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天天玩手机的孩子,和玩手机少的孩子,10年后差距明显

  侄子侄女放暑假了,我回老家看他们。刚进门,好家伙,那场面相当壮观:
  侄女的4个小伙伴,加上侄子的3个好哥们,一群人窝在客厅里。有站立的、半蹲的、坐着的,还有半躺的,一人捧一个手机。或喊叫、或傻笑、或哈哈大笑。
  你们搁这演话剧呢?要换做我们以前,这么多伙伴相聚,早不知道跑哪儿疯去了。
  如今孩子玩手机的现象,真让人挺担忧的。别说大一点的孩子,就是有些刚学会走路的宝宝,都知道怎么在手机上扒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国家未成年互联网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3%。也就是说,100个孩子里边,有93个会上网。
  其实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或多或少都对手机有一些瘾。这是为什么呢?一:我们为什么难抗拒手机?
  如果要问:看书和玩手机,哪个对我们更有益。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看书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感和价值感。
  那为什么,明知道学习使人进步,但我们就是无法专注地看几小时书,却能连刷几小时的手机呢?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分为三个部分: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就是,你在接受一个东西的时候,简单易懂,没有什么难度。
  【学习区】则是,在这个区域接受的信息,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开动脑筋思考,就能完成挑战,快速成长。
  而在【恐慌区】,这里的信息难度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一旦处在这个区域,你就会感觉焦虑、紧张,甚至恐慌,容易放弃。
  电视剧《小舍得》中有个片段:
  欢欢写作业,都坐在桌前一两个小时了,作业才写了个开头。爸爸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她在偷偷看漫画。
  看书、写作业、或者学习,这样的工作,大多是在"学习区"或者"恐慌区"。当我们呆在这种区域的时候,总有种逃避心理,或无意识地拖延。
  欢欢就是用看漫画,来拖延或者逃避做作业。而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不断分心、上厕所、喝水,以及玩手机。
  这就是孩子为了回到舒适区,将注意力进行了转移。
  手机快速闪动的画面、依据喜好智能推送的内容、无需思考就能带来愉悦的感觉,等等这些,就像一颗糖,让我们不自觉地沉浸在舒适区里走不出来。
  而我们的大脑,从进化以来就偏向于"甜",而非"苦"。二:爱玩手机VS不常玩手机
  虽然选择呆在舒适区里并没有错,毕竟谁愿意一天到晚苦哈哈的呢?但是,过度地使用手机,对我们,尤其是对孩子,以下3方面影响真的挺大的。
  ●视力
  国家卫健委在2020年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包含8604所学校,247.7万名学生。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了52.7%。
  100个孩子中,52个是近视或者有近视趋向。
  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增加到35.6%。到了初中,比例上升到71.1%,而到了高中,比例已经达到了80.5%。
  孩子玩手机越来越低龄化,出现近视,也越来越低龄化。
  ●大脑发育
  我们总说,孩子看手机多了,会影响大脑发育。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从出生开始,大脑就在不断地发育。但你知道吗,孩子3岁时,大脑中的突触就已经达到了我们成年人的2倍。
  这就意味着,在婴幼儿时期,大脑给了孩子无限的可能。他可以利用这比我们多一倍的突触,把兴趣、天赋和能力,无限地发挥出来。
  但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并未有效利用。那么到了10岁,大脑就会对这些无用的突触进行修剪。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现,学习和思考,能使大脑皮层变得更厚、更广。但若荒废,大脑皮层就会变薄、变窄。
  如果孩子拿手机,是为了学习,那么我只需要关注视力方面即可,注意使用时长。但如果孩子是用来游戏或者玩耍,那我们就需要关注大脑发育这一块了。
  ●专注力
  讲完大脑发育,布谷妈觉得有必要再讲讲专注力。
  我们大脑思考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深层思考,也就是深思熟虑后做出判断;另一种就是凭直觉,直接下结论。
  心理学上认为,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大部分时间是被动输入的。就像有个人拿着勺子快速一勺勺往你嘴里喂,你都不需要咀嚼。
  被动输入时,大脑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判断和思考。时间久了,一个人的大脑推理能力和专注力会受限。
  经常玩手机和不常玩手机的孩子,他们除了在视力方面有差异外,更重要的是大脑偏好不一样。
  从出生到10岁这十年前,不同的偏好,导致了大脑不同的行为模式。
  到了10岁左右,大脑对突触进行修剪时。那些常看书、爱思考的孩子,他们就会形成并保留爱思考的大脑偏好。
  而那些常玩手机的孩子,他的大脑则会偏向停留在舒适区。大脑中的突触也变得更"懒惰",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
  三:如何应对?
  我见过有些妈妈,面对孩子玩手机,直接就是责骂:"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手机,怎么不向谁谁谁学习,人家天天看书。"
  我前面也说过,人的大脑,是有选择"甜"的偏好的。能抵制手机的诱惑去学习,我们大人都未必能做到,何况是小孩子呢?
  所以,要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责骂就能行的。这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对抗诱惑,实现自律:
  ✔和孩子一起设定目标
  为啥我们爱拖延?因为缺乏目标啊。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也老想着开小差:翻一下朋友圈、刷刷网页,或者去喝口水。但我发现,这样拖延,不仅效率低,还使自己变得更焦虑。
  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我把目标进行了分解,然后合理分配时间去完成。
  这个方法对孩子也适用。
  比如做作业,先让孩子罗列出各科作业,并且预估需要的时间。像听写需要20分钟,朗读10分钟,作文1小时。那就是总计需要1个半小时。
  然后再设定一个时间限度,在该段时间内,必须完成某一项任务。
  比如吃完饭后6点30开始写,到7点30写完作文。休息10分钟,8点10就能把作业全部写完。
  如果完成了,那接下来就是玩耍时间了。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做着作业,还时不时想玩会手机。
  有这样一个短期目标,孩子就知道,在什么样的时间段该做什么事,做完再痛痛快快地玩。而不是长时间被一个不喜欢的任务困扰。
  ✔设定闹钟
  孩子借故看时间又拿起手机怎么办?
  那就准备个闹钟呗。
  当孩子开始执行任务时,我们就在他面前放一个时钟。一旦他有分心,我们就指指闹钟,友善地提醒。
  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时,他得到的,会是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这些,是手机给不了的。
  ✔和孩子一起接受挑战
  当然,如果我在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而你却在一旁刷手机刷得风生水起、哈哈大笑。别说孩子,我也不乐意啊。
  所以,当孩子进入"禁手机模式"时,我们做父母的,也最好能和孩子一起,接受挑战,远离手机。
  比如,给自己设定目标,和孩子比赛。可以是做家务、准备饭菜,或者完成手头没做完的工作。
  总之,在这一阶段,把你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
  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孩子走向成功,也就完成了一半。
  ✔不一棍子打死
  在如今这信息化的时代,完全不让孩子玩手机是不可能的。毕竟,孩子们也有社交,他们需要有共同语言。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适当地玩是可以的。只是说,我们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一天内只能看多久,或者在什么时间段内看。
  这样,孩子也会珍惜这段时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去了解。
  另外,我们也要留意手机上的内容,跟孩子谈谈哪些内容是不健康的,让他们学会分辨和选择。
  ▽写在最后
  其实玩手机,需要自控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我们大人。若我们能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行为、控制玩手机的时长,那我们会变得更自律。有家长做榜样,孩子还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100万+爆文创作者。研究孩子心理发展,解决育儿路上的百种难题,喜欢就关注吧~
  更多精彩推荐:
  "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妈妈,我得用枕头了",宝宝发出2个信号,暗示需要用枕头了
  空调开26度最好?家长弄错了,26度并非最佳温度,这样吹娃才健康

干货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阅读习惯?从绘本过渡到纯文字,3个要点前两天,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很多从小在绘本里泡大的孩子,上学后反而不爱看书?有家长留言从绘本,到全都是文字的书,怎么过渡?怎么引导?我回顾整理了陪小诺亲子共读的这十年时光,弟弟高中三年叛逆闹情绪,最后一月姐弟谈心,毕业12年他无比感激谨以此文纪念十二年前,我陪弟弟高考的那段岁月。生活再残酷,也感谢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1整个高三,他在与父母在对峙中度过弟弟读高三那年,我刚毕业工作没几年。那一年,我经常接到妈妈焦虑3岁孩子不敢说想吃冰激凌,30岁奶爸迷茫孩子该如何做自己知乎有个深圳爸爸,独自带3岁半的儿子出门,半路上,孩子看到小朋友吃冰激凌,很是眼馋。爸爸询问儿子想吃吗?孩子咽咽口水却努力克制自己爸爸,我不吃,妈妈说小孩子吃冰激凌不乖。孩子的话,40多年前,棉花糖实验最能被延迟满足的女孩,后来过得怎么样40多年前,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宾格幼儿园做了一个刷新世界认知的著名实验棉花糖实验。研究团队把一群45岁的孩子领到一间空教室,在桌上放上点心,通常是棉花糖妈妈,给我写一份去世指南吧?关于死亡,孩子远比你想得沉重有一天晚上,跟儿子睡前告别,他突然叫住我,伏在耳边低低问妈妈,你能不能给我写一张趣事指南?什么是趣事指南?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接连问了好几遍,儿子才支支吾吾挤出一句话就是你和爸爸习惯拆台式教育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前几天,全家外出吃饭。邻桌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奶奶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也在用餐。都说两三岁的孩子吃饭难,看着这一家人,着实感觉慌乱,而举手无措。显然一家四口进餐已经过半,但孩子绘本画到91岁离世!卡尔爷爷一生,完美诠释好饿的毛毛虫蜕变几乎在每一个孩子的绘本启蒙世界里,都有这样一条神奇的毛毛虫它很小,它很饿,它吃了很多吃东西,然后神奇地长大,最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犹记得多年以前,小诺才一岁多,当我把买给他的第一为什么有的孩子是历史迷?有的孩子却是历史盲?博物馆有什么好去的,我最讨厌去那种地方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一个孩子蹙眉耸肩,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情绪。楼兰美女古尸呐,到了新疆不去看,那就白来新疆了!另一个孩子则双眼发光,满脸露出期待小舍得养老金换学区房三者共赢还是全盘皆输?现实更残酷看小舍得,视线一直被南俪牵着行走,从一个佛系妈妈,为了孩子的升学考虑,开始焦灼不再淡定,而生活也随着观念的改变,一地鸡毛。特别心疼南俪,其实也是心疼自己,心疼生活中的妈妈群体。在现三个现实又残忍的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大多数人都没好好想过!采访了100个妈妈,有全职妈妈,也有在职妈妈,孩子的年龄从2岁到12岁都有,我问了以下三个,现实又残忍的问题,看看妈妈们都是怎么回答的问题一当妈后,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1)失去自都知道夸奖孩子要具体,但遇事还是脱口而出你好棒,怎么改?夸奖,可以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关键看怎么夸。你真棒!,你真好!,这样泛泛地夸,很容易让对方误入歧途。孩子如果经常听这样的夸奖,长大后,成为一个自负的人可能性将大增。我曾在微
亲爱的女儿,把这一切都用力地哭出来吧,妈妈陪着你昨天带孩子一块去姥姥家玩,晚上回到家里,突然发现女儿的口袋里竟然装了几个精致的玩具。我顿时火大了,大声地训斥起来,她之前就有这情况,没想到竟然屡教不改,必须要严厉对待。我女儿今年七西医基因诊疗技术,从娘胎里就把婴儿的病治好了,这算不算治未病?西医先搞清楚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再说吧,现在连高血压都搞不清楚具体原因,人体的机理根本就没有搞清楚,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没有搞清楚,说什么基因看起来高大上,其实不一定是对的当然算!西医有西2011年,四川产妇生下国内首例双头女婴,随后将医院告上法院2011年的五月份,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产房中传出嘤嘤的啼哭声。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开始失声痛哭,在场的医护人员全部面露难色。这位孕妇生产下了在中国的医学史上的第一例双头女婴内向的人,被严重低估了一直以来,内向都被认为是一种性格中的缺点,一个孩子如果早早露出内向的特点,父母就担心他在学校能不能交到朋友担心老师会不会不喜欢。传统的评价里,内向代表羞涩局限,他们就像一个局外人一孩子有这3种迹象,暗示右脑发达,是个学霸苗子,家长要留意孩子脑力发达有暗示,如果孩子有这三种迹象,多半是学霸。在大多人的眼中,乖巧可爱听话懂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些特点。而那些调皮想告诉我的爸爸你自己要知道。你自己要明白。你自己要懂得。你自己要想清楚。这是成长道路上爸爸经常对我说的话。我的爸爸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不善言辞,好起来不像话,发起火咬牙切齿吓死人。即使有些事最后走进清明,感受传统幼儿园大中小班清明节活动合集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012岁孩子的32个学习黄金期,家长请收敏感期一词,很多爸妈应该并不陌生。当孩子成长中,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很可能并非问题,而是一个特别的信号,它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独特的敏感阶段,一个高速学习和发展的黄金期。读懂孩子进入大脑聪明和手指灵活也有关系?的确有关联,家长可以这样帮他锻炼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心灵手巧。这句话也向我们坚决地反映了一个孩子大脑是否聪明,与他的手是否灵巧有着直接的关系。手指运动是可以多方面的影响,右脑的各个功能区,进而促进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发给孩子吃这3种牙齿保护的美味佳肴,你一定要知道最近几年,由于儿童龋齿的高发,许多父母以此为借口,残酷地剥夺了孩子们吃糖果甜食的权力,认为孩子们的龋齿是因为他们吃糖太多!小孩子嘴巴不干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糖是婴儿体内的能量,女儿在一岁两个月时查出了牛奶过敏,此前身体没有任何显性症状女儿刚出生时体重5。3斤,我选择了母乳喂养。半岁时,开始添加辅食一直到女儿七个月时,她体重是17斤,这时候的身高体重都属于正常的。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建议我戒奶,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