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侗族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摘要]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
  [关键词]侗族;丧葬习俗;宗教文化内涵
  丧葬习俗作为 历史 、民族、地域性的行为模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黔东南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程序繁多,礼仪有简繁和轻重之分,整个丧葬礼仪不但反映出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而且反映出侗族习俗、信仰、宗教、血缘关系和 经济 文化状况,本文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一、黔东南侗族地区及文化特质简介
  (一)黔东南侗族地区简介   该地区少数民族大多为古"獠人"与"五溪蛮"的后裔。侗族属于古"骆越"的一支。历史上该地区居民的祖先与汉民族的交流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从秦朝开始,中央政府就在该地区设郡置县,"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赢政33年)略南越置象郡";从隋朝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在该地区开郡置州;宋朝以后,汉族大量迁入该地区,"宋以后,汉族流寓渐繁,时势所趋,不得不避为疆土"(《贵州通志·宦迹志》);从明朝开始,中央政府开始直接管理贵州,"洪武11年(公元1378年)置贵州都卫所,开设屯堡"(《明会典》)。永乐14年(公元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清朝的"改土归流"运动,使得更多的汉族进入该地区。"特别是‘改土归流’,清除了关卡障碍,汉人不断迁入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汉族与贵州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以上这些运动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加大了汉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
  (二)黔东南地区区域文化特质
  从上所述,侗族自身的文化必然会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但侗族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至今,侗族地区仍然保留着古"骆越人"的一些习俗,如侗族人的住所仍然保持"杆栏式"的楼房,这与越人"巢居"之俗相似。又如"人死后须浴尸剃发,并将剃下之发藏于死者肩旁同葬,反映了骆越人‘文身断发以避龙’之俗"。
  侗族大多以姓氏为单位世世代代聚居在崇山峻岭、层层叠叠万重大山的峡谷中、山腰间、平坝上和河溪旁边,侗族人民这种独特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风俗习惯。侗族在长期的 发展 历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有约束作用的至高无上的"侗款"。人们依据议定的"款",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经营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林业。在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中,侗族人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即一元文化母体所衍生的复合式文化,其表现出相应的文化特性:经济上小农经济主导性、文化模式的主体性以及文化发展的滞后性等等,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考察。
  二、黔东南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
  (一)古代葬俗
  1 岩葬。岩葬的形式主要有洞葬和悬棺葬。   2 树葬。即置尸于树上的葬俗。在古代贵州一些地方使用过这种葬俗,如今黎平县境内古时的居民。
  3 火葬。古代侗族有过将尸体进行火化之后再埋葬的行为,使用火葬是在死者属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以求除凶辟邪、使死者的灵魂得以顺利升天而使用的。当地古时居民认为非正常死亡者只有进行火化才能顺利升天,才能使死者的灵魂在阴间找到归宿、驱除凶神恶煞以求人间安宁。当地侗族的火葬是着眼于灵魂福祉的丧葬选择,并在尸体火化后,仍然要用棺木盛好骨灰,按照比正常死亡但多一道辟邪超度的程序进行安葬。这一葬俗在今天侗族地区中仍然流行。
  (二)当前葬俗
  当前该地区主要盛行土葬,问有火葬,还将死亡分为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两类。正常死亡是指已经有了子女的成年人及老年人的死亡,非正常死亡包括凶死(成年人、有了子女的成年人使用)和夭折(夭折不能进入宗祠和上神龛供奉,更不能进祖坟)。正常死亡一般用土葬,非正常死亡则用火葬。土葬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葬式,指用棺材盛放死者的尸体,放人事先挖好的坑里的一种葬俗。
  三、黔东南侗族地区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
  黔东南侗族地区的葬俗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涉及到儒、佛、道等宗教文化内容,而起支配、主导作用的还是侗族所信仰的原始宗教遗迹。我们知道,"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 自然 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侗族先民同其他民族一样,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也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观念。"所谓原始的宗教观念,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就是‘万物有灵’,即将人与自然现象和外部力量视为一体,混为一谈的观念。"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和认识能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力和自然物感到惊奇和畏惧,对支配和影响自己的外界现象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这种"万物有灵"观对后世侗族的信仰始终有着影响,因此,黔东南侗族地区一直流行着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而这种信仰又深刻地影响了侗族的丧葬习俗。
  (一)万物有灵与多神信仰
  在原始社会时期,侗族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他们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由鬼神主宰,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神灵。侗族所信奉的神灵可分为保护神(善神)与邪神(恶神)两大类。祖先神、土地神、山神、水神等为保护神;瘟神、妖、魔、鬼、怪等为邪神。侗族对各保护神的祭祀有一定的仪式,其目的是祈求平安、消灾减难;对邪神通常是采取先礼后兵的办法,先请法师作法供祭,若无效,则采取驱、打、撵等法与之斗争,如丧葬仪式中的开路。侗族人"对自家成员的鬼魂既是当成祈求保佑的对象,同时也是惧怕的对象,表现出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比如对死人,一方面通过祭典、葬礼来安抚死者,使其鬼魂‘安居乐业’不来扰乱活人,并保佑全家。另一方面又十分惧怕鬼魂回家作祟扰乱"。因此,家中有人死了,必须请道士来超度死者。
  (二) 自然 崇拜
  基于"万物有灵"观念,侗族人民又渐渐产生了自然崇拜思想。"正是从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中,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崇拜,即自然崇拜。"我们知道,"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 历史 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侗族大多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土地是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生产、生活以至万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土地是侗族人所崇拜的对象之一。在侗族地区随处可见的"土地公"以及丧葬活动中送葬时所撒的"买路钱"和下葬时所烧的纸钱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灵魂不灭观念  受"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侗族先民又认为人有灵魂,并且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恒存在,自己的始祖和列祖列宗的灵魂都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阴间。因此,丧葬仪式中的点青油灯、开路、引魂幡等一系列仪式就是为了达到避免死者的灵魂四处游荡而与祖先团聚的目的,这些都是灵魂不灭思想的体现。"既然灵魂不但不死,还可以左右活者的生活,出于敬畏心理,因此就要愉悦它、讨好它,致使整个丧葬活动都围绕着‘灵魂不死’观念而进行。"侗族人认为,对死者只要虔诚崇敬和经常地祭祀,死者就会保佑子孙幸福,于是产生了祖先崇拜。
  (四)祖先崇拜思想
  侗族在丧葬仪式中还体现了浓重的祖先崇拜的观念。侗族人民崇拜的对象除了全民族共同信奉的女祖先——"萨神"外,每个家族和家庭还各自奉祀自己的先人。如侗族人家的堂屋都修有一个神龛,以祭奠祖先之用,而丧礼中屋堂神龛上祖先的牌位用纸贴上,表示死者的灵魂不与祖先神灵冲撞,这就是祖先崇拜的直接体现。
  (五)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中国 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追求的正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易·乾》则提出了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侗族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难以全面把握和认识,但汉文化对侗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侗族人认为,入土为安、叶落归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土"(《礼运》)。"人死日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韩诗外传》)笔者认为,这是侗族实行土葬的认识论根源。
  (六)其他宗教的影响
  "道士"这一职业,是道教传入侗族地区后与侗族原始宗教相结合的产物。黔东南侗族地区丧葬礼仪受道教的影响比较大,丧葬礼仪中开路、超度亡灵等丧葬仪式都是道士在组织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1。当代世界民主化浪潮及对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民主?或者说,现代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够成功地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许多政治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在6070年代,世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两千多年来,在数不清的朝代更迭与治乱循环中,中国的县制基本保持稳定,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进入二十世纪后,包括县制在内的行政区划如同其他政治制度,已经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巨大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ampnbspampnbsp1。当代世界民主化浪潮及对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民主?或者说,现代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够成功地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许多政治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在6070年代,世论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与党管干部原则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中一项新的改革举措,经过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试点,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对传统的领导干部委任制公民资格西方民主的一种解读视角内容提要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公民资格演变的过程。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自由人尚不曾拥有以尊重个人权利为核心特征的公民资格。现代公民资格概念在十七世纪才开始出现,并在发展从死水微澜的人物对话看小说主题的实现从死水微澜的人物ldquo对话rdquo看小说主题的实现巴赫金认为,小说中ldquo到处都是主人公们公开对话与内在对话的交叉呼应或断续helliphellip在每种声音中又都独有意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middot加缪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以主人公默尔索为主线叙述了西方殖民者与阿尔及利亚被殖民地区的矛盾,并成功地围绕着这一角红楼梦人物醉态描写技巧谈红楼梦人物醉态描写技巧谈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ldquo饫甘餍肥rdquo的寄生生活。他们饱食终鲁迅作品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教育意义鲁迅作品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教育意义鲁迅是文学家,更是思想家。中学课本选了不少鲁迅的作品,当代青年没有接触鲁迅作品的很少。绝大多数青年,学习了不少鲁迅的作品,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犀利的苏中文学评论的价值苏中文学评论的价值苏中文学评论选的出版,在安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部选集不仅充分展示了作者从事文学评论工作60余年来个人的思想探索理论进取和审美追求,让读者尽情领尝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分析小说中,ldquo完美型的唐僧力量型的孙悟空活泼型的猪八戒和平型的沙和尚rdquo1虽然性格迥异,却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构建出了成功而独特的角色。1唐僧西游记
论社会责任的反思道德和法律的权衡论社会责任的反思mdash道德和法律的权衡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社会中,处处充满着温暖,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前人的艰苦奋斗得来的,还需要我们后人的努力维护。然而,这个社会却出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及当代教学伦理建设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及当代教学伦理建设一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我国古代政治哲学文化思想发展的脉络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尊重伦理合乎伦理才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尊重伦理合乎伦理才是企业生存的根基有人说做企业只要尊重法律或者说不违法就行了,社会伦理社会责任不是我们做企业的应该关心的事情,而应该是政府和行政部门应该去做的。可是看看那些像可口可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1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与现状1。1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由于其大众性和通俗性,成为电视剧中的重要类型。家庭伦理剧以道德伦理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一会计职业道德1。会计的概念和职责马克思说,ldquo会计是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rdquo。这个概念赋予了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管理智能。会计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悲剧性的社会伦理层面比较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悲剧性的社会伦理层面比较一社会层面为没落贵族阶级谱写的挽歌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分别反映了所处的贵族社会由盛及衰的没落。源氏物语产生之时正值日本历史上有名的ldquo摄政新闻伦理困境下女性关怀的伦理选择新闻伦理困境下女性关怀的伦理选择新闻伦理困境下的女性关怀伦理,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本文将分别通过对新闻伦理困境和女性关怀伦理两个方面的定义阐释,论证在新闻伦理困境下从体育伦理道德视角探讨体育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从体育伦理道德视角探讨体育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一前言近年来,通过各新闻媒体的揭黑报道,使人们更加认识到,滋生中国足球的黑哨是足球裁判在比赛中进行腐败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及代用词,论现代科技的社会伦理危机及对策论现代科技的社会伦理危机及对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加速度的改变,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给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产生巨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摘要本文是品学网论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人口问题论文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构成复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供了解决人口增长