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别让老二的出生,成了老大的不幸

  二胎政策放开之后,很多家庭打算要二胎。但很少有父母意识到,二胎可能会大大改变老大的生存环境,尽管家庭还是原来的家庭,父母还是原来的父母。
  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敏锐的觉察和相应的应对措施,或许老二出生之日,就是老大堕落之时。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疑惑:同一个家庭长大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差异却那么大?
  在同一个家庭里,不同时期出生的孩子,其生存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客观事实,而完全是来自于孩子的主观感受和解释。
  孩子的性格特征和他对自己在家庭所处位置的感知和解释有内在的一致性,换言之,家庭排序是导致同一家庭中不同孩子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核心原因。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孩子有其独特的认知模式:
  其一,孩子的观察力很强,而解释力很差,这导致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做出错误的解释,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其二,孩子的思维认知往往是二元对立的,看不到中间灰色地带,也就是"或者全有,或者全无",这种思维认知很容易让孩子走极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是促使每个没孩子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如果哪个孩子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道路上受挫,那么就有可能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有了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感知一下在同一个家庭出生的不同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假设这个家庭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老小。
  老大
  曾经历过一段"专宠时期",不愿意有人和自己分享目前的爱,老二的出生,无异于把他从"君王"的宝座上赶了下来,所以老大经常会做一些从高处跌落的梦。
  老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会千方百计地向父母索求关爱,而索求的方式取决于老大如何看待他的处境。
  为了再次赢得父母的关注:老大可能拼命学习,力争第一,形成这样的心理脚本:只有保持第一,才能赢得关爱。
  老大可能制造各种麻烦,以此赢得妈妈关注,而越制造麻烦,父母越厌烦,亲子不断陷入冲突,这也正是老大想要的,哪怕挨打,总比父母不关注自己强,若如此,老大就走上了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错误道路,于是他形成了这样的的心理脚本:只有不断制造麻烦,才能赢得关注。
  老大也可能通过帮助父母照顾老二,担任一部分父母的角色来赢得赞赏和关爱,老大形成的心理脚本是:只有承担责任,贡献自己,才能获得自我价值。
  来自于不同家庭的老大身上,往往存在着一些共性:追求卓越,勇于承担责任,玩弄权力,青睐制度和规则,并且喜欢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老二
  老二位置非同寻常,他生出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孩子与他分享母爱了,所以他更容易与人合作。
  但老二的人生中,有一个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在他的生活中,永远有一个竞争对象,因此老二经常做参加比赛的梦。
  老二总是不甘人后,拼命追赶超越,所以老二成功的机会往往更大。即便成年了,他也会选择一个优秀的目标作为竞争对象。
  老二,天生有一种"不服气"的内驱力,但如果老二在某方面总是竞争不过老大,那么老大的优势可能就成为老二的"禁区",老二会选择相反的方向发展。同理,如果老大竞争不过老二,老大就会成为麻烦的制造者,走上错误的道路。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对双胞胎男孩,长得非常像,老二总是很不服气的给老大说:"你就比我早出生一会儿,凭什么你就是老大",老二经常挑衅老大,那时候我们经常看武侠剧,所以老二提出:要和老大打雷比输赢,决定谁当老大。
  老大很乖巧,很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勤快,经常帮父母干活,所以就成了父母眼中的宠儿。而老二在这方面竞争不过老大,于是就完全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成了学校里的小霸王,后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上高中的时候,听说因为打架被抓到监狱里去了。
  老小
  如果家里只有两个孩子,那么老二就是老小了。相比较老大和老二,老小的位置是一直不变的,永远是家里最小、最受宠爱的,但如果过分宠爱,老小就会滋生懒惰,失去独立自强的能力,成年后可能变得"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老小一出生就生活在所有人都比自己强壮的环境中,所以,老小背负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很多中国家庭,三孩儿的占少数,大多是独生子女,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家庭都有生二胎的计划。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知道二胎的出生会对老大构成什么样的威胁,以便我们能够做一些预防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每个孩子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老二出生后,老大如看待他的处境将会决定他何去何从。
  小哲家境优越,机灵聪慧,从一出生,全家人就寄予厚望,一上小学,全家人培养小哲的目标就是把孩子送到名校。
  小哲曾是我课外辅导机构的学生,学习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反应,说小哲上课的时候腿搭在桌子上,不认真听讲,而且还经常说"人活着有啥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这样反常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主动约谈了小哲的父母,原来,小哲家里迎来了一个小弟弟,长得极其可爱,深得全家人的欢心。
  刚开始的时候,小哲没觉得这个小弟弟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但是渐渐发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几乎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小家伙身上,而且小哲敏锐地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小哲的观察和感受力非常强,但对此却做出了非常糟糕的解释,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放弃了,小弟弟比自己更受父母的器重,所以他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了,他自暴自弃,制造麻烦,以此引起父母和老师对他的重视。
  小哲的弟弟出生前后,从客观角度来说,父母还是原来的父母,家庭还是原来的家庭,但小哲的生存环境却发生了巨变,他从原来色彩斑斓的世界一下子掉入了阴霾之中,这源自于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小哲所处的家庭氛围发生了一些变化——父母的爱更加倾斜于刚出生的小弟弟,小哲受到了忽视;
  其二,小哲对他感受到的家庭氛围做出了错误的解释:父母放弃了自己。
  对于我们要生二胎或者已经生了二胎的家庭,如何避免类似小哲的情况发生呢?
  有意识地觉察老大的心境变化
  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并不知道老二的出生会对老大产生危机,所以,首要的是我们要有意识的觉察老大心境的变化,进而觉察家庭氛围的变化。
  比如,我们可以不断觉察这些问题:父母是否对老二偏爱过多而忽视了老大,从而让老大心生怨恨?面对老二的出生,老大是否表现出了一些不良行为?老大是如何看待他的处境的?
  年龄差不同,应对策略不同
  两个孩子年龄差多大,最合适呢?这可能是很多父母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差3岁可能比较合适。
  因为一个人生命的头三年,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而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同时照顾两个婴儿,总是会顾此失彼,而如果年龄差距太大,老大和老二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一点对于多子女家庭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生二胎的时间总是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我们只需知道,不同的年龄差,老大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感知力,只要父母能够觉察到,并给与及时关注和满足,就能够避免给老大带来巨大危机。
  一般来说,如果年龄差不足3岁,老大像老二一样,也需要父母无时无刻的关注和陪伴。
  如果相差10多岁,即老大心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那么,老二尽管是老二,也就是家中的老大了,因为老大已经不可能和老二再争宠了。
  而对于年龄差介于3岁和10几岁中间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以帮助老大改良他的生存环境。老大在家庭中的地位永远不可动摇
  父母要确保让老大依然感受到父母的爱,并让老大知道他们的地位无人代替,对老大一如既往地寄予厚望。
  当然,如果在老二出生前,老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能力,也就是不那么自我中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也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那么老二的出生对老大的威胁也就会大大降低。继续让老大体验"专宠"的感觉
  父母要给老大设立专属时光,比如经常带老大独自外出,尽可能让老大体验"专宠"的感觉。让老大一起和父母照顾老二
  让老大参与照顾弟弟妹妹的工作,一方面让老大承担责任,体现价值,另一方有助于培养两个孩子的合作能力。
  但需要当心的是,可能滋生老大的统治权,也有可能让老二产过强的依赖心理。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父母不能因为老大年龄大,就总是让老大让着老二,这让老大心生怨恨,而让老二学会了要挟,还有可能形成「我弱我有理」的心态。
  尽量不要把两个孩子比较,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没可比性,各自有各自的成长轨迹。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法无定法,父母怎么去对待每个孩子,关键是要能觉察到孩子对他所处位置的感知和解释。
  所以,这警示我们父母,老二出生后,我们要细心观察老大的行为变化,如果发现不良行为,我们要觉察到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老二的出生,成了老大的不幸"这样的悲剧。
  作者:牟子坤 来源:三点一弯钩
  尊重原创,感谢原创,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随时联系做删除处理。

这8所211大学,实力不比985差,毕业生很受认可,就业较容易众所周知,我国共有3000多所高校,其中985院只有39所,即便是最优秀的北上广这些城市中,985学院也寥寥无几,所以说学生要想考取一所985可谓是难上加难,其实除去985学院外,考教师编有多难,需满足3个硬性条件,否则有教师资格证也难上岸在如今这个时代,就业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由于疫情的关系,很多工作人员,都失去做了很多年的工作,对于当代人来说,稳定的工作,才是自己最终的追求。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还希望工作丘成桐教授抨击当下教育模式数学再这么教,教育倒退20年众所周知,高考是人生一大重要转折点,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参加高考人数就逐年增加,试题难度也在逐年增加,就拿数学试卷来说,最初数学试题也就只有7道,试题也比较简单,很多人看高考672分被北大录取,看到是护理专业,家长却高兴不起来家里的孩子能被清华北大录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有位高考716分考上清华的女孩,村里直接在祠堂大摆宴席庆祝。同样是考上清华北大,也会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景,被北考研复试中,导师提问有门道,遇到这三连问,复试多半稳了在家长的认知中,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本科毕业就能找一个不错的工作,如今高学历人才扎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也没有预想的乐观。考研大军也变得日益壮大起来,一些本不想考研的学生,看到身边的人考研复试,给导师发邮件会收到6种回复,前3种说明希望大考研成为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选择,尤其是毕业后不知道做什么,或找工作学历不够用。从决定考研那一天开始,学生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考试上,从笔试到面试,很多人一直犹豫同个问题,考研复试前要花1万补课,却考倒第一,大学生结算家教工资,遭家长拒绝很多大学生都选择在读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来勤工俭学,给自己赚一点生活费,还能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这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面对生活更积极,虽然大学生活也过得比别人辛苦一些在高中,这几种孩子最容易成为高考黑马,老师家长不用操心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也就意味着学生将要面临全新的挑战,这个挑战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可以走什么层次。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小学初中,广东这所委屈高校,是实力派双一流,高考招生却多省份遇冷2021年的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很多学校已经公布了投档分数线,提前批的录取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特别是985高校。今年的报考投档大部分都是意料之中,不过也有些让人意外的预冷,一些大学寝室中的极品舍友行为盘点,提前了解好应对,避免被孤立十几年的苦读,终于换来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同学们对于大学的生活都充满了向往,终于可以远离父母,跟小伙伴们一起渡过快乐的大学生活了!当充满期待的大学生活来临,大部分学生都会被结实地西南大学是体育大学吗?学子已斩获四枚奥运奖牌,体教融合需了解2021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还没举行就各种吐槽声不断,好像变成了奥运中的吐糟大会了,从纸板床到铁人三项赛的水,每一天都有新的槽点,让人应接不暇。自从东京奥运会拉开帷幕,每天的热搜都
隔代亲能亲到什么程度?妈妈们的讨论把我看哭了隔代亲能亲到什么程度最近一条新闻把我看得又笑又哭的。杭州一位妈妈辅导一年级儿子写作业,因为连连出错,气得妈妈嗓门越来越大,结果把在门外的孩子爷爷给听得心疼了,只要妈妈声音一大,爷爷妈妈送娃上幼儿园后后悔不已!娃3岁前入园,会害了他?最近收到很多妈妈的求助,关于孩子入园后不适应,是不是应该退学晚点再上。具体的留言内容就不放了,整段整段的描述都是关于孩子进了幼儿园后出现的情况。倒真不是妈妈是玻璃心,的确孩子的情况妈妈我讨厌你恨你被娃中伤时,你怎么回应影响他的情商虽然我们都知道童言无忌,孩子说的话不能当真,但是当我们被孩子冷漠无情的语言中伤,尤其是孩子表达讨厌我们时,当爸妈的还是会有说不出的难过。类似下面这样的留言平时并不少OK也这样伤害过比尔盖茨妈妈的力量有多大,看看我的故事就知道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故事我们听得不少,从最早的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天才商人这些标签,到后来的慈善家等,但有关他对孩子的教育抑或是他的爸妈从小如何教育他,并没有太多的资料。但最近看了一陶虹高段位的妈妈,都是家里的定海神针陶虹是我非常喜欢的女演员,颜值在线演技炸裂非常有才华,更让我佩服的是她对于做一件事的真正投入和专注。为了真正学习怎么养育孩子,她家有一个摆满书籍的书架,这些全部都是她阅读过的育儿书每天加班到夜里七八点,这位妈妈仍然可以高质陪娃OK妈说在上周的文章和娃这么聊天,直接决定他的高度!里,我和大家聊了咱们当爸妈的,会跟孩子聊天,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高度。爸妈和孩子的每一次沟通都是对孩子价值观和思维的塑造。好娃的牙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尽快找医生确认处理了最近看到好几个群里的妈妈在探讨孩子的牙齿问题,其中一个妈妈发了一张照片,询问大家孩子的恒牙貌似有一点点冒出的迹象,但是乳牙还没掉,这情况咋办!这情况跟OK之前碰到的一模一样,刚好我前期一直很弱的儿子,突然学习力开挂,妈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节奏,有些娃1岁多开口说话了,有些娃到了2岁多还不怎么开口。有些娃四岁加减就很溜了,有些娃到了大班10以内扳着手指算都是巨慢的!只是暂时的,后面孙俪吐槽当妈后的着装品位,有娃后越穿越土咋整?前些天,娘娘孙俪发了条关于当妈后穿衣的吐槽,获得了14万的高赞。网友们纷纷表示太有同感。其实孙俪早前就在微博上吐槽过带娃着装的无奈所有的小包都是自己心情好时拿出来看看的,和孩子出门警惕!我们为娃倾尽所有的付出,或带给他伤害前阵子看到Facebook上有个热贴,一个妈妈分享的一件事引起了广大妈妈对于孩子感恩心的讨论,很有共鸣,所以今天拿出来和大家探讨!妈妈Haley和6岁的女儿Presleigh一起生给娃读绘本,老妈子读得唾沫横飞,娃却心不在焉?绘本阅读对咱们号的多数妈妈都不算是难事,毕竟跟随咱们号多年的妈妈们早就把绘本视为养娃过程中的标配了,每天读上几本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了。不过也有些妈妈读绘本的起步稍晚一些,一岁半以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