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 水环境面临的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动力,城市的血液。
  水之宝贵,在于其储量有限,更在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再生性。自然界水汽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构成人类生存的水环境。
  自然界水汽循环使得水资源不断更新以供人类利用,这种更新是靠自然的力量进行的,这是水的自然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为生活和生产之需从天然水体中取水,用过的水再排回到天然水体中的人工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人类在享用自然之时,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水的自然循环运转顺畅而成为良性循环,使再生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服务于人类。
  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索取,且不保护,必然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高、干燥、干旱、洪水等,就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后果。
  人类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使水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水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水的社会循环问题,水的社会循环的实施主体是水工业。
  它是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从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质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1];其核心部分是给水与排水。1.1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1.1.1水资源短缺我国河川较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2 104亿m3,约相当于全球年径流量47 104亿m3的5.6%,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世界人均淡水量为1.08万m3/人.a,而中国仅为2392m3/人.a,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的第88位)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日本的3/4;即使在长江流域富庶的太湖地区,人均水资源也仅为800m3/人.a。目前,我国有333个城市缺水,108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被列入世界13个贫水国的名单中[2]。
  1.1.2水资源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消耗和被污染。1984年 1995年这10年间,700余条近10万km长的河流中污染河段长度从占21.8%增加到46.5%。
  全国河流近1/2河长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2]。有的水源既不能灌溉,更不能用于生活饮用。
  一些河段严重污染使其难以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状况。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造成的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的年经济损失可达12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相当于国家当年财政收入的6%。可见,水危机不但严重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2违背"给水与排水统一体性"的运作通俗讲,给水与排水就是人类向大自然"借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所以,给水与排水是不得以任何原因或任何形式偏废一方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性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法则。长期以来,我国给水排水存在两种传统观念[3]:给水与排水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事业;给水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
  具体表现为因资金短缺而偏废排水中的废水处理。偏废的形式有:不建污水处理厂、只按部分废水量建处理厂、污水厂降低负荷运行或停止运行或假运行、以罚款代替或减轻废水处理任务,等等。
  这种违背"给水与排水的统一体性"的运作,是"只借不还"的行为,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近年来,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一些工程建设投入。
  但是,欠帐较多,大部分城市污水仍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据1996年统计,我国有设市城市666个,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352.8亿m3/a,城市污水处理量为83.3亿m3/a,污水处理率为23.6%。
  城市市政系统年收纳污水208.9亿m3,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53座,处理能力751.2万m3/d,加上分散设施的处理能力,每年处理污水23.8亿m3,市政污水处理率为11.4%[4]。上述污水处理率均未限定处理程度和处理深度。
  按照国家环保局最近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推算,

目的论视角下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富有民族性文学作品中一些词语大量负载着中国文化元素,对于该类词翻译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对封建家族逐步走向衰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南派牙雕的历史渊源及工艺特色南派牙雕的历史较为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该项雕刻工艺的特点主要在于其精细的雕工以及色彩搭配,加之原材料的特殊性,使其雕刻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美。但由于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观念的美国幼儿汉语教学法微探美国幼儿汉语教学法微探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家文化推广政策的逐渐深入和广泛,汉语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争相学习的语言,汉语课程正在世界各国大学论如何借助美国手语更好的帮助聋生学习英语一聋学生学习英语时出现过的现象(一)容易出现中式英语(ChineseEnglish,即Chinglish)语句象很多中国学生一样,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母语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习惯了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前言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1俚语的界定俚在美国,皮毛法律治噪音在美国,皮毛法律治噪音美国大多数城市或州都有噪音控制法规或称反噪音法规,禁止制造噪音扰民在美国社区,要求每一个业主避免在自己的土地或房产上进行ldquo不合理rdquo的侵扰附近土美国犯罪构成论的历史框架及主要问题摘要美国犯罪构成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殖民地时期美国独立以后到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初至今。美国主流的犯罪构成论将犯罪构成的两个层次的要件称为犯罪要件和抗辩事由。从功能的角度看略论现代美国俚语中文摘要关键词美国俚语来源特点社会功能前景语言地位一引言现代美国俚语是一个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原来是指某些特殊的阶层行业或囚犯黑帮使用的行话和黑话。其中有些粗俗不堪,难以登大雅之堂,论美国悲剧中萝贝塔的悲剧性AbstractApioneerofnaturalisminAmericanliterature,TheodoreDreiserequallydeservesaplaceinAme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AbstractToniMorrisonistheonlyAfroAmericanwomanwriterwhowinstheNobelPrizeforliterature,andh华裔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上升历程摘要从19世纪30年代至今华裔妇女移民美国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挣扎之后她们依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由社会边缘跻身主流社会。本文借鉴令狐萍在其著作金山谣美国华裔妇
论荣格集体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集体无意识是心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创作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解读人类审美心理艺术欣赏心理的钥匙。本文分别从概念结构组成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艺术创作应分析哲学的价值毋庸否认,分析哲学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派还是作为一场运动,都日渐式微,已经或者正在走向衰落。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能不能给分析哲学以某种肯定的评价?分析哲学是否给我们留下了某种有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观念大震荡的时代。就西方来说,早在19世纪,就有一位先知式的哲人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本世浅谈强调写生重视生活摘要强调写生,重视生活,是中国画的生命所在。所谓画坛上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它不生动,不会长久。而只有那些从写生生活中来的充满新的生活情趣和崭新的时代气息的作品,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浅谈西方电影名的翻译技巧摘要电影片名的翻译对于国外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要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内涵,也要给人以美感,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希望能一睹为快。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既要符合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电影是特定文简述中国电影研究在欧美的发展大学u洛杉矶校区首次开课,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美国大学课程。此后,中国电影逐渐在美国确立了自己作为专题学科的地位。但是,要历史地了解中国电影在欧美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回到50年代为推动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探索摘要随着中国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国的动画也真正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步入这一行列。在这令人欣喜的局面下,任然存在一些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将如现代标志的汉字设计传承文字是记载历史积淀文化的视觉语言,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图画形式。文字的发展变化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审美感受和视觉感知不断抽象化和符号化的过程。观看文字发展史,就像阅读一部视觉艺浅谈犹太一基督教的时间一历史观念颓废作为审美现代性论域持久而热烈的研究议题,迄自19世纪初法国保守批评家尼扎尔首次以颓废距抑雨果浪漫文学风格开始,嗣后戈蒂耶波德莱尔尼采克罗齐等人相继从颓废风格颓废文化形态乃至颓废逻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步入20世纪80年代的逻辑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政法院校法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然而,由于课程定位不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