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宇宙中最小的恒星究竟有多大?仅比木星大50

  【ALENG 自媒体】5月14日晚间自媒体专稿,我们在讨论宇宙中的事物时,常常乐于谈到它们巨大的体积和规模,比如最大的恒星、最大的星云、最大的天体等等,当然,即使我们不使用"最大"这样的词语,已知宇宙中的其他天体,无论从体积,还是质量来说,都远大于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甚至我们太阳系的宿主恒星太阳,在这些庞然大物面前也仅仅是一个小儿科,那么,我们能否回过头来讨论一下"最小"的问题,因为既然有最大的恒星、最大的星系,必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最小"的恒星,即使它在地球面前仍然是庞然大物,那么,宇宙中最小的恒星究竟有多"小"?
  众所周知,恒星是一个核心有足够质量和压力的天体,其中心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产生核聚变,将氢原子"压碎"成氦,而核聚变是一个可以产生能量的过程,这个释放能量的过程阻止了其核心压力的吸引,从而防止了其自身的塌陷。正因如此,当一颗恒星在其生命的末期,由于氢原子的损失,其中心压力不足以吸引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从而会向外膨胀,于是,一些恒星就成为红巨星。
  在我们讨论恒星的大小时,需要找到一个参照物,这个天然的参照物就是我们太阳系的宿主恒星太阳。根据现代天文学的已知结论,一个天体成为恒星是有一些必要的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质量,一般认为,当一个天体要成为一个恒星,其质量必须不小于太阳质量的7.5%,因此,理论上,一个"最小"的恒星,其质量也不能小于太阳质量的7.5%。
  尽管天文学家尚未找到一个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7.5%的恒星,但是却找到了一个差不多的候选对象,这个恒星就是位于半人马座的Centauri,这个恒星的质量仅为太阳质量的12.3%,体积约为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体积的50%,但是其质量却是木星的80多倍,这意味着其密度要远比木星大得多。
  半人马座Centauri是目前已知仅次于太阳的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仅为4.2光年,也是迄今发现的质量最小的恒星,仅为太阳质量的12%。Centauri实际上是一个红矮星,它的年龄跟太阳几乎差不多,但是其寿命可能长达数万亿年,相较而言,当太阳在其末期之后,可能会先成为一个红巨星,而非红矮星,因此,太阳的寿命要远比Centauri短得多。
  半人马座Centauri实际上是一颗非常著名的天体。2016年,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学家在该恒星周围发现了一个类地行星Proxima b,其质量大约为地球质量的1.3倍,公转周期仅为11.2个地球日。Proxima b被发现其表面可以存在稳定的液态水,但是随后的观测表明,这个行星似乎没有大气层,因为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通常会遭受前者强烈而无情的辐射,从而会将这些行星的大气层逐渐剥离,但是该行星是否真的可以维持生命的存在,目前仍然尚无定论。
  半人马座Centauri虽然是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最小的恒星,在太阳目前简直就是一个小弟弟,但是你也不要因此而将太阳认为是宇宙中绝无仅有的庞然大物。实际上,虽然半人马座Centauri在太阳面前实在是太小了,但是在已经观测到的恒星中,太阳仍然是第4小的一个恒星,这意味着宇宙中几乎绝大多数恒星在太阳面前都是一个庞大而恐怖的怪物,像濒临崩溃的参宿四,其质量比太阳要大12倍之多,如果把太阳换成参宿四,那么,其光球的外边缘可以淹没木星,参宿四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过,即便我们的太阳仅比半人马座Centauri大一点点,对于地球生命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这是一个适合我们生存的合适尺寸,如果太阳像半人马座Centauri那么小,或者像参宿四那样大,地球上都不可能诞生生命,更遑论产生如此辉煌的人类文明。所以,运气可能是整个宇宙中最普遍的真理,地球恰好位于一个不热不冷的轨道位置,而太阳也恰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恒星,这都是运气使然。

天文学家在下铁雨的巨型系外行星上发现奇怪的信号据外媒CNET报道,去年,天文学家发现距离地球约640光年的热木星WASP76b上有一个奇怪的夜间现象。每天晚上,这个星球上都会下铁雨。下铁雨的原因是大量的热量。这颗系外行星被潮汐一种稀有矿石,带大家来揭秘反射的水的颜色没有什么不同,但也与月光不同。倚靠在荷叶上,有时看起来像露水唐代诗人王健对水晶进行了描述,水晶晶莹剔透,纯净耀眼,五彩缤纷。古人一直认为水晶是千年水形成的冰和冰的化石NASA2021年10月观天亮点两颗灿烂的星星将争夺极点位置据外媒报道,十月份的天空会有什么活动?这个月观赏在日出和日落时分以及两颗争夺极点位置的明亮星星要注意什么?据悉,10月10日,在日落之后,5日新月跟金星和明亮的橙色心宿二(Anta最强特征陨石下面为一块8600克重的具有超强陨石特征的无球粒石陨石(无磁)。从图三可以看到圈内为数毫米厚的棕黑色熔壳,图四圈内为超过两毫米厚的透明熔壳。从图五图六圈内可看到很多粗细不一的黑色和比中国天眼更强大?投资151亿,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正式开建综述就现实的情况看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我们的认知范围是呈正相关的,技术越是向前推进,我们能对未知领域的把握就更多一分。从分子到原子再到夸克,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断发生突太阳即将开启冬眠模式?将迎来小冰期,学者或许会持续30年太阳黑子在许多有关太阳的科学研究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太阳黑子这个词语。可太阳黑子究竟是什么含义,许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太阳黑子指的就是太阳表面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所有太阳论描述物体运动的空间坐标系论描述物体运动的空间坐标系作为力学基础的运动相对性理论的错误论文所要表述的核心内容描述物体运动,需要这个物体所在的一个自然的空间,且人为在理论上先确定这个空间(作为坐标系)不动,才嫦娥五号返回舱及月壤亮相中国航展图来源新华网9月29日,观众在航展上观看嫦娥五号返回舱和降落伞。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航天局展区展出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以及由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品实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女性获奖率仅1。8,今夜第五位女性获奖者会出现吗?北京时间今天下午5点45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大热的量子纠缠会获奖吗?会有第五位女性获奖者出现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物理学家,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Ro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3位科学家分享奖项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45分,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日本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M固体地球科学新前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科学正在迅速地从主要的描述性学科转变为以过程为导向的学科,旨在建立定量模型来重建和预测固体地球中的复杂过程。这包括预测地质系统未来行为意义上的预测,但也包括预
到底什么是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和核裂变,顾名思义,都是发生在原子核之间的反应。随着原子核发生了裂变和聚变,大量的能量被释放了出来。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就会问,原子核那么小,发生一点细微的变化怎么还会释放出大英国发布国家太空战略2022年从本土发射首枚火箭新华社伦敦9月27日电(记者郭爽)英国政府27日发布首个国家太空战略,旨在将英国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强国,推动该国航天产业发展。英国政府当天说,这是英国第一个国家太空战略,其长期愿景是1。25亿年前特异埋藏恐龙骨骼中发现软骨细胞和细胞核迹象在位于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热河生物群,科学家在1。25亿年前的尾羽龙化石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软骨细胞发现了一些健康状态下化石化的软骨细胞,以及一些快要凋亡的软骨细胞这些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会眨眼睛的可能不是星星!黑洞也会活动星系核致密喷流辐射经过银河系的星际介质会散射并发生闪烁,如同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景象(恒星的光经过地球大气后会发生闪烁),且闪烁的时标在几小时到2天左右,这被称为日变源(Intr印度计划年底发射载人飞船,水平可否与中国相比?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航天事业,载人航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印度计划在年底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这个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呢?目前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最好的就是中国美国以及欧盟,中国有嫦娥,天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回家面临哪些新挑战?为什么选择东风着陆场?独家专访副总设计师一一揭秘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返回,而神舟十二号飞船将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着陆场着陆。总台记者独家专访了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揭秘了我国又给了世界信心!印度欲发射载人飞船,成功概率几何?说到航天,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刚刚返地的三名宇航员,也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的成就。人类在太空的各项科研及探索工程,想要顺利开展,则载人航天是一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世界最大,关键技术比美国登月飞船领先很多前段时间,当坚韧号载人龙飞船带着4名游客飞到约500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时,有些人兴奋得不得了,因为它比国际空间站还高100公里,比中国空间站更是高了近120公里,好像很牛似的。可是众多潜在客户希望乘坐联盟号飞船前往太空旅游美国从事太空旅游业务的太空探险公司(SpaceAdventures)俄罗斯代表处负责人谢尔盖科斯坚科表示,众多潜在客户希望乘坐联盟号飞船前往太空旅游。科斯坚科说有潜在客户,而且不止中国太空之吻惊艳世界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二一二年六月)形成组合体示意图。新华社发空间站是人类高科技的宠儿,集现代科技之大成,其建设和运营是对综合科技能力的考验。其中物理界的重大发现之物体的惯性回旋圆周运动这个发现我认为可以解开引力与万有引力之谜。我上学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引力和万有引力是假设。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地球内部有一个大磁铁,他什么都吸,所以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体才能牢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