一方面是因为十几年来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非常珍惜。他担心如果一口回绝,会导致两人关系破裂。   另一方面因为他从小阅读的知识面较广,很早就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同性恋文化。在他的理性认知层面,他并不排斥同性恋,持有较开放的态度。   但心理干预进行到这个阶段时,他的大部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过去一些较极端的、片面的认知得到了纠正。他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广,人更自信,也就不再过分在意这名男生与他的关系了,并对自己的性取向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临床中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告诉我们,西方社会同性恋文化的流行和传播是导致部分青少年性取向困惑的原因之一。   在一开始,他们不一定自发地喜欢同性,而是仅对同性恋文化表示理解,甚至认可。但如果后续他们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形成了与性取向相关的病理性记忆,再结合本来对同性恋文化的开放态度,就有可能真的成为同性恋者。   03
  梓轩的系统化心理干预进入尾声,Lucy为他处理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他在跟别人相处时过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从社交常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的确是正常沟通交流的前提。可是一般人都明白,有些人跟我们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些人则跟我们相见恨晚。合则来不合则去,我们不会认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充分地理解、认可自己。   但梓轩不是这样,他只要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非常生气,然后郁闷,产生抑郁情绪。这种心态对于恢复社交功能来说是个大障碍。   针对这个问题,Lucy在深度催眠下也找到了2个相应的创伤事件。   梓轩幼年时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气氛压抑,很可能在这种环境下他养成了内心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并且不懂得有效地沟通。   多愁善感到了什么地步?他5、6岁时很爱哭,在他的记忆中,只要他一哭,父母不但不安抚、不问原因,反而劈头劈脸地骂他,"你哭什么啊,你到底烦不烦啊,怎么这么爱哭呢?"梓轩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就是嫌自己哭起来很烦。   Lucy没有停留在这个事实表面,她引导梓轩在深度催眠下继续回忆当时的细节,是什么事情让他哭?父母为什么嫌他烦?   梓轩想起来,有一次因为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后来终于放晴了,他看着阳光照进家里,觉得太美了,一下子激动得哭了。爸妈觉得很奇怪,什么事都没发生,怎么这孩子就掉眼泪了呢?他们问了梓轩,为什么哭?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而且问了不止一次。   但梓轩说不出来,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激动,他当时那么小,也理解不了自己为何激动。他爸妈问了几次,他就是不说话,还越哭越厉害,他们就失去耐心了,生气地训他。   当然,梓轩爸妈当时的处理方式的确不够科学,但也并非如梓轩一开始想的那样简单粗暴。很多发生在幼年时期的创伤,患者往往只有片段记忆,从而产生片面的判断和负性情绪。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TPMIH)往往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事情的真相。   另一个创伤是在初中阶段,他开始看《毛泽东选集》、《资本论》和哲学书籍,经常看完后会跟爸妈讨论。   但他很郁闷。明明是爸妈介绍自己看这些书的,他看了之后也确实很受鼓舞,希望树立像书里面的正确三观。可为什么跟爸妈一讨论,竟然发现他们对书中观点的理解跟他的完全不同呢?爸妈的三观怎么会跟书里的不同呢?   这个创伤暴露了梓轩也有一定的自以为是的心态。他总是下意识认为自己的理解明明是对的,为什么别人就是无法理解呢?别人就是应该跟他一样地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既聪明又有独特想法的青少年患者都有这个"毛病",在病理性记忆修复之前,他们难以觉察到自己的不足,比较自以为是,恃才傲物,无法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批评。   不过,一旦他们愿意配合,经过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TPMIH),他们发现过去一些事件中自己确实做得不够好,其自我反省能力也会快速提升,有时还举一反三,分析出自己更多的不足。   系统化的心理干预结束后,梓轩跟着爸妈回家了。很快,妈妈反馈梓轩食欲改善了,饭量有所增加,对父母的沟通方式更加平和。   而且,梓轩最近做了个梦,再次梦见自己想拯救地球,以前的他总是失败,但这次在梦中他成功了!   我也引导梓轩妈妈要继续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多肯定梓轩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夫妻两人要互相尊重,彼此爱护;多与孩子进行有效、良好的交流。梓轩妈妈连连答应。   可是,半个月后,梓轩的妈妈着急地给我发微信。她说最近梓轩的状态有些反复,总是做噩梦,已持续一周,她很担心。   而且,她发现自己每天都以孩子的情绪为中心,只要孩子情绪不好,她也容易情绪失控,孩子便更加不想理睬自己,她就更加焦虑,如此恶性循环。她说:"想把出状况的孩子打包给您和Lucy,然后出炉一个按自己的意愿打造的孩子。"   很明显,虽然我们之前多次提醒梓轩妈妈一定要加强对自身情绪的觉察,不要因自己的焦虑影响了孩子。孩子觉得压抑,自然不想与她相处。但她还是容易走进这个误区。   幸好,梓轩妈妈痛定思痛,梓轩的波动促使她更深刻地反省,"我自己的问题在哪?孩子为什么说他做我的孩子好辛苦?"   认真地思考了两天后,梓轩妈妈完全放下了焦虑,并找孩子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在她的状态改善后,梓轩的心情也转好,没有做噩梦了。   我与梓轩妈妈的聊天记录截图   在家庭里面,母亲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她的积极情绪和观念会带动整个家庭氛围出现向好的变化。我也在微信中给予了她很大的肯定,希望她继续努力,真正让这场经历坏事变好事。   在今年国庆节当天,梓轩妈妈向我们道节日快乐。她高兴地说梓轩开始看书、学习,报名考驾照,跟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很愉快,还懂得利用一些心理知识去开导有心理障碍的网友。她对我们充满了感激!   我与梓轩妈妈的聊天记录截图   这个反馈也让我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梓轩的妈妈也遭受过不少心理创伤,我本来较担心她后续还是反省不足,容易对孩子造成新的创伤。   另外,我们本想在心理干预的尾声为梓轩塑造高效学习的状态,但他认为自己的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了,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即可,不需另行处理。这也是康复隐患之一。   如今,从梓轩妈妈的描述来看,我的担心可以消除了。   梓轩曾对我说:"这一次经历虽然很痛苦,但真的让我成长了许多。"我认为,他已经有意识地将患病的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   在他康复和后续的奋斗道路上,他肯定还会遇到很多挫折与磨难。但我相信他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能够更加从容、睿智地去应对。   希望梓轩能一直保持着积极的三观,还有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不要忘记了过去远大的目标;他要不断自我反省、总结教训和提升,将崇高的理想、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的兴趣所长相结合,成为一名心身健康、发光发热的顶尖人才!   #青少年双相# #高效学习# #关注抑郁症#

现代音乐治疗的关键点在哪?看看音乐治疗大咖详细介绍你就明白了现代音乐治疗的关键点在哪?首先我们要求的音乐治疗环境一定是要安全的,要给你的来访者制造一个安全的音乐治疗环境,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这个我们包括不单单是说尖锐物品这一类的安全,还有就是太极单手侧面缠丝功是一种复合劲,攻防一起,防守与攻击同时发动缠丝寓意阴阳两股势力互为其根,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不与外力抵抗,一路缠绵,虚实共进。而太极缠丝劲是一种复合劲。手臂有缠丝劲腿有缠丝劲腰腹亦有缠丝劲。总的来说,缠丝劲由内而发,由外而Biglargehuge有什么区别?Big和large都指大,但big更常用,除了指衣服的号码时,通常能用large的地方都用big,但反之则不行。(1)Big大Thisshirtistoobig,soIthinkIBashsmashmash有什么区别?(1)Bash猛砸Hebashedinthecarhoodwithabaseballbat。他用棒球棒猛砸发动机盖。ThemurdererbashedthemansskullwitScripttranscriptplay有什么区别?(1)Script事先写出来的台词脚本剧本Ireadthescriptlastnight,andtherewereafewscenesthatIhadquestionsabout。船能统称boat吗?Shipferryliner有什么区别?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Boat通常比较小,较大的boat要数上图中的这种游船了。Boat不是各种船的统称(有些母语者也会误用),正确的说法是watercraft。(1)Boat船The行为艺术家街头艺人街头画家,英文可别搞混啦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它们的英文由perform的变形artiststreet三个词中的两个组成。(1)Performanceartist行为艺术家ThiskindofperformaCatchup后面加withtoon,有什么区别?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1)CatchupwithCatchupto追上既可以是走路赛跑时的追上,也可以是学习工作上的追上。Imgoingtocatchupwiththeotherru帮宝宝压腿时说的英文,拉伸贴着墙,怎么说?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Canyoufeelthestretch?你有拉伸的感觉吗?Ifithurtsalittle,thatmeansyouredoingitright。如果你觉得有一用英文教宝宝玩华容道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Klotski华容道读作kltski。Wehavetotrytogettheredblockoutthroughthebottom,there。我们需要让红色的方用英文告诉宝宝,用完圆珠笔水笔铅笔之后要怎么做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1)Ballpointpen圆珠笔Retractableballpointpen可伸缩圆珠笔Afteryouusetheballpointpen,pleasec
陪伴孩子走出焦虑抑郁(1)2019年尾我大病一场,住院两个月。一直到2020年年初才出院在家休养。因为我单身,这期间我父亲一直在家照顾我。我的房子较小,2020年初疫情一直在家。我有一个孩子女孩9岁一直跟我985博士妈妈被女儿写作业逼哭,声音颤抖我不想做她妈了有多少家长会因为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被气哭呢?辅导孩子完成作业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对于那些耐心不足的家长来说,监督孩子写作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看着孩子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犯错误,婴儿干湿两用纱布毛巾,冬季宝妈首选告别冷冰冰湿巾最近给大家推荐一款婴儿纱布毛巾之前听到纱布就会想到硬硬的,糙糙的用起来会特别不舒服,宝宝用只可能会伤害皮肤这款纱布毛巾也是一个宝妈亲情推荐的买回去之后真的惊艳到我了,炒鸡软软度胜过哪些人不宜使用电热毯天气转凉,电热毯又到了使用时间了,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任意使用电热毯的哟。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差,使用电热毯后会因失水过多导致脱水等病症,有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由于月子期间,老公和婆婆要去参加他表弟婚礼,打算留我和孩子在家里,让我妈晚上过来做饭给我吃,我该怎么做?我都不知道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矫情的?!参加个婚礼而已,近的也就几个小时,远的不过一两天。能有多大的事。而且也提出解决方案了。做月子,也不是就得卧床不起,适当运动还有助于身体恢复。我整结婚生孩子压力太大,人为啥一定要有性生殖,无性可以吗?性,可表面理解为男女身体特有的一种器官,也可深刻表述为它所具有的两种特殊功能,一种是通过交合能够使人身心愉悦,更重要的一种是通过交合能够达到人类传宗接代的目的。从远古社会而言,无性当老师家的小孩有什么感觉?教鞭在庭前身后。我也没啥优越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家庭贫困,还没有别的农村人家条件好。爸爸在我们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每天放学都是爸爸领着我和哥哥回去煮饭吃,吃完又去上学。妈妈去宝宝第一次开荤,必须重视!吃错了可能越吃越瘦十个月大的宝宝每顿吃点肉可以吗不得不说,当妈真的太难了!怀胎十月,好不容易卸了货,满心都在呐喊啊!终于能轻松一会儿了!然而现实是,自打宝宝添加辅食以来,宝爸宝妈就一直在惆怅中。。到家有高中生,父母共参与睡梦中依稀听到了闹铃声,拼命把自己叫醒,一看时间才凌晨一点多,有些懊恼!又想尽办法再次入睡,却越来越清醒,也不知道醒了多久。当真正530闹铃想起的时候,累得要命,根本不想起床,可有愿你独立坚强且善良从小就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花钱要节省赚钱不容易,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真的和同龄孩子不太一样,别犟。1。自卑,容易焦虑。2。没主见,付出型人格。3。极其缺乏安全感,容易多想。4。不喜欢交朋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科学证明家里这个成员带孩子,妈妈比不上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科学证明家里这个成员带孩子,妈妈比不上在一般家庭,很多父母都会选择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甚至由于爸爸工作繁忙,鲜少把精力分配到家庭上,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不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