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类星体,宇宙中最亮的天体

  类星体的发现得益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在此之前,人们无法区分恒星和类星体。截止1959年,剑桥射电天文研究组已经发表了3个射电源星表。天文学家准备确定这些射电源的精确位置,首先对射电源3C 273展开了详细研究,发现它在可见光波段类似恒星,在射电波段辐射较强。
  图1. 类星体3C 273的图像(图源:网络)
  1963年,旅美荷兰天文学家Maarten Schmidt对3C 273进行了光谱观测,发现其具有宽发射线和吸收线,其中的发射线其实就是位置向红端移动的氢原子的巴尔末线系,通过与静止系中的巴尔末线系比较,他最终定出了发射线的红移。因此3C 273是第一颗被光谱证认的类星体,Maarten Schmidt也由此被称为发现类星体的第一人,从此拉开了发现类星体的序幕。
  类星体最早命名为"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s",简写为QSO。Hong-Yi Chiu 于1964年将其改为"quasars",即类星体。直到1970年,类星体这个名称才被大家广泛接受。
  类星体的光度是星系的50到100倍,具有太阳光度的恒星的1000亿倍,因此称为宇宙中最亮的天体。类星体与脉冲星、宇宙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四大天文发现。它们的发现翻开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篇章。
  图2. 类星体3C 273的光谱 (图源:网络)
  按照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见图3),类星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种,中心被质量为太阳质量数百万到数十亿倍的超大质量黑洞主导,黑洞被一个气体吸积盘包围。当中心黑洞从吸积盘中吸积物质时,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电磁辐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类星体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最亮的类星体的光度是像银河系样的星系的数千倍。类星体的红移很大,红移反映了退行,因此类星体的红移是宇宙起源的。
  图3. 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 (图源:网络)
  类星体具有如下特征:
  1 活动星系核的一种
  2 中心黑洞主导
  3 高红移(0.1-7)
  4 高光度(1042-1048erg/s)
  5 光变,时标从天到年
  6 全电磁波段发射
  7 具有明亮的致密核区,图像呈点源
  8 光谱具有强而宽的发射线
  9 具有非热辐射连续谱,连续谱呈幕律形式
  类星体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类星体可以研究吸积盘、黑洞的形成和演化、黑洞自旋、双黑洞、黑洞与寄主星系的关系、Kα谱线轮廓等;类星体的吸收线可以作为研究不同红移处的星际及星系际介质的探针;大样本的类星体可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重子声学震荡;高红移类星体有助于研究宇宙早期的形成和演化,宇宙早期再电离,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等。
  另外,由于射电强的类星体位置的精准性,可以作为天体测量的参考架,这对于发展空间天文和深空探测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4. 700个类星体在静止坐标系下的平均光谱 (图源:网络)
  随着大型观测仪器的投入和使用,为了提升仪器的观测效率,天文学家优化了输入星表。目前预选类星体候选体的方法林林总总,有多色截断方法、紫外超、红外超、自行、射电和X射线波段搜寻、光变、机器学习方法等。
  人类在类星体的发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帕洛马-格林亮类星体巡天(The Palomar-Green Bright Quasar Survey,简称BQS)发现了一百多颗,大型亮类星体巡天(the Large Bright Quasar Survey,简称LBQS)发现了一千多颗,两度视场类星体红移巡天(2-degree Field (2dF) QSO Redshift Survey,简称2QZ) 发现了两万三千多颗,中国的郭守敬望远镜(英文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缩写为LAMOST)DR5发现了约两万颗,美国的斯隆数字巡天(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简称SDSS)DR16发现了750 414颗。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促进了高红移类星体的发现。目前发现的最遥远的类星体红移7.085(Mortlock, D. J.; et al. 2011,Nature)。尽管类星体是在射电波段发现的,但是90%的类星体是射电宁静的,只有10%是射电强的。
  既然类星体已经发现了这么多颗,是否已经足够?实际上,尽管数量上看起来不少,但是类星体样本大部分集中在低红移,高红移样本大大缺乏。红移越高,类星体越暗。在探测器超出星系探测极限时,一些遥远的类星体仍然可以探测到。暗弱的类星体有利于研究本宇宙之外的黑洞与寄主星系关系、黑洞与核球共动演化等。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类星体的发现效率,尤其高红移类星体。
  综上所述,可见类星体发现的数量增加遵循摩尔规律。下一代的望远镜将促进类星体数量以千倍的量级增长,如eROSITA和WFXT (a Wide-Field X-ray instrument)。随着类星体观测数量的增多,尤其高红移类星体样本的增加,我们在对宇宙的整体理解上将更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张彦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届国际天文统计学会会士、现任北京天文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监事、国际天文联合会B3委员会"天文信息与天文统计"专委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Astronomy and Space Sciences副编辑。主要从事天文信息与天文统计、天文大数据、机器学习在天文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文稿编辑:赵宇豪

喆经对地球生态的预测(待续)14科学有预测功能,喆经也同样。这里运用喆经知识对地球生态作大致的描述与推断,指出温室效应等原因导致大气循环紊乱,以致于循环消失,大气活动变成随机的气流运动,只有或强或弱的风暴夹带着水零重力太空冰箱原型机已接受测试初步结果很有希望据外媒报道,定期的补给发射会为国际空间站(ISS)上的宇航员提供相对新鲜的食物,但飞往火星的航班却不会。如果我们人类要去其他星球,我们需要一个不会在太空中损坏的冰箱对此,普渡大学的海斗一号向万米海底深潜晒晒咱的国之重器25这是一条能游弋于万米海底的中国鱼。身长3。8米,橘色的鱼背黄色的鱼腹,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海斗一号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远离鳄鱼背岩石2022年4月7日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漫游者改变了路线,远离了鳄鱼背岩石鳄鱼背岩石好奇号360度拍摄格林休上的鳄鱼背岩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漫游者在2022火星上诱人的构造这个由长长的凹槽和划痕组成的网络,构成了火星上被称为TantalusFossae(塔塔卢斯福萨)的巨大断层系统的一部分,这里显示的是欧空局的火星快车所看到的。语境中的塔塔卢斯福萨。Nature子刊铁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因瓦效应原子级结构演化因瓦效应,在铁基大块非晶合金中普遍存在。然而,人们对这种效应在原子尺度上的表现了解有限。在此,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AlexanderFirlusJrgF。Lffler等研究中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1米CSAR业务卫星。(摄影汪江波)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自然资源部7日消息,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最常见的气体氧气知识科普氧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能以很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是重要的氧化剂。氧元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广泛分布与大气层水体和的地壳中。在宇宙中,氧是仅次于氢和氦的第三丰度元素。在中国科学家参与研究确认火星没有死,地幔中沸腾着熔岩海洋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刊发的论文,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学家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地表荒芜尘土飞扬的火星远未死亡,火星地表之下存在以前未发现的地震,证明火星地幔中存在着熔岩海洋。新的研究表基于二维纳米线的光电器件近年来,纳米线以其独特的特性在光子学和光电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纳米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作为光子集成电路中的谐振器和波导的巨大潜力,纳米线已在纳米光子学的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国产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保障天舟四号成功发射5月10日,执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从文昌发射场直冲天际。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两双眼睛一路密切观察,全程确保稳定飞行。这两双眼睛是两部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
宇宙深空的飞船舷窗之下一艘巨大的飞船在宇宙的深空里前行着,说是飞船,但是看起来却不像是一艘飞船,可能更像是一颗不规则的行星,因为它实在有些太大了。这艘飞船在宇宙中浮游前进时,偶尔会有一些陨石乘着极快的速我国将研发1公里长的巨型宇宙飞船,这么大的航天器有什么用途?随着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两个多月前,我国的3名宇航员进入到了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开展较长时间的入驻工作和实验,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速度和成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埋藏在北海深处的冰川期景观被科学家们精确成像数千到数百万年前冰河时代遗留在景观上的隐藏疤痕,现在以壮观的细节被拍摄成像。上图地震数据显示的隧道山谷之一。通过使用一种名为反射地震学的技术,一组科学家拍摄了埋在北海海底数百米以下原子和分子首次组成新型涡旋光束科学家首次制造出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涡旋光束。图片来源美国科学新闻网站此前有研究人员将电子和光束扭曲在一起,组成了涡旋光束。现在,以色列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使科学家发现预示着致命风暴的冰羽的新细节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最大的危害之一是催生洪水龙卷风和其他灾害的大风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认为该研究解决了一个与风暴下有时出现的冰和水蒸气羽流有关的谜科学家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灾难性海啸英国科学家警告,随着冰盖融化减轻下方的地壳所承受的重量,释放高强度的地震活动,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地震和海啸。一位主要的地球科学家警告称,世界正在低估全球变暖的地质后果随着冰盖科学家从5亿个疑似信号中找到81个快速射电暴候选体快速射电暴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天文现象之一。自DuncanLorimer等人于2007年在帕克斯(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数据库中发现第一个快速射电暴以来,全球诸多射电望远镜投洽会特别单元巅峰对话探索前沿与未来浪潮昨在厦举行来源台海网台海网9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沈华铃文陆军航图)当独角兽遇见未来浪潮,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作为今年投洽会特别单元,巅峰对话探索前沿与未来浪潮昨日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嫦1968年以来行星雷达已观测到超过1000颗近地小行星在历史性的里程碑之后七天,美国宇航局DeepSpaceNetworkGoldstone的一个巨大天线对另一个更大的物体进行了成像。2021年8月14日,一颗被命名为2021PJ1的中外科学家发现幽灵极化激元据新华社电我国科学家为主的一支国际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声子激元幽灵模式,革新了极化激元领域的教科书定义。相关论文近日由自然发表。极化激元是一种存在于材料表界面上的电磁模式,具有开发高性能钙钛矿量子点并应用于发光二极管(记者朱汉斌)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新型显示团队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相关团队合作,开发出高性能钙钛矿量子点并成功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Journalof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