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混世魔王张宗昌

  在民国的军阀中
  有一个很特别的军阀
  现在网上传他最多的
  是他的那些"灵魂"打油诗
  但事实上
  他还真做过很多混账的事
  但那些诗,倒未必是他写的。
  1881年2月13日
  张宗昌出生
  1
  1881年2月13日,张宗昌出生于山东掖县。   这一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正是"上元节"。当地民间有一个说法:"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所以张宗昌被起了个小名叫"灯官"——家里人自然希望他将来能当个大官。   但至少张宗昌的家庭环境并不能给他创造多好的条件:父亲张文福平时种地赚不到钱,只能靠给一些红白事吹喇叭补贴家用。生母侯氏在生下他后不久,就"活跳槽"(其实就是跑了) 去邻乡一男子家去住了。   掖县古城楼。掖县1988年撤县建莱州市,属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虽然家里条件有限,但老张还是咬牙让儿子读了一年的私塾,好歹让他识得几页《百家姓》和《千字文》——也就是这一年的墨水,给人平添想象,让张宗昌后来以另一种形式"流芳百世",当然这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宗昌13岁就开始打起了短工,种地,放牛,当伙计,什么活都干。但生逢乱世,日子还是穷得过不下去,最终只能和当时很多穷苦的山东老乡一样,去闯了关东。   "闯关东"和"下南洋"一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无数"闯关东"的人其实就是为了求一口饭吃,命运并无太大改变,但张宗昌却是少数的幸运儿之一——他走出的这一步,让他的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若干年后,乡人把张宗昌"真的在外面当了大官"的消息传回乡里,尽管是自己给儿子起了"灯官"的小名,但张宗昌的父亲张文福还是不相信:   "他有那个命,能当大官?我还得靠‘大抬杆’(吹喇叭)过日子!"   张爸爸说的也对也不对。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他的儿子张宗昌真的当上了大官,还是很大的那种。   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是聚焦在这个"官"上。   很多人对张宗昌的评价,往往就是四个字:   "混世魔王"。   2
  "混世魔王"的第一个字很关键——要能"混"。   张宗昌的母亲侯氏在村里的时候,就以"身高力大"而出名,一个手就能轻松挟起一包粮食。张宗昌显然得到了母亲的遗传基因,从小长得人高马大,成年后身高超过了1.9米,在众人中一站,往往是鹤立鸡群。   人高,但是肯低头。当初闯关东,从烟台渡海到营口,张宗昌连船票钱都没有,但他立刻在码头上帮人扛了三个月大包,凑足了船费。之后他混迹于营口、沈阳、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多地,在金矿上淘过金,在铁路上扳过闸,干过很多营生,还和土匪一直混在一起。   张宗昌身体壮,臂力强,脑子也好使,学一门技术就精通一门,所以在铁路上做到过工长,在金矿上做到过总工头,再加上他为人讲义气,仗义疏财,所以很快就有一批人团聚在了他的周围,自己也成了外人眼中的"土匪头子"。日俄战争期间,张宗昌更是凭借自己学得的一口"洋泾浜"俄语,帮助俄军运送辎重,和俄国人也接上了关系。   日俄战争结束后,张宗昌一路辗转来到了当时俄国在远东的唯一军港海参崴,通过当地的华商总会谋得了一份商团团长的职位。在那里,张宗昌依靠着有人有枪,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黑社会大佬,开始了自己的"狂飙"人生:看戏要坐头排位置,吃饭要留最好包间,甚至当地妓院的妓女,初夜权也必须留给他……   但这种级别,远没有到达"混世魔王"的级别,最多是一个横行地方的流氓头子,张宗昌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一直想再"干一笔大的"。   让他茅塞顿开的不是《孙子兵法》,而是一条报纸上的消息。   1911年10月末,张宗昌从当地的俄文报纸得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一夜变天,满清王朝岌岌可危,要共和了!   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张宗昌,立刻敏锐地察觉到:这对自己很可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立刻托人介绍,认识了在当地的革命党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回国一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张宗昌显然是有自己优势的:他用自己多年来建立的威信和势力,一下子拉起了一支400多人的队伍,其中大多数都是有枪的。   很快,经革命党人安排,张宗昌的这支武装团队自海参崴出发,坐船经日本长崎直奔上海。   这位身高接近2米的山东大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混世魔王"之路。   3
  第一步,张宗昌其实踏了个空。   按照计划,他最初投的是孙中山任命的山东都督胡瑛,但胡瑛当时在山东拿不到实权,所以他转而投靠了有实力的上海都督陈其美——只是他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已经光复了。   但张宗昌毕竟是"带资进组",又以勇猛著称,所以很快被任命为上海光复军骑兵团团长,驻扎在闸北一带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北很快决裂,"二次革命"爆发。此时的张宗昌已经是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他被派往徐州迎击南下的北洋军冯国璋部。   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心腹,率领的北洋军也是精锐之师,张宗昌的部队很快被打得丢盔卸甲。兵败之际,张宗昌根据自己之前观察的形势,祭出一个"混"字诀,居然立刻向冯国璋手下的张勋投降,并通过张勋引荐,见到了本就想诱降他的冯国璋,立刻表示誓死效忠。   就这样,张宗昌摇身一变,从革命军变成了北洋军,成了直系军阀的打手。   图为冯巩在《建党伟业》中扮演自己的曾祖父冯国璋   不过,张宗昌个人虽然勇猛异常,枪法又准(在东北时打猎练出来的) ,但土匪出身的他带兵让人一言难尽:他本人大大咧咧,又贪财好色,他麾下的军队以军纪差而闻名,战斗力并不强。   虽然冯国璋后来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代理大总统,但张宗昌其实也没为他打过几场胜仗。等到冯国璋一死,他立刻失去了靠山,再加上部队屡战屡败,在江苏攒下的根基也丧失殆尽。   无奈之下,张宗昌决定去投靠当时已经在北洋系里崛起的实力派曹锟,曹锟倒是不介意,但他手下包括吴佩孚在内的大批将领都坚决反对:   这个人土匪出身,贪财好色,部队军纪极差,要来干嘛?   按一般人来看,张宗昌当时已经步入不惑之年,混到这个地步,也就见好就收,带着之前攒下的一点家当,好好回家过日子吧。   但张宗昌是断然不肯的,他很快又锁定了一个新方向:他的"第二故乡"东北。   在那里的"东北王"张作霖,不仅算是他的本家,更是有和他半斤八两的出身。   这记"回马枪",张宗昌还真杀对了。   4
  张作霖确实收留了张宗昌,但一开始只给他做了个宪兵营长。   张宗昌顶着个"师长"头衔过来投奔,给人家"低配"个营长,这也怪不得张作霖。在"有枪有人就是王"的军阀混战年代,张宗昌当时已经基本耗光了家底,无法给本就"家境殷实"的张作霖带去什么了。   但就在张宗昌投奔张作霖后不久,运气就来了:当时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败北,退回关外,一口还没喘过来,吉林的一个旅长伙同一帮土匪叛乱。张作霖当时手里兵员紧张,就派张宗昌前去平叛。   张宗昌带着手头那一点点兵过去一看:好家伙!这批土匪里的大小头目,要么是当年一起"闯关东"的兄弟,要么是自己的山东老乡,全都是熟人!而这批土匪一直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长腿"张宗昌,当下就表示愿意接受"招安"。   结果张宗昌不费一兵一弹,收编了土匪三个团。   更重要的是,就在不久之后,张宗昌收编了一支在苏俄国内被打溃败的"白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一支纯俄国人的"老毛子部队"。   张宗昌的"白俄军"后来成了他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他在此基础上还购置了装甲列车,一度被其他军阀纷纷效仿   有了人又有了枪,张宗昌的腰杆一下子又硬了起来,而张作霖也意识到张宗昌已经成为了一支他需要的武装力量,很快就任命他为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旅长兼吉林省绥宁镇守使。   有了自己的地盘后,张宗昌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吃喝享乐,纵容部下胡作非为。为了维持自己的开销和军饷发放,他居然允许部队在自己防区种植起了鸦片。   张宗昌的种种行为,连拿"妈拉个巴子"当标点符号使用的张作霖都觉得反感,更何况其他奉系将领。1923年,张作霖派亲信郭松龄作为特使,名义上是说要检阅张宗昌部队的演习,但实际上授意郭松龄, 必要时可以解散这支部队。   电视剧《少帅》中扮演张作霖的李雪健的台词   但事实上,演习之后,张宗昌的部队并没有被解散。原因有很多说法,有人说郭松龄虽然把演习标准定得很高,但张宗昌手下的部队却完成得还行,尤其"老毛子部队"战斗力让人印象深刻;也有人说张宗昌对郭松龄大肆示好巴结,乃至称张作霖就是他在世之父(那个段子颇有些粗鄙,无法判定真伪,大意是张作霖骂他"我X你妈",张宗昌立刻笑脸相迎:"那您就是我爹了。)   无论怎样,事实证明,张作霖没有裁撤张宗昌部队的决定是正确的。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宗昌作为张作霖的铁杆死忠,一路拼杀在前,他的"老毛子部队"打起仗来残酷血腥,更是让直系军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是冯玉祥临阵政变,发动"北京事变",直系一夜之间全盘崩溃,奉系大获全胜。   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宗昌知道自己有了请赏的砝码,而他也显然无法逃出当时军阀的一个最大情结:封一块自己的地盘,搞一个自己的"小王国"。   1925年4月,张宗昌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段祺瑞政府的默许下,挥师进入山东。   44岁的张宗昌此时顶着的的头衔是"山东省督办兼省主席",可谓是衣锦还乡,荣极一时。   那么,鲁人治鲁,效果如何?   5
  张宗昌一生中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在山东任内做的那些事。   身为山东子弟,张宗昌掌握山东实权后最心心念的事不是造福家乡父老,而是搜刮民脂民膏。   在张宗昌督鲁之前,山东的每亩田赋加在一起一共2元2角,张宗昌来了后立刻先翻一倍,之后再翻一倍;烟酒税全年本来征收60万元,张宗昌也下令翻一倍;路税原为100万元,张宗昌下令翻3倍。   此外,张宗昌为了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还在财政厅之外设立"财政清理处"、"全省稽征局"和"赋税督察处"三大机关,光督察处就有600多人,全部加起来1000多人,专门为张宗昌征收各种房捐税、印花税、落地税、产销税等五花八门的税种。   饶是如此,张宗昌的政府依旧入不敷出——他大肆扩充队伍,只要有人来投奔就给官职。原先山东省每年军费开支为500多万元,张宗昌一来,开支立刻翻倍。为此,张宗昌索性自己开机器印钞票,滥发所谓"军用票",导致山东金融很快崩盘,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志得意满的张宗昌   此外,张宗昌不仅自己爱财如命,他政府上下各级也贪腐成风,所以山东省当时在全国虽已算富庶,却依旧经不起他的搜刮和折腾,财政入不敷出。无奈之下,张宗昌只能重操旧业——让人开始在济南周围种鸦片。   张宗昌捞钱不手软,镇压也很血腥。他对百姓任意用刑,杀人不眨眼。他来山东后不久,山东百姓就有说法:"切开亮亮"——把人头直接切开;"听听电话"——把砍下的人头挂在电线杆上。   1925年,青岛工人为反抗日本工厂主的剥削压迫举行罢工,张宗昌下令让军警冲入工厂,直接向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当场打死8人,重伤17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宗昌很快就成了北洋军阀中名声最臭的一个。   各种关于他的段子,全国流行。   6
  一般后世嘲笑最多的,是张宗昌的打油诗。   事实上,那些诸如"大风起兮轰他娘"或者"上头细来下头粗"的脑洞大开诗,应该并非是他所做,而是别人安在他头上的。但他著名的"三不知将军"头衔,是怎么也逃不掉的。   第一个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这个之前已有叙述,张宗昌敛财手段一流,花钱也如同流水一般,老百姓几块大洋撑一个月,他几千块大洋随便就给姨太太买条狗。据统计,自张宗昌督鲁到离任,搜刮的个人财富达到数亿元。   张宗昌   第二个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   不断扩充自己部队,是那个时代军阀的通病,张宗昌只是更痴迷而已。当时他号称自己有40万军队,实际上20万是有的——这在当时的军阀里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问题是张宗昌缺乏管理军队的能力以及财政支撑,这就导致他手下的部队军纪涣散,最终危害百姓。这从当时山东百姓的流行俗语就能看得出:形容张宗昌部队番号多杂兵多的有"司令满街走,参谋多如狗",反映他军队欺压百姓的有"脑袋瓜子是护照,妈拉巴子是车票",张宗昌手下的官兵包括"老毛子兵",经常光天化日之下在街头强买强卖,酗酒滋事,乃至奸淫妇女。   第三个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   张宗昌有名有姓、记录在案的姨太太有23房,至于其他明里暗里的就不计其数了。不过实事求是说,张宗昌的姨太太里很多都是青楼女子,他一个高兴就把人家赎身当做了自己姨太太,自己也毫不在意。而有些姨太太后来离开他去寻找新的生活,他也并不刻意阻拦。   张宗昌的身高确实能让他在人群中鹤立鸡群,自然占到C位。图中1为张作霖,2为张宗昌,3为吴佩孚,4为张学良。   张宗昌在督鲁期间倒确实一直想在文化上留些口碑。他听从杨度的劝告,主持重刻"十三经"并亲自"作序"——杨度事先写好,他再临摹描上去。这个版本的"十三经"质量是业内公认数一数二的。   张宗昌还不惜花重金创办过山东大学,请来光绪二十九年的状元王寿彭做校长。不过这所新式大学和当时的北大、南开、东北大学都不太一样,讲究尊孔复古,学校里学生见到老师要弯腰作揖乃至下跪,学习科目中也有不少是四书五经的内容。所以当时很多山东省的学生宁可考省外大学也不愿读山东大学,并戏称这所学校为"亚历山大"——亚洲历城县山东大学"。   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的校门   到目前为止,张宗昌的运气其实一直都很好,即便是在山东胡闹,但因为自己手里有人有枪,背后有"东北王"张作霖的支持,所以一直安然无事。   但在那时的乱世中国,很少有人能运气一直好下去。   7
  1927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目标直指大小军阀。   北伐军当时主要进攻的对象是直系吴佩孚、奉系张作霖和自成一派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此时,之前各自闹别扭的各路军阀被迫抱团对抗北伐军,而自任"直鲁联军"总司令的张宗昌,更是成了急先锋。   1927年10月,张宗昌率军与已经投身北伐的冯玉祥部队于河南兰考一带激战,之前一直被张作霖训斥"久战无功"的张宗昌,终于打了一场胜仗,逮捕了冯军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得意的张宗昌不顾众部将劝阻,枪决了郑金声,顺带没收了他在济南的全部家产。   1925年,张宗昌部曾和孙传芳部激战,张宗昌任命的前敌总指挥施从滨被俘,孙传芳不听劝阻,处决了施从滨。十年后,孙传芳被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射杀复仇。   但一场胜仗无法改变张宗昌的命运,更改变不了整个北洋军阀的颓势。1928年6月4日,皇姑屯数声巨响,一代枭雄张作霖归天,整个奉军体系顿时群龙无首。   张宗昌此时手里还有五万残部,他想出关投靠张学良,但奉军各将领都对他有所提防,婉言谢绝。困守山东的张宗昌被北伐军包围,最终只能扔掉部队,只身逃往日本,在东京做起了寓公。   如果此时47岁的张宗昌愿意选择退出舞台,那么他应该可以像曹锟、段祺瑞、张勋那样,至少能够安享晚年,得个善终。但他觉得自己还有大把的"余热"可以发挥,所以他一方面和"逊帝"溥仪频繁书信往来,希望能获得金钱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又带着残部潜回北京,频繁联系各方势力,希望能够东山再起。   他最希望的,就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山东,继续做他的"土皇帝"——也就是这个想法,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结局。   当时主政山东的,已经是韩复榘。韩复榘虽然明面上和张宗昌关系融洽,两人甚至结了拜把子的兄弟,但事实上,同样具有强烈"领地意识"的韩复榘对张宗昌非常警惕。有一次韩复榘宴请张宗昌,张宗昌酒酣耳热之际说了一句话:   "俺的许多老部下现在都散驻在山东各处,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汇合成一支队伍!"   张宗昌的本意可能是想输诚,但这句话却让韩复榘打了一个机灵。   1932年8月底,在北平的张宗昌收到了韩复榘的亲笔信,邀他去济南"共谋大事"。   不仅仅是张宗昌身边的部下,他的母亲以及张学良都劝他不要去济南,但张宗昌"复兴"心切,还是决定去济南走一趟。   而这一次,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8
  张宗昌到达济南后,受到了韩复榘的热情接待。   虽然颇受感动,但张宗昌心中却没底:韩复榘始终不谈要共谋什么"大事",只是每日热情款待。对于这点,即便大大咧咧如张宗昌这样的人,也难免心生疑窦。   1932年9月3日上午,张宗昌忽然向韩复榘告辞,说家中老母急病,需要立刻赶回北平。   关于这次辞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张学良借用张宗昌一个姨太太的名义说他母亲病危,催他离开济南。另一种说法,是一次酒席前张宗昌在韩复榘府中闲逛,在一间房间里看到了一张韩复榘和郑金声的合影,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当初郑金声正是他下令枪决的。所以,最终是他自己找托辞离开。   听说张宗昌要辞行,韩复榘倒也不强行挽留,而是摆下午宴为他隆重践行,只是推脱自己有要务在身,不能去火车站为张宗昌送行。   韩复矩,后在抗战期间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那天下午5点多,张宗昌在火车站月台上与各位送行人士告别,人群中忽然忽然跳出两人,拔出手枪就对张宗昌射击——可惜枪卡了壳,子弹没有射出。   张宗昌见状大叫一声"不好!",转身就跑。   张宗昌原本身上总是带着多支手枪,但一支在酒席上送给了为他和韩复榘牵线的石友三,另几支锁在一个随身小箱包中(里面有各种机密文件和密码) ,一时打不开,只能赤手空拳,沿着铁道夺命狂奔。   两位刺客紧追不舍,最终成功追上了体力早已不胜当年的"长腿"张宗昌,一颗子弹命中了他的头部,随后两人又各自在他的头上补了几枪,直到把他的头打得稀烂。   一代"混世魔王",就被乱枪毙杀于家乡山东的铁道旁。   9
  在杀了张宗昌后,两位刺客并不逃走,而是坦然自首。   他们的身份一经揭露,舆论哗然:一个叫郑继成,他是郑金声的侄子,后被认为继子,一个叫陈凤山,当初是郑金山的卫士。   郑继成坦言,自己杀张贼就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   而郑继成另一个身份,是韩复榘的山东省政府参议,当初他继父被杀,家产被抄,他只能寄居于天津租界,是韩复榘把他一家接回济南,给予安顿。   郑继成"为父报仇"的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都在为他求情,认为他是"伸张正义",而且认为张宗昌本身就被国民政府列为"通缉犯",杀他不需偿命。   此事经冯玉祥等人背后多方运作,形成巨大舆论,最终郑继成在一个月后被宣布特赦,出狱以后成为了英雄。   而张宗昌当时死后,随后赶来的他的秘书长喊价到50大洋,居然无人肯抬他的尸体。而济南的棺材店也都不肯出售棺材让张宗昌入殓。张宗昌的手下好不容易买到一副棺木入殓,棺木暂时停放在济南的安徽乡祠,结果引起在济南的安徽同乡集体抗议,声称要烧掉张的棺木。   最终,还是张学良等奉军旧人运作,张宗昌的遗体被运回北平,葬于西山。而他偌大的家业也就此消散,两位数的姨太太领到些许分家遗产后,各奔东西。   一生混世,三年督鲁,张宗昌最后以这样一个结局,告别历史舞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认为,那些"打油诗"的原作者就是张宗昌。   为此,我还专门为韩复榘"伸过冤",说不少人把张宗昌写的一些打油诗"嫁接"给了韩复榘。   但这次再仔细查资料,发现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打油诗是张宗昌写的——尽管他确实是大老粗。   存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分几点。   首先,据张宗昌的女儿后来回忆,父亲确实没有文化,但从来不写什么诗,甚至还会阻止孩子写诗。他写的一些祝寿诗,都是手下人代笔的。从张宗昌临摹杨度代他写的重订"十三经"序言(用一张薄纸盖在原文上描写)这件事来看,他确实不会那么没有自知之明。   那么,女儿是不是因为亲情,难免要为父亲说话?这也是情有可原,那么我们再用逻辑来推:   当初张宗昌声名狼藉,北伐军方面为了舆论宣传的目的,特别编写过一本《张宗昌祸鲁小史》,里面收录了张宗昌各种荒谬行径:炮打老天求雨,对大粪征税,对养狗征税等,极尽嘲讽,但却一字不提张宗昌写的所谓"打油诗"——如果张宗昌写诗这件事真那么有名,北伐军方面绝对不可能放过。   那么张宗昌这些"打油诗"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网络上很多来源指向于他自己刊行的《效坤诗钞》("效坤"是张宗昌的字),但事实上,目前从没有人看到过有这样一本书。   追根溯源查到的信息,是1985年一个叫"戚宜君"(可能谐音"起义军")的台湾人在台湾出版了一本《张宗昌的传奇》,里面收录了各种张宗昌的糗事,这些现在流行的"打油诗",基本都来自于这本书,书中并没有标出任何来源出处。   更有细心人发现,张宗昌的不少"打油诗",其实都是清代小说里的一些"歪诗"稍微修改而成的——以张宗昌的阅历和文化,断没有这般能耐。   所以综合来看,张宗昌原创这些"打油诗"的概率极小,除非找到证据。   所以有时候读历史就像破案:寻找证据,印证逻辑,得出推论。这也是读历史的一大乐趣。   最后忍不住再插一句:   关于谁主使杀了张宗昌,正文里应该暗示得比较明白了。但真的是郑继成手刃了杀父仇人吗?   韩复榘当时的特别侦缉队里,有一个叫王慰农的人,后来曾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征集和编撰的《土匪将军张宗昌》这本书里,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   按照他的回忆,当时他看了验尸报告,射中张宗昌头部的那颗子弹,其实是步枪子弹——郑继成和陈凤山那天拿的都是手枪。后来有人对他说:"知道就可以了,不要传出去"。   这个说法,和郑继成自己在《杀死国贼为父报仇》这篇自白中的说法也不谋而合:   "当我们杀张贼时,我俩共放了不过七枪,而同时车上枪声竟连续响至百余发之多,如在战场。原来早就在车上埋伏候机刺杀张贼者还有多起。"   按照王慰农的说法,郑继成的这篇文章基本上是王慰农帮他加工渲染的,最终写成了一部英雄小传。他曾问郑继成这件事背后有没有国民党的指使,郑继成"坚不承认"。   所以你看,历史有表面,有真相,也有未解之谜。   不过,什么盆子都往张宗昌头上扣也好,什么人都想杀张宗昌也好,说张宗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怕也是不冤枉的吧。

关于银杏果的风险提示银杏树树形优美,叶色春夏季嫩绿秋季金黄,作为庭园树及行道树种,被广泛种植。每年金秋十月,银杏果实成熟,一些消费者会购买,也有人捡拾脱落的果实食用。但食用不当容易产生风险,消费者应该入手要抢稳赚不赔?网红险种增额终身寿险热销背后存隐忧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冯方)要入手得快抢,大家都在抢。几天前,一位保险经纪人向记者推销一款人气产品时多次劝记者赶快抢一份。这款人气产品是近两年走红的增额终身寿险。凭借保额卖房复出,她这些年过得不顺?前阵子有个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王艳家的豪宅在拍卖。对,就是价值15亿的王府世纪。这座大厦就跟穿拖鞋的广东富豪一样,外观平平无奇,内里实则壕横。1993年建成,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丰收季来了,北湖区仁和村的稻谷烘干中心忙不赢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王成婷)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眼下正值秋收大忙时节,在北湖区鲁塘镇仁和村金色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往来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田间道路上,刚收割起除螨仪测试荣事达除螨率不达标,洒哇地咔续航能力排名靠后近日在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于近期对除螨仪产品开展比较试验。在10个样品中,荣事达南极人2个样机仅装备LED灯珠,但并不具备紫外线功能。荣事达Royalst失去老伴后,做3件事的老人真的很蠢,既影响自己晚年,也坑儿女百年孤独里写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哪怕父母再爱我们,也不可能无时无刻不幸福不在别处,在心里来源新华社幸福很简单。幸福是平凡生活中积累的点滴快乐,是了然于心的那份微笑。幸福有时就是一种心灵的感觉,沉淀在自己的心底,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那种体验与感受却很直接。只要拥有一份良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最终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凡是在世界上功成名就的行业精英,他们都是有始有终地专做一件事情的。他们也会经历失败和挫折的,遇到了失败和挫折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去让自己度过难关的。他们为这个世这样回你微信的人,就算了吧,强求的不会幸福昨天,有个女生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男朋友不回我微信,却发了朋友圈,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样的男朋友,还有必要在一起吗?对方不回微信却发了朋友圈,大概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些人聊到最年轻时交的朋友总是渐行渐远?一次生病探望让我收获了真友谊怡然和文君曾是中专同学,但年少时她们并无过多交集。那时的文君在怡然眼里,拘谨无趣木讷呆板,自己根本不可能和她成为朋友。但在和原先的朋友逐渐渐行渐远,而自己又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文君在那没电的日子里我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不但离城市远,距离乡镇街道也是很远的。五六十年代,我们这里根本没有电,电是1982年1月才通的。在通电以前,白天还好说,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们这里为了节省每月
中国白酒如何通过工业旅游占领文化高地酒可以说是伴随中华民族成长的重要产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润滑剂。虽然酒在当今社会毁誉参半,但丝毫不妨碍它的市场地位,茅台更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茅台的成功,最关键的还是其对中走进天府旅游名牌龙泉驿区桃源村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新高地在11月10日举行的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第二批天府旅游名牌迎来上新。第二批天府旅游名牌包括10个天府旅游名镇30个天府旅游名村10家天府旅游名宿10名天府旅游名导9加拿大签证指南!总的来说加拿大签证共有四个类别,分别是访问签证学生签证工作签证和枫叶卡。下面我们逐个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访问签证访问签证也就是临时居民访问签证,我们用到的也最多,不管是去加当年侵华的八国联军,三国已灭,四国衰落,仅剩一国和中国抗衡回想起我们中国的近代史,那真是不堪回首,因为落后,再加上清政府的无能,使得中华民族受尽了苦难,其中尤其令国人记恨的当属当时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了,但是天道有轮回,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黑鱼皮连衣裙搭配黑色丝袜,张韶涵再现天后风采,网友耀眼!丝袜是一款比较特殊的衣服,首先丝袜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时尚美感,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而且丝袜的出现,本身就是一款比较潮流的衣服,深受众多的女孩儿喜爱。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见到女孩当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只痛恨日本人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当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而中国人现在,唯独只痛恨日本人因为当年的日本,是奔着亡国灭种来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其他的国家图的是中国的钱,侵略中国的土地,只有日本人抗美援朝老兵眼中的美军和苏军大约十年前住院,和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成了病友。这老头叫韩林生,那个年代汽车兵稀缺,所以在朝鲜待了好几年,不说全程参与吧,也差不多。爬冰卧雪的落了一身病。一开始觉得老头也就那样吧,后新西兰航空开始将以色列Eviation的Alice电动飞机用于区域旅行电动航空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但这些下一代飞机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影响的一个领域是区域旅行。以零排放的方式完成短途旅行是像Eviation这样刚起步的初创公司的工作方式,其全电动Alic愿你不负韶华,不负春秋,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无奈,而总有选择,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其实,幸福很简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无奈,而总有选择,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只是不管怎样,都不要太委屈自己,也不要党建引领攻城不怕坚苦战能过关敬业乐群的上海分公司虹口支公司经理刘维辉连线访问12月4日晚间,新华党建公众号主编连线访问上海分公司虹口支公司经理刘维辉。这是攻城不怕坚苦战能过关栏目采写的第14期访谈录。刘维辉也是所有受访者中最年长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壬辰倭乱时期,汉文化在朝鲜半岛为何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汉文化经过中华多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历史的打磨,历久弥新博大精深,是周边国家汲取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毗邻中国的朝鲜半岛,同样是汉文化的受益者。文化由人创造,人员的流动自然带动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