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今天给大家带来7条充满智慧、写给父母的"家庭教育思考",作者是河合隼雄(1928-2007),他是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开创者,将荣格精神分析学引进日本的第一人,是日本顶级心理学大师,更被村上春树视为心灵导师和知己。
  河合隼雄一生中给无数父母、孩子做过心理咨询。对养育与人生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本质,有非常深刻的洞见。
  20年前,基于大量临床实践,他写成这本养育书,在日本畅销了20年,其中的养育观,现在看来,还走在时代前列。
  这本书里,他用非常朴素、温润、谈心般的语言解答养育孩子过程中几乎人人都要遇到的48个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日本父母有,中国、东亚父母也都有。
  -01-
  我能顺利地把孩子养好吗?
  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十分不安,怎么办?
  "到底什么样的育儿方式好,其实我也不知道。"
  养孩子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想要人生过得愉快的话,如果不"享受"一下养孩子这件事可就亏了。但是现在的各种信息太多了,"这个很危险""那个很重要"的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大家肯定都以为,"这些信息我知道得越多,养孩子就能越顺利!"可这么一来,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所有信息,所以就会很不安,会忍不住想:"这样做可以吗?""还有别的方法吗?"
  其实,世上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孩子的"好方法"。
  说实话,对于"怎样养育孩子"的难题,其实我也没有答案。所以我经常会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养育就好。"
  其实不只是在养育孩子方面,现在人整体都很不安,因为这世道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西方个人主义的观点传入日本后,过去的"村-族-家"被否定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变成了"家"。公司就像以前的"家"一样,大家互相支持努力工作,以此来维持这个"家"的繁荣,所以,日本在经济上才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强迫全体成员只为"家"工作的。这样一来,对父亲来说,他为了公司这个"家"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家"扔在一 边。"父亲"就从家庭里缺位了,母亲只好一个人背负起养育孩子的全部责任,孤立无援,不堪重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养育孩子,现在人们普遍焦虑不安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迹可循的。
  当今时代,感到不安的不只是你自己。明白了这一点,你是不是能稍感慰藉呢?
  -02-
  好害怕做了"母亲"之后,
  我就不是"我"了,怎么办?
  "如何兼顾二者,正是一个人的个性所在。"
  我以前听学校的老师说,他们让孩子们以"母亲"为题写作文,结果写出来的几乎都一模一样,全都是"我妈妈很温柔"之类的内容。可要是以"父亲"为题,孩子就会写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来。
  换句话说,一说起"妈妈",河合某子、铃木某雄这样的名字就消失了,只剩下谁谁的"妈妈"这个角色。
  从古至今,女性被"妈妈"这个角色限定得太厉害了。从孩子们的作文就能看出来,母亲是有一个近乎绝对的刻板印象存在的。这个刻板印象太过强大,以至于把女性的个性都破坏了。
  人们都认为,"母亲就必须是这个样子"。日本的女性的确经历过这样的历史,她们被强行塞进"母亲就必须是这个样子"的观念里,所谓的自我以及个性则被完全压抑。
  日本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母性的积极面,很难看到母性的消极面, 所以一提到"母亲"就必须是"好母亲"。可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好或绝对坏的事物,任何东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对于女人而言,同时做好母亲和女性两个角色,似乎非常难啊!虽然很难,但一边扮演母亲,一边遵循"自我"和"个性"来生活,对今后的女性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也就是说,比起在母性和自我这两种生活方式里只选其一,不如去考虑"我在这两者之间,要找到哪里是平衡点,要让它们各自占多少比重"。这种"在哪方面""何种比重"的倾向,正是一个人的个性所在。
  女性在平衡母性与自我的时候,一起生活的男性也需要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尽力帮助她。女性生了小孩之后要是能彻底发挥母性作用的话,男性就十分轻松了。所以,他们以往一直把养育孩子这件事全权扔给"母亲",自己从家庭里逃了出去;可如果今后还一直逃避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此外常见的还有,明明母亲自己拼命地不想只做"母亲"这个角色, 努力作为"个体"而活着,但却一再试图把自己的孩子放进"好孩子"这个毫无个性的框架里。
  真是不可思议!孩子肯定也想要像母亲一样,充满个性地活着。
  -03-
  孩子做的事总是不如我意,
  是教育方法不对吗?
  "因为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不可能尽如父母心意。"
  当今社会过于相信父母可以控制孩子了。
  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利,所以人人都觉得,只要好好做事就可以如愿以偿。以此类推,养育孩子要是没能如愿进行的话,就会烦躁不已。机器这种东西,只要使用的人操作熟练,就一定可以按照人的意愿运转。
  但是,养育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操作机器可大不相同,所以,有数不清的困难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开始就懂孩子是不会尽如大人心意 的,"我家孩子啊,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么想就没事了。
  "只要养育方式好,就可以顺心如意"的想法完全是迷信。没有对所有孩子都适用的"好养育方式",但却有很糟糕的养育方式。
  所谓很糟糕的养育方式是指,父母总是发脾气、对孩子弃之不管、不给孩子食物等。但对所有人都通用的万全之法可是没有的。
  所以,"一定是我做得不对,肯定有更好的方法,但我还不知道"的想法是错误的。
  完全好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养育孩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是真的有那么完美的方法的话,人们早就都用这个方法获得幸福和成功了吧!人生可没有那么方便的东西。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其实蕴含着这样的哲理:"一切都由我自己来做,一切我都能顺利做成" 是根本不可能的。并非只要我自己做得好,就可以顺利把孩子养好。也就是说,我并不能够百分之百地掌握人生。
  日本在明治时代之后,积极地从欧美引入了合乎逻辑的现代科学。合理主义一直沿用至今。这样,就会让人不由得产生了错觉,竟以为人生这件事应该是能合自己心意的。
  总之,对象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想法活动,这才正是所谓的"生物"。这么想来,猫猫狗狗也不会完全顺人心意,植物也不是你想让它开花就能开花,更不用说孩子了,他们是不可能按照别人的想法成长的。
  话虽如此,可一说到自己的孩子,父母们好像就总是觉得他们能如自己所愿。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不顺心了,就认为"是我不好",从而生出罪恶感的人,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想。
  不论是多么优秀的父母,多么优秀的孩子,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虽然我这人可能已经是老古董了,可我还是觉得其实不如意的事才是真正有意思的事。或者更应该说,其实没有比不如意的事更好的东西了。这才是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能够成长出自己独特的个 性。
  当遇上不如意的事,想来想去也没什么用,不妨先睡一觉吧!等你睡醒睁开眼睛的时候,事情也许就会有所改变。
  -03-
  学前教育,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坏?
  "学前时期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自由自在地玩耍。"
  从零岁到六岁的成长时期,孩子几乎每大一岁就会变一个样,所以父母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变化。
  而六岁却是一个节点,这一时期,孩子开始自己做很多事,这就是"身边的自立",也就是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追求自立。接下来,孩子就会离开父母,进入小学,正式开始学习生涯。
  所以,小学时期才是重要的一个关键期。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比起学习,情感体验更重要。长远来看, 到六岁上学之前能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 而且要让孩子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悲伤、痛苦、 愤怒、欢喜等都非常重要。
  现在日本家长们的一大问题就是太短视了,短视到仅看到孩子现在学习还不错就安心了。有些父母让孩子很小就去学习、上课,其实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因为靠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来让自己安心很难,所以就只好去关注那些眼睛能看到的东西,以此来获得安心。
  父母为了能让自己安心,而迫使孩子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这多么难为对文字和数字都还没有兴趣的孩子啊!而这种强迫孩子的代价总有一天会出现。
  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前急着让孩子学算术或识字,虽说孩子确实早学到了一些知识,但却占不了太多便宜。也许早早就学会的话,在刚入学的时候会显得很有能耐,但这种差距差不多一年就被别人追上了。从孩子的一生来看,几乎没什么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一百年日本都在追赶别人、赶超别人,所以日本国民有一些迫切的想法也并不奇怪。不过欧美人从漫长的历史中知道着急做这些事也没有用,所以放任孩子在自由地玩耍中成长。虽然欧美人中也有热心教育的父母,但他们并不会刺激到别人。
  当然,热心教育的不只是日本,韩国、中国也差不多,都有一种"必须追上"的想法。
  一些有罕见天赋的人,因为学前教育而取得了成功。但是看着那种特殊的例子,想着"我家孩子也可以"的父母,并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是以自己为中心在思考问题。
  有的孩子很有天赋,也接受了学前教育,在外人看来非常幸福,可对他本人来说却非常痛苦。也有孩子因此而憎恨父母,甚至自杀。
  "我家孩子开口说话太迟了""识字太晚了"……因为这些事焦虑不安的妈妈特别多。不过发展心理学里写的那些时间点,只不过是作为参考值罢了,谁都不可能完全按照平均值和参考值长大吧!就好像天气,有时晴朗,有时多云,有时下雨,有时下雪……要是一直都是晴天,那才是"异常天气"。
  发育稍微晚一些的孩子也会渐渐地发生成长变化的,只不过,有的孩子发育得慢些,有的孩子发育得快些。有的孩子一开始发育得比较慢,后来可能一下子就追上来了。
  但如果在他追上来之前,父母就认为"这孩子真没用",那很可能就把孩子追 上来的可能性毁掉了。其实,发育稍慢的孩子有很多。而且就算是发育很快的孩子,也有可能只是一开始快而已。从漫长的人生来看,孩子小时候发育得是快是慢,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04-
  有个性地活着,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赌在那些没有确定性、无法用数字表达的事上。"
  如果要充满个性地活着,那就意味着有时要赌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东西。换句话说,有的时候就是要将人生赌在幻想的世界里。
  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们开始觉得"按下按钮就立刻运行""在自动贩卖机里放入120日元就会出来罐装果汁"这样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正确的,觉得只要知道更多这样便利、实际的东西,人生就会一帆风顺。
  可是个性这种东西并不是这样的。整天只做这些充满确定性的事情,根本就没法儿活出"自我"。
  人是什么?我们好像在一定程度上知道答案,可认真思考的话,会发现其实我们也没有那么懂吧?而个性正是存在于我们不知道的部分里。
  如果只做绝对确定的事的话,那就等于只在熟悉的圈子里活着,个性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不是"我知道放入120日元就会出来罐装果汁,所以放钱进去",而是"就算放入120日元后可能什么都出不来,我也偏要放进去试试",这才有意思。
  这种"赌上一把"的做事方式正是个性。有个性的人在人生中无数次地做着这样的事。有时会出现什么,有时什么也不会发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点历练和成长。
  而且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该怎么反应,也是这个人的个性所在。所以充满个性地活着这件事,其实是个了不起的大事业,也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
  所以,认同孩子的个性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到了孩子的事上,家长们总会容易太过心急。明明知道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但眼前却总想把孩子塞进确定的形状里。
  养育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有的家长想着为了孩子好,只让孩子去做那些早已经知道答案的、确确实实的事, 这样的家长只会把孩子的人生塞到所有人的最大公约数里面而已,孩子的个性也会一直被压制下去。
  人们虽然嘴上都说着"重视个性",可却没有能看到孩子个性的慧眼。
  而且,个性是没办法换算成数字来衡量的。在学校里学习怎么样、 擅长哪些科目,这些都可以用数字表示,简单明了。但是"我家孩子很温柔"这种事,没有办法用分数证明,但能说出口的都是对此很有自信的人。如果能干脆利落地用这种没法用数字表明的事情来评价孩子,亲子关系一定是很棒的。
  其实换个角度说,这也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自豪的表现。假如父母自己也想要有个性地活着,但若不理解孩子的个性是什么,那可就说不上个性了。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真的想要有个性地活着的话,也必须殚精竭虑地思考孩子的个性。
  在这一点上,其实人们多少都在偷懒,所以对活出"自我"这件事莫名地感到内疚。父母想着:"我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好吗?"然后"这样好吗"的疑惑就会传达给孩子,孩子会反击道:"你可以那么随心所欲吗?"如果父母真的活出了自我,也懂得孩子的个性的话,就可以轻快地回答出:"当然可以!"
  不过在日本想要活出自我,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因为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压抑自我的历史,近年来才改变了,所以活出自己可绝非易事。
  -05-
  在孩子青春期之前,我应该事先做些什么?
  储蓄 "啊!太有意思了" 的体验。
  对孩子来说,青春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时期。
  举例来说,如果有个像朱丽叶似的女孩,喜欢上了一个像罗密欧似的男孩,那也没办法,所以不必想什么"我家有问题所以才变成了这样""我家的做法错了所以才发生这些"。我认为根本没有"这样做就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的万全之法。
  多数情况是,父母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等意识到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顺 利度过了青春期。
  影响青春期能否顺利度过的关键是过去的亲子关系, 如果等到了青春期才开始发力就晚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青春期之前的人际关系的储蓄。
  在孩子小时候,当他难得想和父母说说话的时候,父母却没耐心地说:"好烦!"然后把孩子晾在一边,和温柔地说:"哦?"然后感兴趣地倾听,这两种反应,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正是在这种小事的积累中,关系就逐渐建立了。
  所以在青春期之前,与孩子在金钱无法衡量,也没法用数字计算的方面好好相处,好好积累,这才是最重要的。亲子之间经历了多少"啊!太有意思了"的体验,可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当孩子因为什么事而想去自杀的时候,如果他与父母的关系很好,其实是不会真的去自杀的。
  因为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明白,自己要是死了父母会很难过。当然,天资非凡的孩子要另当别论。天资非凡的孩子,有时就算与父母关系尚可,也可能会选择自杀。因为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孤独还是悲伤,都比同龄人更深刻,不容易解决。
  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尽情向父母倾诉苦恼,能发展出这样的亲子关系就太好了。"万一有什么事一定跟我讲啊",就算父母嘴上这么说,但如果原本就没有建立这样的关系,那孩子是没法跟父母开口。所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建立这样的关系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如果告诉父母"我在学校被欺负了",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相当于一种失败,这不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败犬"吗?所以如果孩子不能完全相信 "就算失败,父母还是会认可自己" 的话,那是不会说的。
  在孩子说"我被人欺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撇下一句"都怪你自己没用"的父母真是不怎么样。就算没说出"你能说出来我很欣慰",至少也要说"不管发生什么,不管有多少挫折失败,你都是我们的孩子"。
  不论孩子怎么失败、落魄,都绝不抛弃,这才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打造这样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 有一些父母绝对不把自己的脆弱、缺点和失败显露给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会认为,脆弱是绝对不能示人的。那么若是孩子被欺负了,也无法对父母说出口。
  所以我想,父母把自己的脆弱和失败都原原本本地展现给孩子是很重要的。
  一位自杀未遂的孩子来到我这里寻求帮助,他说:"我完全没有任何才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是我唯一能做的可以派上用场的事!"
  我说:"还是不消失比较好啊,活着说不定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那孩子说:"哼,老师,您的话真老套。"
  之后我说:"刚才你说我是大学教授,是很厉害的人,和我比起来你自己什么都算不上。但其实就算是大学教授,在生死的问题上,也只会说些老套的话,这就是人生啊!这是你自己的生死问题,你肯定比我想得更明白,更了解对于自己有意义的东西,不是吗?"
  那个孩子之后就慢慢恢复了活力。
  遇上这种情况,不要想着让对方在嘴上承认"您说的很对",而是要创造一种"说什么都没关系"的气氛,因为没人能笃定地保证说几句话就能让对方一下子有了生的希望。
  "为什么必须活着呢?"对于这种话题,除了些老套普通的话也没有其他可以说了。
  孩子能平稳度过青春期的那些家庭,靠的就是之前储蓄起来的关系。孩子会想着"我小时候,父母也常陪我一起玩,我也挺幸福的",怀着这种感激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
  -06-
  孩子现在成绩很好,将来一定能幸福吧?
  如果你只看到"名次",看不到"是什么样的孩子",恐怕孩子的幸福将遥遥无期。
  日本人对什么都喜欢排名,无论对大学还是公司。假如全日本同一水平的大学有很多个的话,应试的竞争就不至于这么激烈了吧。
  正因为东京大学被评为全国第一,所以人人都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去最好的学 校",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说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的现象,我想是因为"东京大学毕业"代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在社会上,一旦确定了身份,竞争好像就轻松多了。
  这么做,完全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认为只要同样努力,人人都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也是日本的一大特点。
  日本人对于能力的平等观念是非常强的,但却出现了这样让人想不通的想法:既然都是平等的, 那就必须排名,划分级别。如果孩子说:"我考了第十名。"家人并不会说:"这样啊,那你以后会走上怎样一条有趣的人生之路呢?"而是会说:"你太偷懒了。要瞄准第一名,再努力努力!"
  这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人与人在能力上并没有差别。像这样只看排名的话,孩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学校要是能把数学好和语文好的学生分开排名的话也就罢了,可学校是把所有科目的分数加起来进行排名的,总分只要高出一分,排名就高。
  所以为了能排出名次来,本来一些无所谓差异的事情,也非得要设计出能制造差异的考题来不可。而学生为了在这样的考试中取得高分,就不得不大量练习迅速反应、不被题目的陷阱欺骗等技巧,做大量相似的练习题,在题海中挣扎。
  跟其他的国家相比,日本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相当娇惯孩子。日本人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学习上可以取得好成绩,就会被夸为"好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学习好,就可以随心所欲,等到长大踏上社会的时候,再接受严厉的社会教育。
  也就是说,在日本的教育中,社会性的训练在离开学校之后才进行。
  有位女士在咨询的时候向我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她小时候每次考了好成绩都会被夸"好孩子,好孩子",所以她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但好在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但当她想要继续读研究生的时候,父母的态度一下子来了一个大转弯:"女孩子不用去读什么研究生,赶紧结婚吧。"
  这位女士对我说:"如果目的是让我嫁人的话,那当初为什么非让我学习?"的确如此,如果目的是结婚的话,那么根本用不着那么努力学习,娇生惯养地当父母的掌上明珠才更好吧!
  不顾每一个孩子的特别之处,而只知道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名次,这样的结果就是,完全看不到孩子的"个性"。根本不关注是"什么样的孩子",而只想着名次,想着考好成绩,变成有钱人,结婚生子,忙忙碌碌地操劳,安稳度过一生。
  可人最终都会归为尘土的,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呢?
  只做着所谓正确的事,就会让人想问:"你觉得有意思吗?"因为并没有"我在活着"的体验啊!这样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做了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已。可这种评价的标准是存在于外界的,而不是内心啊。
  "试着做一回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吧!"
  这句话,送给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推荐阅读
  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
  太强悍了,看完就懂!学英语自然拼读看这套教学视频就够了!
  一套方法解决6大作文难题,聪明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学
  传统蒙学《三字经》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附名家朗诵MP3
  免费分享名家朗诵《唐诗三百首》「珍藏版」MP3

我爱记诗歌元稹芒种五月节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小麦等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那么在这个节气中,古代诗人又有什么诗词流传下来呢?芒种诗歌一诗文欣赏二作者信息记忆相信大家对蜡笔小新那些事87小新和风间两个问答CP文六指育儿蜡笔小新孩子们正在幼稚园快乐地玩着,忽然听到警车响,一辆警车开进了幼儿园,大家都呆住了,唯独小新反应速度最快,第一时间跑进了园长办公室,对着园长大喊老大,快跑,警察来抓你蜡笔小新那些事95做便当真辛苦文六指育儿蜡笔小新太阳高高升起了,小新一家还在酣然大睡,广志意识到闹钟怎么还没有响啊?那就可以多睡一会儿,忽然作为成人的本能觉得不对,一看时间马上要迟到了,原来闹钟被小新藏了起来,蜡笔小新那些事92我的第一次滑雪记文六指育儿蜡笔小新小新家对家庭团建日比较重视,为了避免人多,不能尽情滑雪,广志特意请假一家三口来滑雪。小新第一次来到滑雪场,表现得很兴奋,尽显吃货的本色,一头扎进雪里,害得广志和美窦娥冤一hr端云呱呱坠地之时,身体非常瘦弱,但她的哭声比任何一个婴儿都响,哭得父母的心直发疼,好像她并不愿意降临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是蒙元贵族主宰的世界。蒙古人色目人掌握着国家的生杀大蜡笔小新那些事101吃年夜饭文六指育儿蜡笔小新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广志和美冴穿上传统的服装互相表达谢意,祝贺新年,谢谢对方这一年来的照顾,正好被刚起床的小新听到了,以为爸爸和妈妈要离婚了。父母告诉他,这是新年三观是什么?顺序应该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谓三观是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观点。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三观的差异,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大。三观不同的人,无需互相说服,但要彼此尊重,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胡小师你还在温水煮青蛙?多段式人生即将开启!上一篇讲到人工智能会对很多行业和职业造成冲击,会造成全球性的失业潮,其实这种观点和言论早就屡见不鲜,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既然大家都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抢走饭碗爷爷一元钱出售名下房产给孙子,奶奶怒了,将老伴告上了法庭文神侃姐最近,广州市发生了这样一则奇案爷爷将自己名下的房产以一元钱的价格出售给了孙子,并将房产登记在孙子的名下,奶奶知道后非常愤怒,认为这位爷爷没有经过她的允许,便擅自处理了夫妻的吉娜疑似已知孩子性别,婆婆满面红光心情好,抱上大孙子美滋滋文未来可期近日,郎朗的母亲过生日,吉娜身为儿媳妇不仅和老公出席生日宴,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家庭合影,借以祝福婆婆。照片中,除了吉娜和郎朗,还有吉娜的父母,四个人将寿星簇拥在中28年人生错换引人深思家是孩子成长第一环境,非常重要文大白近日,当年错换人生28年的主人翁姚策去世的消息上了热搜,为此网络上有关基因与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养成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如何看待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网友大多站在了姚策养母许妈
俘获男人芳心的女人,都有这六大撒娇秘诀,你占了几个导语都说女人要命好,沟深,沟浅不重要,只要会撒娇。撒娇女人最好命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怎么可以吃兔兔?那么可爱让剧中的男主甘拜下风,向亲爱的女人服软。在感情里,女人软弱孩子玩手机上瘾怎么办?让孩子放下手机的3个方法,宝妈快来学学孩子离不开手机成了普遍的现象,也成了家长目前最棘手的教育问题,每天因为手机和孩子斗智斗勇,但是还是很难让孩子乖乖的放下手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第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恋爱中,让男人爱得不愿意放手的女生,都会有着一个共同点导语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情侣因为忽视了一些小细节,导致感情走了下坡路。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女人会更在乎感情中的细节,而男人则很少会在意。其实不然,细节带来的一直在孩子面前哭穷,殊不知这种教育模式,有2个负面影响相信绝大多数普通的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在超市想要什么的时候,父母总是告诉孩子,我们家没钱,买不起这个,不要买了,但是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家庭,可能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无限制的孩子发脾气,不妨试一下这4个沟通技巧,改掉孩子乱发脾气坏习惯孩子的任性和脾气暴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摔东西,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孩子的这些行为,会引起很多家长打骂孩子,家长这种做法对孩子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与大龄剩女出差相处了7天,终于找到她剩的原因,太真实了导语当海啸来临时,没有一朵浪花是无辜的。同样的,剩女之所以会剩下,没有一个理由是无辜的。我们单位有一名大龄剩女。她样貌出众,还是个娃娃脸,一点也看不出是快奔四的人,说是个二十岁的小如何培养宝宝自主吃饭的习惯?注意以下4个方面,更轻松带娃吃饭某短视频平台有一位小吃货,爱吃饭,还会教别人餐饮礼仪和如何营养搭配,深受广大网友喜爱。看到爱吃饭并且乖乖坐在餐桌旁吃饭的宝宝,家长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甚至有家长会想干脆再生一个,你有没有一些不舍得删除的聊天记录?对你来说是遗憾还是忘不掉?导语两个人交往的开始到结束从添加好友到通过验证到取消记录删除好友拉黑名单,开头总是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故事的结尾却总是差强人意。在老一辈的年代里面。两个人的交流方式是通过书信去表判断一个女生有没有谈过恋爱,这3个特征值得注意,九不离十导语初恋单纯而美好,写满了年轻时候的懵懂和悸动。女生有没有初恋,在此给大家揭晓。在人生的历程里,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对大部分人来说,最令人难忘的一段是初恋。相信,很宝宝不到3岁,该不该送去上幼儿园?宝宝上幼儿园什么时候最合适宝宝上幼儿园也不是一定要太早的上。因为过早上幼儿园的话也是会有一定的危害,那么宝宝上幼儿园最合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宝宝提前上幼儿园的危害又有多少呢?我们都可以来了解一下。首先我国宝妈在给孩子选配方奶粉时,有何需要注意的?至少这4点不能忽视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在询问这个问题,家里孩子的配方奶可以喝到几岁呢?其实婴儿时期,没有母乳的妈妈孩子的营养是完全依靠配方奶来的,当然如果有母乳的话,这个是无可替代的营养,但是没有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