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心理学手机成瘾,游戏成瘾,上网成瘾,如何远离上瘾?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停不下来的"成瘾"行为而自责——它消耗了我们的时间、占用了我们的精力,在片刻的满足之后,感觉到的,是无尽的恐惧。成瘾,本质上是一个"糟糕的感觉——麻痹痛苦"的恶性循环。所以,它虽然不会危害生命,但却一定会降低生命的质量。
  成瘾现象的背后有什么心理机制,如何有效应对成瘾行为呢?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和大家谈谈成瘾这件事。01 成瘾背后:幼年时的情感剥夺
  观察婴儿,常常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自己。婴儿很小就有吮吸拇指的行为,其实这就是他们自发形成的用替代的方式抚慰自己的"创伤"。
  这就是成瘾最初的来源。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经历过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情感剥夺,ta就会学着用幻想来弥补失去的东西,以减轻痛苦。
  幻想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既是家长,也是孩子。一方面我们感觉到自己能够给到自己安慰和滋养,另一方面,它又会对孩子进行惩罚和贬低——这个建立在无意识层面的"系统家长",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前者严厉,后者纵容。
  一般来说,幼年时经历的情感剥夺越多,长大后就越倾向于以成瘾性行为作为防御手段。
  可以说,很多时候,"瘾君子"是由ta的父母一手训练出来的,虽然这不是他们的故意,但却是事实。比如以下这个例子:
  一个婴儿从小就被父母贴上了"情绪易激动"的标签,他的父母认为他从小就很敏感爱哭,这让他的父母非常烦恼,因为这破坏了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父母尝试给他嘴里放上一个安抚奶嘴,他们发现这很有效。
  婴儿的母亲虽然当了妈妈,但在潜意识里却对孩子很抗拒——因为她的"内在小孩"还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大多数时候,她只是一个"假妈妈",虽然她也照顾孩子,但是从内心最深处,她并不愿意孩子侵占她的时间,所以她习惯于给他一些能马上让他停止哭闹的东西,比如动画片等,获得资金的安静。
  婴儿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外表成年,但内心还不愿负担成人责任的男人,他用"工作忙"和"赚钱养家"隔离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宁愿在办公室里假装加班,也不愿意回到家面对唠叨的妻子和哭闹不止的孩子。
  也许说到这,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正是当今千万家庭的缩影。当然,这些为人父母的大孩子,他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他们会用"我已经很辛苦"来自欺欺人。
  说到底,养育孩子真正花费的不是时间和精力,而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有真正的爱心。"假妈妈"或者"假爸爸"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他们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也按照好父母的形式,每周带孩子逛公园,参加辅导班,但是他们内心缺少真正的爱。这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真正成熟。
  也许正因为如此,现在社会上成瘾的年轻人和孩子,越来越多。02 成瘾行为背后的情绪:压抑
  成瘾行为有两个共性:帮切断痛苦的感受‘由内心批评的声音驱使
  经常使用"压抑"这种防御机制的人,会越来越脱离"现实/真实"层面,很难发展出真正的自我认知。当被压抑的情绪太多,威胁到认知和意识的时候,人就会出现焦虑,这时候,"做点什么能尽快摆脱焦虑"的想法就会油然而生,而一般来说,人的本能会驱使我们寻找一种熟悉的方法——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就使用啃指甲这种方式,那么长大后他也会使用这种方式来对抗焦虑。
  问题在于,这种方法虽然熟悉,但却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它必然会带来一种新的"自我挫败感"。这就是成瘾的恶性循环。
  一个人越多压抑,其在生活中的感觉就越多被切断,这会导致过分"依赖于自我抚慰的习惯、仪式和惯例"——它建立在一种自给自足的幻觉基础上。03 应对策略
  这部分可能是每个人最关心的。简单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关注纠结时的想法和感受
  这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仔细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可以说我们的行为大部分来自无意识的支配。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意识水平越高,自我掌控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越高。
  所以,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就成为改变的关键。就成瘾这件事来说,抓住"自己的意识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崩溃"是关键所在。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时,将注意力聚焦在此刻涌现出来的种种情绪上——一般来说,会有焦虑、愤怒、紧张、悲伤等感受。
  比如一个要戒烟的人,在烟瘾发作,想要再来一根的时候,记录一下此刻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此时,内心批评的声音说了什么?感觉如何?将自己在快要沦陷的一瞬间的所思所感进行记录,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戒烟的决心。
  比如,我现在在写文章,但是我又想看一眼手机。此刻我内心的想法是:"休息一下吧,写了半天了,好累啊!",我的感受是焦虑和烦躁——怎么还没写完,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所以,这就是我此刻情绪崩溃的关键点所在。
  如果识别出这个关键点,并且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接下来我就可以告诉自己:"我知道你又出来了,想让我玩手机,然后再批评我,说我是个没有定力的笨蛋,我不会上你的当。"这时候,似乎自己被蛊惑的感觉减轻了一些。
  接下来,我继续给自己正向鼓励:"快写完了,坚持一下,这样,我将获得很高的自我奖励"——这个声音,是激励自己延迟满足的鼓励。
  此刻,我内心想要伸手去够手机的念头削弱了一大半。我又可以驱动"原始人"继续写作了。
  2、记录内心批评的声音和真实的自己。
  可以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以下内容:引诱的声音/批评的声音 、批评声带来的感觉、 现实的想法。
  比如,还以我刚才的例子举例,引诱的声音是:玩一会手机吧。如果我真的玩了,那批评的声音是:你真没毅力,一点自控力都没有,笨蛋
  那么感受呢?分别是:面对引诱时,蠢蠢欲动,很高兴。面对批评时,非常沮丧。
  最后,要回到现实中了。
  面对诱惑,我的想法是:虽然让我玩手机很有诱惑力,但是我知道如果我玩了之后的结果,肯定是让自己不高兴的,所以,我选择现在不玩。
  面对批评,我的想法是:之前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工作吧。
  回到现实,意味着我们从想象和感受的幻象中走出来,重新归于理智。这很重要。
  3、识别诱因事件
  通过对一些药物滥用者的研究发现,找到他们成瘾的原因至关重要,换言之,有些特定的环境会撩拨他们滥用药物的欲望。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诱因也存在。比如戒烟的人,和一群抽烟同事在一起,别人抽烟递给他一根,就很容易复吸。玩游戏的人,组队战友的召唤,可能让他们放下眼下干的事。而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忍不住掏出手机的人,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太嘈杂,让他无法专注,或者是学习让他觉得乏味,这时,就很想掏出手机缓解一下此刻的压力。
  打破关键节点的惯性,是改变成瘾的有效方法。
  4、体验被压抑的需要和愿望。
  这一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成瘾性人格的层面了——而不是单纯的改变行为。
  内心的批评声掩藏了真实的自我,成瘾,也掩盖了真正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戒掉成瘾性行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重新找到真实自我——也就是人格的核心的过程。
  真实的自我,由需要、欲望和特定的目标组成,当放弃幻象(成瘾带来的抚慰)时,这些被压抑的情感才重新浮出水面。
  前文曾经提到过,幼年时情感体验剥夺的越多的人,长大后越容易成瘾。那么什么叫情感体验剥夺呢?简单说,就是向往和需要总是求而不得。
  当一个人还很幼小的时候,ta对外界的需要和依赖是最多的,所以越小的婴儿越需要母亲沉浸式的爱,可以说,婴儿对母亲,在很大程度上是剥削关系。婴儿通过剥削母亲,母亲通过心甘情愿的被婴儿剥削,获得内在深层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很多母亲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她们的情绪摇摆不定,有时母爱四溢,有时心烦意乱。
  那些想要戒掉成瘾的人,在戒除成瘾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再次体验到自己在幼年时期的脆弱——眼巴巴的渴望父母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活下去。这会令他们非常阻抗。他们不愿意面对这种令人感受到无力、脆弱的感受,宁愿退回到"上瘾"的幻象当中。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的、潜意识层面的疗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句话叫做,相信相信的力量——有成瘾行为的人,需要从情感层面学习,相信自己不会再受到小时候那样的伤害。
  另外,也可以梳理自己的成长历史,在这份梳理中,你可以描述童年的哪些事可能影响到了自己,让自己开始了自我抚慰的事件,同时,确认自己喜欢的活动、爱好、需求和愿望。
  我曾让一个朋友做这项作业,他刚开始说自己写不出来,不知道写什么,我只鼓励他去做这件事。后来听说他写了三万字,可能是童年的伤太痛,后面他没有再写。他本身也有成瘾性行为,不过不是游戏、手机,而是女人。很遗憾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咨询,否则也许会更好的帮助他。
  深入潜意识,也许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很多时候,都会感到痛苦,而痛苦常常使人退缩。必要的时候,可以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让他利用专业的咨询技术,帮助你更加无痛的走入潜意识的马里亚纳海沟,真正的疗愈自我。
  【写在最后】
  成瘾性行为包括很多,不仅仅是玩手机、玩游戏这种,还有很多我们意识不到的强迫性行为,其实都与成瘾有关,可以说它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生活和学习效率,还包括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深度的亲密关系。
  我提到的那位朋友,如果不懂心理的人,可能会评判他是个花花公子,或者集邮爱好者,但这其实也是他内心问题的外显表现。
  一般来说,童年期受到的"创伤"越深的人,后天改变也就越困难,ta会表现的非常执拗,容易退缩,但我想说,真正的成长需要努力,也必将属于真正勇敢的人。
  给自己一点勇气,勇敢的迈过人生的鸿沟,创造一个自我掌控的、自由的生命。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终身成长者和心理学的传播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打赏,各种互动。文章最下端的"推荐"按钮,别忘了点。
  我为自己写作,希望遇到产生共鸣的"同路人"。

喝牛奶最佳时间,这里给建议牛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牛奶风味浓郁,能让人心情愉悦。很多人都有早上喝牛奶的习惯,既能补充一天所需的能量,又方便可口。但也有朋友喜欢晚上喝牛奶,认为牛奶有助于余额宝里存多少钱适宜,这里给你建议5万以下资金,尤其是小额资金比较适合存余额宝。一方面是因为余额宝给出高于活期和定期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余额宝兼顾的日常消费支付的功能。此次升级服务,是蚂蚁金服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一段感情正确的经营方式新鲜感没有了,就培养归属感01左手牵右手,也可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很多女孩子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男孩子恋爱谈久了会不会腻?关于这个问题,刚好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男人说了这样一段话身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男孩放下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这4个字人活于世,岂能都尽人意,但都无愧我心。在这个世上,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留下遗憾,有事业方面也有感情方面,还有生活方面的。留下遗憾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去弥补,可到头来却发现,根本无法弥马云的创业成功离不开一个支持他的女人,网友真羡慕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马云的妻子叫做张瑛,张瑛比较低调,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她,并不会认出她,因此有网友疑惑,她这么低调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因为长婚姻里,最重要的不是爱,而是这个字01hr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爱情和友情都具备,双方是爱人,也是朋友。爱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便是懂!就像林黛玉懂得贾宝玉,她从来不会像薛宝钗一样逼他考取功林生斌,一个自私到骨子里的男人因为我很少关注热点新闻的缘故,一直到最近,我才知道林生斌是谁。一开始,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都在骂一个叫林生斌的男人,本以为他是个很有名的明星之类的,可是仔细翻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婚姻里有没有爱,真的不一样文末小北昨晚,我蜷在沙发里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听触动我的心我嫁给你18年了,难道你从来没有爱过我吗?这个问题无奈又现实,似乎映射出了很多夫妻们的现状,尤其是已经步从全网心疼到全网抵制,演员林生斌到底做错了什么?写林生斌的文章已经很多了,网友们基本也是一边倒,都觉得林生斌骗了所有人。并且,这种骗不像金钱上那样赤裸裸,而是把网友当傻子玩。他这样做,网友们自然不会放过他,让他深陷舆论的巅峰,让200斤妻子不想减肥,只为保护丈夫的安全这才是婚姻最好的样子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胖子好像少了很多可能性,不仅让自己的颜值大打折扣,而且还会影响身体的各项指标。鉴于这个原因,一旦变胖很多人都选择减肥,相比较男人而言,女人到了中年,守住这三个底线,余生才能安稳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可想而知,底线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都说中年女人大多
破伤风是什么?容易得吗?破伤风是一种叫破伤风杆菌的细菌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痉挛的疾病。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等。通常最常见于狭窄细小且女孩身高猛涨期有几年?女孩身高猛涨期有几年女孩身高猛涨期有两个阶段,出生后至满1岁的婴儿期,持续1年1012岁开始的青春期,持续2。53年。根据生长发育规律,人体会出现两个身高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第一个为那些天喝三鹿奶粉的孩子,13年过去了,现在变成了怎样?孩子每天都需要不断的成长,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从孩子刚开始吃奶粉开始,我们就希望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奶粉,让她从奶粉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在选对方法,可怕的2岁同样可以是天使我是YOYO妈妈,一个90后宝妈,有个可爱猪宝YOYO。点击右上方关注,在育儿的路上与你一起陪伴,一起成长。经历过忙碌的1岁,转眼间来到可怕的2岁。这个时候的孩子无时无刻不想向你展冬天给娃洗澡会受凉?估计是犯了2个错误,宝妈别乱洗冬天寒冷,到底用不用给孩子洗澡?生娃前,我早早就准备好了洗澡盆,谁知娃出生后,我妈却不让给他洗澡。原因是冬天寒冷,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洗澡会让他受凉感冒。为此,我妈还伙同娃爹把洗新生儿黄疸如何应对,所谓的退黄奶粉是否是智商税?首选是母乳,多吃多排同时午间晒一晒后背和全身,注意保护眼睛。其次遵医嘱,适当照蓝光退黄奶粉没必要吃一自身祛黄两个过程第一身体内的胆黄素排到肠道,第二肠道排出体外1胆黄素从血液到肠道会哭的绿茶,不会哭的黄连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是现实生活中好像很多人天生就对于自己身体心理的痛苦具有超强的忍耐能力,却不具备正常的诉说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打落牙齿活血吞,选择一个人默默的承受春节返乡,哪省年轻人将喜迎家乡催生大礼包生娃给补贴,难生给治病,各地催生花式上阵文辛颖赵天宇编王小图pixabay临近春节,陆陆续续踏上返乡之路的年轻人们,也许还有另一个担心,今年回家怎么应付催婚催生?中国出生人口已连续看完这组30年前的新年照,才明白为什么如今的孩子不愿意过春节这个春节,多花一点心思,给孩子多一些仪式感把春节变成孩子难忘的烙印,就是他童年里温暖的印记。作者可乐妈马上要到春节了。谁知前两天,儿子却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其实一点也不爱过年。我觉得父母都是助人症候群者心理咨询师说青少年天津头条前几日和朋友一家去吃饭,朋友家有一个14岁的女儿小爱,刚进到包间,小爱的妈妈还没来得及和我们问候寒暄,第一句话便奔向小爱大宝儿啊,屋里挺热的,你先把大衣脱心理学家成长就是背叛自己的原生家庭,活出自己成长和分离是伴随出现的,这句话我在文章中说过很多次了,我从生物学的角度举例了细胞的分离分化,成为器官和组织,个体由此长大的现象。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也需要和原生家庭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