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双减了反而更焦虑?解开你的心魔

  作者 | 无才姐
  "双减"来了,照理说是对家长的 双重利好消息:
  作业负担减轻了,心脏支架可以省省了;课外培训减少了,腰包可以鼓起来了。
  可是,似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喜大普奔的场景,家长们 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之中 。
  仿佛突然之间,人生失去了方向。
  真的不鸡娃了吗?自己是不是太天真了?
  可是继续鸡娃吧,之前骂内卷的又是谁呢?
  左思右想,许多人从地上转到了地下,开启了偷偷摸摸鸡娃模式,并且怀念起过去可以正大光明鸡娃的"好日子"来。
  养娃这条路似乎更难走了, 焦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就放松不下来,他们一定会说,竞争这么激烈,只50%的孩子可以上高中,大环境这样,怎么可能不焦虑?
  可是,焦虑真的是由环境决定的吗?换了个环境焦虑就会自动消失吗?
  上一篇我写了《双减真要对标德国?这些事德国人不会告诉你!》之后,就有读者跟我说,有了点移民的想法。
  可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移民海外的华人那么多,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peace & love 吗?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 并没有 。
  在德国, 华人家长仍然是最焦虑的群体 ,宽松的教育环境并没有成为他们的解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焦虑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问题 。
  比内卷更可怕的是改变
  人人都痛恨内卷,没有人喜欢恶性竞争,可是当管理员终于出手要制止恶性竞争的时候, 为什么大家都开心不起来呢?
  有人指责管理员,你没有解决A就来解决B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依然不满。
  可是,问题本来就需要一个个解决,如果B急需解决,那么先解决B有什么不对呢?
  事实上,哪怕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他们仍然会不开心。
  因为人最怕的不是环境有多恶劣,而是 环境突然改变 ,需要他们自己也作出改变。
  作出改变,就意味着要 走出"舒适区" 。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
  你的意思是说内卷是"舒适区"?明明那么痛苦,到底哪里舒适?你该不是疯了吧?!
  不好意思,对很多人来说,无论现状如何,在现状里待着就是一种"舒适",需要他们作出改变,去 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才是最可怕的 。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有很多人,对工作不满却不辞职,对婚姻不满却不离婚,明明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透顶,却没有勇气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宁可一边抱怨一边忍受,其实恐惧的就是一旦放弃了虽然糟糕但已习惯的现有生活后,就必须去 面对未知的将来 。
  如果说"双减"之前的焦虑是因为恶性竞争,那么"双减"之后的焦虑就是 因为不确定性:
  鸡娃虽然痛苦,但是习惯了,知道怎么鸡,也大概知道会有个怎样的结果,现在突然不让鸡娃了,怎么办? 这题我不会了啊!
  海外华人家长的焦虑也是源于此。
  环境突然变宽松了,那些在残酷竞争中形成的价值观显得格格不入了,为了适应环境必须作出改变,可是对结果却无法把控了,超出了自己的经验范围。
  所以 自孩子出生 ,身边留德华父母们的 焦虑就开始了:
  在家到底该跟孩子说中文还是德文?中文说得多将来德文怎么办?德文说得多将来中文怎么办?
  幼儿园竟然天天就那么傻玩?真的什么都不教?孩子会不会玩傻啊?
  小学就教这点东西?作业就这么一点?不做题能学好吗?
  这都中学了,每天就上这么几个小时能学到什么?也不见有多少作业,是老师太懒了吧?
  假期不布置作业也就算了,还跟孩子说放假就是要好好玩,弄得孩子一点课外习题都不肯做了…
  很多人甚至觉得 德国的环境过于安逸 ,培养出来的孩子远不如中国的孩子有竞争力,再这样下去德国就 快完了 。
  最极端的例子,还真有朋友因为深信德国的教育系统会毁了自己的孩子,毅然决然地举家回国,投入到浩浩荡荡的鸡娃大潮中去了。
  鸡娃虽然痛苦,但是 配方熟悉,我们拿手啊!
  可我很想弱弱地问一句,德国的教育系统虽然有很多问题,可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没被毁掉, 怎么就会单单毁掉你的孩子?
  而且,什么叫"毁掉"呢?
  在我的词典里,一个人被"毁掉",是指 身心 遭受重创, 意志 遭到摧毁, 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除此以外,真不知道还有那种情况算是"毁掉"。
  我从不认为任何教育制度会"毁掉"孩子,制度虽然不完美,但制度的设计者并不是疯子。
  真正会"毁掉"孩子的,只会是家庭教育 ,孩子受到的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家庭,最大的压迫感也来自家庭。
  无论环境如何,只要大人能够从容应对,为孩子扛住压力,孩子就不会有大问题;相反,如果大人将内心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弱小的孩子承受不了,就会出大问题。
  所以作为家长,无论教育理念是严厉式还是宽松式,都必须先面对和处理好自己内心的焦虑。
  勇敢地接受改变,积极地适应环境,要相信一切都会 朝着更好的方向 而去。
  我们的孩子已经太累太累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不是什么阴谋,而是 真的要保护他们 啊!
  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
  有人至今都想不明白,本来过得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说内卷就内卷了呢?是人口爆炸了吗?还是外星人入侵了?
  其实都没有,只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了。
  我们不妨追溯一下 中国鸡娃史 ,会发现其实 就是一部信息发展史 。
  第一波潮流发生在2000年, 《哈佛女孩刘亦婷》 横空出世,一夜之间街知巷闻。
  本来还在开心地玩着泥巴、只会偶尔被念叨两句"隔壁张富贵期末考了一百分"、"对门李翠花学习从来不用大人管"的孩子们突然发现父母看自己的眼神变了!
  他们野心大了, 目标对准哈佛 了!
  突然之间,各种歪门邪道都来了,零食也不给吃了,空调也不给开了,手里有事没事要握个冰块锻炼意志力了!
  人家刘亦婷就是被这样"鸡"进哈佛的啊!
  虽然那时候还没有"鸡娃"这个词,可刘亦婷她妈是当之无愧的"鸡娃教"鼻祖。
  时隔十一年,2011年,又一位教主出现了,这次更猛,一部 《虎妈战歌》 直接席卷全球,蔡美儿把"鸡娃"这种 神秘的东方力量 推向了世界舞台。
  而差不多与此同时, 微信诞生 了。到了2012年3月,微信用户已经破亿。
  信息爆炸 了!
  世界迅速变成一个平面,以前鸡娃只有隔壁邻居知道,现在隔了个太平洋都知道了!
  虎爸虎妈们迅速拉群,积极交流鸡娃信息;
  自媒体异军突起,时不时地贩卖焦虑;
  一打开朋友圈更是不得了,好像全世界的人都那么有钱,全世界的娃都是神童!
  本来觉得自己小日子过得挺好,娃也活泼可爱,可是 打开手机立马就不淡定了:
  不仅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连你娃的同龄人都已经抛弃你娃了!
  慌得一批有没有?!
  于是 鸡娃 从一部分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了 全民刚需 。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于是 教辅培训 成了 风口行业 ,猪们排着队上天了…
  再接下来,"人人都上辅导班"似乎成了一种共识,坚持不上辅导班的渐渐成了另类,最后纷纷在信息轰炸中缴械投降。
  可是,这真的是世界的全貌吗?
  其实我们自己也会在朋友圈晒这晒那,是因为真的如此富有如此优秀吗?
  还不是因为生活太辛苦了,养娃太辛苦了,要给自己找点乐子啊!
  那么看到别人晒的时候,我们 到底在慌什么 呢?
  大数据 时代还有一件更魔幻的事,就是你 慌什么就来什么 。
  网络会根据你关注的信息,不断推送给你更多的同类信息。
  看到你关注神童,就把 全世界的神童 推给你看,看到你关注辅导班,就让你打开手机就看到 满世界都是辅导班 。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你以为看到了全世界,结果看到的只是一个同类信息不断交织的茧。
  所以,当朋友们告诉我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孩子写作业不能不陪,不上辅导班一定没有出路,所有人都在拼命鸡娃的时候,我很想告诉他们其实 还存在另外一个世界 。
  我有一些读者,坐标就在国内一线城市,从来不陪写作业,孩子作业写得又快又好,每天早早就能入睡,课外除了孩子喜欢的兴趣班也没报什么辅导班,孩子成绩照样很好。
  可是,也许告诉他们恐怕也没有什么用。
  他们总会用"这是个例"、"孩子天生优秀"来解读,把这些信息过滤掉,继续 一头扎进自己的信息茧房 里,将鸡娃进行到底。
  而那些心态平和的家长其实也有自己的"信息茧房",只不过他们的信息茧房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构建的,具有 隔离焦虑 的积极作用。
  我曾经问过一位读者,何以做到身处内卷重灾区仍然可以做到佛系养娃?
  她告诉我其实很简单, 只和佛系家长打交道就行 了,看到鸡血家长绕道走,远离一切会令自己产生焦虑的信息。
  老实说, 我在德国也是这样做的: 从不加入任何鸡血群,从不参与任何鸡血话题,从不主动谈论孩子的学习和比赛,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安安静静地养娃。
  也许有人要问,你就不怕错过什么吗?真要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怎么办?
  一点也不怕,因为我早就想明白了一件事——
  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 是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来的概念,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父母没有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孩子的课题, 过多参与了孩子的课题 。
  这在亚洲家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也为父母而活,结果两代人都无法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父母非常焦虑 ,因为想要完美掌控孩子的人生; 孩子也非常焦虑 ,因为必须达到父母的期望。
  于是两代人相互纠缠,谁也得不到自由,谁也得不到快乐。
  那么如何进行课题分离呢?难道就是放手不管吗?如果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难道不是失职吗?
  要知道,亲子关系可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父母对孩子是有教育责任的啊,父母哪能自顾自地生活,不管孩子呢?
  对此,阿德勒心理学运用了一句英语谚语作为解释,可谓 精妙绝伦: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把马带到水边"就是教育,是父母的课题,而马要喝不喝水,喝多少水,那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无权干涉。
  换句话说,就是父母 只是引导和帮助 ,而 不能强求结果 。
  具体到生活中,就是父母可以买习题册,但做不做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报辅导班,但上不上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讲一大堆道理,但听不听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为孩子的学习鞠躬尽瘁,但考多少分是孩子的事。
  当我想明白这件事之后, 一下就变得无比轻松:
  我的课题 就是"做个好家长",为孩子提供一切需要的引导和帮助,至于如何学习,学成怎样,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那是 孩子的课题 。
  曾经有读者问我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自鸡娃",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这个难倒无数父母的问题,也难倒你了吗?》,其核心其实就是一个: 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他/她自己的课题 ,他/她需要自己负责。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不懂事、不自觉,不敢放手,对孩子不听话、不能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感到无比焦虑。
  可是他们却没有想明白,"懂事"的前提是 自己经历事情 ,"自觉"的前提是拥有 选择的自由 。
  就连我们自己,也常常对"过来人"的道理嗤之以鼻,对被强制性安排任务反感至极,更何况孩子?
  曾有读者向我吐槽,每次都要因为天气冷孩子不肯多穿衣服而闹得鸡飞狗跳,问我为什么孩子就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说我从来不管孩子穿什么衣服,只是早上起来告诉她们今天冷不冷, 给她们一个建议 。
  曾经有一天零下十几度,俩人坚持要穿夏天的裙子,外面只加一件外套,后来冻得抖成筛子差点生病,之后就学乖了,出门前都要问下我的意见。
  只有亲自经历了事情,看到了后果,才会真正听进去大人的道理。
  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无论是兴趣班的选择、学习的安排,还是择校选课,我从来都是 只分析利弊 ,然后 尊重她们的决定 。
  老实说,有时候她们的选择并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会试图去 劝说 ,但如果孩子在已经了解了所有信息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那我就会 支持 。
  因为那是 她们自己的课题 。
  而且我们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中除了少数如"衣服穿少了会生病"这种能看到明显因果关系的事,绝大部分的事是 超出我们的经验范围 的。
  未来的世界如何, 我们其实一无所知 。
  只是我们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去徒劳地推测未来而已。
  事实上,很有可能我们现在给孩子指出的"一条好路",将来还存不存在都不好说,比如已经消失的纸媒和正在消失的教辅,而很多即将出现的新兴职业,我们现在 根本就无法想象 。
  疫情前我曾经偶遇过一对母女,女孩是留德大学生,正在寻找实习机会,打算毕业后在德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回国,母亲来德国看望她,苦口婆心地劝她毕业后赶紧回老家考个 公务员 ,那才是 正经工作 。
  我当场石化了,没想到这年头还有人把公务员当做唯一的正经工作。
  但在这位母亲的人生经验中,这就是她能为女儿指出的 最光明的道路 。
  如果女孩最后为了满足母亲的期望回去当了公务员,她会快乐吗?如果她不快乐,母亲会意识到是自己的错吗?
  不会的。母亲只会觉得女儿 不知足,不懂事 。
  也许看到这个例子很多人会觉得太可笑了,可是,当我们总是以父母的身份、父母的经验去粗暴干涉孩子的课题时,这样的笑话迟早都会发生。
  我们终究会老去, 最贴近时代脉搏、最能适应时代变化的其实是孩子 。
  我们要 相信孩子 ,他们也想拥有美好的人生,他们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他们有能力完成自己的课题。
  就像相信他们现在也想取得好成绩,会好好学习,有能力完成学习一样。
  相信他们 ,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到"做个好家长"这个课题上来, 焦虑就会减少大半 。
  竞争与价值
  或许有人要问,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讲自己怎么修炼,可是激烈的竞争一直存在,这种环境本身就令人焦虑,你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没错,竞争确实会引发焦虑,可是现在"双减"出手要缓和竞争,为什么你的内心一点都轻松不起来呢?
  因为比起恶性竞争,你 更害怕没有竞争 。你的自我价值似乎只存在于和别人的比较之中,一旦失去"参照物",你就慌了。
  可是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当一个孩子充满求知欲,每天都比昨天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并且因此而感到快乐时,就因为有人学得比他更快更好,他的学习就 没有价值了?
  当一个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内心感到充实和满足时,就因为别人比他职位更高、更有钱,他的人生就 不值一提了?
  一个人过着自己的人生,真的需要一个参照物来告诉他 "你的人生好不好" 吗?
  曾有朋友问我,孩子 如何才能取得好成绩?
  我说很简单啊,就是把不会的题做对,把做错的题做对,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绩不可能不好。
  这和在班里排第几名一点关系都没有, 再怎么内卷都和你无关 。
  至于能不能达到分数线考个好学校,不是你可以操心的事。
  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什么都是 最好的结果 ,强求只是痴妄。
  如果孩子热爱学习,那更是 最好的结果 ,他的人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力争第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些口号都在暗示所有人,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你的敌人,竞争是个零和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每天睁眼一看,周围遍布敌人,自己永远处于危险的境地, 能不焦虑吗?
  能 从竞争中获得乐趣 的人,是不会把对手当作敌人的,所有的对手都是伙伴,一起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很多 孩子都有这样的天赋 ,他们比赛谁跑得更快,谁跳得更远,他们很快就忘记输赢,开开心心玩下一场游戏。
  他们喜欢对手,佩服强者,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东西,他们是 竞争的天才 。
  是我们大人扭曲了竞争的意义,才让他们变得嫉妒对手、怀疑自己、憎恨竞争。
  我的孩子最好的闺蜜,都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她们你追我赶,也无话不谈,把对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我常常和她们说,要 和优秀的人做朋友 ,你才会变得更优秀。
  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所有方面胜过另外一个人, 你们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这句话看似简单,对此坚信不疑的人却少之又少。
  许多家长一看到"别人家孩子",就把这句话抛到了九霄云外,焦虑随之而来。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 两个重要概念: "行为价值"和"存在价值"。
  阿德勒认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 用"行为价值"来衡量孩子的价值 ,即孩子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满足父母的预期(考高分、得第一、上清北、高收入等等),父母才认同孩子有价值。
  他们早早地忘记了自己生孩子的初衷, 忘记了孩子的"存在价值" :他们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哪怕什么都不做,仅仅是存在着,就对我们无比重要。
  爱的本质就是"有你真好",不是吗?
  在我们家,永远没有"别人家孩子",我从来不会说别人家孩子有多好。
  别人家孩子再好,和我有关系吗?
  我常觉得养娃是件虽然辛苦却无比幸福的事,有时候就那么看着她们,想起她们,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
  并不是因为她们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她们是 我的孩子 。
  有她们真好。
  世上有 两种旅行者 。
  一种 总想以最快速度直奔目的地,到达后按计划打卡所有景点,只有完成清单上的所有目标才会心满意足,觉得不虚此行;
  另一种 喜欢走走停停,欣赏沿途的风景,有时临时起意绕道而行,有时情况有变一些景点不去也行,他们不会为了火车晚点暴跳如雷,也不会因为没有打满卡唉声叹气,他们的焦虑要比第一种少得多。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场旅行。
  如果我们只看到"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找工作、成家…这一个个 "打卡景点" ,整个行程就会充满压迫感,将大部分时间耗费在无比焦虑的路途中,最后即使能圆满打卡,快乐也只是在 "完成任务" 的那一瞬间。
  可是 成长 ,它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啊!
  那么多美好的风景,那么多日日夜夜的陪伴,我们真的打算冷漠地忽略吗?
  我们那么辛苦、那么着急地赶路,和伴侣争吵,给孩子施压,到底是 为了什么 呢?
  如果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将来拥有 幸福的人生 ,不要忘了,其实 他们现在就可以拥有 。
  END
  话题TOPIC
  "双减"之后,你更焦虑了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
  往期回顾

和娃这么聊天,直接决定他的高度男人被问老妈和老婆同时落水先救谁,怎么回答都会送命妈妈被问陪娃重要还是事业重要,分分钟都能泪流满面。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妈妈而降低要求和门槛,年幼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妈虎妈狼爸不可为,警惕不可逆脑损伤OK妈说上周和大家推送了文章杭州知名幼儿园园长真正优秀孩子的爸妈都是什么样?,很多爸妈留言在眼下一个充斥焦虑人人鸡娃的时代,真的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内容来让自己淡定下来。是的,看到别人有个这样的婆婆,就算老公是大猪蹄子也认了看到群里有妈妈在讨论抖音上一个人气超爆的婆婆,我禁不住也去瞄了眼,发现果然好有人格魅力啊,成天乐呵呵的,幽默感爆棚,心理状态特别好,和这样的婆婆相处会很放松。无聊的抱娃哄睡时能自嗨深扒!幼儿园最能打的着装,当爸妈的你知道多少?双十一终于结束了,大家都嗨够了吗?前两天要是忙着剁手没顾得上看推文的话,可别忘了再补看一下哦,你们不看我是很心疼我的阅读量的,尤其昨天的文章这方法一用,娃的语言表达能力咻咻咻往上窜惊!才上一年级,儿子累得赛过996原创首发公号妈咪OK(idmamiok)作者OK妈前段时间,晚上我要给OK家校联系本上签字,发现在前一天的每日心情底下硬生生的新挤上了两行字,字迹潦草,还有橡皮擦的痕迹。认真一读,烧钱懊悔!给娃套上4颗小钢牙后才醒悟我有个朋友说,这些年,所有看病的钱加起来,都没有补牙费钱!她儿子前后补了8次牙齿,有的是同颗牙蛀了不同的位置,有的是补的材料掉了又再补,还有的牙烂到了神经做了根管治疗,最后在医生的玉米螟的防治其实很简单,选对药剂,用对时间,轻松就能解决问题今天来聊一聊玉米螟的防治技术,玉米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这几年玉米上病虫害发生比较多,尤其是玉米螟危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那么如何防治玉米螟最高效呢?今天我就从用药时间以及用当娃无理取闹时,那就动手吧经常有妈妈来问我关于孩子情绪类的问题,都会提到我非常耐心地和他讲了道理,但他就是不听,甚至闹得更厉害了,到底要怎么引导?真的太理解那种好话说尽,就差打一顿了的抓狂和无力感了。其实我枣树缩果病的防治,仅靠喷施杀菌剂可不行,科学管理才是关键大枣是非常好的养生农产品,在农村很多小院门口都会种上一两棵枣树,等到秋季来临的时候,挂满红彤彤的大枣,摘下来放干留作过年食用。但是很多种植户应该都遇到过这种问题,枣树上结的枣不正常香椿烂皮病导致树皮腐烂,了解发病原因及时防治是关键!记得在2019年,香椿在一些一线城市被炒到上百元1斤,真是天价菜吃不起!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菜农知道了香椿这种蔬菜,并且也开始进行种植,不过在进行种植时,香椿树也容易出现一些问山药死藤,可能得了镰孢枯萎病,一文教你如何确认病害科学防治!在夏季山药管理中,种植户最怕的就是遇到山药出现死棵的情况。辛辛苦苦种植出来,该结果了,却死亡真的让人很受不了。造成山药死棵的原因很多,比如虫害病害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不当的肥害等
芯毓儿保育疯狂动物运动会?尽情释放你的活力气肃而凝,露结为霜在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中芯毓儿保育举办了隆重的第二届萌宝运动会,宝贝们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度过了元气满满的一天!看!达菲熊和芯宝今天也来啦!01营救小动物宝贝和爸爸妈妈来自父亲的忏悔孩子,爸爸有话想对你说。我喜欢看你熟睡的样子,你的小手掌压在脸颊下面,你的额头微微冒着汗,湿漉漉的卷发贴在额头上。刚才我在书房看报的时候,内心突然一阵懊悔,让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到底好不好?孩子不会说,你要会问现在幼儿园虐童事件频频发生,从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到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丑闻等,都深深刺痛了家长们本身就悬着的心。孩子刚进幼儿园时,家长都会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不能和11岁女孩身高166cm,医生3种食物是身高增长剂,多吃点无妨孩子的身高发育问题,一直都是父母关注的焦点。孩子可以高人一头,父母心里也就会踏实很多。毕竟孩子从小到大如果有身高优势,父母也会少操点儿心。孩子小的时候个子长得高可以避免被小朋友欺负什么时候读经典什么年龄读经典最好?孩子越小的时候记忆力越好,越擅于模仿,这个时候给孩子熏听诵读经典,经典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终生不忘。所以读经典越早越好,建议胎教,013岁孩子一定要诵读经典,挨打小时候,我是犯错就改,改完还犯,不长记性的调皮孩子,几天不被母亲打骂,好像成长路上就没有动力。起初,我惹祸时,母亲只是指着我的脑门儿训斥小时不学好,长大没出息,知道吗?我不断惹祸,备孕期怎么补叶酸?专家推荐正确吃法来源人民网当女性进入备孕阶段,叶酸就成为这个过程中的得力助手。那么,处于备孕期的女性朋友们该如何吃叶酸呢?天然叶酸不稳定,合成叶酸更可靠?我们日常食物当中的叶酸属于多谷氨酸叶酸,需无理取闹怎么办昨天下午,带着宝宝去水果超市,因为他最爱吃的苹果吃完了。买完了苹果,又买了香蕉,我拉着他向超市外面走,他就说我还没买天天圈,我还没买小零嘴。我非常的排斥给他买零食,因为买了零食孩子英语启蒙小学英文快速提升5步法,理论和实战完美结合这是软实力英语分享的第1052篇原创英语启蒙文章。写在前面经常会有宝妈咨询苗爸,希望提供一些提高家庭英语启蒙的方法。其中有一些的父母们的执行力非常强,我也深受感动,并且庆幸自己能够幼儿园中存在的潜规则,老师不会明说,但聪明的家长要了解每个行业都有不为人知的原则或者所谓的潜规则,就像那些年流行的一句话惹毛一个职业一样,在外人看来或许没什么,但是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的确是比较介意,这样的潜规则在幼儿园中也是存在的。屈老师大班音乐教案谁在叫设计意图毫无疑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声音等,都是会让孩子们感到好奇的内容。有关动物的主题永远是孩子们探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动物不仅生动可爱,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