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早睡是身体需求,熬夜是灵魂需求

  作者:朱丹
  这是《关于减肥的七个秘密》的姊妹篇,如果你是一个想早睡却放不下手机的人,欢迎阅读。读完之后有两种可能: 一是从此早睡早起身体好,二是更纯粹地享受熬夜的乐趣。 你猜你是哪一种?
  三个月前,我加入了一个早睡群(没错~睡觉问题让好多人都感到困扰)。在挣扎着不熬夜这件事上,群里的小伙伴们积累了丰富的经(教)验(训)——尝试过运动、冥想、泡澡、学中医、卸载社交App、睡前背单词、21天早起打卡、晚睡的人发红包等一系列方法,但都坚持不到一个月,还浪费了钱。
  早睡是不可能早睡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后,我开始试着理解这件事:人为什么会熬夜?
  首先承认基因和环境的重要性。有人天生倾向于晚睡,灯光、噪音、室友都会影响入睡时间。除此以外呢?晚睡这种习惯之所以能保留下来,一定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某些心理需求。人类这么聪明,才不会做完全无用的事。
  1.
  只有熬夜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有个词叫"报复性熬夜",大意是说,有些人白天工作太忙,晚上加班到九点,虽然回到家已经很累,但还是舍不得睡。追剧、聊天、看书、写日记、玩微博、打游戏、刷抖音……不知不觉就两点了,终于撑不住睡了过去,明天上班路上再补觉。   早睡群中有人说:"熬夜做什么不重要,有时候就是发呆。重要的是,只有熬夜的时间才是自己的。""虽然很困,但如果不做点喜欢的事,就觉得这一天对不起自己。"   报复性熬夜,是补偿白天被压抑的娱乐需求,是对工作侵占生活的无声反抗,也是在努力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十二点之后,今日已过,明日未到,是一个独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时空。此时,开一盏台灯,脱离所有社会关系,不用在乎别人的期待,让面具之后的自己出来溜达,在夜色中自由呼吸,成为了一天中最后一道仪式。完成了这项仪式,我们终于能够相信,这是我的生活,而不完全是螺丝钉的生活,然后安心睡去,   2.
  熬夜说明我已经足够努力   有些特别上进的人,熬夜不是为了玩,而是觉得白天不够努力,晚上不做点正经事就不好意思睡觉。   "一个姑娘问我,搞学术的为什么都睡得那么晚,难道只有到晚上才有灵感?不是,姑娘,搞学术不靠灵感,靠的是碌碌无为的白天引发的愧疚之心。程序员也一样。"(来自知乎问题"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喜欢熬夜"。)   我问了一个程序员:"你晚上真的工作效率高吗?"她说:"有些人是,但我肯定不是。算是个心理安慰吧,我都这么累了,要是再出bug,我也问心无愧。"   年轻人有很多焦虑,担心中年被裁员,担心买不了房、结不了婚,担心父母的健康,担心食品质量和空气安全,担心明天又是deadline……这些都是现实带来的焦虑。还有一部分焦虑,来自超我的要求:担心自己正在被同龄人抛弃,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担心不能给孩子更高的起点……这些担心,都可归罪于"我不够努力"。   熬夜工作,是给超我,给内心严厉的父母一个交代:你看我足够努力了,不要惩罚我。   3.
  用熬夜对抗死亡焦虑   在希腊神话中,睡神和死神是孪生兄弟,母亲都是黑夜女神。   对抗睡眠,象征意义是对抗死亡。   每一个白天,都像短暂的一生。什么都没做,一天就过去了,那一生是否也如此呢?熬夜可以获取更多时间(是个幻觉),只要不睡,这一天就没有结束,我也没有那么快面临死亡,还可以多做一点事。   因为这样想而无法睡觉的人,不是缺乏自律,而是对人生太有追求,想要让自己的一生更丰富,更有意义。   除了死亡带来的紧迫感,也有人因为死亡带来的恐惧感而无法入睡。   我有个朋友,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熬夜,就算困得打瞌睡,也会立刻睁开眼,因为她感觉睡着之后和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害怕闭上眼睛就再没有机会睁开。后来她想了个办法,定一个两点的闹钟,告诉自己说:"我只睡两个小时,很快就可以醒过来。"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她不再熬夜了。   4.
  用熬夜自我伤害   熬夜可能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上升。和抽烟、喝酒、不按时吃饭一样,熬夜属于慢性自我伤害。   当一个人明知道一件事对自己有伤害,却主动去做时,很可能是在攻击自己。那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或许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只值得混乱的生活。而熬夜,是让生活变得混乱的有效方式。   或许想攻击的是别人,却无法说出口,所以只能攻击自己,让自己难受。   或许想要证明给父母看,我现在过得不好,作息一团糟,影响了工作,你还不肯承认当初做错了吗?   或许小时候只有生病时才能获得父母的关心,所以长大后用熬夜的方式让自己生病,获得别人的关心。   5.
  熬夜躲避的不是黑暗,而是自己   有些人硬撑着不睡觉,必须开着灯,因为怕黑,怕鬼。   怕黑和怕鬼,本质上怕的是我们内心中自己无法接纳的那一面, 尤其是攻击、破坏、毁灭的冲动。我们担心这些冲动如果表达出来,会伤害他人,毁灭世界。当这些冲动无法被接纳时,只能投射到外部世界,好像有些东西会伤害我们,比如黑暗和鬼。   6.
  我们熬的不是夜,是孤独   有的人发现,伴侣或室友在的时候,很容易入睡。而自己独处时,经常熬夜,必须在床上玩会儿手机,直到很困才能入睡。   父母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婴儿就算睡着了,也能感觉到妈妈离开,然后醒过来大哭。婴儿需要感觉到和妈妈的联系,才能入睡。成年人不需要妈妈在身边,但也需要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存在于现实中,也可以存在于内心。   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有严重的失眠。医生怎么治疗他呢?晚上,在俾斯麦入睡之前,医生坐在床边,陪着他入睡。早晨,在俾斯麦快醒来时,医生又坐在床边,穿着同样的衣服,看着他醒来。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俾斯麦的失眠治好了。   对俾斯麦来说,闭眼前和睁眼后,看到的是同一个人陪伴自己。一段时间之后,他心中内化了以医生形象为基础的稳定客体,不安全感得到缓解,于是放松下来,能够睡着了。   独处时熬夜,睡前玩手机,某种程度上,是想和别人保持联系,防御内心的孤独。 成人的手机,和孩子的小熊,都起到替代性客体的作用。一旦睡着,就只能放下手机,和别人的联系断开,失去可以依恋的客体。   所以,我们很难放下手机,因为我们熬的不是夜,是孤独。   7.
  "熬夜"是个背锅侠   我当建筑师时,有个同事,每次投标做报告的前一周,都要熬夜玩游戏,导致做报告时精神萎靡。领导找他谈了好几次话,都没效果。我特别好奇,问他:"你为什么报告前一定要熬夜?报告之后放飞自我不行吗?"他说:"如果我精神特别好,甲方还是否决了方案,那不就说明我能力不行?"   这位同事的思路是:我先熬夜,这样如果我的报告做得不好,就是熬夜的锅。   熬夜是自我设限的一种。自我设限,是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预先给自己设置障碍的一种防御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可以避免因为自身能力不足产生的挫败感,暂时维护自我价值感,但却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   "我如果不熬夜,身体肯定更好/能考上更好的大学/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早就出任CEO迎娶白富美。" 多亏了熬夜当背锅侠,我们觉得自己充满潜力。   想要早睡,有很多方式可以尝试。但我认为,不用急着消除熬夜,就像不要急着消除疼痛一样。疼痛是身体给出的线索,帮你查找哪里受伤了。熬夜是内心给出的线索,帮你看到自己的需求。   我有段时间熬夜看《阴阳师》的小说,直到早上五点。看着蒙蒙亮的天,我开始自责。转念一想,事已至此,不如问问自己:"在这几个小时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是:放松了心情。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事业发展有些焦虑,给自己找了很多事做,压力也跟着增加。为了从压力中逃离一会儿,我选择在夜深人静时看十八岁夏天看过的小说,回到当时的心情。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每天穿过繁茂的香樟树林,踩着细碎的午后阳光,去找朋友看电影,过了非常无忧无虑的两个月。理解了这一点后,我推掉了一些事情,压力减轻,熬夜的程度缓解了不少。   当你一直戒不掉熬夜时,或许可以问问自己,我在用熬夜满足什么需求?那些需求,可以用别的方式满足吗? 如果暂时找不到其他方式,可以允许这些需求多存在一会儿吗?   如果熬夜真的戒不掉,不如享受。早睡是身体需求,而熬夜是灵魂需求。如果你无法早睡,或许因为你的灵魂喜欢晚上出来唱歌。   作者:朱丹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让孩子内疚,并不可以激发起他们向上的动力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idrootedu)作者根基编辑部父母在批评唠叨指责孩子的背后,其实有很多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原因。比如担心恐惧怕丢面子。我们以为让孩子内疚,可以那些教育专家的孩子,都怎么样了?跟一个好友聊天,她跟我吐槽你也是做教育方面的,你觉得这些专家的话能信吗?今天一个专家说打骂对孩子危害极大,明天另一个专家说不打不骂不罚,教育不出好孩子。感觉两个专家说的还都挺有道理倔强爱哭脾气大的娃太难养了问人世间,何事最心塞,那就是面对一个脾气超倔的孩子。别问养育这样的娃感受如何,问就是在咨询支架了。你诉苦都没地说,哪怕是亲妈,都得说一句还不是随了你!哈?那我不禁要问一句,我是随谁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给孩子的教育并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生活处处皆学问。作者枫子来源妈妈抱团(mmbaotuan)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鸡娃妈妈田雨岚,为了让儿子能够进重点初中,从一年级就给孩子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0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慢养孩子,放养孩子,顺养孩子父母可以扮演好一个守望者的角色,可以放养孩子思维,但绝不能放任不管。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教育,总该是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教好一个孩子是急不来的。1hr慢养孩子现在这10张图告诉你,共情比说教更有力01hr02hr03hr04hr05hr06hr07hr08hr09hr10hr写在最后左妈妈和右妈妈最大的区别是角度,一个站在自己的角度,一个站在孩子的角度。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别人夸你家孩子时,你第一句话一定不能这么说夸奖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多夸夸孩子,将来他会更自信和乐观。但是,夸孩子也讲究方法力度,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夸!当然,现实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父母能做到肯定孩子的聪明,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治愈!被孩子无条件爱的那些瞬间人们常以为,天下最无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爱往往搭配着大大小小的条件,而孩子才是无条件的义无反顾地爱着我们。孩子对父母的爱,就像温柔的水滴,细腻流淌在每一个不经意童心,人生的宝贵财富开始文章之前,祝你儿童节快乐。别怀疑,就是你,谁曾经还不是个孩子呢?我们之所以怀念童年,是因为童年生活很美好吗?倒也未必。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长大等真长大了,却又开始怀念童年。或许高考现场精彩之最经过两天的严阵以待,高考这场战役即将画上句号。为梦想而拼搏的学子们!为自己十年的寒窗苦读交出了答卷。考场内,奋笔疾书考场外,牵肠挂肚一幕幕暖心画面令人动容今日,小未为大家分享在考试
长大没出息的孩子,大多跟妈妈有关系,这种性格的妈妈最要命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孩子们天生和母亲的关系更亲密,这也使得母亲的教导更加容易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疼爱孩子是身为人母的本能,科学训练孩子的空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两天有朋友和罗妈妈说道有没有什么教具对孩子的空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会有帮助的。恰巧,罗妈妈近期也在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几组不错的教具可以分享给大家。话不多说,我们先来宝宝学数字家长有妙招大家好,我是罗妈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教具相信很多家长就很头疼。罗妈妈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因为我的女儿识字量真的非常好,但是唯一让我头疼的就是数字问题,怎么教都掌握不好。包括数手指你孩子的运笔能力比其他孩子运笔能力强1倍的秘籍今天,有粉丝和罗妈妈讨论了不少关于孩子引导教育方面的问题,聊着聊着这位粉丝宝妈就和罗妈妈说我的孩子3岁了,运笔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横竖还好,转弯或者斜线方面真的是太差了,甚至连2岁孩养成孩子的规则意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什么是好的习惯,其实简单意义上来理解就是孩子有一个规则意识。什么是规则意识?往小了说就是孩子在日高难度运笔训练,建议家长选择性给孩子练习今天,罗妈妈给大家分享一组高难度的运笔训练,建议家长选择性的给孩子练习,以免打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首先明确一点,这组教具针对的是不超过幼升小的孩子,一年级以后的孩子就没有多大意义孩子瞬间理解数字大小概念有妙招其实教育过孩子的人都清楚,孩子最难教的教育就是启蒙阶段的教育。很多家长对此无从下手,有点像老虎吃刺猬的感觉,没掌握方法的家长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尤其对于一些大小多少的概念,以及最早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合适年龄立规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形成的,这也就意味着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从小孩子们不懂规矩,常常会做错不少事情。家长们看到之后一定要提早立规矩,让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错误。如果放任家长梦寐以求地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交给我解决孩子的心灵很纯洁,很美好,给孩子的心灵按上一个五颜六色的窗户,让孩子更加具备想象力,是每位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很多家长恐怕也是无所适从。今天罗妈妈也是从系统如何训练孩子理解因果关系近期,很多粉丝想了解如何给孩子训练因果关键。罗妈妈今天转了一个较好的训练因果关系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固定因果游戏重点开始,孩们学习名词,名词静不动,可摸可接着,孩们学习动词,动词快父母不能接受孩子ampampquot平庸ampampquot?最成功的人生,莫过于用自己的方式过人最大的成功莫过于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理想过完一生。很多人的一生并不是为自己而活,他们的人生追求说到底,不过是他们父母的愿望。这么一个例子,孩子的理想是当个厨师,父母听后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