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李镇西和魏书生君子之交淡如水姚跃林假如我们都成为魏书生

  【李镇西专栏】
  我和魏书生:"君子之交淡如水"(18年前的文章)
  原创作者|李镇西(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原创,首发李镇西校长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我第一次见到"魏书生"这三个字,是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九八三年。我在一个刊物上读到了介绍魏书生的文字后,真是激动万分。那时我正沉迷于苏霍姆林斯基之中,所以我很自然地把魏书生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较,他们两人都是自学成才,都在农村中学任教,都把自己的心融入了学生的心……于是,我得出的结论是:魏书生就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我决心做一个像魏书生那样的老师――不仅仅是决心,我真的开始了自己的行动:魏书生老师要他的学生办班级日报,我在自己的班上也开办了班级日报;魏书生老师要他的学生写日记,我要的学生也写;魏书生老师让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我也让我的学生画……说魏书生影响了整整一代语文老师,可能有点夸张,但说他影响了年轻时的李镇西,是一点不夸张的。
  第一次见魏书生老师是1995年夏天,我回老家乐山看望母亲,正碰上魏老师来乐山讲学。魏老师讲的题目是《自强育人教书》,他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社会、人生和教育,把我的心也引到了一个澄明的境界。下午听报告之前,我在去剧院的路上碰到了魏老师,烈日下,他也步行前往剧院。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我追上去和他打招呼,并和他一起走到剧院。一路上我们聊了些什么我已经忘记,但他的平和从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天报告完了以后,我买了一本他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谈》,然后请他题词,他写了四个字:"解放自我!"
  那个暑假我一口气看完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心灵的原野阳光灿烂,同时身上有一种飞翔的冲动。合上最后一页,我作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要求学校给我两个班,我要进行真正的教育科研实验!后来的几年里,我同时担任"优生班"和"差生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后进生"的研究上,做课题、写随笔,正是那几年艰辛的教育教学探索,孕育了我后来那本《爱心与教育》。
  后来,我又先后三次在不同的场合与魏书生老师有过近距离接触和交谈,但都没有比较深入的交流。不仅仅是没有时间,而是我的自卑,使我觉得除了仰视,我没有资格与魏书生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随着我教育思考和实践的深入,我开始反思自己也反思包括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叶圣陶等等教育大师的教育,我开始从单纯的感情崇拜转向相对成熟的理性审视。我开始意识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并不能取代我的实践一样,魏书生的具体做法也不能取代我富有个性的创造。在《给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有几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
  比如,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以我现在的眼光看,可能不太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但如果放在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育体系中,可能是最符合他教学个性和他学生个性的做法;又如,他当班主任能够带着学生练拳击练气功,我显然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去做。我认为,任何一个杰出的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其教育模式、风格乃至具体的方法技巧都深深地打着他的个性烙印。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智力类型、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环境文化、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等等因素,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教育专家都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苦苦"学习"于漪、魏书生却老也成不了第二个于漪、第二个魏书生的原因。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反对向优秀教师学习,而是给自己也给其正在成长的他青年教师一个提醒:向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其方法;而且,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精华融进自己的血肉。
  于是,我在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人的旗帜下,从这几位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中提取"人性"、"民主"、"个性"、"创造"等精神元素,开始走自己的路了――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口语-思维训练、"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充满爱心的人格教育、面向未来的民主教育……
  我渐渐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并开始引人注目了――我的"事迹"出现在一些报刊上。特别是随着我"影响"的逐渐扩大,我所在的城市有人把我称为又一个"魏书生",在网上也常常有人这样评价我。面对这些赞誉,我总是很认真地说:"请不要把我同魏书生老师相提并论。"
  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谦虚",而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不可比的。对于魏书生老师,我一直都认为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没有想过成为他,也不可能成为他。我就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长期以来,不少人喜欢用"中国的**"来赞美一个人,比如把张海迪称作"中国的保尔",再早一些把鲁迅称作"中国的高尔基"。我不怀疑赞美者的真诚,但这是一种很不恰当的说法――在这样的称谓中,张海迪消失了,只有保尔;鲁迅消失了,只有高尔基。在我看来,作为独特的个性,张海迪是独一无二的,鲁迅更是无与伦比的。
  由我和魏书生,我自然想到到了我和苏霍姆林斯基。无论怎样形容我崇敬(注意,是"崇敬"不是"崇拜")苏霍姆林斯基都不过分,但我始终清醒地认为,我就是我,我不可能成为也不愿意成为另一个苏霍姆林斯基。
  1998年我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时,她曾给我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说"您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当然是过奖,是一种鼓励,但这句话后来竟然被讹传为"你是中国的苏姆林斯基"!于是我不止一次被人这样"赞誉",真让我无地自容。说实话,苏霍姆林斯卡娅的原话我能够接受,因为做苏霍姆林斯式的教师正是我的追求,但我远远不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我也不想做。我曾经对人说过:"如果硬要说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我的眼里,辽宁的魏书生可能是,上海的冯恩洪可能是,但我不是。"――当然,现在我认为,魏书生和冯恩洪也都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他们的身上有着苏霍姆斯基的某些影子,但他们仍然只是他们自己。
  著名教育专家查有梁教授在为拙著《爱心与教育》写的"跋"里有这样一句话:"作者的思想源于苏霍姆林斯基,又超越了苏霍姆林斯基。"这话显然有些过头,但我把它看作是查老师对我的鼓励或者说为我指出的一个奋斗方向;后来,《爱心与教育》出版后,有些读者朋友也爱把我的名字同苏霍姆林斯基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一位好心的青年学者在写《爱心与教育》的评论文章时,标题竟然就是《超越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这绝不是出于谦虚或者世故,而是我觉得现在的我哪里有资格侈谈"超越"?这些说法实在让我有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
  不是说苏霍姆林斯基不能超越——尽管我非常敬仰他,可我从不认为他作为科学而不是宗教的思想理论就没有历史的局限或其他的不足;但是,就我目前的情况看,我不过是一名刚刚起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而已,离"超越"何止十万八千里!
  而且,即使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为什么一定要"超越"苏霍姆林斯基呢?苏霍姆林斯基属于他的民族和他所处的时代,也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精神个性。我们可以学习他,借鉴他,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超越"他。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或同时代、同一民族的杰出教育家之间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非要"发展"与"超越"不可,而是互相借鉴融汇、交相辉映而又保持自己思想个性、时代特色、民族气派。——中国的孔夫子、陶行知还有外国的卢梭、苏霍姆林斯基,你能说谁"超越"谁呢?
  对苏霍姆林斯基是如此,对魏书生也是如此。
  今年国庆,我去北京参加"全国著名中青年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又一次见到了魏书生老师。尽管我和他以前就见过几次面,也算老朋友了,但我仍然在他面前"放肆"不起来――同样是面对名师,我和程红兵、韩军、程翔等人却可以很随便地调侃。其实,魏书生老师是非常平易平和的,和我聊天也很随便,但我心中始终把魏书生当作我的老师来尊敬。
  在去会场的车上,我对魏老师说:"八十年代前期,我就开始学你的具体做法,但越学越不像;后来我只取你的思想,然后结合我的实际走自己的路,我便找回了自己。"魏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也没有。"我说我曾读魏老师的书,问他现在又出了什么新著,他说现在因为忙写得少了,然后又说:"我读过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很有文采与思想。"我知道魏老师是在鼓励我,但我还是为自己的文章能够被魏老师读到而高兴。
  上午听魏老师上课,讲《人生的境界》。实话实说,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上法,如果我来上我不会这样上,但这是魏书生式的上法,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上完课,魏老师又做了一个报告,他没有就语文讲语文,甚至没有就教育谈教育,而是从做人谈起,从改造自己谈起。魏老师的许多话我已经在他的著作中读到过,但今天亲耳聆听,仍然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要改造别人,先改造自己。""不要老是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活出自己来!""过年过节的日子很快乐,这容易做到;但要把平常的日子也活出滋味来,那才是一种境界!""不提口号,不搞运动,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用平常心做平常事!"……他谈到任何一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举到刚才的语文课:"同样一堂课,我有我的上法,李镇西有李镇西的上法,上出个性来就是最好的课。"讲台上的魏老师谈吐从容优雅,语言平和朴实而不乏幽默。他把我们的精神引向崇高的境界,又让我们的心回到平凡的世界。他用最朴实的大白话娓娓诉说着人生的哲学,让我们在感受他博大胸襟的同时,也禁不住审视着自己的灵魂。
  中午在饭桌上,我和魏老师闲聊,他关切地问我现在身体怎样,我说还行,就是头发掉的厉害,而且近几年不断发胖,他要我加强锻炼,我问他如何锻炼,他马上忍不住挥了挥拳头说:"我坚持打拳,而且如果不外出的话,我每天都坚持跑三千米。"我说我平时在家每天都坚持步行半个小时,他说这足够了。我说:"魏老师,我会继续向你学习,但我不会做你,我要做最好的自己!"他直说"好好"。我发现魏老师和我一样,不喜欢喝酒,只喜欢喝白开水。于是,我举着纯净的白开水和魏老师碰杯:"君子之交淡如水!"
  2003年10月5日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姚跃林校长是我的挚友,而"挚友"的含义就是可以彼此说"不"。我当初就是因为跃林兄和我"商榷"而成为好朋友的。昨天跃林兄看了我的文章后,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在朋友圈说——
  我是李镇西老师的粉丝,也是镇西茶馆的茶客。公众号镇西茶馆里他本人的文章我大都看过,受教甚多。昨天李老师发了篇《李镇西:"魏书生简直就不是人"》确实吓了我一跳。当然,魏书生不是人就只能是神了。李老师幽默风趣,喜欢开玩笑,这种说法说在现场似乎不可,但发在有几十万粉丝的公众号里还是让人感到怪怪的。镇西老师是我的朋友,曾受邀三度莅临厦大附中指导、讲学,他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在厦大附中有很多粉丝。拙文写于十一年前,那时我还不认识李老师,所以我不是故意和李老师唱对台戏。我的观点正相反:魏书生真的不是神,简直就是一个"人"!
  呵呵,这次我可不想和跃林兄商榷,而是"举手投降",因为他说的是对的。我从他那里要来他11年前那篇文章,征得他同意,在镇西茶馆发表。
  假如我们都成为魏书生作者|姚跃林(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
  假如我们都成为魏书生——显然,这是个伪命题,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的。我是在1984年底知道有魏书生这个人的,当时是从学校领导给我的一份打印材料里知道的。1988年我在河海大学的礼堂里听他做报告及公开课,我以为他是很有特色且很有魅力的。1992年我买了他的一本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书,1996年我参加一个干训班学习,在赴深圳考察的时候适逢举办图书博览会,我又买了他的两本书。应该说,我曾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他的著作,并且在工作中非常谨慎地借用了几招。我以为,魏书生与其说是教育家(也可吝啬的称之为教育改革家),倒不如说是哲学家。但他实践的都是既有的哲学道理,因此谈不上自己的体系。其实今天的哲学家已很难有原创的自成体系的哲学成果。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并不深奥,但要完全模仿他几乎做不到,所以钱梦龙说:"学魏书生活,仿魏书生死。"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太能看到他的嫡传弟子,也许根本就没有。老实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已很少关注他。
  关于魏书生的"人生神话"我们会在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中反复被提及,因为他的身份高度复合,集语文教师、班主任、校长、教育局长、党委书记于一身。但凡教育培训都可以用他作为教材,除非部长级培训(教育部长是教育界最高长官,谁敢培训他)。他就是"案例库",要什么都可以从中拿。我未做过调查,但我相信他在做教育局长的初期可能还在任课并担任班主任,但对于现在还集几任于一身我持怀疑态度。我甚至认为,如果魏老师那么爱课堂不如干脆回到课堂,因为局长做得比他好的人有的是。事实上,他做局长十余年,盘锦的教育在全国并无多大名气,而魏老师的教育思想还是二十年前的那些思想,虽然书出了很多,但翻来覆去重复的很多。
  我承认魏书生是个神话,我至今很推崇他。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课堂,这是他成为好老师的前提。虽然他看起来似圣人般超脱,但他必定为此付出了很多。我学魏书生主要立足于学习他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勇于改革的进取精神,善于学习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至于他那些具体方法,我认为一点不神秘,他在用,我们也在用,他已出神入化,我们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思路不对,方法再多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以为,不要说再好的培训也不能把我们培养成为魏书生,即使能够,显然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举措,甚至是一场灾难。试想,即从表面上看,全中国的老师三分之二的时间不上课周游列国,从不批改作业,20课时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等等,行吗?老师没有教不等于学生没有学,老师没布置作业不等于学生没负担,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的问题。说实在话,我的整个基础教育学习阶段基本完成于文革中间,我有很多学科老师基本没教我,这些老师都是"魏书生"。他们未能成为"魏书生"是因为他们还缺了点什么,而不仅仅是机遇。魏书生的智慧不仅在于他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了,更重要的是他把想明白的事大胆地实践了。
  成就"魏书生"的神话首功是魏书生本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单有魏书生本人肯定是演绎不了这个神话的。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批像吕淑湘先生这样的伯乐非常重要。而看上去比较贫困的盘山县以及盘山三中当时并太好的"学苗"(我印象里魏书生是这样说的)对造就这个神话也非常重要。老师塑造了学生,而优秀的老师何尝不是由一群特别的学生塑造出来的呢?假如魏老师在北京四中一类学校教书,以他的禀赋仍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家。但假如还能演绎一段"神话"的话,那也一定不同于今天的"神话"。因此我说,学魏书生不是为了成为"魏书生"。如果一个教育家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或者一种教育模式能解决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就不是问题。
  正是因为魏书生本人也教不出来一群甚至几个"魏书生"来,所以教师培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参加过一些培训,总体感觉好的不多,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课程没有新意。观念重复,案例重复,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故事。2.专家把参训的教师当孩子。一会儿是鞠萍姐姐讲故事,一会儿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式的互动,让人肉麻。3.我们讲教育要因材施教,但为什么教师培训不搞因材施教?4.专家自己不会教书,只会贩卖理论。自己书斋里的"灵机一动",根本没有经过检验,竟敢冒充经典。5.还有等等。最等而下的根本就是来混钱的或胡差事的,这样的也不在少数。
  2010年11月22日
  姚跃林校长简介:
  姚跃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2007年9月到漳州招商局开发区,参与创办厦大附中。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人民教育》《福建教育》《教师月刊》《德育报》《教育时报》《安徽教育》《辽宁教育》《云南教育》《教育家》《当代教育家》《中小学校长》等20余种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专著《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安静做真实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教育无非服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主编《家庭教育热点疑难答问》(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编著《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指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等。曾荣获上海铁路局"十佳青年教师"、上海铁路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全国优秀教师、漳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漳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17年12月,被招商局集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栋梁奖",被漳州开发区先后授予开发区建设"金鼎奖章"和开发区建设"功勋奖"。

孩子有这3个怪癖,暗示他智商会很高,妈妈别逼着孩子改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智商高的人都有一些怪癖,例如爱因斯坦喜欢走路,不是为了保持健康,而是为了清理大脑。生物学家达尔文喜欢发呆,完全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例如,物理学家谢尔在生活大爆炸宝宝睡醒后有这2种表现,说明智商很高,看看你家孩子中了没?婴儿大脑的黄金时期为06岁。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在发展婴儿的大脑。妈妈醒来后可以仔细观察婴儿的表现。如果您的宝宝具有以下2种表现之一,那么爸爸妈妈就可以玩得开心,并且宝宝的智力贵人语迟和说话较早的孩子有什么区别?李玫瑾差距很大贵人语迟和说话较早的孩子有什么区别?李玫瑾差距很大小孩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孩子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叫,生后一个多月,由于口形的不同,可以分别发出不同的元音。在67个宝宝有没有出息和教养,带出去吃顿饭,就能看出来了,别不信最近,宝妈群中的一位宝妈分享了这样的事件,说他几天前带着儿子与亲戚和朋友共进晚餐。食物慢慢上桌了,当每个人都准备吃饭时,一个小男孩开始制造麻烦。这个孩子坐在人群中间,将他喜欢的食物让孩子从小养成厚脸皮的习惯,孩子未来才能越来越好当我们提到厚脸皮这个词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它是一个贬义词。我们认为厚脸皮就是一个人没皮没脸,不在乎怎么说。这样的人最没出息。然而,在圆桌派中,李玫瑾老师和马未都老师提出父母应该从小李玫瑾坦言孩子是否聪明,看他的手就清楚了,不用等他长大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想法,希望孩子未来能有出息,因此对孩子的智商就比较重视,都希望孩子更够非常的聪明。孩子的智力一方面是受到先天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受后天发育的影响,都说一二年级不学数学,居然比普通班高十分!校长适合孩子才能最好大家好,我们都知道语数外是从小学到高中必须学的科目,尤其是数学,数学是理科之母,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都必须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但是在湖北武汉的一所民办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设数学清华退休老教授往死里管住孩子这3点,将来想不成才都难现在的教育方式千万变化,从棍棒教育到快乐教育,家长们总是没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打不得骂不得,熊孩子也越来越多,越发让家长们疑惑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一位清高中生走读好还是寄宿好?待遇简直千差万别,网友我选择走读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孩子一生的求学阶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高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求学阶段,因为高考将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上了高中以后,到底是选择住宿还是走读你想在孩子2岁时,父母教会了孩子这4种技能,孩子未来会更加优秀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未来在社会上,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孩子2岁时,父母教会了孩子这4种技能,孩子未来会更加优秀。一用勺子独立吃饭通常,婴儿在78个月的时候开始用手脚等小肌肉表现孕妇孩子在学校起争执,崩溃后烧炭离去,家属因为孩子是自闭症在广州南沙的居民楼中,发现一位怀孕的母亲带着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离开了人世,在遭受幼儿园孩子家长的围攻之后,想不开,选择带着孩子走了,这件事情的始末是怎么样的呢,根据整理孕妇的资料,
为什么说学钢琴,会改的孩子有奶吃?考察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往往不是看他现在弹得好不好,而是看他改得快不快。改的能力,便是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果改的能力强,那么不管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只要悉心指导,将来定会走为什么老师总叫你练音阶?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不少钢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会提醒学生们要多练习音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周广仁教授也曾说过熟练地掌握24个大小调的音阶非常重要。但是有的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练习音阶到底有什么好钢琴专业比赛必弹曲目一览,评委们秘密的钢琴难度系数表(收藏)据说钢琴比赛的评委们都有一份秘密的钢琴难度系数表,这是收集的一些的钢琴练习曲难度系数分析目录,希望各位朋友继续完善补充!几乎所有专业大赛的第一轮必弹曲目。较为常用的有(10分为满分如何上好孩子的第一节钢琴课,一位钢琴老师的经验之谈孩子的第一节课是钢琴教师把有关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对于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钢琴教师来说高晓松对话郎朗的钢琴生涯中国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太多!在高晓松老师的脱口秀节目晓说中,有一期叫郎朗的乾坤,当时晓松老师邀请了郎朗来做客。在这期节目中,两人从最后一场演奏的曲目聊到了古典钢琴,又从古典钢琴聊到了郎朗钢琴生涯中的起伏跌宕和如果再选一次,我不会让孩子考研,一位母亲的倾诉,让人深思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人,对教育产生了新观念。对教育的重视让现在社会上有更多高学历人才。学生也在追求高学历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本科学历已没有什么优势,考研成为很10岁女童身高已超过160,儿科医生这样的习惯值得学习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当下的孩子的饮食种类也益发丰富,营养越来来均衡。但随之带来的,也是孩子较差的饮食习惯。许多孩子喜欢吃甜食辣条蛋糕等高热量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因为贪嘴1995年2月28日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正式启动在26年前的今天,1995年2月28日(农历1995年1月29日),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正式启动。1995年2月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是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1。名言名句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年也母亲败也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更生猛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就是两位母亲的竞争。2。母亲素质的提高,关系家庭幸福,孩子健康成长,平凡的母亲造就了改变世界的女儿平凡的母亲造就了改变世界的女儿作者简。古道尔是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著名动物保育人士。由于她在黑猩猩研究和环境教育等领域的杰出贡献,1995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荣封为皇家女爵2007年2月26日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揭晓1独臂英雄丁晓兵颁奖辞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