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全世界最硬的玻璃,被中国科学家造出来了环球科学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说起最硬的物质,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呢?大概率会是象征着爱情与忠贞,还非常昂贵的钻石吧。规律性排列的晶体结构赋予了钻石坚硬的品质,但它在硬物撞击下也容易发生碎裂。而看似没有规律的玻璃态则在小范围内具有独特的秩序性。利用可调变的秩序性,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了最硬的玻璃,它甚至可以划伤钻石,还不易碎裂。
  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 王怡博 审校 | 吴非
  在150千米深的地球内部,坚硬的岩石早已在高温高压下部分熔化。这里的温度超过1000℃,压力更是相当于地表的5万倍。在犹如炼炉的环境中,自然界中最美妙的转变正在进行。经过数亿年的时间,平平无奇的六边形石墨晶体逐渐转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天然金刚石(钻石)——这不仅是无数人幸福婚姻的见证,也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
  金刚石极其坚硬的原因在于其分子结构。在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的杂化方式都是sp3杂化。也就是说,分布在这4个杂化轨道上的价电子,会分别与另外4个碳原子的价电子结合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正是这样牢固而紧密的立体结构,赋予了金刚石极高的硬度。同时,金刚石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没有自由电子,这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金刚石不具导电性。
  左图为sp2杂化的碳原子及其构成的平面分子结构;右图为sp3杂化的碳原子以及金刚石分子结构(图片来源:10.3844/ajeassp.2018.766.782)
  虽然金刚石的硬度在自然界可谓无敌,但如果你将女朋友的钻戒砸向地面,却有可能目睹钻石的裂缝,甚至是粉身碎骨。这是因为金刚石虽硬却脆,在遇到硬物撞击时容易碎裂。事实上,对于超硬晶体材料来说,硬度和韧性往往不可兼得。这主要归根于金刚石的原子晶体结构:金刚石晶体由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结构单元构成,正是这种有序性使得晶体不同朝向的结构各不相同,晶体的硬度也随着晶向的变化而呈现各向异性,那些"较软"的晶面就成为了金刚石的"软肋"。
  在材料领域,一个与"晶体"相对应的概念是"玻璃"。与有序的晶体相反,玻璃态,也就是非晶体材料具有相对无序的结构,只在几个原子的小区域内具有短程有序性。这种具有一定秩序的混乱结构会呈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性能?
  最近,在一项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SR)杂志的研究中,来自燕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就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玻璃材料——不仅硬度超过了金刚石,并且具备金刚石不具备的韧性,以及半导体特性。 最强、最硬的玻璃
  领导这项研究的田永君院士一直深耕于超硬材料领域,例如早在2013年,他就带领团队合成了一种硬度超过金刚石的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这项突破也登上了《自然》期刊。而在最新的研究中,田永君团队使用的原材料是富勒烯(C60)。富勒烯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结构规整,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因此,在800℃下,5GPa的压力就足以破坏富勒烯高度对称的结构。
  富勒烯C60(图片来源:10.1021/ja076761k)
  研究团队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他们希望在合适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瓦解富勒烯的晶体结构,使原本结构中的sp2杂化碳更大程度地向sp3杂化转变。将其解构的目的就是要再重建,以得到结构无序、不"完美"的玻璃态。为此,他们选择在25GPa的高压条件下不断升高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规整的晶体结构逐步瓦解,在800℃时就可以由晶体结构完全转变为玻璃态。 此后,伴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了。在1000℃时,材料在X射线衍射光谱中不再显现出类似于石墨的结构特征峰,而是出现了对应于金刚石晶面的宽衍射峰。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以往合成的玻璃态碳材料——此前报道的玻璃态碳材料都会呈现与石墨结构相似的衍射峰,也就是说,碳原子的主要杂化方式依然是sp2。而在最新研究中,富勒烯sp2杂化碳逐渐转变为sp3杂化,并在1000℃时,sp3杂化的正四面体结构后来者居上,占据了主导的位置。
  对于研究团队来说,1000℃只是一个开端。当他们持续升高反应温度,碳原子中sp3杂化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子能量损失谱证实,在1000℃、1100℃和1200℃时,sp3杂化程度分别约为69%、77%和94%。sp3杂化程度越高,材料的密度也越大。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下,平均"粒径"也越来越小,分布趋于均匀。对于玻璃态来说,这衡量了整体混乱结构中的秩序性,意味着逐渐降低的混乱度与随之升高的秩序性。研究团队分别将1000℃、1100℃和1200℃下的新型"玻璃"命名为AM-I、AM-II和AM-III。(AM即amorphous,表示玻璃态。)
  其中,1200℃时形成的sp3杂化程度最高、最为致密的AM-III格外引人关注。对AM-III的力学性质测定显示,其维氏硬度(HV)高达~113GPa,可以刻划维氏硬度为103GPa的单晶金刚石晶面。除了超高的硬度之外,AM-III的强度也可以与金刚石相媲美:这种材料的表面能承受高达~70GPa的压力而不会出现裂痕。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硬、最强的玻璃态的碳。
  田永君团队打造的超硬玻璃可划伤钻石(图片来源:原论文)
  此外,玻璃态AM-III的高硬度在材料内部的各个方向都基本一致,即具有各向同性。相比于因各向异性而存在"软肋"的金刚石,AM-III作为一种新型玻璃,完美解决了超硬晶体韧性不足的问题。 应用前景
  除了超硬、超强的力学性质外,AM-III也是半导体,它的带隙(导带的最低点与价带的最高点的能量之差)范围为1.5~2.2eV,与最常用的半导体非晶硅薄膜的带隙相当。因此,这种结合了优越的力学性能与半导体性能的新型"玻璃"有望在光伏(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领域大展身手。
  这不是该团队第一次在超硬材料领域进行这样创新的尝试。现在,新的实验揭示了无序玻璃可以媲美有序晶体的可能性。一步一步解构晶体结构,再形成新的化学键,最终得到结构无序、不完美的玻璃态。这些本质上具有独特秩序的混乱结构,却能带来惊喜,甚至有可能超越有序的完美晶体。它让科学家看到利用混乱中的秩序,可以将"玻璃"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b140/6342164
  参考来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076761k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02/5644/425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3/6/e160321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9700234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0395-w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at1536 扩展阅读:
  记住冷湖,这里有欧亚大陆最澄澈的星空,以及中国天文学的未来 | 环球科学
  你吃平菇,平菇吃肉 | 环球科学
  机智号,起飞!| 环球科学
  它们为了保命而"自残",最终却被自己的粪便活活憋死 | 环球科学
  近代最严重的疫情,为何从人类的记忆中消失了?| 环球科学
  背景简介:本文2021年9月1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环球科学 (全世界最硬的玻璃,被中国科学家造出来了),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研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正在吞噬数万亿吨水一阵剧烈的地壳运动,地球不停的颤抖,陆地下沉,海水倒灌吞噬了人类仅有的栖居之地,这就是自然灾难片中里面描述的场景。画面的渲染力,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咆哮,竟然如此无情,并不打算给人宇宙再次发现超级地球,几乎满足生命所有存活条件自人类诞生以来,地球内在文明不断演变。随着科学技术的智慧大门缓缓开启,犹如透过门隙射进来的强光。把我们从孤独,且愚昧的世界事物狭隘的认识中引了出来。并带我们走进了,曾经神话中的世界死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激光,又叫死光,在英语中叫莱塞,原意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是人造光,是人们用外加光源激出来的光。从1960年美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到现在,新的激光器不断出现,主要有固体激光人类计划未来移居的星球,突然发生爆炸!地球正在承受人口不断膨胀,可循环生态资源日益紧缺。这样的空间难题,寻找第二颗可移居的星球,已迫在眉睫。世界各大天文台,为此已准备多年。茫茫宇宙,恒星与行星不计其数。但要找到一颗气候旅行者号,正以每年2。88亿公里速度向遥远的星空,带去人类的问候宇宙洪荒,以科学维度看世界。41年前,为探索星际文明,认识太阳系行星,问候遥远的星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的星际旅行宇航计划得以实现,前后成功发射了孪生旅行者1号和2号。2045年生命科学或将获突破,人类迎来新曙光自地球拥有生命以来,衰老与死亡,早已为所有的生物做好了刻度,且都无法逃避。人类对生死的逐渐认识,早已超越了自我,并奉若为既来之,则安之。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打破了原有自然人类正面临来自海洋的危机,且无法回避宇宙洪荒,以科学维度看世界!海洋变化释放出来的危机,正朝人类扑来,且无法回避!这不是故事,而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危机。地球领地,泾渭分明,陆地和海洋,并存的两大生态系统,演绎出一个蓝绿人类可能通过梦境,进入平行宇宙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且梦境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又曾在哪里经历过。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一直令我们非常的好奇。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随着量子力学的问世及后续的研究,源自梦境的世界,科学家有区块链诞生的真相与未来,一个地球,共同社区这个故事需从1837年开始说起,这一年人类诞生了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让人与人之间的纸质内容书信往来,可以通过一串无线电脉冲进行传输与沟通,不再需要通过邮局人员(中介角色)递送,让人海底极度深寒的神秘使者,属于一群奇异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界,有许多不为我们人类所熟知的秘密。亿万年来,陆地和海洋的生物,随着地壳和气候生态环境更替与转变,海陆大小生物不断进行适者生存地改变原来的形状与面貌。其中,有些生物在大终于!伊万卡也把口罩戴起来了,却遭到美国网友们的吐槽自从3月份美国疫情爆发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的联邦政府一直不建议民众戴口罩,只要求保持所谓的安全社交距离,并且多洗手。但是,随着美国疫情发展的愈发严重,在最近
进化论的终极BUG乌龟凭什么会成为科学家们的噩梦?令人头疼的进化生命演变从最初简单的单细胞到多细胞,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生物演化经过了数十亿年的发展才有了地球今天生机勃勃的面貌。生物演化之路每个物种几乎都是独特的,各个种属的亚目中科院成功研制高强韧钼合金,可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观察者网讯)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网站23日消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部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在高性能钼合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最终于本月17日定带你了解零下273。15绝对零度大家知道人类能制造的最高温和最低温是多少吗?如果绝对零度的到来,这个世界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比光还强大的东西绝对零度。在很久以前,人们以为冷和热只是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海外动态历经60年追寻!物质新磁态或终现形历经60年追寻!物质新磁态或终现形该新物质态的艺术图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反铁磁激子绝缘体的物质的磁态。从广义上探秘恐龙的最后一天行星撞地球这颗几乎杀死所有恐龙的小行星在春季袭击了地球。这一结论是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查了薄片高分辨率同步加速器X射线扫描以及小行星撞击后不到60分钟死亡的鱼类骨骼的碳同位素记录宇宙可能从亚稳态边缘崩溃?这背后的原理与希格斯玻色子有何关系站在悬崖边上,我们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但稍有不慎也有可能坠崖身亡。宇宙是非常美丽的,但是整个宇宙都存在悬崖边上,量子涨落可能会导致我们所知的一切在瞬间结束。事实证明,基于粒子物理学聚变技术将开启近乎无限的超深层地热能源开采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附属公司Quaise称,它将利用被劫持的核聚变技术钻出历史上最深的洞并释放出清洁的几乎无限的超临界的地热能源,进而可以为世界各地的化石燃料发电厂重新供电。我研究发现,现代海平面上升始于1863年科学家们发现,随着工业时代的加剧,现代海平面上升速度始于1863年,这与早期海洋变暖和冰川融化的证据相吻合。该研究使用了过去2000年海平面记录的全球数据库,将帮助地方和区域规划者壮丽的宇宙奇观,一部创造万物的史诗想象一下在宇宙深处的漫天群星中,有一颗不起眼的星星突然变得明亮无比,放出的光芒在刹那间变强了千万倍,甚至可以照亮它所在的整个星系。它生命最后时刻的爆发,产生出能够毁灭一切生命的强辐周旭等A空地基观测联合分析获取高层大气潮汐逐日变化DE3为周日东向传播纬向波数为3的大气潮汐,主要为热带地区的潜热释放所激发,并被视为非迁移潮汐中最为重要的潮汐分量之一。作为中间层低热层高度的关键动力过程,DE3潮汐垂直耦合低层与一毫米也存在时间差!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毫米尺度验证广义相对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近日,自然杂志封面的一篇文章证明了即使高度差只有一毫米,时间流逝的速度也不一样,该研究来自中国科学家叶军所率领的科研团队,这是迄今为止在最小尺度上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他率团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