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多校取消统考,读博更难了?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这是前段时间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的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黄国平的毕业论文《致谢》里的一句话,这篇不卖惨,不叫苦,堪称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的致谢辞,触动人心,让大家重新认识学习真正的意义,也将"读博"相关的话题送上热搜。
  而随着郑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陆续官宣实行"申请-考核"制后,博士由统考招生选拔的时代,即将迎来落幕,与之相关的 "考博热"又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博士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存在,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考博热"的出现,某一方面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和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竞争优势的需要。
  博士扩招,考博攀升
  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已经历了40年。招生规模从1981年的900人增加至2019年的105,169人,累计招生约149万人,为国家选拔并培养了一大批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招生规模看,自1999年开始,博士招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2004年后进入小幅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这时期的招生一直保持小而精的模式,直到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规模首次超10万人大关,2020年招生人数继续攀升,达11.60万人,随着各大高校博士生扩招,在未来,这个数量还会越来越多。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在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考博的人数也在攀升,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考博呈现"水深火热"之态。去年12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就因2021年申博人数增多超出预期,而出现推迟公布复试名单的情况。在学子们浩浩荡荡梦想进入"博士圈"时,对考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便显得十分重要:对读博是否有清晰的了解?毕竟,无论是考博还是读博都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西游苦行计。
  考博难,远不止81难
  谈到博士生,大众首先联想到的是博士自带的光环,学识渊博,学霸滤镜。而现实却并不如常人想像的那样,光芒的背后是充满荆棘的求学路。每一位学子在打算迈入博士圈时,就要开始承受超乎常人的压力。
  从考博开始,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除了保送,主要有2种:统考和申请-考核制。统考是传统的博士招生方式,报名即可参加初试,而"申请-考核制"则要先提交材料进行审查,才能进入下一轮,该选拔方式是对学子学习生涯成果的整体检验,从本科到硕士,从基础知识到领域前沿,从理论框架到研究方法,全部一一涉及。如果说统考制是对学子1年准备成果的检验,那么申请-考核制就是对其本硕6-7年的成果考核,更考验综合实力。目前,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已陆续实施"申请-考核制",今年,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官宣2022年博士招生将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未来,将有更多高校采用该选拔方式。
  考博的过程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学子可能在开局就受到暴击——联系导师。当信心满满地给导师发邮件后,得到的回复却是:"你很优秀"、"保持联系"、"欢迎报考",甚至可能发出的邮件石沉大海。因为一个导师,通常一年就一个名额,尤其是名额特别紧张的人文社科考博,排队是常见的现象,加上疫情影响,很多要去国外的学子,纷纷转战国内,加剧了竞争。而近年来,名校生扎堆报考的现象也越发激烈,以考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为例,从2020、2021年的候选人材料评审结果中可知,大多都是实力顶尖高校生的竞争,去年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今年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等海内外名校。在竞争者中,复试5项评分,其中有4项分数一模一样,另1项分数相差毫厘的情况是常有之事,可以说是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在"内卷外忧"的情况下考博,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读博难,难于上青天
  论文难——热闹是别人的,打回重写是我的
  在没取得学位前,博士生也和普通本硕生一样,要花一年时间坐在教室里上课修学分,也许,进教室听课算是博士生涯唯一一点让人欣慰的事情了,可能还有参加会议时的茶歇。因为,最考验读博人的是进课题组,参与和完成各种科研项目,确定读博期间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完成研究工作。"淹没"在做实验、采数据、分析数据、提出新观点、推翻新观点的循环往复中,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尤其是对科研不是很感兴趣的人来说,可谓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论文是博士的生命线,曾经,发论文与毕业挂钩是许多高校博士培养的基本要求,但自去年开始,教育部开展了论文改革,剑指"唯论文"、"唯SCI"现象。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在人文社科领域,12月发布的《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指出"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让读博人舒了一口气,虽然发论文不再是博士培养的硬性指标之一,但强调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直是博士毕业的重点。
  因此,为了能写出具有创新性成果的论文,平均一位在读博士一天要看十几二十篇中英文文献。等到积累了一些实验结果,好不容易写出了论文初稿,还要请导师花大力气修改甚至补做实验、彻底重写的现象比比皆是。
  毕业难——大概率延毕,甚至面临被清退的命运
  在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的时候,读博人还在为实验、为论文焦头烂额!可谓,费时、费力、费头发,关键是几年脚踏实地学下来,能不能毕业还是个未知数。在豆瓣小组,有超4万人蹲守"博士互助组——今天你毕业了吗",毕竟,同一个世界,读博人同一个梦想:按时毕业!
  截图来源:豆瓣小组
  "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一直以来,江湖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延毕对于大多数读博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03年博士研究生的延毕率约为46.5%,2012年的延毕率超过60%后仍一直在上升,2018年达64%,且以管理学、军事学为"高风险之地",延毕率几乎达80.0%,这也意味着每10个博士就有8个不能按时毕业!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而自2019年以来,"清退"这个词在博士圈流行,"躺毕"已成过去式。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指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由学校规定。原则上,硕士生延期最长不能超过5年,博士生不能超过8年,各大院校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博士分流淘汰制"已成为事实。2019年以来,清华大学清退2名博士生,延边大学清退14名博士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退57名博士生……今年1月,河海大学一次性清退125名博士生,"严进严出"的博士生培养标准已经到来,博士毕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高学历反成"劣势"
  本以为毕业后就能成为Dr.某某某,但对于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来说,毕业后并不意味着一定就"高枕无忧"。
  中国作为生产大国,在"博士生产"的道路上也没有放慢脚步。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博士毕业生达6.3万人,2020年增达6.62万人,而每年提供给新毕业博士生的岗位约3.5-4万个,毕业后,博士生求职者增加,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早年,博士毕业进高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今这条路变得也更为难行。手持3篇一区、6篇二区以及科研项目是报名的基本要求,随着报名人数的水涨船高,部分单位抬高门槛的现象也是常有发生,要海外留学经历,要年龄不超35周岁……这些就将大多数博士毕业生挡在门外。而进入了高校,也不一定就"踏平坎坷",首个聘期的考核标准也都不低,"非升即走"正在下个路口等着。
  博士就业"走出象牙塔"已然成为全球大趋势。然而,这条路似乎也没那么顺利。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还是要到公司去跟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社会人士竞争同样的岗位,更甚者,他们还遭遇着"学历歧视",从常规用人单位的角度,绝大多数岗位更讲求技术和经验,不少工作岗位硕士就可胜任,而他们的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对雇主来说,显然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所说:"博士我们一般招得很少,来了也是大材小用,要求的薪资高,还留不住。"
  "小庙装不了大和尚"成为单位拒绝的理由,当初读博的时候,没有一个学子能预料到,毕业后,高学历反而成为了劣势。再加上毕业已成大龄青年,社会工作经验却严重匮乏,在工作、婚姻、育儿几重压力下生存的博士生,反而成为求职路上的"弱势群体"。
  博士生作为"高精尖缺"人才,本可以服务家国,却在求学与发展的道路上如履薄冰,许多博士生都梦想着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收获果实,却不知,这半亩田地并非那么容易灌溉。
  考博之路内卷,读博之路艰难,博士毕业,蓦然回首,发现,书中并没有黄金屋。选择这条路,注定要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只有走过艰辛探索的读博求学之路,才能越挫越勇,从而达到别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黄国平. 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2]谢洁芬. 从"考研热"理性回归看"考博热"悄然升温[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6):221-223.
  [3]中国教育在线:近40年来,我国累计招收近130万名博士研究生
  https://kaoyan.eol.cn/nnews/201909/t20190924_1684506.shtml
  [4]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021年博士生招生复试名单推迟公布的说明
  https://edu.nju.edu.cn/bd/c2/c8782a507330/page.htm
  [5]科学网:读博难不难?
  http://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169857.html?mobile=1
  [6]中国教育在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0/

张怡鑫韩国提出315。2万亿韩元的中期国防计划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21年9月6日报道韩国国防部9月2日宣布,为其202226年中期国防计划申请拨款315。2万亿韩元(约2715亿美元),较上个5年计划增顺风车活,滴滴活顺风车死,滴滴死?特约主笔陆星集图片来源网络顺风车对于滴滴的价值,远非其所占的业务比重所显示的那么少,它实际上是滴滴体系内最具有共享经济色彩的业务,是刚性和弹性运力之间的调节枢纽,是滴滴到底是一家互小红书之城想象之外理想之中原创文孔辛全球最大的现实城市是东京或上海,人口均在3000万上下2017年,东京GDP总量6。51万亿元,上海为3。01万亿元全球最大的虚拟城市则是中国的小红书,人口超达到2亿,是唯一从地外星球回收航天器勘测者3号远处的阿波罗12号飞船与近处的勘测者3号开局一张图,后面后面是阿波罗飞船登月舱,前面是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宇航员旁边这玩意这么大,看起来不是月球车,那是不是从地球带来的,将要布置鬼吹灯中怪物的原型,来自戈壁的未知生物,现实或真的存在!在鬼吹灯里面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叫做霍式不死虫,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原型叫做蒙古死亡蠕虫,在蒙古的戈壁滩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戈壁沙丘当中经常会有一种体型非常巨大的红色虫子出现海水在烧干后是这样的,怪不得船员宁愿渴死,也不去喝海水!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明明知道地球上的海洋资源超过了71,为什么我们还经常说水资源匮乏,要保护水资源的话题呢?从地球的大环境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确实是非常的丰富,但是人类可直径4公里,被称为具有潜在危险的岩石,将在29日掠过地球!曾经有科学家预测人类在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三大灾难,这三大灾难可能会引起人类在地球上的灭亡,其中有一项就包括近地天体,这些天体被科学家们称为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小行星。在木星和火星之间拥有人类在死后会去往何处?科学上有解释,或会再次重新回到地球上!前世今生在很多的奇幻剧中出现过这样的情节,对于现在相信科学的我们来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是根本不可能会出现的事情,然而在历史上,却真正的有人记得自己的前世,还详细的讲出自己前世的经高颜值日本植物被带回英国,在1850年,开启一场物种入侵!自从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以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了大自然当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发达,很多的物种都可以在人类的帮助下乘坐的交通工具,到达万里之外的地方,尤其是一些繁衍和适应魅族骁龙845旗舰机,从3200元到2200元,黄章也很心酸!当然,现在在整个手机行业,走性价比道路的不仅仅只有小米一家,尤其是自从黄章携带魅族归来之后,也为整个性价比手机当中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力量。比如说到在当时小米8发布的时候,魅族也发布爱因斯坦和霍金去世后,现在智商最高的人是谁?网友中国人!不管是什么事,肯定会有最强的一面,比如说世界上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世界的最低点是马里亚纳,说到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很多人想到的都会是爱因斯坦,霍金,牛顿这样的伟人,因为他们提出了
美国太空军的GPS3SV03卫星发射在即,推迟可能性很大当地时间6月30日下午在卡角的SLC40发射台,spaceX公司将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GPS3SV03卫星。下午355分发射窗口开启,发射窗口15分钟。这是第三代GPS卫星的第三颗卫刚刚登场,什么是天龙山石窟?地球知识局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未来,期待更多遗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1832天龙山石窟作者杔格制图孙绿校稿孙绿编辑汑洛过年了,地球知识华为发布多款搭载HarmonyOS2的新产品,百款设备启动升级6月2日,华为发布多款搭载HarmonyOS2的新产品,包括HUAWEIMate40系列新版本MateX2新版本HUAWEIWATCH3系列HUAWEIMatePadPro等手机智是时候让企业拥有AI自由了来源虎嗅APP2024年,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占比将达到15。6。这是IDC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的预测数据。报告还预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全悄然之间,我们见证了一个人类壮举超级学爸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可以跟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扫盲运动消灭传染病等运动相媲美,是一场一个也不能落下的突围战,也是让所有贫困人口的逆天改命的社会革命。前几长大后吸掉了自己的脑子这种动物曾被主流教材视为人类的原始祖先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人类祖先就长这样?!撰文七君大脑告诉我们,脑子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地球上聪明的动物都有脑子。但是有一类动物,在成年后却把自己的脑子吃掉了。研究者们相信,如果没有它,人类就无法听到声音的传播张志博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你真的了解声音吗?如果深潜器们下到海中完成的是大海捞针的任务,那么声学系统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定海神针。张志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说到声音,大家一定SSN723俄克拉荷马城(USSOklahomaCity)号核潜艇图集SSN723俄克拉荷马城(USSOklahomaCity)号核潜艇是一艘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1985年,SSN723的下水仪式1985年,SSN723的下水仪式2008年在诺福克海阿波罗计划的月球车,是怎么带上月球的?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阿波罗15,16,17号携带了月球车,宇航员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表面驰骋,大大扩展了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探索空间。月球车相对于登月舱比例,也是相当大了可以带两个人的月联盟火箭发射进步MS15飞船这火箭居然使用柴火点燃的?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下午102622,联盟2。1a火箭在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将进步MS15货运飞船送入太空。而仅仅经过3小时19分钟,进步MS15飞船就与国际空间站实7月23日的进步MS15飞船发射在即,俄罗斯紧张准备2020年7月23日,俄罗斯将从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联盟2。1a火箭,发射进步MS15飞船。测试进步MS15飞船气密性的真空室进步MS15飞船在真空室测试气密性进步MS15飞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