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您真的了解电子吗?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正是电子的舞步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煤和石油这样的化工燃料,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电力的应用了。如今,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更是离不开手机。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来自电子的舞步。本文老郭就来带着大家一探电子的奥秘。
  一、发现电子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子,但是我们能看到电子的行为是如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当然了,首先你得相信电子真的存在。今天的人们当然会觉得电子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它是组成宏观世界的原子的基本组成粒子之一,这个概念很简单,而且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我们或者是从小就听人这么说过,或者是在中学就学习过。
  但是如果我们穿越回到过去,你会发现,直到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发现电子。
  二、对电子的响应
  电子的发现打破了科学界长久以来认为原子不可再分的思想,汤姆逊也因此建立了科学历史上第一个原子模型——枣糕模型。当然了这个原子结构模型是错误的。
  12年后,即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同年,在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用氦离子轰击金箔。发现有很小一部分离子的偏转角度远远大于使用汤姆生假设所预测值。
  卢瑟福根据金铂实验的结果指出:原子中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当中,电子则像行星围绕太阳一样围绕着原子核。带正电的氦离子在穿越原子核附近时,就会被大角度的反射。这就是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三、电子的粒子性
  电子像"小球"一样能够轻易地发生移动。冬天的时候,我穿上厚厚的衣服,踏着雪地走到我的车旁,每一次我都是战战兢兢地用手打开车门,几乎每次我的手都会随着啪的一声,传来一阵刺痛。这是因为车上的电子被我身上带着的正电荷吸引过来,撞击到我的手指上。
  这些电子迅速沿着我的身体快速运动,附着到我皮肤上的神经末梢纤维膜上的带正电的钠离子受到这些负电荷的影响,产生了运动。神经末梢纤维末梢的钠离子的运动又影响了它附近的钠离子的运动,钠离子的波动,传递到我的大脑,我就感受到了这次外来电子的移动——释放静电。
  学过经典力学的朋友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电子的运动同样有动能。我们家里的电炉子就是这个原理。当我们接通电源并按下开关的一瞬间,就在电炉子的电阻丝两端产生一个电压。电阻丝中的电子,就像流荡的河水突然遇到了断崖形成的瀑布,疯狂地开始跳跃。
  跳跃的电子携带着动能,撞击着沿途路过的原子,把自身的动能传递给原子,原子的振动速度迅速提高。我们就能看到电炉子的温度开始增加。数以亿万的电子的跳跃,就把电场的能量通过撞击变成了热能。
  如此看上去,电子虽然小,但是与我们的宏观物体有类似的行为,或者直接说就是具有粒子性。这也是很多早期物理学家的观点。
  四、电子的波动性
  我们可能以为,电子的波动性不像粒子性那样常见,我们平时都看不到电子的波动性行为。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你认真地观察过我们所有的光源,就会发现,不同种类的光源,其发出来的光的颜色都不一样。
  从火把、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太阳甚至遥远的恒星,每一种光源都有其特定的颜色,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光谱。而不同的光谱,正是由于电子的特殊行为导致的。对于发光行为的研究也揭开了电子的这种行为——波动性。
  前面我们提到了1909年卢瑟福用阿发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结构。1911年,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即行星模型。行星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量很大(几乎是全部质量)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然而,这个模型遇到了困难,因为在电场内做高速运动的电子要向外发出辐射,也就是电磁波。早在1895年无线电报就已经被发明出来,就是利用电场加速电子运动释放电磁波的原理来实现发报的。行星模型,与已知的电子在电场中的行为相矛盾。
  19世纪末,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将氢原子的谱线表示成巴耳末公式,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总结出更为普遍的光谱线公式里德伯公式。20世纪初期,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量子理论,揭开了量子物理学的序幕。
  1913年2月4日前后的某一天,玻尔的同事汉森拜访他,提到了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的工作以及巴耳末公式,玻尔顿时受到启发。1913年7月、9月、11月,经由卢瑟福推荐,《哲学杂志》接连刊载了玻尔的三篇论文,标志着玻尔模型正式提出。
  玻尔模型指出: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愈远能量愈高;可能的轨道由电子的角动量必须是 h/2π的整数倍决定;当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才发射或吸收能量,而且发射或吸收的辐射是单频的,辐射的频率和能量之间关系由 E=hν给出。
  玻尔的理论成功地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线规律,但在解释比氢原子更复杂的原子谱线规律上遇到了困难。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一个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质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他把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式p=h/λ推广到一切微观粒子上,指出:具有质量m 和速度v 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跟粒子动量mv 的比,即λ= h/(mv)。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
  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在贝尔实验室将电子射向镍结晶 ,发现其衍射图谱和布拉格定律(这原是用于X射线的)预测的一样。这个实验就证明了电子有波的性质,肯定了波粒二象性的学说。
  五、电子自旋
  随着科学家们对电子、质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行为的了解,一门科学迅速成长起来,这就是波动力学,也叫做量子力学。由于发现了粒子的波动性,所以现在粒子的行为可以用波动方程来解决,这就是薛定谔方程。
  在解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量子化的,所以引出了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而科学家们很快发现,三个量子数并不能完全描述原子内电子的行为。按照当时量子力学对原子能级的诠释,角动量J在磁场方向上一共有2j+1种情况,也就是原子光谱会分裂成奇数种可能。
  有两个实验与此相悖:
  1、斯特恩-盖拉赫实验:1920年,奥托·斯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发现,银原子蒸汽通过两条细缝后,经过一个真空的不均匀磁场,最后在底片上形成两条黑斑。
  2、反常塞曼效应:在弱磁场中的原子,原子精细结构因弱磁场的存在而发生分裂的现象,叫做塞曼效应。最初发现的都是分裂为3条,称作正常塞曼效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能级还能分裂成偶数条,比如碱金属原子就分裂成两条,这在当时的理论图景下,得不到合理解释,称作反常塞曼效应。
  1925年G.E.乌伦贝克和S.A.古兹密特受到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启发,分析原子光谱的一些实验结果,提出电子具有内禀运动——自旋,并且有与电子自旋相联系的自旋磁矩,由此引出了电子的自旋量子数s。可以解释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及反常塞曼效应 。
  电子自旋造成的原子能级细分,我们更多地称之为原子精细结构,每一个原子的精细结构都不一样,我们利用原子这一特性,可以测量遥远天体的元素成分;而电子自旋共振效应,也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当中。
  1928年,P.A.M.狄拉克提出电子的相对论波动方程,方程中自然地包括了电子自旋和自旋磁矩。电子自旋是量子效应,不能作经典的理解,如果把电子自旋看成绕轴的旋转,则得出与相对论矛盾的结果。而爱因斯坦的观点是,自旋-轨道耦合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直接推论。
  后来,科学家们还相继发现其他基本粒子,也存在同样的自旋现象。
  到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电子的自旋并非经典的旋转概念,而是电子的内秉属性,和质量、电荷的概念是一样的。之所以叫做自旋,是因为这个概念和经典的旋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结束语
  一个小小的电子,带给我们精彩的生活世界,这源自科学家们对于电子行为的深入了解。我们今天所有的高科技设备,都与这些微小的基本粒子的运动方式有关。正是电子那些精彩的舞蹈,给我们带来了光、带来了热,带来了信息时代,更带来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
  对于电子,它不是粒子、也不是波、也不是云、也不是雾,我们不妨放下想把电子的行为与宏观物质行为进行对比的想法,电子就是电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或者更简单点,什么定义都不要做,它就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亲爱的朋友们,本文关于电子的话题就写到这里了。我是郭哥聊科学,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持续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文章。

曾经我们仰望的八八舰队,已被我们甩在身后,正所谓氪金使人变强如果在2000年以前,问谁是亚洲最强海上力量,那自然非日本海自的八八舰队莫属,4金刚2旗风2太刀风齐头并进的照片,令当时还只有051的我们仰望。然而时过境迁,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太原自古就难打,宋朝攻克太原用了十年,我军解放太原也用了半年亮剑里丁伟听说李云龙以一个团的兵力进攻平安县后惊呼一个团就敢打平安县城?他要是有一个师,这小子敢打太原。可太原真那么好打吗?解放战争中的太原战役,我军共出动了38个师,其中步兵36离美军100多米志愿军新兵准备开枪,班长等他们到30米再打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补充了不少新兵,这些新兵有些是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面对敌人。但战场就是训练场,不少新兵只短短几天就成长起来。如一人歼敌280人的胡修道,一人狙杀214人的张桃每个志愿军都有堂堂正正的名字,取这样不入流的外号,是何用心?看完电影金刚川,发现里面的志愿军战士都叫石头高个子瘸子三娃子戏子文人蛋面,我不禁有个疑问英勇的志愿军将士都不配拥有姓名吗?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哪一个名字叫出来不是惊天动地呢?老调再重提!把人民军队拍成了封建军队!一味迎合西方观众不应该最近又温了一下电影集结号,作为一部战争片,它在场面调度和剪辑节奏上都不错,据说在北美也受到影迷的一致好评。但正如北美的中餐根本不是真正的中餐一样,集结号的三观完全是歪的,所有革命队到孟良崮去祭奠张灵甫?宣传毫无底线,历史还乡团应该人人喊打开国大将粟裕之子粟戎生将军向山东省军区写信,反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以及附近一些地区,有人纪念敌军将领张灵甫,希望能纠正这种毫无底线的逆流。这事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张30年前阿米里亚防空洞惨案,至今仍历历在目,美军造孽实在太多1991年2月13日凌晨4时30分,两架美军F117隐身战机直奔阿里米亚防空洞而去。十几分钟后,其所携带的两枚掩体粉碎机被投了下去,整个阿里米亚防空洞顿时如同炼狱,除一小部分人留下30万红军,到1955年只剩3000余人,许多人不够资格授衔1955年2月,我军开始了酝酿5年之久的军衔评定工作,这个评定并非一帆风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但好在最终都顺利解决。历时7个多月,终于赶在当年的国庆节前完成了全军张灵甫被歼灭不是偶然,装备再好的封建军队,也非现代军队的对手在前些天的文章里,因为批评了一些人跑到孟良崮去祭奠张灵甫,所以收了一些私信,大多是提醒我不要抹黑抗日名将的,甚至还有谩骂的。仿佛张灵甫是这些人的逆鳞,说不得碰不得,又仿佛华野在孟良NASA从嫦娥五号返回情况看,中国可能掌握了一种全新的弹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地降落在预定区域,距离预定地点的误差为502米。了解的人自然知道这一数字的意义,它相当于用一把95式步枪在一万米的距离上准确地命中10环。NASA(抗美援朝胜利来之不易,停战前三个月,副军长开会时遇敌轰炸牺牲1953年4月,志愿军第50军军部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副军长蔡正国当场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军官。关于50军军部被炸有不少误传,传得比较多就是因为50军开运动会,
无惧蚊虫,榄菊儿宝健驱蚊液给宝妈们提供安心依靠夏季气温炎热雨水多多,蚊虫横行霸道,不仅给人留下痕痒的蚊子包,还可能携带着各种疾病。如果自家捧在手心里的小孩,出门一趟,被可恶的蚊子咬得浑身红包,妈妈们自然心疼忧心。为此,妈妈们尝上市一周年移卡股价依旧向好,关键在何处?从信息化市场化到今天的数字化,企业对高效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技术呼声愈发高涨,支付产业预计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跨越发展。移卡之所以能成为其中的行业领先者,正是因为洞察到了行业数字化光电超导集成电路,赋能下一代AI作者文龙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长期以来的目标是构建具有与人类智力相当的AI系统,这需要高性能的硬件。目前进行大规模应用与研究的AI模型大多依赖于半导体芯片,为了加速计算效率增强计算能力下个十年,光是最大的生意图片来自国际光日官网5。16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第四个国际光日,我们来聊聊光。让我们先回到公元1015年,这个历史上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伊本海赛姆发表了划时代的光学著作光学之书时隔20天,AI创新药企Exscientia宣布第二个AI分子进入临床试验作者凯霞传统的新药研发是非常长的过程,一高一低一长研发费用高,成功率低,使用时间长。随着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交叉研究飞速发展,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正在抓住新机遇以新的方式发展。将AI应用于机器学习打破神经元分割瓶颈,实现速度兼精度统一作者凯霞荧光遗传编码的钙指示剂和双光子显微镜技术已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实现了高速且大规模的记录。生成的成像视频需进行多步分析,最具挑战性的一步是识别活跃神经元(activeneuron特斯拉死磕视觉感知撤下雷达,真的靠谱吗?作者魏雨蘅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分享了一些关于特斯拉V9。0FSD的消息,表示测试版本会在最近一到两周发布,大规模测试则需要等一到两个月。但是这件事情很难预测。马斯克无需协同进化信息,芝加哥许锦波团队最新研究登上Nature子刊作者文龙给你几幅几何图形的图片,让你推断出下一张图片的样式我们应该都做过类似的图形推理行测题,这类任务也是深度学习十分擅长的。类似地,如果有了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一一对应的模板,百度集团二次赴港上市首份财报公布,四智汽车解决方案成重要推手北京时间5月18日,百度(NASDAQBIDU)发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一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增长25,创两年以来最高增速归属百机器学习加速宇宙学模拟编辑大路在计算机里模拟一个演变了几十亿年的宇宙是非常困难的,有无数的变量需要考虑。以前,科学家们通常使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压缩宇宙学层面的数据来进行粗略的模拟。但运行一台超级计算机是非人工智能辅助科学家对昆虫等微小生物分类,准确度可达91。4作者雪松在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的今天,科学家亟须对未命名生物进行编码分类。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在未命名的900万物种中的生物量占比可达90以上,然而科学家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探索现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