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莆田宗族教父的历程,现在就想善终

  疫情反面的"莆田系",在中国像一个谜,宗族式兴起,病毒式扩张,华美的外衣底下,爬满了虱子。
  疫情面前,神鬼殊途。
  有的医院是人民的守护神,人民很感激。有的医院连发热门诊都没得,还要和某会捣鬼,将1.8万只口罩"自捐自用"……拿全国人民当猴耍,不扒皮都对不起它。
  一扒发现,又是"莆田系"!
  这就得说道说道了。疫情反面的"莆田系",在中国像一个谜,宗族式兴起,病毒式扩张,华美的外衣底下,爬满了虱子。
  一、
  1950年12月,海风微凉,一个叫陈德良的男孩,在福建莆田秀屿区东庄镇出生。
  当时这里很穷。陈德良家更穷,孩子多养不起,他很小就被送给人当童养"婿"。多亏后来有了人民公社,大家都吃大锅饭,勉强可以混个温饱。
  1964年,一个叫詹国团的少年,也在莆田呱呱坠地。多年后,他将成为陈德良的得意弟子。
  14岁的陈德良,这一年则进了生产队,算半个劳力挣工分,主要工作是养兔子和养羊。后来长成了青年,陈德良就承担起养家的重担。
  陈德良没什么特长,但有一个优点,喜欢拜师。他拜了不少师傅,学了不少手艺,像磨剪刀、补锅、配钥匙……都能鼓捣几下,于是在手艺加持下,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1976年的一个夜晚,陈德良26岁时,东庄镇来了一位广东来的"耍把戏"师傅。
  师傅外号"洪蝴蝶",长相不详,只见他点了个电灯,接着变魔术,打拳,耍猴子,村民们聚拢围观,他便趁机兜售些治跌打损伤的膏药。
  陈德良也在围观人群中,他眼看着洪师傅把一沓沓的零钱钞票装进了口袋,心想这特么比磨剪刀补锅什么的赚钱多了,不行,我要学这个。
  于是拜师。
  三年后,29岁的陈德良,跟着洪师傅耍猴卖艺卖膏药,已经走了许多地方,本事学到不少,钱却没赚下几个。因为钱都进师傅口袋了,自己跟着只能喝点汤。
  陈德良便决定自立门户。
  没想到他刚单干不久,忽然就迎来了一个机遇。
  当时有一种叫"疥疮"的传染病,全国频发。特别是在福建等沿海湿热地带,得这种病的人很多,症状是剧烈痛痒,越挠越痒,即使擦了药水依然很快复发,患者苦不堪言。
  陈德良灵机一动,用每瓶一两毛钱的成本,自创偏方:"用500毫升水兑5毫升水银,再加一点硝酸",药膏制成后,每瓶卖一两块。
  就这样歪打正着,患者使用后纷纷叫好,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找他治病的人越来越多。
  陈德良名声越来越大,每天净赚三四百,有时一天的收入,比一个科级干部一年都赚得多。于是他干脆利索地,成了东庄镇"从医致富第一人"。
  二、
  好像没费什么劲,陈德良就发财了。一些亲朋故旧看了眼馋,纷纷找上门来:师傅,收我!
  这里边,就有前面提到的詹国团。此时他年纪最小,日后却是"莆田系"崛起的重要人物。
  詹国团据说是陈德良的侄子,但是两人姓却不同,到底是怎么一种关系的侄子,不得而知。
  1979年,詹国团刚1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好放弃学业,过早承担起家庭重担,为了填饱肚子,几乎什么都干。当他看到陈德良这么轻松就能发财时,就下定决心要跟他混。
  陈德良一共收徒8人,年纪小的除了詹国团,还有邻居陈金秀、朋友之子林志忠。其余五人则和陈德良差不多大,都是已有家室,迫于生计才拜他为师,随他闯荡。
  "陈家班"组建后跑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机遇再次袭来。
  那个时代,医疗事业还很落后,医学人才尤其匮乏,当地卫生部门为了救急,就响应国家政策办了个函授班。
  陈德良是人精,听到消息立马报名,很快拿到了结业证书。有了结业证书,又趁势拿到了《莆田爱国卫生学会许可证》。有了这个证,以后在当地行医,便是合法合规的了。
  于是摇身一变,"狗皮膏药"经过包装,成了"国字号良药"。陈德良鸟枪换炮,江湖地位节节高升,从此便不卖艺只卖药,不耍猴子只坐诊。
  几年时间,南至海南岛,北到哈尔滨,"陈家班"几乎跑遍了全中国。
  每到一地,便在火车站附近的旅馆租两间房,一间坐诊,一间开药。安顿好后,全体出发,去周围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火车站人流量大,当时全国得疥疮的人也多,陈德良凭借那个"偏方"赚了不少,名气渐大。
  后来,连一些听都没听过的皮肤病,也来找陈德良治,但他一窍不通,可是又不想放弃送上门来的"生意",便先虚与委蛇,让患者照常使用疥疮"偏方"。
  暗中却派人去新华书店查医书,按照医书所载配方,到公立医院抓药,加价,转手再卖给患者。为了见效快,陈德良还会在书中的配方基础上,多加药量。
  这种不懂装懂,临时抱佛脚,中间商赚差价,拿患者当小白鼠的做法,很可耻,还耽误病情。
  更可耻的是,有了这种伎俩,陈德良自以为得计,此后依法炮制,甚至打出了"包治百病"的小广告。
  结果往往是,患者把钱花完了,病却没治好,当家属愤怒地去找他们理论时,陈德良早已带着鼓鼓的钱包,转战下一站去了。
  自此,陈德良行医以忽悠为主,制药为辅,多次叮嘱徒弟们在他坐诊时,务必认真观察,好好学习"忽悠大法"。
  在那个时候,年龄最小的詹国团,便在8位师兄弟中表现突出,深得师傅真传。
  三、
  不久之后,詹国团也如陈德良一般,翅膀一硬,就自立门户,拉起了一支自己的游医队伍。
  最开始,他模式照搬,还是火车站附近,租旅馆,电线杆贴广告……这时还遇上了刘永好。刘当时也在火车站卖饲料,两帮人经常会碰上,冥冥之中,为以后的跨界合作埋下了伏笔。
  然而很快,詹国团发现情况不对。
  时代变了,信息发达了,受骗的人多了,老一套行不通了。
  有一天,詹国团在小饭店吃饭,偶然发现电视上,电视剧里也开始插播广告,他眼睛一亮,差点咬掉舌头。
  詹国团判断,师傅陈德良贴电线杆广告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新的时代,要想有新的发展,必须拓展新的平台,他认为,这平台就是电视。
  电视那时在中国方兴未艾,老百姓信任度高,因此价格也不便宜,一条广告要价上千,相当于詹国团半个月收入。而且电视台收了钱,还不保证效果,一般人都不敢随便投放。
  但詹国团初生牛犊不畏虎,别人不敢投,我敢。
  于是,詹国团的第一支电视广告,便在连云港电视台播出了。事实证明,效果好得不得了,原本稀稀拉拉的看病队伍,很快排起了长龙,看都看不过来。
  尝到甜头的詹国团决定扩大规模,招兵买马组建了好几支游医队伍,业务也扩展到更多疑难杂症,比如什么鼻炎、狐臭、风湿……广告又是"包治百病"。
  此外,詹国团还把手伸到了"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之类性病领域。他认为这类患者,一般不好意思去正规医院,只要打出"祖传秘方"的牌子,价格再低一点,保准蜂拥而至。
  心理分析倒是不错,然而这群游医,既不懂医,也不懂药,怎么治?
  办法还是那套,只要有人上门,一律诊断为"有病",然后先卖"祖传秘方",再去书店查书,照书上的配方抓药再卖,差不多的病症都用一种药方。
  这些药物多是按斤买的,一斤几毛或几块都有,卖到患者手上则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如此暴利,很快吸引了大批莆田老乡加入。
  于是,陈德良的弟子们也开始收徒,"亲戚带朋友,师傅带徒弟"的"莆田系"游医队伍,逐渐在全国开枝散叶。
  然而这个时候,行医执照虽可用钱搞定,卫生许可证却不好办。没有卫生许可证就是游医,不合法,被当地部门驱逐是家常便饭。
  于是"打一枪换一地"成为常见游击战术,这样治不好的病人也不用负责了,一举多得。
  这样的游医经历,虽不光彩,但对莆田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他们完成了原始积累。其次,客观上也使得这些人,对全国各地的医疗状况摸了个底,为将来形成规模庞大的"莆田系"打下了基础。
  四、
  80年代中期,随着受骗群众增加,游医引起了国家注意,监管严厉,于是如何解决合法化的问题,成了第一要务。
  此时又是詹国团,抓住公立医院改革契机,跑回莆田注册公司,通过中间人牵线,以公司名义跟医院签合同,率先搞起了"科室承包"的合作。
  所谓"科室承包",就是詹国团用公立医院的牌子、场地和设备,但科室独立运作,医生薪水由詹国团付,每月他还向医院交纳一笔管理费。
  詹国团开始承包的是皮肤科。因为这科不赚钱,公立医院正急于甩掉这"包袱",詹国团呢,这是他老本行,轻车熟路,治疗简单,无须动手术,不需高科技设备,没什么风险。
  医院为了扭亏为赢,詹国团图的是金字招牌,双方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接手以后,詹国团完全把这"院中院"的科室做成了一门生意。
  他先找电视台、报社等各种媒体,大打广告:公立医院,从北京请来了某某著名专家、教授,从国外进口了某某先进设备……
  然后要求所有医生都背KPI,看病时夸大病情,吓唬患者,力推明目繁多、费用昂贵的康复理疗,甚至请医托唱双簧,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乖乖掏钱。
  有部分医生良心未泯,不愿配合的,都被扣发奖金、开除走人了。
  后来,逐渐有患者发现上当,从此便不再来。然而,中国人这么多,韭菜是割不完的。
  1990年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开放,"失足妇女"多起来,性病市场急剧扩大,詹国团便把性病、妇科等也以承包制的形式盘了下来。
  还是那一套,能不能治不管,先把广告打出去,反正这种病是隐私,治不好也少有人对外说。詹国团正是这样,抓住人性弱点,从中大赚特赚。
  詹国团的成功,很快被复制,全国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莆田系"游医为主力的"院中院"承包合作。
  此后,詹国团发现公立医院经费有限,CT、彩超等非常短缺,于是又跟医院搞起了设备合作。他出钱买设备,订8年合同,前4年二八分成,后4年四六分成,8年以后设备归医院。
  很快,成本就收回了。
  1990年,26岁的詹国团索性跟中科院合作,联合开发医疗设备,一部分拿到医院投资,一部分卖给外面。一台成本三五万的设备,市场价可以卖到二十几万,詹国团赚得盆满钵满。
  同年,40岁的"祖师爷"陈德良却遭遇了一场车祸,不得不回东山镇养伤。后来他再复出时,江湖已不是那个江湖。
  陈德良的徒子徒孙们,遍地开花,但早已不再卖膏药,他们直接进军公立医院搞承包、卖设备,依托"传、帮、带"的宗族枢纽,逐渐形成了从业人数与财富累积,都呈几何式增长的"莆田系"民营医疗势力。
  而他的开山弟子陈金秀、林志忠都发展得不错,侄子詹国团则更是以千万身家成为"莆田系"代表人物。就连年纪尚轻的徒孙辈,也出了个叫黄德峰的狠角色。
  五、
  1990年,黄德峰在北京卖设备。
  他卖的是一款号称能粉碎结石的微波治疗仪,利润可观,但不好销。最后卯足了劲,终于卖了两台,赚了好几十万。
  从此黄德峰开始搞事业,在"莆田系"前辈指点下,先从科室承包入手,关系加钱,攻克了北京多家医院。
  等科室承包搞大以后,黄德峰也和此时许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莆田系"们一样,进一步玩起了"蛇吞象"的操作,直接把整个医院都承包下来,升级到"医院托管"。
  那时候,有些地方医院员工少、病床少、经营差,但又承担着当地百姓最基础的医疗保障任务,不能倒闭,急于甩包袱。"莆田系"们便会看准机会,将医院托管至麾下。
  一般每年上交5%-10%不等的营业收入给医院,重点发展利润高的科室,砍掉技术要求高、医疗风险大的科室。如果做成了就扩展运营,如果搞砸了,就换个医院再搞。
  借着公立医院的遮羞布,"莆田系"们开始了疯狂攫金的进程,通过医托掌握病人的收入情况,看人下菜单,制定收费方案,一时间,就医状况乱象丛生。
  比如,青霉素被包装成顶级进口药物,以几千倍利润卖出。
  比如,"发明"某种"微创手术",拿器械刀一划一缝,告诉患者病灶已除,其实啥都没做。
  比如,明知治不了的病人,也让先住院,"设法消灭掉"几千元押金后,再找理由让病人出院。
  鸠占鹊巢的医院托管制,导致一些眼科、内科等高风险科室,投入停滞,几近名存实亡。但这些社会问题,都未能阻止"莆田系"不断伸长的魔爪。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詹国团一人在全国"托管"的公立医院,已有近百家。他还把总部迁到上海,并在香港设立了海外总部(可以通过它抵税),扩张步伐非常强势。
  就在此时,詹国团却被一个狠人盯上了。
  六、
  这个狠人就是王海,90年代名噪一时的"打假英雄"。
  90年代末,性病诊所兴起。其中鱼龙混杂,过度治疗,天价治疗,没病当有病,有病当重病的多不胜举。经常有些常规药物,还被黑心诊所换个包装,就当成"祖传秘方"来卖。
  这样的事情多了,民众投诉也多,不但有关部门整治,王海也盯上了。
  1998年,王海调查发现,当时中国多数性病游医均来自同一个地方:莆田东庄镇。
  经过"打假英雄"的推波助澜,1999年,莆田东庄镇终于引发媒体关注,报道如潮。
  暴富的莆田游医们,长年闯荡江湖,很在意"荣归故里",村里豪宅林立,从三四层到十几层的都有。每到春节,老板们还会开着豪车,带着原配或二奶衣锦还乡,拜见父母亲人。
  富裕的东庄镇和大量游医外出,形成的对比鲜明诡谲,令人震惊。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游医无知无畏,竟然寄匿名信威胁媒体,扬言要"炸毁报社大楼"。如此猖獗,换来的只能是更深入的调查。
  国家介入,很快,"莆田系"代表詹国团家族浮出水面,其与公立医院的"承包、托管"合作乱象,民众忍了好久,终于可以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
  2000年,卫生部发布意见:政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与其他组织合作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于是民营资本撤离,詹国团也带着亿万财产,全家移民到了新加坡。
  如果就此打住,也就罢了,然而神通广大的"莆田系"们,很快又寻找到了"新的乐园"。
  卫生部只管普通公立医院,军队医院、武警医院、消防医院等,则归解放军总后勤部直接管理。于是"莆田系"又钻空子转战武警医院,为多年后一场震惊全国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七、
  2002年,为缓解医疗配套短缺,卫生部开放民营医院牌照。
  然而这件医疗机构改革的大好事,却又被"莆田系"钻了空子,他们控制的民营医院,因为有了正规牌照的加持,迎来了空前的爆发期。
  2002年,"莆田系"二代林玉明,在太原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女性专科医院"——山西现代女子医院,拉开了"莆田系"主攻专科医院的序幕。
  2003年,39岁的詹国团,在新加坡注册"中屿集团"后,以华侨身份回国,在浙江嘉兴投资创建浙江新安国际医院。
  这是一家由卫生部批准的"三甲国际医院",耗工5年,投资10亿,顾问、名誉院长都大有来头,是詹国团旗下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一举奠定了其行业大哥的地位。
  此后,韩剧热播,韩流引领时尚,整容业在中国兴起,连五十岁的大妈都开始割双眼皮。嗅觉敏锐的"莆田系"再次出手,医疗生意从"下半身"做到了"上半身"。
  一般套路是这样:先从韩国请来"专家",开办专科整形医院,再砸钱请美女明星站台,狂打广告,猛吹牛逼,先抢占市场再说。
  至于效果嘛,以丰胸为例,采用一种来自乌克兰的英捷尔法勒隆胸注射液(奥美定),成本约1.6元,一次手术费用则要收3万元左右。
  暴利也就罢了,关键后遗症还很可怕,会导致溃烂、精神混乱……几年时间,超过30万女性受害,终于在2006年被药监局禁售。
  但禁售无法让"莆田系"收敛,因为市场太大了。
  2009年,全国整形美容市场规模是200万人次,增速100%,对于"莆田系"来说,人为财死,为了抢蛋糕,哪还顾得了其他啊。
  在整形美容领域,"莆田系"最成功的当属陈金秀,行业内品牌最响的"美莱整形""华美整形",都在其家族势力之下。
  逐渐地,"莆田系"民营医院遍布全国。王海和媒体们绝不会想到,昔日的"莆田系"不仅没有因为曝光而完蛋,反而发展得更好了。
  尤其是互联网爆发以后,借助网络推广,"莆田系"迅速抢占市场。以百度为例,当年搜索任何一个疾病,首页永远都有"莆田系"旗下的民营医院。
  然而崛起的背后,却是从"祖师爷"时期娘胎里就带着的原罪:虚假广告,过度医疗,无证行医……这些关键词,几乎成了"莆田系"的代名词,很快引起执法部门关注介入。
  2006年,杭州江干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虚假广告罪",逮捕了"莆田系"杨国坤、杨文秀、杨元其等三人。
  2008年,百度上"莆田系"的医药广告被央视点名批评,百度股票应声下跌25%,之后一个月狂跌50%,百度被迫移除当季医药广告。
  2009年,"新医改"出台,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包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也就是所谓的医疗产业化。
  财大气粗的"莆田系"再次迎来转机,动辄直接买下整个医院,或转为民营机构,或与公立医院共建新的民营机构,于是诞生了很多公立医院的附属医院。
  2010年后,"莆田系"又把魔爪伸向了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开拓了新的项目:割包皮、无痛人流。
  他们通过学生会或赞助活动,明目张胆地在校园内做广告,以低廉价格诱导学生走上手术台,做到一半凶相毕露,突然说有多个隐形收费项目,学生此时无路可退,只能任人宰割。
  至此,"莆田系"医疗帝国日趋庞大,将包括妇科、男科、泌尿、整形、皮肤、儿科、中医、肛肠等多种病症科室,全都纳入了版图。
  八、
  2013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次年又提出"放开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
  对于"莆田系"来说,这是天赐良机,迅速开始以品牌化、高端化、联盟化来为自己洗白。
  2013年11月,华夏医疗的翁国亮,和刘永好、冯仑,联合成立"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刘永好任名誉主席,冯仑任主席,翁国亮任执行主席。
  成立大会上,刘永好再次见到了老朋友詹国团,并认识了也到现场的新朋友黄德峰。
  而刘永好担任名誉主席的这个联盟,共有14家创始成员企业,其中11家就来自"莆田系",旗下拥有医疗机构和医院超过1000家。
  随后,"莆田系"医疗机构迎来了鼎晖、建银、红杉等的注资。向来低调神秘的"莆田系"医院走向前台,玩起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涉足土地、地产、传媒、金融、医药,等等。
  而"莆田系"内部,也加快了洗牌兼并的步伐,最终形成了以詹国团、林志忠、陈金秀、黄德峰为首的"四大家族"。
  詹国团家族以上海为基地,通过土地跟医院结合的模式发展,旗下的三甲医院已经遍布全国,成为"莆田系"民营医疗的代表人物。国内几乎所有的"玛丽医院""玛利亚妇产医院"都是其家族集团控股。
  陈金秀的西红柿医疗集团,以长三角为重点区域,打造特色专科,控股了所有的"美莱""华美"整形医院,还发展了"华夏""华康""华东"等医院。
  黄德峰的家族,通过妇科这个切入口迅速扩张,以"五洲""现代女子医院"为主的妇科医院,开了一家又一家。
  林志忠则把最难啃的眼科、内科攻下阵,"博爱""曙光""远大心胸"相继打响名头。
  "莆田系"合力,控制了全国八成的民营医院。2013年时,莆田市常年在外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就已超过6万人,年营业额2600多亿元,超过了西部某些省份一年的GDP。
  九、
  然而,无论创造再多的财富,都无法告慰那些在"莆田系"医院中逝去的生命。
  2014年7月,新东方一名女员工入住"莆田系"旗下的云南玛利亚医院,分娩时意外死亡。随后,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发微博炮轰,事件引发网民对民营医院黑幕的声讨。
  很快,医院背后的"詹氏"被媒体寻根溯源揪了出来,成为众矢之的。
  作为"莆田系"医院主要网络推广平台,百度官方也明确表态:不会动摇"高门槛、严审核"决心,将加大整治以"莆田系"为代表的违规医疗推广。
  2016年4月,陕西大学生魏则西,因通过百度广告找到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在花费20多万医疗费后,被告知该疗法在美国早已宣布无效,病情耽误,肿瘤扩散,在咸阳家中去世。
  这个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肿瘤生物中心",是康新公司通过承包科室的方式成立的。而康新公司,正是"莆田系"陈金秀家族的产业。
  舆论之下,"莆田系"原罪深重,百度和武警二院也成了"帮凶",遭到全网讨伐。
  2019年7月,大连一名32岁女子在隆胸时心跳骤停,不幸去世。
  实施"夺命隆胸手术"的正是医美时尚连锁品牌"Yestar艺星"旗下整形医院,又是一家"莆田系"医院。
  这家宣传自己是"大连唯一一家卫生局批准的具有医疗美容专科医院资质"的整容机构,早在几年前就已犯下多重违法行为,包括"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因商用明星照片,牵涉了77宗肖像侵权和名誉纠纷案。
  这些畸形的商业操作背后,沾满无数人的鲜血和泪水,改变了医者仁心的初衷。
  把治病救人的医疗保障机构,改造成了道德泯灭的赚钱机器,"病人进去,死人出来。富人进去,穷人出来",失去民心是迟早的事。
  十、
  名声臭了,但是"莆田系"还在。
  只是在后续的商业操作中,他们不再那么高调,竭力想要去掉身上"莆田系"的标签。
  已经有一批新生代的莆田人,继承衣钵,正在谋求"突围"之道。这批社交活跃的新一代,建立多个社交群交流想法。
  有人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难题:如果医疗事故死了人怎么处理?
  在"搞定卫生部门、搞定媒体、用钱砸平安"等泛泛而谈的方案中,有一个方案被一致认可:
  1、人死了尸体一定不能留在医院,能回家的一定要让他回家,不能回家的也要让他到殡仪馆去,由医生去说,这个时机大概1~2小时,趁家属根本没反应过来时搞定。
  2、医生跟病人家属解释后,要让家属签字是自动要求出院或回家的。
  3、以上搞定后就可以感情公关了,死人这种事千万不要想坏事变好,这种事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才能保证医院正常营业下去。
  4、以上几事最好在一天之内搞定。
  由此看来,原罪也是可以遗传的。"莆田系"新一代处理医疗事故的手法,堪称老练,只是唯独少了一样东西——人性。
  80年代至今,"莆田系"从无到有四十年,由开始的散兵游医到现在的医疗帝国,积累了巨量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难以洗刷的污名。
  而"莆田系"的"祖师爷"陈德良,今年已70岁。
  两年之前,陈德良因视力不好驾车撞死了人,被判刑,但因年老监外执行,每周四须去镇政府报到一次。
  据说他现在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善终"。

红色故事连载第六篇闪闪的红星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红色故事连载第十九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水这么脏红色故事连载第二十篇英雄杨靖宇1940年2月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十几名战士向蒙江东边的大森林进发。但此次行动不幸被叛徒告密,他们在离濛江不远的地方被数千名日寇包围了。杨靖宇挥动着两支匣子枪,左右开弓,边向敌人幼小招生文案12条,必存!(内附父亲节海报)1hr你今天咨询一次,别人已经报名了你明天问问孩子的爸爸,别人已经开始学习你某天再咨询一次人家的孩子已经改变在成长了等你纠结一段时间再来问别人已经越来越优秀了教育也要拼速度新学期幼红色故事连载第十八篇小交通员我们在汉阳的龟山脚下安了家。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孩子们都没有上学。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任务呢?交通员老赵被敌人抓走以后红色故事连载第十五篇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跟毛主席会师。井冈山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由于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井冈山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十分困难,红色故事连载第十三篇小萝卜头大家可能听过小萝卜头的故事,他原名宋振中,1940年出生。小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与爸爸妈妈一起被抓进监狱。由于常年关在阴暗的牢房里,吃的是变质的米饭,他长到八岁时,身高只有四岁正常红色故事连载第十六篇狼牙山五壮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悲壮的诗歌出自于战国时期易水歌,易水就在今天河北省易县。两千多年后的1941年9月25日,还是在易县,以马宝玉为班长的八路军5位英雄在狼牙山红色故事连载第八篇黄继光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七岁时,他便和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割草。父亲去世后,10岁出头的他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债。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他,长红色故事连载第十四篇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红色故事连载第七篇邱少云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解放前,邱少云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全家六口人靠一块巴掌大的土地过活。邱少云的父亲不得不去帮船主拉纤运货,拼命干活,最后被可恶的老板害死
水之状,说透了为人处世之道在道家学说中,最高境界的善行,莫过于如水一般的人生之道。孔子见老子之时,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款?孔子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小棕瓶使用体验小棕瓶精华雅诗兰黛小棕瓶和娇韵诗双萃哪个更好第一次用是几年前在专柜买的850一瓶50ml,这款精华打着细毛孔去细纹亮肤色的旗号,热卖!我用了感觉是第一味道挺好闻的第二一点不会油腻第人到中年,没必要那么大方,这三种礼还是尽量不要随了,不值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可也没有最初以为的那么简单,关键在于是否遇到了同频率的人。无论是普通朋友,还是日后朝夕相处的恋人,都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的人。所谓对,包括但不母乳喂养真的会瘦吗?哺乳期的妈妈们你们都瘦了多少斤?都说纯母乳喂养的妈妈会瘦得更快一些,其中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妈妈不但没瘦反而胖了呢?其实这跟我们的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我就是在饮食上没有忌口啥都吃。100经常删除和拉黑,这很不好感情中,总有人,会反反复复,不断删除和拉黑着一个人。那个人,还并不是不相干的人,甚至是特别重要的人,是自己很喜欢,亲自选择的另一半。而之所以会删除,同时选择拉黑,那一般都并不是因为挽回一个女人的方式,不是取悦,而是四个字让她后悔不已人们常说任何事情都没有后悔药可吃,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行,也许你做错了,你就会后悔一辈子,因为那个结果是不管你怎么样都挽回不了的。爱情也是这样的,爱情也是没有什么后悔女人肯帮你这些忙,多半就是对你动了真情,可别傻傻错过当男人动了真情,喜欢上一个女人时,对方的模样就会一直印在脑海中,想要知道对方的心意,想要知道如何做,才能更好走进对方的心中,从此有了甜蜜的小负担。很多的事情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很难看女人对你情有独钟,往往会发出三个信号暗示你,很明显女人一般都是含蓄的,当她喜欢上一个男人之后,不会明确说出来,却会发出各种暗示。前几年,在南昌市,有一名女子,疯狂追求一名男医生。这名男医生医术高明,待人温柔,病人们都很喜欢他。其中女人把你当成老公了,才会允许你这样越界的,别傻傻不懂张爱玲曾经说每段感情开始的时候,都有他存在的理由,结束时,也有他结束的必然。一段感情的开始或结束,有时候是我们左右的,但我们依然能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只要凡事尽力了,也便没有遗憾女人这样对你,其实就在拒绝你,可很多男人依然在自作多情俗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心理学家曾经分析过,这是因为男女对待感情的思想方式不一样。男人接到喜欢女人的邀请,会欢天喜地的马上去赴约而女人接到男人的邀请,一般会考虑很多,即女人敢这样对待你,其实就是在告诉你她不爱你一个女人心里若是爱你,必然会珍惜你,她会善待你,和你搞好关系,哄你开心,做一些事情打动你,即便你有一些不足,她也会包容你,接纳你。深爱你的女人,心里装着你,她会无微不至地照料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