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土木之变,明朝三大营覆没,武勋贵族团灭,究竟谁该为此负责?

  明朝由盛转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般认为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
  但实际上,早在明宣宗时期,明朝的国势就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苗头。
  宣德元年(1426年)形势图
  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
  同年六月二十七日,太子朱瞻基在北京登基,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
  宣宗即位不久后,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
  这一事件没有引起太大风波,朱高煦造反,从头至尾就是一场闹剧。
  宣宗亲率大军征讨,很快便平定叛乱。
  但是,朱高煦叛乱被镇压后还没两月,安南土著又造反了。
  这场叛乱,可就不是闹剧了。
  1426年十月,安南豪强黎利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引兵攻打河内。
  宣宗得到奏报,任命武义伯王通为征夷大将军,领兵五万征讨。
  王通是靖难名将王真的儿子,朱棣曾评价王真:"奋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当冠诸将。"
  有这么一位勇冠三军的父亲,王通很早便得以统领兵马。
  朱棣北伐鞑靼,王通两次随从出塞,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按理说,宣宗派这么一位经验老道的将领出征,平叛是十拿九稳的事。
  可是,王通率军征讨的结果却是惨败。
  有多惨呢?
  按照越南史料记载,明军在崒洞(越南和平省)遭遇安南军伏击,全军覆灭。
  也就是五万人全部战死。
  当然,越南史料向来喜欢注水,可信度不高。
  可即便是按照《明史·王通传》的记载,明军的损失也很惨,战死了"二三万人"。
  (王)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
  注意,是战死两三万,不是死伤两三万。
  想当年,明军征讨蒙古,最多也就是战死三四万。
  现如今,打一个小小安南,竟然就战死了两三万。
  崒洞之战后,安南战事恶化。黎利的部队控制了安南大部分地区,而明军在王通率领下,只能龟缩于河内等几个被包围的大城市。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宣宗任命黔国公沐晟为征南大将军,安远侯柳升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十万,增援王通。
  与王通一样,沐晟和柳升也非籍籍无名之辈。
  沐晟是黔宁王沐英的次子,早年曾追随英国公张辅征讨安南。
  柳升是火器专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首支正规编制的"炮兵"。
  朱棣五次征讨蒙古,柳升都有参与,且屡立战功。
  比如朱棣第二次北征瓦剌,与马哈木血战于忽兰忽失温时,就是柳升率神机营顶住了瓦剌骑兵的第一波攻势,为朱棣排兵布阵争取宝贵时间,明军最终大败瓦剌铁骑。
  宣宗派沐晟和柳升出马,足以说明他对安南战事的重视程度。
  可以说,宣宗是把自己手上最好的牌都打出去了。
  然而,两员老将出马的结果,依旧是惨败。
  1427年九月二十日,柳升率军在支棱关(位于谅山省)遭遇伏击,当场战死。
  柳升阴沟里翻船后,黎利派人将柳升的印信送交给沐晟。
  沐晟见到印信,知道继续前进,必然也是同样下场,只得黯然下令撤军。
  到了十月,王通获悉沐晟退兵的消息,心里是哇凉哇凉。
  等不来援军,王通也也办法。无可奈何之下,他便主动与黎利谈判,表示愿意撤军。
  就这样,明朝在占领安南二十一年后,又丢掉了这片土地。
  明朝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1428年初,王通"丧师弃地"的消息传到京城,举国哗然。
  御史们纷纷上奏,弹劾王通,希望明宣宗对其处以极刑。
  同样的,沐晟也以"逗留及丧师辱国罪",遭到百官弹劾。
  按理来讲,丢了一个省,就算处以极刑也不过分。
  不过,由于宣宗此时已经有了放弃交趾的想法。
  所以沐晟、王通等人最后均是从轻发落。
  沐晟只是被宣宗收回了宝印,以示惩戒。
  王通则被革除爵位,贬为庶民。
  宣宗默许安南独立,对当时乃至后世而言,可谓挖了个大坑。
  就在同一年,安南独立的消息传到缅甸,引发地缘政治地震。
  担任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的思任发产生错觉。
  他觉得黎利可以反叛,最终脱离大明独立。自己也可以。
  思任发也想独立,于是,明朝的西南也乱了。
  当然,思任发此时闹出的动静还不大。麓川的大规模叛乱,还要等到十年后。
  大明的南方存在各种问题,同时期的北方,问题也不少。
  由于宣宗的判断错误,明朝对瓦剌崛起缺乏警惕,只是一味的对鞑靼进行打击。
  宣宗的这种误判,最终导致瓦剌吞并鞑靼,在漠北做大做强。
  除了对瓦剌崛起不作为外,宣宗对边军的整顿工作做得也不到位。
  据《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十一月,山东巡按张聪至辽东巡视,竟然发现山海关的守备兵力仅五六人。
  而当张聪叫来守将问话,守将竟然大白天说鬼话,表示"俱有差遣"。
  海州卫官军旧有定数,今阅教场全废,操练守门者止二三人,守山海关者仅五六人,又南海口旧置官军一百三十人,今存者惟老疾军五人。比询指挥使俞通等,皆称各军俱有差遣,苟且支吾。
  你敢信吗?山海关如此重要的战略重地,守军竟然是个位数!
  而守将对此竟然是一副毫不在乎的敷衍态度。
  鞑靼、瓦剌若是此时入侵,就靠这几个大头兵能干什么?
  后来,边军贪污腐化的问题愈演愈烈,宣宗大概也是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从1434年开始,宣宗便反复带着军队在边地巡视。
  可是,就在宣宗正准备大干一场时,他却突然病死了。
  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在乾清宫驾崩,时年三十八岁。
  临死之前,宣宗召见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对他们说道:太子朱祁镇年幼,我死之后,你们要竭力辅佐他。
  从宣宗留下的辅臣阵容上看,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一个专干秘密工作的,朱祁镇的皇位应该稳如老狗。宣宗可以安心闭眼了。
  但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朱祁镇实在太能作死,纵然是有五位精英辅佐,也依然扶不起。
  宣宗驾崩几天后,朱祁镇即位,改明年为正统元年,是为明英宗。
  英宗即位之初,朝政有"三杨"处理,军事有张辅负责,内廷有张太皇太后盯着,大明朝的秩序也还算正常。
  然而好景不长,1440年,杨荣去世;1443年,张太皇太后去世;1444年,杨士奇去世;1446年,杨溥去世。
  随着三杨去世,及张太皇太后的薨逝,英宗开始亲政,一直以来被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也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
  王振这个人,不用过多介绍。作为明朝第一代权阉,他的名气太大了。
  需要指出的是,王振的专权,并非是因为英宗不理国事导致的。
  相反,王振兴风作浪,完全是由于英宗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换言之,王振对于英宗而言,就是马前卒。
  当时朝内老臣势力强大,英宗对此很不满。
  为了制衡文武百官,英宗将王振推出去,并对其无底线的纵容。
  英宗的那点心思,王振也很清楚。
  对了对抗百官,或者说,为了给文官们一个下马威,王振竟然派人将朱元璋早年所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字的铁碑移出了宫外。
  而英宗知道后,对此不仅不过问,反而称王振为"先生"、"翁父",以示信任。
  英宗的操作,直接把大臣们看傻了。
  见王振与皇帝的利益高度绑定,一些仕途不顺,"心思活络"的大臣开始行动,竞相拿着银两去贿赂王振。
  面对大臣们的行贿,王振起初是来者不拒。
  后来,由于贿赂的官员太多,王振嫌麻烦,便定下受贿标准:低于一百两白银的就别来了,想求咱家办事,至少要一干两白银。
  明朝中前期,朝廷禁用金银交易,白银还不是合法货币,就算是官员,手上其实也没有多少银子。一千两白银,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
  但是,为了巴结王振,与皇帝攀上关系,行贿的官员依旧络绎不绝。
  当然,当时也有正直官员不买王振的账,比如时任山西巡抚的于谦。
  但是像于谦这种宁可被降职、下大狱,甚至掉脑袋也坚持不巴结王振的官员,实在太少了。
  或许,英宗重用王振的本意并不是祸乱朝纲。
  他的初衷,也许只是想重塑权力结构。
  可是,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上梁如果不正,下梁必然歪。
  英宗无底线的纵容王振,一副昏君做派,默许王振狐假虎威,导致的结果,必然就是官员纷纷暴露人性中的恶的一面。
  受此影响,大明朝的政治乌烟瘴气。明朝的国势自此也开始走入下坡路。
  明朝不行了,北方的蒙古必然要开始刷存在感。
  1434年,马哈木的儿子脱欢率军击败阿鲁台,大体控制了漠北草原。
  五年后,脱欢病死,其子也先即位。
  相比于爷爷马哈木和父亲脱欢,也先的野心更大,能力也更强。
  他从来不满足于做草原的老大,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仿效昔日的成吉思汗,带着草原牧民入主中原!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也先即位后,四面出击,先派兵攻打哈密,后又亲自率军攻打东北的兀良哈和女真族。
  在也先的扩张下,西至准噶尔盆地,东至辽河的广大土地,都纳入了瓦剌的势力范围。
  有一段时间,就连偏远的朝鲜半岛也处在瓦剌的军事威胁之下。
  1448年,收拾完一众小卡拉米,也先开始把矛头对准明朝。
  而就在此时,明朝的后院还起火了。
  前面说了,从1428年开始,割据麓川的思任发便不断搞事,试图吞并周边部落,发展壮大,寻机脱离明朝统治。
  对于思任发的作死行为,明朝屡屡派人宣旨,要求其安分守己,但思任发每次都拒不理会。
  1438年十二月,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并在腾冲制造屠城事件。
  这起事件的影响过于恶劣,明英宗不能视而不见。
  随即,镇守云南的沐晟领兵征讨,拉开了明朝四次征讨麓川的序幕。
  可是,由于沐晟的指挥失误,明朝的第一次征讨,最终以失败收场。
  英宗得知战败消息后,大发雷霆。沐晟也因此忧惧而死。
  为了镇压叛乱,之后的五年,明朝多次出兵。
  面对明军的镇压,麓川土著反复横跳,时而投降,时而叛乱。
  直到1446年,思任发被干掉,麓川之乱才暂时平息。
  但消停了没两年,思任发的儿子思机发再次叛乱,引兵攻打孟养(缅甸孟养)。
  得知消息后,明廷内部对于要不要派兵征讨,产生了分歧。
  很多大臣认为麓川荒远偏隅,即便叛乱也伤不到中国根本。而北方的瓦剌强势崛起,边患日益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防的程度。现在应该专心对付瓦剌,麓川那边,采取适当的军事打压(羁),将重点放在招抚(縻)上就可以了,没必要再派大军征讨。
  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臣们的建议和忧虑不无道理。
  但是,由于王振希望通过打仗控制兵权,英宗也希望通过抬高王振来制衡百官,因而明朝最终的决策仍然是武力征讨。
  1448年十月,靖远伯王骥率十三万大军征讨麓川。
  这一战,明军如先前一样,凭借兵力优势,打得思机发狼狈逃窜。
  但王骥率军班师后,麓川叛军再次拥戴思机发的儿子思禄法叛乱。
  面对麓川的又一次叛乱,王骥心累了。
  考虑到大军连年征战不平,军事打压恐怕难以解决问题,王骥主动派人与思禄法谈判,与其划金沙江而治,并定下盟誓:"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骥还兵,其部众复拥任发少子思禄据孟养地为乱。骥等虑师老,度贼不可灭,乃与思禄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就这样,麓川之乱才得以在形式上平定。
  总体来看,明朝四次征讨麓川,虽然令麓川土著势力开始走向衰落。但明朝的损失也不小。
  加之同一时期,福建、浙江还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可以说,此时的明朝,元气大伤,急需要休养生息,避免再开战端。
  然而,由于王振当时的骚操作,明朝在虚弱之际,又陷入了与瓦剌的战争。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由此拉开序幕。
  1449年五月,也先向明朝派遣了一支两千人的庞大使团,对外宣称三千,想借此从明朝获得更多赏赐。
  王振知道后,不仅令人严查使团人数,扣下了使团带来贸易的牛马羊群,并且还一口气减去了明英宗赏赐给也先赏金的五分之四。
  王公公这时候来这一出,倒不是他重视国家利益。而是因为此前也先给他的回扣太少,没有满足他的胃口。因此,王振怀恨在心,借机报复。
  也先得知王振扣了自己的赏金,大发雷霆。他早就想入侵明朝了,只是苦于找不到借口。
  现在借口有了,他便不再藏着掖着,派出四路大军,分别进攻辽东、甘肃、宣府、大同,对明朝发动全面战争。
  前面说了,此前由于征讨麓川,明朝元气大伤,此时不宜与瓦剌大战。
  所以,当得知瓦剌大军南侵后,以吏部尚书王直为代表的大臣均主张以守为主,瓦剌军的粮草不足支撑其长期作战。只要坚守数月,也先必然撤军。如果不放心,可以派驸马井源领一支军队增援大同,稳固长城防线。
  大臣们的建议,英宗起初深以为然,予以采纳。
  可是,就在井源率军增援大同后,皇宫却突然传出一个爆炸消息,这个消息震惊了满朝文武——王振鼓动皇帝御驾亲征,大军五天后出发!
  大臣们很清楚英宗的军事水平,就他那两下子,御驾亲征就是送人头啊!
  并且,就算要御驾亲征,也要有准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又不是儿戏,短短五天,就想完成准备工作,怎么可能呢!
  为了让英宗收回成命,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等一百多名官员以死相谏。
  但此时的英宗,意念很坚定,一意孤行。
  七月十七日,英宗下诏,令老将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一百多名官员陪同出征;留吏部尚书王直、兵部侍郎于谦等人辅佐郕王朱祁钰镇守京城。
  诏书下发后,英宗带着京师三大营的二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杀向宣府、大同,踏上了不归之路。
  就在英宗北上期间,驻守大同的四万明军在大同总督军务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朱冕、左参将石亨的率领下,在阳和口(今山西阳高西北)与瓦剌军大战。
  此役,瓦剌军仅三万,并且还是客场作战。
  无论怎么看,明军都占有优势。
  但是,由于担任监军的太监郭敬的瞎指挥,诸将难以发挥才智,明军最终全军覆没,宋瑛、朱冕战死,石亨败逃回大同,郭敬靠着躲在草丛中装死,逃过一劫。
  明军兵败阳和口后,大同以北各卫所守将纷纷撤退,城堡接连失陷。瓦剌军乘势南下,攻破长城防线。
  八月初一,英宗率大军抵达大同。
  这时候,郭敬带着残兵也退回了大同。
  见到王振,郭敬六神无主,将前线的残酷,添油加醋说给王振听。
  王振听后,吓得半死,立即劝英宗退兵。
  从宣府到大同的这一路上,明军尸横遍野,英宗看在眼里。此时的他,心里也在害怕。
  他从小到大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看着王振主动给自己台阶下,便立刻同意撤退。
  这时候,如果大军按照计划原路返回,那就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了,明英宗朱祁镇同学也不会到蒙古留学。
  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王振却跳来整幺蛾子事。
  王振的老家在河北的蔚州,离大同不远。
  他觉得自己来都来了,不如就带着皇帝和二十万大军回老家转一圈吧,让老家的人看看我王振现在混得有多风光!
  "王先生"提的要求,英宗当然是不会拒绝的。
  加之,大军走蔚州,避开战区宣府,经由紫荆关入关,撤回北京,也是一条安全线路。
  因此,无论是英宗还是随军的文武官员,对改道一事均没有异议。
  然而八月初三,大军刚刚转向蔚州,走了五十余里,却又收到新命令——全员返回大同,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京城。
  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按照《明实录》记载,王振突然想起八月正是秋收的季节,浩浩荡荡的大军进入蔚州,定然会践踏破坏成熟的庄稼,而蔚州最大的地主就是他自己。
  为了避免自家的庄稼被踩踏,于是王振便建议英宗收回成命,让大军再次转向。
  不过,按照《宣府镇志》的记载,王振并没有建议明英宗改道。
  如果《宣府镇志》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朝令夕改的人,就是明英宗。
  史官为尊者讳,让王振给英宗背锅了。
  当然,不管是王振鬼迷心窍,还是英宗胡闹,最终倒霉的都是明军。
  收到再次转向的命令,明军上下简直要疯了。
  短短半月,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计划。
  由此,明军上下身心俱疲,仗还没打,将士们的士气就跌到了谷底。
  明军的动向,也先看得很清楚。
  他其实早就可以发动进攻了,只是因为摸不清明军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现如今,明军士气低落,也先很清楚,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八月初十,明军抵达宣府。也先也在这一天对明军发动第一次攻击。
  得知瓦剌主动进攻,负责垫后的明军将领吴克忠、吴克勤率军拦截,但全军覆灭。
  英宗得到消息,命靖难名将朱能的儿子朱勇率五万人断后,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
  这时候,朱勇的任务很简单,布置防线,尽可能的拖住瓦剌军就行了。
  但是,担任监军的太监刘僧却想立功。他在大军阵势没有摆开之前,就贸然率部突入鹞儿岭隘口,结果惨遭瓦剌军包围。
  得知监军大人有难,朱勇不敢坐视不理,只得硬着头皮挥兵跟进,结果也中了瓦剌军事先设下的埋伏。
  最终,刘僧、朱勇双双战死。五万明军也全军覆灭。
  这场鹞儿岭之战,完完全全暴露了明军的真实战力。
  不客气的说,此时明朝最精锐的军队,在瓦剌军面前,也不过是纸糊的样子货而已,随便一捅就破。
  土木堡城墙,照片拍摄于1907年
  虽然吴氏兄弟和朱勇死的很窝囊,但他们的拼死拦截,还是明军主力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从宣府撤回关内,绰绰有余。
  实际上,明军当时已经赶到了土木堡,这里距离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大军进入怀来,所有人就都安全了。
  然而,就在明军即将逃出生天时,王振又跳出来整活了。
  他对英宗说:"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等吧!"
  注意,不是明军的一千多辆辎重没有运到,而是王振在北上期间搜刮而来的一千多车私人财产没有运到。
  兵部尚书邝埜得知王振为了自己的那点家产,竟然置皇帝安危不顾,置十几万明军将士的性命不顾,气愤不已,大骂王振混蛋。
  随后,邝埜求见英宗,希望英宗先率少量精锐入关,他率主力留下,拖住瓦剌军队。
  但就在这个关头,英宗拒绝了邝埜的建议。
  为什么拒绝呢?
  按照《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英宗鬼迷心窍,表示王振不走,自己也不走,一定要等辎重车来了之后再一起走。
  但是,根据近些年专家对土木堡实地考察后的研究,认为英宗驻跸土木堡的真正原因是他不甘心就此灰溜溜回京,想留下来与也先决战。
  此时明军由蔚州改道,折返回大同,主动暴露在瓦剌军眼皮子底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英宗不想回去,他想留下来打一仗。
  然而,英宗糟糕的军事指挥能力,最终坑了十几万明军。
  英宗选择留下后,命令部队依山扎营,而山上又没有水源,只有几口井。
  试想,十几万人靠几口井,怎么可能长期坚持呢?
  就这样,明军彻底陷入绝境。
  八月十四晚上,瓦剌军杀至土木堡外围。
  也先观察战场形势,发现明军防线以南十五里有一条河,但河边却没有明军把守。
  这条河,就是胜负关键!
  随即,也先派人在河流北岸布设防线,阻止明军前来打水。等到英宗发现自己的部署有多么愚蠢,派人去河流打水时,为时已晚,瓦剌军已经严阵以待,掐住了明军命脉。
  到了第二天,十几万明军饥渴难耐,也先趁机派遣使者,假装与王振议和,并做出撤军,将南边的河流让出的假象。
  王振不知是计,天真地就以为也先要撤军,便建议英宗移营就水。
  渴了一天一夜的明军看见水源后,疯狂地扑过去,全军处于无序状态。
  趁此机会,也先命令瓦剌军出击,三万瓦剌骑兵蜂拥而上,一边用汉语大喊"放下武器者不杀",一边抡起马刀见人就砍。
  这时候的明军,已经完全没有士气可言了。
  一听缴械不杀,又看见瓦剌骑兵来势汹汹,便纷纷放下武器。
  就这样,十几万明军顷刻之间便全军覆灭。大部分都成了瓦剌的俘虏。
  在混乱中,王振跟随英宗逃命,但此时皇帝身边的护卫队早就跑没影了。
  护卫将军樊忠见大势已去,气愤不已,用手中铁锤将王振捶死。
  王振死后,明英宗就像失了魂一般,他不再逃跑,主动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着被俘。
  不一会儿,瓦剌兵冲上来,一个士兵上前要剥取英宗的衣甲,但见到他的衣甲与众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将情况报给也先。
  也先得知后,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抓了大明皇帝,真的是捡了天大的漏。
  忧的是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置这个大明皇帝,杀了不好,留着也不大合适,所以就只好将英宗好生安置着,决定留着要挟大明换取钱财。
  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巨大。
  京师三大营,二十万精锐,全军覆灭。
  永乐朝留下的武勋贵族,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战死,一批名将就此殒命。
  朝堂之上的高级文官,损失至少一半,包括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等五十余名文臣遇难。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近些年,阴谋论盛行,很多人说"土木堡之变是一场阴谋,是大明文官集团对武勋集团的一次清扫"。
  可是,文官集团在土木堡也死了五十多个大佬,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这算哪门子的阴谋?
  总体来看,土木之变谈不上有什么阴谋论。
  要说有,那也是史官为尊者讳,让王振为明英宗背了黑锅。
  有明一朝,宦官仅仅是秉承皇帝意志的代言人,本身并没有足以左右皇帝的权柄,强如党羽满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也不过是明熹宗的一条狗罢了。崇祯帝刚登基,就能轻松将其拿下。
  相比于魏忠贤,王振那点权势又算得了什么?
  明英宗当时已经23岁了,这么一个成年人,整场战争中,居然就像个王振的提线木偶,王公公怎么说,他便怎么去指挥群臣三军去做,全无半点异议。这怎么可能?
  因此,土木堡之战的真正罪魁祸首,必然是明英宗无疑。而王振王公公,很大程度上只是为英宗的进退失措、指挥不当背锅罢了。
  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身为四朝老臣,大明朝的军神张辅,在战争期间为什么碌碌无为,全程隐身,预见不到面临的危险,只能眼看着大军蹈入死地,最终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一个王振,不足以让张辅三缄其口,不敢发表观点。
  但是,如果这个瞎指挥的人,是身为皇帝的明英宗,这就够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宣宗朱瞻基也有责任。
  从朱棣去世到土木堡之变,中间隔了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可能你会时间很短。
  但是,从宋哲宗的熙河开边到靖康之耻,中间也就二十五年。
  从凡尔登绞肉机到在法国投降前进入巴黎,中间也就二十年。
  从古至今,二十多年看似短暂,实则并不短。这个时间,足可以让打过硬仗的老兵换过两茬了。
  作为承上启下的皇帝,明宣宗在位期间,其军事成就实在太低,对边军也过于纵容,以致为后世埋下诸多隐患。
  可以说,明宣宗对于父祖和儿子,都有失责的一面。

玉米,是高血脂的发物?想要血脂稳定,4素要尽量少碰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粗粮的一种,玉米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相对非常丰富,而且吃法也有很多,比如新鲜的玉米可以用来煮着吃烤着吃,老玉米能够用来煲粥喝。因为玉米营养理论物理的十大热点和相关杰出中国科学家在理论物理领域,成就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取得,建立在以前的工作之上,并逐渐增加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以下是与理论物理学中的一些热点话题相关的一些最新成果1。暗物质和暗能量普朗克卫星为混合估值法纯固收理财面市,是否跟发?理财公司存分歧丨机警理财日报(2月8日)南财理财通课题组21世纪经济报道丁尽勉据南财理财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2月7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已新增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达1,323只。从风险等级来看,产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这家小贷公司自愿放弃顾客债权?回应短信为真中新经纬2月8日电(魏薇)讨债催收的经常见,但主动放弃债权的不常见。近日,网传一张由博民快易贷发送的短信截图显示,由于武汉市普罗米斯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普罗米斯)进入清算阶段农民工自驾900公里返岗记道别出发前,朱口镇政府大院,镇里干部同务工人员道别。出发2月4日9时30分,车队从朱口镇政府大院出发,镇里护送的专车在前引路。服务区车队到达盐洛高速河南永城南服务区后,务工人员和带潢川保卫战1938年8月中旬,猖狂的日本鬼子从合肥向西进犯。刚刚在台儿庄和临沂大战日军的我国军第59军因伤亡过大而休整不到两个月,便又被调往信阳一带阻击日寇!接到命令后,军长张自忠率领部队马高平陵之变猥琐发育的司马懿,由这一战开创晋朝百年基业如果问你,在三国的历史中,哪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能你会举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也可能会说是曹丕篡汉卧龙归天,这些确实都是非常有分量的事情。但是,改变了历史的进1888年,李鸿章把22岁女儿嫁给老大臣,没想到两人子孙竟如此出名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清朝晚期的统治者一直将自己当成掌握他人命运的主宰,直到帝国主义列强用炮火轰开了甘之战变革中的产物王朝,权钱名全揽在手,令人垂涎欲滴的存在。从第一个王朝的夏的诞生至最后一个王朝清退出历史舞台,它总共延续了三千多年,约占中华五千年历史三分之二的厚度。在王朝出现之前,中华大地上其实历史上的今天2023。02。09历史上的今天今天是2023年的第40天,正月十九。249年司马懿处决了以曹爽等人及其一族1234年金朝灭亡。1796年清高宗乾隆皇帝传位于清仁宗嘉庆皇帝。1849年罗马共和国宣布成紫光阁功臣听起来很唬人,其实含金量并不高,大部分都是凑数的有读者私信,询问清代紫光阁功臣是不是很厉害?具体又有多少人?希望御史能写一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文章。第一个问题御史直接就可以给出答案,紫光阁功臣不厉害,严格意义上来说所谓的紫光阁功臣
明日精彩看点小熊熊闯龙潭,猛快船斩绿军0800骑士步行者看好骑士。骑士有东部前六的实力,而步行者没有。0800雷霆黄蜂看好黄蜂。亚历山大吉迪非常不错,但鲍尔也很华丽。谨防爆冷。0830灰熊猛龙看好猛龙。莫兰特牛逼吹大了建议除名张常宁!拒绝蔡斌盛情邀请后,转头参加跨年演唱会张常宁是世界第二主攻手,这一点想必球迷都没有什么异议,当然这是在郎平执教时期,也是张常宁2年之前的称号,目前来说张常宁已经是一个,和体坛没有关系的路人,很多粉丝和球迷也是建议,把张金元足球已死?媒体人上港还在,明年夺冠中超如探囊取物中超八冠王广州队黯然降级,不少人欣呼金元足球已死,搞得像全中超只有恒大俱乐部玩金元足球一样。殊不知,金元足球不仅没死,反而依然坚挺,因为还有不少奉行金元足球的球队活跃在中超赛场。近赛龙夺锦金利如何拔头筹?金利开展万亩征地攻坚行动,打造高容量园区,完善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五金智造小镇。高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推动金利高质量发展工作现场会即将召开,金利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2021年度审计整改报告出炉12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对于2021年度(202冬去春来,白酒股迎抄底时刻2023A股投资策略记者陶知闲编辑陈菲遐冬去春来或是2023年白酒的主旋律。截至12月29日,申万白酒指数今年已下跌16,这对于业绩股扎堆的白酒行业来说极为少见。头部三巨头贵州茅台(600519。SH2023一起拥抱春暖花开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23新年到来长江网青年编辑记者寄语让我们一起拥抱春暖花开相信新的一年,阳光会洒满大地,我们会越来越好采访中心包孟春天未来世界,5大变局即将发生疫情三年,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多年来许多国际组织和专业人士一直在警告可能会发生一场全球大流行,但新冠疫情的爆发还是让全世界猝不及防。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曾表示,疫情总有开始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昂贵奢侈的12款顶级手表,价值竟然超过20亿世界排名第一的手表是什么?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最昂贵手表是格拉夫的钻石幻觉,据称价值5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为3。788亿。这款以石英为动力的手表镶有110克拉不同颜色的钻石和一个小58岁早逝的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上郎平大哭我们来世还做队友!2013年4月1日,中国女排黄金一代功勋球员陈招娣因病在北京去世。一时间,球迷们十分哀痛。4天后,陈招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在葬礼上,作为陈招娣的老队友,即将接任静心等待,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冬日生活打卡季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厨。喜欢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请点赞收藏评论再顺手转发一下吧!当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