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皇帝亲口道歉,才华不输苏轼,这位不洗澡的宰相到底强在哪儿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商鞅变法,事成车裂而死;王莽改制,招致国破家亡;张居正厉行新政,死后被抄家问责;光绪帝戊戌变法,"六君子"惨遭屠戮,当事人流亡海外。
  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改革大业中,尝试者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不仅自身性命不保,还要落得个奸贼窃国的骂名。这种难度,相当于在珠穆朗玛峰顶上放一块砖头。
  因此,改革不仅要求有精明的宏图设计者,还要有一位英明强悍的君主来鼎力支持。在这些变法领袖中,运气比较好的当属王安石了。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还是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他的文章可以和韩愈、柳宗元相抗衡,诗词在"八大家"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历史对王安石的评价大多有失公允。只有抛开那颓丧唬人的外表,才能发现内心潜在的真善美。
  天才遇见天才
  在王安石的童年世界中,发生过这么一件奇事。有一次他和父亲去舅舅家做客。舅舅住在金溪县,位于现在的江西抚州。
  去了之后,外婆无意间讲起了一件奇闻:原来,邻村有一户姓方的人家,祖上几辈都是种田的。其实说白了,整个村里读书的人也没几个,整个县上中进士的也就小王的外祖父,以及他的几个舅舅。
  外婆说,小方长到五岁,还没见过笔墨纸砚,忽然就嚷嚷着要这些东西。他家人从别处借了来给他,只见唰唰唰,四句诗便出来了。而且是有模有样,有理有据。王安石说:"这哪儿能啊,这我也可以。"于是央求外婆带他去一探究竟。外婆年纪大了,经不起来回六十里路的折腾,他舅舅们就说:"得,明天带你去看。"
  见了面之后,一问年龄,这小孩只比自己小一岁,年方十二。
  王安石说:"听说你诗词水平很高,写几句出来让我亮亮眼。"
  小仲永说:"我只会写诗,不会作词。"
  王安石疑惑了:"这是怎么回事?"
  小仲永半天回道:"实不相瞒,我还没学诗词格律呢。"王安石懵了,说道:"那你就随便写出几句来瞧瞧吧。"
  这仲永小手一挥,写出一首古诗,水平着实一般。王安石想,为什么曾经的天才儿童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自从方仲永出名后,他父亲就整天带着儿子走穴捞钱,丝毫不顾及他的学业。以至于他现在水平还停留在五岁的时候。
  王安石想:看来,决定一个能力高低的只有学习。而天才更需要学习。他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世所周知的《伤仲永》。可以说,因为亲眼目睹了天才的泯灭,所以王安石的一生都在勤学苦读当中,这种精神连苏轼也十分钦佩。
  春风得意马蹄疾
  庆历元年,王安石从家里北上考试,十月,终于到达了繁华的东京。他不喜欢到处转,没事了就待在房间复习。可能就在喝茶吃饭的空闲,王安石认识了同住客栈的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曾巩。
  曾巩比安石大两岁,两人攀谈了片刻才知道,原来他们之间还有着亲戚关系。这位曾先生竟是安石的远方表叔。缘分向来就是如此奇妙。王安石初次出门,就遇上了亲戚。
  说到曾巩,运气比起来他表侄来就差太远了,一直考到三十九岁才考中。也就是说,王安石此番入京,明年考中进士;而表叔曾巩,得等到十几年后,和苏轼做同学才能考中。这不是欺负人吗!但没奈何,科举制已经将大多数人的青春年华无情地蹉跎掉了。
  要做官就得考试。尽管王安石也对科举十分讨厌,但是为了以后能够给国家做贡献,他必须经历这一步。
  表叔读了侄儿的文章,立马将其推荐给了欧阳修。欧阳修见是江西老乡,二话不说就给予好评。接着,又写了一首诗来称赞: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赠王介甫》
  得,你的水平已经是李白、韩愈了,以后便是我们江西老乡的骄傲。现在我也没啥表示的,就是想请你来喝一杯。
  王安石回复:"吃饭是必须吃的,但是您说我像李白、韩愈,就不敢认同的了。韩愈那些人太厉害,我就想好好学习,将来如果能做一孟子就可以了。"
  欧阳修都懵了,心想:这小子可以啊,拐着弯说自己比我想象的还要厉害。但其实王安石压根就没这么想,他的理想不是做一个写写画画的读书人,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实干家。
  没过多久,朝廷的皇榜发下来了,王安石中了进士第四名。他给老家的那几个舅舅写了封信:
  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
  传语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
  这首小诗没有题目,姑且将其名为《寄舅》。他舅舅,就是前面带他去见方仲永的几位,以前有事没事就嘲笑外甥的相貌,说:"像你这样刘伶一般的人物,也想学别人——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吗?"
  舅舅们毕竟是读过书的,不敢拿包拯做比喻,因为人家这时候也是朝廷命官,知道了要问责。王安石听了默默无闻,只知埋头苦读。终于,他狠狠地还击了老舅们。至于曾经见过的那个伙伴方仲永,如今已经只知道种地了。
  小官最能磨砺人
  考上进士不久,王安石被认命为淮南签判,做韩琦的助手。他的工作内容就是整理文件,写写材料,几乎没有什么乐趣。等到了晚上,终于可以自由安排了。王安石拿出《商君书》《史记》,开始通宵彻读起来。
  他不是一天这么做,而是已经变成了习惯。经常是一大早起来,牙也不刷,脸也不洗,着急忙慌地跑去上班。衣服更是很长时间不换。几个月后的一天早晨,王安石又蓬头垢面地走到门口,这时恰好碰到韩琦。
  作为前辈,韩大人亲切地问:"小王,昨晚又去KTV了吧?年轻人不能老这样,身体吃不消。你应该趁着大把的时光多读点书,将来像我这样搞一变法,为国家尽份力。"
  王安石对这位主持过庆历新政的前辈还是颇为尊重的,只是点头,没有辩解。过后也曾私下吐槽:"韩公不了解我啊!"
  第二年,王安石回了趟老家,回来之后就从单身青年变成了小丈夫。但其实他骨子里是想做个大丈夫。关于这位吴姑娘,她是王安石的表妹,比其小四岁,时年十九。模样因为作者没有见过所以不方便透露,不过说到性情,我想大概就是普通的贤妻良母一类。次年,王夫人生下了儿子。
  庆历七年,王安石被认命为鄞县知县。这个职位对王安石的意义相当重要。因为就从这儿开始,他兴修水利,实验青苗法,开办教育。在此时期,王安石的青苗法是很成功的,农民有借有还,衙门的库房也渐渐有了盈余。
  这种成功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地方领导的英明实干,他是真心想为百姓做点实事的,若是换了其他人立马走形。其实,我们不妨作一个假设,如果当时有千千万万个王安石,那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可能是无从预料的。
  三十而立,王安石在舒州通判任上。这时朝廷就开始千方百计地给他送官了。宋仁宗说:"你来考试吧,考完了到馆阁就职。"王安石说:"京城花费太高,我实在没钱去啊。而且还有几个弟弟妹妹没有婚嫁,这些都要用钱。"这事就算暂时搪塞过去。
  到了至和元年,宋仁宗说:"算了,不用考试,你直接来做集贤院校理吧。"王安石又说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欧阳修说:"整天哭穷。皇上,求您赐给他一肥差吧。"宋仁宗一想也是,这种从不贪污的人,就应该高价养着。于是就把王安石调去群牧司工作,当起了弼马温。
  那时的友谊最纯真
  在做弼马温的日子里,王安石结识了几位好朋友,这其中就有吴仲卿、韩维和司马光。大家经常见王同学脸上脏兮兮的,衣服长时间不换。虽说是养马吧,但卫生还是要讲的,尤其司马光,是个比较爱整洁的人。这天,大家伙就商议,要带王安石去撮个桑拿。
  搓完澡出来,王安石拿起衣服就穿上,丝毫没有意识到已经"以旧换新"了。韩维惊奇:这哪儿跟哪儿啊?!还有这么好玩的事。他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于是决定第二天继续捉弄王安石。
  次日,吴仲卿请客,把大家都叫来吃饭,八个小菜,有荤有素。手下人前日弄了只鹿,小吴吩咐厨房做成肉丝,听闻安石近来劳苦,特意给他放在面前。大家有说有笑,王先生不喝酒,就只夹菜。酒过三巡后,大家发现王安石面前的盘子已经空了,其他的菜却一筷子未动。小吴如获至宝,忙跑去向王夫人报告:"你家相公喜欢吃鹿肉丝。"
  王夫人听了一脸疑惑,想了想算是明白了,问:"你把肉丝摆在什么位置?"
  "就他面前啊。"小吴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就难怪了,我家王先生吃饭只吃他面前的,至于什么味道他是根本不知道。"小吴不信。
  王夫人笑道:"下次你们再吃饭,换下菜,看他有没有变化?"小吴第二天又请客,换了盘豆芽,发现王先生依旧吃得津津有味。这下绝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人!
  紧接着,轮到司马光登场了。司马光把王安石叫来夜谈:"老弟,就在前几天,我夫人回娘家时给我房里放了一小妾,我问她干嘛呢?她说是夫人派来伺候我的。我训斥了一顿,让她走人。最后夫人回来还抱怨我不近人情。老弟,你说说,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该怎么办?"
  "这事还真就发生在我身上了,"王安石说,"我夫人也给我买了个侍妾,我问她怎么回事?那姑娘说自己丈夫给朝廷运货翻了船,为了抵押不得已把她卖了。我问卖了多少钱,她说九十万。我便让人把她老公叫来,说:"钱也不要了,把媳妇领回去好好过日子。再怎么难也不能卖老婆啊,再有下次我就要治罪了。"夫妻俩听了感激涕零地走了。老哥,你说我这事办得咋样?"
  "高,你这不是一般水平。"司马光对他的品德大加赞服。两人接着一同研究学问,那时的岁月是他们一生中最融洽的相处。
  一生事业属变法
  治平四年,英宗病逝,二十岁的神宗登基了。宋神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帝王之一,他一上台,立马就开始规划着要干一番大事业。
  要干事业,肯定离不开左右手。这天,神宗问韩维:"你觉得王安石这个人怎样?"韩维见时机到了,忙说:"安石这个人,那是真正想为国家做点实事的,而且他也的的确确有这个能力。"
  神宗疑惑地问:"那为什么之前先帝召他进京做官,总被推辞呢?"韩维说:"那时他家里的确有些困难。不过现在弟弟妹妹也成家了,皇上再召他的话,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皇帝拿了主意,第二天继续问曾公亮、吴奎、韩琦等人。他们意见不一,但反对声音居多。宋神宗想,你们这么反对,说明王安石是真有才能,我必须要召见他了。
  王安石收到宋神宗的圣旨,终于决定出山。这次的情况和以往不同,以前你就是拿着官职委任状追到厕所,他也不会接受。因为在目睹了范仲淹等人的失败,王安石知道前面那几位皇帝都不是办事的人。而现在,这位新登基的年轻皇帝一上台,他立刻感觉到了一股风向,一股力图改革的浓烈之气。
  短短数月,王安石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次年,担任副宰相,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均输、青苗、市易一个接一个推行。王安石在诗中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新年总会有新的开始。无论是放爆竹还是和喝屠苏酒,家家户户总要在这时贴上新艳艳的春联。而对于王安石来说,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高兴的一次春节了。
  英雄败于时世
  新年,变法刚开始,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反对的就是苏辙。接着,好友司马光等人也纷纷倒戈,指责王先生这么做是不对的,如此下去会引发国家大乱。王安石不理会他,司马光和韩琦就接二连三地给皇帝上书。
  宋神宗心想:"你上归你上,我继续做我的。"没过几天,苏轼又写了篇揭露新法弊端的《上神宗皇帝书》。
  王安石气愤地说:"你知道我们这是干嘛的吗?就跟着瞎起哄。"忍了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下去,终于下定决心要以强力来压制了。于是把那些反对变法的人通通外放。但其实这里也忽视了一个问题。试想一下,那些被无情流放的官员,到了地方就会落实你的政策?
  而这当中一些人是真正瞎起哄的。譬如李定、邓绍,章惇,这些都是导致变法最终失败的主要力量。王相公认定的事决意要坚持到底,从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不敢指责宋神宗,只能源源不断地抨击王丞相。
  导致王丞相走向下坡路的,除了天灾,就是人祸。大旱已经搞得人心不安,又是华山崩裂各种乱七八糟的,神宗说:"没事,我顶得住。"第二天就被奶奶和妈妈叫去骂了一顿。一肚子的委屈还没倒干净,第三天郑侠就上了《流民图》。
  说到郑侠,他原本还是王安石的学生。不曾想,老师搞起变法,学生非但不支持,反而还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届时,各路人马一同发力,将神宗和王安石压倒。最后,神宗不得已下旨,将王安石罢相,新法暂停。等到次年二度罢相,王安石便带着家人回江宁了。这也宣告着整个新法的终结。
  皇帝的终身挚友
  宋神宗和王安石之间,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关系,而是知己和师生之情。从一开始到京城来,神宗让其越次入对,到后来变法中竭力维护,再到最后关心他的晚年生活,无一不透露着神宗对这位老师的情义。
  在官员们发表不合意见的时候,神宗说:"你们都别说了,这事我已经全权交给王安石了。"在所有人保守派都把矛头指向王相公时,他迫于压力,向皇帝提出了辞职。
  神宗让人写了封信,挽留王老师。结果代笔的却是司马光。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多年好友,但为了变法却拼了个你死我活。后来王安石说:"始终言新法不便者,司马光一人也。"可以想象,由司马光的笔能写出好话?
  司马光先是将王安石指责了一番,最后隐晦地说:"你要走就赶紧走。"王安石心灰意冷,第二天一早就去辞职。
  另一边,神宗看了司马光写的诏书一晚上后悔难言,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见到王安石就和气地说:"王老师,您别生气,怪我,是我太懒了,才把这事交给司马光。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您还不知道吗?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您就不要再计较了。"
  王安石心一软,继续留下,但是没过多久还是辞职了。回到南京后,他修建了半山园,每天没事就骑着毛驴四处转。这天刚从外面回来,看见媳妇正和两个官差吵架,王安石一问究竟,原来是小舅子在外面惹了事,躲到家里,官差前来拿人。王夫人想把这事罩下,但人家根本不卖她面子。王夫人便和官差吵了起来。王老师气愤地呵斥两句,就回房间了。
  众人慑于王老师的威严也都散去。谁知这天刚好神宗派了一个使者来看王安石,回去就把这事报告了。神宗二话没说,立马下旨罢免了那几个人。接着,每月依旧让人送绫罗绸缎、美味佳肴来,直到他去世。
  由此可见,王老师在神宗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换言之:虽然他不做宰相了,但仍是我最好的知己,还轮不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践踏。
  暮年的隐居生活
  过回隐居生活,王安石的诗文水平可以说有了突飞猛进,不少的佳作应运而生。尤其擅长七绝。清末学者陈衍在他的《宋诗精华录》中说,王安石的绝句,好像是律诗未成,截了之后作成的。说是句子工整,但也见功夫之深。
  诗是看心情的,他闲来无事,随手而就的梅花诗,在后世也能独树一帜。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这首诗王老师其实是想说一个问题:就算我现在不做宰相了,受到冷落了,过起陶潜般诗酒田园的生活,那我的气质也是和他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论他的政治作为,我们也要承认他是个君子的原因了。
  他的这种心境,带有前时与今日对比的惜痛,但更多的,还是想说明自己无怨无悔。不管结果如何,起码我是比范仲淹那帮人强。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陂杏花》
  纵然被春风吹得和雪片一样,那也是雪飘人间,光耀大地。总好比生在道路边,落在马路上,任人去无情践踏。此处的言外之意就更明显了。王安石说:"幸亏遇到神宗,让我一生的抱负得以展现。即便这个结果目前是不尽人意的,但那也比我默默无为地蹉跎时光强。"这就是王安石的气质。
  元丰七年,王老师生了场大病,昏迷了两天两夜。神宗忙派御医去探望,好不容易抢救过来。恢复后,他搬出半山园,租了一所民宅,这下已经越发像个农民了。如果当初那个叫方仲永的伙伴还活着,两人兴许还能做个伴儿。
  这天,大名鼎鼎的东坡先生来看望老王了。王安石颇有些感动地说:"没想到现在能来看我的,竟是子瞻了。"
  苏轼说:"以前我和您政见不和,现在您不做宰相了,我依旧视您为前辈。记得上次乌台诗案,你虽然不管朝事了,但还给皇上写信,说我这个人虽然心直口快,但是个忠臣,不应该给予重罚。这事我一直铭记于心。"
  王安石此时已经喜爱佛学,两人在文学上又都倡导豪放,因此相谈甚欢。
  次年,神宗病逝,王安石痛失知己,含泪写下挽诗。接着,司马光上台,将新法废除殆尽。等到免役法被废时,王安石直言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不久病逝南京。死后一些朋友和学生不敢去吊唁。司马光很不满,说:"介甫这个人,虽然喜欢惹是生非,但才华和品德那是没话说。"
  转眼,王安石去世已经九百多年了,如果站在今人的角度去评价他,我想用最好用他自己的词: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四十位中书君泼墨吟百诗苏轼咏洋州(七)公元1077年的一天,文同把他在古洋州任职期间写的守居园池杂题三十首诗,发了微信朋友圈,一同寄给诗友们。不承想,很快就收到了三位朋友回复。也都以洋州园池景点三十题为题,洋洋洒洒各写听说,你想写作?成功,只需要做2件事开始与坚持!茉莉听说你想写作?算了吧!就你也想当作家?笑话。你这不叫写作,这叫作!老铁,又被扎心了?还没开始,就在别人的阻止中,亲手将自己的去路斩断?昨晚跟某简有爹有娘的孤儿天刚蒙蒙亮,小青和狗蛋已跑出家门,他们要沿着崎岖的山道,翻过一座山,跨过两条沟,才能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前来到学校。一路,没人陪护,他们就互相大声说话给自己壮胆一路,累困人乏,他们就席守好自己的家文施静云小三这个现象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层出不穷。到了现在这几十年,不但没有收敛,似乎还越演越烈。小三现象对社会的危害有以下四点第一,影响社会安定。婚姻的功能除了性感情之外,还包括繁凶杀案后的思考那天回老家,站在窗口向下望,突然就想起那起凶杀案。我家楼下是一个水果店,三开间门面,水果生意做得非常好,全城的小水果店基本都在他哪里批发。全市的一些大大小小单位过时过节,也全到他店那一片宁静的海青海湖,我是带着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你的身旁,想亲眼目睹瞻仰你的清丽模样。在怀揣一股秦风秦韵秦人的豪迈心情,从千里以外的八百里秦川整装出发,途径甘肃天水兰州,历经四个小时的坐车砍价双方的心理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锚定效应的应用老子说大道至简,以前只是当做一句很有道理的话,现在来看真是太有道理了。真正能用来指导我们生活,使我们生活产生重大改变的往往就是那些简单的一两句话。而锚定效应就是这些简22岁河南女孩徒步西藏遇难,她值得我们尊重今天看到一个新闻,8月21日早晨7时44分许,单人徒步西藏3个多月的河南女孩美美在直播时,不幸身亡。经警方认定,助力车失控后碾压到了她,致其当场身亡。我看了一下大致内容,这个女孩从闪小说左邻右舍左邻抬头见,无言。右舍低头见,无语。有盗贼入室,膀大腰圆,我瘦小的身板不是对手。情急之下我大喊左邻,抓贼!右舍,救命!那盗贼毫无惧色,哈哈大笑可有叫左邻的?可有叫右舍的?恐怕你们连微型小说他,还是他很长一段时间,他都穿得很朴素,甚至几年难得换一次,但是总是很干净。一个好心的邻居说,这娃真乖巧,可惜命不好,新衣服也没得穿,可怜啊!一个发了点小财的同窗说,看他一身的寒酸相,也就那微型小说高雅的拒绝朋友相亲又失败,这次不那么沮丧,而是无限感慨啊,我终于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了!她是多么直率,我真有点放不下她原来今天这个女人有点特别,听说朋友蜗居在农村的小房子,拥有一辆永久牌电动车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你在写一本书,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我知道前景是令人却步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分为若干个部分来处理,一次写一个章节(或者像我一样,一次写一个法则)。正如人们说的大象是一遇到高人,如何沟通更有底气?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行业大咖或者是知识渊博的人,他们几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晓,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百科全书。面对这样的牛人,我们总是满心的钦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围绕在他的周围旁观者。如何打圆场?生活中没有人愿意做别人矛盾的调节人,因为往往容易造成两边都不讨好,甚至得罪人的结果。本来没自己什么事儿,结果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坚持做你所擅长的事坚持做你所擅长的事最近,我读到太多主张以逼迫孩子迎接挑战,从而培养其坚毅品格的论调。比如,让他们参加长途徒步旅行体能训练营等。给他们一些领导权,让他们去承担一些责任,借此观察他们的情不知所致,一往而深情难自禁正如我们刚才说的,有些情绪基本在你的掌握之中。但除了别人给你的感受之外(或者你不接受),你还会有别的情绪。我们会跟自己说话,其数量之多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并没有发好朋友为什么会逐渐疏远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的时候可以结伴而行,欢乐共进,但一旦进入森林,有草丛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欢乐共进无猜忌的时光,在人随着研究的深入,你会成为专家随着研究的深入,你会成为专家我有一个儿子,在他三岁时,他的人生志向是了解天下所有的知识。这一目标在当时的他看来是完全可以达成的。的确如此,不然那条有名的汽车保险杠标语也不会写着雇请永远追求进步永远追求进步人们可以取得进步,但也有白费力气的时候。当然,在某些事情上力求完美对你是有益的,对别人亦然。就积极的价值观而言,尽可能地善良体贴可靠公正诚实乐于助人和无私自然也是很好的网络是一件隐身衣网络是一件隐身衣你独自一人拿着你的宠物电脑(我觉得电脑有点像宠物)坐在卧室或密闭的房间里,很容易产生没有人能看到你的想法。好吧,那是因为没人能够看见你。你把电脑当成了一个面具。但是负疚会令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负疚会令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我,内疚是一种坏情绪。别,别千万别为感到内疚而内疚。我并没有说你不好,我是说内疚是件坏事。有些人之所以会负疚感泛滥成灾,多是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教养他们的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同一些小公司合作过。我见证了很多公司的蓬勃发展,也免不了目睹不少公司的倒闭。谁能成功及谁会失败,往往是可以预见的。我发现最终失败的公司都有一个显著的标志,那就是不尊重竞争对手。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