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把红酒捧上天的人,脸疼吗?

  "国庆假期,除了对象,带什么回家不会被爸妈骂?"
  在一条半开玩笑的求助微博下,不少人的答案都是:
  红酒。
  走亲访友的礼品、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忙碌工作之余的调剂、养生防病的"良药"……
  在饮酒、劝酒的危害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红酒却宛如手握免死金牌,"路人缘"一直不错。
  红酒,真的是酒类中有益健康的独特存在吗?
  中国人
  到底为什么爱红酒
  我们平时所说的"红酒",大多是指红葡萄酒,是葡萄酒的种类之一。
  尽管我国以饮用白酒、黄酒等烈度较高的酒精饮料为传统,但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统计:
  葡萄酒在中国酒饮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仍有大约10%,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六大葡萄酒消费市场。
  仅2016年至2020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由803.0亿元增长至1036.2亿元,2021年预计将再增长至1106.5亿元。
  图源中商情报网
  作为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最先打响名号的品类之一,红葡萄酒稳坐"葡萄酒"界的头把交椅: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红葡萄酒的消费,占葡萄酒总消费总量的90%以上。
  图源/vinexpo数据
  红酒,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一部分人,认为红酒(葡萄酒)是品位的象征。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
  自带"洋气"、在文艺作品中频繁现身的红酒,成了精英、小资、享受生活的代名词。
  《葡萄酒行业万人调查·性别篇》的统计显示,有47.9%的男性消费者、43.5%的女性消费者,消费葡萄酒的原因,是看中了它的"高雅、有品位"。
  红酒往往与格调、优雅、氛围感相关
  此外,还有不少人喜欢红酒的口感,甚至觉得"红酒根本不算酒,只是果汁"。
  2015年,国内进行了一次针对三千名消费者的调查,形成了《葡萄酒的中国口味白皮书》:红酒中最受追捧的口味,就是甜味。高达90%的受访者,都更喜欢中低酸度、口味偏甜的红酒。
  甜,让不少消费者忽略了,葡萄酒的酒精度大都在8%-15%之间,往往比啤酒还要高。
  不少人将葡萄酒视为葡萄汁
  而只要有酒精,就对健康有害。
  每逢说到"酒类对身体不好"的话题,总有人站出来,替红酒鸣不平,将它和其他酒类区别对待:
  "红酒养生""我没事儿就喝点,对身体好"。
  红酒养生的观点,有多深入人心?
  在消费红酒的人群中,有46.9%的男性消费者是看中了它的"保健功效",
  65.7%的女性消费者,看中了它的美容功效,是女性消费葡萄酒最主流的原因。
  可惜,红酒养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从养生到美容
  谁在编织"洗脑包"?
  无论是家族群,还是朋友圈,只要提到红酒,绕不开养生、美容、有益健康几个关键词。
  传闻中,红酒的功效有防癌、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美容养颜等等,俨然是养生"神器"。
  实际上,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只要含有酒精(乙醇),无一例外都属于 酒精饮料 。
  酒精饮料,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1类致癌物,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
  长期摄入酒精类饮料,可能会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还会面临脑损伤、中枢神经受损、胃出血等威胁。
  一次性大量饮酒,还可能引起急性酒精中毒,甚至会导致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死于酒精消费/WHO
  但到了宣传红酒功效的商家口中,红酒却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助眠,防癌,美容,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软化血管……
  许多人对红酒的"益处"深信不疑,陷入"酒精是致癌物,但红酒里的酒精是好东西""致癌,但不完全致癌"的怪圈。
  红酒,到底是怎么成功迷惑这么多人的?
  谣言的源头之一,是一个著名的"洗脑包":法国悖论。
  1991年,美国CBS电视台播出"法兰西悖论"节目片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啤酒刺激的口感、低廉的价格冲击了葡萄酒市场,年轻人的喜好也随之转移。欧洲的葡萄酒销量大幅下降,整个葡萄酒产业陷入低迷。
  1991年,美国CBS电视台一档名为"60分钟事实杂志"的节目,提出了一个悖论:
  "为什么法国人喜爱鹅肝、奶酪,日常饮食的胆固醇含量要远远高于英美人,冠心病致死率却比英美人低很多呢?"
  所谓的研究结果是:"法国人日常习惯喝红酒,降低了冠心病发作的概率。"
  这一结论,一下子将红酒的形象改头换面,成为美国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良药",也是"红酒养生"功效第一次被公诸于世。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挽救传统红酒产业,而做出的营销骗局。
  无论是"法国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冠心病致死率低",还是"法国人喝红酒降低冠心病致死率",忽略了财富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医疗条件等等混杂干扰因素太多,根本不是科学的统计结果。
  可惜,当"法国悖论"的谜底还没被完全解开时,"红酒养生"的谣言已经传遍全球,衍生出了无数浑水摸鱼的伪概念。
  无数喜爱养生的人,就这样掉进了坑。
  后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编造更"精美"的谣言。
  比如有研究指出,多酚类化合物等植物提取物,可改善动物机体抗氧化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动物机体健康水平和产品品质。
  马上就有相关的宣传称,葡萄酒含有植物多酚,能够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血脂。
  但事实上,目前多酚类物质抗氧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细胞与动物实验,无法直接推导到人。
  就算有效,一杯红酒中蕴含的量,也实在是微不足道。
  举个例子,一个68kg的成年人,每天需喝750瓶到1500瓶红酒,摄取的抗氧化物质才能达到美容养颜所需的剂量水平。
  多酚类物质根本不是红酒的专利,在植物的皮、根、叶、果中都广泛存在,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多酚。
  寄望于红酒补充多酚、软化血管、美容养颜,还不如多吃点葡萄。
  红酒中另外一种被捧上天的物质"白藜芦醇",也牵扯进了一场跨国骗局。
  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剂,早在1939年就已被发现,不温不火六十余年后,突然被一个名叫Dipak Kumar Das的人推上了神坛。
  Dipak Kumar Das,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多项研究中指出,白藜芦醇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并且强调,"饮用葡萄酒,就是法国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欧洲最低的原因。因为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
  有了"权威"背书,红酒养生、软化血管、预防心脑疾病的谣言,再次甚嚣尘上。
  可是,红酒商家自然不会告诉你:
  早在2012年,Das就已因为学术造假,被康涅狄格大学开除,他和某白藜芦醇生产商之间的商业联系也被曝光。
  康涅狄格大学针对他的调差报告里写道,Das发表的关于白藜芦醇的论文中,有超过145处蓄意伪造和篡改数据。
  Das已经身败名裂,但不少别有用心的人,还在引用这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售卖包含红酒在内的"白藜芦醇保健品"。
  白藜芦醇热度不减
  白藜芦醇对于人体的具体功效、红酒中的其他成分对人体到底有没有益处,目前都还停留在探索阶段。
  但酒精饮料致癌,却已是明明白白的科学结论。
  为了不确定的养生效果,摄入确定致癌的1类致癌物——这样的红酒养生的"赌局",不信也罢。
  每一滴酒
  都是1类致癌物
  每逢讲述饮酒的危害,总有人问"少喝一点都不行吗""小酌怡情,适量饮酒没事吧"。
  有酒精,就存在损害健康、致癌的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刊载过多篇论文,认为任何饮酒行为都会给人带来健康隐患。
  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
  2015年,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随机抽取了4400名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发现:
  即使是适量摄入,酒精也会对其心脏功能造成损伤。
  同时,酒精会增加人动脉硬化、胃和肝损伤、心律失常的风险。
  换句话说,酒喝得越少越好。
  不必考虑到底喝什么酒才保健,不喝酒本身,就是保健了。
  红酒的本质,就是水加葡萄汁产生的酒精混合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其他酒类相比,没有特别之处。
  寄望于红酒中微不足道的营养物质养生,无异于饮鸩止渴,也从来没有专业的医学组织,会去建议不喝酒的人为了"养生保健"而喝酒。
  不少人认为饮酒无害、甚至养生的理由,是身边的例子:
  "我奶奶每天一杯酒,活到了90岁""电视上看到很多嗜酒如命的名人,最后都是高寿,这怎么解释"。
  很简单,这只是"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
  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忽略了那些没有幸存(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的人,得出了与事实相悖的错误结论。
  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发布了一项合作研究结论,根据随访10年、覆盖了中国50多万成年人的研究发现:
  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会持续增加。
  对于许多人而言,酒是不得已的应酬,或者是疲惫之后放松自我的手段,无法全然摒弃。
  也有很多人,基于幸存者偏差,坚信喝酒养生、美容养颜。
  那至少希望你明白,饮酒有害健康,不要让你个人的喜爱,变成劝别人喝酒的理由。
  如果真的想追求养生效果,那还是多吃水果、规律锻炼吧。

地球上的类火星地貌让你体验火星环境这里的土壤呈红棕色,间或夹杂着黑色的火山砂。这是外星球一般的疆域,在干旱的河谷和悬崖上,矗立着的是黑色的玄武岩。克莱尔考辛斯(ClaireCousins)现在就身处这一片荒凉之中。111!科学家在太平洋风暴云上测到了地球新低温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的卫星于2018年在太平洋上空观测到一场剧烈的风暴,其顶部云层温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零下111摄氏度。(公有领域)英国国家地球观测中心(NCENASA新发现火星沙尘爆横扫地球美国宇航局(NASA)的朱诺探测器(Juno)意外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火星吹出的尘埃一片接一片地快速向太阳系内部移动,地球也未能幸免,其中一些也落在了地球上。NASA的科学家最先地球探秘找寻地球失去的10亿年历史1869年7月3日的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在头版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可怕的灾难。这条新闻报导了一个探险队遇难的消息。这是由自学成才的独臂地质学家约翰韦斯利鲍威首次实验人类细胞在太空更易受感染肠道沙门氏菌是地面环境下感染性很强的病原体。近期一份研究第一次探索了太空环境对细菌感染人体细胞过程的影响,发现微重力环境不仅抑制了人体细胞的免疫力,还改变了病原体的基因表征,导致细地幔层出现两块巨大异物科学家也无法解释科学家发现在地球的地幔层之下,埋着两块特殊的大石块,它们的密度比周围岩石的密度高出3。5左右,里面的化学物质组成也和周围地幔的物质不同,应该是来自其它行星的两大块物质。这份研究的主科学家银河系这里最安全未来人类或可安身意大利天文学家们在银河系中找出了最安全区域,而地球刚好位于其边缘。根据这项研究,也许将来某一天,科学家会依此寻找太阳系外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要找到这些适合居住的星球,需要先了解它们科学家发现,一个星系中心的超级黑洞发生奇特位移超级黑洞(SMBH)是一类质量为太阳数百万倍的黑洞,通常都四平八稳地盘踞在各个星系的中心,相对星系静止在那里。一份研究发现其中一个这样的黑洞,竟然以每小时110,000英里的速度在大猩猩为何左右捶胸?科学家新发现揭谜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已熟知大猩猩左右捶胸这一狂野形象。但猩猩们频繁做出该举动的原因却一直为动物学界所困惑。近日,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解开了这一未解之谜。科学家们证实,原来,大猩风口浪尖夺命越野赛听着有些匪夷所思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本次事件共造成21名参赛人员遇难。刚开始看到新闻弹窗,我以为是国外的比赛,因为国外比较流行这种极限运动,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件竟热点高考倒计时,冲啊!拼了2021年高考大战在即,各位学子努力了十余载,终于到了大展身手的时候了。不过越到决战之时,就可能越紧张,越多的情绪浮现在脑海。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因为紧张等情绪问题,出现考前崩溃
美国迈阿密公寓倒塌随着拆迁扩大搜索范围,死亡人数达28剩余结构拆除后,仍有超过117个下落不明在南佛罗里达州倒塌的公寓大楼的废墟中发现了另外四名遇难者,此前工作人员引爆了一连串炸药,炸毁了最后一座建筑物,使搜索工作得以恢复。Miami日本东京面临恢复受病毒打击的财务的任务随着周日新东京都议会的选举,日本首都面临着恢复其财政的艰巨任务,以应对冠状病毒大流行以及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支出。虽然新立法者的任务是审查首都金库的健康状况,但东京都政府可能还需要最新祖马入狱后南非暴力蔓延至约翰内斯堡7月11日南非前总统雅各布祖马入狱后,零星暴力事件蔓延开来,商店一夜之间遭到洗劫,一段高速公路被关闭,持棍子的抗议者周日在约翰内斯堡游行。骚乱主要集中在祖马的家乡夸祖鲁纳塔尔省(K日本东京进入第四次新型冠状病毒紧急状态,涵盖奥运会期间东京日本首相菅义伟的政府周一将东京置于第四次新型冠状病毒紧急状态,以遏制冠状病毒感染的死灰复燃。该措施将持续到东京奥运会期间的8月22日,政府的目标是在全球体育赛事以及包括日本bo呼吁更新数据后,印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率在6月份创下历史新高7月6日当局对政府数据的分析显示,印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死亡人数在5月初达到顶峰后,6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因为当局要求准确报告第二波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数。4月和5月感染人数大幅增加,主要是日本静冈县热海市遭遇巨大泥石流,至少20人失踪大阪在7月3日袭击日本中部静冈县热海市的巨大泥石流之后,许多人的下落尚未得到确认。7月5日,静冈县政府根据受影响地区的居民登记记录披露了64名失踪人员的姓名。在过去的一些灾难案例中在日本政府中,女性仅占主管级职位的5。9在2020财年,日本政府驻东京办公室的主管级职位中,女性仅占5。9,这突显出该国在缩小工作场所性别差距方面进展缓慢。内阁府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女性公务员担任此类职位的比例仅比上年上菲律宾军方最严重空难造成52人死亡51人受伤菲律宾军队在南部的一架运输机坠毁中发现了最后五人死亡,两名受伤的幸存者周一死亡,使军方最严重的空难中的死亡人数增加到52人,官员们说。军方官员说,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Lockh随着季风降雨逐渐减少,印度夏季作物种植滞后7月10日根据农业和农民福利部的数据,印度农民已经种植了4990万公顷(1。23亿英亩)夏季作物,同比下降10。43,因为季风降雨在强劲开局后逐渐减弱上个月。农民通常在6月1日开始约翰逊说要放宽限制,英国必须与病毒共存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周一证实,英国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废除要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法律,尽管他承认取消限制将推动冠状病毒病例激增。约翰逊表示,当该国进入解除封锁路线图的最后阶段时,韩国六个月来首次每日冠状病毒病例激增超过1,000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KDCA)表示,由于首尔市区的复苏,韩国周二在六个月内首次确认了1,000多例新的冠状病毒病例。该国从上午12点到晚上9点报告了1,145例COVID19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