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唐诗之路中唤出明月,东方浩诗集从西陵渡到天台山即将出版

  诗人东方浩是一位典型的江南诗人。也许是因为他大半生一直生活在江南名城绍兴,之所以,他的诗歌大多书写江南题材,亦呈现出鲜明的江南诗歌风格。
  《从西陵渡到天台山》是东方浩的第九部诗集,收录诗人近年来沿浙东唐诗之路采风而得的140余首诗歌。
  由于题材的专一性与独特性,这部诗集中,耸峙着江南的奇峰秀峦,氤氲着江南的云气雾岚,流淌着江南的水声鸟声,闪烁着江南的人文遗存,几乎呈现了一个全息的江南,是一部用诗行摄录的江南影像片。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自钱塘江经绍兴,而后经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及温州的诗意之路,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从西陵渡到天台山》这部诗集,按采风路线,共分"西陵潮声""稽山鉴水""东山风云""剡溪两岸""沃洲天姥""天台流韵"六辑。这些诗歌,刻录着诗人流连于浙东唐诗之路、漫溯旧时光、寻觅唐诗之魂、寻找肉体与灵魂安放之所的跫音。
  正如诗人所言,"所有的寻找/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曾经的诺言"(《西陵渡》),在寻找中,"多少暗处的事物 一一亮起来"。
  东方浩,本名蔡人灏 ,祖籍温州,1963年出生于浙江嵊州,现供职于绍兴市级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绍兴市作协六届、七届副主席兼诗创委主任。主要从事诗歌写作,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等百余种刊物,十余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数十次获全国性诗歌大赛等级奖,已出版个人诗集《桃花失眠》《预言》《寻找》《在江南》等8种、主编诗文集8种。其中《寻找》获绍兴市第十二届鲁迅文学艺术奖(2012年)、《在江南》获第十三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百花奖(2017年)。
  涂国文,国家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著有诗集、随笔集、中篇小说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等共七部,作品见于《文艺报》《民族文学》《安徽文学》《山西文学》等逾百家报刊,入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诗人诗典》《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汉语地域诗歌年鉴》等60余部选集。曾获井冈山文学奖,现供职于某高校杂志社。
  从一条唐诗之路中唤出明月
  ——东方浩诗集《从西陵渡到天台山》简评
  涂国文
  诗人东方浩是一位典型的江南诗人。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他大半生一直生活在江南名城绍兴,二是他的诗歌大多书写江南题材,三是他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江南诗歌风格。《从西陵渡到天台山》是东方浩的第九部诗集,收录诗人近年来沿浙东唐诗之路采风而得的140余首诗歌。由于题材的专一性与独特性,这部诗集中,耸峙着江南的奇峰秀峦,氤氲着江南的云气雾岚,流淌着江南的水声鸟声,闪烁着江南的人文遗存,几乎呈现了一个全息的江南,是一部用诗行摄录的江南影像片。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自钱塘江经绍兴,而后经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及温州的诗意之路,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诗集按采风路线,共分"西陵潮声""稽山鉴水""东山风云""剡溪两岸""沃洲天姥""天台流韵"六辑。这些诗歌,刻录着诗人流连于浙东唐诗之路、漫溯旧时光、寻觅唐诗之魂、寻找肉体与灵魂安放之所的跫音。正如诗人所言,"所有的寻找/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曾经的诺言"(《西陵渡》),在寻找中,"多少暗处的事物 一一亮起来"(《安昌的光线》)。
  浙东唐诗之路,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葳蕤的历史文化,有着灿烂的人文景观和富饶的江南物产。诗人徜徉在山岩、湖溪、河渡和坑坞之间,用脚步丈量浙东唐诗之路的长度,登高山以啸傲,邀明月、清风与同饮,和春燕、鹭鸟、游鱼、野鸭相嬉戏,共天光云影、瀑布松涛而徘徊,沉醉于古道、寺院、牌坊、钓台、书院、驿站、拱桥、台门、作坊、石刻、越剧、窑址等文化遗存,赏梅、榧、桃、梨、樟、桑等江南物产。诗人凝视着眼前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发怀古之幽思,兴沧桑之浩叹。
  浙东唐诗之路,是谢灵运、许询、王勃、李白、孟浩然、王籍、方干、徐霞客等古贤开拓与铺就的一条诗歌之路。诗人追慕先贤高风,神思邈邈:"那年春天 王勃这个彗星一样的诗人/肃立在仙岩溪畔/春风肯定吹动他的衣衫/宽大的袖子 仿佛旗帜在风中起伏"(《仙岩溪畔》);"我知道 归隐山林的许玄度钓的不是鱼/他钓的是清风、明月与闲适/钓的是高古、飘逸和玄谈"(《虚构一场午后的垂钓》); "风中响着四五种鸟的叫声 王籍前辈说/此地动归念"(《秋风吹过若耶溪》)……在与山水和先哲的对话中,诗人的灵魂得到抚慰。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个远离尘嚣、洗涤心扉的所在。古贤们的寄情山水,也引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钱家岭古道》《这个春天的南山村》《岭顶人家小聚》《秋风中的大佛寺》《楼塔之夜》《夜上乌泥岗》《外婆湾的天空》《在雄鹅峰农家乐》《下马桥前》《在安昌的茶馆喝茶》《金庭观小憩》《五百岗看日出而不遇》等大量诗篇,抒发的就是诗人的这种山水之志:"它的幽静和一尘不染 是城市人的梦"(《在钱家岭古道》);"我已经不再理睬 城市的喧嚣和繁杂/安静的一颗心 听到了从前的跳动与吟哦"(《金庭山水之间》)……
  诗集最触人心弦、引人共鸣的,是诗人对时光的感伤:"谁的容颜 将在镜中一声叹息"(《铜镜的故事》);"这眼前的祭台 又一次告诉我众多消失的秘密"(《端午,登梅山》);"从一座石桥到另一座石桥/是一个朝代的故事/延续到另一个朝代"(《雨中的安昌》)……这种岁月之叹,在《鹿门书院》《铁陵关遗址》《夜行剡溪岸》等诗篇中,表现得尤为强烈:"有了八百多岁 当初的时光叫宋/那时的流水、清风和明月/有书香、墨香和长吟短歌的香/……/旧时的花格窗和台阶 还有谁/在倚靠 在轻轻移过"(《鹿门书院》)。
  诗人凝视万物,感受细腻。譬如"在目光的高处 一列高速列车呼啸着钻入隧道/我抚着栏杆的手掌 忽然察觉到一丝轻微的颤抖"(《铁路桥遗址》);"苔藓到处蔓延着/它们的表情 跟老人一样的与世无争"(《路过》);"今夜我随手打开一册线装书 就触摸到/西陵渡的波涛 用五言七言的桨声拍我的心跳"(《西陵渡》)。且时以议论点睛,如《又见晋樟》《在书院旧址》《车过马溪》《平阳寺送别》《在大岩岗》《仙岩溪畔》《横板桥村速写》《谢家庄村口》《虚构一场午后的垂钓》《在雄鹅峰农家乐》等诗。
  诗集体现了一种呈现的艺术。在诗人笔下,那" 漫山遍野的白色花朵 是失传多年的对白"的重兴寺、"诵唱的声音/越过了高大的围墙"的桐柏宫、"在这片山林中修行/他们安静肃穆  从不开口说话"的大佛寺、"三个切面/分别指向三个古老的州府和三种乡音"的 鞍顶山 、"一支支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地经过"的廊桥、"耸立在秋风中 白的墙/黑的瓦 乌漆的门"的台门、"安静地坐在岸边/一根根鱼竿伸向江水"的垂钓者、"祠堂、牌楼和一扇扇紧闭的门/都流露着一样的表情"的古村,等等,都以一种生动而真切的面目,浮雕般从诗行间显现。
  诗集抒发了诗人对行走在消逝中的农耕文明的深情礼赞与深挚怀念。《那个身披蓑衣的背影》《老台门堂前》《秋日贺家池》《肖金大有堂台门》《一座古村的最后一个秋天》《秋日走进胡卜村》《沃洲山小住》等诗篇,就萦绕着这样一种沧海桑田的怅惘心绪:"时光的流水 正从远处漫上来/一切注定要消失 那些山岗将成为岛屿/而一千五百年的乡愁要成为水声 夜夜拍岸"(《秋日走进胡卜村》);"那些迁徙的人 像鸟儿一样离开的人/是否还在远方的深夜怀念故园"(《沃洲山小住》)……
  诗人近年参加的浙东唐诗之路采风多是群体活动,因此,诗集中跃动着一批采风诗人的身影: "村里的书记带着一群远方的诗人/又一次踏上古道 诗人们列队而行"(《黑风岭小记》);"诗人们整齐地举着手整齐地呐喊/这样一种致敬的姿势 是对古老流水的热爱/是对高山和清澈的感谢"(《龙潭桥上的风景》); "一群诗人 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的仰望是诗歌的仰望/他们的沉吟是远方的沉吟"(《西白山的风》);"远方的诗人请集合在这棵古老的樟树下/仔细聆听树叶们的声音 这些朴素的叮咛/就是失传已久的经典"(《黄昏时刻的合影》)……
  我同时注意到,诗集中有个高频出现的词——"新鲜",譬如:"即使苔藓漫遍每一处岩壁和小径/仍然会有新鲜的脚步 零落响起"(《沃洲山小住》);"古老的村庄 就要被新鲜的流水深藏起来"(《一座古村的最后一个秋天》);"一座旧时的书院 露出了许多新鲜的表情"(《风吹贵门山》……"新鲜"这个关键词,不仅表明诗人拥有类同诗歌《在安山村玉泉堂听越剧唱段》所言"古老的祠堂 传出年轻的音乐"这种从古旧的事物中发现新萌芽的强大发现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新生事物的审美偏好与审美追求。
  诗集《从西陵渡到天台山》是自然与历史的奏鸣、天地与心灵的交响,流溢着一种缱绻的古典江南情愫,语言清新、柔美、洁雅、大气,具有一种安静的大美。意象古典、造境辽阔,譬如"蛙声即将四起 月光就要照耀群山"(《逆流而上》)、"陶里的光芒/闪烁在江南的流水之上"(《在陶里》)、" 一把二胡的流水 像另一种光芒悠扬流淌"(《刀锋岩》)这类诗句,令人读后齿颊生香。当然,由于收录的是题材单一的采风诗,这部诗集也就难以避免地存在着采风体诗歌的某些局限性,这些也是必须要指出的。 (与原文略有改动)
  从西陵渡到天台山
  目 录
  序:从一条唐诗之路中唤出明月/涂国文
  第一辑 西陵潮声
  西陵渡铁陵关遗址樟亭,或西兴驿龙潭桥上的风景湘湖上的野鸭黄昏的酒厂江在安山村玉泉堂听越剧唱段铁路桥遗址浦阳江边垂钓者路遇梨花开了
  楼塔之夜
  重兴寺遗址
  仙岩溪畔
  孟浩然夜宿镜台峰下
  虚构一场午后的垂钓
  第二辑 稽山鉴水
  走陶宴岭古道
  下马桥前
  平阳寺送别
  云门寺素描
  瞧,就在那里
  雨后的长岭村
  在梅里尖远眺
  又见屃石湖
  雨夜,丹家村
  五百岗看日出而不遇
  在雄鹅峰农家乐
  秋风吹过若耶溪
  若耶溪的早上
  在陶里
  夏至日,路过十里荷塘
  鉴湖素描
  在梅林中
  东村:月光梅林
  铜镜的故事
  安昌的光线
  雨中的安昌
  在安昌的茶馆喝茶
  端午,登梅山
  岭顶人家小聚
  古筑村口
  秋日贺家池
  大坂湖速写
  从宝林禅寺前走过
  高粱红了
  夜过九流渡
  在飞翼楼鸟瞰
  第三辑 东山风云
  东山雨雾
  祝家庄的蝴蝶
  东山这座山
  一个碧绿的约定
  杨梅红了
  在上浦禁山越窑遗址
  章镇:在茶园里走走
  肖今老街上的油作坊
  肖金大有堂台门
  瑞象寺听风
  在书院旧址
  黄昏时刻的合影
  走过丰惠
  又见晋樟
  第四辑 剡溪两岸
  风吹贵门山
  在钱家岭古道
  外婆湾的天空
  鹿门书院
  深秋某日途经普安寺
  这是秋天时刻
  在白雁坑仰望秋日的天空
  在农家乐见到一盏煤油灯
  四只稻桶
  谢灵运垂钓处
  谢家庄村口
  关于"嵊山"摩崖石刻
  在小昆
  老台门堂前
  又见剡溪
  金庭观小憩金庭山水之间山居小赋榧农家的午餐与一棵1300多年的榧树合影在香榧博物馆小坐车过马溪
  眠牛弄水库的某一天小昆有雨
  在梯云桥畔听雨
  雨中又过苍岩
  西白山的风
  刀锋岩
  夜行剡溪岸
  第五辑 沃洲天姥
  沃洲村的桃花
  眺望桃花岛渡口
  真诏村口大庆桥
  独 舞
  仰观摩崖题记
  再上蟠龙山
  黄昏,静坐偃王亭
  夜宿竹乡人家
  在雪溪茶场
  风雨廊桥
  杨梅山上杨梅红
  一座古村的最后一个秋天
  秋日走进胡卜村
  斑竹村·惆怅溪
  在大岩岗
  长寿岭
  石溪村的溪
  横板桥村速写
  沃洲山小住
  秋风中的大佛寺
  在天姥山上
  黑风岭小记
  这个春天的南山村
  夜上乌泥岗
  南洲宋井
  又见茅洋
  夜宿烟山人家在鞍顶山高湾的夜
  正午的眺望
  路 过 另一个祝家庄
  凝视一群蚕渐渐醒过来
  在龙门驿站邂逅一段旧时光
  网红村彭顶山
  巧英的风
  那个身披蓑衣的背影
  雨中的巧云居
  在三坑真君殿
  东宅村口的枫香树
  第六辑 天台流韵
  在天台龙穿峡
  遥寄寒山湖诗会
  上天台山
  细雨国清寺
  在国清寺遇见一朵凌霄花
  鸣鹤观
  桐柏宫的黄昏
  望石梁瀑布
  李太白读书堂遗址
  独坐观瀑亭
  访云锦不遇
  逆流而上
  《从西陵渡到天台山》选读
  西陵渡
  运河的水荡漾着浙东门户 最初的倾听
  已经被深夜的风 拍打成树叶的低语
  渡口的船 总被岸边的灯笼照亮
  酒楼里的对饮和畅叙 刚达到七八分的酣意
  一群又一群从远方到来的人 羽扇纶巾
  内心里充满远游的激情 充满东南山水的梦幻
  所有的寻找 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曾经的诺言
  全部的脚印与诗篇 再一次抬升了美的高度
  照壁上的墨迹 还在流淌古老的气息
  书斋里的朗读 传递着太多唐朝的口音
  今夜我随手打开一册线装书 就触摸到
  西陵渡的波涛 用五言七言的桨声拍我的心跳
  2018.10.06(原载《野草》2019年第5期)
  铁路桥遗址
  浦阳江上风好大 吹乱每一个人的目光和衣衫
  一座废弃的铁路桥却一动不动
  它被拆除全部铁轨 它被改造成狭窄的公路桥
  被小车、农用三轮和自行车 轻轻碾压
  而此刻 一群陌生人的脚步和议论
  就像另一阵风 在三月的最后时光
  拍打那些锈迹斑斑的钢铁护栏和螺钉
  一座铁路桥 再也没有了疾驰的速度
  没有了咔嚓咔嚓的震颤
  更令人难过的是 没有了无限的远方
  只有春天的浦阳江 水势浩大新柳勃发
  运沙船依旧不动声色地顺流而下
  在目光的高处 一列高速列车呼啸着钻入隧道
  我抚着栏杆的手掌 忽然察觉到一丝轻微的颤抖
  2019.03.31
  (原载《诗歌月刊》2020年8月号、《诗刊》2020年11月下半月刊)
  浦阳江边垂钓者
  一群钓鱼的人 多么安静地坐在岸边
  一根根鱼竿伸向江水
  一棵巨大的柳树投下更加巨大的阴凉
  我在江堤上漫步 体会三月的春风吹面
  体会桃花与梨花的盛开
  风筝就在头顶的空中飞翔 它们的平稳
  来自风 更来自一根细长的线
  可是那些垂钓者 并不关心我的注视
  也不留意风筝的轻盈 更不会凝望
  一群旗袍女子 袅袅婷婷地在花丛中穿过
  这个梨花节的日子里 这一群钓鱼的人
  只是把安静的背影 刻写在我的诗行之中
  他们的关切 不在身边的春暖花开
  而在浦阳江水深处 那些看不见的鲜美和芳香
  2019.03.31(原载《诗刊》2020年11月下半月刊)
  雨夜,丹家村
  从雄鹅峰农家乐院子走出的瞬间
  冷雨和深沉的夜色 一下子包围了全身
  目光与呼吸 不约而同受到惊吓
  顺着王崇线 从安基湾村到横山路村
  只有手机的光 照亮山间的道路
  所有的对话 都与寒冷有关
  雨滴敲着雨伞 脚步敲着山路
  风吹动我们这群陌生的面孔和议论
  群山早已隐入黑暗中 包括茶园和肃立的树
  这个山村的夜晚 一只狗叫起来
  另一只也叫起来 而无边的黑依旧不动声色
  无边的冷雨 轻轻落在几颗早春之心的跳跃上
  其实 那片温暖的灯光一直等在那里
  在村落的深处 在雨的那头
  仿佛柳暗花明 仿佛一声旧日的呼唤
  2019.03.22(原载《诗刊》2020年11月下半月刊)
  秋风吹过若耶溪
  对岸的芦苇正在黄下去 它们的摇晃
  与溪水有着一样的节奏
  这个秋天 我走过若耶溪
  我被溪水的清澈拉住了脚步
  远处的山 它们的青还是如此厚重
  连绵起伏 仿佛在奔跑
  作为一群山 它们会跑到哪里去呢
  而高尔夫球场上的人 他们的身影
  也被秋风吹着 细小又清楚
  就像是秋天里的又一种草木或花朵
  若耶溪 一条古老的溪流在秋风中蜿蜒
  两岸的树枝间 再也没有一只蝉了
  风中响着四五种鸟的叫声 王籍前辈说
  此地动归念——我在近水的石头悄悄坐下
  2019.10.18(原载《诗选刊》2021年第1期)
  一个碧绿的约定
  桑叶在风中起伏 这个五月的早晨
  这些被一夜雨水清洗过的叶子
  仿佛大地的微笑 在我的眼前一一舒展
  因为一个碧绿的约定 我在丁宅的乡野行走
  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从一片桑园到另一片桑园
  是的 因为桑叶的气息和呼唤
  我无法阻止我内心的蚕
  在此刻急速地苏醒 并踉跄着奔向桑园
  桑叶青青 更青的是吹拂在周围的风
  夏溪清澈 更清澈的是远树枝条上的鸟鸣
  而山巅的雾岚 是传说中的纱巾吗
  这些乡间公路 这些桑园阡陌
  写满了宁静与祥和 所有的脚印
  都泄露了时光的小秘密和生活的喜悦
  面对挂满枝条的桑果 我还能用
  什么词语来形容和描绘呢 我的手指
  比我的舌头 提前尝到了深紫的甜和美
  一群诗人就这样被丁宅的桑园拥入怀中
  而我 在桑园的边缘和一棵桑树亲切合影
  我希望 在桑树们的眼中我是另一棵桑树
  2012.05.14(原载《诗刊》2013年4月上半月刊)
  东山雨雾
  这样一团东山的雾 又一次
  被我的目光真实地打量
  岁月的高度 在细雨中一点点上升
  一条道路 蜿蜒着通向另一个巅峰
  我将安静下来 如同这一座江南的小山
  只有竹林中的清风
  搅动我的凝望 只有始宁泉的绿
  把清澈一一注入我的诗歌
  作为一个朴素的诗人 我混杂在
  更庞大的队伍中
  仿佛一棵树 生长在山林中
  一滴水 漾动在宽阔的池塘中
  东山之雨现在渗透我的思绪 我放弃了伞
  如同放弃古老的盾牌 我的手抚住青石的华表
  我的体温 是另一种淡淡的言语——
  是的 我留下了我的叮咛和方向
  2013.01.16
  (原载《人民文学》)2016年10月号)
  祝家庄的蝴蝶
  五月的细雨中 祝家庄的蝴蝶
  成群结队 飞舞在草木之上
  无论是花开之处 或者青枝绿叶
  它们与不多的几只蜜蜂 一起飞舞
  祝家庄如此安静 祝府也安静
  曾经凄美的故事 现在被一些新鲜的
  图片、桌椅和长长短短的文字
  平静地记录和叙述
  从上虞城出发时
  我就注意到路边的蝴蝶
  它们一路相伴相随 而祝家庄的蝴蝶
  似乎更为众多 它们忽高忽低地飞舞
  却始终 与我保持一段距离
  它们拒绝我的靠近——这是人与动物间的
  距离 还是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我无法解释 祝家庄的蝴蝶缠绕我的目光
  它们说些山伯与英台的言语 谁还在细听
  而玉水河 已经不复当初的模样
  河水不够清澈埠头不够古老
  连乌篷、明瓦和画舫 也不曾有一艘
  只有蝴蝶 千百年来一直缠绵一直厮守
  2013.05.22 (原载《人民文学》)2016年10月号)
  在上浦禁山越窑遗址
  ——2014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雨后山路的泥泞 仿佛是一种暗示
  上升或者蜿蜒
  茅舍或者树林
  把当下的一切全部忽略
  我专注于一千年前的青瓷碎片
  这是一群越窑遗址 像方阵像队伍
  它们整齐地排列着
  火焰早已熄灭 窑工们不见踪影
  可是漫山遍野的碎瓷 就是一个个来不及发出的词语
  要说些什么——我又能够听懂什么
  十一月的细雨充满凉意 在岁月反复淘洗之后
  在上浦禁山 我从破碎的瓷片看清了完整的光芒
  我终于安静下来 不敢喧哗
  我怕惊扰了青瓷的旧梦 更怕内心的星火
  不小心点燃了那年的柴火
  (原载《绍兴晚报》2016年7月25日)
  风吹贵门山
  风吹贵门山 秋天的光线
  挂满一棵三百岁的枫香树
  它在山坡上轻轻晃动叶子
  它其实是另一座山
  一座旧时的书院 露出了许多新鲜的表情
  宋朝的方言 又一次被地道的贵门人
  一一翻译和繁衍 仿佛那片竹林
  起伏着喧响着柔软着——翠绿着
  青石径 黄泥路 落叶沙沙
  高处的风景 需要最高远的目光
  而水往低处流 它们的汇聚
  铺展出秋风无法抵及的深和蓝
  此刻我席地而坐 周围的一切都在泛黄
  而秋风继续吹 吹遍贵门山
  如此安静辽阔 我想找出几句致敬的句子
  可惜只能够轻轻摇晃 像一片叶子或者一棵草
  2013.11.19 (原载《星星》诗刊2017年2月号)
  鹿门书院
  书院已旧 它的年龄细算一下
  有了八百多岁 当初的时光叫宋
  那时的流水、清风和明月
  有书香、墨香和长吟短歌的香
  吕规叔的一念之间 筑就了一方经典
  朱熹先生的讲座
  留给贵门山的岂止是宏论和视野
  可以隔尘 可以出云
  可以听鹿鸣竹林 可以看雨打芭蕉
  旧时的花格窗和台阶 还有谁
  在倚靠 在轻轻移过
  一扇无限珍贵的门 由此打开
  在西厢房 在一张崭新的书桌前
  我坐下来 端正身子 凝神静气
  仿佛八百年前的一个无名学童
  2015.1.21 (原载《人民文学》)2016年10月号)
  谢灵运垂钓处
  此处水面辽阔 江风徐来
  此处水清潭深 帆船远去
  一个长衫背影依然肃立在高崖上
  钓竿细微 而鱼线更加细微且长
  风从头顶吹过 这是秋天的风
  湛蓝的天空 还没有鸿雁飞过
  只有云朵 在一丝一丝移动
  而江水的流 已经快过云朵的速度
  可以想象 当年的垂钓
  完全是一种闲情逸致 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 有鱼或者无鱼
  不是最主要的
  那么 在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今天
  一个写诗的人 满怀敬仰
  又一次来到这里 这一个两手空空的人
  想钓什么?又能够钓起什么
  2015.10.18 (原载《诗歌月刊》2017年6月号)
  金庭观小憩
  不是因为疲累 这个春天的三月
  我在金庭观小憩 碑廊里漫步
  石阶上坐坐
  可以触摸那些舞蹈的墨痕
  可以凝视这棵不动声色的古柏
  而风声 从四围的山坡吹下来
  殿堂楼宇 每一座都是仰望的高峰
  花草小品 到处都凝聚大师匠心
  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春天里散发最新鲜的光芒
  翰墨的气息 比风更有力量
  渗透所有的目光和赞叹
  在山水之间盛开的 是来自兰亭序的芬芳
  哦 如果时光能够随我的心意倒流
  那就流回那一个太阳初升的早晨吧
  我就是案桌旁 那个研墨的小书僮
  2018.03.25
  (原载《扬子江》2019年第3期)
  在梯云桥畔听雨
  桥下的流水哗啦啦的扑腾着
  它们的白沫 在石头缝里打转
  细小的瀑布 从每一道缝隙里冲出来
  山里的雨已经下了半天 没有停下的意思
  我从祠堂里出来 站在这座古老的石拱桥畔
  看远山的雾缠绕 听脚下的山泉奔腾
  其实 这一切都是模糊的
  唯一的清晰 是一滴雨在叶上的歌唱
  它的单调它的低微 就在我的头顶
  当我抬起头 它的声音就清楚地进入我的视线
  透明细小清凉 像是一只小手搭在另一只手上
  哦 这就是一滴雨——古老的拱桥 新鲜的雨水
  2019.06.08(原载《星星》诗刊2020年7月号)
  沃洲村的桃花
  沃洲村满山遍野的桃花
  渐渐低下了她们的歌唱
  即使一群诗人 冒雨而来
  也不再激起她们再度演出的欲望
  这个春天的舞台中央
  桃花们亮丽的颜色 被雨水
  一次次清洗 最后的美和红艳
  此刻 被一行行诗歌轻声挽留
  湖水和远山 隐在云雾之中
  桃叶新生 它们的翠绿
  也在雨水中摇晃 在这片桃林里
  摇晃得更厉害的 是一束目光
  看 桃花们已经在集体谢幕了
  一弯腰一低头 风度依旧翩翩呀
  她们的双手 在春风中拍打出心跳的节奏
  她们不撑伞 全身上下被春雨湿透
  一群诗人从城市赶来 他们迟到的脚步里
  充满桃花的叹息 他们小心翼翼
  在青草和泥泞的山坡 留下深浅的脚印
  他们穿越桃林 只带走一缕春风一抹粉红
  2013.03.25(原载《诗刊》2014年2月上半月)

明知道女方欺骗自己的感情,但是自己却舍不得放下,该怎么办?明知道女方欺骗自己的感情,但自己却舍不得放下,那我只能送你一件古代的兵器剑(贱)。那还能怎么办呢?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恐怕神仙来了也解决不了你这种困惑!不过呢,虽然是哀其为什么很多媳妇都说公婆不好,却很少听说女婿说丈母娘不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媳妇都说公婆不好,却很少听说女婿说丈母娘不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男女有别,男人不会像女人那样婆50岁的男人开始老了吗?男人老不老,一个体现在外表形象身体机能,另一个就是精神状态,有人说,男人老不老只需看两方面,一是女人,一是金钱,如果对这两方面的欲望越来越淡,那就毫无疑问,他确实是老了!50岁的男快结婚了,却因为彩礼谈崩了,女方应该怎么办?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是多么令人懊恼的一件事,快结婚了,却因为彩礼谈崩了,这跟煮熟的鸭子飞了有什么区别呢?结婚,是人生的大喜事,正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不能怎样才能长久拥有一个异性知己?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更何况是长久拥有一个异性知己,那更是难上加难,知己属于稀缺资源,而异性知己则是稀缺中的稀缺,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异性知己,那得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把握好尺度,因为爱上一个已婚男人是否有错?爱一个人是你的自由和权利,这肯定没有错,哪怕是对方有家庭,有妻子,只要是你不去打扰人家,不破坏别人的家庭,把自己的一份情感深埋于心,这何错之有呢?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对一个优只需喝一次酒,就能看清一个男人吗?有人说,看清一个男人,只需喝一次酒。我觉得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很对,但对于一些男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喝一次酒就能看清一个男人了吗?这样想那就太小看男人了,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男人为什么再漂亮的女人到40岁就显得不那么漂亮了?女人到了40,人到中年,没有了青春的容颜,傲人的身材,在很多人眼里肯定是年老色衰,显得不那么漂亮了,这是自然规律,实属正常。不过我倒觉得,一个真正漂亮的女人,不会因为她年龄的增长,如何看待男人宁愿借几十万娶老婆,也不愿花几十万提升自己?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男人宁愿借几十万娶老婆,也不愿花几十万去提升自己,其实这种大道理很多人也都心知肚明,明明知道提升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对今后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益处,而偏偏就宁愿追成熟女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她反过来追你,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追女人难,追成熟女人更难,而让一个成熟女人反过来追你,那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追求一个成熟女人,结果是她反过来主动追你,那绝对是追女人的最高境界,也是男人梦寐以求的结果。我非常认同这个在你眼里,什么样的女人是有气质的女人?打卡美好生活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气质的女人,在每个男人的心中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欢知性优雅的气质,有人喜欢热情奔放的女人,有人喜欢兰心蕙质的女
人生,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爱别人,一切都有理顺的可能,管别人,一切的伤害都有了机会。只有改变自己,彻底放下改变别人的企图,放下内心的种种有道理和没道理的标准,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才有机会理解爱人,学会爱传播正能量Spreadingpositiveenergy在这个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给,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退爱人者才能爱返,福往者才会福来!永远记住人心是相互的,感情是交换的情深是积攒的,厚义是沉淀的诚恳是必要的,珍惜是必须的!人帮人,心靠人生的优雅生活中,有些事,说不清,就不说,难得沉默有些事,想不透,就不想,难得省心有些事,做不到,就不做,难得清静。疼,不一定要说出来,哭,不一定是伤心事笑,不一定很快乐,沉默,不一定无所谓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就很容易成功要知道你追求的优秀不是为了鹤立鸡群,而是去远离鸡群。每天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有努力的方向,生活才会有动力。Knowingthatyourpursuitofexcellencei迎接挑战,拥抱生活。yestoadventure,yestolife。等待属于你冒险故事的开始,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心中恐惧追求渴望的宝藏。Listenforyourcalltoadventure。Acceptthechallenge。Conqueryo懂事的人最需要有人懂,最需要有人疼人,越能干,就越累,越懂事,越没有人心疼因为他们知道,再大的困难,自己都能扛过去。一句我很好,其实心情很不好一声我没事,其实心里真有事一句我不累,其实已是身心疲惫。如果人没有脾气,悄悄自律,然后惊艳所有人自律就是无论自己是否喜欢,都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Disciplineisdoingwhatneedstobedone,evenifyoudontwanttodoit。自满是最大的偷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仓央嘉措懂得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真正做到尊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隐喻的社会问题这本书就像书名一样满是隐喻,并且牵扯了很多社会问题种族偏见,女性歧视,宗教信仰,子女教育,而最让我感兴趣还是子女的教育方式。许多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他们把孩子关进鸟笼,锁进象牙塔里,让在孙少平这个人物身上,看见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孙少平这个人物在他的身上看见了很多自己的影子,特别是第一部前几章,描写家境的原因让他产生了自卑,他当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这些在学校上学的我,也有这样的心理。路遥的文笔很棒,他笔下的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感受最深刻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奋斗通读者在平凡的世界所感受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奋斗。路遥的读者群,有着较为明显的阶级分化,某种程度上,平凡的世界给底层读者提供了一种跨越阶级限定的想象。这种想象不是媚俗的,恰恰好符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