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拓斯达科创始人吴丰礼10万元创业到上市百亿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我老家在江西,中专毕业后就去了部队当兵,2001年退伍去东莞打工,在一家台资工厂干销售。2004年和一个朋友凑了10万元出来创业,成立了拓斯达。
  拓斯达是广东省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17年上市;创业至今,连续16年每个月都盈利。
  我今天既是以"创业者的过来人"身份,也是把自己抽离出来,用拓斯达这个最熟悉的案例分享一个核心论点: 企业进化是创始人商业认知的映射。
  企业是创始人最好的作品,创始人所有的认知、转变、进化,都会映射到企业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企业大概就会是什么样子。反之,企业的样子基本上就能映射出创业者的状态。
  我会借助拓斯达发展的三个阶段, 通过环境、商业认知、使命、赛道、组织、成绩、基因 7个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阐释这个观点。
  一、1.0阶段(2004~2010):
  从2个人到一支团队
  1.两个人、10万元起步创业
  我2001年到东莞,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600元,一干就是3年。刚开始比较惨,作为一名销售,8个月没有业绩,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从第8个月之后,我连续两年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
  有一次,我签了笔订单,但因为货源不足,我们公司竟然主动毁约。做销售的信用很重要,毁约就意味着我没法对客户交代,非常难受。
  后来,我的同事,研发部的经理就"忽悠"我出来单干。
  他说:我们自己创业,就永远不会失信于客户了。大概花了6个月,他最终说服了我。2004年,我们两个凑了10万块钱就出来创业。
  当时所谓的商业认知,就是"为小我、做自己",对于商业的理解非常简单,就是赚钱。说直白一点,创业打动我的就是"赚钱、证明自己"。
  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拓斯达当时的使命是:"做一家更强、更久、更健康的企业",翻译过来就是:"做一家赚得更多、赚得更快、赚得更久的公司",非常直白。
  我们属于"三无"型创业:无资金、无团队、无专业,没有办法选择很大的赛道,最终选择了注塑机的周边设备 (辅机) ,非常low (低端) ,门槛非常低。
  2.一个单子丢了回去要开"追悼会"
  最开始,公司就是我们两个创始人。10万元除去店租、装修等,就所剩无几。
  如果按照我们在公司的薪资正常发放工资,大概只能发2个月。于是,我们两个就约定半年不拿工资,每个月只领1500元伙食费。
  当时为了省钱,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有很多心酸的小故事,我就讲一件:坐车。
  东莞那时候的公交车分两种,一种是带空调的,一种是不带空调的。带空调的一般有软座,不带空调的就是木凳子。
  不带空调的公交车票价是带空调公交车的2/3,创业第一年,我都是坐不带空调的公交车去跑业务。
  现在想起来所谓的"创业16年,月月盈利",其实钱真不是赚回来的,都是省下来的。只是,一个人赚钱还是太慢,既然使命是赚更多的钱,那就要找更多的人来帮你赚钱,就开始有组织的概念。
  我们的组织也就渐渐从两个人的作坊式变成了销售型。对于注塑机辅机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来说,销售就是企业的竞争力,打造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是必须的。
  因为我是销售出身,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销售型组织在选、用、育、留方面的经验。
  ① 选人:眼里有光、心里有梦
  我自己学历很低,所以对学历和专业也没有要求,就按我的样子来 "眼里有光,心里有梦"——听说赚钱了,两眼放光;听说有未来、有梦想,就像打了鸡血似的。 这样的人我特别喜欢。
  ② 用人:勤、诚、 缠 、专
  我把用人要求抽离出四个特质:
  勤。勤能补拙,同样的一天,工作8小时和工作16小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诚。诚实诚恳,是一个人的底层。你的眼神是可以跟别人直视、面对内心的;
  缠。你想要真正能出人头地,就必须把面子、尊严狠狠地摔在地上。死缠烂打,咬定青山不放松;
  专。销售员必须要比你的客户专业,要用咨询师甚至是医生的角度去帮客户解决问题,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非常重要。
  ③ 育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角色互换
  育人比较简单,我们当时没有成熟的培训体系,基本上就是师傅带徒弟——我做你看 :我如何打电话、如何约访、如何谈判、如何签约,如何跟客户做商务的洽谈;当你觉得你学到了,那么就是你做我看,然后回来复盘。
  最后就是角色互换,不停地互换。回到公司,你模拟客户,我模拟销售,过了一会儿变换一下,用他人视角,反反复复的同理心。
  当时的方法简单,但我们持之以恒、连续做了几年,最后确实打造出了一支不错的销售铁军。在拓斯达之后所有产品的进化、赛道的变化中,这支销售铁军都是中流砥柱。
  ④ 留人:赢家精神
  留人的方法也比较简单,我们在销售团队中一直倡导"赢家精神"。 赢家精神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赢家比英雄更重要。 这个后来改成了"赢自己",更多是跟自己较量。
  当时只要一个单子没拿下,回来必须要开"追悼会"——每个项目都要仔细复盘,让销售员像痛恨瘟疫一样的痛恨失败。那时候的胜负心真的是非常非常强的。
  后来队伍越来越大,不可能每天都打胜仗。
  最后,我发现每天都有失败的,每天都开"追悼会",实在是受不了,这件事也慢慢停了。这就是拓斯达当时组织的真实现状。
  3.要跟客户讲成功的案例
  而在销售上,我自己也有一些实操层面的方法论。
  ① 销售五步法:卖、好、论、成、案
  首先要和客户说清楚产品的卖点——这是"卖";
  客户会问:这个产品很好,但和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你得告诉他这个产品能给他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这是"好";
  你凭什么说你的东西又好又能解决我的问题?你得把论点论据说清楚,把逻辑讲清楚——这是"论";
  紧接着,用最诚实的态度告诉他成本:绝不是因为品质不好而便宜,而是在研发上做了降本——这是"成";
  最后,跟客户讲成功案例:他的同行中有谁买了自己的产品,利用"羊群效应"——这是"案"。
  ② 客户管理
  当时我们的销售团队有100多个人,我让他们每人每天带回3个客户问题,最后整理出《销售一百问》并提供标准答案,让每个销售员都背下来,成为标准话术。
  我们还对客户分层,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档案管理,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访问节奏和应对方法。
  这些方法现在看起来有点low (低端) ,但在那个时候都非常有效,对拓斯达的起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2007年,我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2010年,公司资产超过一个亿——这就是阶段性的成绩。
  总结下来,拓斯达那个时候的基因就是销售基因。因为我只懂销售,只能在销售上下功夫。 企业自然也就是这么个基因,组织的样子基本就是我们自己照镜子的样子。
  二、2.0阶段(2011~2017):
  从卖好产品到做好产品
  1.只少一个手指头已经算幸运了
  对于一个27岁的小伙子,赚到人生第一个1000万的时候,其实心态是发生了变化的。
  2007年,我把1000万分掉了,买房子,买车子,给家人一点交代,然后又拿50万重新注册今天的拓斯达——当初离职与老东家有个"三不条约":三年内,不带走一个人、不挖一个老客户、不做同类产品。
  所以,前面三年我们只能做方案和服务,现在终于可以做制造了。
  很不幸,刚建立制造公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就被一个客户卷跑了68万,一下子回到"解放前"。给家里的钱也不好意思再拿出来,等于又从0开始创业。
  有一次去客户现场,有个班组长知道我当过兵,就非要跟我扳手腕。手一伸出来,我就看到他只有四根手指。
  我说:你这四个手指头,我不是欺负你吗?为什么丢了个手指头?
  他说:这太正常了!在制造业,只要干10年以上,哪有不少一个手指头、脚指头的?每天开注塑机,拿东西的时候模具一合,没来得及抽出来,可能一个手掌就没了,只少一个手指头,已经算是很幸运了——他说得很轻描淡写,但对我来说触动还是挺大的。
  此外,看很多产业工人长期在恶劣生产环境中工作,因为薪资太低无法留下优秀大学毕业生这些事情,都让我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我开始思考:我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企业?
  2."喝"出来的研发团队
  这时,商业认知也开始升级。
  我发现做企业除了赚钱之外,还要肩负对客户的责任、对客户的员工的责任、对自己的员工的责任。
  那个时候,创业的初衷就开始从自己赚钱,进化到可能应该慢慢帮助更多的人。
  我直接的想法就是,怎样通过技术帮助那些在恶劣、枯燥、对人体有伤害的环境中工作的人,把他们解放出来?
  于是,拓斯达就有了这样的使命:让工业回归自然之美——让人类能够回归更有创造性的、更轻松的工作,而不是用身体去换钱。
  使命改变后,拓斯达的商业赛道就往机械手、机器人和自动化转移了。因为自动化才是未来,机械手才能够替代人工,把他们解放出来。
  但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技术、资源、人才都没有。我们当时的做法也很简单粗暴:没人找人,没设备买设备,没场地找场地……反正就是一门心思地想做。
  这里面最大的困难是组织。
  在1.0阶段,拓斯达是一个销售型组织,因为注塑机辅机本身没有技术门槛,主要是销售,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但做机械手,关键就是技术人员,没有他们,产品根本做不出来。
  技术团队的组建过程也很原始,就是"喝"出来的。我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动用所有关系,在全国各地找高端技术人才——哪家企业的机械手做得最好,做得最好的机械手当中谁是最核心的研发人员?
  我打了无数电话,要么不接电话,要么接了电话也不怎么搭理你,最后终于忽悠到一个人见面了。
  我平时也不怎么喝酒,为了搞定这个人,还专门叫了4个能喝、口才也不错的人跟我一起。一顿大酒过后,他被感动了,答应过来,但表示他只懂其中一块技术,要做机械手,得整个团队配合,需要多方技术人员。
  他帮忙罗列了一个技术牛人的清单, 我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早晚问安,求着人家加入。真的,追女朋友都没有这么下功夫。
  3.一年出产品、三年做到行业前三
  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才把这些人聚拢到一起,组建了一个技术团队:有做算法的、做软件的、做硬件的、做结构件的……说实话,这个团队还是很强的。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每个人都工资翻倍,职位、股票都给得很足。
  那个时候,整个公司都知道了:吴总现在就是喜欢做研发、做技术的。不知不觉中,拓斯达就从销售型组织变成了研发型组织。
  从那时起,拓斯达研发人员逐渐占据绝大比例。在那个阶段,2000多人的团队,我们有800多人是研发人员,占到40%。现在,拓斯达有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博士十几人。
  一年多后,我们做出了中国第一款机械手控制系统。
  在日本买控制器需要花13000元,而我们自己做的控制系统硬件成本不到2000元;原来是1个五轴的伺服驱动带动1个伺服马达,我现在是1个伺服驱动可以驱动6个,一下省掉了5个马达,硬件成本和空间都降了很多。
  3年时间,我们做到全中国份额的前三名;到了2016年,我们实现了全中国第一;2017年,我们成为广东省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自己的底层控制器系统,应用技术可以根据客户的应用场景和工艺做任何的变化,应用成本极低。
  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千人千面,客户要任何系统和方案,都马上可以通过远程无线传输。
  团队组织变化了,产品更有竞争力了,公司从销售基因变成了产品基因。
  三、3.0阶段(2018年至今):
  从做工厂到搭平台
  1.校园招聘去了三天,没招来一个人
  因为上市,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我的内心也有了变化。我开始思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我都做到了,那接下来我要做什么?
  人生不只有十年,企业也不只有十年,所以使命和愿景都在不断地变化。
  尤其上市之后,我突然发现机器人这个概念变得特别热门,各种概念铺天盖地而来,两化融合、数字化、机器换人、智能化、白天无人,晚上无灯……我们还受邀去德国、美国参访,参加国内各种座谈……
  坐在家里,每天都有记者采访、政府访问……当时整个人是有点飘的,觉得自己就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特别牛。然而,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
  前年,我去华中科技大学组织了一场30多个硕士研究生的专题座谈会,我在台上讲得热血澎湃,他们听起来的反馈也很好,但座谈会结束就只收到了一份简历;
  第二场情况更差,连一份简历都没有;
  第三场报名的也只有十几个。我待了三天,结果一个人都没招来。
  后来才得知,毕业生首选BAT (百度、阿里、腾讯) ,保底去华为,我们这么火的赛道原来根本不在优秀人才的考虑范围内。
  还有,我们六轴多关节机器人的销量排名前三,有这个量,采购议价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其中一个核心部件,早期都是从日本采购的,我们跟外国厂商谈:一年一万台的订单量,请报底价。
  对方说原价6000多的产品,3600元卖给我们。本来很高兴,结果发现我们所有零部件的 料本 比国外同类产品的成品售价还高,这还怎么玩?
  我才发现,像这种 核心技术,拼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供应链 ——我也不封锁你,但给你的价格待遇完全不同。一旦市场很紧俏,需要大量出货的时候,人家一定先给国外的大客户,其他需求方给你延期一年半载也是正常的。
  所以,这个行业的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 外面看起来很光鲜,事实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优秀人才不愿意加入,核心零部件被国外厂商垄断,核心装备工艺等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2.制造行业未来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硬件平台
  被这些问题刺激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并且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智能制造如果有终局的话,未来可能诞生3个平台:
  智能制造的硬件平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中国是最好的。但支撑这些制造业的装备,大部分都是进口,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超过200亿营收的大型装备公司。这么大的制造业体量,一定会诞生一个世界级的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 阿里云、华为云已经在做了,我们就不想去干了,但是SaaS可以干;
  服务平台。 制造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销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而制造业本身就是个微利行业;旺季人手不足,淡季人力过剩导致人力成本过高……这么多痛点,最后这个行业一定是会被互联网或一些服务型平台替代的。
  基于这三个判断,我对企业的认知方向,就有了新的变化: 如何去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设备能不能尝试着进口替代,能不能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能不能用更阳光的交易方式……
  于是,我们又重构了企业使命——让工业制造更美好。这个使命无限拓宽了公司的赛道,我们要干什么、不干什么,越来越清晰了。
  接着,拓斯达升级定位为硬件平台,包含但不仅限于工业机器人。我们开始沉到基础材料的工作母机中,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底层技术。只有把底层技术突破了,中国工业才真正的能够自主可控。
  我们也做了一个服务平台:驼驮科技。
  它是定位于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给设备生产商和设备使用商提供基于生产设备综合服务,通过产业数据的沉淀和应用,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的匹配,助力工业制造业更加轻量化的转型升级。
  3.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赛道和产品发生变化,支撑赛道的组织也跟着调整。之前做产品的时候,我们引以为荣的是我们的技术很牛,我们的控制器系统精度高、速度快、定性好,成本控制好……
  但做平台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多牛X一点都不重要,能解决多少客户的隐性痛点、隐性需求更重要。
  平台强调的是流程、机制,所以新引进的都是管理型人才。拓斯达开始从一个研发型组织转变成平台型组织。
  在组织人员的调配,我坚持了 "三个一批":引进一批、提拔一批、边缘一批" ——我们成立了管理决策委员会 (公司最高决策团队) ,有9个人 (现已增加到11人) ,2018年之后入职的占了50%,都是来自华为、阿里巴巴这些大公司;
  同时,我在内部破格提拔一批优秀的85后中层管理人员进入最高决策层。 我相信更年轻、更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可能比我们更强 ;
  当年的创业元老们 (包括我自己) ,不再做具体的业务决策。我们更多承担了公司文化价值观传承者的角色,具体的运营管理、公司重大决策,偏重于让专业的人才来做。
  2019年,拓斯达的高管平均年龄是37岁,员工平均年龄是28岁。我觉得已经大了,不过在制造业里面,90后能挑大梁的,还真不多。
  这个阶段,我们在核心零部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尤其在视觉系统的核心技术支撑,多产品线布局已经形成,所有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
  驼驮科技做了一年时间,估值一直在增加;组织上构建了研发IPD流程、端到端的LTC流程和ITR流程。
  四、踩过的两个坑:
  盲目做新产品、错用职业经理人
  曾经有人问我:从没听你抱怨过,你真的不痛苦吗?
  我说: 痛苦就是创业的影子,如影随形,每天都跟在你身边,习惯了就不觉得它算什么。如果没有,你会觉得不习惯。
  我相信,任何一个创业者都经历过九死一生,我也一样,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踩过很多坑。
  1.3D打印机做出来了,结果发现不知道卖给谁
  2013年,有人找到我们说:你是做智能制造的,研发这么强,可以做3D打印机。3D打印机未来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需求大,全球都在讨论。
  我心想:我能干出机器人,为什么不能干3D打印机呢?于是马上组建团队。
  为了实现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我从台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高薪挖了很多工程师过来,组建了一个十几人的团队,用一年多时间做出来了3D打印机,当时还引起了小轰动。
  产品出来后开始很煎熬,因为发现没有市场。最终这个项目就停掉了,那些工程师又回了加拿大。
  这一年半的时间,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本来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最后发现,这个项目偏离了最基本的常识:
  第一,客户是谁?3D打印机,我真不知道卖给谁;第二,能解决客户什么问题?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就觉得它是个很牛的东西,代表着未来,拍脑袋就做了决定。
  我后来反思过: 过分相信风口,盲目选择赛道,丧失了基本的商业判断逻辑。底层原则都搞错了,所以注定要失败。
  这就是欲望导致的。 作为创业者,做什么其实很容易,但不做什么,其实挺难抉择。
  把一个事做成,有些天赋,加上努力,加上专业,是可以做的;但你不做什么,是要有自知之明,是对欲望的抵制——有所不为要比有所为难得多。
  2.三年换了十多个中高层
  另一个坑是错用职业经理人。 企业用错人,可以让一家公司倒退3年 ,而我在2013~2016年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2013年,拓斯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排在第30位。对于一个草根出身的创业者,领到一个《福布斯》发的奖还是有点懵圈的。然后,就有很多投资人来跟我谈融资,我们也启动了上市筹备。
  马上要启动股改了,怎么能再用一帮"泥腿子"呢?
  一定要用高大上的职业经理人啊!当时就找世界500强公司的人,一个个谈,三年间,从总经理到部门总监换了十多个人,供应链、人力资源、品质控制、PMC全都换成了职业经理人。
  最后我发现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事情越来越糟。我们原本想借助职业经理人让企业正规化,结果原有的快速应变能力没有了,什么都是流程,什么都要审批,什么环节都卡脖子…… 部门墙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没有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那2-3年对我来说特别煎熬。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两个问题:
  一是迷信大公司的人才。 因为我自己学历不高,就迷信有学历的;自己没有背景,就觉得500强出来的都很牛。反正别人有的我都想要,当时是很大的一个坑;
  二是过分依赖职业经理人。 我觉得从个人内心来说,就是"懒惰",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事必躬亲,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交给"保姆"就可以了,反正我能力不行。
  3.选好、用好"外来和尚"
  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回顾这件事,我会建议大家:
  第一,任何时候,1号位都要主动持续地学习。 CEO自己认知的提升才能带动企业的提升。否则保姆带孩子,要带成你想要的样子,可能很难;
  第二,建立组织机制,而不是依赖天才。 找职业经理人就跟押宝一样,你永远不可能通过1、2场的面试,就找到你想要的人。不管是相马还是赛马,最终沉淀出机制和流程,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不要盲目地相信"外来和尚好念经"。 现在,我更多地是从内部去培养,去提拔;
  第四,选择职业经理人,核心的关键是识别价值观,体现出来的是长久主义、成就他人、小我意识。 从大公司来的人通常都有过去成功的路径依赖,他不成功,你也不会选他,但他的光芒会让你无法识别他。那些特别成功的人来了,很难跟员工打成一片,也对你过去的文化不了解。
  4.在课堂上学游泳特别扯
  我用了很多故事去讲拓斯达的发展历程,其实想要传递的一个结论非常简单:企业的进化就是一号位认知的映射。一定不要偷懒,你自己学习了、提升了,你的企业才有可能提升。
  所有的原点就是修身。人生是一个不断自我雕刻的过程,你只有自己跟自己死磕,跟自己较量,把自己修得越来越完美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映射到你的企业里。
  总结下来,拓斯达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下面的图形象的展现出来。
  开头提到的环境、商业认知、使命、赛道、组织、成绩、基因7个要素之间相互配合来完成这个逻辑闭环: 环境的变化会带来1号位商业认知的变化,认知变化会使企业使命改变,使命决定着赛道选择,而赛道变化则要求相应的组织配合,这些带来的结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企业的基因。
  我想给大家提供两个自己总结的公式:
  第一个是:进化=环境×(实践+反思)。
  因为环境是创业者无法改变的,你只能顺应或者提前预判,深刻地洞察环境背后的底层逻辑,洞察它的规律,然后乘以(实践+反思)。
  就像你在课堂中学游泳,就特别扯,你必须去游泳池灌几口水,才知道游泳是什么样子。
  第二个公式是:进化的回报=进化的程度×进化的范围。
  进化的程度跟认知的高度是有关系的。进化之后,影响的范围特别重要。你思考的框架越大,影响的人群越大,最后进化的回报就会越大。
  当你考虑是个人的时候,无论你如何自律,无论你如何自驱,都只是照顾好你自己而已; 当你的框架从个人到家、到国、到天下,框架越来越大,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的时候,会发现最后进化的回报是越来越多的。
  所以,你穷的时候想一个人,富的时候想全天下,这就是思维框架的进化。
  5.创业者一定要学会享受孤独
  有人可能会问,到底要怎么提升自我的认知。我自己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
  ① 做点事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沉进去,对你具体业务场景非常清楚。 做点事,做完之后,把它抽离出来,拆解,变成一个科学方法论;
  ② 发点呆
  我觉得一个创业者,独处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享受孤独。 因为你在一个热闹的环境中,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乌合之众,必须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放空自己。
  面壁也行,发呆也行……反正就是要独处。 发点呆,你才能把做过的事、踩过的坑,真正进行反刍,真正地去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你失败。
  ③ 读点书
  很多时候经验、反思都是个性化、碎片化的,读点书可以把你从具象的事情抽离出来,总结出自己的经验,然后再找到一个通用的理论,用你的经验去丰富这个理论,同时用这个理论去指导你的实践。
  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让你的框架不断地重构,理论体系不断丰满。
  ④ 上点课
  不管你的理论体系怎么搭建、在实践中怎么去丰满它,验证它,最终总是有那么个关键的节点,很难打通。
  而 老师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点、某一个观念,可能让你瞬间打通任督二脉,你之前迷惑的东西可能都点透了。
  点透之后再回去做点事、发点呆、读点书,再去上节课,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闭环,你的认知自然也会不断地提升。
  ⑤ 聊点天
  三人行必有我师,特别是不同领域的朋友会带来不同的视角。
  聊天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经历,丰富自己的阅历,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自己踩坑,降低自己的试错成本。
  最后用一句瑞•达利欧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当今世界,你想成为一个笑话也不容易经常喝酒的人难免会有喝醉的时候,酒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快速检索自己醉酒后是否有失当言行?担心成为别人的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今天这个世界,你想成为一个笑话也不容易。大家都很忙,流量很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是留给70后年代有识之士的最后一搏。这个互联网年代完全属于知识年代,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有了知识生产才可以创新,有了创新才生命,生产才可以延续。新互联网经济财富知识学习劳动简单大方的农村欧式风格别墅想在村里所有的自建别墅住宅里脱颖而出,一定要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款时尚亮丽的农村欧式风格别墅,造价经济,建上一栋比城里买的房要好得多!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外观大气的三层中式风格别墅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农村建造自己的别墅住宅,户型方正的用地尺寸在农村也很常见,设计这样的外观大气的三层中式风格别墅并不难。中式庭院别墅中式庭院别墅中式庭院别墅中式庭院别墅中式庭院别墅中精致外观与实用布局的欧式风格三层别墅既然选择回农村自建别墅,选择也很讲究,别墅应该美观实用。要建就建下面这种精致外观与实用布局的欧式风格三层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农村欧式风格三层复式别墅设计效果图家是爱的港湾和灵魂的归宿。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家在乡村碰巧有宅基地,你会考虑建一座小别墅吗?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风格别墅欧式要有足够的耐心越来越快的节奏,让人有了惯性,什么都要快,生活要快,学习要快,工作要快,连成长都要快。于是,人们的心也快起来了,不能慢下来了。锻炼身体,还没几天,就想让身体有大的变化。学开车,还没想成为行家里手,那就刻意练习吧我们这里说的是行家里手,而不是专家。行家是对某种事务非常内行或精通的人。里手是指内行或老手,常指比较在行的,做事比较麻利的人,办事速度快的人。专家则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3比1击败叙利亚!国足晋级12强赛,想到那段鲜为人知的国足辉煌史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赛A组最后一场较量中,中国队凭借武磊的传射建功,以及张稀哲张玉宁的进球,以31击败叙利亚,昂首晋级12强赛。赛后,各姚策的出生日期不是6月16日?据有关信息披露潘克律师和李圣律师已经找到证据证明姚策出生日期为6月14日。那么姚策的出生日期到底是哪个呢?作为其亲生母亲的杜新枝难道这还会弄错吗?关于姚策的出生日期网上爆出的有三个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没有伟大的父亲,只有软弱的男人我们在父亲节祝福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也在父亲节思想上帝赋予父亲的神圣角色。诚然,世界上没有伟大的父亲,只有软弱的男人,当父亲看到自己的软弱,把自己放置在恩典之下,孩子就能够生活在真
武汉重启的第一天,我看到了希望2020庚子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疫情蔓延了整个中华大地,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武汉整整封城了76,今天终于解除隔离了,又是满血复活了。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而有的人却永远留在武汉已经清零了,但是还没有结束,而我却被迫离职了武汉已经清零了,但是疫情却还没有结束,而我却被迫离职了,你以为的安稳,其实就是一场骗局01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企业的危机2020庚子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中华大地经历了一场灾难肖战每一站的浪漫,武汉的玫瑰,青岛海边吹泡泡,成都吃火锅肖战天台侧颜照,肖战天台侧颜照棱角分明的侧脸,趴在天台世界感觉都安静了。怎么会有这么自带故事感和氛围感的人?好想收藏肖战每一分一秒的极致浪漫!一起来看看那些年肖战的天台照片肖战看着后妈的心机我两岁的时候就没有了妈妈,我妈从小就有先天心脏病,不能受气一气心脏就痛,医生曾经说过她的身体最好不要生孩子,因为生孩子对她来说太危险了,医生说这个心脏病问题不是太严重,只要动手术就二婚家庭永远都不可能一条心我和我老婆都是二婚,也各种都有孩子,婚后也没有在生孩子,记得我们结婚那时我31岁,因为和上一任老婆关系不好所以我们选择了离婚。其实我和我前任老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老婆也很好,我你挣钱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消耗着你的健康随着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能多赚点钱而顾不上自己的健康问题,很多人一旦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不能固定,整天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又或者是无休止想看清一个人还是要从细节开始我们总以为我们很了解身边的人,也能看穿我们身边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我们有可能是被骗了,也许你看到的只是表面,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的实际为人如何。平常我们看不出什么,只有注意看他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提到堂吉诃德,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想笑。毕竟一个没事就跟风车单挑的人,我们很难用正常的思维去衡量他。但实际上,堂吉诃德是一个很有规划力的人。他准备了非常充分的装备,选马买马给自己起了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事后发现真高明当年来自北方的女真部族,跨过山海关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之后其他的北方部族也在蠢蠢欲动,在清朝初期,尼泊尔国曾多次对清朝发起入侵,尤其是当中的廓尔喀人表现的异常活跃,为此乾隆帝一晚总统套房竟需上万?原来5种隐秘服务,我们根本没见过工作出差或是空闲时间出去旅游,酒店肯定是不能少的,各个酒店价位也都不一样,不同的价位也满足收入阶层的需要,最好的酒店可能就是带星级的,每一晚的费用都是高的吓人,星级酒店里,最贵的又曾骗走舒淇的第一次,酒席上刺伤古龙,晚年竟落得如此下场!对于明星来说,隐私真的很廉价,日常工作当中被关注是很正常的,毕竟明星们也是靠这个吃饭。但私底下明星的家庭住址恋情等等还是被一些人窥视着,因此有很多人承受不住压力退出娱乐圈,毕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