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半月谈中年老母一个新物种的诞生!

  半月谈记者 仇逸 王莹 廖君 郑天虹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女性群体成了网帖和朋友圈的高频词。她们往往标榜自己"十项全能",又常常心怀"百般烦恼";她们每每抱怨"宝宝心里苦",又频频吐槽"不给力的猪队友"……
  她们来自不一样的家庭、从事不一样的职业、有着不一样的容貌和爱好,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年老母"
  撕扯的焦虑:"咆哮育儿"背后的无奈
  前一秒卡通萌宝,后一秒化身喷火霸王龙;前一分钟还默念"亲生的""要佛系、要有爱",不一会儿从母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
  育儿,是每一个"中年老母"的心头大事;成绩,更是她们的情绪晴雨表。如果说孩子幼儿期还可能依靠祖辈"搭把手",学龄期则直接进入"拼妈模式",既有"老母"紧急去做心脏支架的悲剧,也传出过陪读收获教师资格证的"喜讯"。
  可怜天下父母心。上海市妇联公布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女性期望孩子至少拥有本科学历,超过1/5希望孩子能读研究生。
  点开"义务教育阶段一个老母亲的基本配置"等若干热帖,哪怕你是清华北大甚至常青藤大学毕业,也会顿时陷入本领恐慌。
  你不仅要身兼做小报、解数学题、英语六级甚至专八等多种技能,还要消息灵通,和各科老师、牛娃妈妈关系密切,更要具备365天跟在不省心的自家娃身后不停叮嘱、催促、监督的强大心脏。
  这段时间,在武汉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周女士由于初二儿子成绩下滑急得内分泌紊乱、眼睛充血。"到医院就诊,医生让我情绪要平和,可是这对我来说太难了。"
  "考试分数就不说了,孩子连每天的作业都不抄全,我几乎一周三四次跟其他家长打电话核对作业。"
  周女士无奈地告诉半月谈记者,几乎每个夜里她都辗转反侧,想的不是明天吃什么、买什么新衣服、拔草哪种化妆品,而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娃文武双全、通晓古今,我家娃连留什么作业都记不全?"
  全职老母也不轻松。名牌大学毕业、多才多艺的广州王女士,年轻时拼事业,30多岁才要孩子。8年前她当妈妈后就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中。
  "以前当职业女性时,我基本连一顿饭都没有做过,每天都衣着光鲜、妆容精致;当全职妈妈后,完全是另一种状态,每天柴米油盐、奶粉尿布,但是为了孩子,觉得值。"
  "中年老母与其说是一个女性群体的自我认同,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调侃。"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副教授表示,一个"老"字,折射出其力不从心的困扰,也表达了广大中青年女性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更高标准的育儿需求,一种不知如何做得更好的焦虑。
  艰难的平衡:在家庭和职场"走钢丝"
  上海一位在著名妇产科医院工作的中层女性这样形容自己的每一天:在单位里累成狗,时时刻刻把单位领导和学校老师的微信置顶,生怕漏了重要指示;本以为下了班可以回安乐窝休息放松,没想到是另一场更可怕战役的开始。
  一路默念不能把单位的压力带到家里,可是碰到个不靠谱的娃也是憋不住的,讲解3遍还不明白,内心就彻底崩塌了。
  这位坦言自己觉得"每天在走钢丝"的初中女生妈妈表示:中年妇女真不容易,"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家庭责任,没有自我、没有娱乐、没有休息,中年老母的由来值得去反思。"
  一位职场女性在看了电影《找到你》后对半月谈记者倾诉感触:
  "大家觉得妈妈不是一份职业,只要是个女人似乎就可以做妈妈,但是很多人看你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就认定你不是一个好妈妈;传统文化、社会观念对女性角色的定位给予现代女性很大的心理压力。"
  半月谈记者发现,"累"成为"中年老母"们的自我标配。有限的精力,既要做好白领丽人,又要做好能干主妇,还得兼职"家庭教师"……很多"老母"在笑称被家庭"严重拖累"的同时陷入纠结,内心深处对发挥自身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有更高的期待。
  武汉周女士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家庭和事业都成功。"看着身边好多比我年轻的人都升职了,说心里不羡慕那是假话。但能做到两全齐美实在是太难了。"周女士说。
  广州的王女士也想重新找一份适合的工作,然而别人一看她多年的职场空白期就拒绝录用。因此,她只好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孩子身上。她对孩子的要求近乎严苛:
  孩子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优秀了,她仍然不满意,孩子稍微不听话,她就大发雷霆、歇斯底里,搞得全家人都非常紧张。
  "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女性身上的撕扯特别严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汶蓉表示,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加凸显,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城市节奏本身非常忙碌,生活、事业、子女成绩等参照标准越来越高,压力更多地传递到中年女性身上。
  期待的温柔:更多社会支持和保障
  在网络热帖《中年老母的2018扎心总结,看完笑着活下去……》中,一位"中年老母"表示:"生活这条小船虽然非常颠簸,但是我一直在用强大的能力驾驭它!"她许下这样的新年愿望:钱包鼓一点、孩子乖一点、老公勤快一点、我更漂亮一点……
  相关专家认为,"中年老母"认同的不断加剧凸显了各类"失衡"加剧:家庭失衡是指职业妈妈因工作过于忙碌难以很好兼顾家庭;事业失衡是指全职妈妈因照顾家庭、养育子女而不得不搁置事业;心理失衡是指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产生比较焦虑。
  这需要社会给这个女性群体更多的接纳和关爱,让她们能在事业和家庭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回归路径,从而让女性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平衡自己。
  辽宁省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苏加胜建议:中年女性首先需要关爱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只有自己先满足需求,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有自我价值实现、内心强大,才能进一步满足包括孩子在内的家人的需求。
  刘汶蓉等社会学专家认为,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应该更科学、多元、宽容,并通过有效的手段改变许多家庭中父亲"缺位"的现状。
  沈奕斐表示,当今社会赋予女性高标准的定位,例如,既温柔又坚定、既专注又全能,在缺少家庭服务业支撑的情况下,这会使得广大女性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全职妈妈需要更好的法律保护,职场妈妈也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如果无法解决产假结束和托儿服务开始之间的时间断层,对一个女性而言,无论她个人如何努力,都会感觉难以在家庭和工作之间获取平衡。

孩子3岁前,有远见的父母这样做,入园后老师都称赞这几天,各地陆续开学,又有一批小神兽要开启幼儿园生涯了!有调查显示近九成孩子在入园初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情况,超过一半的孩子入园后生病次数明显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超过3家长必看!超全的幼儿视力筛查指南来了身处信息时代,人们的用眼程度比过去翻了好几倍,以近视为代表的各种视力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低龄化,这使得家长们打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关心起了视力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视力是一火爆家长圈的画啦啦和美术宝,怎么选?最近,我发现身边一些朋友给自家孩子报了美术培训班,说是要提前为美育中考做准备,我一听也心动了,绝不能让我家闺女输在起跑线。问了一圈,大家报的培训班大多是线上课程,不用出门,在家随时太荒唐!幼儿园给孩子吃全素,为何家长们乐此不疲?成都一家幼儿园以国学为名义,推出全素饮食的新闻,最近火遍全网。令人意外的是,此举甚至还收获了许多家长的赞许,很多人表示希望把孩子送过来。先不说国学教育和素食毫无关系,更关键的是,全警惕!宝宝生病前释放的3种信号,家长早get宝宝少受罪宝宝6个月以后,从母体继承而来的抗体逐渐消失,直至6岁都处于免疫功能不全期,生病是常有的事,而且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但其实,在宝宝生病之前,他们的身体是会发出信号的哦!如果家长能仔赵小明二战训练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用了什么心理学方法?作者赵小明编辑排版崔贯利对于大多数从事心理工作的女性心理咨询师而言,一般认为女人比男人更擅长这份工作。原因是女性拥有比男人更好的同理心,共情力。很多女性都有当母亲的经历,这使得他们赵小明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说很多人当真的童年创伤是假象?作者赵小明排版编辑马荆芳崔贯利荣格对创伤的理解荣格对创伤的理解,跟弗洛伊德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创伤是一个记忆,是一个心理现实,而不是真相。荣格和弗洛伊德都认为,一个人外在的创每一个性好奇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一个性压抑的家长(反转篇)作者赵小明文字邢娟徐放蕾图文排版崔贯利承接上文赵小明每一个性好奇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一个性压抑的家长在上文中,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心理学网红界,最常见的一种假冒伪劣心理学的方式。通过每一赵小明心理学家眼里,战胜你的自卑很简单作者赵小明文字编辑张峥徐放蕾排版崔贯利你的自卑,你采用了何种方式去过度的补偿?比如心理学里面最常见的过度补偿就是拼命的学习,总觉得自己在知识上是自卑的,因为心理圈里产生了一个非常明赵小明你想学心理学吗?小心被坑!揭秘心理圈的黑山老妖现象作者赵小明编辑排版驽马崔贯利承接上文赵小明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心理学?犯罪分子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上文中我们分析了欺骗其实是一种生物的生存策略,那么在人类社会中,有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些被赵小明古人如何应对心理创伤和恐惧?这些方法简单又有效作者赵小明排版编辑马荆芳崔贯利创伤应激障碍(PTSD)中,一个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死亡焦虑,管理好自己的恐惧?创伤性事件的发生,能够最直接地引发人们强烈的恐惧心理,甚至可以直接抵达人
清明节我们欠孩子的死亡教育也该还了一直以来,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概念里,谈之色变的除了性,大概就是死了。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知道,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明白了。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孩子见识越来越广,心理成熟的时间也越一名罹患10多年典型双相患者,带来的5个启发值得父母深入思考前面3天我们分享了双相患者张鸿宇的患病经历和心理干预过程。之所以大费笔墨写了这么多,一来是因为他的心理干预过程实在太曲折了,二来他是我们收治的第一个真真正正属于典型双相障碍型的患者精神医学需要更多颠覆传统认知和假说的科研做科学研究,到底是为了证实假说,还是推翻假说?很多研究者可能会回答是为了证实假说。我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时,当时的我同学甚至导师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先在主流观点的假说基础上提出一个比清华大学刘瑜更有良心的教育建议鸡娃必须掌握5大规律最近,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刷屏了。可是,网友们对这个演讲的评价几乎两边倒。认可的人说,刘瑜教授的教育观念淡定有智慧,揭穿了军备竞赛教育方式的弊端,鼓励孩女子推同伴下水,驱使她杀人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张东升式报复心理01hr朋友约她去爬山,两人一路走,一路聊,来到山里的水库前。可能是她自己看到鞋带松了,也可能是朋友提醒她了,她弯下腰绑鞋带,丝毫没有觉察到死神在靠近。朋友趁机绕到她右侧,猛地把她心理创伤可能会遗传给后代,但幸好,它也能够被后天逆转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经典名言出自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并一直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志向特远大,现实特无奈!18岁的双相大学生如何走出困兽状态?今年6月,我们曾分享一位患者妈妈的自述文章。她的儿子梓轩是大学生,今年4月开始,梓轩的注意力变得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我调整不奏效,心理咨询也没有明显作用。一天,梓轩因一件小事引他用20年摆脱了抑郁症,若能认清抑郁症的本质,可缩短康复周期昨天,我们分享了一篇抑郁症患者的亲笔漫画作品,记录了他与抑郁症斗争20年,最终成功康复的经历。他的康复经历很有代表性,我想对几个关键点作进一步分析,希望能令读者更好地看清楚抑郁症的罹患双相障碍10多年,反复发作,他还能停药,获得康复吗(1)根据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临床心理干预特点,我们主要面向青少年大学生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只偶尔收治对我们信任度高的28岁以上成年患者。也正因为收治得相对较少,筛选标准较高,每一个接受过儿子曾是老师器重的骄子,遭受创伤后学习下滑,患上双相障碍最近面诊的一个患者家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倒不是因为孩子的疾病特别严重,相反,相比起大多数前来面诊的患者,思源的病情是相对较轻的,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他的父亲。在面诊开始时,思源妈妈孩子命好与命坏,天分高和低,都能从家庭教育中都能找到真相今天继续就最近推出的文章康复者自述长达23年的强迫症,竟一朝自愈发表一些感想和建议。文章作者丁念莹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从小接受高压式的家庭教育,养成了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的强迫型人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