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不再要求孩子会爬!美国儿科学会2022年首次降低儿童发育标准

  有些宝妈宝爸可能都看到了,最近美国儿科学会第一次全面降低儿童发育标准及相关指南。
  那么问题来了:此举意味着什么?对儿童养育又有哪些影响呢?
  今天的不定期更新,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开门见山,萌妈觉得这意味着三个字:反内卷。
  过去美国CDC和APP的里程碑清单使用的是50%标准,现在使用的是75%的标准[1],可以简单理解为:
  过去全班100个人,按照排名第50的成绩切一条标准线,从51名到100名都焦虑了;现在使用的标准降低到了75%,那么51名到75名都不焦虑了,只剩下76名到100名焦虑——但焦虑的总人数成功从1/2降低到了1/4。
  少点焦虑,多点快乐。
  育儿这件事,真的太容易引发焦虑了!
  到现在我都记得小萌刚出生那会,为了让他全面发展、不落人后,我曾经自制了《小萌每日记录表》,正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育儿百科进行了0~3个月、3~6个月、7~9个月的细分项设计,并且焦虑到每天测身高和体重。
  这份表格,我一直记录到小萌2岁,直到我诞下小乖,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记录……
  2019年,我有幸参加在珠海举办的全国儿科学会论坛,当时,上海妇幼的医生在论坛上发言,提出各地区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儿保标准,并且公布了上海的儿童发育标准。
  显然,这份标准对儿童发育的标准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我记得3岁左右的男童平均身高,就要超过全国标准2~3厘米。
  发言的医生不焦虑,但参会的医生焦虑了!
  发言结束后的讨论阶段,大家争论得非常激烈,有不少医生直言:这种搞特殊的激进标准,会让更多父母陷入焦虑,而这种焦虑,很容易就滋生行业乱象。
  所以,就算这份标准只是上海地区想给自己用的,也遭到了其他地区的激烈反对。
  一旦有了标准,大家就会按照标准去比照,中间的差值,就成为了焦虑。
  没有孩子的知友可能难以理解,那我再举个例子——关于容貌的标准,也会制造焦虑。
  在研究AI能力的时候,我曾经下载过一个医美类的APP,点击进去就是AI测颜值的分析,对我的脸部进行极其详细的分析,我简单截了一张图如下:
  事实上,它对于我脸部的数据还进行了多项复杂和精细的分析;而且,似乎担心我不够焦虑似的,最后还给出了颜值评分和建议方案:
  立刻诊断我是重度法令纹,需要做医美!哪怕我已经是典型的双眼皮,它依然建议我去「开内眼角」或者「加宽双眼皮」!
  紧接着就是最便宜也要几千块的医美项目……
  通过这样一套标准化的「标准评分 - 制造焦虑 - 收割焦虑」的流程,成功制造了我的焦虑。就算是我这种不靠脸吃饭、已婚已育的妇女,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次照镜子的时候,都会多看几眼自己的法令纹。
  标准越高,焦虑越重。孩子的养育,本来就是极其容易引发焦虑的。
  这是因为孩子的发展变化很快,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全新的变化:突然就会笑了,突然就会抓握了,突然就会发出「baba」的声音了……但在成人眼里,这种非线性的发展就统统变成了两种情况:会或者不会。
  会的,自然沾沾自喜,朋友圈九宫格,小区逢人就说;不会的,很容易陷入焦虑,甚至开始拔苗助长!
  单单是在孩子「学步」这件事上,精明的商家发明创造了多少昂贵的学步商品啊:「学步车」「学步椅」「学步带」「学步腰带」……
  尽管美国儿科学会屡次呼吁:不要让孩子独自使用学步车,因为滑得太快了,反而容易摔倒;或者孩子因为是扶着车走路,根本不是正常的走路姿势呀!
  但是有啥用呢?
  为了达到美国儿科学会自己发布的 12 个月就能「独立走几步」的标准(也就是老版里的标准),大多数家长依然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学步工具训练孩子走路。
  在新版中,很高兴看到「能独自走几步」的标准从12个月推迟到了15个月!
  而12个月的里程碑表示,只要孩子在这个月龄能扶着家具走,就已经达标了。
  ———
  在这里,我也想提到著名的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2],我简述下实验结论:有一对双胞胎,A提前8周开始练习爬楼梯,B比A晚了6周才开始练习,但是到他们54周时,两人爬得几乎一样好!
  也就是说,即便B晚了6周才开始进行练习,也依然追上了早期的大运动发展指标。
  所以,第一个孩子苦苦训练8周,又有啥用呢?没到那个发育阶段,该不会就不会呀!何苦呢?
  这些痛苦的训练所带来的优势,也只不过领先了6周,在接下来的2周内,就被迅速抹平了!
  所以,拿50%中位数的标准去要求家长们做对照,真的很容易引发焦虑。
  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儿童发育里程碑清单,至今已经18年了。在这18年里,这种激进的标准从未修改过,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焦虑)。
  这是因为——「监测」不同于「筛查」!
  监测:父母在家里观察和记录孩子的成长发育,争取让孩子健康发展,甚至发展得更好。
  筛查:最低标准,低于这个标准说明孩子很可能有发育障碍,需要尽早干预!
  「监测」面向的是更好,而「筛查」只判断是否及格。
  当有人拿「更好」的标准来告诉你是否「及格」,就像是拿着学霸的95分跟你说90分不够一样,已经足够引发焦虑。
  那么,这种「监测」和「筛查」到底有多么不同呢?
  我在美国儿科学会的官网找到了过去老版关于3月龄孩子的「监测」和「筛查」标准[3],可以看一下,左边是监测标准,右边红框内是对应的筛查标准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我做了一张对比图:
  可以明显看到,只要不在筛查标准之列,即基本的追视、抓握、微笑、支撑头部、喋喋不休都正常,完全不必担心,也不用去看儿科医生。
  但是呢,按照50%孩子的标准,作为父母,你还得做到左边那一堆红字的监测标准!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精细化养育」所带来的父母焦虑。
  实际上,养育这件事真的是有专业性的,医生不可能取代父母,同样,父母也不可能取代医生。
  美国同期的阳光未来(Bright Futures)项目,提供了完整的工具包:
  看看它在实践中的架构,其实分成了四大版块:
  比如对6个月儿童的随访,应该由专业的儿科医生来做出判断[4]:
  其实和咱们社区儿保科医生的筛查标准是类似的,只不过咱们采用的是儿研所出版的发育商标准。
  是的,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只要孩子没有触及筛查的问题,父母不用那么焦虑:过早地拔苗助长,未必能奠定孩子的优势,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还没有站上起跑线之前,就已经精疲力尽了。
  所以,这次的改版CDC把里程碑梳理减少了57 个(26.4%),每个检查表的平均里程碑数量从 22 个减少到 13 个,同时增加了65 个(40.9%)更加明确的标准(用于取代过去的「可能」「也许」这些模糊的用词)。
  ———
  在四大领域里面,减少数量分别来自:
  - 认知:34 个(50.7%)
  - 社交情感:16 个(27.5%)
  - 语言:4 个(9.1%)
  - 运动:3 个(6.4%)
  社会情感和认知领域:孩子的差别是最大的,所以大家会对里程碑的规范产生很多疑惑,落地难度比较高,也容易引发焦虑。
  语言领域:改变不多,引人注目的是老版要求24个月的孩子能说50个单词,现在新版变成了30个月能说50个单词就行。
  运动领域:令人关注的就是「不再要求孩子会爬」!
  爬行固然有益于孩子的平衡感、肢体协调等一系列运动能力发育,但大多数没有经过爬,直接从做到走的孩子,也并没有出现什么显著的问题。
  当然,「不再要求孩子会爬」这点颠覆了很多人的常识,以至于美国儿科学会专门发布了一篇博客,有父母代表提问:我听说如果婴儿跳过爬行,他们以后可能会出现阅读困难。
  这是真的吗?
  美国儿科学会请来作答的专家是Susan Buttross(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 (UMMC) 儿科教授,儿童发展和行为儿科部门前任主任,超过 35 年经验的发育和行为儿科医生)。
  她回答道:不,当谈到发育里程碑时,婴儿并不总是遵循相同的剧本。如果他们无序地掌握了某些技能,或者您的孩子跳过了一个里程碑,则不必担心。
  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个由物理治疗师 Glen Doman 和教育心理学家 Carl Delacato 于 60 多年前提出的古老理论。
  他们提出,如果婴儿没有按顺序经历神经发育阶段,例如 爬行、爬行和行走,那么孩子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就会更高。
  虽然这个想法在几年前被科学研究证明是不正确的,但不幸的是,这种错误信息仍然在流传。
  当谈到未来阅读和学习差异的机会时,有一些发展里程碑比其他里程碑更重要,但这不是其中之一。
  当然,确实有证据表明,爬行是有益于平衡感的;但是整个儿科学会超过6,000名专家在评估后认为,「跳过爬行」直接行走,可能也没那么重要。
  写到这里时,不由心疼 3 分钟我家小乖,当年我照书养的时候,明明他都已经能扶站了,我愣是给人家摁下去,让他学爬了……
  别站,给我爬!
  我不否认爬行确实很重要,但爬行训练所带来的焦虑和负担,相较于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益处,可能是不值一提的。
  毕竟,我妈老念叨我说:你这丫头,当初还没学会爬,都开始跑了!
  这套由美国疾控中心和儿科学会自2004年发布,从2017年开始启动,2019年进入调研,直到2022年2月正式官宣的0~5岁儿童发育标准和指南,真的是第一次全面降低了需要家长进行监测的儿童发育标准;但关于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其实并没有降。
  也就是说:专业的儿保科医生,依然守住自己的边界;但家长真的不必用「别人家孩子的成长标准」,来完全对标自家的孩子,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以及不必要的养育成本。
  虽然有部分文章认为这次改变是因为大流行(COVID)的影响,也有人批评说这些标准的降低是在「掩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但作为曾经被精细化养育焦虑所主宰的我,当了 7 年全职妈妈的我,是非常欢迎这样的更改的。
  与其给孩子报名各种号称能「激发潜能」的早培机构,与其从小就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与其为了「赢在起跑线」就让孩子精疲力尽,不如放宽心,只要孩子的发育是正常的,那就让他们正常地成长。
  最后,附上新版的《0~5岁儿童发展里程碑》,大家可以收藏起来,不要再被老版中「别人家的孩子」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啦~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而不是鸡飞狗跳。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自然地成长!(也欢迎关注持续聚焦家庭教育的我呀)
  参考文献
  ^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49/3/e2021052138/184748/Evidence-Informed-Milestones-for-Developmental
  ^[1] Arnold G . The embryology of behavior : the beginnings of the human mind / Arnold Lucius Gesell.[J].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45, 128(2):159.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Pages/Developmental-Milestones-3-Months.aspx
  ^https://brightfutures.aap.org/materials-and-tools/tool-and-resource-kit/Pages/default.aspx
  互动话题
  你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吗?
  你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吗?
  一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END
  我是萌妈Cecilia,一个学术型的二胎妈妈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亲子的疑惑或问题
  欢迎给我留言或发私信
  科学养育,愿每个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宝宝起名根据时节给宝宝起名,将来定能学有所成,满载而归秋意渐浓,丹桂飘香,意味着中秋节就要来了。对于这个时节出生的小宝宝们,一个富含秋意的名字,既符合时节,同时又有好的寓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些这样的好名字,希望大家喜欢。云溢云溢过于护犊子的家长,孩子将来会怎样?外甥被一家长吓哭了,我们亲友刚好看见,我们上小学的几个孩子也跟我们一起和那家长吵了一架,对付不讲理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她还不讲理。就在半小时前,我们亲戚几个带着孩子在我小婆姐(孩不要以为多参与总是好的!理性对待兴趣班的各种比赛孩子不管上什么兴趣班,都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比赛,层出不穷的活动。许多家长秉着让孩子多参与多学习多磨炼的目的,一般来者不拒!认为无论如何,积极参与总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但是兴趣班的比赛二胎家庭的残酷真相,都藏在老大身上再懂事的孩子,也不过是个孩子。01hrONE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很火的讨论大的就该让小的吗?。出处是节目少年说上,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她是家中老大,但每次妹妹来招惹她,都会在爸爸那里洛川县延炼幼儿园开展关注幼儿健康活动为全面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水平,切实保障幼儿健康成长,9月18日上午,延炼幼儿园开展了量身高测体重促成长关注幼儿健康活动。各班幼儿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站在身高体如果想给娃买手拍鼓,我建议你试试这个写在前面(严肃脸)我一不带货,二没有利益,看过很多玩具分享也没人提过它,我不能允许它埋没送心下面,请出正主这个玩具是我家小朋友七个月的时候一个阿姨送的,起初我也没当回事,因为手拍鼓01岁婴儿营养辅食,肉末花菜泥原料土豆120克,花莱70克。肉末40克,鸡蛋1个儿童食用花菜,可增强抵抗调料盐少许,料酒2毫升,食用油适量1将去皮洗好的土豆切条洗净的花菜切碎鸡蛋取蛋黄。2用油起锅,倒入肉末料酒3种食物或是积食王,提醒吃得越多,孩子脾胃越虚弱积食是多数小孩都会发生的肠胃疾病,由于孩子的肠胃发育不完善,外加孩子的自控能力差,长期吃零食,摄入过多不消化的食物就会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诱发积食,扰乱肠胃菌群平衡。轻度积食并不会你见过哪些惊艳到了你的中医?2010年,我父亲舌癌手术,术后左侧下颚伤口久治不愈,脖子上皮肤都下垂到肩上了。成都市肿瘤医院束手无策。两个多月时间,国产进口的什么膏药都用尽了也不见好。后来逼得没办法,悄悄让一个孩子长期胃口不好,口臭,便秘,中医从脾虚食积论治,疗效显著前面我们介绍了小儿食积的诊治,并且知道了如果长期喂养不当,小朋友脾胃容易受损,这个时候食积就容易反复发生,就会有各种身体不适。反复脾虚食积的常见表现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久之正孕期吃的合不合格,看有没有这三个感觉,若没有,说明该加营养了在孕期孕妇对于吃这件事情总是非常的在意,毕竟吃的好不好也决定了孩子在肚子中是否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养分。但有一些孕妇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吃的很有用,但实际上在医院产检时都会常常显示营
孩子在校趴桌子午休,也收午托费?每人每天3元,家长很无奈孩子们的午休问题,关系到孩子下午上课的状态,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普遍都非常大,所以说,孩子们的休息也变得格外重要。特别是近几年来,官方也对孩子们的休息给小学学制或将缩短成5年?教育部给出回应,家长们安心了从1986年4月起,我国就实施了小学六年制。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小学六年制。虽然也有一些学校有五年制的说法,但是只是少部分学校,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六年制的。而在去年的时候,有人提超前教育的弊端,孩子上2年级后会显现,别等到时才悔悟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目标。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孩子的学业更为重要的了,为了避免自家孩子日后学习时感到吃力,不少家长都忍不住开始拔苗助长。虽然说家长们幼儿园毕业照VS大学生毕业照,仪式感满满,哪个更有创意?毕业照,是对我们过去的学习生活的一种纪念。不管我们上的是大学还是幼儿园,在毕业的,时候都是需要拍毕业照的,这是对我们即将逝去的一段学习时光的美好留念。所以说,不少人也会在毕业照上特不适合考研的4种人,直接就业更有出息,否则只能算陪跑有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再破新高,达到314万人。在这个大学生泛滥的社会中,考研成了很多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毕竟现在的本科生遍地都是,如果我们再不提升自己的学历为何班主任费上调至500,可老师仍不领情不愿当?原因令人无奈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在学生们眼中,班级里最有威严的人,有一定要数班主任了而在很多外行人看来,一个班级里,挣得最多的也是班主任了。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虽然班主任干得活儿多,但同是清北毕业生,研究生就业却不如本科生有优势?原因很现实清华北大,是不少学生向往的高等学府。要说我国数一数二的高校,清北肯定是大家最先想到的学校。能考上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不管走到哪里,都应该是人们眼中发光般的存在。但其实,这两所学校毕业招聘圈潜规则被曝光,毕业生要提前了解,不少人仍被蒙在鼓里找工作,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刚毕业不久,没什么经验的人,更是容易上当受骗。在现如今这个找工作难的社会中,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成了不少毕业生的愿望。虽然说,在我们孩子早恋的3大迹象,家长要早知道,以免到时被蒙在鼓里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较早熟,所以早恋这种现象在学生党看来,也很正常。要说什么时期的孩子最难怪,十个家长中有九个给出的答案,一定都是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时让人羡慕的教师行业,竟成新时代弱势群体?原因让人无奈教师行业,原本是让众人羡煞的行业,如今却臭名昭著。作为铁饭碗之一的教师行业,一直都是让众人无比羡慕的一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非常稳定,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错,但其实,老师这个行业形势已经教师圈潜规则被曝光,入编4年的老师道出真相,和你想的不同老师,是个体面轻松且稳定的工作。在不少人看来,老师这个行业是非常不错的,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一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是出了名的三大铁饭碗之一,一直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但就是这样一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