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青春难忘,韶华远逝探访第二故乡重庆地质仪器厂

  作者:雁北
  冬至过后的一个下午,我独自一人,再次回到自己时常梦回牵绕、割舍不下的地方——位于沙坪坝井口地区的重庆地质仪器厂。
  是的,51年前(1969年),尚处幼年的我,跟随着自己的父母,"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在国家"三线建设"战略部署下,精神抖擞,义无反顾地和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一样,为了抵御外侵、建设好祖国的大后方,在"呜-呜"的汽笛长鸣声中,踏上了从北京出发的火车,来到了这个陌生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城市—重庆。
  而今,我们这些当年共青团员的小伙伴们,大都扎根山城重庆,伴随、经历了地质仪器厂从建设时期的繁荣兴旺,到改制变革、转型阵痛、由盛及衰,逐渐形成产业园的企业发展之路;我们自己也经历了从天真无邪的学生时代,到为人妻、为人父;从当知青、考大学、进工厂,到四处打工、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开公司当老板……从青春勃发的少男少女,到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顶梁门柱,再到两鬓斑白,年逾花甲,退休赋闲,已被外人称呼为大爷大妈的群体。
  时光流逝在人生旅途中,已经皱纹四起,步履缓慢的我们,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经开始在夕阳中漫步,落日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让人觉得温暖而厚重!
  往事的回忆从"半边街"开始说起吧……
  离别前,我(左下)最后一次以"北京人"的身份和小伙伴们在天安门前留影。
  那一年我九岁
  其实,"半边街"的正式学名叫"先锋衔",因地处市郊偏远乡村,虽然早已开通公交车(原为27路,后改为248路),但整条街道完全是泥土路,长度不足300米,商店、餐饮少的可怜,因而被俗称"半边街"。停有公交车的地方正对厂门口,原来是一个堰塘,池水映照着后面层峦起伏的山峦和余晖,让人驻足沉思,暇想万千……
  七十年代的钱是以分为单位在使用的,两分钱买一斤盐、八分钱吃一碗面,绝对不是编造出来的。否则,像"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歌也不会被世人传唱、推崇,至今都是道德模范的缩影。依然记得:半边街公交车站旁边的一个巷子里,是该地唯一一个国营肉店,厂里的职工家属们,每个月凭"肉票"按每人0.5公斤的标准去买猪肉;而紧邻厂门口的百货商店,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对外供应少量的"扑克",那时候,厂里的大人们为了抢到一副有"老K"的扑克牌,很早就去商店门口排队等候……
  我们兄妹三人,只有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大人才会给我们每个人置一件新衣服。平日里,我身上长期穿着一件改过的厂工作服。还记得有一年过年时,父母心血来潮,居然给我买了一挂鞭炮,实在舍不得让它一阵炸响就化为烟尘,于是我便把鞭炮拆开,一个一个地去放,那声声清脆的爆竹声,让我因兴奋而难眠。
  矗立于高端的厂部办公大楼,如今已经人去楼空,枯枝落叶掩盖了昔日人来人往的喧闹足迹,但它依旧气宇轩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叹服。厂区依然绿树掩映,整洁干净,地处要道的地方宣传栏清晰可见。
  重庆地质仪器厂由北京、上海内迁人员与重庆本地复退军人及招工组合而成。鼎盛时期,全厂职工和家属近2000人,是隶属于地质部直管的正宗央企。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为地质勘探生产检波器等仪器设备。厂里从车间、办公楼、职工宿舍、大礼堂、运动场,到食堂、幼儿园、子弟学校、卫生所、广播站、锅炉房以及水塔、煤(球)饼加工房(当时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燃料)一应齐全,应有尽有,严然像个小社会。
  几十年来,厂里的布局除了多修建了一些家属住宅之外,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几条主要道路(如进厂后通往飞机楼、大车间、油厂沟和松堡、红楼等)都依然如故,保持原貌,只是原先路边栽种的"夹竹桃"已经被其他植物替代了,据说这种开红、白色花朵的植物释放有毒物质。
  当年热火朝天、机器轰鸣,我们曾经在"学工"活动中,帮助大人们加工零件的车间厂房也是大门紧闭、锈迹斑斑。只有那高处悬挂着的两个高音大喇叭,仿佛还在播放晨钟与晚曲、播报"奋战三个月,再创新成绩"的胜利捷报。
  那个手拄拐杖的老者,也许就是当年奋斗在一线的青年工人,而今,每当他走过这些曾经挥洒汗水与激情的厂房时,他的内心深处在思考什么呢?
  还有眼前的操场和已经拆除的礼堂,这可是从前全厂职工家属聚集、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到通知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大人孩子们早早就端上板凳,抢占好的位置,等待着放映员快点把电影胶片运回来放映。至今我还依稀记得苏联《列宁在十月》、朝鲜《卖花姑娘》、阿尔巴尼亚《宁死不屈》等影片中的精彩镜头和类似瓦西里对娜塔莎说,"亲爱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手提花篮上市场……"经典对白和歌曲在我们耳边萦绕。最记得班上王文雄同学课间休息时,摇头晃脑,演唱样板戏《沙家滨》中胡传魁与阿庆嫂的精彩唱段:"(胡)这小刁一点儿面子也不讲"、"(阿)这草包到是一堵挡风的墙啊……"每当此时,同学们便前呼后拥、开怀大笑。
  那个现在看似极其普通的篮球场,想当年可是重庆市大企业少有的灯光球场呀,晚上进行的球赛,也是我们从小就喜欢的精神"牙祭",厂男子篮球队8号肖明全、7号余远华的精准投篮,15号大李的篮下抢断都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厂子弟学校全貌
  当年周老师(左)和杨校长(右下)与我们的合影。
  2015年周品淇老师从上海回来,在黄龙、九寨沟留影。
  2007年,当年的班主任崔老师回重庆,在铁山坪参加我们毕业30周年庆祝活动。
  美丽的嘉陵江边,让我们青春的足迹,长久地停留在沙滩、岩石和江水波涛之中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我们曾经在一起读书学习的地方——厂子弟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全厂职工子弟(后来110地质队子女)都是在这个学校生活和学习,这种大家庭式感觉,是其它地方学校所无法体会到的。同学们朝夕相处,彼此熟识,由大江南北而来,上海话、北京话和四川话(当时重庆尚未直辖)交织在一起,除了上课学习文化以外,"丢包"、"攻城"、跳"弓"、打"卡奔"、学工、学农、拉练军训、玩弹珠、坐滑轮车、把烟盒折成纸片放在地上扇,还有推铁环、掏麻雀窝、把蜘蛛网抹在竹杆上去粘"知了",还有打乒乓球、打篮球……所有这些,不一而足,有的游戏现在的孩子听都没有听说过。虽然,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人生经历各自不同,但时光轮回,现如今又回到了原点。过去那些简单的生活,反而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亲密接触,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时时想起,终身难忘!
  子弟学校上下两层楼房,只有教室和办公室,没有更多的附属配套设施。我们班级的教室就在底楼现已封堵处的地方。在这所"家"一般暖心的学校里,说实话,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客观上讲当时社会的大气候是:鼓励张铁生式"交白卷"、支持黄帅"造老师的反"逆潮流而动的学生,造成全社会的学习氛围不是很浓。然而我们学校还是"以学为主,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大家对各科任课老师也是十分尊重的。在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众多任教老师当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班主任崔老师、校长杨根南、复旦大学毕业的语文老师周品淇、戴一副黑框眼镜,教音乐的洪老师,以及代课女教师朱宗佩、体育桐老师、杨老师、数学鲁一达老师、英语蒋老师等等,这样的师资在当下而言,真可谓是绝对的"高配"呀。最值得回忆的是:当年厂里举行歌咏比赛,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洪老师的悉心辅导下,前后花了近二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排练,当最后登台,在洪老师指挥下,齐唱《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用兵真如神……"时,受到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的动人时刻。在这样一所学校里,老师们上课时是教员,教书育人;下课后是"家长",管教无忌,谁不听话,一会儿就能见到你的爸妈……
  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已经步入中学阶段的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也并没有闲着,那个时候还没有游戏可打,没有随时可以刷屏的智能手机,但是我们有志向,我们仍然在思考、在探索:我们班上曾经自发地组织过理论学习小组,男女同学定期不定期地在一起学习社论、剪辑报刊资料,甚至这一连现在的"专家"可能一时半会儿都难以说清的重大命题进行过激烈辩论……我们人小志气大,身在地仪厂,胸怀全人类,我们在时刻思索、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由于厂里前身是一所中专学校,因而全厂绿色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
  厂里地势较高的一个山头被称为"松堡",此地曾因种植满山的松树而得名,山坡顶端处建有一座水塔,远处望去,绿荫掩映着红砖砌成的高塔格外醒目,构成了"松堡"独特的标志性建筑景观。现在的松堡,名称没变,依然有大量树木在生长,只是松树却已经难觅踪影……
  作为厂里的生活区,"松堡"通过蔓延的石板阶梯,依次错落有致地建起了独栋别墅、连排平房和楼房。这些地处"松堡"上的独栋"别墅"和楼宇,样式各异,各具特色,在浓密绿色植被遮荫庇护下,给人一种在天然氧吧中畅快、舒适的感觉……
  在"松堡"的背后,便是重庆两江中的嘉陵江,江水清澈,山水相连,乘坐小船便可以到对岸山坡上小憩片刻。不管是夏天消暑游泳,还是冬天江边玩沙,都是厂里大人小孩常去的一个"休闲"之处。整个厂区除了进入车间才能听到轰鸣的机器声外,其余地方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是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式花园工厂。
  在众多的房屋建筑中,曾经都是班上同学们和我家居住过的地方。尤其是那间窗户已经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二层楼阁,便是当年我们一家五口的生存之地,这套最多60平米的两居室,装满了我的梦想与记忆:拾祡火、打煤饼、煮饭、写作业、打开水,捉蛐蛐……酸甜苦辣,百味杂陈,在这里,我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8年多的生活经历,比起一直在厂里工作的许多同学来说并不是很长,尽管我和家人较早离开厂里求学和工作,但始终保持着同学之间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据说企业已经整体搬迁至工业园区内,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想必今后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厂区将面临新的规划和开发,那些老房子上圈出的编号,说明这一切都不仅仅是在纸上谈兵。
  昔人已乘黄鹤去 ,白云千载空悠悠。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忆峥嵘岁月,我们过目不忘,胸潮澎拜。地质仪器厂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大街小巷随处都曾留下了我们这代人无法停留的足迹,寄托着我们对自己第二故乡的眷恋情怀!虽然我们父辈当年的决定,让我们从小就失去了宝贵的京、沪户籍,不再是引以为豪的北京人、上海人,可是我们依然乡音不改,把苦涩和失落深埋心底,坚强地走自己的路,在巴渝大地绽放青春的色彩;在巴山蜀水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们要真诚地感谢自己的父母,感谢命运,尤其是感谢地质仪器厂这段不可磨灭的生活经历,它使我们成熟、使我们学会坚强、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了领略生活真谛之精髓,我们将是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我的前行者,磨难与厉炼就像服药一般,味道虽苦,却能够驱除病魔、重塑健康。相信生活永远不会抛弃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们,从前、现在和将来,概莫如此。
  厂区外面嘉陵江畔,我们儿时夏天游泳嬉戏的地方,江水顺流而下,静静地等待着高架桥上通过的列车,举目四望,高楼林立,拨地而起。毫无疑问,"半边街"行将载入历史,而将来取代它的会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或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谷雨随想丨文羊鸣谷雨随想文羊鸣一hr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囤积了一冬的种子和着节气的韵律急匆匆钻进松软的沃土清灵灵的雨沿着母亲的视线飘来青垄了父亲的田野一列列禾苗像不知疲倦的孩子疯跑着扑向热恋的怀抱散文闲谈老鼠散文闲谈老鼠文明月楼下的绿化地又被老鼠打了几个洞,真让人无可奈何。我们厨房的下水道通到楼下的绿化地下,老鼠为了填肚子,不厌其烦地打洞下去找东西吃。拿石头堵,用水泥填都无济于事,老鼠大寒(王行水)2021年1月20日有点特别大寒与腊八节邂逅在一起热烈拥抱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特朗谱甩手就走,不屑与拜登握手交接道声拜拜雪峰山多云天气突然下起了小雨冬与春丶暖与寒的太极式角力正在悄冬住山里别样美冬住山里别样美地处京郊山里的冬天,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一片灰黄色,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杈,没有了绿色的生机,到处都充斥着清冷与萧瑟。但到山里小住几晚,你就会感受到别样的美。我在山里长大人生需要断舍离作者墨影尘心图片摄图网编辑子墨美文(IDzimomeiwen)驰骋于天地之间,看世间百态人生,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有几人能够摆脱烦恼,有几人能够乐得逍遥,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生的赢家,一半领悟,一半知足作者墨影尘心图片摄图网编辑子墨美文一人,一剑,一天涯,半世蹉跎,半世花,出走半生,风尘仆仆,一半领悟,一半知足,看到过最美的风景,也经历过虐心的痛楚,回眸处,是我们艰难走过的来时路红尘陌上,总会有人为你踏雪而来作者子語编辑子墨美文流光易逝,回眸已走出半生,细数流年,落叶飞花,如梦如幻,我们行走于现实与过去的虚实之间,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红尘陌上,烟火人间,我们走了很长的路,遇到了很多哭着经历,笑着回忆作者墨影尘心图片摄图网编辑子墨美文日子,向前看,很远向后看,很短。无论我们对今天有多么的不舍,明天我们都要与今天挥手告别,去迎接另一个全新的开篇。我们要学会与自己握手言和,不纠结曾爱是一场修行作者墨影尘心图片摄图网编辑子墨美文(IDzimomeiwen)爱不是一个人的战役,而是两个人的坚守。在相对漫长的时间里,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在花开花落中相偎相依,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生命是一场懂得作者子語图片摄图网编辑子墨美文从出生我们便踏上了生命的列车,谱写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年回眸,无论风雨,感恩这份岁月的馈赠。生活有苦有乐,但我们终会因经历而懂得,生命也会因懂得而做人只要问心无愧便好作者墨影尘心图片摄图网编辑子墨美文做人只要问心无愧便好,不需要人人夸赞,更无需人人喜欢,不要纠结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因为,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我们,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
中的进阶之路中,中产,中道,中庸从中往上走一层,需要敬,静,净古往今来,有过多少王侯将相,坐在紫金宝座的人,称为天子,皇命天授,接着天道中想再上提纯一层,便会遇到天命,遇到静空再从静空回来,便山西煤矿铁矿事故多发,已有11名遇难者自去年3月以来,山西煤监局大力推行执法方式改革,2020年查处重大隐患行政罚款停产整顿煤矿的数量约占全国煤监系统的三分之一,山西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56。6。但从现实情况看,心灵的花开,是多么得美最美的心,拥有纯净的情,善,暖,亲。当昨夜的想起,已不再是多少回忆,夜的黑,蒙蔽着亮的起点。想象不到的暖,是冰冷的瞬间,一句话,一个微笑。当树叶静止的飘落,是那么的自然,随意风舞。雨夜听雨夜深人静,雨在寂静的夜幕中,依旧不知疲倦飘着。以前写过一篇听雨的文字,那是白天的事。雨夜听雨,倒是第一次,感觉除了寂寞,更多的感觉是一份清静和安宁,享受的是心灵被净化的过程。窗外斜醉美,人间四月天喜欢春天,更喜欢草长莺飞的四月,翠绿染屏的枝叶,随风翻飞,深深浅浅的草叶带着对生命渴望的情结。这些枝叶对生命是多么的热爱!从这些色彩饱满的画面中,可以窥探出它们对于生命的热情与孤掷听,夜色中的夏夜色中的夏,星星在天际间窃窃私语,星光下,我听见花开了,一朵两朵三四朵,开得又香又艳,她是诗的灵魂。她们缠绵着撩人的夜色,似朱丽叶与罗密欧,渴求着相互的拥抱。而含苞待放的花蕾,也沾洁,静,外,内题目我只想写洁,静的,得要五个字,那加两个吧,嘻修行,心灵的修持,在没接触前,好像挺神秘的样子,尤其,几乎不管哪个法门,在修炼初期,师父,老师们都要求守静的,要打坐呀,什么的,可是雨境之外雨,连续几天,一下也没停歇。连绵的雨淅淅沥沥,婉转缠绵。飘浮的雨丝,虽然没有寒意,却也让人忧郁的慌,倒是雨中的花,开得轻盈很,好生令人心动!雨境之外,好像许多事,都静静的在发生着,有,无的福气世间的伙伴,大多知道有是福气,好像很多东西是越多越好,其实不是。美好的世界,空间,生命,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配置系统的。有得配置到各个合适的点上才是舒服。人间每天好像有大量的浪费,但梦回西塘初夏的六月,在江南小镇西塘走了一走,一番古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味道。在小桥流水人家里即刻弥漫开来,穿梭于石板里弄小巷之间,去细细品味恬静的水乡,抑或驻足于明清时期的古街风貌,一排排民科学与灵性科学,讲的是证据,看的见,实验灵性,讲的是心灵,内在的,感受科学会带来外在世界的创造,灵性,会带来心灵的空静,安宁,灵悦,爱外在世界的发展,仰赖于科学,内在心灵的提升,是靠灵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