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课程实录何怀宏和孩子聊聊生命与死亡

  本次头条亲子公开课邀请到北京    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他为大家带来的课程是"和孩子聊聊生命与死亡",本文是6月8日课程的课程实录。何教授曾任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和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人生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本次课程共有291个微信    群在线听课,覆盖家长约有八万人。你想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聊生命和死亡吗?快点搬来小板凳,一起来听何怀宏老师    说吧~
  大家好,我是何怀宏,北京    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    一下,怎么和孩子谈生命与死亡。
  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段时间也很恐惧,后来我长大了,也到最艰苦的地方呆过,也去过哈佛大学访学过,慢慢成熟坚定了很多 。我的孩子长大以后,甚至曾泪流满面地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希望就我自己的一本书《心怀生命》来和孩子交流    一下。
  感谢今日头条    还有广西师大出版社,他们收集了很多问题。年轻的父母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很有针对性,这些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当然200多个问题,我不能一一回答,尽量做一些归纳和整理吧。总之,我希望大家不要把今天课程中讲到的看成一劳永逸的答案,而要视为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不断的来为了孩子看书和思考的过程。
  今天我们的交流    会集中在两端,生命的开端和结尾,这两端也就是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死亡,我们来讲讲怎么来谈这样的一些事情。
  1.我们生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生命是偶然的吗?人能不能完全揭开生命的奥秘?
  生命既有个体的生命,也有人类的。我们知道地球大概有四十五亿年的生命,那么人类呢?其实人类的历史并不很长,可能只有几百万年,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只有一万年,也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我们到现在都不能确认,在距离多少万光年的星球上,是否存在着跟我们一样的觉得自己很智慧的生物。我们知道,地球上人类的进化,在这1万多年,尤其是工业革命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个体的生命,能延续到现在,都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经历了我们知道的或不知道的各种风险。当我们终于将生命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那当然要非常的珍惜啊。我们可以说,生命的奥秘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我们确实知道了很多,比如说人是由猿猴演变的,知道了地球的历史,知道了宇宙的某些历史。但是说句老实话,我们的生命啊,就像一个圆圈,知道的越多, 不知道的东西也越多。所以我们对生命不能不心存敬畏,它是那么美丽而神秘。我们每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宿命,就要小心呵护它,呵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这个奇迹继续延伸,充分展现,开花结果。
  2.有些生命的价值是否比别的生命重要?
  每个人生命都能够发出他自己的光彩,每个人在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就贡献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会思考是否有些生命的价值比别的生命价值更重要。我觉得如果在基本生存这个层面上来说,应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因为当我们感受到生命至上的时候,那么生命的价值是作为目的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作为手段的价值。如果仅仅是作为手段的价值,那确实可能是会有差别。所以我们说生命的价值,第一条就是生命本身宝贵,由此引申出第二条所有人的生命是同等宝贵的。古人有一句话,就是说哪怕是贵为天子,欲也不可尽,就是你的欲望也不可能全都满足。在今天来说,过一种体面的生活,人之为人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潜力。另外我们从地球史、生命史、人类史中可以看到,其实所有的生命都是相通的,如果追溯我们的祖先,我们会知道,没有前面的生命形态,也不会有后面复杂的高级智慧的生命形态。作为一个地球共同体、生存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尤其到了今天这种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再像过去有各种各样的文明,那时候地中海有很多不同的文明,东亚这边有好几种文明。文明有时候会此伏彼起,这里衰落了另外一个地方兴起了,全球化时代就意味着人类真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是这个衰落了,可能整个文明就衰落了。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珍惜自己生活的家园,就是因为地球包括人类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
  3.我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活着?
  我们究竟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这个确实是让人非常困惑的问题。如果简单地说,我们就是为别人活着,这个别人首先就有很多的别人,为谁活着呢?因为身体的缘故,哪怕我们再爱一个人,比如父母和孩子,我们还是不能代替他承受病疼,不能真切地了解到他的各种想法,他还是要自己去忍受,我们只能鼓励他等等。所以我们可能还是要考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应该自立自信、自强自矜,这是正面的事,但是也会有负面的自恋自私等等。其实我们不如说,个体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它能够恰当地把握这两个方面。在为自己发展有意义的这边,比如自立自信自强,要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其实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器,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也不能够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我知道有的夫妇会把一切都安排好,他们会安排出跟每个孩子单独交谈的时间,有他们夫妻的时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时间啊,我觉得可能这样平衡一下会比较好,包括我们的教育,其实也是让孩子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能够让他独立。
  当然,我们最好能够把为自己和为他人这 两者结合起来。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个就是社会的努力,如果这个社会制度的安排 能够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考虑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这种成长和发展还不会损害到别人,那就最好了。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把所有慈爱关怀的活动,都引导到也能对社会有益。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最好能找到一个契合点,找到一个自己乐意干又能够对社会有意义的这样一个支点。
  除了谈论生,在和孩子的交流    中,我们免不了也会聊到死亡。很多家长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也有些家长觉得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下面我们来听听,何老师    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
  1.要不要和孩子谈论死亡?怎样察觉孩子在思考死亡?
  怎么跟孩子讨论死亡,这的确实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过去有一句话叫哲学就是学习死亡,或者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哲学最中心的问题。但是跟孩子怎么说,我觉得这个还是很费思量的。我想这个可能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要严密。可能还是尽量不说,或者是用非常完整的甚至是象征性的东西来讲,对比较幼小的孩子,则只能安慰他。还有就是要看个性。如果这个孩子是很敏感    的孩子,你可能就没办法回避,尤其他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感受到他不是独自来承担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即使不主动说,也要密切地观察,比如说,最近如果孩子非常害怕黑暗,害怕独自一人啊,这个时候可能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想到了这样一些问题。另外,如果照顾他的亲人,比如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走了,这个时候,你有要去考虑,是不是要让他有一点准备。
  死亡主要有3种类型的思考,一种,就是这个孩子的估计,孩子想到他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会死去,他就会很恐惧,因为是自己最亲密最爱最依赖的人。还有呢?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的死亡啊,他爸爸妈妈变老了,最后肯定死了,自己也会长大也会变老,最后也要死。到最后就是人类心理。当然,孩子一方面其实比我们很多中年人更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成年人要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要解决养家糊口,各种各样的事宜。但是孩子呢?他会考虑一些比较根本的问题,生死的问题,但是这种考虑是比较具体的,他当然最后可能会考虑根本的问题,到了这个阶段就会比较更恐惧。如果整个人类都不免于灭亡的话,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要非常密切地关注孩子,注意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动向。有一些事情的确是比较明显的,有些突然的变故啊,这个我们会考虑到。但还有一些事,可能会悄悄地潜入他的内心,这种更要小心和注意,哪怕我们开始说不出很多这道理,但是我们握着孩子的手,和他在一起,让他感觉他不是孤独的,这个就很重要,我相信爱和智慧进行能解决这个问题。
  2.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人为什么会死?如果没有死亡呢?
  当必须跟孩子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就我要考虑怎么样去进入这个话题,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但也不是说就是小心翼翼的,但是,他确实就是我们自然规律,就像万物都会死亡。我们有时候会对孩子说,比如一个亲人故去了,最后就是他去天堂。那或者说变成天上的星星,就对比较小的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是一种办法。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肯定还是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心里有时候要预防这样的危险,死亡可能还是可以进天堂,就是说,其实死亡的这种严峻性的,有时候也必须让孩子去体会到,这就意味着可能几个人就永远都走了,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其实,其实从古到今,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过去古代的帝王有那么大的权利,那么多的财富,到处求取长生不老灵药,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甚至有些反而促成了他们的死。就是说这个就是已经自然的规定,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去看待他们,是比较复杂的。不人为地加速,甚至千万也不要害怕。
  3.怎么样化解他(她)们对死亡的恐惧?
  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确实不容易。现在有的哲学家说哲学就是学习死亡,向死而生。但问题就在于,孩子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还远得很。用过去中国的古话说就是还有富裕青春,有些东西的确可以告诉他,但以后再想也不迟。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治疗    人对死亡的恐惧,甚至可以完成人们对某些事情注意力的转移,尽管很多问题在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再出现。
  死亡的确是让人害怕、恐惧的,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没有死亡,也是不可思议的,甚至也是让人恐惧的。每个人都长生不老,永远活着。如果这样的话,可能奋斗,甚至爱情,很多很多事情可能都失去了意义,反正人是不死的。你就会发现,就像我们说面对死亡怎么寻求人生的意义一样,面对不死,我们可能也会不知道如何寻求人生的意义。
  法国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叫萨特,他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叫《禁闭》,试想了人如果不死,永远不死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如果人们就这样活着,过去的爱恨情仇,仍然都互相清清楚楚的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活着变成了一种可怕。这个剧本把不死的最黑暗的一面展示了出来。他让我们看到不死,其实也是不可思议的。
  对于死亡的恐惧,有的时候意味着你不知道死后究竟是什么样状况。死亡意味着什么?死后还能留下什么?没有一个死后复活    者,或者说没有从那条宁河下回来的人,所以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简单地说,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其实是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验证    ,只有死者才能验证    ,但是死者再也不能复活    了。这个问题其实类似于问我们出生之前是什么情况,其实我也不知道。三四岁之前的记忆就是由父母保留,而不是我们自己清楚的,更别说出生之前。一般来说我不会太去关心出生之前的事情,而更关心死后。因为死亡在我们的前面,生命是一个既成事实,而死亡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关心孩子,要跟孩子保持沟通,保持一种爱的交流    和沟通。对有些问题,不一定有一个很确切很固定的答案,因为如果答得很简单,可能不多久又会被推翻。但是要让孩子感到他不是孤独地面对这些沉重的问题,让他知道还有父母在和他一起分担这些事情,和他经历过同样的问题。随着时间延续,孩子慢慢对世界有更多的认知,慢慢地他可能就走出这种恐惧了。
  4.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你们死,如果有天我死了,你们会想我吗?
  孩子对死亡的这种思考,经常就是在一种具体的亲子关系中展开的。他们可能会问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永远活着吧?我不想你们死。我们怎么回答呢?我想,我们可以说我们尽量活得长久,活到你不再害怕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陪着你。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地活着,携手好好地活着。当然,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说,有一天我死了,你们会想我吗?
  岂止是想,我们父母亲人朋友,只要活着,都会尽量地努力地准备着阻止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在《心怀生命》中用了很多篇幅谈到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战争,远离灾害。不要让他们过早地去面对和他们年龄不相称的东西,哪怕这些事情可能是高尚的事情,而应该由大人去做这些事情。
  人死了会留下什么?古人说的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功、立言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一定的能力,甚至有时候还要运气、才华等等。但是立德很多人能做到,立德就是树立一种道德的榜样。做的很好很突出的,这就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了,他们就是我们说的圣贤。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圣贤人物、英雄豪杰或艺术大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三不朽的任何之一。但是好在还有一种不朽就是——中国人很看重的——家族的传承、血脉的延续。在我们的身上,能看到父辈祖辈甚至更早的先辈的影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的父辈祖辈,他们的生命还会继续,活在你身上。
  5.我的生命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吗?我是否有处置乃至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
  这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是不是完全有权处置自己的生命,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首先要讨论: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拥有绝对的权利?在我看来是没有的。他有一种优先的权利,比任何其他人都更优先的权利,但是没有一种完全绝对的权利。
  我们每一个人的降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的不同是,人类的存活需要其他生命的维系。他必须依靠外界的他人的帮助,才能够活下来。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凭空长大,无缘无故活到现在的。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他人的付出。
  即使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有很多的付出。当然,这不代表着他人付出了,我们一辈子就要绝对服从某个人或者属于某个人。生命基本上还是属于你自己,或者是优先属于你自己的。但是想到这些别人为我们做的付出,我们也需要知道,生命不是绝对属于我们自己的。
  课后答疑
  问题1:我和儿子    一起看战争的电影    ,里面有坏人被打死了,小朋友觉得很过瘾,发出欢呼。电影    里的正义得到了伸张,对小朋友而言,坏人死了,世界会更好,对大人们来说常常也是这样。如果这时和小朋友讲生命都一样珍贵,他们反而会觉得世界好可怕呀,我为什么要尊重坏人的权利,认为他们的生命和好人一样珍贵呢?其实这对大人也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和孩子简单地解释?该不该为坏人的死而欢呼?
  我想这个这种欢呼,对于我们社会中的许多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反应。
  孩子长大一点之后,再想这些问题,就会想到其实战争真正的罪魁祸首,不一定是在战场上,而普通的士兵如果不是敌军的士兵,他往往可能就是普通人张三、李四。他们会明白,这些原来做普通工作的人,他们也是被迫去上战场。懂得了这些,孩子慢慢地可能就会体会到,所有的生命其实就是生命,他们可能也是很不幸的。战争首先不值得骄傲,它对人类来说,本质就是人杀害人的暴力行为。
  所以,像中国古代的老子,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对于战争应该哀礼处之.不管怎样,真正战争会导致死很多人。哪怕是一场胜仗,也可能是敌死3000,我伤800。所以战争的罪魁祸首,可能并不是在战场上的士兵,而是在幕后操纵士兵的人。所以我们说,尽量要避免战争,尤其是让孩子远离战争。
  问题2:电视上有难民的孩子偷渡时淹死在海滩的情景,还有战乱中失去家园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幸和不公正的事,我们大人应当如何向孩子传达"生命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我们是在告诉他们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吗?
  我们说生命是平等的,主要指我们对待所有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这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事实。因为生命其实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家庭,其实悬殊很大。有的孩子很幸运,有的孩子很不幸。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尽量去关怀那些弱势者、那些不幸者,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一些幸运。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生命尽量走向平等。
  问题3:被老师    批评了就自杀    的孩子,现在还不少,新闻中也常见,孩子们也会听说,对于这样的事情,家长和老师    如何帮孩子防范?
  有的孩子可能平时生活中比较顺,甚至习惯追求完美,所以一听批评他就受不了。这种情况,家长平时就该跟她讲一些道理,让他知道人生其实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让他明白,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碰到,自己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批评,刻意给孩子一些顽强坚韧的东西。父母不要太呵护孩子,也不一定非要让他长期处于非常优越、大家都配合他的环境里。有时候,如果大人真的不顺心,也可以生气或者假装生气,这些情绪可以让孩子也感受到,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大家都是平等的,自己不一定会得到其他所有人的呵护。这样,他平时可能就会接触一些挫折,不至于在真正遇到挫折的时候把它看的太大或是太严重。
  问题4:孩子养的小狗在小区里玩,被车子压死了,他觉得是他的错,因为他非要带小狗在楼下玩。孩子产生这种心理该如何疏导?
  应该说这个孩子可能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很严格的,我们可以跟他说,虽然是他带小狗到楼下玩,后来被车子压,但是这不是直接责任。那个开车的司机,那个小狗自己随意地跑,他们或多或少都有间接的责任,他们都不小心。过去有句话:原因的原因的原因,甚至不是原因。就是说任何事情 你不能自己想得太远,那样的话就太沉重了。
  问题5:自然老师    在课堂上教我们物竞天择,所以生命之间是有争斗的,人类间也是有竞争的,厉害的人就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就能前进。有时,弱小的国家和人们就一起给灭了。请问老师    这与我们对待生命的珍惜态度是矛盾的吗?
  生活、自然界,它其实是有物竞天择的一面,生存斗争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会产生进步。但是这是一个方面,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生命之间还有合作的一面,我们会协力去完成某些任务,这同样会带来进步,甚至也许是更大的进步。我们看人类的历史,可能早期、中期的竞争甚至战争很多,但我们会看到,越到 后来,人类越懂得合作,而不是完全靠竞争才能够得到进步。
  我们尤其要避免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这在人类的史前史或者早期历史中确实比较常见。那时候丛林法则完全就是靠力量的强大来消灭别的国家,这种事经常发生。但是近代以来尤其20世纪后期以后,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还是产生了很多进步,我推荐    大家看一本书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像这个书就有很多讨论,包括很多事实、数据的归纳和统计。比如说在二战以后将近六七十年间,没有发生过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大国、强国之间的战争,没有发生像20世纪上半叶那种世界大战性质的战争,甚至没有亡国的国家。科威特短暂地被伊拉克侵占了,但是后来很快就恢复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人类的一个进步,不是用战争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尽量用和平性质的东西,主要是商业竞争来达到强大或者是共赢。
  问题6:妈妈常说,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话——我很不服气,我觉得我就是我自己,虽然我还小。但妈妈又很爱我,她做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我如果不听妈妈的话,就觉得自己"没良心",因为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可我还是觉得我是我自己一个人的......
  这种话说得特别有意思,我觉得非常符合一个孩子的心态。
  一方面他觉得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但又觉得我还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尤其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即使我们生命的来源肯定是和父母有关,他们生我们、养我们,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因此就必须服从,因为我还是我。我其实在某一个方面更了解我,因为这个身体就是我的身体,我的意识、我的观念,只有我自己知道的最清楚,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妈妈们也应该了解的。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应该放手,放手并不是不管,其实放手就跟让孩子学飞一样,是让他去尽量独立地行走,甚至以后飞翔起来。因为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最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够自我教育,即使我们不希望再教育他了,他也能够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知道怎样给自己确定目标。而且任何事情,如果是顺着他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决定,他会感到很骄傲,我们一定要留这一份骄傲给他,我们要留给他主体意识的这种觉醒,这样他会感到很自豪的。
  问题7:为什么会有人开着飞机去撞美国的双子塔?楼上面的人与他们不认识,这样的人是坏人吗?他们这些坏人死了是不是对其他人都好?
  我们要尽量避免那些死亡伤亡的事件发生,但是有时候是确实避免不了的,比如说自然灾难,地震、火灾、有些车祸等,他们总是会发生的。那么在这样的时候,就总要有人挺身而出,比如说消防员,如果他们不去救火,火势蔓延可能就会让很多人消失。那么像这样一种工作,是一种高尚的工作,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当然也应该给予最大的荣誉。911事件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其实世界上也还发生了另外一些恐怖    主义的袭击,在巴黎,在其他地方。首先我们说这样一种行为,绝对是坏事,是残忍的行为,使很多人无辜者丧生,很多生命就这样永远中断。但是说到人和动机的问题,我们这个时候也会看到行凶者很悲哀的一面,这些人甚至愿意同归于尽。他们不仅杀死了无辜者,也杀死了自己,因为陷入错误的信念而终结自己和别人的生命,也是很悲哀的。
  问题9:我们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带大,我看到新闻里说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会造成抑郁、自闭等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放弃生命的想法。我们身不由己,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让他们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呢?
  现在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按照常情常理来说,孩子其实最好,甚至是必须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的幸福,这是最大的幸福,比你给他再多的优越条件都重要。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家庭。很多留学儿童,一下就到国外去了,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其实父母在身边,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最必要的、最大的幸福。所以不论是去国外的留学儿童还是在乡村的留守孩童,他们其实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包括父母对他们的关注的目光,始终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他们随时有些什么问题就能够交流    、能够解决。
  老一代人,比如说祖母祖父,他们也是爱孩子。但是毕竟他们和这个时代的距离会比较远一些,不像父母亲贴近这个时代,因此也更容易溺爱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尽量用各种方式增加在一起的时间,和孩子直接地相处,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实在不行,在分离的时候也可以多关注孩子,比如打 电话   、写信,或者是 微信   等各种方式来 交流   ,现在交通以及信息 交流   的条件,比以前有大大的改善,要用各种高科技的方式,比如视频等来经常关心孩子,让孩子尽量去感受到父母还在他们身边。
  问题10:如果错过了飞机起飞而耽误了要事,这是不幸的。但如果乘坐的飞机失事,恰好躲过了这场灾难,这无疑是幸运的。老人会讲,人的命,天注定    。有人说自己天生就很幸运,一直顺风顺水,有的人却说自己厄运缠身。有时候,幸与不幸就在一念之间,怎么看待幸运和不幸?有些生命天生就是被祝福的,而另外一些就是注定   不幸的吗?
  生命中确实有许多幸运和不幸,但是我们会觉得可能大致还是比较公平的。如果纵观世界,可能是如此,但是具体落实到个人,就会有些分别,某一个人在某段时间看,可能就相当不幸。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幸运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应该在谨慎、珍惜之外,尽量去帮助其他的不幸者。另外如果我们是不幸者的时候,至少要想到后面就是平安幸运了,一定要坚持一下,忍耐一下,努力一下。赛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幸本身就是对生命的锤炼,如果一生没有挫折,没有经过某些艰苦,那么其实甚至不能说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我们回忆自己的一生,其实最值得回忆的就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非常艰苦的努力,甚至有时候是看不到希望的努力,得到了成功,这才是最值得欣慰的。
  问题11:国内很多新闻中都出现过当母亲生下有先天残疾或缺陷的孩子,就将孩子抛弃甚至杀死的事例,也有母亲在打算结束自己生命时深信将孩子一同带往天堂会是更好的选择,这些事情想起来似乎也都有可以理解的现实动机——我们如何面对注定会不幸的人生?某些普通人的选择也的确是因为他们深信往前走会有更大的灾难,所以才放弃了生命。
  有关这个问题,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判断,哪怕是信息正确的判断去代替别人的判断,哪怕是对孩子,即使我们是他们的父母,也不能用父母的判断来代替孩子的判断,哪怕是有先天残疾或者有缺陷的孩子,即使他的生活会很艰难。我们知道其实有很多有残疾的孩子,最后他们会取得属于他们的成功,他们心里是幸福的,所以我们不能够代替他们去选择。

夏天是给孩子用风扇好,还是吹空调好?简单的对比分析帮你做选择夏天天气炎热,甚至温度高的时候能达到30几度,部分大人都明显感觉热得受不了,就别提孩子们了。家里有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有过这种经历,孩子睡觉满头大汗,醒了之后发现枕头已经湿了一大半。为只有四五十岁的妈妈才会有腹壁松弛?年轻妈妈也不能侥幸哦我记得之前有位粉丝说除了以前的人,现在的产后妈妈不会出现很严重的肚子(腹壁松弛的肚子)。这位粉丝这样说的原因可能是觉得现在的经济条件变好了,女性在营养均衡配比身材保养等方面都比较注胎儿140周的发育过程如何?胎儿140周的发育过程如下1,第一个月发育过程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并在子宫内着床,发育成胎囊。2,第二个月发育过程胎囊逐渐形成胎芽和胎心。最晚孕8周时就可以看到胎芽胎心。3,第防沉迷,还要从家长做起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能让两个陌生人一见如故聊起来没完,那八成是交流孩子教育问题。尤其现在,手机平板等电子终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让教育问题愈加复杂。触网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宝宝哭闹发脾气,是不是长牙了?关于长牙那些事,宝妈应该了解文小豆芽育儿记宝宝平时很听话,很好哄,可到了不知怎么,突然就变得非常暴躁,变得爱发脾气爱哭爱闹。如果宝妈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注意,宝宝是不是进入了长牙阶段。宝宝长牙真的很难受宝宝开当妈技能考核,我不合格是一个雨夜,无心睡眠。今天大雨滂沱,或许是老天刻意的安排,想让我反思吧。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总是克制不住自己容易急躁的坏脾气,总是那么容易就声嘶力竭,总是忘了你也只是一个七岁的公立幼儿园VS私立幼儿园该怎么选?资深幼师建议尽量抢公办文喵喵萌宝教育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古有孟母三迁,现有为儿报班。当代社会,人们愈发重视孩子接受的教育。正所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家长都知道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有重要的35岁才成为准妈妈,是不是有点晚?01hr我今年35岁,3月末发现自己怀孕了。我和老公是2018年结婚的,婚后我们没有立马要孩子,而是在去年年底才打算备孕要孩子。自从我们结婚后,就有各种声音在提醒我们该要孩子了,包管控屈光储备,对预防近视很有益近日,黄女士带着4岁的儿子皮皮来到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向主任医师朱思强求助。据她介绍,她家宝宝虽然才4岁,但在眼镜店验光结果中双眼的视力只有0。5,是不是有问题?其实不然,儿童的视婴儿可以闻护手霜的味道吗?在天气比较干燥的时候,女性的手就容易干裂起皮,为了改善这个情况,女性就会用护手霜来涂抹,让手部变得更滋润。有些女性平时需要照顾宝宝,那么婴儿可以闻护手霜的味道吗?如果宝宝偶尔一次闻儿童牙膏该怎么选?有人说,长大后才知道保护牙齿是多么的重要,拥有一口好牙,不仅吃啥都香,还特别令人羡慕。如果牙齿不好,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会间接影响到食物的消化。无论牙科技术如何的发达,后期修补的牙
生二胎和不生二胎的俩闺蜜,生活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扎心又现实大家好,我是空谷幽兰,两个孩子的妈妈!要不要生二胎和三胎,生不生会有啥差别吗?相信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家庭在考虑的问题。曾有人说,生二胎生三胎都是有钱人的专属,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你们孩子小时候是妈妈自己看大的吗?我和哥哥,都是妈妈一个人看大的。我和哥哥相差五岁,妈妈照看我们,都无法去干农活,都是爸爸一人去种地,打零工养活一家人。不太懂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还是我们作为小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婚姻,难道必须按照他们想法去做吗?我来回答,只有两句话,过去是,现在不是。如果你父母不管,至少说明两个问题1你的办事能力很强,他们相信你能做好自己的事2他们没有能力管如果你父母要管,同样说明两个问题1你办事,他们不立冬后,多给孩子吃这些菜,可增强抵抗力,孩子少生病,妈妈安心今日立冬,秋冬过渡,这时候,气温相差太大,孩子抵抗力差的话,就容易生病。多吃这些菜,可以增强抵抗力,孩子少生病,妈妈更安心。清蒸鲈鱼食材和配料鲈鱼,生姜,葱,青椒,红椒,料酒,盐,情商低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很难混好,家长要引起重视在很早之前,人们都觉得智商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一种因素,毕竟智商的高低,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很大的。但是,现在人才发现,孩子要想健康的发展立足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情商才是最重你是过了365天,还是只过了1天,然后重复了365次呢我是Hedda妈妈,俩娃宝妈,共读好书,共同成长!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一年有365天,有的人是确实过了365天,而有的人其实只是过了一天而已,不过是重复了365遍罢打孩子对孩子的心里成长不好父母对付孩子的手段真的是千奇百怪。比如,很多父母会打孩子。打孩子带来的问题是什么?一个被揍的孩子,体内会分泌很多肾上腺素,因为人感受到威胁时自然会紧张。如果是孩子和孩子之间起冲突,儿童智力水平是否与父母生育时年龄具有统计学关系?我来说一下我们家的情况,我家有两个羊宝宝,相隔12岁,大宝是我28岁时生的,小宝是我40岁高龄生的,我家两个孩子无论性格和智商情商还是不一样的。生大宝时,自己年轻身体精力都好,除了奶奶帮忙带娃,孩子妈妈没工作每天睡到中午12点,怎么办?为人媳,作为过来人,换位思考一下,能睡到中午,这熬夜至少到凌晨两三点吧?儿媳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慢性自杀作为聪明婆婆如果从关心儿子家庭,关心孙儿妈妈,心疼儿媳身体出发来处理她可能才会出搞好有效教育,最应该解决的根本问题有哪些?搞好有效教育,最应该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老祖宗早就给出了了答案!首先,以德为先,所谓立德树人也。在古代是特别讲究教育孩子立德树人的。一个人如果品德不过关,自然孕期抑郁是什么感受?干什么都不顺心,心里不舒服,很压抑孕期抑郁就是不管看到谁都无法让自己开心,不管别人做什么事都无法让自己满意。芝麻大点的事都会让自己心烦。我感觉自己得了产前抑郁自己的时候整天整天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