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李清照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离别,最是那伤感的时刻,偏逢上这淡淡的秋,岂不倍增其伤感。正如柳永所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而如今,李清照所面对的,正是这痛苦的离别,和这淡淡的秋。   那红红的荷花落了,凋尽了它最后一丝芬芳。孤独的人,只有品咂着自己的孤独,哪里还有心情把那残荷欣赏。那似玉的竹席上也只留下了一片冰凉,只因没有了他的温度。冰冷的何尝只是这竹席,分明还有她那颗寂寞的心。   轻轻解下罗裙,独自泛舟湖上,那兰舟是何等的名贵,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道:   "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又说:"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   而她为何始终不肯将那欢颜绽放。"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她也曾泛舟湖上,彼时的她,没有这名贵的木兰舟,却有着永生难忘的快乐逍遥。而如今,木兰舟虽好,欢笑却已不再,只有那萧索与寂寞终日伴她身旁。   昔时,窦滔移情宠姬,其妻苏蕙织锦作《璇玑图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回旋,皆可为诗,文词哀婉,感动了窦滔,两人复恩爱如初。锦书,便也成为了书信的代称。   ​   2.
  抬起那迷离的眼,望向苍天。云的深处,天的尽头,一行大雁正缓缓地向南飞去,是在报告秋来的消息,还是为有情人寄去思念的信笺。"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在那无数个南归与北来的雁阵中,寄托了多少离人的哀思。   那一轮满月,照亮了西楼,也照亮了她的窗。月儿圆了,可惜的是,为何人不能团圆,再美好的月光,又同谁去欣赏。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一样的秋夜,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离别,一样的感伤,一切都与易安的情怀相思,或许世上的离别尽皆如此,也未可知。   最是那不解风情的月,那样明亮地照耀着,照耀着离人的悲伤。经了昨夜那西风的摧残,一树的绿叶都已凋尽,天涯路远,还是望不见离人在哪方。想要把思念,写成短笺,拜托那鸿雁带到离人的身旁,怕只怕山长水阔,那鸿雁会否带去她的消息。一切的担忧,不过是因了情浓。   花儿自开自落,何曾在意人间的喜与悲,它们有自己的花期,人们岂能奈何得了。那门前的流水,径自向东流去,带走了春,带走了夏,却为何带不走离人的悲愁。她是怎样地思念着那远方的人儿,她知道,他的思念也同她的一般。   恰似柳永在《望海楼》中所言:"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这是一种怎样的默契,只有情到深处,才能有的心意。就算分隔两地,有着这一般的心境,岂不就是天堂。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据说,易安的这句流传千古的诗,也是所来有自的,恰是化用了范仲淹《御街行》中的诗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说:"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所谓的"点铁成金"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吧,只有易安,有着这般魔力。那是女儿的柔情,男人终究难能体会。   那眉间心上都难以回避的,那才下了眉头却又旋即袭上心间的,只是对新婚丈夫的思念吗?若非如此,又有什么值得她如此挂肚牵肠?   3.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七月,易安的父亲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九月,宋徽宗亲手书写元祐党人的名单,并刻成石碑,立于端礼门前。朝廷规定,元祐党人,不得在朝为官。而此时的赵挺之,却可谓是春风得意,六月被授予尚书右丞,八月被授予尚书左丞。   时人张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李清照欲救其父,曾献诗赵挺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何况人间父子情"。而赵挺之与李格非身处不同的政治派别,身为当朝宰相,却也不曾施以援手,"炙手可热心可寒",心寒的是谁,莫不就是那易安。政治,从来与女人无关,又从来给女人带来莫大的苦难。   当此时,易安出嫁不过短短两个年头,就要经历夫妇离散的悲苦。易安的一生,以此为起点,开启了苦难的历程。这是她的苦难的序幕,那苦难太多,我们不曾看见尾声。   据说,"一剪梅"这一词牌,出自周邦彦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后又称为"玉簟秋",自然是因了易安这一首,这也足以见得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多少人,给了她多少赞誉。李廷机在《草堂诗馀评林》中说:"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易安《一剪梅》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识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   只是再多的赞誉,在这样的诗作面前,都变成了饶舌,都失却了意义。这样的作品,从来毋需任何人为之说项,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她的一生,欢乐的时光那样少,痛苦的岁月却那么多。   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人无法经历的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   她的一生,就是一段传奇。   4.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段传奇。"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柳如是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段传奇。"风华绝代倾城恋,海外飘零只自哀。"   张爱玲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段传奇。那些女子的一生无不是传奇,却又无不为那传奇误了一生。人们总是喜欢听故事,却总是不在意故事中人的悲喜。   每每想到这里,就不由得忆起舒婷的一首小诗,《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她们可曾期待,成为那传奇中人?或许她们,终其一生,也不过只想在那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只是生命这场戏,从来由不得戏中人做主。   5.
  人生是舞台,她们不过这舞台上的名伶,收获了无尽的鲜花、无尽的掌声、无尽的赞美,到头来,却看不清楚自己最初的模样。她们的心还在吗,她们的灵魂还在吗,世人喜欢她们打扮成传奇中人的模样,而她们自己呢,她们自己的苦、自己的乐呢,她们自己的悲、自己的喜呢,谁人会真正在意?她们看似占尽了风光,却原来那不是她们想要的春色。   与新婚夫婿离别的凄苦,对父母弟兄未来的担忧,当此时,悉数压在了她的心头,或许我们忘记了,此时的李清照,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妇,她怎能承受这许多苦楚,可她终究还是承受了下来,现今的,未来的,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   李清照: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谱千古绝唱(《昨夜雨疏风骤》)

乡土文学儿时乡村野钓的日子文江浙一兵图来自网络儿时野钓是一种情趣一种生活,如今已变成了美好而又甜蜜的回忆。野钓是一份心情一份闲趣,钓多钓少无所谓,钓起的是童年欢乐时光和岁月印记。我的故乡属里下河地区,河网密乡土散文丨儿时读书的那些事儿文江浙一兵图来自网络在我们那个年代,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没有补习班,没有家教,没有父母整天盯着,有的只是散放,自然地野蛮生长。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因腊月生日,比别的孩子晚上了一年生活纪实养老,无奈的选择文图江浙一兵将来实在不行了,让我们住到敬老院去!不行的,敬老院不放便,没有在家好。你们都要上班,哪有时间照顾呀?敬老院里能自理的尚可,如无法自理会很受罪的。我们到时会想办法照顾好你乡土中国让我闻到了乡土的味道作者徐奕琪图片来自网络翻开乡土中国这本社会书,我第一次推开了社会学的大门。书中的专业术语和相对遥远的乡村生活,不免使阅读增加困难,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书里找到与现今生活相通之处,又乡土散文我的扬州我的城文江浙一兵扬州是我的家乡,名气足够大,古往今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场突然袭击的疫情,让国人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实属无奈也,心中唯有一声长叹和深深的祈祷。南京是我的家乡的省会城市乡土散文丨儿时农村的豆腐饭文图江浙一兵在农村有红白喜事之分,我们宝应老家的豆腐饭就是指白事。小时候对村子里死了人特别害怕,看上一眼几晚上吓得不敢睡觉,在一般情况下,父母不会带孩子参加白事,怕吓着孩子。农村人乡土文学丨乡村爱情那些事儿文江浙一兵图来自网络张老汉家的儿媳妇阿香,可是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数一数二的美人,张老汉的儿子大壮却长得一副憨憨的模样。在上世纪70年代,张老汉凭着自己脑袋瓜子活络,做一些小本生意,成一位准高中生阅读平凡世界的初感悟作者徐奕琪图片来自网络在这本书中,孙少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高中毕业后,选择回双水村当乡村教师,可没过几年,村中的初中班垮了,他的教师生涯结束了,孙少平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村行走大西北大漠戈壁深处的绿色畅想文图江浙一兵工作生活在江南的人们,对绿色一点也不陌生,那是生命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睁开眼随处皆绿,妸娜多姿的杨柳是江南的主色调,水源触手可及,既有大江大河的气势磅礴,又有小溪湖荡乡土散文丨心病心治文江浙一兵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睡不好吃不香的张阿婆终于睡了个好觉。阿巧大清早起床后进房问候她娘妈,昨晚休息的怎么样呀?还好吧!这段时间,阿巧也有点神经质了,深更半夜有点动静,会立马惊乡土散文丨儿时乡村的能工巧匠文江浙一兵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乡村的能工巧匠数不胜数,木匠瓦匠等技术要求高的,拜师学艺就需要二三年,当学徒工期间,不仅要家中交钱带粮,而且不拿一分工钱。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木匠瓦匠油
人生感悟,深刻的至理简短而深刻的至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真实的样子偶尔虚伪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混得都不容易。如果,有一天我遇见了过去的自己,我一定一巴掌扇上去你做了太多错事了。人就是人生苦短,看淡一切,好好善待自己人生,总要走许多的路,做许多的事。不管是笔直的坦途,还是阡陌的小道,都要走不论是开心的事,还是悲伤的事,都会有。人生,既有赏心的美景,也有伤心的悲凉。但不管怎样,路要自己走,事要自现实生活,领悟人生一一个人最可悲的就是为了别人的看法一味的改变自己,到了最后,做不成别人,也找不回自己。二敏感的人好比拿着一个放大镜看世界,所有的美好都加倍,所有的丑恶也都加倍,过于丰富的想象力让一李贽的传说(三则)李贽的传说(三则)一诊病不要钱出麻城东,过举水河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麻城的钓鱼台。离钓鱼台不到一百步远的山岗下,是龙湖寺。有一年,有个老头来到龙湖寺住下了。他开荒种粮种菜,很勤快。周耿氏三兄弟与李贽耿氏三兄弟与李贽文刘宏明万历九年(1581)正月元宵刚过,黄安城南门外,站着三个相貌相似着一身青素儒服的人,他们不停地揉搓着快冻僵的双手,频频翘首遥望着远方。人们认得他们是麻城城旺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文李向农孝感乡文化园,是彰显麻城地域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的一张闪光名片。兴建该园,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广大移民的寻根诉求。新千年以后,一批接一批的移民后裔来小界岭保卫战小界岭保卫战文李敏发生在1938年的中日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中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坐镇武汉,先后调集130个师,40余艘舰艇热闹喧哗的闵集老街热闹喧哗的闵集老街文闵锦红闵集老街历史悠久,一直是人们喜欢的集市。它现在还存在,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人们为了方便,一些重要的单位都迁移到了公路边,还有那些会经营的商户们,在路边开苏东坡与陈季常麻城文化丛书文选84苏东坡与陈季常文郑重建提起麻城歧亭杏花村,我们就会联想到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而在歧亭杏花村与苏东坡之间,又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纽带人物,隐居歧亭杏麻城红色文化纪念园地场馆麻城文化丛书文选85麻城红色文化纪念园地场馆文朱金奉1麻城烈士陵园位于麻城市城区陵园路75号,是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苏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修建的。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第记中将周希汉麻城文化丛书文选81活捉将官六十四记中将周希汉李敏周希汉(19131988),湖北省麻城县顺河周家坳村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