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杨利伟上天之前成功率有多大?戚发轫不敢给航天员讲一定能回来

  2003年10月15日,是对中华民族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天,这天上午,杨利伟搭乘我国自行研发的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向星辰大海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
  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1992年上马,截止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前,已进行过四次无人发射实验,地面模拟实验更是进行了无数次。
  用总设计师戚发轫的话来说,"我们想了几百个故障,每个故障都要找出一个对策" ,可以说把所有能想到的风险都尽最大可能排除了。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最终还是有一个致命性的问题逃过了工程师们的排查,以至于杨利伟在火箭升空过程中经历了"生死26秒"。
  上马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于1992年,按说1992年的中国在航天领域并不是没有底子的国家,改开前我们就已经成功研发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
  但由于种种原因,1992年时我国真正拥有实践经验的航天人才却很少,并且出现了断层,一批参加过两弹一星的老航天已经年近花甲,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
  因此经过领导反复斟酌,载人飞船总设计师这一重任最终落在了当时还差一年就要退休的戚发轫肩上。
  戚发轫时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总设计师,并且在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中他都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并且参与过东风系列导弹、长征一号火箭的结构设计工作,是妥妥的两弹一星元勋。
  对组织上的任命,时年已经59岁的戚发轫原本是想拒绝的,他觉得一来自己老了,精力体力不如年轻人胜任,二来送人上太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这跟他此前研究导弹、卫星是不一样的。
  戚发轫曾赴苏联载人航天指挥现场参观学习,知道苏联飞船总设计师在即将发射前要跟宇航员们开一个会,总设计师要在会上向宇航员传递信心,向宇航员保证"你们一定能回来"。
  据戚发轫后来回忆,他当年对自己并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不敢给航天员讲,你上去吧,一定能回来。"
  但当时也找不出比戚发轫更合适的人选了。戚发轫1933年出生于辽宁复县,成长在日占时期的东北,从小就切身体会了做亡国奴的悲惨。
  而好不容易日本人撤走后,戚发轫又耳闻目睹了美国飞机对丹东、沈阳的"误炸",从那时起,戚发轫就立志科技报国。
  1952年,戚发轫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工艺专业,1957年,成绩优异的戚发轫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中国最早的航天科研单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苏援撤走,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戚发轫等老一辈航天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
  回想起自己的初心,戚发轫最终决定担起神舟总设计师的重任,"既然国家需要,再多挑战也要上!"
  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为最优先
  在老一辈的努力下我们曾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但九十年代在载人航天领域,相比于美俄我们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我们还没有启动载人航天项目之前,苏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美国更是已经多次登月。
  1992年我们启动自己的载人航天项目的时候,就像当年搞"两弹一星"时一样,我们遭到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中国地大物博,又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航天领域注定是美俄的主要竞争者,曾以举国之力推动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即便在所谓的中美蜜月期,美国在航天技术上也是对中国严防死守。
  这意味着我国在载人航天的研发过程中除了笼统的大方向以外,一切具体的东西都得自己摸索。
  怎么摸索?做试验呗。在戚发轫的主持和国家的支持下,北京航天城拔地而起。这里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真空罐、亚洲最大的电磁兼容实验室、世界上最大的振动台……而建设这些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充分地进行地面实验。
  按照敲定的时间表,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一号)的无人试飞要做到"争八保九",也就是争取1998,最晚不超过1999年试飞。
  为了赶上这个进度,戚发轫优先保障飞船返回系统的研发,终于在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着陆。
  搞科研就是要不断试错,神舟团队在研发飞船的过程中当然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上级领导对神舟团队做出了明确要求:可以失败,但绝不能有任何航天员牺牲。
  此前美苏两国的载人航天任务已经发生过多次严重事故,两国都有多名珍贵的航天员牺牲,而且由于任务的性质,这些牺牲的航天员往往是尸骨无存。
  为了提高航天员在意外情况下的逃生几率,戚发轫设计了八个不同高度下的逃生方案。
  并且在之后的几次试飞中,神舟飞船还搭载了"模拟假人"装置,力求最大程度地发现问题和隐患。
  美苏等国在研发阶段都曾使用了猴子等"动物试飞员",但我国并没有,有关专家对此的解释是,美苏当年之所以先派动物上天,是因为不确定在失重情况下动物能否长时间存活,而对我国来说这一点已经无须验证了。
  并且,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是根据人的各项指标设计的,动物的体型、代谢率等跟人不同,因此动物试飞员的存活状况对飞船调试的借鉴意义其实很有限。
  于是戚发轫在神舟一号到四号的试飞中并没有安排动物实验——事后来看这恐怕是个错误。
  时间来到2003年,十一年来,戚发轫领导的中国载人航天团队从无到有,在西方的技术封锁下搞出了属于自己的航天体系。
  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中国载人航天研发团队把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工程师们对从发射到着陆的整个过程反复斟酌,设想了几百个可能的故障,并一一设计对策,一点一滴拉高成功的概率。
  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迎来了神舟五号正式发射的这一天。
  二十六秒
  这一天早上,杨利伟进入飞船前,戚发轫原本想按照国际惯例向杨利伟传达一下信心,毕竟消除航天员的紧张情绪也有助于任务的成功。
  没想到在会上研发团队反倒被杨利伟安慰了,杨利伟对工程师们说:"你们放心!我们作为航天员都是飞机驾驶员出身,驾驶飞机的每次特技飞行和起飞降落都是生死攸关的。我们相信你们设计师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最担心的是怕我们的任务完成不好。我们不怕牺牲,你们也不要顾虑。"
  10月15日上午,航天员杨利伟进入飞船,8时59分,指挥中心开始了倒计时读秒。
  据生命体征监测仪器显示,杨利伟即便在倒计时过程中,心率仍维持在十分平静的每分钟76次,可见其心理素质是多么强大。
  据资料显示,之前国外的航天员在发射前的心率有达到每分钟几百次的。
  上午9时整,搭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准时点火起飞。随着一声隆隆巨响,火箭底部强劲的火焰把发射台上近千吨水瞬间汽化,火箭在滚滚蒸气中拔地而起。
  载人航天最危险的就是升空和返回这两个阶段,历史上的航天事故基本都是在这两个阶段发生的。
  实际上就在神五发射的半年多以前,美国就发生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七名宇航员在事故中全部遇难。因此随着火箭的起飞,指挥室中所有人的心也都提了起来。
  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航天员要承受8个g的加速度,这样的"推背感"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来的。
  饶是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在刚上离心机进行地面模拟的时候,也往往会被压得眼前一黑失去意识,即便是经过反复训练的合格航天员杨利伟,承受这8个g的负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然而就像故意考验这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一样,就在火箭上升到四十多公里的时候,杨利伟突然感受到一阵强烈的震颤!
  这股震颤是杨利伟此前人生中从来没经历过的,它频率并不高,也并没有多剧烈,但杨利伟却发现自己的五脏六腑包括脑子跟这一振动发生了共鸣!
  如果恶心呕吐的感觉是胃里翻江倒海的话,那杨利伟此刻的感受就是心肝脾肺肾同时在肚子里翻江倒海。更可怕的是连脑子也同样如此,杨利伟感觉眼前一阵阵发黑,据他事后回忆,当时他"我真的以为我要死了。"
  好在就在他频临昏迷的时刻,这一共振迅速衰减并消失了,杨利伟看了一眼计时器,发现刚刚的振动总共只持续了26秒,他的主观感受却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噩梦。
  这短暂的"生死26秒"发生在飞船穿过电离层与指挥中心通讯中断的时间内,因此当不久后通讯恢复,地面指挥中心重新看到舱内情况时,随着监测员一声"利伟还活着!" 大厅里响起一阵掌声。
  之后神舟五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进行了十四圈在轨飞行,10月16日,在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任务后,神舟五号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的着陆场准确着陆。
  杨利伟在现场人员的帮助下出舱,面对人们的关切询问,杨利伟对工作人员们表示:"我的身体很好,能坚持到现在是你们的功劳!" 但有观看现场直播的细心观众发现,杨利伟刚出舱时嘴角是有血迹的。
  稍作休息后,杨利伟就即刻汇报了任务过程中的种种情况,包括那险些致命的26秒。
  那么这"生死26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断向前
  其实就是火箭在升空过程中箭体的振动跟航天员的内脏发生了共振。
  在那26秒期间,火箭的振动频率刚好跟航天员内脏的固有频率相近,结果内脏的振动从箭体的振动上获得能量,振幅迅速变大。
  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的太空武器"次声波氢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实现"不破坏对方装备,只杀伤对方人员"的战略目的。
  听了杨利伟对那26秒经过的讲述后,戚发轫也是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是共振造成的,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飞船也好火箭也好,对8-10赫兹低频的东西不怕。但是我们就没想到人的五脏、人的脑袋,它的固有频率就在10赫兹左右,你外边有这么个频率跟他共振起来,他心里很难受。
  就是说我们设计上考虑不周,但是航天员没有受到这个意外的影响,圆满完成了任务。"
  神舟飞船研发团队立刻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良,之后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再没出现过这个问题。
  但作为航天先驱的杨利伟,他的身体在这短短的26秒里却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他之后再也没有重上太空据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按说研发人员在之前的隐患排查过程中已经十分仔细了,但由于他们原本都是研究导弹、卫星的,没有设计载人飞船的经验,因此有了这一疏忽。可见思考问题多一个维度是多么重要。
  但经验都是在挫折中总结出来的,不管怎么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都是十分成功的。
  作为神舟系列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的戚老名字中"发轫"二字,有开动、起步的意思,而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可以说自神五成功以后进入了新阶段,又好又快又稳,一路走来成就斐然。
  参考资料
  戚发轫:我有青云志 何惧星汉遥 央广网 2022

现如今臭氧洞为啥没有人在关注了人类在破坏大气臭氧层后,皮肤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如果回到十年前,这样的新闻和文字一定会充斥你的生活。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提到臭氧层空洞的问题?1985年,大气科学家所罗门博士在进行大面向航天科技前沿深空探测实验室揭牌成立新华社电承担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研制建设任务,牵头论证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防御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记者26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近日正式揭牌成立。4亿年前,留在岩石里的铅笔印,是谁的手笔?在地球古老的黑色岩层中,经常可以看到特殊的一类动物化石,它们外形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这是因为这种化石常因升华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在岩层上神似象形文字,因此科学家把这类化中外学者绘出太平洋下方最大尺度超低速带三维结构光明日报合肥2月25日电(记者丁一鸣通讯员桂运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课题组与瑞士伯尔尼大学DanJ。Bower合作,在地球核幔边界大尺度超低速异常体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十七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提到杨利伟这三个字,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作为中国的航天英雄,自从他从太空回到地球以后,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当中,最让老百姓感兴趣的,还是他在太空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比地球重10倍,这颗42光年外的类地行星,并不适合人类居住?随着天文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文明以及脚下的地球,在宇宙中不过是一粒沙子而已。地球上不论发生什么事,在宇宙视角下都不值一提,人类文明的所有辉煌与没落,光荣与梦想,除了人类长征火箭一天成功创造两个纪录一箭发射22星不到四小时完成两次发射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6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成功发射2为什么说恐龙是春天灭绝的?6500万年前的事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6500万年过去了,即使在今天大家对恐龙这个神奇的生物仍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生物竟在一夕之间就走向了灭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行星毁灭记根据科学家的推论,可能在1。启明星传回信号,一切正常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7日讯(记者周劼)今日14时11分,入轨的武汉大学自研卫星启明星向地面发回信号,显示一切正常,这预示着启明星的发射圆满成功。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新型CO2监测卫星有望实现国别级排放空间监测2021年11月24日,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杂志在线发布文章大气CO2空间观测数据的同化支撑国家CO2排放清单(Assimilat中国空间站如何构建宜居环境?如何应对空间碎片?原标题中国空间站如何构建宜居舱内环境?如何应对空间碎片?答案来了太空是一个昼夜温差大强辐射和高真空的环境。为什么航天员能在太空过上与在地球上一样的生活?这与空间站的环控生保系统密不
IBM与Linux的廿年之缘如果将全球科技的历史拉长,我们会发现也曾经出现过一只可爱的企鹅,它不是腾讯的QQ,而是代表了企业级开源操作系统的Linux。Linux的创始人LinusTorvalds因为小时候被UL让海尔式创新走遍世界2019年底,海尔迎来了成立35周年的生日。这家1984年成立的家电企业,在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网络化战略后,又与时俱进地迈进了全新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自动驾驶网络电信数字化转型的诗和远方随着去年6月5G正式进入商用试点阶段,5G时代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首,将赋能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并推动众多行业的北联国芯初生代鲲鹏号列车已出发成立于2020年04月28日的江苏北联国芯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年满半岁,是计算产业生态当中典型的初生代。我们知道,2019年是整个计算产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重新定义智能SDN2019年,在IDC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当中,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历史性的首次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为市场主导者。这意味着传统数据中心向云数据中心的升级,正在提致敬攀登者贵阳智能制造远见者从不独行攀登者精神,是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不断以坚韧求知探索的精神追寻极限。有这么一群行业攀登者,他们深入行业纵深,探索需求的极限深入行业细节,探索场景的极限深入科技科研,探索创新的极限。不发电的华为,如何融入电力行业138年的历史长河?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从此开启了电力行业长达138年的进化历程。电是我们进入现代生活的标志,也是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说有水流过的地方成就了人类的繁衍,那中国互联网出海,Azure打造了最安全的航道中国的游戏市场已经进入繁荣发展期。不管是网游页游端游,还是手游,尤其是手游得到爆发式增长。伴随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DDoS攻击也越来越频繁。游戏行业DDoS攻击的政务云一体化服务时代来临,谁能最终胜出?中国云计算市场,素有得政务云者得天下的意味。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2018)预测,至2021年,政务云将以813亿元规模占国内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43。8,几乎宝德鲲鹏的时代共舞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到今年,深圳特区迎来了40周年的生日。40年来,深圳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有数据统计,深圳平均每平百度云手机推出c端旗舰版新品,个人进入云计算时代?2015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款云手机NextbitRobin。这部云手机会在手机本地存储尚未用完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让用户永远不必担心手机存储空间不够。在巨头丛生的智能手机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