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日本傻眼了!自己研发12年的先进导弹,居然被解放军逼进了死胡同

  中国被舆论称之为"发达国家粉碎机",意思是中国工业的快速崛起,让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投无路",而事实上,中国的崛起不仅仅"逼死"了西方诸多工业产业,同时也"逼死"了相当数量的一批"先进武器"。在这些武器中,日本的ASM-3超音速反舰导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悲)子(剧)。
  (规划中的ASM-3超音速反舰导弹)
  早在2000年时,日本防卫厅(那个时候还不敢叫"防卫省")就提出研制一种全新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用于替换当时日本空自手中的ASM-1/2型机载反舰导弹,并和F-2战斗机配套使用,这就是ASM-3超音速反舰导弹。按照当时日本人的规划,ASM-3导弹的最大射程在200公里左右,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最大飞行速度大约在3马赫左右,F-2战斗机一次出击可以携带4枚ASM-3导弹,这样 F-2战斗机对海攻击能力就足以对周边国家构成有效威胁。
  尽管ASM-3导弹立项时间很早,但是后续的研制工作一直不顺利,该导弹的研制方,日本三菱公司原计划在2015年前后完成气动和搭载测试,然后进入样弹生产阶段,但是一直到2018年,该导弹才基本完成测试项目,但是一直到2019年12月份,日本防卫省才再次为该项目注资约103亿日元(约合9610万美元),但要求把ASM-3导弹的射程从最初的20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日本放弃了和美国联合研制并列装LRASM导弹后,ASM-3也没有迎来丝毫翻身的机会,在日本防卫省的采购清单中,仅编列了12式亚音速反舰导弹,根本没有ASM-3导弹的名字。
  (F-2战斗机测试ASM-3导弹)
  从技术角度上说,ASM-3型反舰导弹的基本性能虽然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也绝对不差:200公里的最大射程,3马赫的飞行速度,冲压发动机动力,这都是当前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标准配置。而且根据日本政府的意思,ASM-3导弹的升级版将会把射程提升到400公里,这意味着该导弹具备防区外发射的能力,可以在对方舰空导弹打击范围之外就对敌方舰艇发起攻击。但是,即便性能还算不错,日本政府依然拒绝了ASM-3导弹,这其实并不是因为ASM-3本身的技术不好,而是因为日本的对手变化了!
  (如今连现代级驱逐舰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图为升级后的136"杭州"号驱逐舰)
  在ASM-3导弹立项的2000年时,中国海军部队的装备,用"寒碜"都不足以形容,只能说是"惨不忍睹",当时中国海军仅有2艘从俄罗斯订购的956E"现代"级驱逐舰具备中程防空能力,而SA-N-7防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只有25公里,在那个时代对解放军而言,不要说远程区域防空导弹是奢望,即便是安装有防空导弹的舰艇都没几艘。所以在那个时代,日本的F-2战斗机可以挂着ASM-3导弹从容的在200公里距离上锁定目标,然后开火,解放军海军在当时对于ASM-3导弹是没有丝毫对抗能力的。
  但是,日本的ASM-3导弹拖拖拉拉搞了十几年,等到2018年ASM-3导弹测试基本完成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拥有了一支由052C/D/DL和055等多种神盾舰组成的强大舰队,不仅仅拥有大型防空驱逐舰,解放军还列装了6万吨级航母——2艘!这让日本海自彻底傻眼了。
  因为F-2战斗机+ASM-3导弹的战术用来对付缺乏有效区域防空能力的舰队毫无问题,但是面对有航母舰载机掩护的舰队,那问题就大了!因为F-2战斗机并非隐身战斗机,而日本手里的ASM-3导弹的射程也只有200公里,而歼-15战斗机即便是使用滑跃起飞方式,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时,其作战半径也高达370公里,因此F-2战斗机根本没有机会突破解放军航母战斗群的外层防御圈。
  退一步说,即便是F-2突破了歼-15的外层防御圈,目前我国海军列装的舰载防空导弹,大部分射程也达到了200公里左右的水平,即便F-2战斗机突破了解放军航母战斗群的外层防御,也很难在有效距离上发射ASM-3导弹。再加上解放军海军舰队已经建立了由导弹为主,加特林速射炮为辅的多层次密集式反导体系,目前没有速度6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几乎不可能突破解放军舰队的防空体系。所以说,ASM-3导弹是被解放军"逼死"的。
  ("逼死"ASM-3的,大概就是这个家伙……)
  其实ASM-3导弹被解放军"逼死",只是整个世界大趋势的一个反应,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崛起,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同样会大规模升级换代,如今的解放军正在从以往"以劣胜优"进入全新的"以优胜优"的全新时代,未来被解放军"逼死"的武器只会越来越多。不过看着日本人耗费十几年心血研制的"先进武器"被解放军"逼死",这还真是个令人遗(开)憾(心)的故事。

人类细胞中的基因调控?人工智能来揭示转录因子可以理解为基因表达的调控开关。这些基因表达调控关系到整个细胞的变化。医学人员正致力于了解和操纵细胞中各类调控信号,这是发现某些疾病新疗法的有效方法。然而,人类细胞内有众多转世界上最薄的磁铁仅有一个原子厚度,可在室温工作存储设备的磁性组件通常由磁性薄膜制成。在原子层面,这些磁性薄膜仍然是三维成百上千个原子的厚度。现有的二维磁体因室温下化学不稳定而失去磁性,限制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开发在室温下运行的超AI科研每日要闻7月30日目录计算机证明数学定理大获成功继蛋白质结构预测之后,又迎来化合物分子结构的预测AI化学平台Syntelly开发正确命名有机分子的AI工具在化学语言中的应用机器学习需要的数据比假设的AI改进半导体分层技术,赋能计算机芯片电池制造原子层沉积(Atomiclayerdeposition,ALD)是一种高度可控的薄膜合成工艺,可制造出只有一个原子厚的薄膜。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领域。很多企业常用美国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试图复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成功自拜登上任以来,白宫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并在他的第一份预算大纲中提出65亿美元用于建设ARPAH以及5亿美元用于建设ARPAC。这两所全新的研究机构都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诺奖再遭质疑每年一万多篇文章的XPS数据可能都是错的吗?作者凯霞还记得去年在科研圈炸开锅的无知的仪器校准损害科学需要重新审视半个世纪已发布的XPS数据文章吗?其实XPS的诸多问题,早已被人诟病多年,却又被人忽略遗忘!现在,科学家提供了直X光片能显示分子构成?杜克大学研发混合X射线扫描仪加速癌症诊断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随后不久,似乎全世界都同意它可以用于诊断常见疾病。随着X射线成像的质量不断提升,X光片已被用作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并被广泛用于药物检查以及材料科学中的样中国商业航天该如何?近千项专利为我们指引航天商业化之路今年2月,天问一号抵达火星5月,搭载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上着陆。同样是5月,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6月,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生物计算专家超细致解读AlphaFold2论文模型架构及应用本文来源于生物计算领域的学者MohammedAlQuraishi的博客。在这篇文章中,MohammedAlQuraishi主要讲了是什么使AlphaFold2(AF2)如此令人惊讶这个枯燥费时的植物表型分类问题,AI帮植物学家干了植物识别技术似乎已经很成熟,从微信扫一扫到植物识别APP小程序等等。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进步,即使是普通人可成为花草识别的专家。那真正的植物学家是如何利用AI来加速植AI显微镜更清晰更快速更精确显微镜有着悠久的历史,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显微镜作为科研和医疗领域重要的分析仪器,随着科学进步,对显微镜性能要求提高
2021年海洋温度再破记录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4个研究单位的23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首份2021年海洋变暖报告。新数据表明2021年海洋温度再破记录2021年海洋升温神奇新古菌吃掉石油生成甲烷石油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然而,无法改变的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些老旧油田面临着枯竭的窘境,由于成本的提高,即使石油没有被开采殆尽也无法继续利用。近日,中国科学家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火焰星云最新图像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近期发布了一张火焰星云的新图片,用超级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猎户座火焰星云及其周围环境。照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沙漠地区的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拍摄。火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或是一个坏消息?为什么会这么说?引言要说到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火星也是关注度比较高的,现在对于火星的研究也是一直没有停止,很多科学家认为,火星也许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一个星球,所以现在也是一直在火星上探索。当然,关7000年前被埋葬的现代人类祖先的DNA显示出以前未知的古代人类关系据外媒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7000年前被埋葬的现代人类祖先身上分离出DNA。这项国际研究是通过与印度尼西亚的几个研究人员和机构密切合作完成的。它由马克斯普望向深空之眼建在哪儿视力最佳赛什腾山雪后夕照,整个天文台笼罩在落日余晖中,远处是辽阔的柴达木盆地。受访者供图在赛什滕山上第一次做地面视宁度测量受访者供图2021年七夕,正在施工中的冷湖镇赛什腾山台址。洪文瀚摄雅迪电动车新纪元,从探索火星开始火星,作为太阳系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各国科学家眼中目前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2021年2月至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安全着陆,完成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的历史25亿年前的火山活动,可能驱动了地球的首次氧化事件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生命需要氧气才能茁壮成长,科学表明,大约在24亿年前,氧气开始大量出现在地球的大气中。然而,在那之前的1亿年里也有少量的氧气注入,而这种早期呼吸元素的起源至今仍是宇宙15中性原子诞生为啥用了38万年?微波背景为啥是黑体谱?在我们生活中,很少能够看到等离子体,我们身边的物质大部分都是中性原子,或者是中性分子构成的,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是一个低能的状态。在这样的宇宙中,我们想要制造等离子体,就必须海洋中有多少黄金?1872年,英国化学家爱德华桑施塔特发表了一份报告,宣称海水中存在黄金。这一发现激励了许多人,科学家探险者都试图通过各种方法从海洋中提取足够纯度的黄金。量化海洋的财富许多研究人员试全球变暖模拟显示厄尔尼诺拉尼娜温度周期可能结束据外媒报道,迄今为止进行的最高分辨率的全球变暖模拟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温度周期的可能结束。东太平洋温暖的厄尔尼诺和寒冷的拉尼娜现象之间的循环(通常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