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乡土散文瘸马

  瘸马也是马。
  那匹瘸马拖着一条瘸了的腿,在草地上的吃草。草地说大不大,就是一条几里长的沟;草地说小不小,马吃草从沟头吃到沟底,半天很快就晃悠过去了。草地上的阳光飞舞着,与阳光一道飞舞的是蝴蝶和蜜蜂,当然还有马蝇;蝴蝶和蜜蜂在马身边扑腾几下就飞走了,马蝇却不飞走,它要落到马身上吸血。我小时候还以为马蝇是一种蜂,看见它落到马身上就要扯几根草驱赶它,但在马身子的这边驱赶了,它又落在了马身子的那边,让人手忙脚乱一阵子,它才不见了踪影。我有时见到马屁股上挂着一个红色的虫子,虫子在马屁股外面露一半里面留一半,像是给马照看屁股的。听人说,这就是马蝇的幼虫,马蝇把卵产在马身上,孵出的幼虫被马舔毛时带入体内寄生在了胃里,有的马蝇幼虫在马胃里待的不耐烦了,就跑到了马的屁股上。这个虫子挂在马的屁股上,马难受不难受不知道,人看着难受,但人又不敢贸然扯下这个虫子,害怕不要扯伤了马的屁股。这样过上一段时间,虫子竟然不见了,想是化成了蝇,跑去其他地方招惹别的马驴骡去了。
  那时候我常常赶着瘸马在草地上牧马,瘸马像所有的马一样,在草地上一天到晚总是低下头吃草。我们老家夏天常常天旱,但无论天旱天不旱,草地上总有密密麻麻的草,供瘸马它们啃咬。瘸马对草不挑剔,我把它拉到什么草地,它都一啃咬就是一天半晌。瘸马一天到晚忙着吃草,人就显得很无聊。要是遇到了其他放牧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一起玩一会儿,要是遇不到小伙伴就只能逗瘸马玩一会儿。
  我牧马,有的小伙伴是放牛。牛是慢性子,吃草慢走路慢干活儿也慢,但慢性子的牛也有牛脾气,就是性子倔强,有时候人往南拉它往北走,牛的力气大人的力气小,往往人费很大的力气也改变不了牛的主意,人只能顺着牛的性子行走。人为了驾驭牛,于是就给牛鼻子上穿了鼻环,牛穿上鼻环往往在牛很小的时候就操作,那是牛还不具备顶伤人的力量。牛上了鼻环就得听人的驾驭,即使长大了也这样。牛鼻子是牛的痛点,牛不听话人一扯牛的缰绳,牛的缰绳连着牛的鼻环,牛受不了疼痛只能乖乖就范。牛不上绊也不乱跑,马却不行,马跑起来人根本抓不住,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马上绊,把马的两条腿或三条腿用绳子连在一起,这样马就跑不动了,只能溜溜达达在草地上吃草。牛和马在一起吃草,基本上相安无事,但有时候争草地,它们也会起冲突,牛的武器是两个角,马的武器的后蹄,即使瘸马也不例外,恼了会用后蹄对付来犯的动物。但牛和马争锋,失败的往往是马,牛倒也知足,见马走开了就不管了,从来不赶尽杀绝。牛和马在一起吃草,我们骑在牛和马身上,一起猜拳或玩手心手背,或者在地下抓羊骨拐、扇三角,有时候也掏鸟窝、追蜥蜴。玩着时间过得很快,一上午或一下午很快就成为了过去。
  有的时候,只是我一个人牧瘸马,那时候就只有与瘸马为伴了,无聊时,逗逗瘸马,有时抓住瘸马的尾巴,有时在瘸马尾巴上裹进一根树枝后放开来,瘸马不停甩尾巴,就把树枝甩了出去;或者是瘸马吃草的时候,把瘸马不喜欢吃的草放在它的嘴边,它不留意吃了进去,晃着脑袋表示抗议,逗得我捧腹大笑。一天我拉着瘸马走在路上,不提防远处响了一声炮,瘸马受惊跑了起来,把我拖倒在了地上,它见我跌倒就停止了奔跑,站下来看着我。我爬起来本来要用鞭子打它的,看它不走,又似乎流露出关怀的眼神,举起的鞭子又禁不住放了下来。
  瘸马不吃草,就要到地里劳作。瘸马与正常的马一样,需要拉车、犁地、托运、骑乘等,需要给人出力气和汗水。人并没有因为瘸马腿脚不便的缘故,让它少干活儿。瘸马也没有因为它身体的原因,而偷懒磨滑,它和别的牲口在一起犁地,吃力地向前走着,努力跟上别的牲口的步伐,想多出一些力气。但它再怎么努力,走着走着还是慢了半拍,人手中的鞭子就落在了它的身上,它哆嗦一下身子,加快脚步继续往前走着。农村人的活儿一年四季干不完,春天要犁地,夏天要浇地,秋天要收割,冬天要拉炭,瘸马以及不瘸的马等一年四季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在很多时候它们甚至比人还忙。但瘸马忙归忙,却从来不显摆自己的忙,而是低着头走路或干活儿。
  说了半天,没说瘸马是怎么瘸的,听说是驯马的时候,被人打瘸的。
  审阅:吴周生
  简评:马在人们心目中总是雄浑、高昂、豪迈、驰骋的样子,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勾勒出马的本真马的神韵:立足农耕生活,任劳任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奉献美,哪怕是一匹瘸马。文章还叙述了作者快乐的牧马生活,尤其是与瘸马互动的点点滴滴,自然流露出对瘸马的怜爱和钦佩之情,语言优美凝练,细节描写到位。
  终审:严景新
  作者:张冷习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浅浅绿意的使者2021的3月已经过半,终于迎来了不甚明亮的阳光照射,半月,15天,天一直灰蒙蒙,似蒙了一层不透亮的纱,心也随之阴郁。这半月的期盼,这半月的煎熬,真真让人抓心饶肺。昨日扬沙来袭,这你的世界有春天吗?为什么我在春天瑟瑟发抖?春日茶话会你的世界有春天吗?曾经最喜欢春天的你,总是会第一时间发现春的踪迹。也许是吹来的一丝暖风,也许是河边悄悄反绿的柳条,也许是墙角不起眼的绽放的野花,更也许是你唇角上扬的弧度。电影借东西的小人观后感寻找生命最初的真挚穿过车水马龙,人潮汹涌中,抬头是一方灰蒙蒙的天,喧闹的声音此起彼伏,日积月累的烦躁,刹那间想要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但是忙碌的生活依旧,有时间看一当你老了叶芝爱情诗集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2020阅读书目笔记整理系列后来时间都与你无关我们进行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寻找共鸣为了寻找一直期待的答案为了看到更多的风景为了了解不同的世界无论是为了什么,阅读都应该是一种享受,享受阅读时光的惬意。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90后的2020阅读书目笔记整理系列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张皓宸,1990年4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毕业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中国作家编剧插画师。2014年12月,张皓宸凭借短篇小说合集你是最好的自己获得第六届新锐艺术人物盛典文学领域碎碎念,不好高骛远,让心平静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出精彩绝伦的戏剧有相似但绝不雷同最好的原创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看电视剧小说电影等,我们总爱吐槽这剧情太狗血了但看看身边人的故事,很多真的狗血的毫无逻辑的连影视小说等诗词学习笔记念天地之悠悠即使感怀诗鉴赏即使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一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往往因一点事出自唐代李益的写情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出自南北朝佚名的西洲曲出自南北朝佚名的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自唐代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
郝臣流涛印象记作者简介郝臣,笔名谐音浩晨,1972年9月生于陕西商州板桥,大学文化,民进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商企高管。出版个人文集碎步成蹊。多写散文杂文评论等,偶写诗歌。粗手绘心,拙文会友,其黄卫君龙头山牧云记龙头山牧云记作者黄卫君为赴一场山水之约,我们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里出发,经过平川丘陵,在城镇的边缘,大巴山突兀起来。此时正值盛夏,昨夜的暴雨过后,天空忽然放晴,那些被群山豢养的白云,被行走日记刘力再走农家乐从今天开始,我希望在平台上开设一个栏目,算是日记,但不一定每天都有,算是记录,希望能够记下生活中的点滴,反馈的内容可能会有教育社会文学心情等,大抵相当于随笔式的片段写作。感悟或者思刘泉天荡山行天荡山行作者刘泉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的足迹踏遍了汉中的九县二区,几乎走完了故乡的山山水水,虽然每次的旅途仅仅是短暂的停留,但不同的风土人情独特的地域文化,却使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爱的刘力品读西街往事往事并不如烟相遇,是世间最大的缘分之一品读西街往事刘力文也许,冥冥之中注定,我们就会相逢,那种突如其来的缘分,那种今生阻挡不住的心灵期盼,从来就没有走远,又或者,她从来就在我们彼此身边。题记二丹凤七诗人作品小辑隐入时光的雨声丹凤七诗人作品小辑隐入时光的雨声1隐入时光的雨声(外二首)作者大海晨早,雨吵醒了我的梦宁静的窗棂下仿佛有一种细碎的窃语微小的雨声,声声溅着故乡的泥土味有鸡鸣鸟叫,庄稼地的葱绿还有水程根子鸳鸯拐枣树程根子摄不知何故,我从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凡事不懂得,总要刨根问底,长大后,只要听说哪里有稀奇古怪的东西,如获至宝,千方百计都要去一睹为快,探个究竟。辛丑年五月,有幸走进旬阳县太丹凤晒晒播爱秦岭,情暖丹凤活动日记(共六章)(一)微笑的红领巾经过近乎半年的筹划,反复考察,由丹凤美丽社组织的北京丹凤学生结对子的圆梦行动终于迎来了崭新的一天。社长贺琳娜女士的心情是忐忑的。就像一朵含苞的花蕾,黎明前的等待,安黎贾平凹擀面贾平凹擀面作者安黎美文杂志创办初期,我不足三十岁,贾平凹先生不足四十岁。用现在的目光打量过去,完全可以这样说那时,我们还都算得上年轻。那几年,贾平凹先生几乎天天来单位上班。他骑着那丹凤晒晒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俯瞰竹林关的河北岭,如老人的博士帽,扣在了丹江河边。十年前,这里是洲河北人挖红苕,掰包谷的粮仓之地。土肥草茂,南风微醺,烈日烤着劳作者的脊梁。时过境迁,现如今的这里,已成为当地人登周志峰双溪悬泉双溪悬泉作者周志峰清同治三年(1864年),悠悠湑水河畔,沙坪河与南沟河两溪河口自然成集镇,双溪镇的名字便流传至今。双溪镇地处城固北部秦岭南麓,境内重岩叠嶂,峡谷纵横。山,清奇峻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