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今日推荐三本好书,开眼界必备

  1、《爱因斯坦的怪物:探索黑洞的奥秘》
  内容简介
  黑洞是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而它们又无处不在。每一颗大质量恒星死后都会留下一个黑洞,每一个星系的中心都隐匿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暗巨兽神秘得令人恐惧,即使那些毕生专门研究它们的科学家也仍然感到震惊。是星系还是位于其中心的黑洞先出现?如果你旅行到一个黑洞中,则结果会发生什么——瞬间死亡还是其他更怪诞的事情?也许最重要的是,当黑洞由于其本性而摧毁信息时,我们如何才能确切地了解有关黑洞的故事呢?
  作者简介
  克里斯•伊姆佩是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天文系的一位杰出教授。他撰写和出版了两本天文学教科书,此外还有广受好评的《超越》(Beyond)、《它是如何开始的》(How It Began)、《它是如何结束的》(How It Ends)和其他四本书。他现居亚利桑那州的图森(Tucson, Arizona)。
  部分摘录
  科学的发展取决于理论和观察之间的相互影响。千百年来,人类对宇宙的运行方式有过许多富有想象力的想法。但是,如果没有从观察中获得的数据,那么即使最聪明的想法也只能停留在推测的范畴。是否确实有证据能证明质量可以在宇宙中消失不见?
  尽管想象黑洞很困难,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是近50年来科学家研究恒星的最终状态所得出的确定结论。一个孤立的黑洞是完全看不见的。它在时空中造成的断裂非常小,以至于任何望远镜都无法观测到。但大多数恒星都处于双星系统或多星系统之中,因此可见恒星可以暗示它的暗伴星的存在。
  光明与黑暗的力量
  当看着太阳的时候,你很难相信自己正在观看一场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大战。尽管太阳似乎一直都没有变化,但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到处疾驰,行星大小的等离子体团块也在不停地翻腾。这是一个恒温控制的核熔炉,其内部的每一个点都存在着一种向内的力和向外的力,而且二者是平衡的。前者是引力,后者是由氢聚变成氦时所释放的辐射[1]。只要核聚变的燃料还在,那么这两种力中的任一种就都不会占据上风。
  如果你要对这场战争的长远结果下赌注,那么引力会是明智的选择。核燃料是有限的,但引力是永恒的。在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中,氢被耗尽后,恒星内部的压力就消失了,恒星的核心就坍缩成一个温度更高、密度更大的结构,在那里氦可以聚合成碳。这一反应进行得很快,当氦耗尽时,温度无法上升到足以引发新的核反应。压力支撑消失后,恒星的核心将再次面临引力坍缩。当最后的燃料耗尽时,太阳将经历一个短暂的璀璨阶段,将其大约1/3质量的物质抛射出来,形成一个以超音速运动的气体壳。这些快速移动的气体升温并发光,产生行星状星云的绚丽色彩。任何在50亿年后从另一个恒星系统观察太阳的人都会看到一场壮观的光影表演。任何从地球上观看的人都会陷入巨大的麻烦之中,因为喷出的气体会使生物圈蒸发并灭绝一切生命。
  恒星是生存还是死亡取决于它的质量(见图10)。恒星的各种不同命运在它们诞生时就已注定。所有的恒星根据其质量的不同,都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对于一颗恒星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典型的"质量或大小,尽管从混沌的气体云中形成恒星的过程所产生的小恒星比大恒星要多得多。太阳在质量范围的低端,比它更低的是被称为红矮星的暗淡恒星。红矮星的数量是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数百倍。恒星的寿命也由质量决定,因为引力决定了核心的温度,而核心的温度又决定了核反应的速度有多快,进而决定了核燃料能维持多久。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把氢聚变成氦的反应会持续100亿年,在今天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时间跨度的一半[2]。一颗质量为太阳一半的恒星的寿命为550亿年,而宇宙的寿命只有140亿年,因此在宇宙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一质量的恒星死亡过。一颗质量仅为太阳1/10的红矮星是仍能发生聚变反应的最小恒星,它会像守财奴一样吝啬地消耗燃料。在理论上,这样一颗恒星的寿命将超过1万亿年——不可想象的漫长时间。即便如此,这颗红矮星也只是推迟了不可避免的事情的发生,因为总有一天燃料会耗尽,昏暗的星光必定会逐渐熄灭,引力将因其耐心而得到回报。
  质量比太阳大的恒星有着更短、更壮观的一生。它们都在做太阳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把氢聚变成氦,但它们的引力更大,因此其内核温度更高,并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燃料。恒星的质量越大,其核心温度就越高,寿命也就越短。大质量恒星可以将元素周期表中从氢直至铁(最稳定的元素)的所有元素聚合。当核反应进行到铁停止时,恒星内核处于一种奇怪的物理状态:温度高达10亿摄氏度、密度比水大100倍的铁等离子态。由于没有了来自核心的压力,因此它会坍塌,而向内的压缩波会向外反弹成温度达数十亿摄氏度的冲击波,使内核中直至铀的重元素在瞬间聚合。这就是超新星爆发,宇宙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贵金属被抛向太空,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组成部分。恒星的初始物质被大量喷射出去,但剩下的部分则被引力不屈不挠地紧紧挤压在一起。
  引力和黑暗是最后的胜利者
  恒星的遗迹真是物质的奇异状态,是我们在实验室中无法制造出来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物理定律,并希望我们的理论足够健全,能够胜任这项任务。在20世纪的天体物理学领域,一些最优秀的学者致力于研究恒星的遗迹。
  恒星的最终结局取决于该恒星诞生时的最初质量。恒星诞生于大气体云的碎裂和坍缩过程,这一过程产生的小质量恒星比大质量恒星多得多。所有恒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都会失去一部分质量,在此期间发生的事情很复杂,因此不同结局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诞生时质量小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坍缩成一种异常致密的物质状态,称之为白矮星。绝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都小于太阳,因此95%以上的恒星都会以这种方式终结自己的一生。例如,太阳在死亡变成白矮星之前,会在其生命最后的璀璨阶段失去约1/3的质量。
  1783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意外地发现了一颗名为40 Eridani B的恒星,但他无法测量它的大小,因此他没有意识到这颗恒星不同寻常。1910年,天文学家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这颗暗淡的恒星,它处于一个双星系统中。它的轨道显示其质量与太阳的质量相当。天文学家知道它的距离,并推断在同样的距离下,它的亮度是太阳的万分之一。然而它是白色的,因此其温度比太阳高得多。如果你想理解为什么这件事令人费解,那么请设想你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看着电炉上的电热板。一块开在低挡的电热板发出橙光,就像太阳一样。另一块电热板开在高挡,温度高得多,因此它发出白光。发白光的电热板比发橙光的电热板亮得多。要使发白光的电热板看起来比发橙光的电热板暗淡得多,它就必须小得多。按照同样的逻辑,在40 Eridani系统中,这颗暗淡的恒星必须比太阳小得多。由于它与太阳有相同的质量,因此它的密度要比太阳大得多[3]。
  恩斯特·奥匹克计算出40 Eridani B的密度应该是太阳密度的25000倍,他声称这"不可能"[4]。使"白矮星"一词得以普及的亚瑟·爱丁顿描述了一颗白矮星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反应:"我们通过接收和解读恒星的光线带给我们的信息来了解它们。这条信息被解码后读起来是这样的:‘构成我的材料的密度比你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大3000倍。1吨我的材料只有一小块,你可以把它放进火柴盒里。’对于这样一条消息,我们能如何回答呢?1914年,我们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闭嘴,不要胡说八道!’"[5]
  爱丁顿不是一个谦逊的人。一位同事对他说:"爱丁顿教授,世界上仅有3个人懂相对论,你一定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停顿了一下。于是那位同事说:"别这么谦虚了。"爱丁顿回答说:"正相反,我在想那第三个人是谁。"[6]即使爱丁顿是预言了白矮星的天体物理学大师,但他仍称它们为"不可能的恒星"。
  一颗典型的白矮星的大小与地球相当,但其质量与太阳相当。它的密度比水大100万倍。由于没有核聚变释放出能量,因此也就没有向外的压力。引力使气体收缩,从而压碎原子结构,形成由游离核和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只有在这一刻,引力才最终被挫败。1925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了不相容原理,意思是没有任何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一组量子特性。它的效应是提供了阻止恒星遗迹进一步坍缩的压力[7]。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会高达100000开,然后稳定地将它的热量辐射向太空,最后渐渐变成一片黑暗。
  当时依靠印度政府奖学金求学的19岁剑桥大学学生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计算出,无论恒星的初始质量如何,其白矮星遗迹的质量都绝不可能超过太阳质量的1.4倍。如果大于这个质量,引力就会战胜量子力学效应,于是恒星就会坍缩成一个奇点。白矮星的这一最大质量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8]。这是一个精妙的计算,因此当钱德拉塞卡的偶像亚瑟·爱丁顿公开嘲笑坍缩到奇点的想法时,他所感到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钱德拉塞卡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弃,他认为这种轻蔑在一定程度上出于种族原因。我们总愿意认为科学是一种精英体制,但科学家也可能存有嫉妒之心和短视。(量子先驱保罗·狄拉克也经历过类似的阻力,他精辟地指出,科学是靠一个一个葬礼逐步向前推进的。)钱德拉塞卡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并因其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深刻见解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德拉塞卡为物理学家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想象一颗恒星坍缩成除白矮星之外的天体时会发生什么。几年后,美国的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几乎漫不经心地提出,在钱德拉塞卡极限以上,恒星坍缩后可能会形成纯中子物质,但他们没有做任何计算来支持这个猜想。1939年,烟不离手、作风严谨的罗伯特·奥本海默算出了答案。他与一个研究生一起确定了中子星的质量范围[9]。同年,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他证明了在这个质量范围以上的恒星遗迹(超过太阳质量的3倍)一定会形成黑洞。
  所有的恒星在死亡前都会失去质量。如上所述,在太阳死亡而形成白矮星之前,它会失去一半质量。所有诞生时质量不超过太阳质量8倍的恒星都会留下不超过太阳质量1.4倍的白矮星。如果一颗恒星的初始质量是太阳质量的8~25倍,那么它的内核就会持续坍缩,直到所有的质子和电子都结合成纯中子物质为止[10]。由于不存在电场力,因此中子就像鸡蛋盒里的鸡蛋一样挤在一起。支撑着这种物质以防止其进一步坍缩的是强大的核力以及更强的量子力,而后者也阻止了白矮星进一步坍缩。这就是中子星,宇宙中最小、最致密的一类星体。当天体的质量超过25倍太阳质量时,我们面对的就是"爱因斯坦的怪物"这一可能性(见图11)。
  中子星对我们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11]。一颗中子星就像一个城市大小的原子核,其原子序数为1057。它的物质密度比水大1000万亿倍。倘若将一块方糖大小的白矮星物质拿到地球上,其质量会是1吨,但是倘若将一块方糖大小的中子星物质拿到地球上,其质量就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质量。当一颗恒星发生如此剧烈的坍缩时,磁场也会被挤压和集中。有些中子星的磁场强度比地球磁场强千万亿倍,其表面附近的引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从1米高处坠落的物体在与地面碰撞的瞬间会被加速到480万千米/小时。角动量守恒意味着当恒星坍缩时,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正常情况下的缓慢自转会被放大。自转最快的中子星每秒自转716周,即每分钟自转42000圈。这样一个快速自转的固态天体并不完全稳定,因此其固体外壳会在被称为星震的事件中发生剧烈的变化。
  如何才能探测到中子星?这些城市大小的星体不该发光,因为它们不像普通恒星那样聚变元素。几十年来,天文学家把它们归为天体物理学中的奇闻异事:一些需要想象而从未目睹的事情。然后到了1967年,年轻的研究生乔斯林·贝尔和她的论文导师托尼·休伊什探测到狐狸座中有一不明天体发出了周期为1.3373秒的射电脉冲。这些脉冲是如此强大且有规律,以至于贝尔和休伊什认为这个天体可能是一座灯塔,因此他们开玩笑地把它命名为LGM-1(Little Green Men,小绿人)。其他的"脉冲星"也很快就被发现了,贝尔和休伊什把它们与早先的中子星预言联系了起来。强磁场驱动中子星表面的热斑发出射电辐射,当旋转的中子星像灯塔的光束那样将这种辐射扫过射电望远镜时,人们就会观测到脉冲。
  7年后,发现脉冲星的诺贝尔奖被授予休伊什和射电天文台的负责人马丁·赖尔,而不是真正发现脉冲星的乔斯林·贝尔,争议随即爆发了。科学界的许多人都清楚,她被排除在这项荣誉之外是因为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那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已超过200位,其中只有两位是女性:1903年的玛丽·居里和1963年的玛丽亚·戈佩特·梅耶[12]。
  射电望远镜巡天发现的脉冲星的数量稳步增加到3000多颗。然而,由于导致热斑的条件很罕见,因此只有极少数中子星是射电脉冲星。银河系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子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深空中安静地自转着,黑暗而无法被探测到。
  2、《跟着文物穿越历史》
  内容简介
  你知道吗?
  秦朝的小朋友们就会背九九乘法表了。
  五代十国的《韩熙载夜宴图》实际上是千年前的"监控录像"。
  明朝贵妇们也信"包治百病",黄金打造的高定包包,秒杀现代奢侈品。
  从夏朝至唐宋明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文物。文物是中华千年浩瀚历史的物证,通过它们,我们得以看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近距离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
  《跟着文物穿越历史》跨越五千年,用文物梳理文明。阅读本书,您将踏上一场跨越时空隧道的探险寻秘之旅,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源头,复刻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家国记忆。
  作者简介
  张志浩,山西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现为网易有道精品课历史主讲名师,喜马拉雅签约主播,字节跳动、西瓜视频签约历史频道主播。
  此外,他曾担任湖南卫视《叮咚上线·老师好》知识分享官,并获得陕西卫视《超级老师》
  "金牌老师"称号,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单期冠军,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一站青年"称号。
  部分摘录
  夏朝:最早的"小青龙"
  我不知道自己对历史的兴趣是从何时开始浓厚起来的。但我依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部电视剧,自己好像看过好多次,但从来没有看到结局,只记得它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秘密。正是这种神秘的调性,让我在小时候就对我来自哪里,我的妈妈(文化意义上的母亲)是谁,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以及那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好奇。这部电视剧叫《小龙人》。1992年的六一儿童节,这条"小青龙"跟全国的小朋友们见面了。从此,在我的小脑瓜里,就充满了对"许多的秘密"的思考。
  如果有人突然问我龙是什么颜色的?我第一反应一定是青绿色,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童年这只"小青龙"太过先入为主,后来知道了道教四灵里"青龙白虎"的说法,就更加强化了这个"刻板印象"(当然这里的青可能不是绿色而是黑色)。
  但当我看到这条龙之后,我才知道,一切的"自然而然"都是有原因的。
  这原来应是一面"龙旗"或者木质"龙牌",现在只留下旗帜或者木牌上的绿松石装饰。布帛或者木牌虽然已经腐蚀消失,但留下的它依然遒劲有力。中国龙的文化密码,也许就在于此。这条小青龙来自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 二里头。
  这是考古学家们2002年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宫殿区的一座高规格的贵族墓葬里发现的青龙。这条龙斜放在贵族的右侧手臂上,龙的身上还放置了一件铜铃。
  《诗经·载见》中记载的"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大概说的就是它了吧。
  《诗经·载见》是一首描绘周王朝祭祀的诗歌。如此看来,我们很可能发现了周人祭祀礼仪的文化源头。
  就在《小龙人》播出的那一年,有一位名叫许宏的青年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专攻城市考古方向。后来,正是这位许宏先生和他率领的考古队,发现了这条小青龙。
  其实,在二里头发现的不仅仅是这条"小青龙",还有"最早的中国"。
  许宏先生有本书就叫《最早的中国》。为什么有这样的书名?这跟一个时代、一种部落文明有关。这个时代、这种文明被后来的人称为夏。二里头和夏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这是两套语言体系,两套命名办法。"二里头"是考古学的叫法,二里头所反映的时期,就是夏这个时代和它的文化。
  《史记》记载,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就叫"夏",但是我们一直对这个"最早的中国"知之甚少。20世纪,一众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们就曾对此提出质疑:司马迁的话真的可信吗?夏真的存在吗?他们被称为"古史辨派"。要不是后来有甲骨文研究这项硬功夫以及殷墟的发现,人们甚至都会怀疑商的存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夏的问题仍一直悬而未决。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二里头被发现。考古学家的工作是漫长的,常常需要好多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二里头的科学发掘工作就是如此。二里头文化遗址,其实在1959年就被发现了。发现它的徐旭生先生可不是误打误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徐旭生先生就锁定了河南中部的洛阳盆地。老先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判断,夏文化的中心地带,甚至说是都城,就应该在这里!
  考古专家们为何会盯上洛阳盆地,把它列为二里头遗址的重点搜索区域呢?这当然与历史有关。中国的考古工作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我们有充足的典籍作为辅助。现存的众多历史典籍反复提到,洛阳盆地就是夏王朝中心位置的所在区域。
  当然,考古学能够利用到的手段远远不止古籍记载,还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因素,等等。
  华夏民族的农业历史源远流长。哪里是农业生产最早的发祥地,哪里就更有可能出现大型高级文明,长江和黄河两大河的中下游就是农业文明的摇篮。
  北方人主要种粟米,南方人主要种稻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的中原地带就成了粟米和稻米拥抱在一起的地方。在极大程度依靠老天爷赏饭的新石器时代,多一些农作物的选择,简直就像是拥有了一种"黑科技"。这使得这个地方抵御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的能力远强于其他地方。不难想象,这种地方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北、上、广、深",是机会之都,大家都想到这里来挣一口饭吃。如果那时有王朝的话,考古学家们会认为这里很可能就是国都。
  推测是推测,证据是证据,能不能找到"失落的夏都",还要看考古学家的搜证工作。
  于是,就有了此后的60多年间,三代考古学者(许宏教授就是第三代考古队长)前赴后继,在这四万多平方米的考古现场上孜孜不倦工作的场景。
  中国考古人的判断和努力配得上足够有价值的发现。
  首先是建筑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需要1000名劳动力共同建造200天以上才能完成的巨大宫殿,仅仅一座宫殿就比现在的国际标准足球场还要大。再加上设计、绘制、测量、建造、后勤保障人员,整座宫殿需动用的人口想必要超过数十万。人口是衡量史前文明的重要标准。在二里头被发现之前,一般的史前文明聚落总人口不会超过5000人,而这里以万计的人口数告诉我们,这个文明聚落必定已经出现了极其细致的社会分工、阶层分化。我们已经不能再用"史前"二字称呼它了。
  二里头文化遗址告诉3700年后的我们:这是一座道路宽阔(最宽处达到20多米)、宫殿巍峨、精致美丽的上古名城!
  气派是足够了,但它怎么就是"最早的中国"了呢?
  从宏观上说,这座城市不仅仅是大,还很有"中国气派"。
  城市中有很多大"四合院"建筑。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出现了明显的中轴线设置。
  有宫殿群,就意味着宫殿不止一座。城市必然涉及道路规划,功能区划分。这种设计是最能体现设计者的精神世界与文化认同的。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二里头遗址的宫殿设计与城市规划很不简单。比如,俯瞰宫城里的宫殿建筑群分布情况,我们会惊人地发现两组明确的中轴线规划设计。
  玩笑地说,宫殿有"中"轴线设置,用河南话说就很"中",也很"中国"了。
  许宏教授在《最早的中国》中写道:"这和我们几千年后的故宫比起来,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二里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眼熟"。没错,不仅在河南,它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出现过。
  燕山南北的夏家店文化、黄河上游的甘肃地区,甚至是四川的三星堆以及越南北部的很多文化遗址中都出现过二里头风格的器物。猜猜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回到那条"小青龙"。中国是个国家,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往今来的祭祀传统,更是每个王朝的文化高标。二里头大量的祭祀文化的表现让它在上古的星空中如此璀璨。
  考古学家们发现的这条中国最早的龙,就像是二里头的中华文化符号的缩影,宣告着它以后会出现在帝王的服饰上、庙堂的梁柱上、美丽的青花瓷上以及每个龙的传人的梦里、心里、歌声里。
  3、《2021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攻略·薄讲义》
  内容简介
  本套讲义共8册,以"薄书配课"的方式,帮助考生快速系统地学习法考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薄讲义",意在为考生减负,脱离"书海",实现一轮二轮三轮的快速复习,走上正确的复习节奏。
  "配套课",是对薄讲义的系统讲解,课程紧凑,老师带领大家快速梳理学科知识体系,答疑解惑,同时对重难点内容深入分析点拨。
  超薄讲义+课堂讲解=高效复习。
  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
  系统归纳,名师全面讲解。
  涵盖所有必考考点,一个不少。
  作者简介
  拓朴法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命题和应试方略研究专业机构,深谙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命题趋势,指导考生高效复习、提高应试能力,策划编写了思维导图系列图书、法考法典等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深受考生欢迎。

ACC太空实验逆转骨退化!不拘天上人间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太空中,将会发生两件大事。其一是,在天宫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即将结束为期6个月的驻守任务,搭乘神州13号飞创返航,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倒计时还一度冲上热搜。其二是,你知道吗?红巨星在即将死亡时吹出奇怪的烟圈两台望远镜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描绘了一颗即将死亡的恒星的结构。艺术家对名为V。Hydrae的富含碳的渐近分支星的印象。一颗处于其存在最后阶段的红巨星首次被发现散发出奇怪的烟雾状环。这颗小行星会不会撞击地球小行星撞过地球吗?1908年6月一个来自太空的火球在通古斯河谷上空爆炸。它被认为是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事实上,正是由于在不断受到撞击,地球才会有水和其他生命出现所需的有机物质,给地人类基因组序列终于完整面世耗廿多年寻找最后拼图基因暗物质重见天日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科学团队端粒到端粒联盟(T2T)前日发表了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不仅人类创造科技但科技会一直惟命是从吗?昨日我在电影院内看了一部电影月球陨落。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空间工作宇航员在外太空开展工作影片讲述了人类在太空探索时有不明物体入侵导致了一名航天员牺牲,随后他却因为朋友的死而堕落。但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正为4月中旬返回作准备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送别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后,在轨飞行的航天员乘组正在紧张进行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各项准备。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目的之决定迄今为之,我认为有关生命的问题仍在猜的阶段。只不过猜得越来越让人错以为好像是那么回事了。地球猜得差不多了,又猜宇宙,宇宙猜得看似有点门了,又猜出个元宇宙。把虚拟现实,增強现实,互联登月和登火星的真相人类的星际探索又明确了时间表本世纪的人类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开启星际文明的序篇了月球距离地球大概38万4000公里从地球去月球需要的时间大概需要103个小时至160个小时火星距离地球人类寻找外星人之旅在对宇宙的探素中,对外星人的探索最能起人们的兴趣,虽然科学家由于各星球间存在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纸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最近有两位科学家发元宇宙告诉我们什么?元宇宙告诉我们什么?人类占领土地后,占领海洋,进而占领太空。现实宇宙与虚拟宇宙并存是必然趋势。证实了一直追求宇宙的意境的规律性合理性。中国近代史,落后就会挨打。现代科技时代,落后就科学家新发现4300万年前的一种新型四足鲸化石埃及曼苏拉大学的埃及研究员阿卜杜拉戈哈尔展示称为PhiomicetusAnubis的4300万年前史前四足鲸鱼化石。埃及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新型四足鲸的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植
刚刚!圆满成功刚刚,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创造各种机器人以探索人类无法抵达的地方据外媒报道,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是美国宇航局(NASA)机器人探索的主要中心,这意味着科学家计划将机器人而不是人类送入太空。NASA正在制定计划,以克服巨大的挑战,将人类送上火警惕印度再次增兵,20万大军虎视眈眈,或趁高原夏季发起偷袭随着高原地区气温不断升高,很多地区冰雪消融,道路通行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根据外媒的相关信息,印度方面可能会趁机采取新的动作。对此我方不得不提高警惕。据美国彭博社的消息,仅印度陆军目前长相酷似山海经的人面兽,狨被人说像妖怪,它不要面子的吗?山海经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里面记载着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异兽,我们曾以为它们不存在,但是在许多奇怪的野兽重现在我们的眼前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山海经的动物研究价值了可为什么兔子不能洗澡,一洗澡就会死翘翘?兔子洗澡就会死,到底是真是假?我们究竟该如何给兔子清洁兔子洗澡就会死,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给兔子清洁呢?实际上啊,并非所有的兔子都不能洗澡,成年的兔子抵抗力强,Interfoam无机发泡材料将强力保障5G实验室安全研发一场尚不明朗的华为着火事件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9月25日下午3点多,有网友称,广东东莞松山湖华为实验室出现火灾,据流传出来的视频,白色大楼里浓烟滚滚,高达上百米,遮天蔽日,看来火势Interfoam发泡材料提升汽车轻量化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变革之际,在人口老龄化环保化智能化自动化消费者购车观念和需求巨变的新时代背景下,加之全球疫情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汽车轻量化2024年世界航空泡沫材料市场总值将达65亿美元中国是世界领先的泡沫生产和应用市场,行业内专业公司贯穿整个泡沫产业,中国泡沫行业是全球专业企业热衷的市场,同时也向全球输出优质产品。把握中国泡沫市场的最佳商机,加入Interfoa晶圆清洗芯片制造中最重要最频繁的工序中国是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国,占全球芯片需求的45,有90以上的芯片需要进口,国内高速发展的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各个领域都对芯片有根本性的依赖。目前芯片是中国举国之力发展报告2021年全球发泡材料市场规模为939亿美元,亚太是最大市场2021年发泡材料市场规模估计为939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189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8。市场受益于各种终端增长的推动,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对基航空发动机制造与大修精密清洗助您提高利润并减少油耗图源空中客车公司对飞机发动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密清洗除了增加EGT利润率和减少燃油流量外客户还可以从增加的平均在翼时间中受益Henkel发动机故障,污染物是元凶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