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位青春期妈妈的坚守我用爱与包容,拯救了手机上瘾的孩子

  "智慧的父母用望远镜看孩子的成长,不智慧的父母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现在。"
  以前不是很能理解这句话。
  可当我用爱与包容,帮助儿子战胜了手机瘾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是一个初二孩子的妈妈,儿子今年14岁,初二之前儿子一直都让我很省心。
  我以为他会保持下去,按我期待的样子成长,可我还是太乐观派了, 鲜少有孩子在叛逆期不叛逆的。
  我的儿子很显然他没有避过这个阶段,这学期他开始沉迷手机,沉迷游戏,恨不得一直沉浸在网络世界里面。
  经常偷偷玩手机到凌晨1、2点,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即使到了学校也趴在桌上睡觉。
  刚开始我还没觉察到,直到看到儿子下滑厉害的成绩,居然从班级前三到了二十多名,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不对劲。
  问了老师,我才知道:儿子这段时间老在课堂打瞌睡,作业完成不认真,有时照抄同学作业,有时甚至不交作业,一下课就和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打游戏。
  我果断回家收了儿子的手机,却没想到从来没有向我吼叫的儿子,对我怒吼:  你凭什么收我的手机?
  你如果不给我手机,我就不上学了。
  看着因怒吼涨得满脸通红,对学习一脸无所谓的态度的儿子,我也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怒了。
  抄起手给了儿子两巴掌,骂道:"真是给你能的,你还学会威胁我了。"
  打骂之后,儿子跑进房间反锁了房门,似乎好像想用这个举动无声地向我抗议。
  生气归生气,作为妈妈,我肯定不能让儿子继续这样放任下去。
  第二天,等到我们彼此都情绪消散,心平气和的时候,我找儿子谈话。
  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玩手机玩物丧志,现在正是学习积累知识的阶段,希望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他表面听进去了,我期待着他能改变,可手机对儿子的吸引力,远比我想象中更大。
  即使我收了他的手机,他还是会想方设法,要么经常去隔壁同学家串门,为了和他一起玩手机;要么待在家有气无力,毫无精神,无心学习,宁愿坐在那里发呆。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
  真是这样,儿子的状态就像"吸毒"一样,十分上瘾。
  可打骂、语重心长用在儿子身上好像丝毫不起作用,我真的拿他毫无办法了。
  我开始在网上求助,比如看各种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学习李玫瑾老师的家庭教育观念,看相关书籍……
  可看过那么多书籍,案例,道理……依然不太适合儿子,反而让他不愿和我交流。
  正当我寝食难安时,无意之间看到从新加坡归来的脑科学家——黄伟强老师的 "唤醒孩子学习动力" 的父母课,也是在这里,我找到了孩子厌学、沉迷游戏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方法!
  "你越拒绝,只会让孩子越好奇。"
  这是课上老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听完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反观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问题的缺失,终于弄明白了儿子沉迷手机游戏的症结所在。
  我以为我是为儿子好,强硬的阻止了他玩手机这个举动,可实际上,我的拒绝,不仅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反而恰恰相反。
  我越拒绝,儿子会越沉迷。
  正如心理学中的一个效应"禁果效应",也就是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和事情,越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他们对被禁止的事情充满了窥探欲和好奇心,也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它。
  再加上初中是孩子最叛逆的时期,他们的逆反心理达到了顶峰,错过了养成好习惯的小学阶段,那么非常敏感的初中阶段,一定不要错过。
  幸好在老师指导下,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也知道禁果效应的原理,了解到了儿子的心理状况。
  玩手机也是这个道理,其实我越禁止他玩,他会越好奇,越想玩。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情况,如果父母一旦强制阻止,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不尊重自己,甚至会为了赌气,做一些极端的行为。
  譬如,报复性玩手机,不学习来抗议,以及伤害自己身体的一些冲动行为等。
  老师还在课上讲到:" 每个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从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孩子可能是纯属因为父母强硬的态度,赌气玩手机;也可能是想父母多陪陪自己,想和父母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可因父母太忙,慢慢的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才是有意义的,找不到快乐源泉,只能从手机里面寻求慰藉;
  当然也有单纯被手机里面好玩的游戏,各种短视频APP所吸引的,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则,而不是选择一刀切,阻止孩子玩手机。
  因为互联网是孩子的未来世界,我们不可能把他们分隔开,从网上认识这个世界,其实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就看怎么去利用。
  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的欲望最大化,这样他们才会知道那个东西长什么样,就不会特别渴望它了。
  而面对孩子沉迷手机,最明智的选择,一定不是强势没收手机,而是根据孩子的内心需求,用温和而恰当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控。
  的确如此。
  与其强势拒绝,不如正确引导。
  我推翻了之前我所有的教育观念,不再拒绝儿子玩手机,而是心平气和儿子制定玩手机的时间和规则。  上课期间,回家一天最多只能玩一次手机,每次20分钟;
  周末可以玩2次,每次30分钟;
  若想下载一个游戏,就必须删除一个游戏;
  一旦违规,限制2天不能玩手机,依次叠加累计。
  在这种方式下,儿子慢慢不再沉迷手机游戏,时间一到,还会主动将手机放下,因为他明白一旦违反我们的约定,他将不能碰手机作为惩罚。
  除此之外,我至少每周3天晚上陪儿子做"家庭阅读",看完之后,我们还会互相探讨自己的想法。
  这样,儿子玩手机的注意力也被分散不少,我们母子的关系也前所未有地融洽。
  还有一个意外收获,他对学习这件事从之前的满不在乎,也变得积极起来。
  妈妈,和你一起阅读,一起探讨,能认识到一些书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以后我们一起多多做家庭阅读吧!
  上次期中考试,他已经从班级的二十多名上升到了班级第12名,这个结果也许对于很多学霸家长来说不算什么。
  但却让我很是欣慰,让我看到儿子向好的那一面,也不枉费我的一番努力。
  其实,在陪伴儿子的这个过程中,不光是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学会了自控,更是我们为人父母思维方式上的一个转变。
  不是所有的"为你好",对孩子都是正向的作用,我们需要多维度去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孩子到底是不是有帮助。
  我们每个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就总能引导孩子走上正轨,积极正向的成长!
  关注我@青春期父母学堂,每日分享家庭教育干货知识~

请谨慎这些哄娃神器,既能让孩子瞬间听话,也能危害孩子我家孩子特别爱哭,最近我发现,只要他一哭,我就拿玩具或者零食去哄,再不行就给他看动画片。这样就能让他停止哭泣,特别开心听话。我这样做,对吗?是不是一种好方法呢?粉丝留言问题是个好问2岁并不可怕,巧用2岁宝宝的3种思维特征,立马告别打骂和焦虑难带的1岁,可怕的2岁,磨人的3岁,我家宝宝现在正处2岁,我该怎么进行教育?粉丝留言宝宝在2岁左右会经历第一个叛逆期,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总会把我不,挂在嘴边,瑞士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孩子也有自尊心,请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尊重他听说从小应该培养宝宝的自尊心,12岁的宝宝也有自尊心吗?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当然孩子也一样,如果您伤害了他的自尊,那他一定越去过9家医院,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治疗2个月后成功打破困局(下)上一篇文章讲到,乐珊经过两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修复(TPMIH),能正常起床了,能专心学习了,听起来这就万事大吉了啊,但其实她的创伤和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老大难问题失眠。05强迫性刷手天才梵高,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双相患者,它与抑郁症有何不同?有多少人知道昨天是3。30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可能非常少,尤其是今年。国内外大事不断,牵动全球几十亿人的心,更少有人把目光投到这个特殊的日子上了。2015年,世界双相障碍协会和国际不打不骂,不急不躁,掌握这3个要点让孩子好好上网课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迎来了史上最长寒假。但孩子和家长纷纷表示这寒假放得并不名副其实!没有一点点防备,轰轰烈烈的在家上网课的运动就这样出现了。学生们在举行云升旗仪式,图片来首次纪录片解密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技术破除心瘾难题昨晚,广东卫视播出了中国首部历史体验式纪录片十三行的第6集瘾的战争,其中展现了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目前的诊疗环境理念和我进行深度催眠心理干预的情景。视频加载中这一集纪录片之所以叫做瘾的同舟共济,晴日义诊再升级!义诊对象是他们截至前天(2月23日),我们晴日心身医疗在好大夫网络问诊平台上开通的第一期义诊已结束。这次义诊主要面向全国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子女湖北省内人员及子女,共有23个人申请了义诊,其中有经常情绪低落怎么办?这个视频助你打败负能量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陆续为大家推荐与精神心理相关的优秀的TED演讲视频。今天推荐的TED演讲人GuyWinch(盖温奇)是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成员,也是最受美国年轻一代欢迎的预告想了解晴日心身医疗的秘密?请明天准时收看这部纪录片去年6月,我和我们晴日心身医疗团队有幸受到央视纪录片拍摄团队的邀请,参与中国首部历史体验式纪录片十三行的拍摄,这部纪录片历经3年筹备,近1年拍摄,涵盖三大洲的9个国家及地区30余座爱美成疾,仇视父母,休学2年!20岁的她如何重启人生?(下)04父爱的盲目和觉醒小璇的父母都是教师,受过教育方面的职业训练,可他们却因为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给自己的女儿造成过大量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小璇的爸爸。虽然我也知道他的本意是为了女儿好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和背后的历史典故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据专家考证,这些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典名曲,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醍醐灌顶在中国,不努力读书的孩子到底有多傻?图文环球青少年家庭教育版权属于原作者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少有容易二字。可是从大概率上来讲,学习成绩的好坏,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吃得了学习的辛苦,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部分孩子,生最中国的十大国粹中国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那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国粹吧10。刺绣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中国孩子都是被吓大的?(家庭教育十说十不说)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除了父母爷爷奶奶这样的长辈,一起教育孩子的还有吃人的大灰狼抓坏人的警察叔叔和吃了小红帽的狼外婆。小编就不止一次的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家长在管教哭闹的孩子,说出再哭大中国人的人情味与规则从两个生活片段说起,因为这些日常的生活片段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的不同就体现在一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上。人情味波士顿的一个华人旅行社组织旅行团到纽约和华盛顿观光。一上车,中国人自来熟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这么累?导读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问题,最集中的话题就是养孩子很累。我们常常羡慕西方国家孩子的独立性很强,家长很轻松很省心,可是怎么一到中国家长身上带孩子就变成了一件大事呢?家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他爸来源洞见(DJ00123987)有些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陪伴但不打扰,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如今,大多数孩子常常要接收来自不同成年人的不同的信息的干扰。因此,不被打扰,成了现代社会孩子成长的一种奢侈品。年幼的孩子自控力差,容易受到干扰诱惑,而一个单独安静简朴的学习处所和一南怀瑾教育子女打还是不打?教育是讲什么呢?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改正人性,使人向善良的方面走教育就是政治,就是法律。一个国家政府的领导人,希望全体老百姓向善,可是老百姓不上道,因此用法治,用刑罚,所以中国的教育从为什么儿女不孝顺?从饭桌上菜开始,就做错了不要乱了规矩,毁了孩子,也毁了自己。虽然说父母对儿女的爱都是出于天性,多数并不求回报,但是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孝心。可希望和现实总是两码事,生活中,不孝顺父母的儿女并不7张父母和子女的真实照片,看到第一张就哭了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对于子女来说,每个人都肩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孝顺父母。为人子女,你真的做好赡养父母的准备了吗?也许下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