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论文

  论文摘要: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论文关键词:双性化教育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
  十余年前,在我国社会变革,经济腾飞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就有人提出:"未来的男性和女性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不会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人会越来越多"。十年后的今天,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迅速变迁的背景下,人格双性化已成为青少年性别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伴随着儿童人格双性化的进展,人们却发出了"现在的小孩是怎么了?男孩太软弱、女孩像假小子"的慨叹。甚至有人呼吁,要把男子汉教育纳入到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轨道。[1]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试行男女分班学习,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针对单一性别的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以上种种现象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思考:与传统的性别观相比,现在的性别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双性化人格教育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双性化教育还有哪些应该完善的地方?文章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并对二者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双性化人格又称两性化人格、心理双性化,指的是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其英文单词"androgyny"来源于希腊语男人"an-dros"和女人"gyne"。双性化人格不是性错位,也不是同性一体的同位语。从心理学角度讲,双性化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双性化的个体往往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性格等心理特征,尤其是在气质方面具有男性和女性的优点与长处。[2]
  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发现,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对儿童实施双性化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双性化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1.美国的心理学家贝姆的研究发现[3],双性化的个体没有严格的性别角色概念的限制,能灵活的对各种场景做出反应,且独立性强,自信心高。2.李少梅1998年对319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4],在人格发展及适应水平上,双性化者最优,其次为男性化者,女性化者,最差为未分化者。3.马锦华在2001年的研究显示了双性化人格模式的个体在自信心、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5]其次,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来看,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6]。性别角色模式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联系的。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年代,人们认为传统的性别模式应是男主外,女主内,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的两极,其人格特征像生理特征一样不可调和。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繁重的手工操作,许多妇女开始从家庭中走出来从事工作,于是,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独立、应与男性同工同酬。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过去许多只有男性才从事的工作女性也开始涉及,反之亦然。这就要求男女两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性的`一些特质。因此,双性化教育作为性别角色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
  二、"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
  1."因性施教"的必要性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是,在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近年来的大量资料显示虽然在理论上,双性化教育的倡导由来已久,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颁布相应的政策强调双性化,但是研究者们谈论更多的是双性化的概念、优点和影响因素,至于如何实施,人们却谈之甚少。李晔在对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调查中发现"父母和老师们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期望男孩、女孩能自由发展,鼓励他们去参加异性的活动,去尝试更多的生活经验。"
  可是,"围绕性别角色教育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家长、老师的认识却比较模糊,甚至存在某些观念上的错误。[3]"如有人认为双性化教育就是把男孩当女孩养;还有人认为应该进行双性化教育,但在进行过程中却不自觉的受性别刻板效应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具体的一些活动都对男女的性别有所暗示。有调查发现,男女主人公的分配比例在儿童的教科书上悬殊太大,高达7:1,这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人们才会慨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对于双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忽视了双性化教育应以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为前提条件。所以,实行双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因性施教"。
  2."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
  "因性施教"主要指教育要针对两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按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主动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个体健康的性别心理特征,并完善和个提高不同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7]"因性施教"主要针对两性心理差异提出,而双性化教育则为了缩小两性人格差异,两者并不矛盾。相反,在承认两性性别差异前提条件下去实施双性化教育才是理想的性别教育模式。因为我们无法否认男女两性确实存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比如,在情感表达方面,女性多较男性含蓄、细腻些,男性则比较粗心;在性格方面,女性较男性耐心、细致,而男性则比较粗犷、豪放;在认知方面,男性与女性智力发展差异并不大,但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小学之前,女孩智能发展速度高于男孩,言语表达和形象思维较男孩好,男孩进入初中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表现为理解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与女生趋于平衡。而且,男女两性大脑优势半球发展不平衡,女生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好,而男生的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事实上,正是因为两性生理、心理上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如果忽略了"因性施教"去谈"双性化教育",就可能出现性别认同偏差或性别认同一体化,这当然不是性别教育最终想看到的结果。所以,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
  三、"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的结合方式探讨
  "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既重视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又重视其性别形成同样受社会教育文化的影响,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理想的性别教育模式。即一个个体既具有男女之共性,又具有男女之个性,既可以摆脱性别角色的束缚,又不失自己的性别本色,"从心所欲不逾矩"。[7]从个性角度讲,体现为男性以阳刚为主,刚中有柔,女性以阴柔为主,柔中有刚。从知识能力发展讲,强调男女共进、取长补短,既具有本我性别特色,又能优化整体心理水平。
  1.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的前提下,培养双性化人格
  双性化人格首先应建立在对自己生物性别及心理性别特质的认同与内化基础上。否则,双性化教育结果就可能与人们预期背道而驰,导致女孩男性化,男孩女性化。因此,强调"因性施教"使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1)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最初总是来自于与自己同性别的父母一方。所以,父母应在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首先应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理解双性化教育的内涵是在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基础上适当发展异性的优势性别特征。因而,"因性施教"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2岁儿童已能明确说出自己的性别,5岁对自己性别恒常性基本形成。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加强对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引导,使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并了解相应的性别应具备的一些特征。最初可从衣着上、发式上、游戏角色扮演上让儿童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在儿童对自己性别认同并内化的基础上,可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如:不过分关注衣着、发式,让其参与异性的主要游戏活动,玩异性的典型玩具,鼓励和异性交往……父母自身还应注意自己对于幼儿性别认同的榜样作用,母亲不应做专职的家庭妇女,应有自己的工作。父亲应分担一定家务,为双性化教育奠定基础。
  (2)学校中"因性施教"不可缺失。儿童在3岁时即进入幼儿园学习,这时性别意识仍处于发展之中。这一时期幼儿教师对其性别同一性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一项资料显示,男性幼儿教师在美国占10%,在日本占7%,在德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有一定比例,而在我国却凤毛麟角。这种女性教育模式,女性思维当然会影响对幼儿人格双性化的培养。所以幼儿教师应注意突破自身性别角色局限性,对儿童一视同仁。不能因小男孩调皮捣蛋而横加指责,也不能因女孩比较乖巧过于宠爱,否则,会培养出过于顺从、乖巧的男性,易使男孩性别认同错位,出现女性化倾向。幼儿教师应克服性别消极效应影响,因为性别角色教育关键不仅仅在于教育者的性别,而在于教育者观念与行动。否则,就会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因此,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应注意对幼儿双性化的引导。
  (3)实施"因性施教",大众传媒比例有待合理化。如果说幼儿园对儿童性别认同易导致女性化倾向,那么,大众传媒中描述男主人公比例远高于女主人公比例,且对男性描述多为正面,女性多为负面,则易导致儿童性别认同出现男性化倾向。女孩一种情况表现为"假小子"性别特征,另一种情况则认同了教科书中女子的性别特色,导致女性过于软弱。所以我们期待教材在编著时,不仅要考虑它对学生知识、能力、品德发展的作用,还应充分考虑它对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作用,应在性别同一性基础上赋予主人公双性化人格特征。
  2.重视从两性差别的角度培养双性化人格。
  在幼儿对自己性别有了同一性认识之后,还应意识到两性确实存在差别,在充分认识两性差别基础上进行双性化教育
  (1)从两性发展不平衡入手"因性施教",培养"双性化人格"。大量研究证明两性确实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应重视根据每一阶段不同表现"因性施教"。小学阶段,女生思维活跃,记忆力发展快,形象思维性强,教师应注重引导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否则会限制其智能、能力发展。男生发展相对滞后于女生,则应教会其一定的记忆方法,鼓励其勇敢的表达自己。进入中学后,男生发展快速,成绩迅速赶上女生,教师不应忽视女生,应帮其理解知识,避免因死记硬背而引起的成绩下滑。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青春期的男女学生正常交往。
  (2)"因性施教"应针对男女品质发展不足之处来进行。在对儿童进行性别同一性教育时,应渗透男女平等思想。同时应让幼儿明白男女间确实有差异,但各有优缺点。而且,有一些品质是应当共同遵守的,如正直,诚实,守信、宽容等。应重视对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双性化教育可针对男女心理品质发展不足之处来进行。如,培养女性独立性、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培养男性耐心,细致和持久工作的能力……
  3."因性施教"应重视同一性别间个别差异的存在
  人的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仅异性间如此,同一性别间也如此。因此,应重视同一性别间个别差异的存在,据此实施双性化教育。如女孩中,有的由于父母宠惯过于女性化,关注衣着、外貌,娇气而无内涵。这时可培养相应的男性化特征,如不过于执着于外貌,对生活琐事大而化之等;而另外一些则过于"男子气",言谈举止、衣着,像"假小子",则应多培养相应的女性特征。同样,男孩中有的过于女子气,应锻炼其勇敢、顽强、独立的男性特征。有的勇敢有余,但过于粗鲁,则应培养其沉稳、含蓄、细致等品质。总之,因性施教不能脱离个体现有的心理状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建强.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J].当代青年研究,2005,(2):11-13.
  [2]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研究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269-272.
  [3]李晔.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儿童[J].无锡教育学报,2003,(6):84-88.
  [4]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4):148-152.
  [5]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87-89.
  [6]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1-73.
  [7]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5):103-108.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阐述了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实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论文1引言施工项目是一项复杂的一次性工程,只有保证在工程进行中合理地管理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施工要素,保证这些方面能够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正向效果,才能为后期的竣工质量奠定稳固的基石,小户型室内设计空间设计元素的具体实践论文前言近年来我国国内许多优秀的室内设计,不乏强调以单一或少数造型元素为主进行创作,譬如有的设计注重用灯光色彩来表现空间效果,有的设计在设计中强调运用陈设家具营造室内气氛。这些简装修的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运用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了节能减排的政策。而在供热采暖方面同样应该遵循这项基本原则。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在供热采暖方面进行节能,就需要有更好的技术,将简单介绍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从翻转课堂角度入手培养小学生互助合作的方法论文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需要学生在课前来完成,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要及时标记,然后再拿到课堂上询问教师,或展开集体性的探究活动其次,课堂主要用来小学科学类的论文篇一小学科学课堂的实践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将自主化人性化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得更加深入,活动型教学法作为对学生自主能力激发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小学科学关于小学科学小论文科学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学还是永远探索不完的,永远新鲜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鸡蛋这一实验来说,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实验的过程远比听说的要新颖。实验很简单,材料只有四样大玻璃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摘要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再是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另外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比较注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近两年,随着教育改革大学论文大纲怎么写导语大学论文大纲怎么写呢?这是很多人还不清楚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论文大纲格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论文关于生命意义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心理学家们所忽视,一方面因为生命意义难以概念化,另一方面因为它最初所指的是人类为何存在(Whatisthemeaningoflife?)这一形而离散数学课程过程化教学考核机制建设论文1引言离散数学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一方面,它给后续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离散数学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
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论文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适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融入与渗透教育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倡导以人为本相互关爱个体价值等教学理念,因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人文精神了解语文初中法制小论文初中学法制你有什么感受?如何写好小论文?下面是一篇初中法制小论文,仅供参考。当前,许多学校为了将法制教育工作引进学校引进课堂,通常是聘请公检法机关到学校作法制宣传报告会,组织学生看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的退出机制探讨论文摘要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和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采取的货币政策退出的原因。重点讨论了后危机时代关于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提出了退出时机的相关条件以及因人而文艺审美的价值观与现代审视论文引言文化和艺术是历史的两个镜像一方面,文化隶属于不同社会阶段的艺术形态,另一方面,各异的艺术话语折射出人们精神的不同维度,文学审美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篇章之一。美学一词发轫于希腊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分析一立足文本,区别对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选文在体裁和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例如选文烛之武退秦师杜甫诗第三首琵琶行赤壁赋等,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基于Cruise的PHEV动力总成集成控制研究论文0引言随着石油危机和传统汽车尾气排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全球开始重点研发低排放低消耗的HEV。由于追求低排放和低消耗,HEV动力总成电子控制单元和电子装置也不断增加,以控制某对课堂器乐教学中学生良好演奏习惯培养的新思考论文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对领域二表现中的演奏提出79年级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我认为这种提法本身没错,但我觉得等到学生79年级才提关于数字音频技术广播电视的论文一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技术优势具体体现(一)存储信息相比较而言,数字音频技术优于其他音频技术的一点是其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能够全面突破传统音频技术工作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数字化音体育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论文关键词幼儿教育论文发表,发表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投稿以往的体育活动常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好活动场地,幼儿只要跟着老师学做动作,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可以教育科研提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科论文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