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江西老家记忆老樟树下的木匠与篾匠

  除夕晚上,当我看见父亲的双手全是血口子,冻成一块块白肉,硬硬的,拿着一叠钱交给母亲,我心里就隐隐作痛,我知道,这薄薄的一叠钱,就是我来年的学费。
  作者 | 李家晔
  "老樟树,五百年;大树干,高擎盖;白喜鹊,黑乌鸦;下个蛋,砸脑袋……"
  这是我小时候在村里大樟树下唱过的儿歌,自己编的,记下来,很有趣。
  江西出樟树,处处都有,山上山下,村里村外,到处都是,而且有很多大个的,全国的樟树之王,最大的几棵都在江西。我们三里村这棵大樟树,至今约有500年的树龄,与我们村建村的时间差不多。它的底围约有8.6米,我亲自量的,平均直径约为2.7米,比一张乒乓球桌还宽,需要五六个大人伸手才能合围。
  它从地里长出来是一棵独杆,大概4米多高分为两枝,两枝又分出无数枝杆,错落有致,最高约30米,枝繁叶茂。上面盘踞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鸟窝,在树下玩耍,被鸟蛋砸中时有发生。
  鲁迅先生写过,"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三里村无论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从明朝中期至今,老樟树始终屹立在村东头,见证着一代代辛苦劳作的农民来了去了,它却更加茁壮成长,枝叶常青,成为我们村的活化石。
  今天要说的,是在老樟树下成长和老去的一代匠人,他们主要是木匠、篾匠、泥水匠,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篾匠。其他的还有裁缝、钟表匠、豆腐匠、赤脚医生等,不一而足。
  三里村北依赣江支流同江附近,但不在江边,还有一段距离;南向洲桥与黎家的小山,又挨不着山;西向与阜田镇交界,有一条从阜田双山水库下来的小河,是全村稻田的水源和生命线;东边则有一大片贫瘠的沙土地,是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天一亮,我就知道太阳从哪一棵树梢爬上去……
  我们村子就处于这么一小块平原上,不靠大江大河,也不靠山,只有靠这片缺水少肥的土地,世代躬耕,既靠双手吃饭,也靠天吃饭。
  没大河,也没大山,除了种田,村里可开发的资源就少。以前,我们的祖辈、父辈,基本每人都要学一样手艺。忙时种水稻,农闲下来,就靠着自己学的手艺,走乡窜户,外出打短工。去的最多的,就是周围有大山的几个县乡,比如峡江、万载、分宜等,做的是篾工;还有在本县南部的冠山、白山、水南一带,做的是木工。
  学手艺考验的是童子功,从小跟师傅学几年,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会精湛的手艺,出师后就可以自己干,多干几年还可带徒弟。
  木匠的主要工具是一把斧头,其他还有刨子、锯子、锉刀、钻子、墨斗等,带着这些工具,他们就可以走南闯北,做出一件件实用的家具和农具,为农家解忧。
  木匠打出的家具主要有各式各样的柜子、桌椅板凳,还有各种米仓、打谷机、风车、水车、饭甑、木门、木窗等,而鸡笼、鸭笼木匠和篾匠都可以做。除此,木匠还重点参与房屋建造,立房梁房柱,搭房架楼梯、天花板等,还有各种雕梁画栋,楼台亭榭,处处都有参与,真的是无所不能,他们挣的工钱也高。
  小时候家里穷,住着祖上传下来的房屋,往往是几家人合住在一起,共一个厅堂,每到年节,各家摆酒,来了客人,一个厅堂有七八桌同时开席,热热闹闹的,像摆喜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同一屋里干活的大伯,每天在家做木器活,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再熟悉不过。大伯最擅长做的是修水车,除了用杉木、松木,主要材料要用到樟木,所以屋里时刻弥漫着香樟味。
  水车,主要构件是车身、龙头龙尾、龙骨与车板。车身又叫水堂,用杉木制成,是汲上水流经过的地方,长方型,不大不小,正好套住车板,水才能从低处快速地运输到高处。龙头龙尾则用的是一整段樟木,中间挖孔穿轴,外圈接上6个叶片,就可以带动水龙工作。龙骨与车板则构成水龙,从龙头到龙尾循环一周,一格一格把上带上来。这个水车关键部位,就是龙头轴上两边接有摇手,用一根带铁环的棍子套在上面,两人一左一右用手摇,跟自行车蹬车原理相同。大伯修的水车,主要是修龙头叶片、龙骨、车板,这些很容易磨损,需要随车带在身边,自己安装;大件损坏的话,则需要送到我们厅堂里来修。
  水车另一个称呼叫水龙,是通过人力把水从低处带到高处的一种农具。只要种田,水车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农具,每到夏天,它们准得派上用场。我见过的水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脚踩的大水车,另一种是手摇水车。
  脚踩大水车我没用上,那是以前公社集体时代的产物,适用于落差比较大的池塘汲水,两个大人蹬在搭好架子的水车龙头两头,使劲地踩,把水从低处灌到田里。1982年分田到户以后,各家用上了小型的手摇水车,长度可长可短,比较简易好搭建,操作简单,用手执棍套住龙头摇手,躬身不停地摇,一亩田得摇半天,摇得是手脚发麻,腰酸背痛。
  村中的不少木匠,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后来好多人来到广东,发展起来的,纷纷开家具厂,做成了很大的生意,并没有忘记带动家乡人共同致富。
  江南多竹,毛竹很容易生长,竹子便宜又实惠,做成各种农具,深受家乡人的喜爱。竹子可以做成各种凉席、坐椅、躺椅、竹桌、竹筷等用具,还能做成竹箩、竹筐、竹篓、簸箕、扁担、晒谷垫等农具,更是编织花篮、花圈、稻草人、冥屋架的好材料,在深山里还用竹子盖房子,从里到外,一应器具全是竹子做的,真是材尽其用。
  说到篾匠,就没有木匠那么显赫。父亲就是篾匠。我们村不产毛竹,都是去镇上买,扛一两根回来,给自家修补农具。
  篾匠的主要工具是一把篾刀,其他还有各种补钉、竹尺、锯子、云刀,东西很少,活计全在手上。父亲的手艺比较一般,只能编织各类大件农具,小的花样的做不了。我的两个叔也是篾匠,他们的手艺强很多,能织出带花的团箕,能将一片篾开出五六层,薄如纸。每到农闲,他们要么独自外出做篾,要么相约一起去外乡做篾,干一两个月就回来,大农忙离不开家庭主力。
  做篾是一项辛苦而难以忍受的工作。南方冬天很冷,经常在零度以下,做篾就很困难,往往一拿上篾刀,摸上冰冷的竹片,手就开始发抖、冻僵。而恰恰冬天是篾工农闲的时候,很多活要赶在冬天做出来,第二年春天就可以派上用场。我不知道父亲和叔叔们年复一年冬天在外面做篾是怎么挺过来的,他们往往要做到腊月二十八九,拿到户主家的工钱,赶在除夕前回家团圆。
  在山里的人家有木柴,听说他们一边加工篾片,编织各类农具,偶尔烤一下火,暖暖手,再继续做。但并不是每家都提供火盘。为了赶工,经常把手冻坏。除夕晚上,当我看见父亲的双手全是血口子,冻成一块块白肉,硬硬的,拿着一叠钱交给母亲,我心里就隐隐作痛,我知道,这薄薄的一叠钱,就是我来年的学费。
  我虽然没学过做篾手艺,但小时候给父亲当过帮工,学习做过竹尺和筷子,体会到这项手艺的不易。
  我做的帮工主要是拉篾,把竹片削成薄薄的1厘米宽的篾片,经常用来打箩和织晒谷垫,需要把篾片正反两面刮掉倒刺,刮干净。
  父亲在前面左手用刀夹住刮,用右手拽着,我在后面拉。我需要匀速拉,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更不能跑出应有的长度,否则父亲会被快速运动的篾片拉出血口子。
  而每一个篾匠,双手无不是粘满倒刺,手指粗糙而坚硬,呈白色,看不出血色,因为白色都是经年累月生成的白茧。就是这样一双手,支撑了一个家庭,支撑着我对未来的希望。
  — END —
  "‘黑芝麻糊哎……’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股浓香,一缕温暖。"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每每听到,脑海里就想起小时候挑夫们走待窜巷,摇着拨浪鼓的叫卖声,立马勾起我对故乡江西吉水美食的回忆,对故乡这些工匠和手艺的怀念。
  这些文章将写到故乡的水酒、父亲的扁担、磨剪子与戗菜刀、打铁与补锅、理发与弹棉被、老樟树下的木匠与篾匠,管中窥豹,没有面面俱到,主要写了一些人与事,记录了几个主要手艺的细节,不求浮华,力求真实。
  作者简介
  李家晔,笔名江枫。出版人、作家
  江西吉水人。曾任职于人民出版社

穷人如何用钱赚钱?不妨试试这3个方法,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在问答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还会感觉疲惫不堪?有个高赞回答说因为你其实心里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无意义。更为沮丧的是,尽管你完全意识到了这些,明天和明天的明天论语老子庄子孟子有多牛?王蒙写给年轻人的智慧之书35岁之前的年轻人,是最有干劲也最容易感到迷茫的一个群体。所以有很多年轻人在迷茫焦虑的时候,会选择读书来提升自我改变人生。但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利用了年轻人的这种心理,使得市面上穷人的2种典型心态,看看你有没有?若有,及时改过来在某个问答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底下有一个回答说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心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这个人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佛说众生皆苦,30多岁的人了,你应该懂得这两个道理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这是作家张爱玲在半生缘里的一句话。其实不仅是中年人,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心酸。佛家说30多岁了,是时候放下这4样东西了,越是敢于放下,就越强大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大概是所有的年龄段中,最不容易的一个阶段了。就像电视剧中说的那样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女对外有人情世故要处理,对内有家庭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懂得自律,不自律的3个表现,你有吗?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现在的很多成年人之所以辛苦加班努力工作,就是希望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实现财富自由,不必再为了钱而压迫自己。但世界上有太多事情,不是想一想就能实现的。想苏轼晁错论你不愿意学习,做事也没有信念,凭什么成功?著名自媒体人拾遗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个富豪愿意给你一个亿,但前提是你每周要读两本书,每天5点起床跑步一小时,然后从7点工作到21点。坚持三年,这一个亿就归你。你能不能做到?不用说,当代年轻人的4大通病,如有一个,做事容易失败,你有吗?你一个人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明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比别人差,为什么总是得不到重用?明明自己更努力更能吃苦,为什么别人赚的钱却比自己多?其实有出息的人,并不一定是出类拔萃卓年轻人,当你没钱又迷茫时,就去结交3种朋友,迟早时来运转一直认为,与谁交朋友,是和挣钱一样重要的事情。正如作家韩寒所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如果结交的朋友各方面都不如悟透菜根谭中这句话,学会控制情绪,做个能成大器的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句俗语烟锅巴劲大,穷人脾气大。虽说这句俗语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生活中那些越是没本事的人,往往越喜欢发脾气越成功的人,看起来却谦和有礼。最典型的例成年人的人际关系,究竟有多重要?荀子学会应酬,半生不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荀子就曾经说过人之生不能无群。一个人,必须通过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进而言之,任何人想混得好一点,也离
从一块手表看四十年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四十年前125元买的上海手表四十年前的1982年我买块手表,当时这手表是125元,一个月的工资是30。6元,买这块手表花了四个多月的工资。现在同款手表的价格在60元左右,只有原价格无论寒冷暑热天老人倾心搞科研,一直坚持四十年不如愚公感神仙我岳父今年94岁,几十年前不知是那根筋发热开始搞科研,几十年来不分天热天冷,一直从不间断。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学过物理,更不懂机械和现代科学技术,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盲,研究一些名言剖析剖析希特勒名言,观中华文化繁荣阿迫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德国法西斯纳粹头子,战争狂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1933年1月30日是世界现代史上灾难的一天,纳粹党首阿圣诞树被砍倒今天是圣诞节,但是却少了往年的渲哗,各种媒体都很少提及,各种自媒体也很少有人发圣诞节快乐的问候语,中国人过洋节的逐渐减少,可喜可贺。往年的大街小巷,门店商铺什么圣诞树圣诞老人到处可你对人的态度将决定你孩子未来的高度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在上世纪农业生产集体化时代,父亲在政府机关工作,每月工资就三十多元,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从事集体生产,每年在年终决算后总要欠生产队一百多元钱,父亲工作一年的所有积蓄空中抛物惹祸端,未进洞房进牢房一个即将登记结婚的新郎被带上警车,以过失杀人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将要结婚了新郎为什么犯有过失杀人罪呢?还要从头开始说起,世世代代生长在农村的小刘准备在这年的五月一日举办结婚典礼,七十年代农民生活经历记1976年7月在我年满十八岁的时侯,学完高中阶段的课程毕业了。虽然那时国家不重视教育,社会不尊重教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我在学校还是能够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自认农村旧物件,你能认几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我国农村没有电,交通也很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更谈不上什么机械化,大部分用具都是自己制作,或使用原始的工具,下面介绍几种日常使用的工具和用具。1扮桶连枷在打稻机出头条发文怎样才能展现量高来头条267天了,发布视频图文回答趣头条小视频共293条,最多的一条展现量322780,阅读量40755,收益88。67元,最少的一篇展现量53,阅读量8,收益就不要讲肯定是零元。利用嫁接技术促使果树提早结果过去农村老人说爬地栽柑没柑吃,就是说你几岁还不会走路只会在地上爬的时候栽了柑子树,到老了都还不会结果,没有柑果子吃。还说银杏是公孙树,所谓公孙树就是爷爷栽的树,要到孙子才能吃到果实传承红色基因,致力家国振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启航,开启了跨世纪的航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