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回龙观医院陈红梅得了抑郁症,多次复发后要终身服药吗?(下)

  在以下文字实录中,陈红梅主任解答了不少抑郁症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
  如果发现家人、朋友得了抑郁症,该如何应对?
  确诊了抑郁症、或多次复发后到底是不是要终身服药?
  听抑郁症患者倾诉时,我们如何注意说话的方式?
  以下根据"名医在线"陈红梅主任网络直播视频整理。
  主持人:下面请陈老师接着讲一下,如果发现了家里的人有抑郁症、微笑型抑郁症以后,接下来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红梅:当我们发现家里人有抑郁症的时候,首先这是我们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到底准不准?我们应该尝试跟家人沟通,你最近遇到什么困难了?最近感觉你好像状态不太对。
  如果你能够去跟他沟通,他愿意跟你说,那么可能还好解决一些。因为很多在初期抑郁的人,他可能会有一些委屈、压抑和不满,沟通以后也许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如果说沟通以后发现确实有问题,我建议在征求他意见的前提下,去做一些相应的测评,判断一下到底是不是抑郁症,是属于抑郁症的轻、中、重的哪个程度。
  如果他愿意去后面就好办,跟医生沟通如何解决就好了。如果他不愿意去,那么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去看他现在的状态到底有没有危险性,对他个人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比方说,很多人抑郁以后不想上学了,辞掉了工作或者说想自杀。对于能不能不上学或辞掉工作,我们可以跟他讨论。但如果是要自杀,这个是必须带他去看医生的,这是没有商量的。在生命面前,这个是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那么刨去去看医生、得到明确诊断以外,我们家人能做的更多的是倾听,听听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希望我们做什么。
  另外,我们要对他的在这段时间里一些不够好的行为,要更多地接纳和包容。尤其是,比方抑郁症患者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他心情不好了以后,他不愿意动。他可能感到非常疲惫、疲乏,浑身不舒服。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就容易说"你怎么那么懒","你有什么可不高兴的","我对你太失望了",等等。
  这些东西是我们很直接的一个理性反应,可是对于患者来说,有可能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有可能会让他彻底跟你不再说了、不再表达他的负面情绪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这样带有评价性、批判性、指责性地去说他。因为即使你不说他,他已经认为自己很不好、很懒,很自责、很自卑了,他已经把你想跟他说的这些话想了很多遍了,他就是这么认为他自己的。
  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再这样说他,而更多的是引导他。比方说你可以陪着他,他愿意说,你就让他说一说;他不愿意说,那么你可能就充当一个存在就好。他会发现有人是关心我的,但是又不指责我。他也想努力调整,只是他可能力量不够、或者调整不好,我们要对他的一些所谓的懒、自卑、不出去,还有那种负面想法,我们要更多地包容,给他一段时间去调整一下。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说他非常不想谈的话,我不鼓励家属一定要深挖,不一定要弄明白各种的理由和原因,没有必要。只需要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更多一些陪伴,然后留一只眼睛留意患者的安全就好了。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您刚才解释,轻、中度的是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治愈的,那能不能再接着介绍一下,一些相对比较重的抑郁症患者,在医院里通常会接受一些什么样的治疗呢?
  陈红梅:如果是中、重度以上的抑郁症,可能适时地要启用药物调整了。因为如果长时间抑郁的话,患者的整体状态可能会越来越脱离人群和社会,这对他的未来是影响比较大的。这个时候最快的是药物治疗,但同时也结合自我调整、心理疏导,做一些运动,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可能会根据患者本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临床症状,跟他去商讨治疗方案。所以,我非常认同"医患的联盟",我们需要家属、患者和医生在一起,首先把症状讨论和需求讨论清楚了,然后一起商量一个治疗方案,并且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抑郁症非常重,比方说患者不吃不喝,甚至有严重的自杀意念时,这时候可能要采取强制治疗。如果情况十分紧急的话,会采取一些立竿见影的治疗。比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能很快、三两次治疗后,病人的情绪马上有一个大的变化。当然,像重复经颅磁刺激,一些中医的针灸和汤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到患者。但是药物治疗是最核心的,对中重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坚持药物治疗是非常很必要的。
  主持人:听到这里陈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咱们在看一些影视作品或小说时,都会提到精神类药物会有一些副作用,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陈红梅:精神科的抗抑郁剂也好,调整情绪、稳定情绪的药也好,多少都会有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个是事实。但是相对于严重的抑郁情绪对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我觉得,药物的这些副反应和弊端完全比疾病本身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要小得多。
  比方说,当我们严重抑郁时,我们都要自杀了,我们多次实施自杀了。这个时候药物的副反应就不是第一考虑了,我们应该马上利用药物把情绪改善,这是最重要的。
  另外,即使药物有副反应,但针对个体患者来说,我们可以选择对他关注的这些副反应影响最小的药物。比方说,很多抗抑郁剂由于它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用于5-羟色胺系统,而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其中一个假说就是5-羟色胺水平低下。那么当服用作用于5-羟色胺的药物时,它势必会产生恶心、不想吃东西,甚至有些人会腹泻等不良反应。
  对于这个副作用反应,我认为是非常小的。我在处理的时候,我会告诉我的患者,你在用药初期会有一些不适,比方说恶心,不想吃东西。那患者说,我本来就不想吃东西,你还给我一个不想吃东西的药物,我会不会更严重?
  我会告诉他,这个副反应不是所有人都有,即使每个人都有,严重程度可能都不太一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是在能耐受的范围内的。有一些人可能需要将药物跟饭一起吃下去,可能恶心的程度会减轻一些。如果实在恶心,我们可以用一些吗丁啉、胃复安这样的药物,合并服用一段时间,大概两周左右我们就能适应了。
  又或者说,我们把药量的起用量减少一点,减半,等患者适应了以后再加量等等。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应对方法的。
  那么,还有一些抗抑郁剂,它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那我也会去观察,跟患者探讨,这个问题是不是你非常在意的?
  有一些像胃癌术后的抑郁症患者,他觉得我都快饿死了,我宁可疾病把我病死,我也不要做饿死鬼。那我给他选择一个能促进食欲的抗抑郁剂,可能对他是非常好的。
  还有一些患者,他可能比较在意的是睡眠不好,那我们选择抗抑郁剂时可能选择稍微带点镇静作用的药物,会让他的睡眠改善得不错。但有一些青年学生,他虽然有抑郁情绪和睡眠的问题,可是他未来要回到学校去,那在选药时我就要规避相关副反应,我选择一个稍微能保证他上课注意力能够集中的、不那么使人困倦的药物。
  所以,药物可能有不良反应,但是在用药的过程中,患者跟医生一起去探讨和发现。如果没有副作用,那皆大欢喜。如果有了,怎么去应对,能不能解决?能有应对的措施,我们就应对;能耐受,我们就耐受。如果不能,我们就换药、或者合并用药等等,其实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的。
  当然,还有一些患者会有一个误区,觉得这些药好像都有成瘾性。实际上,我觉得抗抑郁药实际上是没有成瘾性的,但是它确实不像感冒发烧,吃了3天、5天,不烧了我就停药。抑郁症是做不到的。
  抑郁症之所以你在停药以后,可能患者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或者症状波动,似乎停不掉药,这不是成瘾,而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撤药的时候,撤得太快了,有撤药反应。一种是你的病没有完全好,需要继续吃这个药。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跟医生密切探讨。
  尤其,我建议用药之初要密切地跟医生探讨,加到足量去维持。打算减药时也要跟医生探讨,密切复诊,合理地、科学地减药和停药,就能规避掉很多大家担心的副反应、成瘾的问题等等。
  主持人:好的,谢谢陈医生。有一位叫小贝壳的网友提到了一个关于解决抑郁症的问题,请陈老师回答一下。他问,已经确诊的抑郁症是不是需要终身服药?
  陈红梅:这个问题在门诊中特别多患者问。已经确诊了抑郁症,我是不是要终身服药?
  那么按照指南来说的话,并没有要求我们终身服药。这跟我们的抑郁症有关系,如果首发的抑郁症,有可能在你第1次发作时,你压根就不知道。你就以为是一个情绪的低落,就过去了,那是没有吃药的。
  那么如果你被医生明确诊断抑郁症了,但这是第1次抑郁发作。按照指南的话,在你症状完全改善以后,是需要维持6~9个月的,在这6~9个月内我们是不能停药的,要继续治疗。甚至有的指南会提到要巩固9~12个月,然后再逐渐减药。
  如果说你是第2次复发了,可能你需要维持的时间会更长一点。指南上会提到2~3年的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反反复复复发,一减药、一停药我的状态就不好,我就又抑郁了。对于这样的患者,我建议大家要跟你的医生去讨论。如果你真的遵循了很科学的,很正确的停药方法,但停药了复发了,那这个时候证明你停不了药,你可能就是先天缺一点什么东西,需要去补充一下,我们就坦然接受就好了。
  但是,我见到的更多的复发的人,需要反复用药的人,其实是因为他改善了以后,他就想像感冒发烧一样快速地把药停掉。第一次来见医生,医生说你没到时间,不能停;第二次来见医生,医生说你不能停;第三次他不来见医生了,他私自减药。或者说,大夫说你减一片,他减两片,他总是比大夫减得快,用更短的时间减,这个时候就很容易造成复发。
  第1种情况没办法,我们要接受;第2种情况,我觉得你的停药、减药是不科学的。
  举一个例子,我们说"伤筋动骨100天",但是100天的时候你会把拐杖扔掉吗?你一定不会。你会今天试着少拄两下,明天试着再少拄两下,慢慢地你发现可以走了,再把拐杖彻底扔下。
  抑郁症也是一样的,改善我们抑郁情绪的药就像拐杖一样,绝对不能突然扔掉。如果拐杖突然扔掉,你再拐一次,你的腿一定是伤得比原来重,你一定需要拄更长时间的拐杖。所以抑郁也是一样。
  另外的话,对于大家提到的终身服药,我觉得快速减药、不科学减药是一个方面,还有在不合适的时机减药也是另一个方面。
  减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比方说像春季开春、秋季入冬这样的一个大的季节变换时,本身就是抑郁症非常容易复发的季节。你去回想你的抑郁发作,似乎每一次都在一些固定的季节情绪状态不好。那么对你来说,固定的季节就不是你减药的季节。不是说大夫说9个月减药,那我坚持最长的时间到9个月就咔嚓一下把药停了。而是你要去分析,如果恰巧是你每年发病的季节,这个时候你不能减。
  另外,像现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也会觉得有压力,也不适合减药。所以我们一定要跟医生多探讨。药是可以减的,是可以停的,但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法逐渐地去减停。
  主持人:陈老师刚才也说到了,我们在跟患了抑郁症的、微笑抑郁症的家人或者朋友相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不能刺激他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等等。能不能请您再详细地讲述一下,应该如何去跟罹患了抑郁症的家人和朋友去相处?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陈红梅:我觉得第1个原则,我们没有必要把他们当做一个老虎,当做一个很恐怖的事情,然后战战兢兢地去跟他相处,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要稍微调整我们的状态,很平常地去跟他接触,这是第一。
  第二,应该尽可能地安静下来去引导他,把情绪释放出来,引导他把内心的憋屈的事情,压抑的事情能够试图跟你敞开了说。
  在他敞开要跟你说的时候,或者说在你的无数次努力以下,他想跟你倾诉一点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随意评价,不要随意打断,听他多说一说。这个时候即使他说得很偏激,除非伤害到他自己,你去制止一下,其他时候尽可能地让他去说。在倾诉的过程中他会好很多。
  另外,我们很习惯让自己就看起来感同身受,说"我觉得你说的是对的","我也能体会到我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体会到了,你肯定不会用这么枯燥的言语来告诉他。从你的表情、言语和态度上,患者是能读懂的,他会觉得你装、你假,然后他话匣子就关住了。
  另外,抑郁的患者很容易哭泣,当你表现出稍微有一点点理解他的时候,他马上情绪就崩溃了。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不用太紧张,不用太害怕。
  在我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会把纸巾提前就准备好,你跟他谈话的时候也是提前准备好。他如果哭了,他自己拿纸巾擦一擦。但是如果我们去给他递纸巾,他的解读是"你觉得我哭了,你想终止我的哭"。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另外,我们带着他可以去做一些事情。比方说他喜欢吃什么东西,你可以给他做。但是如果你做了,你叫他一次,他不吃,我觉得你也就最多再叫第2次,没有必要反反复复去催。我们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不吃,然后就一遍一遍地,一直叫到孩子爆发了,"我就不吃!"他一旦这样跟你去反抗了以后,你也很伤心,你一定会有情绪,这个时候你们的关系就更僵化。
  我建议,很多时候我问我的小患者,我说你们这个时候希望家长怎么做?其实你也可以问他,你希望妈妈这个时候怎么做?他可能会告诉你,我希望你回房间,那你就回房间。又或者是"我希望你把饭放在那就好了"。
  他也许这个点不吃,过了,但他待会会吃的。你就去观察。你会发现,好像过了那个点,你叫他1次以后,他其实是听到的,他内心是感动的,可是他不想吃。当你离开以后,他可能过一会他真的饿了,他可能会吃一口。这个时候他是感激你的。
  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做"不带诱惑的深情"。我们很多家长在面对抑郁症的患者的过程中,都会在前期做得很不错,大夫说的接纳、包容等等,他都会很好地去做。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并没有按他想要的那样去做,他突然间情绪失控了。他就说"我这么辛苦,我这么为了你,我不上班,我在家陪你,你还这样",这一下子你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所以,你所做的东西必须是你心甘情愿做的,而不是说你通过这些忍辱负重,这些所谓的让他骂你,你这种付出来希望他改,希望他给一个什么样的回报。这带着诱惑的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去注意。
  主持人:好的,谢谢陈老师。我也特别想问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内心有一些积压的浮尘,或者有些积压的负性情绪,我们自己应该去如何疏解,避免自己走到抑郁症那一步?
  陈红梅:人总是会有情绪的。我常常这么说,即使是现在你们看到的陈大夫也会有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我们及时地去识别就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方说,有时候我努力工作了一天,下属办了一个很不好的事情,我会不开心。我已经很努力在加班加点地做这个事情,领导说你怎么还没有做?我会很委屈。我今天在看病人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病人质疑我的治疗,说百度上是怎么样说的,我也会不开心。
  但是当我们有这样的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去调整。比方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包括我建议我患者去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应该有那么一、两个人,你愿意去跟他倾诉,愿意去把这些情绪、苦水倒给他。
  如果恰巧没有人可以被我沟通,那我们的心理治疗师,哪怕是我们的门诊医生都可以给你一点时间让你去倾诉,你会发现这个事情扔出来以后,你没有那么难受,我们不要让这些情绪堆得太多。
  另外,我们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比方说约朋友聊聊天。聊天的内容也许跟你的压抑的情绪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你也会发现我周围还是有人的,我还是可以调动起来我的情绪的。或者自己去山上走一走,上山上去喊一喊,上马路上去跑一跑,甚至看一个你喜欢的电影。不管你做什么,能把你的情绪调动起来,不让你持续地在不好的状态里头,我认为这些都是有效的。
  还有,比较推荐运动这一方法,很多人他其实运动是上瘾的,他不断地跑,跑的时候和跑完以后他很舒服。虽然说抑郁的患者在最初的时候不愿意跑,但是你可以选择比如游泳、或者从慢走、快走,然后慢慢去过渡。
  但是不要呆在那里,什么都不动,什么都不做。那样的话,你脑子里头集中的负性东西会越来越多。而且这种负性的东西让你情绪不好,它是无解的。所以要主动地想办法走出来。
  主持人:其实我也很奇怪,陈老师,现在咱们的生活条件和物质都已经越来越好了,为什么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而大家很少提到抑郁症这个事儿,反而是现在咱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物质越来越丰富了,抑郁症这个词会更多地被提起,这是为什么?
  陈红梅:其实这个东西它跟我们的生活条件的好坏,跟金钱、跟物质、跟社会地位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是我们现在对于抑郁症的宣传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当他发现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会来找医生评估,这个时候我们的识别率可能就高了,这是一个。
  另外,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在过去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哪里会注重什么生活质量和个人的感受?我可能在拼命挣钱,挣一口吃的去养家。但是你说他们没有情绪吗?他们有情绪,只是那个时候他们没有办法把情绪拿到桌面上来。
  而现在社会对于这个的接受度可能越来越普遍了,我们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说。我们有情绪,我们不开心,并不代表我们是林黛玉。有很多人他可能在某个方面觉得不好,他就来找我聊一聊,但我发现实际上他不一定是抑郁症,他只是在这个地方有一些困扰。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跟外界没有关系,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这种状态的在意程度不一样了。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提到了一个很多网友都会很想知道问题,在得了抑郁症以后,能不能够完全恢复如初呢?
  陈红梅: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种疾病。比方说,首次抑郁的多数都能够恢复得比较好,能够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但是前提是要积极去就诊,积极去调整,无论是自我的调整,还是跟着医生一起治疗。
  抑郁症它其实就像感冒一样。我记得我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就是说情绪的感冒,指的是我们的抑郁症。怎么去理解呢?抑郁症像感冒一样很常见,像感冒一样也比较好治疗。但是它也像感冒一样,比较容易复发。
  对于感冒,我们最容易理解了,每个人都得过。那我明明这段时间天气凉了,明明这段时间身体状态不好,我还非要去熬夜,非要去不穿衣服,你肯定容易感冒。得了一次感冒并不代表他会免疫。
  抑郁也是一样,我明明这段时间情绪不太好,负面情绪比较多,然后工作压力又那么大,家人又不理解,如果我还要给自己提那么多的高要求,那这时候情绪肯定不好。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去调整状态,同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科学用药和减药,我们就可以尽最大可能地改善症状。
  那么当我们的症状被改善以后,一次一次抑郁的低谷,经过药物后它是一定可以调整上来的,但是调整上来以后,每个人间歇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那么在间歇期依然需要定期复诊,让医生和你尽可能地把间歇期调到足够长。我有一个理论,当我们把这一次抑郁之后的间歇期调到足够长,长到我的生命结束,那就是治愈。所以,抑郁症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们的陈老师,各位结婚的先生们可能会比较关心一个事儿,产后抑郁可能是一个比较高发的病症,请陈老师给我们讲一下产后抑郁应该怎么去应对。
  陈红梅:对于产后抑郁症,现在尤其是DSM-5和ICD-11以后,对这一块非常的关注。因为产妇生孩子后,她会有激素水平的急速的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她的情绪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二,本来是一个两口之家,因为生孩子增加了一个宝宝,这是一个新的元素。可能老人会来帮你带孩子,那么原来的两点一线非常平稳的状态变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影响它稳定性的复杂因素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所有的家人对抑郁症产妇给予足够的包容和关爱。
  很多时候,其实在产妇考虑教育理念、家庭经济负担和以后的工作等等时,她的情绪会有所波动,我们要给她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和支持,帮助她分担更多的家庭和负担,也容忍她一定程度上的因为激素水平变化产生的情绪。
  作为妈妈,我们自己也要知道这些因素会使得我们的情绪在这段时间不稳,我们也要积极去调整。家人也是有情绪的,那么我们也要适度地容忍他们的情绪。只有我们自己好了,宝宝才会好,家庭才会好。
  (直播文字上集完)
  写在最后:
  陈红梅主任提出的一些建议非常有实用性。比如,她强调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学会接纳、包容,千万不要对患者说"你怎么那么懒"、"你有什么可不高兴的"这一类贬低的言语,这会令患者的病情恶化。
  另外,上周我们分享的四川华西医院邓红教授的直播文字中,邓红教授提到了六不原则:不讨论、不辩论、不争论、不批评、不指责、不教育,希望家属们谨记!
  又比如,谈及抑郁症的治疗时,陈红梅主任指出轻到中度的抑郁症患者可先尝试自我调节,寻求心理治疗或运动疗法等,而重度抑郁症的首选是药物治疗,但也应结合自我调整、心理疏导和运动疗法等。
  说实话,目前国内非常多的精神科医生对于抑郁症的诊治仍局限于传统精神病学,认为只要诊断了抑郁症,吃药就是首选。对比起这些医生,陈红梅主任的看法实在是一股"清流",难能可贵。
  而且,对于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优秀、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以认知行为治疗或正念治疗为主,避免选择精神分析)、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改善、再结合运动疗法、营养疗法等的综合手段,这比单纯服药的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
  更关键的是,陈红梅主任认为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这句话一出,相信很多患者、家属都松了一口气。关于流传很广的"抑郁症复发3次就需终身服药"的说法上,陈红梅主任也做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抑郁症患者可以实现减药、停药,但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法减药、停药。
  所以,再次提醒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切勿自行减药或停药,否则很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复,再次服药量更大、服药期更长,欲速则不达。
  不过,陈红梅主任把抑郁症比喻为"情绪的感冒",我认为这不恰当。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予以临床干预,一、两周就自行痊愈了,一般也不会对个体心身带来重大的伤害。
  当然,陈红梅主任并不是指抑郁症与感冒完全一样,两者只是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性。但我仍然担心这种比喻会令人们轻视了抑郁症,毕竟抑郁症对个体、家庭和社会危害是远远超越感冒的。
  网上还流传着关于抑郁症的另一种比喻:抑郁症是"心灵上的癌症"。这个比喻同样非常不恰当。大众对癌症充满恐惧,甚至谈"癌"色变,条件反射般地以为这是不治之症。但抑郁症的预后并没有那么悲观。将抑郁症等同于"癌症"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可加重抑郁症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压力,令病情恶化。
  我认为,如果一定要用一种躯体疾病来比喻,抑郁症更适合类比为"心灵上的胃溃疡"。
  胃溃疡看似很平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胃溃疡可发展为胃穿孔、胃癌,危及生命。但胃溃疡的本质又并不那么可怕,其有确切的病因和治疗手段。只要病患足够重视,及时接受专业的、正确的治疗,它是可以被治愈。
  这些特质与抑郁症很相似。看起来,抑郁症似乎只是令人情绪不好,钻牛角尖,短期内对身体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如果不积极采取正确和积极的干预,病情会快速恶化,令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总体而言,陈红梅主任的直播是非常有价值的,她指正了很多抑郁症患者、家属的认知误区,充实了他们的康复信心。她提出的具体化建议尤其适合绝大部分以药物治疗为主、其它治疗手段为辅的抑郁症患者和家庭。
  期待更多体制内的顶级专家增加与患者、家属的网络互动,携手战胜疾病!
  #抑郁症# #关注抑郁症# #药物治疗# #精神心理#

自闭患儿红黄蓝绿分不清,颜色记忆这样教这是什么颜色?这句话应该是父母在教导孩子认识颜色时最常说的话,但是父母在教导孩子认识颜色的过程中,会不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断的重复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后,最后孩子还是搞不清楚父母自闭症孩子记忆力不好?与这个关系很大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自闭症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伴他们成长唷对于每个人而言,记忆是其经历的印记!与普通的孩子一样,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孩子的记创意绝了!日本脑洞王田中达也,将奥运变成口罩上的竞技田中达也又来整活了!田中达也,就是那个用小人偶和日常物品创造了微缩世界,惊艳一众网友的日本脑洞之王,可以连续更新绝不咕咕!这次恰逢东京奥运会,他又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呢,今天,就一起同台竞技鏖战区赛龙城学子勇夺桂冠第19届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东盟国家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贺州学院举办。广西14个市超过600支青少年代表队的1500多名选手参加了线下竞赛,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百年辉煌石峰记忆书法美术作品展开幕一份伟大的事业,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作品。百年辉煌石峰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书法美术作品展,近日在株洲石峰区区政府机关一楼大厅拉开帷幕,哈佛长时记忆法怎样成为那个令人羡慕的女同学?以前学的知识全部都还给老师了。刚刚是准备到超市买什么来着?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怎么死活想不起来了呢?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知识也好事情也好人也好,明明曾经高分阅读魔法书带你学快速阅读,不被记忆捉弄,轻松拿高分今天教资面试成绩公布,朋友说她没考过。上班族,面试前的准备时间本就不多,又要带娃,所以很多东西都没记住,果不其然,成绩是不合格。朋友感慨如果有一本书能够教教我怎么背资料,记东西就好好记忆全靠简单的锻炼,4个日常方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下班后带着女儿去理发店,正巧遇到了她的老师。我礼貌地问了一句现在幼儿园放假了,你们老师也可以适当放松了。老师却笑着对女儿说没有啦,和小孩子在一起比较有趣。接着她又问女儿你还记得头发孩子即将升中大班,需要提前注意和准备什么?转给家长暑假过后,无论是新生入园,还是孩子升中大班,都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那么进入中大班后,孩子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又要提供怎样的帮助呢?趁着暑假空闲,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夏季儿童肠胃病高发,这些肠识家长们需要get一下儿童肠胃问题,家长可别大意!在夏季,儿童腹泻腹痛等肠道问题频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正值生长发育期,如果肠胃有问题,会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和利用,即使摄入充足的饮食,也还是幼升小,幼师家长和幼儿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这里有实用指导转眼间,来到了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毕业季。虽然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对毕业感到不舍,但家长和老师在不舍之余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小学生活。一老师
荐书八大虐文渣男,傅慎行沈修瑾阮邵南每个都让你恨得牙痒痒在言情小说中有个分类是虐文,而虐文当中,女主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霉运才会遇上渣男男主,今天介绍这八本渣男男主的小说,每一本都让你恨不得进到书里把男主这个纸片人撕成碎片。女主都是好人,娱乐圈的有名军婚,有人离婚有人恩爱而她靠着军嫂身份翻红娱乐圈是追名逐利,而军婚的本质是伟大而忠诚,看似不搭的两者,其实在娱乐圈中还是有四对很名的军婚伴侣,其中两对是出轨离了婚,但张馨予和何捷却幸福美满,军嫂身份更是张馨予将一手烂牌打出我们,爱过吗时隔14年后宋智孝与孙浩俊破镜重圆我们,爱过吗播到第十五集了,再有一集就大结局了。这一集中,孙浩俊饰演的吴大悟为了救宋智孝和女儿从而让自己陷入昏迷,在宋智孝告白下醒了过来,拥吻的两人时隔14年以后,重新确认了关系,任嘉伦白露出演一生一世美人骨周生辰时宜先婚后爱的前世今生根据墨宝非宝小说一生一世美人骨改编并由原作者亲自担任编剧的现代剧一生一世,2020年9月10日在西安正式开机,官宣任嘉伦和白鹿领衔主演,任嘉伦饰演周生辰,白鹿饰演时宜。原著是关于前7号房的礼物小女孩长大漂亮不输朴信惠,五官精致美爆全场近日7号房的礼物中饰演艺胜的小童星葛素媛近照曝光,年仅14岁的她已经褪去稚气,成为五官精致身材高挑的少女,美貌程度不输当年饰演长大后的朴信惠。朴信惠本身也是韩国知名的童星,从小演到中韩台三部女性专业职场剧,中国爹味韩国唯美台湾尊重近些年来以女性为题材的影视剧数量在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就有两部女性职场影视剧正在热播,一部是内地制作的正青春,另一部则是台湾的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打擂台的方式也直接让两部剧杠上了,从荐书办公室隐婚纪昱恒跟涂筱柠太绝了,这是现实的理想伴侣办公室隐婚作者轻黯,讲述的是银行从业者的涂筱柠与纪昱恒从相识到相恋再到隐婚最后公开的爱情故事,主线虽然是谈恋爱,但职业线也很突出,也是涂筱柠从职场小白成长到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励志小认识的哥哥科普,人的胆固醇从出生就注定了视频加载中认识的哥哥20210508期,请了女医生来科普,医生大胆发言胆固醇是八字!人的胆固醇从在妈妈肚子里就注定了!这一期是哥哥们要为自己创作的童谣拍MV,请来医生选出最健康爱干荐书我全家都很奇怪沙雕灵异甜文,当鬼宅收养了人类小女孩后我全家都很奇怪作者大纯二敏,讲述的是一个人类小女孩婴儿被鬼宅的一屋子鬼收养的故事,沙雕灵异,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生命的流逝。黎小鬼是在5岁的时候才发现她的家人跟自己不一样的,也是在这2021年中国民企500强名单公布!华为连占6年榜一,还发布了新系统国家企业与人民是让一个社会运转开来的三个基本单位,三者之间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说国家是一个机器,人民是零件,那么企业就是连接国家与人民的齿轮,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欧洲家电第一品牌投降?低调卖身,却被中国企业默默收走中国制造的名头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就不断在世界上扩张,但是以前的中国制造多多少少都主要是集中在代加工这一方面,我们自主设计制造的产品相比国际上其他国家来说还是要弱势一些。但是此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