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宇宙直径930亿光年,光线红移是怎么计算宇宙大小的?

  宇宙的尺度是靠红移推算出来的,但很多人还不太明白红移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关键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光红移前原始的波长怎么测量出来的。
  其实红移是宇宙最常见的现象,如果没有红移,我们就没有办法算出宇宙的尺度。宇宙中目前有三种红移,多普勒红移,引力红移,宇宙学红移
  现在我们说光就是电磁波,广义上也可以说电磁波也是光,除了某些特定情况,一般情况下,电磁波和光不做区别,可以等效。
  光有波长和频率两个特征,波长和频率成反比,波长在780nm到380nm的电磁波可以被人的肉眼看到,对应的颜色依次是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一束波长为400nm的紫光在宇宙中飞行,由于宇宙空间的膨胀会导致波长增加,等传到地球上,波长就可能变成750nm了,这时候原先的紫光就变成红光了。宇宙中所有远离地球的星系发出的光线抵达地球前都会因为空间膨胀或者引力等其他原因出现波长增加的现象。
  波长增加在可见光端就是朝向红光移动,所以这种现象也叫红移。物理学家就可以通过红移量算出,发出这条光线的星系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现在的问题是,你要通过红移计算距离,就要知道这束光红移前原始的波长,再结合抵达地球时的波长,可以算出波长差的比率,这个差值就是红移量,通过红移量和距离的关系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距离了。
  然后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到原始的波长,一束光中所有光子的波长抵达地球时都红移了,谁知道原始波长是多少?
  直接测量不出原始波长,那就另辟蹊径,比如利用吸收谱线。
  吸收谱线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也不要害怕听不懂,我写文案的时候把这个已经很通俗化了。
  以氢原子举例,它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能级轨道上的。电子的能量不同,所处的能级轨道就不同。电子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轨道跃迁,过程并不像宏观物质那样 慢慢连续运动才逐步抵达到另一个能级上。
  电子轨道切换是跃迁的,一步到位,中间没有过渡。
  电子的每个轨道有不同的能量值,假设现在氢原子核外电子有三个能级,所以就有3个轨道,
  轨道1的能级是-13.6ev,轨道2能级是-3.4ev,轨道3的能级是-1.51ev。轨道1和轨道2能量相差10.2ev的能量,轨道2和轨道3的能量相差1.89ev的能量。轨道1和轨道3的能量相差12.09ev的能量。当一个光子的能量只有轨道是一二,二三,一三的能量差时才能被电子吸收。自己可以通过普朗克公式E=hc/λ算一下。能量为10.2ev的光的波长为121.7nm,能量为1.89ev的光的波长为656.7nm,能量为12.09ev的光的波长为102.7nm。
  一束光线里有无数个光子,这些光子携带的能量并不一样,当一束光穿过氢原子时,只有能量刚好是核外电子轨道能级差的光子才会被电子吸收。
  这些特定能量的光子被电子吸收后,电子又会把这些光子以原来的能量值释放出来,但是释放出来的光子方向就和原来的方向不一样了,所以这些光子就不属于原来的光线了,如果换个角度观测再次被释放出来的这些光子,就会形成发射谱线。发射谱线以后有空再讲。
  当这束光穿过氢原子后,抵达地球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束光里面,波长为102.7nm,121.7nm,656.7nm的光消失了
  因为这些消失波长的光被氢原子核外电子吸收后又释放到其他方向上去了。
  我们按照这束光里面光子波长的大小,将其做成光谱,就会发现光谱缺失了一部分光,所以就会出现好几段黑格,这些黑格代表的就是核外电子轨道跃迁时吸收的光。这就是吸收谱线。
  对于不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能级轨道不同,所以当一束光穿过不同原子时,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跃迁所需的能量不同,就会吸收不同能量的光子,光谱上留下的黑格分布就不同。
  通过黑格的分布就可以断定光线到底穿过了哪种原子。科学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分析出某一星球的组成成分。
  讲这么多,就是为了铺垫如何通过吸收谱线判断红移量。
  太阳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它的主要组成成分就是氢,太阳核心会发生核聚变,释放大量的光子,这些光子从太阳核心出发,会穿过太阳内部大部分的原子,当太阳光再抵达地球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光子得出的光谱看到黑格的分布,
  其中73%黑格的分布符合氢原子的吸收谱线,25%的黑格分布符合氦原子吸收谱线,剩下黑格分布符合氧,碳,氖,铁等原子的吸收谱线。所以可以判定太阳内部的组成成分,其中73%是氢,25%是氦。
  假设我们现在接收到一个遥远星系发出的光,分析其中一部分光的吸收谱线,发现黑格之间距离的分布和太阳不一致,那么就证明,发出这些光的天体的组成成分和太阳不一样。那么就无法判定红移量。
  要知道,太阳这种主序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接收到遥远星系的光线,必然有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发出的光夹杂其中。仔细排查就会发现,星系发出的一部分光的吸收谱线内,黑格之间的距离分布和太阳一致,但是这些黑格却整体朝向红光端移动。
  所以就可以断定,发出这些光的必然是遥远星系里和太阳组成成分相似的恒星。
  但是由于红移效应,其吸收谱线的黑格会整体移动。所以就可以肯定,其吸收谱线中的黑格在红移之前和太阳是一致的。这些黑格相对于太阳的黑格,整体移动了多少,那么就红移了多少。
  通过矫正,把这些黑格整体移动到和太阳吸收谱线一样的位置,那么黑格此时所处的位置代表的波长就是红移前原始的波长,设为λ 。接收到的波长,设为λ。
  红移量z=λ-λ /λ 。红移量z是个标量,通过哈勃-勒梅特定律可知:红移量和星系的距离的关系式是z=HD/c,c是光速,H是哈勃常数,D是星系和观察者的距离。由于H/c是个固定的系数,所以星系和观察者的距离与红移量呈线性关系,距离越远,红移量越大。将红移量代入到公式中,就可以算出星系和地球的距离。
  z为正数时,代表接收到的波长大于原始波长,所以光在飞行过程中波长增加了,向红光端移动,这就是红移。
  z为负数时,代表接收到的波长小于原始波长,所以光在飞行过程中波长缩短了,向蓝光端移动,这就是蓝移。
  其实,我刚才用哈勃定律的红移量推导星系距离是最简单的方式,哈勃常数的具体数值还有争论,其中涉及暗物质和暗能量。这已经是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部分了。
  原创不易,感谢点赞收藏!
  本人强烈推荐一本特别适合小孩学习物理的科普读物!《一分钟漫画物理》                                 1分钟漫画物理                         39.8                                                                购买

为您的设计选择正确的内存解决方案内存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技术,然而工厂自动化自动驾驶汽车便携式医疗设备边缘计算和物联网传感器等新应用正在迫使性能要求发生变化。因此用于评估和选择特定应用程序内存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NACYPRESS代理64Kbit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FM25640BCYPRESS提供全面的铁电RAM非易失性存储器产品组合,可在断电时立即捕获和保存关键数据。在关键任务数据记录应用中,例如需要高可靠性控制和吞吐量的工厂车间的高性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ypress代理4Mbit铁电存储器CY15B104QSNcypressExcelonUltraCY15B104QSN采用了高级铁电工艺的高性能4Mbit非易失性存储器。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即FRAM)与RAM相同,是执行读和写操作的易失富士通的FRAM用作小型卫星的关键存储器FRAM是一种写入速度快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与传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如EEPROM闪存)相比,FRAM不需要用于数据保存的备用电池,具有更高的读写耐久性更快的写入速度和更低的功耗。富国产串口PSRAM外扩芯片EMI7064LSME在现有的单片机MCU的设计上,由于片内RAM空间不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换更大RAM的MCU,要么就外扩PSRAM。方案选择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1。PSRAM的数据位数2。是否MM32F103R8T6国产32位MCU可替代STM32F103R8T6用于IOLink模块IOLink作为一种可实现从控制器到自动化最底层级之间的IO通信技术,通过IOLink主站将传感器及驱动器等信息经由现场总线网络传送到控制器,实现装置的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生Everspin代理1Mb高速四路SPIMRAM非易失性存储器MR10Q010MR10Q010是理想的存储器解决方案,适用于必须使用少量引脚低功耗和24引脚BGA或16引脚SOIC封装快速存储和检索数据和程序的应用。QuadSPI模式下的四个IO允许非常快速富士通代理I2C接口FRAM芯片MB85RC16VFRAM只是一种像ram一样运行的高速非易失性存储器。这允许程序员根据需要灵活地分配ROM和RAM存储器映射。它为最终用户创造了在底层对FRAM进行编程以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进行定制铁电存储器FRAM的特性首先我们解释一下FRAM是什么。FRAM是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半导体产品。半导体产品有微处理器逻辑器件模拟器件存储器件等各种器件。FRAM是DRAM和闪存等存储设备之一。FRAM代表Cypress代理128Kbit串行FRAM存储芯片FM25V01AGCypress凭借在分立存储器半导体领域近40年的经验,以同类最佳的存储器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引领行业。于1982年推出第一款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从这个吉祥的开端发展为涵盖NOR闪存pEMI502NF08VM10TLIISSIIS61WV2568EDBLL10TLIND是一种高速SRAM芯片,位宽256Kx8。采用ISSI的高性能CMOS技术制造。这种高度可靠的工艺与创新的电路设计技术相结合,产
北鲲云为基因测序数据分析提供算力基石我国十三五期间对150万人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每个人大约产生300500GB的数据,基因数据总量在十三五末期达到EB级别。而对于宏基因组学,仅1克土壤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就可以产生50北鲲云应邀出席第三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海洋环境分析预测研讨会第三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海洋环境分析预测及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21年7月2930日在青岛市举办,北鲲云携气象海洋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出席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冲出地球!等离子体火箭,充电就能轻松去火星等离子体火箭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更遥远的太空。NASA好奇是人类天性。地球容不下的不止马斯克,还有各位航天发烧友。他们中的一些成了火箭科学家工程师,心心念念,致力于制造出一枚枚高推力火科学家利用卫星测量到有记录以来最低的雷暴云温度据外媒报道,利用地球轨道卫星上的先进红外成像技术,科学家们测量到了有记录以来雷暴云的最冷温度,达到了惊人的零下111。2。严重的雷暴在2018年底横扫太平洋,在那里它成长到一个特别中国AI期刊论文全球引用量首超美国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1年人工智能(AI)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AI期刊的全球引用量首次超过美国,但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的AI会议论文引中国天眼,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声音图片分别为延时拍摄的FAST上空的星轨,以及建于贵州大窝凼洼地的FAST。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级遥感图像细粒度目标识别数据集发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日前面向全球发布一套遥感图像细粒度目标识别数据集,可作为遥感智能解译领域的基准数据集,供从事地理信息图像处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人员研究使用。数据重磅官宣!保卫地球!中国将论证建设这个黑科技4月24日上午,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透露的一个信息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中国未来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什么是小行星防御系统,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系科学研究发现外星雨滴与地球上的雨滴出奇地相似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其他行星和卫星上的雨滴与地球上的雨滴大小接近,尽管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并且落在大不相同的大气层中。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表明,从云层中落下的雨滴在广泛的行星条件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站在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如平原山顶,当我们眺望远方时,就会看到天地相交于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地平线。平原视野山顶视野我们慢慢地向右转动视线,再向右,再向右,就不难发现,地古人是通过什么方法确定方位的?说明本文绝大部分内容(95以上)均抄录自葛云保先生的科普书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最初的人类一定是利用地形地貌来确定方向的,在活动范围很小的年代,远处的河流甚至一颗大树都可以用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