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高考移民为何屡禁不止?地球知识局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纵观整个明清时期,不难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随着防冒籍措施的逐步完善,非但没有杜绝冒籍现象的发生,反而愈演愈烈。到了后期,冒籍已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成为了见多不怪的社会现象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朝廷无法兼顾全国所有考生利益罢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947-"高考移民"
  作者:常教员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目前,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今年的高考话题预热,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除了每年临考前必备的祖传项目"朋友圈丢准考证"涛声依旧,衡水中学高三学霸的"土猪拱白菜"也让高考话题的热度提前了好多天。
  作为一次"改命"意味浓厚的考试,一些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不走寻常路,手段之丰富,不胜枚举。 在这些路数之中,高考移民又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例如本来是在东部地区上学的考生,通过种种操作,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偏远地区参加高考,或合法,或非法。
  比如山东、江苏考生从压力山大的本省
  变为压力较小的青海、云南,一下子容易了不少▼
  这种操作,其实在古代科举制度下也屡见不鲜,那么古人是如何应对的呢?
  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
  在古代,与今日高考类似的考试制度就是科举,其草创于隋朝,完善于唐、宋。
  唐朝初年,科举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依靠科举在仕途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在官场上并没有占据优势地位。 在京城举办的省试还相对公平,各地省试被录取者(登第人数)与各地派往京城的举人(举子发解)在区域上的比例还没有明显失衡的情况。所以,唐初州县举人(地方乡试的被录取者,有资格参与省试)到其他州县冒用举人名额(冒籍)的现象很少见。
  隋唐承袭自南北朝
  当时无论南北,门阀家族都是极强的势力
  到唐中期,科举制度的权重才逐渐提高▼
  但随着唐代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依靠科举在官场上获得重要官职的人越来越多,科举制度愈加受到重视,真正实现了其"改命"的功能。 由此,科举考试在录取时的地域鄙视链也逐渐显现。
  唐代,京兆府(长安所在地)、河南府(洛阳所在地)是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全国高官、大儒、名流聚集于此,拥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此时的科举制度,权贵和名流可向考官荐举考生,甚至内定录取。于是举子聚集在京畿地区,千方百计巴结权要、名流 以 占据先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年的帝都也是一线都市,聚集全国的资本和人才
  但也"居大不易",可能也是有"学区房"的▼
  在这一因素影响下,当时的人们普遍看重举人的出身,尤其是两监(长安国子监和洛阳国子监)出身的举人,他们参与省试获录取的机会较大。于是,举人们冒籍两监的现象日渐增多, 但两监的名额总有个数,不可能人人都是两监出身。风气慢慢传开,许多门路不甚过硬的举人冒籍其他"高贵"州县的现象也越演越烈了。
  盛唐冒籍的现象在开元、天宝年间很是常见,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古人,就有过这种行为。 例如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蒲州(今山西永济)大诗人王维,并没有参加当地的解试(乡试),却去京兆地区参与当地的解试。他的运气也非常好,作为一个"摇滚青年",因为弹得琵琶曲比较好,博得了公主的赏识,公主内定京兆府的解试第一名为王维。
  河东地区在唐代相当富庶
  也是出了众多门阀大族的地方(比如裴氏)
  但新一线还不够,要被公主看上还给去超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王维所在的蒲州,在唐朝时期的城市地位并不算差,按照今天的标准,相当于新一线的中档城市。而王维作为一个在蒲州出身都需要做冒籍之事的考生,更不用说同时期唐朝其他州县的情况了。
  随着冒籍之事的不断发酵,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开元十九年(731年)朝廷下了一个规定:考试都在本地考,"高考移民"者遣送回本地。
  然而由于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冒籍现象基本没有多大改观。中晚唐时期的白居易就曾冒籍,由于特殊的原因,他一个洛阳人反而冒用宣州籍取得解试录取。而到唐末五代的乱世时期,户籍管理混乱,冒籍之事更是家常便饭。
  其实唐中后期
  庶族地主参政的机会是在加强的
  但王朝已命不久矣,之后的五代十国更是武人黑暗时代
  下一轮靠考试改命,要等北宋"文化复兴"了▼
  轻微整治
  冒籍一事,到了北宋时期又有了新的花样。北宋中叶,欧阳修与司马光之间爆发了科举史上首次有关南北录取配额的争辩, 双方在凭才取士(全国统一分数线)还是逐路取士(按行政区分配录取名额)问题上争执不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朝廷废除了以往的按比例录取制,改为各地按固定配额录取制。 但是新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冒籍现象,甚至还由于各地的录取名额分配不均,导致固定名额分配较少的州郡人士去往固定名额分配较多的州郡去考试的做法。
  这种状况的背景
  一个在于南方地位的真正崛起
  经济地位开始转为政治话语权
  一个在于考试制度于人事方面的地位已大大提高▼
  科举录取地域分配不均的问题一直延续到明朝。明朝初年爆发了著名的"南北榜案",南方考官只录取南方考生,激起了北方考生的强烈不满,最终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南北分卷取士的制度。
  还是曾经的配方,由于各地教育水平的高下和人口数量的不同,各省乡试竞争激烈程度不一,有些学子便避难就易,想方设法冒籍到录取率较高的省份去考试。
  而《大明会典·学校》的记载则呈现了冒籍的另一面。天顺六年(1462年),朝廷设置相关考试机构,并揭露了"高考移民"产业链:由于采取南北榜,各地录取人数固定,所以许多考生经常到录取名额较多的地方考试。 而当地的地方官,则出于可能会有优质生源流入,为地方争光的考虑,完全接纳了这批人在当地考试。
  所以当年,朝廷便针对冒籍现象下令,要求对冒籍的考生由当地地方官处理。 万历三年(1575年),惩治力度加大,要求对涉案地方官也进行处置。
  但总体而言,明代对冒籍的惩治是比较轻的,大部分不过是发回原籍、除去已得到的功名及考官罢免任职等做法,只有少部分采用游街、酷刑等措施。
  加大力度
  清朝时期,统治者为了统合南北,试图通过均衡各地的录取名额来达到政治势力的合理分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因此,对各级考试的地区名额划分越来越细。
  最开始,清朝会试中的录取名额一开始延续明朝后期的制度,分南、北、中卷。顺治十二年(1655年),朝廷将中卷并入南北卷,此后又经多次分分并并。而其中的分则是更加细致,有时甚至在南北中卷再细分左右卷,进行分别录取。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江南省及之后的江苏省考哪个卷?
  毕竟江南考生是清朝考力最强的一群人之一
  一群人都努力,毫无疑问会提高分数线
  (下图为江苏+安徽,与清代江南省不完全一致)▼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正式废止南北卷制度,代之以分省固定名额录取制度, 即按照各省应试人数的多少,分配会试录取名额。然而,这套看似可以避免冒籍的政策,却让冒籍现象更加猖獗,且形成了一定规模。
  究其原因,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广西学政鞠恺为陈严惩冒籍办法事奏折》可以一窥端倪。据其记载,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等省的考生由于水平总体较高,且内部竞争压力巨大,所以有一部分人去不远的广西冒籍参与考试,大概率可以挤占掉本地考生的录取名额。
  外来考生挤占本地考生的录取名额,自然引发了当地人的不满与阻挠,到官府控告之事也常常发生。久而久之,案件增多,严重的事件还会破坏边疆地区的安定。
  有种,越往东南,卷得越厉害的感觉▼
  清朝为了取缔冒籍这一令人苦恼之事,颁布了比明朝更加严厉的惩治措施。
  清初,朝廷明文规定:童生在应试时,除了报考童生必须有同考五人联保外,还需有本地一名廪生(曾经参与考试的优秀者)开具担保。 廪生所担保的内容,除了确保其身家清白、不当枪手替考、没有匿丧三条以外,还强调如果出现冒籍情况,拿廪生是问。
  但显然,这种措施还远远不够。毕竟人口迁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为了进行统一人口管理,防止误判,雍正九年(1731年)对于要求入籍的人员,必须出具家族坟墓证明,而且一旦入籍,就不能回原籍考试。
  此外,清代在防止冒籍问题上也推行过新的政策, 例如在京师地区专门设置审音御史,实行审音制度,这是专门针对童生冒籍而制定的一项特色政策。即对应试的童生进行核对口音,从而判断是否为本州县人士。
  审音制度之所以主要在京师的大兴、宛平两县实行,是因为在这两县是人文荟萃之地,历来入籍者很多,客观上为冒籍者提供了条件。
  至于清代对于冒籍的处理措施,除了延续及加大力度明朝的相关措施外,还对担保人及更多的官员加以严惩。
  这些措施倒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像范举人这样老老实实考上来的普通人
  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纵观整个明清时期,不难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随着防冒籍措施的逐步完善,非但没有杜绝冒籍现象的发生,反而愈演愈烈。到了后期,冒籍已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成为了见多不怪的社会现象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朝廷无法兼顾全国所有考生利益罢了。
  最好,冒充文曲星祝大家都考高分(且分数线不变)
  (图:魔道天使 / 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J].教育史研究,2007:33-35.
  2.刘海峰,樊本富.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问题——兼论科举时代的"冒籍"现象[J].教育研究,2004:78-82.
  3.张学强,张建伟.明清"冒籍跨考"现象探析——兼论对解决当代"高考移民"问题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7:97-102.
  4.利益博弈下的"异地高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5.毛剑杰, 叶毓蔚. 古代如何防止"高考移民"[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06):59-61.
  6.李纯蛟.科举时代的冒籍应试现象研究(上)——冒籍及冒籍情形考述[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7:7-11.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魔道天使 / 图虫创意
  END
  扩展阅读:
  刚刚,西藏发生一件大事!| 地球知识局
  美国国家地理,正式承认了 | 地球知识局
  非洲头号恐怖分子,被除掉了!| 地球知识局
  什么是孟加拉国?| 地球知识局
  北京和新疆之间,你不知道的真相 | 地球知识局
  背景简介:  文章2021年6月7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地球知识局   ("高考移民"为何屡禁不止?)  ,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神舟从一到十三,中国人付出多少心血汗水?实现多少突破?之一我国从遥远的古时代人们梦想着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明代万虎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对神秘太空的探索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中华民族飞向太空的航天梦在共和国建立后才真正开始了。我们来回新闻犇一下神舟13今日返回地球,这次的太空出差竟然实现了这么多首次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田甜4月16日,也就是今天。在太空出差了半年的三人组,回来了!相信今天大家也被三人回家的画面给刷屏了!大家知道吗?本次神舟13航天任务对我国航天事业飞船工况正常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即将返回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飞船工况正常,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即将返回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天文学家确认拥有三个太阳的系外行星从未真正存在过据CNET报道,视角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在天文学方面。有时整个星球可能只是一种视觉错觉。这显然是发生在HD131399Ab身上的情况,这颗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现在看来从未存在过。最近的关于月球,我国科学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玉兔二号月球车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动与科学探索,近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Robotics上发表。科研人员基于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玉兔二号轮NASA第三次推迟太空发射测试,现场发现燃料泄漏极目新闻记者胡莉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由于移动发射装置发生了氢燃料泄漏,导致登月火箭阿尔忒弥斯1号彩排失败。据悉,这已是该任务第三次中国航天又传来喜讯,神舟13号即将返回地球,5个消息振奋人心中国航天又传来喜讯,神舟13号即将返回地球,并且还带来了5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最后一个字让人泪目,你知道那是什么吗?不知道大家是否忘了,咱们国家有三名宇航员,都是在太空站出差的。最不断破解月球土特产奥秘人类嫦住月球将不再是神话从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对月球开始研究并发出中国人有能力踏上月球的最强音,到探月工程成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再到嫦娥系列探测器的发射,中国的探月脚步从未停歇。2020年12月在恐龙被珠穆朗玛峰大小的侏罗纪子弹消灭之前的最后几天恐龙在地球上漫游了数百万年直到66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珠穆朗玛峰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几乎瞬间毁灭。现在,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BBC纪录片大卫阿滕伯勒恐龙的最后一天使用最先进的神舟13号航天员即将返回,不能回家需经3次隔离?太空中有病毒?4月14号晚,中国官方媒体发布会消息称,神舟13号载人飞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将在近日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现在神舟13号的宇航员们已经在做飞船撤离前的一系列准
喂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吃饭喂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吃饭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都有一种错觉,认为喂孩子更省时省力。因为喂食相对省事,省去了清理食物残渣的麻烦。同时,它能完全控制成人手中儿童的整个进食过程,避免婴儿哭闹问题当孩子哭的时候,是哄骗哄骗孩子迅速制止孩子或者是骂骂严厉,迅速压制孩子或者是蹲下,抱着孩子,耐心地向他解释。我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玩玩具。父母不是吵架,对方是鬼娃狼嚎或者各种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养育(八)孩子们怎么抢玩具?要让孩子懂得商品的自主性如何处理儿童在沟通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从交流的一开始,孩子们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拥有玩具,谁就有权决定。大人不应该强迫孩子把玩具给其他宝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养育(二)物权意识敏感期2岁以上儿童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他们拒绝与其他人分享任何东西,甚至连他们的母亲也拿不到他手中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一定要想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养育(十)为什么孩子要打他们的母亲?孩子总是有烦恼烦人的时候,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反抗!有一段时间,因为中心很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一天,回家吃晚饭,靠在床上看资料。孩子一声不吭地爬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养育(十一)孩子们必须和他们的母亲睡觉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最佳时间是从出生到两岁。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一辈子都离不开父母。请记住,如果你不是由父母抚养长大的,你与父母的关系是否很脆弱?你是否经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养育(七)正确设置界限,帮助孩子们遵守规则不要对孩子说服从,让孩子快乐地遵守规则,把规则内化到心里,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秩序中,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但很少有人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养育(三)三四岁的孩子进入有序完美固执的敏感期。大人掰开一块蛋糕给孩子。孩子会哭着拒绝接受。大人不能认为孩子自私。这是一个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的圆圈感。其他敏感时期也有自己的表现。比家长在家如何进行感官教育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从对外界信息的感官接受开始的,在家里实施感官教育并不一定需要教具。母亲可以自己制作原理相同的教具,使孩子的感官能力得到提高急性。因此本章针对这一需要。感官训练的目的认知超前。才能把握机会,把握自己认知,符合实际和实践的认知,超前的认知。只有你具备有超前思维的能力,你才能把握机会,把握自己,把握财富。这就是思想意识决定你的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你做事的航标。指南针。毛泽东理解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由于教育方法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所以老师不再是站在黑板前大喊大叫的权威。相反在灌输知识给孩子的过程中,要采取了帮助孩子成长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