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不能批评和表扬孩子?且看有智慧的家长怎样用横向思维鼓励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对孩子的教育,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咋一看,好像这种观点有悖于我们传统的认知和观念,因为批评和表扬,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教育理念中了。
  小时候,我们帮妈妈倒了垃圾,妈妈开心地表扬:"呀,不错,会帮妈妈干活了,真棒!"我们喜滋滋地吃上了妈妈给的糖果。
  "哎呀,怎么又尿床了,你都5岁了,跟你说了做梦想上厕所就赶紧起来,咋不警醒点儿呢?我已经够累了,这周一毛钱的零花不能给你了!"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很熟悉?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是从父母亲和其他人的批评和表扬中走过来的。
  幼年时,父母和长辈是施行者;上学了,老师成了判定我们行为的法官;上班了,各级领导又开始指手画脚我们的工作,他们的标准又成了评判指标。
  我们被周围或远或近的人际关系左右着自己的行为,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
  做得好,得到表扬,我们欢喜雀跃,自我感觉爆棚;任务没有完成好,挨批了,我们垂头丧气,自信全无,觉得自己低到了尘埃。
  因为我们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渐渐地,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
  开始舍弃真正的自我,而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一、女儿的提醒
  上周末,女儿主动要求切土豆丝,她想给我们炒个酸辣口味的。
  因为以前都是我切好了她炒,所以对于她的主动请缨我还挺开心的。
  半小时后,她叫我过去看一下。
  切得还真不错,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呀,闺女,切得挺好的,值得表扬!"
  我大声地称赞了她的成果。
  "妈,您应该说‘谢谢’比较好,我怎么觉得您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呢?"
  "嗯?怎么会?我是真心诚意地表扬你呢!"
  "那如果爸爸这么做了,您还会这样子说吗?"
  "哦?还真不会,应该会说‘谢谢你’或者‘你可帮了我大忙了’之类的吧?"
  阿德勒说:"表扬"背后的是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女儿的提醒给了我反思的机会,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在批评和表扬声中长大的,也认可这种模式,做得好了得到表扬和肯定,做错了遭到批评和惩罚,这不是很正常吗?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即我们都是平等的人。
  比如我们和小朋友讲话时,最好蹲下身或者是弯下腰,平视他们的眼睛,然后用对待大人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问询或者发号施令。
  再比如,看到街边老弱贫病的乞讨者,我们要弯下身把钱放进他们面前的碗里。
  二、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用平等的姿态去对待他人,而不是俯视他们,即用横向关系的思维,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曾经看到过一个实验:二位成年人说相同的话,一种模式是一个蹲下仰着头,一个俯视他;另一种模式是二人站着或者蹲着互相平视说话。
  实验的结果令人相当诧异,那位蹲着的受试者心里非常不舒服,说当时的感觉就是"屈辱"。
  可明明是没有伤害性的对话啊,只是位置不同而已,这就是典型的纵向关系带来的感受。
  受试者说,他以后再也不会站着和小朋友说话了,也会微微弯腰和比他矮的人进行沟通。
  这种纵向关系渗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
  这也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一件事。
  我和同桌关系很好,她家孩子多,物资比较紧缺,零食几乎没有。
  而我家只有二个孩子,又有城里的亲戚,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新鲜东西,我也时常分享给她。
  可慢慢地,她不要我的零食了,也和另外一位同学换了位置,声称视力不好,坐到靠前的位置去了。
  许多年我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也猜测可能是我大大咧咧的性格哪里得罪她了而不自知。
  几十年不联系,我早就把这小事忘记了。
  可当我看到阿德勒的心理学分析时,它一下子就蹦到了我的脑海里,原来在潜意识里,它始终没有让我释怀。
  的确,我好心分享了零食给她,可用的是纵向的态度,即俯视的姿态,说不好听点儿就是施舍。
  孩子心性单纯,只想着你没有,那我就给你一些,你吃到了没有吃过的东西,一定也开心。
  一般不会去关注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分享,也体会不到处于受者位置的她的心思——她就像那位蹲着说话的试验者,心里敏感而充满了屈辱。
  三、用横向思维处理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不需要考试,却不能不学习。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这个出发点绝对是善意和殷切的,但结果却往往是不被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理解,觉得家长妄加干涉,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操纵他们。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呢?
  因为父母没有用横向关系的思维去表达自己的意愿。
  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就像前面我提到的女儿让我说"谢谢"这件事。
  我表扬她了,她获得的是我觉得她做得好的评价,换言之,判定她的行为"好"还是"不好"是以我的标准来评判的。
  如果希望得到表扬,那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妨碍自己的自由。
  另一方面,"谢谢"不是一种评价,而是更加纯粹的感谢之词。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而这种认可更让人感到高兴。
  女儿并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和分析,只是潜意识里觉得付出没有得到肯定,妈妈没有真心地感谢她,而只是评判了她的劳动。
  当我真心对女儿说"谢谢"时,她从中获得的是尊重与鼓励,是她对家庭有所贡献后得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那么,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如何有智慧地把握分寸呢?
  1 真诚地、细节化地赞美
  比如孩子帮忙洗了碗,家长可以说"谢谢你,我今天还真有点儿累了"或者"谢谢你,我正愁要不要先歇会儿再收拾呢!"
  当孩子不想学习而做各种小动作时,我们要保持平静,哪怕内心翻江倒海,也要好好地与Ta沟通,弄清楚Ta的真实意图。
  是不是想让你陪着他一起,或者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了?然后找出一点点比以前做得好的地方,拿出来真心地赞美。
  比如:你的字比以前写得大一些,这样看起来更清晰呢!或者铅笔盒里的零碎东西少了,感觉利索多了等等。
  2 尊重她的私人空间
  我每次进入女儿房间时会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并且在接近她房间时还会故意加重脚步声,让她知道有人过来了。
  把她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的好处是:她有事情会和你商量。
  我的父母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当我知道我的朋友是被家长这样对待时,心里的羡慕和渴望足以铭记终身,也暗暗下决心要这样和我的孩子相处。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才会有改正的欲望和空间。
  而横向关系的思维会指导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尤其是与弱势的孩子。
  3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尊重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历与母亲的分离、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不安全的周边环境、不被理解的情绪等等困惑和伤痛,许多成年人看来不值一提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就是天大的事。
  比如女儿10岁了还要抱着一块破烂的枕巾睡觉,连出去旅游也不能放下。那你就得尊重她的情绪,想洗洗它时就得先问她,要是她不同意就不要勉强了,千万不能说风凉话。
  另外,自从孩子进入青春期,经常会有想哭的冲动,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单纯地想发泄。那就让她安静地流泪,等情绪疏通好了,她就又开开心心的了。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不同情绪,并且换位思考地去理解和共情Ta们,成长的过程磕磕碰碰,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保持距离,但让你的鼓励和爱护伸手可及。
  作为父母,只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是Ta们的靠山,在家里不需要太理性,Ta们所有的情绪都会被接纳和尊重。
  4 建立成长型思维的心态
  卡罗尔.德威克说:如果父母想给孩子一件礼物,那么他们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教会孩子热爱挑战,对错误感兴趣,享受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如此,他们的孩子就不会成为表扬的奴隶。
  这是成长型思维的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所有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我们要鼓励孩子发展成长型思维,同时这也是对父母的要求。
  在促进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拥抱挑战,努力进取的态度会把孩子带向越来越高的自我实现水平,并且形成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良性循环。
  在尼布尔的祈祷文上说: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Ta们是独立的个体,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人生的意义,将由Ta们自己决定。
  父母是榜样和引导者,但绝对不是孩子的操控者。
  我是喜欢讲情感故事和分享育儿经验的阿曼,一起嗨哦!

产后抑郁是妈妈太娇气了吗?答案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有这么一类人,她们生完孩子后,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流眼泪,焦虑无法入睡。有些妈妈感觉到自己出现问题了,但她们却不敢说出口有些妈妈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口,却不被家人理解。苏女士就是一名晒太阳就能给孩子补钙?效果还不如吃这些(建议收藏)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的人们对孩子不只是吃饱更要孩子吃好,能够摄入全面的营养。随着夏季的到来,很多的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在老师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收更张梓琳生二胎,称要做端水大师,该如何做个不偏心的妈?一多胎时代到来,偏心问题卷土重来六一儿童节当天,世界小姐张梓琳公布二胎喜讯,放上了老大和老二出生同款造型照片。并配文那张照片中的一切我都好好保存着,看来是早有准备,世界小姐的端水技女性洗洗更健康是真的吗?还真不一定如今许多女性对一些生理知识采取回避和含糊的态度,不愿意看也不愿意听,这样的做法可能与小时候的教育环境有关。但是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应该学会更积极地看待那些与身体孩子犯了错,怎么办?这位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前两天,我看到了这样一条视频。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好奇,拿着一瓶墨水,从家里阳台的窗户往外倒,整整一瓶墨水全部倒得干干净净,把自家和邻居家的窗户以及晒在阳台的衣服全部弄脏了。场玩具买了一大堆,宝宝不喜欢,23岁孩子玩具这么选,才不会掉坑文丨伊然很多妈妈看着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玩具都看花了眼,一出门孩子看到玩具就挪不开眼睛,最后买了一堆玩具,结果孩子真正喜欢的玩具没几个,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很多玩具不适合孩子的年龄段妊娠期女性注意这几点,生出的宝宝更健康,很重要!(建议收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简单的一句话,如何能概括其中的艰辛历程。只有当过妈妈的才知道,整个妊娠期不只是身体上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每天还会有各种担忧和焦虑,担心自己是不是没吃好,没有给到胎孩子撒谎,你在意他做这件事,还是他背后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曼,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每个人一天要说三次谎话,你可能听起来觉得可笑。就比如今天碰见一个老熟人,你见她就夸你今天气色真不错,可心里却觉得人家没精神,又或者我们哪种类型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会更幸福?这篇看完相信你就知道了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的成长,但是想要幸福的长大,却没有那么容易,一个孩子想要成长顺利,生活幸福,一定是需要家庭给予孩子一个充满温暖与正能量的港湾,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干货!想让孩子情商高,先做个懂他的父母,这几个方法很有效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的情商高一点,因为情商高的孩子在学校会比较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同时老师也更加喜欢情商高的孩子,包括长大之后进入社会也能够更加的如鱼得水,在过去老人的观念里,觉干货!孩子喜欢吃手吃饭乱扔东西,不和其它孩子玩,是为什么?Q孩子喜欢吃手,家长需要干预吗?1。正常的身体探索发育行为大多数孩子在三个月左右出现源于吮吸反射地吃手探索身体行为,这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行为发育,其中包含了宝宝的感知觉发
孕吐越厉害,肚子里的宝宝就越健康吗?来看看科学的说法怀孕之后,孕妈的身体格外敏感,既要担心妊娠反应过重,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生活,当妊娠反应不明显时,却又要开始担心胎儿是否正常健康。不同的孕妇所出现的妊娠反应强度是不同的。有的孕妇在怀孕宝宝精细动作的能力有多重要?这几个方式可以训练孩子在小时候往往调皮可爱,身上的小动作特别多,家长们总是夸孩子机灵可爱,其实这其中还隐藏着别的大问题!比如孩子们的身体虽然都比较灵活,但仔细观察家长们其实会发现,有些孩子对手指头的父母喂得越用力,宝宝越瘦弱,问题出在这里孩子生下来似乎只知道吃和睡,但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吃还是睡,都是头等大事,也是家长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可以说每个孩子的顺利长大,都离不开家长的细致观察与细心照顾。但是对于一些新手爸宝宝肚脐不能抠,正确的方法看这里新生儿刚出生时,除了吃喝拉撒和睡觉外,还有一个地方需要爸爸妈妈留意的,就是肚脐。脐带曾是妈妈向胎儿传输营养物质传输的一条纽带。宝宝出生后,和妈妈进行了第一次分离,医生会剪掉脐带,并保护孩子切忌用力过猛,会成为负担竭尽全力保护孩子是妈妈们的天性,但是生活中有太多妈妈用力过度,结果就让好事变坏事。那会追妈妈是超人,马舒雅对孩子的保护就让人感到窒息她不给孩子玩她觉得危险的东西,比如普普通通的沙子新生婴儿宝宝攒肚是拉肚子吗?不少宝妈很疑惑,宝宝之前大便都很正常,最近几天大便变少了,甚至几天都没有拉便便,是不是宝宝便秘了?其实,宝宝没有拉便便除了便秘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宝宝在攒肚子。攒肚一般在宝宝满月后吃母乳宝宝也会拉肚子?这些小常识你可能还不知道吃母乳宝宝也会拉肚子吗?可能很多宝妈会不理解。吃个奶都拉肚子那还能吃什么呢?别急,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吃母乳也会拉肚子还有解决方法!吃母乳拉肚子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母乳性腹泻。排除疾病生孩子时用力过猛,不小心解决生理需求,医生装没看见还夸好俗话说十月怀胎苦,一朝临盆终为母。可对于孕妈来说,最难过的难关不仅是长达十个月的孕期,在孕期末尾的关口,更是最让准妈妈们头疼和欣喜的阶段。欣喜的是终于能盼到宝宝的成功到来。头疼的是怀孕时准妈妈很辛苦,但是这些事要准爸爸来完成,要记下来了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作为孕妇的我们,不仅仅是要应付怀孕时的各种反应,而且单单就是每天带着好几斤的宝宝到处走,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更别说一些孕妈,由于体质的原因,容易出现王宝强为儿子庆生,缺少妈妈的生日会很冷清,孩子多痛你了解吗前不久,王宝强更新了自己社交网站的动态,上传一张为儿子王子豪十岁生日的庆生照片,并配文道爸爸希望未来在你人生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可以陪在你身旁,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生日快乐宝贝。妈妈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这样恐吓心理伤害大,父母慎用前两天一个宝妈向我反映,总感觉她家宝宝最近态度很奇怪,也不是说调皮,就是特别听话,听话的甚至有点显成熟了!虽然这样子她管的少了,但是总感觉孩子的状态不对。我连忙问她,最近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