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022年世界末日时钟处于何时?距离午夜还有多久?

  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物种,人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幻想。同样我们也会思考人类自身的命运会如何。世界末日时钟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它的存在给世人提出了一个警示。告诫大家现在距离人类毁灭还有多久,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时钟被调整到了24时。那么也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那么在2022年世界末日时钟处于何时,距离24时还有多少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起进入今天的话题。
  世界末日时钟是什么
  世界末日时钟是一个虚构的钟面,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世界末日时钟的设计旨在警告公众,我们离用我们自己制造的危险技术毁灭我们的世界还有多远。当然这是一个比喻,意在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要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应对各种危险。
  2022末日时钟更新
  时钟假设的全球灾难为午夜,也就是如果时钟被调到了午夜24时,那么意味着灾难的发生。而越接近午夜24点,意味着我们离灾难越近。在每年1月份的时候,委员会将会重新评估世界与全球灾难的距离为多少分钟或多少秒,影响时钟的主要因素是核风险和气候变化。当世界末日时钟首次在1947年创建时,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核武器。2007年的时候,首次在审议中考虑了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并把气候变化也加了进去。
  核武器爆炸拨动时钟是谁决定的呢
  在时钟成立前期,公告的编辑尤金·拉比诺维奇(Eugene Rabinowitch)决定是否应该移时钟。他是俄罗斯出生的美国生物物理学家,以在光合作用和核能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当尤金·拉比诺维奇在1973年去世后, 公报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接管了这个职责,此后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并在必要时重新设置时钟。该委员会由对核技术和气候科学有深入了解的科学家和其他专家组成。他们还与各学科的同事进行广泛磋商,并征求包括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意见。
  2022年末日时钟更新截图2022年时钟距离午夜还有多久,为什么呢?
  2022年时钟距离午夜还有100秒,这是从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距离午夜100秒。也是世界连续三年最接近毁灭的时刻。在2022年1月20日《原子科学家公报》决定将时钟依然放在距离午夜100秒的位置,这是自1947年首次亮相以来的第75次。为什么时钟还是距离午夜100秒呢。这次时钟的调整主要基于这几个危机,包括核战争风险、对气候变化缺乏行动、新冠疫情等。
  在核武器方面,大家也应该比较清楚。它是人类目前威力最大的武器,如果爆发全面核战争,那么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新冠疫情方面包括有,疫苗公平在2021年并没有得到改善,导致较贫穷的国家接种疫苗率很低,这样可能给新冠病毒带来新的变异空间 。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威胁是关于气候危机的。
  美国宇航局分析显示,去年的2021年在持续趋势中并列第六个最暖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的分析表明,2021年地球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与2018年并列为有记录以来的第六高。总的来说,过去八年是自1880年开始现代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些年度温度数据构成了全球温度记录,它告诉科学家地球正在变暖。美国宇航局的温度记录表示,2021年的地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开始的19世纪后期平均温度高约1.1摄氏度。
  二氧化碳CO₂
  全球变暖趋势是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了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的。地球已经看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海冰正在减少、海平面正在上升、野火变得更加严重、动物迁徙模式发生变化等。
  还有随着全球温度的不断升高,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比如,2021年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创纪录的"热穹顶"现象。以及非洲和南美洲部分地区的干旱。还有发生在我国和欧洲的创纪录降雨导致的大洪水等。
  Noaa用色块绘制的世界地图,描绘了 2021 年全年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温度的百分位数
  海洋热含量在2021年也破了记录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报告,海洋热含量 (OHC)描述了海洋上层储存的热量,在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2020年创下的历史新高。过去七年中出现了七次最高的OHC ( 2015-2021)。虽然海洋自然吸收和储存热量,但海洋变暖的速度令人担忧,因为这些水体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
  极地海冰在2021年也继续减少,自1979年以来北极的平均年海冰覆盖率是第九小的。2021年7月底的一场热浪导致了格林兰岛上冰雪的大量流失。 从"总物质平衡"来看,在截至2021年8月的12个月期间,格林兰岛冰盖损失了约1660亿吨。
  联合国文章截图
  那么北极能有多热?答案是,38 !这个结果是在2021年6月20日测得的。当天,在一场异常、持久的西伯利亚热浪过程中,位于北极圈的俄罗斯小镇维尔霍扬斯克的温度达到了38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组根据北极地区各个国家记录所作的历史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38 或以上的温度。
  总之,人类从古代到现代的几千年中,最近这几年是我们离毁灭最接近的时刻。以前的古人可能不会想到,人类未来可能会毁灭在自己的手里吧。虽然世界末日时钟是一个虚拟的钟表,它本身并不存在。但是它提出的警告,却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见。

科学家警告!南极最大冰川或将在未来三年后完全崩塌来源北京日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度会议上研究人员警告称,目前南极洲最大冰川思韦茨冰川正在逐渐融化,其加速融化趋势可能导致该冰架在未来三年后完全崩塌。位于南极洲西部的令人生畏的龙三角海域龙三角海域为何令人生長?是穿透海面的岩紫卷走了船只吗?日本龙三角海域是个变化无常神秘莫测的海域。千百年来,许多国家的船只都曾在这一片海域失事。近代以来,飞机船只在此地失踪的事件更是2022年,我们将见证以下7项太空大事件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如此深入。2022年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令天文领域从业者们振奋的一年。未来10个月内,我们将见证以下7项太空大事件。NASA首发太空发射系统SLS2022年最令人黄金是生活中非常昂贵的金属,那么怎么用金属探测仪探测黄金呢?黄金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昂贵并且很稀有的金属,要是你不小心捡到一块手拇指大的也会兴奋的睡不着觉,其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土壤里或者野外的土壤中都有可能藏有黄金的。那我们就得用到金属探测仪了,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极地为何火气大?近年来,不同科研团队对于北极放大效应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更多热哈勃太空望远镜迎来新里程碑已运行超10亿秒据CNET报道,当科学家们和太空迷们屏息等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漫长部署过程时,这是一个思考长寿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成就的好时机。哈勃刚刚迎来了其服役过程中的一个新里程碑。哈勃于1宇宙中三个极端的洞有什么不同?黑洞已现,白洞和虫洞在哪里?黑洞白洞虫洞都是宇宙中的特殊极端存在,它们的共同点为都是引力导致的极端结果,遵从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简称场方程),公式表述如下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很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虽然这三个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为何都要坐轮椅不能站着吗?他们经历了什么?宇航员是非常伟大的,他们能带着人民的梦想,来到浩瀚无穷的宇宙当中,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她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物,其实他们在外太空,执行这种探测活动,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面临着各种各已运行超过10亿秒!哈勃曾发现星际大战遗迹星系被打出巨洞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人类的探索范围也越来越大,从深入大洋深处攀登地球高峰,再到走出地球看看宇宙深处的景象。不过受限于当前人类技术水平,人类的足迹最远也只能到达38万公里外的月球表面科学家发现最热恒星,太阳在它面前就跟冰窖一样在太阳系里面最大的天气就是太阳了,但是放眼整个宇宙,太阳也是非常的渺小。在太阳系内部太阳掌握了大部分的星球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达5500摄氏度,这样的温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在宇研究发现三维半导体颗粒具有二维特性,有助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二维半导体在创建下一代电子产品时有很大的优势,它们速度更快,功能更强,效率更高。但它们的制造难度也大得惊人。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聚焦于可以吸收光的半导体钒酸铋,然后利用这种能量氧
美国有没有发现过?嫦娥五号新发现月壤可制氧气和火箭燃料中国嫦娥五号月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该研究结果是由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的,并且发现成果已发于国际学术期刊焦耳杂志上面。当然这个发现,又让不少人感太平洋海底发现整齐铺好的黄砖路,是史前遗迹还是自然形成?2022年5月6日,Nautilus(鹦鹉螺号)探险船在太平洋海底执行勘测任务的时候,无意之中却发现了一条类似用黄砖铺成的道路,震惊了船员,他们把这条路叫做黄砖路和通往亚特兰蒂斯之在太空6个月,航天员怎么处理卫生问题?回来身上是不是臭的?神舟13号飞船载人行动可以说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还有相关的实验研究,这些都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完全有实力进行太空建设。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是不是觉得嫦娥五号新发现,月壤中发现富含铁钛的化合物,到底有多重要?月球是距离人类最近的自然天体,在38万公里之外它已经陪伴地球四十多亿年,人类对这个邻居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太阳系内的秘密,当然也包括地球的演化之谜。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国家在月球上采集过研究揭示70年来我国搁浅鲸类特点(记者张晴丹)近日,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我国沿海近70年的鲸类搁浅数据,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我国鲸类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度以及时空分布模式等重要信息。相NASA分享其新的X射线观测站IXPE拍摄的第一批图像美国宇航局(NASA)的X射线成像偏振探测器(IXPE)团队已经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批图像,这是在该探测器长达一个月的调试阶段后拍摄的。IXPE观察了空间观测站中最受欢迎的目标仙后座A大白矮星吃小白矮星,引力不光吸引对方靠近,还能吞食对方元素白矮星相互撞击后出现了一种全新奇异的,上下颠倒的星球。一组天文学家发现了2颗明亮的小型热亚矮星,上面有至今还没见过的特殊组成。另一组专家发现了一种机制,能够解释这一类的恒星是如何形关于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的二三事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较大尺寸空间碎片的撞击会使航天器的轨道或姿态发生变化,甚至直接导致航天器解体。无论从保护空间环境安全持续地开发和利用空间用纳米线技术制造超快晶体管来自HelmholtzZentrumDresdenRossendorf(HZDR)的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长期以来对纳米线技术的理论预测,希望能够创造出超快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关于生命起源的7种理论生命起源的答案仍然未知,但以下是科学家们最好的猜测地球上的生命开始于30多亿年前,从最基本的微生物进化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序列。但是,宇宙中唯一已知的生命家园上的第一批生物是如何从狂暴的太阳!第25个周期,刚摧毁40颗卫星,2月又爆发3次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太阳有点狂暴。强大的辐射,不断从太阳表面喷薄而出。地球,难道危险了吗?(图片说明太阳最近很狂暴)都说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氢弹,因为它的内部进行着源源不断的核聚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