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长征前后的毛泽东,完全是两个人

  原创 温伯陵  温乎
  温乎曰:  长征前,他是向命运怒吼的屠龙少年;
  长征后,他是站在苍穹睥睨人间的领袖。
  1
  1928年6月,毛泽东和朱德已经会师2个月,井冈山根据地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   然而,激荡的水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   那时,井冈山是受湖南省委直接领导的,所以湖南省委让杜修经带着2封信到井冈山,命令红四军向湘南进军。   毛泽东觉得,年前来井冈山,就是因为湖南的敌军力量强大,现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作死是什么?   对于湖南省委的命令,毛泽东坚决不同意。   可能毛泽东的倔脾气犯了,态度极其强硬,说话的口气也不好,让杜修经觉得此人又臭又硬,实在不能一起工作。   于是,陈毅被推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和朱德一起指挥28团、29团西进湘南,毛泽东以党代表的身份指挥其他部队。   如毛泽东所料,真的出问题了。   29团打下郴州以后,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官兵都是刚刚从军的农民,哪见过这么多稀罕东西?他们私下商量:"不如带着战利品回老家,算是发一笔横财。"   结果29团一哄而散,只剩下萧克指挥的一个连。   28团也不顺利。   2营营长袁崇全带着部队叛变,为了拉回部队,团长王尔琢带着1营去追,天快亮的时候终于追上了。   然后呢,怎么办?   1营长林彪说:"武装剿灭吧。"王尔琢不同意,亲自走到阵前劝说袁崇全归队,并且保证既往不咎,结果牺牲在袁崇全的枪下。   进军湘南成为一场彻底的失败。   29团基本没了,28团牺牲了王尔琢,红四军实力受到严重损害,井冈山已经很难继续呆下去了,4个月后,红四军不得已转移到赣南。   对于毛泽东来说,"八月失败"只是开始,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1929年6月,为了准备红四军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一起商量军队的领导办法。   毛泽东认为,党要对军队有绝对领导权,前委要有绝对的指挥权,同时,军队还要负责建设根据地。   换句话说,毛泽东要求党管一切,万事都要讲政治。   朱德等军人不同意,红军是党的军队没错,但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打仗,搞什么虚头八脑的根据地啊?而且党不能管的太多,毛泽东也不能管的太多,要不然军队算什么?   朱德的意思,军人也要有话语权。   到底谁说的对,就要争一争了。   毛泽东脾气倔口气硬,说话一点都不给人留情面,一口咬定我说得对你们都要听我的,可是说了半天发现没人支持,气的差点骂娘。   朱德等军人势大力强,反正就是不支持毛泽东,你能如何?   毛泽东想不通:"我的话很对啊,你们怎么就不支持呢?几千年来军队闹事的教训,还不够吗?党指挥枪没毛病啊。"   想不通就不用再想了,毛泽东提出辞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这种没有主动权的事情,他不要做。   新当选的前委书记是陈毅。   这时候陈毅就站出来和稀泥,说朱德同志的话有道理,毛泽东同志的话也不错,我们取长补短有话好好说。   毛泽东的倔脾气又犯了,甩出一顶"陈毅主义"的帽子,给陈毅同志戴上。   得,这下连中间派也得罪了。   大家都看出来了吧,此时的毛泽东就是一根筋,根本不讲究工作方法,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哪怕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透露着一种蜜汁自信。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想的估计是:"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   这谁受得了啊。   大家都是出来闹革命,凭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我们说的就不对?哪怕你说的真对,也不能字里行间藐视我们啊?没有毛泽东,地球还不转了?   但毛泽东像个愣头青一样,不管不顾,照样我行我素。   结果他多年来不是和人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明明有一身能力,却偏偏不能放开手脚做事。   能力这东西,藏在身上是没用的,只有用能力把事情做成功,别人才会看到你的能力,进而认可你是个牛人。   而有能力和用能力的桥梁,则是做事方法。   这个道理,毛泽东可能懂,也可能不懂,反正他在红军时代经常和别人吵架,以至于中下层特别喜欢他,但总是不能团结高层,走了不少冤枉路。   留苏派进入瑞金以后,毛泽东的日子更难过。   一方面是留苏派打击国内土派,树立不容置疑的权威,另一方面也是毛泽东不好相处,属于不能团结的人。   他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安排到后方做一个没有实权的政府主席,平时只能做做调研,然后怼留苏派:"你们都错了。"   嗯,别人都错了,就你对。   留苏派很生气,毛泽东很艰难,用他自己的话说:   "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缸里,再拿出来,搞得臭的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王震拎着鸡和酒来看他,感动的记了一辈子。   1934年4月27日"广昌战役"失败,红军伤亡5500余人,已经没有实力和蒋介石耗下去了,必须进行战略转移。   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全权负责转移事务,不仅毛泽东没有任何话语权,朱德也只有执行的份。   毛泽东郁闷透了,每天早上去会昌城外爬山,或许只有天高云阔的山顶,才能一抒胸中块垒。   他还写下一首《清平乐》: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大家记住这首词,我们后来会说到,这是分析毛泽东变化的重要依据。   1934年10月10日,党中央、中革军委、8.6万红军离开瑞金,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   对于毛泽东而言,这是让他彻底成熟的炼狱之路。   除了事业,还有自我觉醒。   2
  自从博古进入瑞金以后,红军基本上没有什么胜利,不是这里失败,就是那里失败,现在更是把根据地都丢了,其他干部对他指指点点:   "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红军跟着他迟早完蛋。"   博古心虚的不行,生怕别人在背后搞他,尤其是位高望重的军政干部,于是他把朱毛时代的老部队打散,和新组建的军队混编,其他高层领导也分散到各军团。   留在指挥中心的只有三人团。   而三人团中的博古、李德穿一条裤子,周恩来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所以大权依然在博古手里。   博古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   但任何统帅地位都是争取来的,能带领大家取得多大的胜利,地位就有多么稳固,除此之外都是虚的。   博古不懂这个道理,毛泽东明白,他决定和过去决裂,重新开始工作。   原本毛泽东和留苏派没什么交集,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毛泽东和张闻天说上了话,而且越说越起劲。   因为他们找到了共同话题——喷博古。   后来王稼祥也加入进来,三人成天喷博古,并且反思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最后三人形成共识——博古不行。   所以博古要把高层领导干部分散的时候,毛泽东态度很强硬:"分散到军团可以,但是我和张闻天、王稼祥要在一起。"   博古说不行,毛泽东说我们必须要在一起......那行,随你们吧。   就这样,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走到一起,长征路上他们每天聊时局、谈政治、说军事,张闻天和王稼祥逐渐发现一个问题:   "毛泽东行。"   尤其是湘江之战以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减员到3万人,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再这样下去真的要完蛋了。   毛泽东心里着急:"到底怎么做,才能挽救党和红军?"   和以前一样,直接不留情面的怼人吗?那样的话,不仅红军指战员不接受,党内高层更通不过,十年来的教训太深刻了。   毛泽东想出一个办法——团结大多数。   现在他已经团结了张闻天和王稼祥,接下来,他要通过张闻天和王稼祥,团结其他同志,让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意见。   12月11日,红军占领通道县,准备召开一个会议,商量红军下一步该怎么走。   负责军事的李德还是要去找贺龙,毛泽东不同意,敌人的封锁已经很严密了,找贺龙是死路一条,只有向西,去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   说完还要问:"你们觉得呢?"   张闻天和王稼祥举手同意,朱德和周恩来也同意,博古没办法只能同意西进贵州。   但是度过危险之后,博古和李德反悔了,又要转头去找贺龙。   如果是以前,毛泽东发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又放弃,大概率是闹辞职,然后怼别人什么都不懂。   但是现在的毛泽东没脾气了,心平气和的向中央建议,找地方再开个会,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12月15日红军占领贵州黎平,中央政治局召开特别会议,毛泽东建议还是西进贵州,在贵州四川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然后找个地方再开会,彻底讨论解决最近一年的经验教训。   我们都知道,他们后来选定的地方叫遵义。   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继续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博古和李德么的办法,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革命多年,毛泽东第一次体会多数人支持的感觉。   当然,毛泽东能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取得胜利,很重要的原因是红军面临绝境,反正博古和李德没有办法,那么不妨试一下毛泽东的办法,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直到一个月后的遵义会议,才能发现毛泽东的转变多么彻底。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凡是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人,基本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博古第一个发言,说了一堆车轱辘话之后,也承担了军事失败的责任,但失败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国军太狡猾。   周恩来第二个发言,已经有点针对博古了,坦诚说敌人很强大,但军事失败主要是领导的问题,并且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第三个发言的是张闻天,说的是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完全是针对博古的,直接否定博古的领导地位。   看看,一个比一个激烈,一个比一个直指问题核心,但是这些还不够。   等他们都说完,毛泽东说话了。   他足足说了一个小时,从博古和李德的指挥错误,说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失败的原因,又延伸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日后应该怎么办。   毛泽东说这些的时候,不是张嘴就来的胡说,而是用事实举例说明: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那场失败是不是他打的,你们之所以失败,原因是......   服了,彻底服了。   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懂我。"   而且他作报告的时候,没有任何借军事失败清算留苏派的意思,而是完全集中在军事领域,再具体一点,批判的是李德。   因为李德是军事一把手嘛,所有战略战术都是出自李德之手。   就连博古都没多批评。   这就相当于毛泽东替大家解围,留苏同志和国内同志都是好的,以前的革命方法也没错,出现重大失败完全是军事指挥导致的,只要改变军事指挥方式,我们没问题的。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领导,心悦诚服吗?   所以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被撤掉,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做了周恩来的军事助手。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完全改变了。   虽然毛泽东还没有成为真正的领导人,但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阻挡,大家都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也真正团结了大多数。   然而.....他接手了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摊子。   但是他要用争取来的机会,施展自己真正的实力,表演了得意一辈子的四渡赤水。   3
  遵义会议定下的新方向是赤化四川。   红军想进入四川,必须要走贵州西北的土城和赤水城,于是红军迅速攻占土城,正准备向赤水城进军的时候,发现赤水城已经被川军郭勋祺部占了。   怎么办?   打呗。   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和郭勋祺在土城打了一仗,但是实力悬殊打不过,眼瞅着灭顶之灾又来了。   按照一般将领的做法,肯定是硬打硬冲,誓死和郭勋祺争夺土城和赤水城,然后实现进入四川的目的。   毛泽东偏不。   红军的家底不多,拼光就没了,还谈什么革命呢?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寻求歼敌和求生的机会,为将来的革命做准备。   毛泽东盯着地图思考很久,发现北、东方向都有敌人,西边反而有活动空间,只要渡过赤水河到达四川、云南、贵州的边界,便可以生存。   于是,一渡赤水来了。   毛泽东和红军渡过赤水到达扎西,算是暂时逃出生天,可还没站稳脚跟,川军和滇军便从南北方向夹击红军。   毛泽东依然不愿意硬拼,便和大家商议:"敌人从南北方向来,我们就再东渡赤水,回到贵州北部。"   这不是走回头路么?   作战计划里从来没说过啊,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   没准备就对了,红军没有准备,国军更没有准备,只要行动迅速,反倒可以做灯下黑。   2月18日,红军开始二渡赤水。   红军渡过赤水之后,迅速集中兵力攻破娄山关,再次占领遵义。"贵州王"王家烈闻风而逃,国军吴奇伟部溃散大半。   本来是一局死棋,毛泽东又走活了。   然而局面稍微好转,红军部分同志开始飘了,想趁机打大仗赤化贵州,林彪和聂荣臻就提议:"打鼓新场不错,可以打一打。"   林彪不止是嘴上说说,而且提交了具体作战计划,从兵力配置到地形地貌,甚至连敌人可能的行动都预计到了。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商议林彪的计划。   如此完美的计划,那么多可能得到的战果,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啊。大家一致同意林彪的提议,攻击打鼓新场。   只有毛泽东不同意。   毛泽东苦口婆心的劝大家:"红军到达打鼓新场是2天后了,这么长时间援军已经到了,红军兵力少装备差,到时候又陷入绝境,别折腾了。"   众人不听,坚持要打。   问题是大部分人都不懂军事,他们判断军事行动完全是凭感觉,只有朱德和周恩来懂军事,但不支持毛泽东。   张闻天说,那就投票决定吧.......结果所有人都支持林彪的意见,毛泽东又成了少数派。   毛泽东怒了,再这样下去我就辞职不干了。   张闻天也怒了,不干就不干。   毛泽东:好,不干了。   哎,感觉像是几年前的重演,但现在毛泽东已经成熟了,只是没有完全适应新状态而已。   回到驻地以后,毛泽东左思右想,为了大局还是应该服个软,于是提着灯笼半夜找周恩来商议:"打鼓新场不能打啊。"   周恩来问:"说说你的看法。"毛泽东连珠炮似的说了一大堆,周恩来服了,压下刚写好准备发出的命令,决定第二天早上开会说服大家。   这一次,毛泽东通过团结周恩来,进而团结了大多数同志。   犹如遵义会议的方法。   经过打鼓新场的争论,毛泽东发现军事指挥不能太民主,做什么决定都要举手表决,但很多人却不具备高超的军事能力,这不是外行指挥内行,瞎搞嘛。   他去找到张闻天:"应该恢复三人团,统一指挥红军的一切行动,不能再举手表决了。"   张闻天是不懂军事的,让他指挥军队实在是为难,而且博古的教训就在眼前,干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   于是,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成立三人团,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说是三人团,实际说了算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正式成为红军的最高统帅。   就在此时,红军再次遭遇战役失败,贵州北部是呆不下去了,只能再次转移。四面八方都是敌军,红军能活动的空间十分有限,还能去哪里?   毛泽东说,三渡赤水河,进军古蔺。   红军到达古蔺地区的时候,蒋介石也指挥国军把红军包围起来,并且还想复制碉堡战术,要把红军困死在那里。   这种局面,就像瘦弱的学生被一群壮汉逼近墙角,没有地方退,向前冲又打不过,如果是你我估计就躺平了。   毛泽东发现,敌军是从南、东、西三面来的,那么北面是不是空一点?   于是毛泽东带着红军四渡赤水向北走,然后快速折返向南,过乌江后直扑贵阳,虚晃一枪继续沿边界向西南走,就此逃出生天。   直到红军过了乌江,蒋介石才知道红军不见了。   很多人把蒋介石叫做微操小王子,那是他们没研究过四渡赤水,和蒋介石相比,毛泽东才是微操高手。   4、50万军队包围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必死的局面,哪怕是运动行军,稍有不慎就会和敌军短兵相接。   但毛泽东硬生生带着红军走出包围圈,彻底逆风翻盘,从此再也没有强大的敌人围追堵截,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走到陕北。   不是说四渡赤水之后,红军就是一路坦途,而是红军摆脱最危险的处境,以后的路依然有艰难险阻,但不会再有灭顶之灾了。   如果说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那么四渡赤水就是毛泽东的立身之战。   四渡赤水以前,毛泽东不成熟,一直是边缘人物。   四渡赤水以后,毛泽东不仅成熟起来,还用实打实的战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才是尺寸处见大马金刀啊。   4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肯定发现了,毛泽东在长征前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团结大多数。   这个优点他保持了一辈子。   他不再怼人,也不会实名反对所有答案,而是一点一点劝说大家接受他的意见。   先是张闻天和王稼祥,紧接着是周恩来和朱德,最后在遵义会议上,用实力和态度说服所有人。   除了三渡赤水前的打鼓新场争论,那种动不动就吵架骂娘撂挑子的事情,再也没有了。   此后每次遇到事情,毛泽东都要把同志们召集起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哪怕有人意见不统一,也会先争取部分同志,然后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和张国焘会师的时候,张国焘气势汹汹的兴师问罪,质问留苏派怎么把事业搞成这个样子,还准备召开大会彻底清算。   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人瑟瑟发抖。   毛泽东就站出来说,失败是军事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和留苏派的同志没关系,现在军事错误已经解决,其他就不要再说了。   留苏回来的同志听着暖心啊。   于是,张国焘的实力再强大,也没有把留苏派拉拢过去,毛泽东保证了中央高层不会分裂。   建国后准备抗美援朝,很多人不同意,毛泽东连续召开会议,苦口婆心的说服大家,最后大家都接受了他的意见,全力支持抗美援朝。   事情有多大,毛泽东就和多少人商量。   涉及高层决策的事情,他就和所有高层商量,涉及全国的事情,他就和全国人民商量。   因为只有大家都接受了他的想法,才能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在做事情的时候真正做到底。   那种认为"别人都是沙雕只有自己最牛逼"的做法,根本一点用都没有,别人不愿意和你一起玩,任你惊才绝艳又如何?   想法和能力施展不出来,有什么用?   说到底,毛泽东把姿态降低了。   虽然他依然认为自己是高维度的牛逼人,但不会看不起别人,反而主动走到低维度的水平,用别人听得懂的话、能接受的方式影响别人。   哪怕是写文章,他也是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把复杂的道理讲给你听。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装逼耍酷,很容易,但把自己放到泥土里,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不容易。   在熙攘人群里又能坚持内心的东西,守护追寻的那盏灯火,最难。   可毛泽东真的做到了。   5 5   现在回到开头的《清平乐》。   如果只看这首词,你可能以为不是毛泽东写的,因为这首《清平乐》没有任何毛泽东的宏阔气势。   它和古代文人写的诗词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借物言志,抒发不得志的感慨,顺便畅想一下未来,安慰自己世界会变好的。   这首词是长征前3个月写的。   半年后,气势完全变了。   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之后,红军路过广西大山,毛泽东骑马行走在崇山峻岭间,心有所感填了一首《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看看,一股莽荒世界的气势扑面而来,高山、大河、酣战、兵戈、马蹄声......都有了。   再过3个月,红军二渡赤水血战攻破娄山关,毛泽东又填了一首《忆秦娥 ·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是不是有一种悲壮苍凉的建安风骨?   再来对比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他在长征前写过情诗:"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写过少年的雄心壮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还写过对现实的志得意满:"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读这些诗词,你能看到一腔热血的凡人,虽然才华高志气壮,却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谁年轻时不是如此呢?   但是长征之后,毛泽东写的诗词完全不可仰望。   1935年10月,红军马上要到达陕北,他登上岷山眺望西北的昆仑山,写下的是《念奴娇 · 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从此凉热。   看看前两句就要跪了。   更不用说4个月后写出来的《沁园春 · 雪》,自古以来的英雄好汉,无不以追随秦皇汉武为荣,最多持平就骄傲的不行。   毛泽东倒好,把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全部踩在脚下,顺便向他们投去王之蔑视:"我不是针对谁,而是说在座的各位......"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毛泽东前期的诗词多是努力奋斗,犹如一个向命运怒吼的屠龙少年。   而长征之后的诗词多是山川日月、宇宙洪荒,犹如一个站在苍穹睥睨人间的领袖。   这也是毛泽东长征前后的第二个变化。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早已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但不论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只能算是开阔眼界。   类似旅行一样,哪怕见过全世界的风景,又能如何?该不会挣钱还是不会挣钱,该不会做事还是不会做事,智商低的还是低。   真正的行万里路是战胜千百种拦路恶魔。   毛泽东40岁前的读书工作都是积累,正是长征路上的围追堵截、险象环生、斗智斗勇,才把毛泽东半生积累的潜力彻底勾出来。   说人话就是——厚积薄发。   他和各种恶魔作战两万五千里,并且每战都能取得胜利,那些恶魔的血肉会变成包裹躯体的铠甲,让胜利者越来越强,然后有资格挑战下一个强大的恶魔。   这就形成一种正循环。   战胜多么强大的恶魔,就会得到多么丰厚的奖励。   不论是个人、组织或者国家的成长,毛泽东都是这个思路:   从小怪开始练手,逐渐打怪升级,进一步挑战更高阶的拦路恶魔,最终完成"会当凌绝顶"的终极跃。   而且成功的阅历能塑造人的心智。   当毛泽东完成各种挑战的时候,便会变得特别自信,并且无所畏惧。   毕竟长征那么艰难的路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党和红军陷入绝境都被毛泽东救回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得住他?   见过鬼的人不怕黑,就是这个意思。   普通人遇到困难会害怕,是因为根本没经历过事情,更没有战胜过困难,当你战胜困难再回头看时,感觉也不过如此。   我们想想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会发怵,但毛泽东和红军走过来了,再回首,也就那么回事。   人生经历越跌宕起伏的人,越是云淡风轻,因为很多困难在他们的眼里,根本不算事。   所以......长征才是毛泽东的炼狱之路。   没有长征就没有毛泽东。   哪怕是跟着走完长征的普通红军战士,一辈子都是战天斗地的铁骨硬汉,什么困难来了都不带怕的。   困难不是财富,战胜困难才是财富。

班门弄斧的绝世高手含蓄的艺术李超,字魁吾,家住淄川县的西边。为人豪爽好施。曾经有一僧人来化缘,李超就请他吃得饱饱的。僧人非常感激,对他说我来自少林,稍有武技,请让我教导你。李超很高兴,就让僧人在客房住了下来,为了新欢抛弃旧爱被新欢指责不仁不义阿霞这是难得的想为野花腾位置而赶走家花的,然而野花不领情,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连结发妻子都能抛弃我又算什么!文登的景星,小时候就很有名气,和陈生比邻而居,书房只隔着一道矮墙。一天,陈生傍晚看似浪子回头的仙凡爱情故事翩翩我觉得,即使不是翩翩,任一个有点姿色的女子把罗子浮救回家,都能成就这样一段姻缘和故事。毕竟,他已经经历了生活的毒打。而花城到访时罗子浮暗搓搓的勾搭调戏,实在不像浪子回头的样子。白话诙谐风趣的狐狸狐谐万福,字子祥,博兴人,小时候就喜爱读书,家里有点钱然而运气不好,二十多岁了还考不中秀才。当时乡中有一种旧习,官府派下的公差徭役,往往都派给那些富户,老实厚道的人家经常被弄得家产耗尽看破红尘后成仙辛十四娘广平的冯生,年少轻狂,嗜酒。某次黎明时出行,遇到一少女,穿着红色斗篷容貌姣好,身边跟着给小丫鬟,徒步走着,鞋袜都被晨露打湿了。冯生心里颇爱慕她。等到傍晚醉醺醺的回家,到路边以前有一另类红娘青梅白下程,生性磊落,不受世俗约束。一天外出回家,宽衣解带时觉得衣带沉沉,好像有东西掉下来,一看又什么也没发现。疑惑察看时,有一女子从衣服后面出来,摸着头发微笑,非常美丽。程生怀疑她是身份特殊的酒友悍妇的惩罚李常久,临朐人,在野外喝酒时,见到旋风呼呼的刮来,于是就敬酒祭奠它。后来李常久去外地办事,路边有一座大豪宅,殿阁弘丽。一青衣人从里面出来,邀请李常久进去做客,李常久推辞了。然而青衣只因一面之缘就被恶道士害了性命差点沦为傀儡陈欢乐,长治县的人,有个女儿贤惠又美丽。一道士行乞,瞥了眼陈女就走了,从此每天拿着饭钵在陈府周边转悠。一天正遇上一瞎子从陈家出来,道士急忙追上去和瞎子同行,问他从哪里来。瞎子说刚从巩道人传奇巩道人,没名也没字,也不知是哪里人。曾经求见鲁王,看门人不给他通传。后来有宫中宦官正好出来,就行礼求见,宦官见他穿着粗鄙就把他赶走了,没多久他又回来。宦官就生气了,就派人一边赶一边真毓生娶道士妻真毓生,楚夷陵人(宜昌),孝廉的儿子,会读书,丰姿卓越,年少时就已经很出名了。孩童时,有个算命的看了他说以后会娶个女道士为妻。他父母听了都觉得是玩笑。等到为他谈婚事的时候,高低都难流浪犬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优秀的狗狗竟懂得人情世故1hr那天秋云在学校后门看到一条正在翻垃圾的流浪犬。那狗狗中等身材,毛发没有光泽,身上很脏,但不臭。心底一软,秋云只带了瓶矿泉水,就想倒给它喝。没想到一接近它,就把它吓得后退。她只
领克用销量说话2021年2月8日,杭州今日,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公布了2021年1月销量数据。领克1月实现月销量达25501台,同比增长约183。1。其中,领潮运动轿车领克03家族月销量首次突破1领克累计销量突破50万台领克自上市以来深受年轻人的喜爱2021年5月7日,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汽车最新销量公布,4月领克汽车销量19021台。与此同时,领克全系车型累计销量达到502685台。成功突破50万女神种草领克06女神为什么喜欢领克06这份喜欢是有原因的,且听我娓娓道来!我们本次在成都工厂主要试驾的是领克06耀Halo和领克06PHEVPLUS,颜值方面没啥想多废话的,领克家族基因的造型设计送给你女神节礼物06WATCH3月8日是我们的女神节,领克给我们女性车主带来的福利颜值超高粉粉的watch手表。作为新一代智能车控手表,LYNKCO06WATCH不仅是数字钥匙也能实现远程车控,车辆无感解锁引擎初春自驾游好去处,说走就走的自驾游三月,是春天的季节,三月是花儿的家园,三月是踏春的好时机初春,阳光明媚,一定要出去走一走。自驾游带上心动的人和理想的车一起出游吧。今天就为颜控们,推荐一款你心动的选择。领克06领克全新领克01遇见全新的自己领克01是领克首款车型,作为一个全新品牌的首款车型,上市两年来保持着不错的销量表现。而就在前不久,领克01全球版在中国和欧洲同步开启预售,领克以此正式进军欧洲核心市场,欧洲的第一家春季自驾游,你就需要它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家人或者朋友在周末的闲暇时光,穿梭如画山水,去大自然找寻春天的身影,才不算辜负大好春光。自驾春游是当下最受青睐的方式之一,而一辆适合自驾游的座领克01和我一路趣野吧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家人或者朋友在周末的闲暇时光,穿梭如画山水,去大自然找寻春天的身影,才不算辜负大好春光。自驾春游是当下最受青睐的方式之一,而一辆适合自驾游的座就是这么宠粉最高两万购车红包送给你实现Co币自由的好时机,领克就是这么宠粉。到店试驾参与抽奖,至高享22021元购车红包。快快行动吧。来到你所在的城市领克店。LYNKCO(中文名领克)是由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集团与自驾游你最看重的,领克06都有三月,是春天的季节,三月是花儿的家园,三月是踏春的好时机初春,阳光明媚,一定要出去走一走。自驾游带上心动的人和理想的车一起出游吧。今天就为颜控们,推荐一款你心动的选择。领克06领克领克伴您安全过新年临近春节,度假模式即将开启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八个字在我的脑海里显更加突出。提到出行安全,难不让人想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