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打白条的聘礼,一辈子没有兑现,分家时几乎被净身出户

  男方有意与女方结亲,一般都要给女方家送聘礼。
  很多年前,我母亲嫁给我父亲,得到的聘礼却是爷爷奶奶开出的空口白条。
  那个年代,结婚讲究"三转一响",三转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指收音机。男方得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才好说亲。条件好点的还会要求男方家有三间瓦房。
  我外公当时在十里八乡算是个有名望的人物,我母亲作为我外公唯一的女儿,虽然不是娇小姐,但也很受外公疼爱。原本有人给我母亲说亲,是县镇的一个公职人员,性格看上去也不错。因某些原因,外公并不想我母亲嫁得远,而且担心那样条件好的家庭我母亲嫁过去会受委屈。
  我父亲所在的村庄离我外公的村庄不算远,我爷爷做为村干部与我外公这样有名望的人也多有交集,听说我外公要给闺女说亲,多次找我外公想成为亲家。
  我大伯那时已结婚多年,我父亲当兵复原回来年龄也不小了,算是晚婚中年龄比较大的,而我母亲比我父亲大三岁。我外公见过我父亲后,觉得我父亲人不错,勤劳诚实,觉得我母亲嫁给这样的人不会受委屈。
  外公犹豫的是,我爷爷家条件不怎么样,爷爷虽然是村干部,但家庭条件远远比不上外公。但是,我母亲确实年龄偏大了,我外公觉得我父亲人确实挺不错,后来还是同意了。
  我母亲其实并不满意,嫁的人没有"三转一响",对于女方是件特没有面子的事。
  当时,爷爷奶奶家只有缝纫机,而且缝纫机也不是我爷爷奶奶买的,是我父亲退伍前利用攒下的津贴买的。当时买东西必须有票,在部队买这些大件的相对容易,回乡后就不容易买到了,所以那时候当兵的退伍前都会置办点"三转一响"的物件,方便回乡以后说亲。
  爷爷奶奶并没有为父亲结婚置办"三转一响",也没有什么聘礼。母亲说,那时候,条件可以的家庭1000元的聘礼不算多。
  三转一响没有,千元聘礼没有。于是,我母亲提出条件,得有三间砖瓦房。因为写白条太掉身份,于是在我外公、媒人、族人、村干部的见证下,爷爷以口头白条的形式,答应以后盖了砖瓦房,肯定给我父母三间。
  这是一个空口白条的聘礼,而我的爷爷奶奶一辈子没有兑现这个聘礼,他们不是没有盖砖瓦房,他们只是因为偏心而永远的食言了,直到临终前那两年才觉得愧对我父母。
  我父母结婚后,母亲常常回娘家住。因为老大早早的分家出去,不再给爷爷奶奶家干活,我父亲就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但爷爷奶奶的偏心,对父亲的不关心和使劲指使干活,导致家庭矛盾挺多(部分事件见《16岁抗起家庭重任……》一文的后半部分)。父亲去地里干活干得多回去晚了,奶奶居然不给留饭吃。
  而分家的导火索则发生在一个早上。父亲头一天在县城修拖拉机,那天也感冒了,回到家已经半夜11点多了,那个点也没饭吃,就直接睡下了。早上5点,奶奶喊父亲起床去拾粪,父亲身体不舒服就没起来,奶奶就生气了,说要和父亲分开(分家),饿死父母亲。父亲也生气了,说,分开之后,我们都不过了。
  第二天早上,父母准备去干生产队的活时,爷爷说,都别去了,准备分家吧。
  当时分家需要有族家人和村干部见证。有个族亲劝爷爷:"你家主要靠他干活,他都没提(分家),你干啥提。"老大是自己非要分家,为的就是不给爷爷奶奶这一家多个老小干活,不让自己的工分被均摊到家里其他人身上。爷爷却有他的打算。
  爷爷说,让父亲把这些年养他的钱都还了。父亲说15岁以前干的活不算,从15岁以后算,父亲15岁开始挣8分,半年后开始挣10分,8分完全可以养活2个人,挣10分有三四年,一个人当兵给家里带来的待遇可以养活3个人,父亲当兵当了3年半……算下来,父亲需要给爷爷的抚养费大约1000元左右。爷爷很不高兴,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父亲,他和奶奶"生不用你养,死不用你葬。"
  我母亲说,别的不要,但是当初结婚时爷爷奶奶给她的聘礼打了口头白条,叫了见证人,承诺过她,给三间砖瓦房。她要三间砖瓦房。
  当时,爷爷奶奶正有三间砖瓦房快盖好了。老大虽然早早地分家出去了,但只是住在前院,他也等着想要砖瓦房,于是出言反对,不同意把砖瓦房兑现给我父母。父亲呛了他几句,他就趁我父亲不备,用砖头将我父亲砸晕。第二天我父亲醒来,老大早不知躲哪儿去了。
  听说了要分家的事,我外公也过来了,得知发生的这些事,对我母亲说"儿啊,我对不起你,把你推进坑里了。"担心女儿受委屈才嫁到这家,没想却让女儿以后受这么多的委屈。
  外公给我父母说:" 分家就分吧,不争不抢,给啥要啥,只要自己努力勤快,以后什么东西挣不来?"
  父母和爷爷奶奶正式分家了。除了我母亲带来的嫁妆和我父亲在部队买的缝纫机,爷爷奶奶分给我父母的是土坯房、70斤麦、一口铁锅、一块村边容易被鸡啄食的自留地……刚分完家,我父母穷的叮当响,没有一分钱,没有案板、没有锅盖,没有菜刀……做饭都困难。
  爷爷还说,家里有60元外债,要我父母承担一半30元,我父亲说按人头分,8口人一人7.5元,他和母亲承担15元的。一个族亲看不下去说,这外债是真是假且不说,他们本就没得什么东西,外债就免了吧。
  父亲当时所在生产队收成比较好,按照人头和工分,当时家里人均是230多斤麦。爷爷作为大队干部挣360斤麦,父亲在拖拉机方面挣的也是360斤麦,但是家里其他人不干活,母亲经常回娘家这边干活少也不消耗这边粮食,老奶和上学的老三老四及唯一的女儿都不干活,奶奶干活比较少,这些人挣的工分都比较少(工分挣得少的要给生产队交粮食钱,),爷爷和父亲的工分摊在家里人身上,不用再交粮食钱,但人均就变成230多斤麦了。
  爷爷和父母分家前,生产队刚分完粮,家里算下来得了1800多斤麦,爷爷卖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分家时,人均属于父母的460斤麦,爷爷只给父母70斤,钱一分没给。
  母亲说,离下次分粮还有快半年,而70斤麦最多只够2个人吃一个多月的,还不算其他开销。那时候,我父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活过这半年。
  很多村民都说,我父母这种情况,恐怕要穷一辈子,翻不了身。
  与父母分家后面临的生存危机相对应的是,与父母分家的第二年,爷爷奶奶又给老三盖了三间砖瓦房。(爷爷奶奶给老大老三老四都盖了独立的一套砖瓦房,可惜年老无用需要人照顾时却被几个儿子从砖瓦房中赶了出来。)
  多年后,有个老家邻居跟我母亲聊天时说,她有一件事总觉得愧对我父母。我母亲问是什么事。她说,当年我父母与爷爷奶奶分家,爷爷奶奶在她家藏了一百多斤粮食,其他家可能也有,她后来才知道我爷爷奶奶这么做为了在分家时说家里没有粮食。当时我父母听了外公的话,没有争粮食的事。
  刚分家,我父母手头没有一分钱买不了种子没法种地,也没法买油盐酱醋等生活所需。向一个村民借了2元钱,没几天就被追着让还钱。多年后,这个村民告诉我父亲:"是你妈说你们以后还不起钱,催着我去让你们还钱。"
  有个族亲借了我父母20元,才让我父母摆脱被追着还钱的尴尬境地。我母亲说她一辈子都感谢这个族亲。
  我父母靠着借债和外公的接济才撑了下去。为了尽早还债,我父母都非常勤奋地干活。
  这期间发生过一件事,刺激了我母亲一定要混得比其他人都好。我哥哥出生后,父母忙于生计,没时间细心照顾,下地干活时就将婴儿的哥哥哄睡了锁在屋里。有一次父母回来,听见哥哥的哭声,打开门一看,婴儿的哥哥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稚嫩的小脚乱蹬时被睡觉的箩筐划破了,小被子上沾的都是血,哥哥哭的撕心裂肺。母亲心痛的抱着哥哥哭,决心一定要混得比其他人都好。从那以后,父母也不敢再将哥哥独自放在屋里,不论什么时候去干活都将哥哥带着。
  我父母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给村边那块自留地做栅栏防止被鸡啄食农作物,早起拾粪沤肥改变土质……母亲说是老天爷照顾,我觉得是父母的辛勤劳作有了回报,父母那几年种的田地长出的农作物人人都说好。
  虽然爷爷奶奶分家时在众多人的见证下对我父亲说过"生不用你养,死不用你葬",并经由族老确认过,但我父母在生活缓过来后,还是按照当时的养老标准,每月给爷爷奶奶养老粮食。逢年过节给爷爷奶奶端一碗荷包蛋,哥哥稍长大一点,就让哥哥给爷爷奶奶送荷包蛋,但母亲却会告诫哥哥不准要爷爷奶奶的任何东西,不能沾他们一分钱的光。这是母亲特有的骨气。
  父母很快还清了外债,手里还有了富裕。我家的三转一响也置备齐了,自行车是我外公从别处买来二手车送给我父母的,手表是我父亲从邻村高价(没有票只能花高价)买来的,收音机是我父亲从一个修理铺买的。
  我从出生就不认识爷爷奶奶,虽然我们住的地方距离很近,但却没什么交集(见另一篇文《亲奶奶被孙女当成人贩子……》),而我奶奶唯一的女儿,会恶意将刚会走路没多久的我绊倒,任我摔在地上大哭,她却看得直乐,她逗弄小孩们故意排挤我,多次让我摔倒却扬长而去……我父母很不喜欢她。
  外公作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让我母亲跟他去城里学做生意,母亲走的时候把我带走了,然后哥哥被送到远房亲戚家寄养,父亲和母亲一起在城里起早贪黑地奋斗,混得比爷爷奶奶的其他子女都好,却遭遇奶奶带着她快活不下去的女儿来求收留,由此给我们家带来多年的祸患和灾难(见《收留活不下去的亲戚……》一文)。
  后来我父母曾经猜测过,爷爷奶奶之所以在分家时那么苛刻,可能是想逼我父母主动说出不分家的话、主动向他们低头,可是我父亲已经被爷爷奶奶偏心的行为伤透了。直到爷爷奶奶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被其他几个儿子嫌弃驱赶,被其他几个儿子伤了心,才醒悟。如果爷爷奶奶不那么偏心,或许一起都会不一样。

学会自己哄自己开心,才能不为外界所扰,不负余生的光阴生活当中,我们很容易因为太在乎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因为别人无心的言语,而胡思乱想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而大发脾气。心的位置就那么大,被烦恼占据太多,就很难快乐。王安石说爱己者,仁之珍惜生活经过的风霜有些时候,我们在生活里有些困顿,有些感伤,有些迷茫,还有一些些烦忧,比如说内心对自我价值的彷徨,对自我定位的迷茫,与自我未来的那种距离感,还有对于生活价值的一种忐忑怎么样才是一个更小时候,对妈妈总有说不完的话长大后,跟母亲交流机会越来越少今天是母亲节先祝全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小的时候对妈妈总有说不完的话妈,我饿了。妈,我没钱了。妈,你刚才去哪儿?但现在人到中年和母亲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情感也埋藏得中国大西北人用他们无言的行动回答了埋在骨子里的质朴和善良最近几天,关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越野马拉松赛造成21人遇难的事件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了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对遇难者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有关组织者的不作为感到无比震惊。本该是一场有家不珍惜,傍上光棍哥,这女人是咋了?山沟沟里的花花事可真多,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不,有家有业有男人,还有一双儿女的村头一枝花春燕,竟然跟从未结过婚的光棍汉赵富好上了,虽说都已进入中年,但两人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激被拉黑了的心疼一段感情,一段生活,是逐渐被消磨殆尽还是长久积累的失望才会有拉黑的举动吗?两个人相处会有矛盾,也会有分歧,更会有争吵,可是沟通更重要不是吗?为什么要拉黑了呢?是感情到头了,或者不想嫁给乔安国必须承认,当初下嫁给乔安国,就是贪图了他的英俊和实用。他家一共兄弟姐妹五个,其中一个小时候因为感冒烧成了盲哑人。我嫁给他时,我爸气得住了院。我家是正宗的书香门第,爸妈都是大学教授,把握生活的信念与力量时光这一趟,岁月这一回,每个生命个体的时间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善取舍,知得失,轻重缓急,还要耐心拿捏。因为这时光这一回很重要,也很有限,也需要更珍惜,也需要看清。我们有些时候感伤,自拥有生活的力量与希望生命在路上,是发现,是传递,发现那些闪亮的地方,传递那些美好的信念,祝福那些明亮的愿望。愿意祝福,能够祝福,成为祝福,做一个祝福的人。幸福是什么,做一个祝福的人,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临潭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支部开展追寻伟人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党史活动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于4月21日至23日先后在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里以及橘子洲开展追寻伟人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青春的力量!10句文案致敬五四青年节,超燃对青春最好的致敬是成为最好的自己零点发微博早上发朋友圈中午剪辑视频下午码青年节文案一个文案人的五一日常可以总结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敬业的劳模以诚挚之心领岁月教诲敬年少热诚愿将来胜过
向爱告别,后会无期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二期人生未央,前情未散,一程一程情难断。一切最后都在心愿之外,一切最后都归落空。爱情生生世世也是一模样随缘聚散,几次三番痴情难付。所有爱情都是路过,但心壑难平,像山给出的真心,不用来交换真心似药,可以疗治很多人生疾苦。但,真心未必会换来真心。人生场里,套路多多,戏路自选。人生蛮荒,你要七十二变来应对,小白兔只能显得唐突,你以为的天真并不讨巧。我们在百变的生活里寻找痴情半生已足够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二期说到情,金庸在笔下缔造的侠义世界里,写尽了世间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个个极致,痴得让人唏嘘不已。那个戏里痴爱蓉儿的靖哥哥黄日华戏外也深爱自己的妻子。他们结婚32年啃老族其实也是别人眼中的羡慕对象吗?啃老族,顾名思义,成年子女没工作或者工作了,依然需要父母扶持的那类人。但啃老族真的都是贬义词吗?我觉得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比如说,父母都是上班族,有五险一金,不需要子女过度费心,还国家分配对象,可行吗?现在,单身人士也有了很多大展身手的舞台,比如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带着爸妈来相亲,这架势越来越说明一点,大家希望让国家管一管单身人士!问题就是怎么管?包分配婚姻吗?第一点,如果,国家春歌行调情Original张小砚张小砚20160429听说梅塘有人会唱春歌,与父亲前去寻访。车过雍野山,里面山路不通车,背器材下车,循山而行。砍柴人踩出许多小径犹如迷宫,几次走入野林深处,望春歌行白蛇Original张小砚张小砚20180621连日落雨,不得出门,今日雨歇,仍是阴天。婶娘来电话说寻了人会唱民歌,与父亲赶忙拿了机器前往。扶村是自小熟悉的地方,隔许多年没有走这白蛇垄李娟属于我的马小涵讲书61有一个人欠了我们家很多钱,现在却死了。按穆斯林的礼性,不还清生前的债务是不可入葬的。但他的家人实在拿不出钱来还,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三龄马牵来见我妈,要求抵债。我刘晓航没有走出炼狱的大哥老知青家园没有走出炼狱的大哥作者刘晓航没有走出炼狱的大哥音频00001245我这一辈子最痛悔的是,1983年夏天,当命运多舛的大哥身惟胃癌,我竟没去看望他一次。每想到此,我不禁潸然呵,男人,真是视觉有时,真觉得男人挺好的,你看,一个男人,只要穿着得体就行,而女人不行,不化妆等于不漂亮,素颜等于不洋气,邋里邋遢等于彻底没人要了。就是这样的。那么究竟是谁造成的?首先,男人得负责,小说没有故事了当我长大后,没有故事了,每一天都在上演着悲或喜,可我只是一个群演。第一次参加亲人的葬礼,小一点,还未成年的人,对于死亡有什么理解呢?不过是人没了,买副棺材,埋在地里。可长大了,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