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究竟,是谁在阉割我们的需求?

  关注我,每天和你聊点心理学
  作者丨三木水
  出品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01一场清醒理智的出轨
  来访者M女士,是我的一位长程来访,已婚六年。她最近告诉我:她要出轨了。
  这是一场我见过的最清醒理智的出轨。
  她虽然深陷其中、情难自拔,但是理智一直在线,头脑甚至可以说无比清晰,她知道不应该这样,有悖道德、有悖婚姻的规则;走出这一步是对老公的伤害;也将是对他们婚姻关系的伤害。
  但是,她觉得事到如今,辗转反侧,这个"轨",非出不可。
  M女士的婚姻,不是自己的选择。29岁结婚,老公是家里亲戚介绍。不是痛苦,不是快乐,而是平淡。即便老公"很好",但是, M女士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感受非常"平淡",甚至"平庸"——寡如白水,无色无味无波澜 。
  事实上,M女士感受如何,和婚姻生活事实上如何,已经没有必然联系了。因为,从她为了满足父母结婚开始,这段婚姻,已经不是为了满足她,而是为了满足别人。
  M女士在当初进入婚姻的时候,是"糊里糊涂"的;今天,一旦当她的需求出来,这个需求就变得势不可挡。
  02需求,只能被满足,不能被压抑
  我们知道,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都会产生固着。
  固着就会有强大的力量,把我们拉回去,拉回去的目的,是需求渴望被看到、被满足。
  就像M女士,结婚6年后的今天,忽然碰到了一个人,是她喜欢的,于是,唤醒了她的情感需求。
  M女士出轨的背后,是在做什么啊?她是在满足自己"像一个女孩一样,陷入狂热爱情"的需求。
  喜欢一个人,很想在一起,这是什么时期的需求?这是恋爱的需求。十七八岁的花季,情窦初开,一个眼神,一次不经意的碰触,都在内心炸裂。彼此高兴了、不高兴了,对应到对方心里就是起起伏伏、生生灭灭:高兴的时候,感觉全世界都笑逐颜开;闹别扭的时候,明明艳阳高照,内心也阴雨绵绵。
  这种"一惊一乍、浓得化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情,是本应该在恋爱的时候应该有的各种悸动和冲动。
  只不过,"它们"迟到了。展现在今天,就是一种时空的错位。
  03被阉割的需求
  那么,这些需求为什么现在才出现?没出现的时候,他们需求去哪儿了?为什么这些需求没有在它自然出现的时候得以自然流动、浮现、被看到、被满足?
  那是因为, 发自于我们自身的需求,常常是被阉割的。
  这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现象,近乎一种惯性。
  当忙碌的父母,面对一直哭闹不休的孩子,他们可能会非常烦躁地呵斥孩子别哭了,当这个动作不是一次,也不是十次,而是数十次的时候,孩子以"哭"的形式在表达的需求,就被"压"下去了。
  那么多"懂事"的孩子是怎么来的?孩子天生,带着自己的种种需求,是不可能天然"懂事"的。既然,"懂事"是来自于父母的评价,背后其实就是: 父母把所有不如自己所愿的东西砍掉,只让孩子按照父母意愿来"言行举止"。 我们知道,讨好一个人有多难,所以,当一个孩子"懂事"的时候,他在经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他很可能在自断臂膀,只为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就像M女士。
  当"懂事"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迎合"几乎就是一种身体记忆。 M女士从小就被教育成这样。M女士一岁时,父母从农村出来到城市打工。妈妈做过服装加工,爸爸做过泥瓦工、搬运工,都非常辛苦。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许,一家人一直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毕竟周围人都是一样的,是一种平等。但是,M女士小时候经历的,是强烈的不平等。从小,父母就会一直对她说:我们不同于周围这些城市的孩子,我们从农村出来,父母没本事,穷,你要乖,要听话,要加倍努力。所以,"懂事"是刻在M女士骨子里的。
  因此,在结婚这件事上,即便M女士的父母没有铺天盖地、哭天抹泪地催婚,但是,M女士看到了父母骨子里的焦虑,一瞬间就接住了父母投过来的需求,迅速满足,一气呵成。连贯到,当自己回看婚姻的乏味,都找不到人来埋怨,毕竟:确实没有人把刀架脖子上逼她。连她都认为,这就是自己的选择。
  至于自己的需求,在这一气呵成的动作中,根本没有空间安放。
  04需求被阉割,导致的结果
  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时候,父母会不自觉地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觉":你的需求,是有毒的;或者说,"你就不该有这种需求"。
  我另一位来访,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可以主动提出自己需求的人。这不仅让她更舒服,而且,还避免了夫妻间很多猜来猜去、没有必要的争吵。然而,在我们刚开始咨询的时候,她是一个动不动就自我阉割掉自己需求的人。
  举个小例子:
  有一次,我们咨询的过程中,因为空调正对着她,坐下后,我问她,会不会觉得吹得有点冷?并且告诉她,沙发上有毯子,冷的话,可以盖一条毯子。她非常迅速且不假思索地回应了我:"哦哦,没事的没事的。"她回应得过于迅速,我们都在一瞬间愣住了。愣了一下后,她说:其实风是有点吹的,但是,她从来不觉得这值得被拿出来说。也就是说,她的"冷"的需求,根本不值当被拿出来并被照顾到。她也从来没有体会过,被人这么细致地照顾。我听过之后,心里非常难过。
  表面上看,是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太忙,没有时间这么细致地照顾她。我们常说,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现实原因当然不能忽视,但是,这绝不是影响一个人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大概率都在一个人的内在:潜意识,心理模式,人格结构,心理动力。实际上,是她的妈妈在没过满月的时候,姥姥就去世了。她的妈妈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细致入微的照顾,她自然也没有办法去细致入微地看到来访的需求。我不止一次说过,代际的创伤传递,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的来访的需求,从小就被严重忽视:上厕所要忍着,最好不要出去玩以免失控发生意外,不许哭,等等等等。
  长期的压抑,久而久之,长大之后,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表现为:
  第一,我们开始变得非常"不确定"。 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不确定自己是否想要做一件事情。甚至影响我们自己的判断。这种"不确定"的背后,对应到人格结构,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我"的形成。
  第二,人生了无乐趣。 日子久了,年岁渐长,伴随着"日光之下,再无新事",我们内在的匮乏愈演愈烈,无法掩饰。吃东西,随便;出去旅行,没兴趣;周末聚会,无所谓。这也是引发中年人"中年危机",老年人"死亡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人20岁就死了,等到80岁才埋。" 哀莫大于心死,20岁死亡的,是我们的心。
  05不是鼓吹完美妈妈
  好了,我知道,写到这里,有人一定理了理逻辑:父母阉割孩子需求,导致孩子自我抑制,最后,丧失动力和人生乐趣。什么意思?父母又背锅?
  心理学从来不是批判原生家庭的学问。我们只是尝试抛开谁对谁错,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以上逻辑没错,但是,这里特别说明一点,注意,这里说的"父母对孩子需求进行阉割"的情况,不是一次,不是十次,是数十次。
  没有100分的父母,这是一个共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不需要100分的父母。 人的内心很有弹性,父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误",孩子承担一定程度的"创伤",无伤大碍,都是有空间自愈的。甚至,父母那不能尽善尽美的"40分",是孩子全能感回落的契机,帮助孩子形成边界,走出自我,看到关系,进而,走进广阔的世界。
  如果,你是父母,不用马上陷入自我谴责,这篇文章如果让你陷入自我谴责和焦虑,这绝非我本意。 你可以尝试去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多看看孩子的需求,看到它,给予回应和酌情的满足,就非常棒了。
  如果,你是那个孩子,我们长大了不是吗?如果父母不曾看到,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多去看看自己的需求。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只能在人生路上打卡完成任务的机器人,而是带着各种需求的。
  这些需求生龙活虎。
  * 本文来访者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宝宝什么时候添加辅食?绝大多数的宝宝在46个月左右即可以开始添加辅食,辅食的种类比较多,家长可以到正规超市或者母婴用品商店购买,也可以自行在家制作。购买的辅食包括米粉或者一些泥糊状的食物,通常营养都是比女孩子最受欢迎身高不是165cm?理想身高遭嫌弃,确实矮了点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一个人的身高影响着他整体的形象,所以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身高也十分的重视。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理想的身高,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胎儿这样的表现,可不是淘气鬼,而是聪明的表现自从感觉到胎儿后,小路开始有点焦虑,她感觉自己的一定生了一个淘气的宝宝,简直太欢快了,自己的肚皮上时常被宝宝顶起一个包或者踹出一个小脚丫。起先她甚至怀疑过,宝宝运动如此激烈是不是遇自己吐到虚脱,朋友却从不孕吐,听完医生解释,宝妈表示不羡慕怀孕对于有的宝妈来说是比较轻松比较幸福的,因为整个怀孕期间自己没有太大的反应,也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对于有的宝妈来说就没有那么幸福,宝妈整天除了提心吊胆就是身体和心灵上的折磨,为什么有的家庭一直生不出儿子?可能与男方有关,来了解一下生儿子传宗接代的想法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虽说现在已经追求人人平等,但在部分地区还是有较为强烈的生儿子的思想。有些人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仍然想生儿子,为的就是儿女双全,凑成一个好字。儿童节临近网红玩具要小心来源科技日报儿童节快到了这些网红玩具千万别送孩子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宠娃大军们又准备为孩子精心挑选礼物,线下实体商场线上购物平台也为儿童节促销开始预热。儿童玩具不断推陈出新,其艳丽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作者主创团哎呀妈有位妈妈,曾主动向超级育儿师节目组求助。她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育儿专家兰海能帮她改变儿子爱哭闹赖床的坏习惯。可兰海接触这个家庭后,却发现妈妈的问题。当儿子走在路上做剖腹产打麻醉,以后会对腰有影响吗?有人说,女人生一次孩子,就等同于在鬼门关上走一遭,有过生育的女性,对此是有切身体会的。在剖腹产出现以前,有很多的女性死于难产,剖腹产的产生,挽救了太多女性和孩子的生命,让一个个家庭婴儿每次拉粑粑后应该水冲洗还是直接用棉柔巾擦?婴儿每次拉粑粑后应该用水冲洗还是直接用绵柔巾擦?这两个方法都不够科学,直接用水冲洗一个人操作起来不方便,直接用棉柔巾擦容易擦不干净,导致宝宝屁屁上有残留物,容易长红屁屁。很多妈妈会你在医院经历过哪些奇葩的人事?我继母住院期间,来了一位患者。来时是用那种带轱辘的床推来的,四个大男人按着,进来后几个人合力抬到病床上,在病床上就翻滚着,头使劲的抬起,眼睛骨碌碌的瞪着,那几个人就按着她不让她乱动孕妇喝什么汤比较下奶?刚出月子的美食博主来答什么汤比较下奶这个问题。事实上,下奶的汤针对每个人都是有所不同的,有人喝猪蹄汤灵,有人喝骨汤灵,有人喝鲫鱼汤灵,有的人喝什么汤都不管用,还有人什么都不喝奶都多
生孩子到底是痛还是不痛一开始呢,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不知道的,只有当了妈妈的人才会体会到在这里呢,我反驳医院的体验生孩子的机器痛女人生孩子的痛是远远没办法感受的,只有亲身经历的才知道那种痛简直是无法形容的我辛苦挺肚6个月,最后却是一场空,只因触碰了这三条红线对于每个女人来说,怀孕绝对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看到自己肚子逐渐地变大,孩子逐渐降临在这个世界上,肯定会让女性变得非常开心。不过在怀孕的过程当中所带娃露营需要注意什么?家庭露营之旅是让小孩享受户外乐趣的好方法。星辰点缀的星空,此起彼伏的知了声,还有五花八门的小动物,对小孩而言,千百本绘画本也没有一次真正的户外体验让他有个印象深刻的童年经历。但是,示弱,教育的保鲜剂我同事教育孩子的方式特别值得借鉴,她从来不跟孩子说妈妈很厉害这活妈妈能干,你别干。她经常说这个妈妈不会,怎么办呀?这个妈妈拿不动,你能帮帮我吗?这样说的结果就是激发了孩子的求胜欲和论学前教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尤其是现在家庭都富裕起来了,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因文化偏低在工作中受阻生活中总是感觉不如意,于是有一部分家长就将双减之后我们父母不能再当甩手柜今天阅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双减明确入法。父母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细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引自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典出苏联作家高尔基讲话原文做好老师,卫健委严防儿童肥胖!近20营养不良!假早餐坏晚餐别吃注意!胖娃娃已经被国家盯上了!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召开了关于儿童暑期肥胖的新闻发布会。娃身上的肉肉已经是让国家头疼的问题图片来源央视网然而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宝宝胖点好胖点健康胖点有福气怀孕9个月做引产有多撕心裂肺?凤小岳曝出妻子不幸遭遇,太痛心文好孕姐2021年8月15日,因出演小时代宫洺一角走红的演员凤小岳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悲报,即将初为人父的他在妻子孕9个月的时候接到医生通知,胎儿肾脏不健全,需要做引产手术,这个消10岁前给孩子立下的九条内容1。出去玩时记得要和家里的大人说一声。2。放学后不要在外面逗留,要立刻回家。3。放学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再玩。4。看电视不能超过个一小时,要有节制。5。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北大医疗脑健康嗨小保智能干预,把专家带回家养孩子嘛,随便养养就好了,哪有那么多科学可讲,我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遥遥妈妈曾经也是这么看待养孩子这件事。直到经历了自己与遥遥和自闭症的艰苦斗争,她才意识到养孩子确实有很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