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机器之心ACL论文分享会干货回顾,下一场NeurIPS,12月见

  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热,AAAI、NeurIPS、CVPR 等顶级学术会议的影响力也愈来越大,每年接收论文、参会人数的数量连创新高。但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国外举办的学术会议都转为了线上,无法满足学者们现场交流的需求。
  ACL 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华人学者投稿、参会。今年的 ACL 大会已是第 59 届,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宗成庆老师担任了今年的 ACL-IJCNLP 主席,程序主席包括华盛顿大学的夏飞教授(Fei Xia)和香港理工大学的李文捷(Wenjie Li)教授以及罗马大学的 Roberto Navigli。
  在8月初的线上ACL大会之前,7月31日, 机器之心在北京举办了「ACL 2021 论文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设置了Keynote、 论文分享、 Poster、圆桌论坛与荣耀现场招聘环节,就业内关注的 Transformer、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等热门主题邀请顶级专家、论文作者与现场参会观众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活动邀请到了今年的 ACL-IJCNLP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宗成庆 来到现场,介绍了本届ACL论文数据的有关信息,包括热门研究主题、中国学者的论文数据等。
  宗成庆在致辞中介绍,从论文数量上看,今年ACL共有 3350 篇投稿,包括 2327 篇长论文和 1023 篇短论文,这个数据相比去年(3429 篇)略有减少;从论文方向上看,机器学习、翻译、信息提取、语言交互系统等方向是人们探索的主流。近年来,中国在 NLP 领域从追赶者逐渐成为国际舞台的主力军,在本届ACL中,共有 1239 篇论文投稿来自中国大陆,其中 251 篇被接收,接收率为 20.3%。对比曾在北京举办的 ACL 2015,变化显著:那时中国的论文投稿数量还不及美国,整个大会也只有 318 篇接收论文。
  在上午的Keynote环节,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 李航 分享了主题为《探索对话技术的未来》的相关内容。
  当前,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搜索、推荐已经成为访问信息的主要手段。自然语言处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然语言理解,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语言。而自然语言对话,包括语音对话和文字对话,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访问方式,也开始崭露头角。关于未来的对话系统,李航做出了三个趋势判断:  从通用领域到垂直领域(domain-specific);  从文本内容到多模态内容(multi-modal);  从深度学习到神经符号处理(neural-symbolic)。
  其中,神经符号处理可以应用于对话状态跟踪和自然语言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未来方向。但上述方向转换仍然面临着多项挑战。首先是发展成本非常高;其次,神经符号处理和多模态信息处理两个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推进。
  以神经符号处理为例,脑科学对这一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人脑相当于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分为很多个子系统。李航介绍说,我们可以假设计算机也拥有此类神经符号处理体系架构,该架构分为系统1与系统2:系统1进行神经处理,访问神经表示;系统2进行符号处理,访问符号表示。
  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模型可以用来进行输入和符号表示之间的转换。此外,神经表示的世界和符号表示的世界是可以通过指针产生一定的交互。在演讲的后半部分,李航也介绍了一些该思路下的最新研究。
  下午 Keynote 环节的嘉宾是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 刘群 ,他的分享主题为《高效NLP建模与训练》。
  近年来,预训练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等相关任务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这些大模型的训练和部署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在很多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并不适用。
  刘群详细介绍了华为诺亚方舟语音语义实验室近年来在高效的 NLP 模型和训练方面开的研究,除前期提出的 TinyBERT、TernaryBERT、DynaBERT 外,还包括 BinaryBERT(二值化)、AutoTinyBERT(结构搜索)、GhostBERT(引入简单高效的特征)、MATE-KD(对比数据增强蒸馏)、Annealing-KD(退火蒸馏)等一系列高效的 NLP 建模和训练方法。
  论文分享会还设置了「大模型时代下的NLP发展」圆桌论坛,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明,以及两位keynote嘉宾李航、刘群三位专家就「大模型or小模型」等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全天的议程中,总共有 10 位研究者分享了自己团队的 ACL 2021 论文,包括机器翻译、Transformer、统一模态学习等众多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本次ACL最佳论文的一作、字节跳动AI Lab研究员许晶晶也来到了现场,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获奖论文《绿色词表学习方案VOLT》,来自港中文的博士生蔡登介绍了他们与腾讯AI Lab刚拿到ACL杰出论文奖的论文——《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Monolingual Translation Memory 》。
  此外,论文分享会在最后特别设置了企业展台与 Poster 展区。来自荣耀的企业代表们就技术与人才招聘话题与参会者们进行了交流,17篇论文的作者在 Poster 环节也为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并解答问题。
  目前,「ACL 2021 论文分享会」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的所有视频回顾均已上传至机器之心 · 知识站,感兴趣的读者可收藏观看。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
  秉承着促进学术交流的宗旨,机器之心将持续为国内AI社区举办线下学术交流活动。机器之心计划于今年12月举办Neurips 2021论文分享会,年底见!
  ACL 2021线下分享会精彩回顾:https://app6ca5octe2206.pc.xiaoe-tech.com/detail/p_6108e354e4b054ed7c495ab3/6?fromH5=true

人类首次观测到双星系统中大质量恒星的诞生背景图像展示的是似乎正在流向中心位置的高密度的尘埃状气体流(绿色部分)。通过追随甲醇分子的位置可以跟踪气体的运动移向我们的显示为蓝色,远离我们的显示为红色。放大插图展示的是正在形成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又一重要证据!NASA在火星上发现古老的有机物质(甲烷)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探测车在火星岩石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新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古代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同时在火星大气中也发现了与在这颗红色星球上这颗脉冲星被炸飞了!在太空中超速穿行,将冲出银河系!先忘了流浪地球吧!天文学家在太空中发现了一颗不同寻常的流浪脉冲星,它居然完全无视北京第三区交通委的提醒,正超速飞行逃离银河系。在NASA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气凝胶相变隐身复合材料研究获进展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单位面积辐射能量与发射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红外隐身可以通过调节红外发射率或调控温度来实现。例如,制造具有微结构的特殊表面可恒星的摇篮中上演着一场场宇宙烟火秀自从人类科技的步伐迈向宇宙,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壮丽多变。新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许我们最终的探索目标,是我们生存的宇宙是如何开始以及如何走向终结。我们在探索美国宇航局最新消息宣布小行星Bennu上的两个重大发现!ALENG自媒体美国宇航局的小行星Bennu任务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这颗直径500米大小的小行星的实际情况,可能跟此前科学家对它的认识有很大的差距,这些最新的发现可能会给任务的关键环发现尼阿底遗址,揭开最早西藏人的面纱尼阿底遗址远景遍地的石叶使用全站仪测量出土遗物的三维坐标尼阿底遗址位置石叶张晓凌黄锵玥刷新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纪录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用养鱼场取代农场解决饥饿和气候变化的奇怪办法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污染严重资源密集型的牛猪和养鸡场被生长迅速的大马哈鱼所取代。这可能是对农业的一种奇怪看法,但却是我们养活地球方式的一个潜在的巨大转变。未来的养鱼场坐落在一个大仓你又小看了是不?二维材料在航天领域也有大应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二维材料不仅能够承受被送入太空的压力,而且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茁壮成长。它可能会影响用于制造从卫星电子到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的各种材料类型旅行者一号大概率将变成彗星真空区其实很小,真空对我们的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古代理论认为宇宙填满了以太,对于以太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氢原子云是最接近以太的物质。以太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认知中,宇宙神舟十三号即将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技术,有什么优势?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任务很快就要完成了,即将载着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根据可靠的消失宣称,神舟十三号飞船将采用快速返回技术,进一步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以及任务的实施效率,那么为什么要实施快
科研人员利用电镜技术解析嫦娥五号样品的太空风化作用机制数十亿年来,月球表面遭受了强烈的太空风化作用,包括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银河宇宙射线的辐射。这些过程极大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质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而改变了月球的光谱特征,造成地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获进展来源科学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宇飞王国宏等近日在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发表了在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为解决亚洲内陆荒漠区深时植被及其演替的目科学家如何知道遥远恒星的秘密?原来都有光谱指纹今年3月30日,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发布了一篇文章,声称NASA(美国航天局)利用哈勃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迄今最遥远的恒星,编号为WHL0137LS,被命名为Earendel,寓意是科学家建立仿真模型以研究大质量恒星在塑造周围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一个星系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恒星的质量超过十个太阳质量。尽管它们非常罕见,但大质量恒星被认为在塑造其周围环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最终决定了它们所在的星团或星系的演变。大质量恒星的模恒星聚变新设想我个人觉得恒星因为元素聚变难易程度不同会导致难聚变的元素不断向核心坠落,逐渐分层。氢聚变为氦,氦层因为难聚变又比氢重,会逐渐进入太阳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氦层逐渐包裹内层,而氢聚变地球是行星,还是恒星?提到地球,大家首先想的一定那个慷慨无私的养育着万物的大水球,它如一叶扁舟漂浮在银河里,有的小伙伴们还不是太了解地球是行星还是恒星,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地球是行星。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祝融号发现火星水活动痕迹着陆区附近或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水科技前沿光明日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我国发现火星水,未来或可使用,人类距离移民火星还差几步?太厉害了,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新的有关水的证据!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北半球一个名为乌托邦平原的大平原上降落,旨在寻找古代生命的迹象,科学家们认为这里曾经有祝融号,重大发现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祝融号,重大发现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祝融号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