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较较真儿,扒一扒月收入不足千元,这6亿人都在哪这篇文章

  文/老C
  1、
  5月30日,在总理记者招待会后,我写了《关于总理说的:"6亿人月收入也就是1000元。"》这篇文章。用我自己的理解,解释了一下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总理说的"6亿人月均收入也就是1000元的意思,应该是中国收入最低的6亿中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大概处于1000元左右的水平。" 而不是有6亿人的收入都低于1000元。
  6月3日,财新杂志的观点(Opinion) 专栏刊发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撰写的《月收入不足千元,这6亿人都在哪》这篇文章(以下简称"该文章")。
  当时看完后,我觉得里面数据比较古怪,当时挑出了文章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文章中引用的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税后)的数字,比人均税前收入还高
  微博上随便说了一句,感觉这篇文章硬伤比较多,就没再理会。
  但随后,这篇文章在网络舆论场上开始流传。《财新》在6月6日再次登了一篇记者撰写的文章,引用了这个数据。
  网上也有质疑的文章,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只有70万人这个数字上,觉得不可能这么少。
  有朋友也在网上问我,说这个文章的结论,和你说的不一样呀。里面说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人就有6亿之多。
  那我今天就较较真儿,虽然对方是国字头的"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是国内研究收入分配最权威的机构,而我是个业余写文章的自媒体。
  2、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这篇文章的数据来源语焉不详,只是说了一句"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7万个代表性样本",对这7万个样本的抽取时间,抽取方法都没有详细表述。
  文章多次提到国家统计局,给读者一个印象,就是数据来源和国家统计局有关,但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和该文章的数据有明显不一致的地方。
  财新6月6日的文章,也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
  统计局的数据,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财新文章的数据没错,但结论错了。中等偏下户的月均收入1315元,而不是中等偏下户所有人的月均收入都低于1315元,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性错误。
  假设中等偏下户这20%的群体的月收入中位数和月收入均值一致,应该是有30%的人口,也就是4.2亿人的收入低于1315元,而不是5.6亿人低于1315元。(因为收入最高的群体会拉高均值,整体人口的收入均值肯定大于中位数。但是中等偏下的这20%群体中没有超高收入人口,可以假设中位数和均值相差不大)
  中等偏下户和中间收入户之间的分界,应该是在(1315+2086)/2 = 1700元左右。按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应该是大约5.6亿人的收入低于1700元,这5.6亿人的收入均值应该在(1315+615) / 2 = 965元左右。
  这个结论,和我之前文章中写的,中国最低收入的6亿人,收入均值在1000元左右。是一致的。
  3、
  收入研究院的文章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另一个明显不一致的就是收入中位数
  该文章的数据中,1500元收入以下的人口总百分比是 0.39 + 15.42 + 14.43 + 8.86 + 3.75 + 0.37 + 13.30 = 56.52%。1500元以上的人口总百分比是 12.13 + 14.81 + 11.21 + 4.52 + 0.56 + 0.05 = 43.48%。
  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排位在50%的人的收入。按这个数据,肯定是低于1500元/月的。大致估算。1100-1500元收入有13.30%。假设均值和中位数一致,大概有6.65%的人大于1300元。这么估算,大概派位在50%的人,月收入应该是1300元左右,年收入 1300 * 12 = 15600元。
  然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 26253元,月均 2188元。比该文章的1300元左右,高出了 59%。
  这么大的差异,很难用误差解释。
  要么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错的,要么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数字是错的。
  4、
  做统计有句话,rubbish in, rubbish out。发现有奇怪的地方,首先看数据来源。百度一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和 7万个样本两个关键词,基本上找出的都是这篇文章。
  于是,我就去了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官网。
  官网首页中就有,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在30年内做了5轮调查。
  在进入CHIP的首页,里面写着,为了追踪中国收入分配的动态情况,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已经相继在1989年、1996年、2003年、2008年和2014年进行了五次入户调查。它们分别收集了1988、1995、2002、2007和2013年的收支信息,以及其他家庭和个人信息,分别编号为CHIP1988、CHIP1995、CHIP2002、CHIP2007和CHIP2013。
  Wait a second, 里面写的最后一轮调查是在2014年进行的,收集了2013年的收支信息。
  点击进入CHIP 2013,里面是这么写的,CHIP2013的样本来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城乡一体化常规住户调查大样本库。后者覆盖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万户居民。CHIP项目组按照东、中、西分层,根据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得到CHIP样本。样本覆盖了从15个省份126城市234个县区抽选出的18948个住户样本和64777个个体样本,其中包括7175户城镇住户样本、11013户农村住户样本和760户外来务工住户样本。
  64777个个体样本,这个数字和7万个样本,似乎很接近了。
  在整个中国收入研究院的网站,我没有找到任何2014年之后新的关于7万个样本调查的资料。
  5、
  OK。该文章7万个样本,和CHIP2013 64777个样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那让我们回头看看2013年的数据。
  201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但没有给出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数据,只给了城镇和农村分开的中位数数据。
  农村人均比中位数高12.5%。城镇人均比中位数高 11.4%。按这个估计,全国的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大概应该在 16000元-16200元之间。每个月1330-1350元。
  这个数据,和我根据收入研究院的这篇文章的数据,推算出了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在1300元左右,是非常一致的!
  因此,我有理由怀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这个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权威机构,在2020年6月撰写,财新杂志刊发的《月收入不足千元,这6亿人都在哪》文章,使用的是CHIP2013的64777个样本的数据。根本不是像文章中表格中写的2019年的数据。
  所谓2019年的数据,只是用了2019年总人口14亿的数字。里面的收入数据和收入分布都是2014年收集的2013年的数据!
  2013年,只有70万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2万,有6亿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90元,这个很合理,毕竟是6-7年之前的事情了。
  但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
  不是不可以用2013年的数据,但如果真的用了2013年的数据是否应该说明一下!而不应该在表格里写,本表是2019年数据。
  CHIP2013,是目前我国对外公布的,最完整的收入调查数据。
  使用这个数据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用了CHIP2013的数据,应该说明,这个数据是2014年收集的2013年的收入数据,并非最新的2019年的数据。
  特别是做为优秀的权威媒体,做为国家级的权威的研究机构,在如何披露使用数据上应该更为小心谨慎。
  在这篇文章已经广泛传播的今天,我认为《财新》和文章的作者,有责任站出来澄清一下,用的数据到底是2019年的,还是2013年的?
  如果确实是2019年的数据,能否说明一下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解释一下为什么和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有如此大的差异?到底谁错了?
  6、
  无论是,我的结论 - 收入最低的6亿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还是该文章的结论 - 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其实都反映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我们还需要走非常漫长的路。
  东西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都非常大。这些绝大部分人都承认。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不应该为了立场曲解事实。
  自媒体为了流量,不够严谨,时而夸大,时而瞎写,也就罢了。
  但做学术研究,特别是国家的权威学术机构,还是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7万个样本的来龙去脉,有责任和大家说清楚。如果真的是2013年的数据,写成2019年是绝对不应该的。
  做为严肃媒体,也应该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除了对数据来源应该更多的验证。基本逻辑错误不能犯。一群人的月均收入1315元,和这群人的月收入低于1315元,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坚持写作时到花开首先,我想和大家重温一个故事。因为好多困惑,好多答案其实都藏在故事里。卖油翁的故事,我们都学过。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这一年,我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写作的路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他那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让人记忆犹新。突然想起这句话,因为此时我也想表达同样的心情与热爱。这一年,我不是在写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每次看完一本书,掩卷沉思,仿佛又过了一生。漫长而恍惚。浮生六记,翻开就放不下的一本书,看了很上瘾。这里有诗情,有画意,有快乐,有伤感。从憧憬中开始,在伤感中一声喟叹。难怪叫浮生,生从今年高考作文谈语文学习趋势变通通识内化生活无处不语文高考作文,是一项很灵活的考察。它考的是你读万卷书的博览通识,考的是你在千钧一发时刻调兵遣将的指挥能力,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的游刃有余,考的是你对知识的内化,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与思考。创意与时间我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打磨自己的作品在写稿的这些年里,经历了很多客户,形形色色。很少有不着急要稿的。每次问客户大概什么时间要稿子,有的时候客户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说来说去,总之要加上一句,越快越好。真的是越快越写作的最好状态灵感的加持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次归零的过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从空白到凌乱到清晰到成稿。其中的过程很纷繁,可是这种纷繁让人享受其中,也乐此不疲。泡在一大堆素材资料里,阅读,静心,提炼。写作真的太容易受外力影响的不叫坚持看了头条上的一个关于自媒体的视频,从头到尾认真地看完。它根据自媒体普遍反映的一些现象,比如展现量不高了,阅读量太低了。纠结还要不要坚持做自媒体等等,总结出来一个本质问题。我觉得分析与其大包大揽,不如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今年,儿子已经过完了七岁的生日。在我的心里,我觉得儿子是个小男子汉了。小男子汉的标志就是首先要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这无疑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跨越。因为,孩子的独立首先意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是什么?转眼间来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上学期孩子有什么问题,都是一看就能迎刃而解。都是小菜一碟。而下学期,学习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难度明显增加了。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些招架不住了。不记得小学一天津大港公园,孩子能玩一天大人能坐一天的家门口的森林公园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有大港湿地公园,有临潮湖望海山公园,还有官港森林公园,他们的面积应该说都很大,基本属于湿地类公园,公园里都有大片的芦苇荡风景。而我今天要介绍的离大港城区最近面积那些童年的回忆我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让我这辈子去偿还,其实我是个特别感性的人,我渴望温情,可打从我记事以来,我就是个不招人待见,甚至反感的人,每个家人都说我长得丑,又多余,那时小小的我,干
一想到世界的角落有一个你我的世界也变得温柔恬静了一诗一文每一天的原创诗歌和梦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过加入圈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启,美好的诗意时光,愿一诗一文在繁复的世界里,能给你一丝安静与温暖(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明天和意外谁先到都不知道的世界,请对自己好一点吧喜欢吃的东西多吃一点,喜欢的衣服多买几件,喜欢的地方有空去一去,请善待自己吧!不喜欢话就当作没有听见,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去管,不喜欢的人就绕道走,请爱惜自己吧!孩子成绩不好,不要太焦青年任弼时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秘密回声NO14世界的秘密你所抵抗的会持续存在。荣格(18751961)首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我们都不能给它打上好坏的标签,在这个宇宙中所有存在的物质都是中性的。人总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奢侈品鉴定师男友给女友送假货,真的很常见有这样一份职业高薪新兴,但也容易让人伤心。它就是奢侈品鉴定师。男友给女友送假包婆婆给儿媳买假货闺蜜代购却是高仿诸如此类的事层出不穷,这一切奢侈品鉴定师们都看在眼里,然后眼观鼻鼻观心聪明人养成的法则聪明不是智商决定的,而是三种高级思维方式文唐若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一个人是否聪明,与其内在的思维也有很大的关系。人生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不断破局的过程,如果没有破局,我们很容易在这个系统中转圈,无法走出来。聪明的人大都同时约会十几个男人,有什么问题吗?1825岁,人生最为混乱的年龄。在这个尴尬而复杂的年龄段里,大部分人纵使年龄上已经成年,但却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这时候的他们,既不能厚着脸皮以孩子自称,又没底气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熬夜时心脏咯噔一下,是有啥大病吗?本文授权转载自一只学霸(IDbajie203)Tips1。当然了,熬夜是你会早搏的一个很大原因,但还有比如暴饮暴食吃油腻的东西这些,脂肪都会让你的血管被堵塞,加重心脏的工作压力2。你根本想不到,妈妈们为了喂奶有多拼34岁的通乳师赵亚楠去过北京的很多小区,方位不同,环境不同,但妈妈们的诉求却很相似追奶通乳护理,还有陪我聊聊究竟为什么语气里有挫败焦虑伤感,或是无奈。有的通过电话,有的是老客户介绍从美少女变成男子汉,他有话要说最近最令人感到开心的一张照片,或许就是ElliotPage在IG上大方微笑,腹肌瞩目的近照了!从照片来看,如今获得新名字的他,状态可以说是非常不错。距离ElliotPage宣布自己12个让贵妇纠结的细节,简直出人意料清晨,你从海边的豪华酒店中醒来你的大脑一片混沌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又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有人说,你是名利场中冷静睿智的女强人也有人说你是热衷推杯换盏的交际花你听着他人对你的种种分析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