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自古不产宝马,可能是因为大片国土缺乏这种人体必需元素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七君
  丝绸之路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商品是丝绸。古代中国的丝绸是重要的外贸产品,但是那时的中国人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口一种重要的商品,这种商品就是马。
  古代中国缺马,而且缺好马,这件事引起了古今中外不少研究者的兴趣。近年来一种新的声音提出,中国古代缺良驹,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一大片土地缺乏一种重要而稀有的元素——硒。
  在古代,马匹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比如战车的动力系统就来自马匹。很早以前古人就意识到了马对战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艺(六种基本才能,礼、乐(诗)、射、御、书、数)就包括"御"(驾驶马车的技术)。图片来源:wikipedia
  比如,《后汉书·马援传》中曾记载东汉军事家马援关于马的军事价值的评论:"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
  不过,我国古代并不产良驹,那时候的国产马的质量甚至被许多人骂。
  公元前2世纪时,西汉政治家晁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评论道,中国的马没有办法在山丘上爬上爬下,和匈奴的马没得比("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这种情报后来还被欧洲人掌握了。1583年,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学者利玛窦曾经这样评价明朝军队的马匹质量:"明朝军队里有数不清的战马,但它们很弱,缺乏斗志,鞑靼人坐骑的嘶吼都能把它们打垮,这些马在战斗中完全没用。"
  因为国产马弱,进口马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硬通货。
  实际上,从中亚和更远地区运来的马匹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进口商品。从宋朝开始的 茶马互市 也是用茶叶换取外国良驹的贸易手段,这种贸易政策一直延续到明朝。
  1908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荪(Ernest Henry Wilson)拍摄的四川茶马古道上扛着茶叶的脚夫。图片来源:wikipedia
  各朝政府也积极从国外进口好马。汉朝就曾向费尔干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派出使节求良驹。因为无法繁育良驹,明洪武和永乐年间,朝廷也曾向中亚国家派遣使节,用丝绸和银子换取良驹。关于当时官方重酬中亚和阿拉伯良驹的政策,《明史》中有许多记载,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南北朝时期拜占庭和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费尔干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图片来源:wikipedia
  不过,这些宝马似乎过不了胡焕庸线,马夫也是配套引进的外国人,并没有渗透华东南地区,这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不解。芝加哥大学的汉学家顾立雅 (Herlee Creel) 曾这样评价:"古代中国的马匹和骑兵总是在西北方,而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马夫常不是汉人,这点令人惊讶。"
  可是,为什么我国古代的国产马不太行?有许多学者曾尝试解释这个问题,传统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
  英国汉学家魏鸿 (Susan Whitfield) 总结道,第一种解释是,古代中国缺乏牧场,大量土地被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首先保障人民的口粮;第二理由就是缺乏马匹的养殖和训练技术。
  不过,许多人并不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在元朝良驹也难觅。顾立雅曾这样记录:"在元朝,大量蒙古人移居到中国,许多人猜想马匹繁殖技术也会在中国生根,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在近几年有人提出, 我国的一大片土地缺乏硒,可能是中国古代缺乏良驹的重要原因,因为硒对于马的健康太重要了。
  硒单质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图片来源:wikipedia
  硒(Se)这个元素是在1817年被发现的,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参与重要的代谢过程。
  在自然界中硒以两种形式存在:无机物(如硒酸钠),或有机物(如硒半胱氨酸)。植物可以把土壤中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物,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不过,硒在土壤中的含量比较少,土壤中的硒含量一般少于每千克0.2毫克,在某些地区含量更低,此时就会引起人畜健康问题。
  比如,养在土壤贫硒地区的牛马羊猪鸡会得一种叫做 白肌病 (white muscle disease) 的致命畜病。白肌病表现就是全身娇软无力爱躺平,动物的肉色发白。牛、马、羊、猪、鸡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而患有这种病的马匹死亡率在30%-45%之间。
  患有白肌病的羊肉(上)和小羊(下)。图片来源:researchlibrary.agric.wa.gov.a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658&context=journal_agriculture4
  比如,2017年发表在   BMC Veterinary Research   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因为荷兰的许多地区的土地缺乏硒,那儿出生的马驹容易患上白肌病。
  许多人不知道, 我国从西藏到黑龙江的一大片区域都是贫硒地带。 198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者约翰·史东(Richard Stone) 曾说:"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地方的硒水平像西藏到黑龙江这一大片土地这样低。"
  实际上, 一种因为土壤缺乏硒而引发的高致死率疾病就是在我国缺硒省份首先发现的。
  1935年,黑龙江克山县爆发了一种原因未知的地方性心肌病,患有这种病的人心率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研究者们以发现地为这种病命名,这就是"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克山病在当时的致死率达到了80%。1973年,时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的于维汉提出,克山病可能和当地土壤中的某种微量元素有关。198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者 Chen Xiaoshu 和同事明确地将硒和克山病联系在了一起。
  全球低硒地区。图片来源:(DOI)10.3389/fpls.2018.00730
  后来的研究发现,克山病很普遍,而克山病高发省份也恰恰在我国的低硒带上。实际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 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 在我国克山病高发地区,每人每天摄入的硒不到11微克,远小于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的成人每天每千克体重1微克的标准。
  在缺硒地区,人们还会患上 大骨节病 (Kashin-Beck disease) 这种类似关节炎的病。此外,缺硒还和男性不育、肝病等许多疾病有关。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患者。图片来源:wikipedia
  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生化学家于树玉和同事对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进行补硒对照实验,结果发现补硒可使肝炎发病率减少35%,肝癌家族病史者的发病率下50%。在发现了这个情况后, 我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缺硒人口补硒。
  缺硒的马没力气,人也会生病,看起来我国长长的低硒带和马匹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偶然。在过去,一些研究者只是注意到了我国某些地区不适合饲养马匹,但没有把问题归因于具体的营养素。比如,美国汉学家富路特 (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 认为,长江以南的草料和气候不适合养殖在西部草原上长大的马匹。
  20世纪的俄国人类学家列夫·古米廖夫 (Lev Gumilyov) 等俄国研究者是首先将硒元素和中国古代马匹质量联系在一起的人。
  在接触了俄国学者后,一些西方研究者也开始采纳这种观点。最近,魏鸿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硒和中国古代马匹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
  当然了,要证明我国古代的马匹确实缺硒,还需要更直接的研究证据,而且也需要解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也有富硒地区(比如,甘肃、青海、广东和湖北是四个富硒省),为什么古时候那里没有出现国产良驹?
  不过,不管古代国产马是否缺硒,现代人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缺硒威胁。由于 气候变化和密集种植,研究者们认为缺硒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图片来源:pxfuel
  比如在2017年,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EAWAG) 的研究者 Gerrad D. Jones 和同事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加,全球三分之二的耕地将面临含硒量减少的局面,10亿人将会因为低硒饮食而面临疾病的威胁,其中就包括欧洲、印度、中国、南美洲、南非和美国西南地区。
  人和马的健康,都和稀有的硒息息相关啊。
  古代骑手:马上来
  现代骑手:"马上来"
  古代骑手:用茶换金币
  现代骑手:用奶茶换金币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封面来源:pixabay
  参考资料:
  https://docs.qq.com/doc/DVGFNRmJqd09xVndL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宇航员与俄罗斯同事是好友,不担心回不了地球3月底,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返回地球。当地时间5日,马克范德海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在空间站的经历,称自己和俄罗斯宇航员一直是好朋友,并且并不担未来普通人在进行太空旅行时,需要特别的身体锻炼吗?前言几十年前,如果我们谈论太空飞行,还只是存在于国家层面的行为,和普通人好像距离非常遥远。然而,近几年,随着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与技术融合,越来越多的以星际活动为业务的商业化公司发展起要建太空电站可以先建亚轨道电站来进行技术验证相比3。6万公里高度的太空电站,2万米高的亚轨道电站建造成本低几百倍。亚轨道电站和同步轨道太空电站一样,也可以定点在地面接收站上空,为附近地区供电。亚轨道电站以巨型飞艇表面覆盖柔性外星人是否听到了中国的古琴曲高山流水1977年人类成功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再次向外星人作了更详细的自我介绍。这次,它们各自携带了一张称为地球之音的镀金铜制唱片,是地球人带给外星智慧生命的珍贵礼物。地球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为何比北极更冷?作为地球自转轴的两端,北极和南极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北冰洋里的冰山北极点与南极点,一个在地球最北边,一个在地球最南端从地球仪上看,一个在最上端,一个在最下边,相距半个地五十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婴儿宇宙真相大白,温度超过2亿度微波背景辐射追溯到大爆炸后大约40万年,光子在早期宇宙中徘徊,就像在浓雾中漫游一样。因此我们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地图,其实就是在回顾宇宙大爆炸之后38万年至40万年的时候,那时候的宇一张思维导图掌握地球和地球仪基本知识地球中国古代一直认为天圆地方,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西学东渐,地圆说慢慢为国人所接受,地球这一名词从利玛窦传入中国逐渐被广泛运用。从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或者帆船出没月偏食到后来拍摄70秒告诉你地球的四季春夏秋冬是如何产生的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面,而我们地球每一年都是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往复,一个轮回正好是我们的一年,那么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精确,如此规律的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呢?为什么旋转的地球从不减速,更不用说停止了?地球生来就是旋转的。科学家推测,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七颗行星都来自大约46亿年前的旋转气体和尘埃云。云团本身的物质粒子不断旋转,相互粘着,最终形成更大的天体。今天,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光和暗物质的猜想没上过大学,更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与物理,却来讨论这样的话题,各位不要见笑,且听我道来。一直在想,光是永久存在的吗?一束光如果在真空中,它会一直前行吗?不!它会死亡。这是第一个猜想。光硅基量子比特芯片才是量子计算的未来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引入量子计算以来,它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提高量子计算系统的能力,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寻求延长现有量子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随着量
中国在太空中占据了先机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是的的霸主吗?为什么说谁在太空中占据先机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霸主太空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又为什么说我国空间站发射成功打破了太空战场的博弈格局而我们又是如何从一穷二白一步步完成华丽逆袭的阿卡西记录如何链接你的宇宙资料库记忆世界上的原子是守恒的,所以你身上的原子,可能有一颗是来自莎士比亚的,有一颗是来自毕加索的,有一颗是来自爱因斯坦的,有一颗是来自五亿年前某个中子星爆炸的尘埃,它兜兜转转来到了地球上,五月的夜空将现超级血月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们希望在本月晚些时候仰望天空,见证超级血月的到来。而至于血月,从古代以来就象征着不同的征兆。不需要任何人为的解释(也解释不了),有人类无法理解的自然解释。它们往稳定的大地基质与镶嵌构造中生代是恐龙的天下,经过小行星的多次撞击,地壳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基质。中生代浅海环境中的恐龙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环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与火山爆发溢出的岩浆覆盖了整对古代微生物群的研究发现了未知类型的肠道细菌据外媒报道,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了迄今对古代粪便进行的最广泛的基因组分析。这项研究揭示了古代肠道细菌组成的线索并检测了现代微生物群落中从未见过的微生物种类。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澳专家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是了不起的成就来源新华社澳大利亚行星科学领域专家特雷弗爱尔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他期待看到祝融号火星车的探测成果,相信其有助于国际合是谁那么狠?吃了这些行星的肉?许多所谓的行星,其实是裸露的行星核。迷你海王星。ChristianHart超级地球。ESO科学家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也就是那些位于太阳系以外,围绕着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研究发现,温室气体排放正在缩小平流层自1980年以来平流层的厚度减少了约400米(1312英尺),和科学家担心,这种收缩可能到2080年,写作在杂志上达到1。3公里(0。8英里)的环境研究快报,一项新的研究证实的作者研究发现,温室气体排放正在缩小平流层自1980年以来,平流层的厚度已经减少了大约400米,科学家们担心,到2080年,这种收缩可能会达到1。3公里。一项新研究的作者在环境研究快报杂志上撰文首次证实,全球范围内的平流层月球土壤中的珍稀资源,100吨够全球用一年,多国要去月球开采01hr日月月亮,是地球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晴朗的夜空中总是可以看到一轮明月,古人认为月亮代表了阴,太阳代表了阳,一个主宰夜晚,一个主宰白天,而在科学发展后,人们逐渐意识到,月球其新工具将格陵兰冰原光纤地图温度准确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据外媒报道,追踪巨大冰块的变化是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影响的关键。近日,格陵兰岛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工具,它可以将此类测量的准确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项技术混合使用光纤电缆和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