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家长们可能不信,这世间只有一种心理问题

  这世间只有一种心理问题——说出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心理学科班生,难道就不怕老师罚抄各种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吗?
  当然是怕的。毕竟各种手册新版本里的"障碍"数目经过国际专家们的投票都是在增加的。
  我虽然不完全同意上面这些人的说法,但是,我也不完全反对。我可以换一个更中立一点的说法。
  精神失调,或广义的心理问题,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 精神结构固化 。日益增加的精神失调条目是在试图描述各种精神结构固化的形式和程度。
  比如,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会随着时间波浪变化,波峰就愉悦,波谷就沉闷。如果一个人卡在波峰或波谷长时间不动了,那就是心境障碍了。如果卡住了不说,波峰和波谷的高度还很高,那就是躁狂或者抑郁了。
  当然,精神结构固化并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因为,一方面,在正常情况下,精神结构通常是一个不断固化的过程,就像大家的常识,人老了会越来越固执。另一方面,不能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固化,才被认为是心理问题。比如,中国如果现在还一穷二白,那么你所讨厌的父母身上的那些"性格缺陷",就可能不是问题,还可能是优点。
  所以,为了适应环境,我们的心理必然需要部分固化的。而太大范围和程度的固化,甚至僵化,会成为心理问题的缘起。如果我们到老都保持精神结构的灵动,那就是智慧老人。
  当我们说一个老年人心态很年轻,绝不是指活力,而是指开放、灵活和创造性。而当我们痛心于现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时,我们必须警醒: 受伤的果子会提前成熟,提前固化的精神必有残缺。
  而精神结构非僵化有一个很好的外部指标,就是创造性。在相对被动的情境里也可以叫灵活性。因此,我们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一个指标就可以大体判断,就是创造性。
  这里需要指出,创造性和创造力是不一样的。大体上, 创造力是创造性和固化的有机结合。而创造性是与固化相对立的。
  一个没什么创造性的人,可能借由超常的固化,整出了新玩意儿,也可以显得有创造力。但是,这种创造力是不能长久的。比如很多昙花一现的舞者、歌手、画匠。
  而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人,可能由于没有固化出一技之长,而显得没有创造力。但是,他总是快乐的,并能够激发他人灵感。比如那些"什么都不懂"却当了老板的中等生。
  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些因素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精神结构"早熟"。
  日程排得太满
  恕我直言,日程排得太满是精神结构有效固化的不二法门。
  因为, 不确定性是创造性的妈妈。 失其母,焉得其子?
  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中国已经实行市场经济多年,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越来越"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所有弊端,都一一在当今的青少年教育中重现——动力不足、效率低下、脱离实际、不必要的浪费、计划与需求脱节……
  我想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家长精神结构的固化,工作稳定后,就自然回到了曾经的计划模式。二是,家长高估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能力,生活状况持续走上坡的人,很容易掉入这个陷阱。
  家长们设想一下,一个人十几年不需要思考自己每天要干嘛,跟着别人指定的日程表走就行。那当他获得自由的那天,他更容易被安排好路径的手机游戏吸引,还是更容易着迷于自己安排生活?
  被迫适应父母的精神固化
  有一天,我的一个来访者跟我说:小马过河的故事里,牛和松鼠说的都是真话,小马得自己去判断,而不需要埋怨。最终过河,有没有人告诉他深浅,它都得自己一步步去试,这没有区别。
  她说的是对的。家长在给孩子建议或安排计划的时候,真的需要考虑自己是牛还是松鼠。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都是真话,但都是在自己固化的经验总结上。
  所以, 家长在就某事给孩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去评价任务的深浅难易。
  我见过太多家长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开头都有一句口头禅"这道题很简单"。他们觉得这样说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不受打击。
  然而,孩子的感受如果连续几次跟家长的说法不一致时,他连呛几次水,就不会再来问你了。
  当然,更糟的情况是,孩子其实很难控制潜意识不去认同父母,孩子若内心里相信了父母的话,也就会直接终止尝试了。
  所以,我们可以武断地说: 对孩子面对的任务的一切评价,都是家长自己固化的一种体现。 如果控制不住总是要说,那就是在迫使孩子适应自己的精神固化,也就是在迫使孩子形成跟自己一样的固化。
  处在中年的家长们,最常见的精神固化现象是生存策略固化——中年危机的内核——这个不容易自己察觉。但它的组成部分之一,世界观,开始变得"固执",会在夫妻吵架、朋友扯皮中体现出来,并被察觉。
  而家长同样不容易觉察到的是,自己在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世界观。通常的形式有:向孩子炫耀(稍显做作的那种)自己的成就;或反向表演(画蛇添足的那种)自己的苦难。
  本身,和孩子讨论世界观、生存策略是一件挺有益的事情。但,这方面固化了的家长,潜意识会害怕受到冲击,就会下意识地回避讨论这些话题。以致迫使孩子接受的行径变得很隐晦。
  身心脱轨的后果比想象的严重
  《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反过来说,就是身心脱轨是万病之源。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发现,人的认知过程不全是大脑的工作,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参与认知过程的。而且不只是输送信息、接受指令这么简单。有时,甚至可以说我们的身体像使用计算机一样在使用我们的大脑。
  介绍这两个知识,是想说,现在青少年身心脱轨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无论据古老智慧,还是现代心理学,这种状况都必然带来严重后果。或者说, 身心脱轨是最严重的一种精神结构固化的状态。
  造成身心脱轨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意力外放。
  我们实在太鼓励孩子把注意力、精力投注在外部事物上了。而更糟的是,这些外部事物又太少包含大自然的内容了。
  而这,就是青少年情绪失控、行为失当的起点。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种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其实,大人也一样。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来源于自然的复杂的自组织的巨系统。健康的身体就是健康的心理在这世间最佳的参照系,没有之一。
  当我们将注意力收回到我们自身,也许两个系统会自发地在潜意识层面相互镜映,我猜这就是正念疗法之所以有效的缘由。
  一个人身心一旦脱轨,其精神结构将可以快速地被外部世界塑造。而某种精神结构一旦形成,就自然而然地会推动人体去契合这种结构。 我想,幻觉(人体感觉器官真实感受到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刺激信息)就是由此而来,当然,很多躯体疾病也由此而来。
  总结
  以上三点就是最广泛的中国青少年精神结构提早过度固化的缘由。讲清缘由,解法也就可以推知了。当然,造成青少年精神结构固化的缘由还有很多,比如:家庭关系模式固化;遭受难以消化的创伤性事件等。这些基本都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就不详述了。
  最后,以两句古文作为结尾,它们的真正含义已在文中。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道德经》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无根树》
  作者:何异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少年说发问妈妈,努力学习有用吗?少年说曾有一期,初中女孩曾心蕾,在天台上吐槽被妈妈逼着去上好多补习班,语数英一个不落,放假比上学还累。面对妈妈给的压力,女孩喊出了一个扎心的问题你总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我吃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得先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你同孩子一起努力的过程就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心灵和思想的陪伴是最重要一吻定情丨笨蛋爱上学霸,这是谁的少女时代在我们的青葱时代,总有那么一些IP,即便有了诸多版本,但故事内核已成范本,内在的情绪涌动和主线角色碰撞的美好光景也都统统延续下来,让我们每次都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吻定情一定算其中翟天临造假被揭穿背后,是200万寒窗学子对愤怒这两天,翟天临的学霸人设彻底崩塌。1月31日,翟天临发了一条微博,要开启北大博士后的科研新里程,并晒出通知书。可这趟旅程还没开始,就狠狠栽了跟头。先是被人扒出,在一次直播中,翟博士宋丹丹我生了一个废物!怼儿式教育有多可怕最近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火了,黄磊和何炅在小山村的蘑菇屋接待宋丹丹和儿子巴图。整个节目看起来其乐融融,却有一些小细节透露着不和谐,就是在节目中宋丹丹全程在损儿子巴图。看到和儿子年纪相杨超越哭出奇迹王俊凯很可怜明星被编入试卷合适吗?期末考试临近,网友们又发现了一个娱乐圈迷思最近一年被写入试卷的明星越来越多,但不买账的网友也越来越多,这是怎么肥四?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杨超越登上了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终特刊之影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别让心软毁了孩子的未来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但是我们爱的方式和方法是对的吗?有时候,我们会不会借着爱的名义,逾越了为人父母的界限呢?今天看到10幅漫画,深有感触,在此分享给大家!1hr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家有男宝,妈妈是保护伞,爸爸是指南针我身边有位妈妈,描述丈夫与儿子的关系有时,我觉得丈夫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像一个谜。他们总是扭在一起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互相挠痒痒。他们之间打闹的性质与我和儿子之间完全不同。我觉得他们之间有检查作业是个技术活,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你中枪了没?你今晚的作业写完了吗?不论是放假还是开学,被作业支配的恐惧,始终存在小学生深深的脑海里。写作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止是孩子,陪读的家长也面临很多挑战。每天作业看着不多,却总要写到十袁姗姗ampampamp焦俊艳最深的否定来自最亲的人?最近热播的我家那闺女干脆改名叫催婚大会好了。其实这是一档亲情观察节目。大张伟和李维嘉等情感观察员陪同女艺人的父亲们观看她们的独居生活视频,并一起讨论,碰撞观点。奇怪的是,无论女艺人最好的家庭教育短期看成绩,中期看兴趣,长期看格局!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特别的焦虑,特别的紧张,特别的纠结,就是因为家长一直都在短期的圈子里打转,从来都没有前行一步!1hr在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在谈论什么呢?是学位房,是小升初,
这4种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沉重负担,孩子唯恐避之不及,希望没有你在小家伙出生后,他们最为亲昵的人就是母亲。温暖的怀抱甘甜的乳汁,这些都让小家伙们觉得温暖而有安全感,所以一开始宝宝们很粘人,他们一刻都不愿意与妈妈分离。可是随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他老师穿汉服上课,获学生称赞,历史老师角色扮演舍我其谁?我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几千年漫长的演变当中,很多传统文化被流传至今,广受称赞。汉服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只在一小部分人当中较为流行,而近几年的传统文化热潮将汉服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硬骨头妈妈和软柿子妈妈,谁家孩子更优秀?差距一目了然都说养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现实中,母亲往往是那个陪伴孩子最久教导孩子最多的人。在与妈妈的朝夕相处过程中,孩子与妈妈感情渐深的同时,会不自觉地效仿妈妈的行为,母亲的性带娃人选影响孩子智商,耶鲁大学研究证实妈妈不是第一人选孩子出生后,谁带娃,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问题。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当然是妈妈带了,问他们为什么理所当然让妈妈带,他们还说不出个三五门道,好像就是因为社会上妈妈带娃的比例大,所以带娃这家有女儿,妈妈要舍得让她吃三种苦,长大后才有出息,不受欺重男轻女思想是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而如今随着女权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男女角色的平衡风潮来临,女性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生女孩儿也成了更多父母的喜悦,毕竟相比于养儿子,养女儿的好处那育儿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妈妈带大的孩子难有出息,你在哪一层?妈妈是伴随孩子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的灯塔,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然而有的妈妈能够起到好的启蒙作用,而有的妈妈却做不到,并且带给孩子更多的伤害。育儿这条路上,需要父母不断学习和努力,自如何面对孩子在校被孤立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但当孩子踏出家门的哪一步开始,他的生活就不再受父母所掌控,家长会慢慢发现,孩子在外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而孩子踏入成长的第一站,就是学校,而大多数他以703分夺得高考状元,却被美国11所名校拒收,如今现状如何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703分,高考中让多少学子望而不及的高度,李泰伯却轻松的拿下了如此高的分数。并且还接到了国内顶尖大学的录取申请,学费全免的同时还拥撒贝宁综艺吐槽妻子,因育儿观念不同起争执,难忍妻子育儿方式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雪苏曾经说过种庄稼要不误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要学会如何去教育孩子,这是身为生女儿没压力,不买车买房真轻松,过来人女儿比儿子更发愁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因为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所以以往很多的家庭都迫切的想要生儿子。但随着思想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生女儿。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养孩子宅在家中,不晒太阳有影响吗?记住5个要点让孩子健康宅家文凝妈宅在家中20多天了,我偶尔会到楼下或者小区门口取一下购买的食物,快去快回,时间也仅有几分钟。孩子连这个机会也不敢给,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完全把孩子圈在家中,这20多天一天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