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论衡历史上第一本反忽悠大全王充的疾虚妄及现代意义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联想到现在还有的各种宗教迷信,不禁又让我们觉得,人类的进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王充(27~97 年)是著名的思想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论衡》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然而,王充其人其书都已经有接近2000年的历史了,为什么要向《现代物理知识》的读者推荐他和他的这本书呢?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文理交融,还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忽悠和反忽悠。
  据说,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P. A. M. Dirac)认为,文理是不相容的(具体表现在科学研究和作诗方面),"科学是把以前没有人了解的事情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话来说清楚,诗却是将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东西以无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而英国科学家和小说家斯诺(C. P. Snow)在1959 年的一个讲座里提出:整个西方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分裂为两种文化(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严重阻碍了我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业革命的兴起,再加上启蒙运动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自然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物理知识》的读者对自然科学的了解很多,对社会科学的了解可能有些不足,读一些文史方面的书应该会有些帮助。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并不都适合现代社会,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怀疑精神不够足,而王充和他的《论衡》却是个例外。
  王充的时代是封建迷信极为流行的时代,而且是政府带头造假,汉武封禅、王莽篡位、光武复兴,无不借助于"天人感应"说和各式各样的图谶符命,各种怪力乱神之说满天下。而且那时候教育资源匮乏,信息闭塞,人们分辨真假的能力和意愿也很低。
  另一方面,王充的时代又是天文学大发展的时代。汉代的天文学观测和历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出现了太初历、三统历和四分历,将历法预测的月食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进行对照,是确定采用哪种历法的关键。所以说,汉代天文学是很有实证精神的。王充关心当时天文学的问题,就必然受到当时的科学精神的影响。所以胡适认为,"王充的哲学,只是当时的科学精神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论衡》共30 卷85 篇文章(其中《招致》一篇仅有题目),20 多万字。 在古代已经算是卷轶浩繁了(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3000 年的历史,只有大约50 万字),但是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是特别多:在长春出版社的《诸子集成》中,只有大约240 页;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衡校释》是上下两册,大约1200页,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注释和说明,反而更容易读一些。
  图1 中华书局的《论衡校释》以及历代的评论乃至批评(有详细的注释和说明)
  图2 长春出版社《诸子集成》中的《论衡》(只有原文)
  再说,也不需要每篇都仔细地读。 《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也就是批判荒谬邪说 ,85 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写书的理由集中在最后两篇文章里,都值得认真看看。《对作篇》讲普通人为什么喜欢听"虚妄"之说,因为"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事,而华虚惊耳动心耳。"《自纪篇》讲自己批驳时持论公允,"《论衡》者,论之平也,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论述性命问题(大约14 篇文章)、天人关系(大约21 篇)以及人鬼关系和各种禁忌(大约16 篇)的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即便读者只受过中学教育,也会觉得王充的批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可以挑几篇来看看,了解两千年前的普通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自然篇》反映了王充的自然主义天道观,而《逢遇篇》作为本书的第一篇,更是肯定要读的,"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这样的世界观肯定有部分来自于他的怀才不遇。《齐世篇》里说的现象,"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仍然存在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充绝不是厚古薄今,而是认为世界是不断前进的。然而,看到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阐明的人死无知,不能为鬼,更不能致人祸福,联想到现在还有的各种宗教迷信,不禁又让我们觉得,人类的进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评论以前图书里的天人感应说和虚妄之言(大约24 篇)。古人对老师、对图书是非常尊敬的,轻易不敢批评,而王充的这些文章充分表现了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九虚三增"这12 篇文章可以挑几篇读读,《问孔篇》和《刺孟篇》一定要读,因为孔子是"至圣先师"、孟子是"亚圣",而王充却毫不客气地质疑他们,他也因此而受到历朝历代文人们的指责和谩骂。《谈天篇》和《说日篇》也很重要,等会儿我再专门说一下。
  剩下的文章(大约8 篇)主要是讲用人制度,如何辨别君子小人、有才无才的,虽然现在看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跟诸子百家里的其他说法也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从中可以看出王充对自己的评价。《程材篇》、《别通篇》和《超奇篇》都可以看看。
  《论衡》这本书毕竟是两千年前的作品,里面有很多谬误。即使像王充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有时候也发现不了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这更说明自然科学的进步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只有定性的解释和说明,而没有数学上的定量化(至少半定量化)的研究,就很难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下面用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在《谈天篇》里,王充认识到在相距很远的两个地方,太阳看起来都是一样大的:"从东海上察日,及从流沙之地视日,小大同也。"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的缘故,王充却只能推断出"相距万里,小大不变,方今天下得地之广少矣。"并得到了大地是东西南北各十万里的结论,却没有怀疑"秘传或言天之离天下六万余里"的说法(也就是说,太阳离地的距离是六万多里)。
  在《说日》篇里,王充说"试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道,平易无险,去人十里,火光灭矣"。在平原上,让一个人拿着火把在夜里行走,他走出十里地的样子,你就看不到火把了。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希腊人看到海面上返航的船先露出桅杆,是一样的道理),甚至可以由此推算出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0 万里。然而,王充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而是把这个作为"盖天说"的证据,反驳(我们现在看起来更有道理的)"浑天说"。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闪光点。比如说,王充就预见到了"时差"。还是在《谈天篇》里,为了反驳太阳出于扶桑(古代认为最东边的地方)、入于细柳(最西边的地方)的说法,他说,当太阳"在扶桑、细柳之时,扶桑、细柳之民,谓之日中之时",因为"皆以其上者为中,旁则为旦夕,安得出于扶桑入细柳?"他在此前也说过,"当日入西方之时,其下民亦将谓之日中。"不同地点的时间依赖于当地当时的太阳位置,这就是时差啊。虽然古代希腊人早就发现了时差,中国关于时差的认识却还要等到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大约在1220 年,耶律楚材提出了"里差"的概念)。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几乎从来没有时差这个概念,大家都认为到处都是同一个时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此更可以看到王充的伟大了。
  我们的时代很重视国民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比较高的高中和大学入学率,使得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初步的自然和社会知识。但是对反面案例和负面信息讲得很少,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态度又让许多人把课本里的内容当作教条,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应用。
  我们的时代和王充的时代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前是有用的知识很少,也很难得到,学习的成本很高;现在是有用的知识很多,但是垃圾信息更多,搜索的成本很高。现代人需要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这就要求用来学习的案例有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论衡》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案例,还是值得读读的——当然要批判性地阅读。
  最后再补充一句,如果你只关心忽悠和反忽悠,我还可以推荐另外一本书:连阔如的《江湖丛谈》,客观而又全面地介绍20 世纪初期的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虽然他揭露的是从清朝末期到20 世纪30 年代流行的江湖内幕和各种骗术,但是在80 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自《现代物理知识》2020年第1期
  扩展阅读 :
  研究高清地图,助力历史研究——姬扬对陈经文章的评论和陈经的答复 | 姬扬
  科普困境之窥一斑而知全豹 | 姬扬
  《半导体的故事》译者的话 | 姬扬
  真实的费曼,永远的费曼 | 姬扬
  背景简介: 本文作者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文章2021年3月16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 (《论衡》:历史上第一本反忽悠大全 ——王充的"疾虚妄"及其现代意义),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继恐龙之后人类成为了霸主,那么人类之后,谁又会登上顶端呢?对于如今人类正在面临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我国曾有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些问题一直恶化下去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最后毁灭的只会是人类自身,地球依然还是那个地球。回顾地球生物发展史,只吃骨头不吃肉的猛禽,每只胡兀鹫都有不为人知的童年说到食物链中的顶端猎食者,我们通常会把焦点放在陆地猛兽和海洋生物身上,往往忽略了其实天空也有同样凶猛的存在,它们就是猛禽。被人类所熟知的猛禽就有各种猎鹰和兀鹫,与大多数猎鹰主动出击恒河猴10万一只仍一猴难求,连美国都被卡脖子,它究竟有何特别?谁能想到,我们在动物园中最常见的猕猴(学名恒河猴),竟然有一天会身价暴涨,从年初的6万一只涨到了10万一只,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当然,这些猕猴的购买方,并不是世界各地的动物园,而世界上有多少人长得和你相似?如何才能找到和你相似的人?笔者东邪看过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朋友应该对一位光头男明星有印象,他就是高大肌肉男巨石强森。巨石强森职业生涯的前半段是在美国职业摔跤大赛上度过的,夺过几个冠军的他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转型为现任丹麦女王,81岁跑去兼职,疯狂爱艺术这样的人生太酷以下文章来源于艺非凡,作者SONG最近Netflix宣布在2023年即将上映一部名为Ehrengard的新剧,这个消息一出,得到不少人的关注。倒不是因为这部剧有什么大牌明星或剧情有华为鸿蒙即将开源系统美团微信支付功能短暂崩溃苹果联合创始人涉嫌窃取商业创意被起诉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被控侵犯版权。因为他涉嫌采取创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技学院的想法,这个概念显然在沃兹大学(WozU)熬夜与不熬夜的人生,差别多大?1hr黑眼圈仿佛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标配。时间紧张工作压力大需要放松我们为熬夜找了太多借口,却唯独忘记了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殊不知,清晨的日光新鲜的空气振奋的精神,这些都是熬夜和晚起春秋霸主的悲惨人生晋文公重尔的一生啊异常悲催,不是故事,就是事故,要是放到今天就能横扫各大真人秀节目感动中国嗯,哭晕在厕所,我太难了,这一切的不幸,全是拜他爸晋献公和后妈骊姬所赐,晋献公很宠爱骊姬,基因到底是什么,为何它能控制我们的人生?基因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自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亲情与爱情,他们真的是客观存在的吗?为什么所有生命的行为都不由自主的受基因所操控,所奴役甚至所毁灭,在解答此问题之前,先提前声明一下,本期美国军方承认阿富汗战争ampampquot失败ampampquot美国参谋长马克米利将军星期三在议会委员会上承认,美国已经输掉了阿富汗20年的战争。据报道,米利将军在众议院的听证会上说我们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阿富汗战争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要的结果结束学党史丨八七会议百年瞬间八七会议会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也就是今天的鄱阳街139号召开紧急会议,这次紧急会议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和革命事业出现严重危机的关键
虫洞黑洞和白洞的桥梁上期我们简单分析了黑洞,那么这次就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白洞。很多科学家提出设想,连接黑洞与白洞的桥梁,叫做虫洞。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白洞,而说到白洞,便避不开婴儿宇宙这个概念。我们已小小的微生物,正在吃掉我们的GDP出品科普中国制作韦博鑫许进孙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从我们一出生,体内就有无数的微生物,它们是我们身体中非常复杂的一部分,时刻与我们互动,而我们对5个有趣的天文小常识1。星座很多人都以为全天一共有12个星座,实际上不是的,我们所说的十二星座是指黄道(从地球上看太阳绕过地球的路线)十二星座,就是在黄道上的十二个星座。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关键证人帮助科学家探测到固体材料中幽灵般的量子纠缠一种物质的自旋,被描绘成红色的球体,被散射的中子探测。应用纠缠见证,如图中的QFI计算,使中子形成一种量子量规。这个测量仪允许研究人员区分经典和量子自旋涨落。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内带你识宇宙我们的太阳系太阳系的起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在钻研地球的邻星是如何形成的。日落我们对太阳系的起源知之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太阳系如今的运行模式于45。68亿年前形成。在此朱进仰望星空的天文人在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转的76年的周期中,其彗星轨道附近会散布大量尘埃碎片,由于哈雷彗星轨道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离地球轨道都比较近,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每年会有两次由哈雷彗星带来的天文奇观5都2021年了,为什么还有老外相信地球是平的呢?科学辟谣大川最近在无聊的时候,上网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在国外竟然还有人在为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平的,而争论个不停。并且这种离谱事情的发生还不是个例,而是有一大群地平说的拥护者在俄罗斯将测试太空无线输电为未来太空能源传输提供可行性测试世界上第一次利用激光进行无线电力输送的实验将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俄新社11日称,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专家透露,该公司计划利用激光进行无线输电实验,为未来太空能源传输提供可行性测试。太空新进步,飞机也自驾!人们旅行的方式越来越野1SpaceXCrew2离开200天后,返回地球在昨日(119),四位离开地球200天的宇航员(SpaceXCrew2)跟SpaceX一起在佛州降落,结束了从去年春天开始的太空任务前往比邻星!第一批冲出太阳系的地球生物,会是什么?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上了月球,人类首次将自己的足迹踏在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阿波罗计划中登陆月球的宇航员们,是迄今为止离开地球最远的人类。(图片说明登月宇从白矮星看太阳系的落幕一个太阳可以装的下130万个地球,那如果把太阳压缩到地球大小会怎么样,8。6光年外给了我们答案,天狼星B体积与地球相当,质量和太阳相当,这颗生命已经走向终点的白矮星与天狼星A结成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