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7部门联合发文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提出哪些新目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柴雅欣 管筱璞
  极端天气正频繁来袭。近期,我国北方多地最高气温破极值,南方多地遭受强降雨侵袭,水情严重。6月以来,欧洲多国、美国西部高温肆虐,部分地区刷新同期纪录。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而目前情形只是未来的预兆。
  在减缓气候变化同时,主动适应同样重要。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这份战略有何深意,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哪些新路径和新目标?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巢清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黄刚。
  记者:全球气候变化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中期和长期风险之一?
  巢清尘: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加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影响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世界气象组织今年5月发布《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强调,2021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四项气候变化关键指标均创下纪录,显示人类活动正在造成全球范围内陆地、海洋和大气变化,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形成持久、有害的影响。
  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连续发布了16份《全球风险报告》。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从最近几年和未来十年全球风险的出现频率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极端天气"持续列为近5年榜单第一,"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措施失败"则位列近3年榜单前三。现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将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预计进一步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广度深度也会扩大。
  黄刚: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呈现极端化风险,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去年发生的郑州暴雨事件、山西洪灾事件,都表明气候变化不容忽视。过去50年,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的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50%,死亡人数占比45%,经济损失占比74%。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灾害损失增加7倍多。
  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在逐年增加。近百年来,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面积毁林等,全球气温波动上升。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变暖仍将持续。
  记者: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何呈现增加趋势?有哪些影响与危害?
  黄刚:极端事件的频率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人类活动,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人为气溶胶等影响;二是地球气候系统自身变化影响。总的来说,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导致极端事件频率增加。极端天气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都是巨大挑战,涉及许多部门和行业。比如,极端降水事件增加会导致城市内涝频率增加,极端降水强度增加对于城市管网排水形成挑战,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
  记者:我国一贯秉承减缓与适应并重的理念,把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减缓"与"适应"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并重?
  巢清尘:适应,是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减缓,是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减缓是根本性减轻气候变化的策略,但适应对解决眼前问题来说也必不可少。
  首先,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如果不通过适应手段加以调整改变,就无法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比如,气候变化使得光、热、水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种植布局需随之调整。天气气候灾害发生多,就需要选配更好抵御灾害的品种。这些都是适应措施。
  其次,减缓措施产生效果需要时间。温室气体可以存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即使减排,过去和现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会继续影响气候系统要素的变化,其后果在很长时间里还会有所表现,比如海平面在未来几百年仍会上升。因此,对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风险,必须要靠适应措施来减少不利影响。
  黄刚:减缓和适应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轮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的变暖趋势不可能被停止或逆转,但是能被减慢,让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有更多时间去适应。
  进一步的气候变化不可避免有两个原因:首先,气候系统惯性大(主要由于海洋的响应比较缓慢),因而温度对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只有部分响应。即使今天停止所有排放,在气候达到一个新平衡前,残余的变暖效应仍会在今后几十年内继续发生。其次,转变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也要花时间,温室气体排放和随之而来的变暖仍不可避免。我们既要通过减缓行动,使变暖速度逐渐下降并最终停止,也要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记者:《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什么是"气候适应型社会"?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黄刚:根据《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描述,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冰冻灾害等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同样,气候适应型社会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及公民的集体行动,涉及城市建设各个环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成功的关键包括:将政府作为适应气候变化治理的领导者;提高各区域各部门的高效协调沟通能力,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公众参与度;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持续地跟踪和评估;最后,政策的落实要因地制宜,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适应型社会。而IPCC也将一个完整的适应循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制定适应规划,采取适应措施,监测和评估适应情况。这里就包含了国家、政府、企业及公众等多方责任。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而目前我国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也应攻坚克难,加强科研与业务的合作交流,将科研成果实用化,更好地服务于气候风险评估政策制定当中。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
  记者:2013年,我国首次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与之相比,有何变与不变?
  巢清尘:两份战略相隔9年。相同的是,两份战略同样高度关注重点领域和区域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包括水资源、生态系统、海洋、粮食安全等,实施保障方面都强调了组织领导、财政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
  不同的是,《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更加体现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面向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时期的新需求,强调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科学适应、顺应自然,系统适应、突出重点,协同适应、联动共治"的基本原则。
  在结构内容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首次列单章强调"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以更为基础性的视角强化了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前置的重要性。在实施层面,这份战略特别提出要综合考虑气候类型、地域特征、城市定位、工作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这将推动探索在重点脆弱领域和区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相关试点示范行动,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记者:《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到,"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如何提高精准预报预测水平,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
  巢清尘: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是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要求,是保障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其方向是构建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的精准预报预测新业态。
  未来要加强极端天气气候的综合实况监测,建立从局地天气到全球气候的多尺度、多种类监测评估业务,完善临近、短时、短中期到中长期的无缝隙精准化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业务,发展多领域融合的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业务。我们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气候精细特征规律的认识,探索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算法,发展以数值模式应用为内核、以自主可控的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模式为基础的核心技术。
  记者:如何加强敏感领域和重点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
  黄刚: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我们要提升评估技术水平和基础能力,推进我国气候变化数据中心体系的建设,建立涵盖多圈层及人类活动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气候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数据联通互用;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归因、定量分析,建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风险、气候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推进面向重点区域和敏感领域的定量化、动态化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等等。
  通过以上努力,可以提升我们对青藏高原等重点脆弱地区、重大战略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能力,建立较为健全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体系。
  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共同治理
  记者:我国为适应气候变化付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巢清尘:我国高度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在政策体系上,多部门行业都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和要求纳入气象、农业、水利、海洋、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文件。天地空的气候系统观测体系初步构建,监测预警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重点工程发挥效益,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开展了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开展了大量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意识逐步增强。
  黄刚:在国内治理方面,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碳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的共同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重要贡献;与各国开展气候对话和务实合作,截至今年6月初,我国已与38个国家签署了43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文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2021年,我国与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各国结合国情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适应气候变化,未来还面临哪些挑战?
  黄刚:一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工作不够充分,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相对薄弱,知识和经验供给不足,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升。
  二是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分析评估不足,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威胁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加强对近期、中期、长期的关键气候变量的分析和评估。
  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气候系统观测-影响风险评估-采取适应行动-行动效果评估的工作体系有待形成。
  四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仍需加大,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区域性差异显著,需要因地制宜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特别是气候脆弱性较强的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亟待提升。
  巢清尘: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适应气候变化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加强支撑保障,通过科技研发、科普培训、人才建设提升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我们要积极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努力打造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全球样板"。

丁俊晖再收大礼!庞俊旭防守致胜,51三冠王,2位中国球员进8强北京时间2月3日,2023年斯诺克德国大师赛继续进行,12位中国斯诺克选手晋级正赛创造历届最好成绩,可惜四人涉嫌打假球正在接受调查。首轮范争一45肖国栋斯佳辉45韦克林曹宇鹏45希美光1。5TBmicroSD卡开始上市,采用176层NAND闪存IT之家2月7日消息,美光在去年6月宣布了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的microSD卡i400,容量达到前所未有的1。5TB,采用176层3DNAND,专为工业级视频安全而设计。据Tech以数治税中国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时代来临随着技术手段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运用的日趋成熟,中国税收征管正从经验管税和以票控税,向着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发展1。同时,为推进税收监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平台,发票电子化是关键中国股市真正厉害的一种人从亏损到盈利,只反复死记这种笨方法易经告诉我们,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在交易中,也表现出阴阳变化的理念,阳行为上表现为积极的乐观的主动的,在市场中表现为上升趋势。阴行为上表现为消极的内守的被动的市场中表现为绿联推出星辰户外电源GS1200与比亚迪联合打造,1度电IT之家2月7日消息,据绿联官方消息,与比亚迪联合打造的星辰户外电源GS1200上市,1200W高功率,1024Wh大容量,首发3999元。IT之家了解到,绿联星辰户外电源GS12满足云底座需求,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Host)V10面世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各行业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上云进程。云计算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也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全球口腔好物荐选平台野有美全球荐选上线,惠百施bluem入选2月9日,全球口腔好物荐选平台野有美全球荐选正式上线。平台依托独立实验室进行口腔产品三方测试数据对比,完成全球尖端口腔选品,目前已上线惠百施bluem等品牌产品。口腔护理行业无疑是湖北西南山区发现全球新物种武陵腹水草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在国际植物学期刊BotanicalStudies中发表新物种武陵腹水草。该物种在鄂西南武陵山区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被发现,是该研究团队首次发为什么科学家宁可探索太空,也不研究深海?是深海太恐怖了吗?前言早在几千年前,人类便有关于星空的幻想。中国的神话传说之中,也有许多与太空相关的故事,最为我们熟悉的应当是住在广寒宫上的嫦娥。如今嫦娥五号成功返回都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中国关于外太地球今年正式进入人类世?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22年12月17日报道,对行星地球来说,2023年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地球历史的官方时间线从最古老的岩层到恐龙再到灵长类动物崛起,从古生代到侏罗纪及其前后2022Q4苹果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TechInsights(前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2022年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9,至2。96亿部。苹果在2022年Q4以24的惊人份
天使投资占35,创始团队占65,在投资不太好的环境下,是否可行?感谢邀请!首先要明确一点,天使投资股权占比过高,将会导致创始团队和投资人双输的结果。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一般来讲,考虑到后期再融资的需要,种子轮投资占比10到15为宜,最多不要体制内跟领导闹翻了怎么办?体制内和领导闹翻了怎么办?你这个现象在体制内非常常见。先说几个事例,这些事例是真实发生的。一某局副局长安排办公室主任写自己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办公室主任委婉拒绝,副局长当场发飙大声为什么有些农民有钱买摩托车,却不愿意考驾照?一想省钱二法不责众的心理,看周围的人不办自己也不去办了只要会骑自行车基本上都会骑摩托车,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乡村公路和田间地头。是农民最简单的交通工具。办价照还需要花钱,如果说免费办驾CF,FPS不稳定是什么原因?对于CF的卡顿,我认为我个人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因为我本人每天都要玩几个小时,经常被卡顿,掉帧,网络延迟,TP关小黑屋影响,经过两个多月的优化摸索,电脑带CF已经不卡了,TP被我关掉驾照考试为什么让人害怕?只要你学过驾照,参加过驾照考试,你或多或少都产生过胆怯害怕的心理,只不过各人害怕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为什么驾照考试会让许多人心生害怕呢?一心理因素所致。通过驾考拿到驾照,是许多人的吉利汽车使用沃尔沃发动机后,汽车性能是否已是国产第一?负责任的评价DriveT系列发动机算不上优秀首先需要说明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有其独到之处,然而2021年却大有被赶超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内燃机可选项不够全面,即便共享沃尔沃被自己看不起的对手打败,对比理想汽车,大众输在了哪?大众一点都不大众!首先说一点,大众这个名字起的好,老百姓听了,觉得亲切,大众嘛,按理说应该说为了大众。其次,大众一开始确实挺好,桑塔纳那么经典,也推出了帕萨特速腾等等一系列好车。这银行定存利率3。98,但存的人却很少,原因是什么?定期存款,不是二八八的人可以存的。如果只有十万八万,还是存一年期定期存款吧。只有百万以上,才可以考虑3年五年期大额存单。1,利率一降再降。现在,大部分银行的利率,达不到3。98。以周迅是衢州哪里人?周迅是浙江衢州市区的人,确切说应该是柯城区,中学在衢州一中读的。周迅长得挺好看的,比较符合浙江美女的特性。说到衢州我们不得不提提这个古城,虽然他的名气可能不及杭州,宁波,温州等地,DNF发票门持续发酵,不少玩家反映上午开发票下午号被封,对此你怎么看?关注老班长开心每一天,感谢您的支持。经过玩家各种抗议之后,DNF官方终于正式宣布90B套可以跟随版本升级成95级史诗(也许在这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升级方案),不过这种迟来的公告显然还无怎样才可以让自己的皮肤变得白一点?皮肤暗黄无光?这几个方法能让你变白一点俗话说的好,一白遮百丑。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白色的肤色可以给人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只要简单的打理一下,就可以给他人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